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总结(通用12篇)

2023年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总结(通用12篇)

时间:2023-10-21 07:32:27 作者:紫薇儿2023年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总结(通用12篇)

通过学习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盲点和不足,从而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补充和提高。掌握好学习总结的方法和技巧,对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7。

教学目标:

1、在立体图形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提问:

(2)哪些不会计算体积?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够直接计算出来吗?怎样计算呢?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一、亮点。

1、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理解排水法的解题思路。在教学中,邸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瓶子中的水,思考哪些是喝掉的水,让学生想一想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能否解决问题,从而想办法怎样把不规则的物体转换为规则物体,进而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接着,邸老师通过倒置瓶子,让学生继续观察对比,发现什么不变,什么变化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瓶子没有变化,所以体积也没有变化,空白部分的体积也没有变化。那么到底是什么发生变化了呢?高度变了,形状也变化了。通过这样认真细致地观察,学生会想到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换为规则物体的体积,也就是圆柱的体积进行计算,这也就揭示了排水法的解题思路。

2、注重习题的多样性、层次性。邸老师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学生的细致思考,得出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解题思路。在练习中,邸老师注重练习的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循序渐进,教学效果较好,练习的时间充分,关注了不同学生的学习。

二、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提炼总结,回顾与反思,利于学生清晰解题思路,能够依据数学模型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理解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带着疑问,我问了老师,老师没有直接我,而是给我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她问我:“你知道留在瓶底的水为会溢吗?”我点点头:“乌鸦把石头放进了瓶子里,石头是有体积的,石头占据了水的体积,所以瓶底的水才会溢,乌鸦地喝到水。”她笑着说:“很聪明,你知道测了吗?”

我恍然大悟,课余,我在实验室做起了实验。

1、我拿了50毫升的量筒,水平实验桌上。

2、往量筒里加30毫升的水,方便取放岩石,用线把岩石栓。

3、把栓好的岩石放进去,水面上升到哪个刻度,水上升的.体积岩石的体积。

记录如下:(单位:毫升)。

水面高度。

放岩石后水面高度。

30。

33。

3

30。

33。

3

30。

32.7。

2.7。

岩石的平均体积=(3+3+2.7)/3=2.9毫升=2.9立方厘米。这种方法,我很容易地测出了岩石的体积。不光是岩石,只要是不规则的物体(这种物体又不溶解在水中的)的体积,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测量。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多动脑,多动手,解决!

科学小实验作文:冰糖融化了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利用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转化”的数学,探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橡皮泥、梨、量杯、多媒体课件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橡皮泥、梨、石头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出示大屏幕

设法求出下面两种物体的体积

橡皮泥 梨

师:我们一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

师:大家想怎么解决呢?同桌两人讨论一下,一会儿我找人说。

生:可以把橡皮泥捏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求出体积。

师:把不规则的、可以变形的物品捏成规则的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求出体积。很好,思路很清晰。

那梨呢,把梨也能削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吗?显然不可能,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排水法。

师:说一说你的思路。

生:先在杯子里放一些水,记住它的刻度,再把梨放入杯子里,也记下刻度,两次刻度的就是梨的体积。

师:他说的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师: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

师: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用排水法只能求出沉入水中的物体。

1、出示大屏幕

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没有量杯,只有长方体容器,能求出珊瑚石的体积吗?

分析:题中告诉我们水的体积了吗?能求出来吗?

知道总体积吗?怎样求?你会解答吗?

2、 练习九第8题

读题,分析:这道题怎么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不管是用排水法还是捏成规则立体图形,本质上都是将不规则的转化成规则的,都是通过等积变形进行转化,转化的前提是体积不变。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她笑着说:“很聪明,你知道测了吗?”

我恍然大悟,课余,我在实验室做起了实验。

1、我拿了50毫升的量筒,水平实验桌上。

2、往量筒里加30毫升的水,方便取放岩石,用线把岩石栓。

3、把栓好的岩石放进去,水面上升到哪个刻度,水上升的体积岩石的体积。

记录如下:(单位:毫升)。

水面高度。

放岩石后水面高度。

30。

33。

3

30。

33。

3

30。

32.7。

2.7。

岩石的平均体积=(3+3+2.7)/3=2.9毫升=2.9立方厘米。这种方法,我很容易地测出了岩石的体积。不光是岩石,只要是不规则的物体(这种物体又不溶解在水中的)的体积,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测量。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多动脑,多动手,解决!

科学小实验作文:冰糖融化了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测量。

方法。

估测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5)观测数据时要注意科学准确。

(6)要注意保持教室和桌面的卫生。

(7)容器中的水要适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以上有关“活动顺序”和“活动要求”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展示在屏幕上。

4、分小组活动。

请每个小组选择1个物体,用转化的方法进行测量。

5、学生活动结束后,汇报活动情况。

请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以下情况。

(1)所测量的物体。

(2)具体测量方案。

(3)具体测量结果。

(4)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还有无法解决或者带有疑问的问题?

二、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活动二:测量2个铁块的体积,并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再填写下表。

1、教师提出要求:

(1)两个不同的铁块,先用天平称质量,再同同样的方法测量体积。

(2)用计算器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比较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分小组合作,测量体积、重量,计算比值。

3、组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同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的比值是7。8克/立方厘米)。

4、引导生思考:应用这一知识,你能算出另一块铁块的体积吗?

5、生分组计算,有时间的可以进行测量和验证。

三、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1、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我们都测量了哪些物体的体积?

2、你都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不规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发现、验证并运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目的在于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想法都应当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才能够得到结论再加以应用,这是一种很严密的思维过程,也是现在孩子缺少的一种思想。并在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要依托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知识,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思想,探究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实践能力和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有很多环节的处理都不是很到位,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保证数学思考的时间,提高数学思考的有效性在学生完成实验结果汇报后,思考:“为什么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学生一时表述不清,老师由于心急就赶紧插嘴,引导学生思考、表述。

其实,只要给点时间让他们思考,他们就能意识到:水面上升的原因是投入了西红柿,水增加的体积就是西红柿的体积。还有一些学生,先是疑惑,停顿几秒后,就都豁然开朗了。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因此学生在思考时,教师要做到耐心等待,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真正经历了整个思考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保证了学生思考的实际效果。

2、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在教学时,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思考后交流:将不规则物体放入盛有一定量水的长方体容器里,上涨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将不规则物体放入盛满水的长方体容器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于溢出的水,学生也想出了很好的处理方法。

在此,我就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后,在交流中造成冲突,又在观察、讨论、思考中相互接纳,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尽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交互作用,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我也深该地认识到,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升教学水平,增强自信,才能驾驭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11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一个雪花梨,一个量杯,一块橡皮泥。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容积和容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体会转化思想。在教学例6中,教师首先提出如何求橡皮泥的体积时,学生由于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概念时,已经知道把一块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或一个正方体,体积不变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能够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转化法把橡皮泥捏成规则的形状,就可以求出橡皮泥的体积。在求梨的体积时学生也能想到把梨放进有水的容器里,通过观察水上升,发现上升部分水的体积等于梨的体积,即梨的体积=总体积-水的体积。通过例题的教学,学生认识到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是把它转化为规则物体的体积进行计算。

2.变化习题,深入体会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一组练习题:

(1)一个正方体鱼缸,从里面量棱长是2分米,向鱼缸内倒入5.5升水,再把几条金鱼放入水中,这时量得水深15厘米,求这几天金鱼的体积。

(2)课本练习九第7题:求珊瑚石的体积。

第(1)题:主要让学生根据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总体积-水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而在第(2)题中,学生既可以根据上面的公式解决问题,也可以根据上升部分水的体积是一个长方体,即珊瑚石的体积=长×宽×高,强调这个高是水面上升部分的高度(总高度-水的`高度),并把这两种方法联系起来对比,学生可以发现这两种方法的基点就是乘法分配律,从而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对比,进一步体会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解决练习九第9题中,对于水池溢出的水的体积的理解有误,理解成了水池溢出的水的体积等于两根石柱的体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我在教学乒乓球和冰块不能用排水法有关系,没有给学生强调必须把物体完全沉入水中,才能得到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物体的体积。

在教学中还是要注意强调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沉入水中物体的体积这一核心特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不规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发现、验证并运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并在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设计能够依托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知识,通过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思想,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实践能力和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我有以下体会:

水上升部分;下降法:v物=v。

下降部分;溢出法:v物=v。

溢出部分。在这一系列的测量活动中,学生不仅是感受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更是得到了一次检验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认识上、知识上、技能上、思维上、情感上的更高目标。

本节课虽然有以上亮点,但是还是存在着对问题解决过程缺乏评价的不足。

在学生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求出物体的体积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还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而本课在这个环节上做的还不够。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课本39页。

教学准备:课件、量杯、石块、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提问学生)。

2、给你一个箱子,你会求箱子的体积吗?

箱子的体积可以通过测量出长、宽、高计算得到。

二、设疑自探。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公式吗?

三、出示自探提示,小组讨论交流(时间8分钟)。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都是我们本节课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

1、如何求橡皮泥的体积?说一说你的方法。

4、能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

四、解疑合探。

学生汇报结果(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

分析:橡皮泥可以改变形状。

方法一:把它捏成长方体,测量出长、宽、高计算出体积。

方法二:把它捏成正方体,测量出棱长计算出体积。

方法:排水法求石块的体积(注意:石块是完全浸没在水中)。

(1)量杯中装有水水的体积为200ml。

(2)把石块放入水中,因为石块占有一定的空间,水面会上升,体积为450ml。

(3)那么,石块的体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石块的体积:450—200=250(ml)。

一般带体积单位250ml=250cm3。

答:石块的体积是250cm3。

排水法。

4、能用上面的方法求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

不能因为乒乓球到水里面会浮上来,这样就不能测量体积了;冰块会融化在水里,冰块会浮在水面上,体积测量也不准确。

五、运用拓展。

老师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1、长方体容器装有水,长8cm,宽8cm,水面高6cm,把珊瑚石完全放入水中,此时水面高为7cm,求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有没有其他方法)。

水面上升的高度:7-6=1(cm)。

珊瑚石的体积:8×8×1=64(cm3)。

方法二:

水面上升的高度=放入不规则物体后水的高度-原有水的高度。

=长×宽×水面上升的高度。

六、质疑再探。

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大胆的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八、布置作业。

练习九7、8、9。

文档为doc格式。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利用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

橡皮泥、梨、量杯、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谈话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橡皮泥、梨、石头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出示大屏幕。

橡皮泥梨。

师:我们一起来看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

师:大家想怎么解决呢?同桌两人讨论一下,一会儿我找人说。

生:可以把橡皮泥捏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求出体积。

师:把不规则的、可以变形的物品捏成规则的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求出体积。很好,思路很清晰。

那梨呢,把梨也能削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吗?显然不可能,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排水法。

师:说一说你的思路。

生:先在杯子里放一些水,记住它的刻度,再把梨放入杯子里,也记下刻度,两次刻度的就是梨的体积。

师:他说的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

师: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用排水法只能求出沉入水中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大屏幕。

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没有量杯,只有长方体容器,能求出珊瑚石的体积吗?

分析:题中告诉我们水的体积了吗?能求出来吗?

知道总体积吗?怎样求?你会解答吗?

2、练习九第8题。

读题,分析:这道题怎么做?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不管是用排水法还是捏成规则立体图形,本质上都是将不规则的转化成规则的,都是通过等积变形进行转化,转化的前提是体积不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 10-21 实用英语的心得体会范文(13篇)
    每段时间的工作心得都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记录,也是我们职业发展的推动力。以下是一些关于学习心得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英语作为一种全
  • 10-21 最新医疗器械服务合同(通用14篇)
    婚前协议在法律上是有效的,双方应当认真考虑并遵守协议内容。接下来会分享一些关于转让合同的写作技巧和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乙方(卖方):_________床边监
  • 10-21 2023年小升初个人简历(模板18篇)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充满了热情和梦想。青春年华短暂而宝贵,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利用好这段时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青春读物,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知识和思考。
  • 10-21 热门装修公司管理制度完整版大全(17篇)
    环保宣传不仅仅是宣传环保知识,更是唤起人们内心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珍惜。怎样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环保宣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环保标语,希望能够引导大家走上环保
  • 10-21 热门教务处工作总结标题(汇总16篇)
    团委团支部工作总结是对团委团支部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本学期,教务处以“
  • 10-21 实用合同到期离职申请书(案例16篇)
    入党申请书是考察个人对党的理解和认同的重要手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精选的学生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尊敬的公司领导:您好,我个人
  • 10-21 实用党的心得体会感想(案例18篇)
    培训心得是对参加培训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收获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教学反思范文:本节课中,我发现学生对某个课堂游戏规则理解错误,下次我会加强游戏规则的说明
  • 10-21 专业细胞课程心得大全(17篇)
    写学习心得不仅可以回顾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培训心得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的需求,脱落细
  • 10-21 专业旅游考察邀请函(案例12篇)
    诚信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机构之间保持良好关系的基石。编写关于诚信的总结,需首先回顾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和体验。接下来是一些诚信测试题目,让我们来检验一下自己的诚信水
  • 10-21 最新地方史心得体会范文(13篇)
    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下面的篇章中,您将看到一些关于工作心得的真实故事和实际案例,它们将告诉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如何思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