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案及反思(实用8篇)

最新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案及反思(实用8篇)

时间:2023-10-16 15:37:23 作者:BW笔侠最新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案及反思(实用8篇)

大班教案要注重幼儿的兴趣引导和参与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接下来是一些高二教案的参考,供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参考使用。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案及反思篇一

陶弘景(南朝)

总------共谈山水特色:美

分------具体描绘手法、角度

山水相映之美(静态、形体)(仰视俯视)

动静相衬之美色彩配合之美(静态、色彩)(平视)

晨昏变化之美(动态、声响)(听觉视觉)

总------感慨收束,其与谢公(谢灵运)比肩之意

抒发亲近自然的喜悦之情,古今知音共赏惬意之情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案及反思篇二

【导语】本站的会员“qq32893506”为你整理了“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答谢中书书”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1、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短文是:欲界之仙都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山水相映 之美。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色彩配合 之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教案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案及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意义;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3、背诵本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贯穿教学始终,以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

2、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二、学情分析

作为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更要从恰当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三、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一)教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理清结构—研读品析—看图背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此,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

(二)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自学法等。

(三)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简介文题

1、让配乐欣赏山水美景(幻灯片展示),老师用优美的语言大导入:

同学们,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你看,好山,好水,好画,好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言文,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板书课题)。

2、简介文题。

“谢中书”是作者的朋友“谢征”的官职名,“书”是指“书信”,在古代是一种可以抒情议事的文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用笔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3、学生自由练读,老师提出朗读要求: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学生自己结合课文下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

2、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如果仍然不能解决等待在全班提出来共同讨论。

3、老师引导学生解决字词上出现的疑难,同时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部分词语: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口头翻译课文。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读毕,教师出示朗读节奏:(略)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3、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5、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1)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2)多媒体显示下列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3)理清文章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四、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五、品味、探究作者是怎样描绘景物?

六、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问: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点拨:

2、学生齐读课文,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副画面?请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案及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的题目“答谢中书书”应该怎样读?如何理解两个“书”的含义?

2、给谢中书的这封信是谁写的呢?(陶弘景)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3、朗读课文

(1)、反复朗读课文,指名读,评价。

(2)、齐读课文。

4、疏通文意

(1)、自主翻译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有人评价这篇小短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画中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探究描写景物的视角变化和时间变化,教师适时板书,小结: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2、短文中的山川之景美不胜收,作者是怎样写出普通的山川之美的呢?

(1)、师生互动,探究交流。

(2)、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色彩相配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请你任选以上角度,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这里有之美,你看(原文+翻译/描绘)

3、也有人评价本文“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你朗诵诗中描写山水美景的句子,体会整齐的诗歌形式,品味语言特色。

明确:句式整齐,语言凝练,对偶修辞,朗朗上口。

品析:将、乱、欲、竞,体会语言凝练,表意丰富的特点。

4、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景物的共同特点?关键词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板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点明中心。)

5、作者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研读后两句话,明确:沉醉山水的喜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

6、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上对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交流一下。

7、教师小结: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只有区区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他状写的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文章清秀隽雅,如诗如画。表露了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四、背诵默写

五、拓展延伸

1、文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你积累几句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

2、借鉴本文写景的'方法,以雾为描写对象,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准确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能结合书释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能调动已有学习经验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美的意境

2、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写景的文章我们学过很多了,比如朱自清的《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古诗词中也有许多写景佳句:(生分别说诗句)。这样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看来,山水之美,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共同赞叹的啊!正所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啊!这话是谁说的?陶弘景,选自文章《答谢中书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

1、解题:看题目,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答:回复;谢中书:指谢徵;书,一种文体,又称为信札或尺牍)

2、介绍作者:陶弘景(生介绍,教师根据情况给予补充)

三、朗读,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字音是否读的准确。

师问:大家在读这篇文章时,发现它读起来琅琅上口,这和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相似?——《陋室铭》:以四言为主,句式整齐,特点是——骈句为主,结尾以长句、散句收束,这种写法是:骈散结合,整篇文章非常具有韵律美。

2、自由读:体会这种韵律美,注意把握节奏和感情。

3、指名读:简单评价。

四、疏通文意。

五、分析文章:

1、文章结构:文中的景色描写非常的优美,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问:以下哪些句子是写“山川之美”的?(生读)

剩下的句子为什么不是写景?(是对上文内容的概括)

总结: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这些写景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美?为什么?

(学生先交流,然后发言展示。)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这种美景表现出来的?(分析写景方法)

4、分析结尾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背景,知人论世)

(能与谢灵运共赏美景的自得自豪之意;娱情山水;归隐山林的愉快;安慰友人;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找精神寄托)

六、小结:这篇山水小品文,虽然篇幅短小只有68字,但内涵却极其丰富,作者运用多种写景方法描山绘水,传情达意,不愧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七、结束语:老师没有去过江南,所欣赏的美景也极其有限,但读了本文,我却有一种“超脱物外,凡心皆无”的感觉。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确,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俗物羁绊了我们的脚步,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当然,今天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必如陶弘景一般寻一方净土隐居山林,但至少陶弘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清新怡人的自然美景可以让我们浮躁的心灵重获宁静,那么,就让我们伴着北方初冬的些许寒意,一起踏雪而行,去重拾那份宁静吧!

八、作业:完成题单和背诵课文。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案及反思篇六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一年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案及反思篇七

2.把握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3.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东坡志林》____________》,作者__苏轼_____________,字______苏轼______,号___东坡居士______________。北宋___文学___家,____书画____家。和父亲__苏洵___、弟弟______苏辙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三苏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信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给谢中书的信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对偶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对偶

7.本文分__3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

(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

(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案及反思篇八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突然月光从门缝照了进来,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来到庭院中。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相关范文推荐
  • 10-16 儿子给爸爸的生日祝福语简单 儿子给爸爸的父亲节祝福语(模板8篇)
    征文能够激励人们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我认为我们应该鼓励大家多写征文。在写征文的过程中,要注重思考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论述和观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征文范
  • 10-16 最新檀香刑的读后感(实用8篇)
    辩论是一种通过双方对立观点的辩论来解决问题或达成共识的形式。辩论中要注重倾听对方的观点并做出适当的反驳,展示出辩论的对话性质。在阅读这些范文时,我们可以进行批判
  • 10-16 2023年写名人传的读后感 名人传读后感(汇总16篇)
    征文是一项培养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征文要注重观点的连贯性,避免内容跳跃或重复。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征文范文
  • 10-16 二年级日记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日记(实用10篇)
    即兴表演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方式,可以让人们突破舒适区,展现出真实和独特的一面。即兴创作需要对所创作领域的知识和技巧有一定的掌握。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即兴表演能力,可
  • 10-16 最新读后感算吗(通用13篇)
    通过不断更新和改进安全标语,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的安全挑战。编写安全标语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接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语言形式。接下来是一些关于
  • 10-16 2023年严守诚信的演讲稿(实用8篇)
    领导讲话稿的撰写要注意正确使用演讲技巧,如掌握好讲话的语速、音调和声音的抑扬顿挫等方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广播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灵感
  • 10-16 老师兔年新年贺词祝福语(模板8篇)
    爱国标语有助于塑造和传承民族精神,促进国家整体发展。精炼表达、鲜明意象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创作出完美爱国标语的要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经典的爱国标语,激
  • 10-16 最新再见黑鸟经典语录(优质9篇)
    再见黑鸟经典语录篇一“淅淅沥沥,淅淅沥沥……”窗外又下起了小雨,听着轻灵动听犹如音乐般的雨声,想起妈妈时常讲起的读书“三余”。我便情不自禁地从书桌上拿起最近几天
  • 10-16 2023年药学专业简单自荐信(模板8篇)
    一分钟也许是你创造奇迹的时刻。针对一分钟的总结,我们应该抓住重点,突出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分钟专注提升方法,帮助你更好地抵御干扰。药学专业简单自荐信篇
  • 10-16 2023年学生申请书 学生走读申请书的学生申请书(模板9篇)
    更多申请书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表明求职意向的文件,它应该能够准确地描述我们的工作经历和技能。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助学金申请书,小编搜集了一些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