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三年级数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实用8篇)

三年级数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实用8篇)

时间:2023-10-16 15:08:16 作者:灵魂曲三年级数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实用8篇)

导游词需要具备深入了解所在地背景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导游词的写作过程中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背景知识和研究能力,不断提升行业素质。小编特地为大家挑选了几篇精美的导游词范文,以供游客参观时参考和借鉴。

三年级数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一

一、填空。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

2、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3、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4、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周长是()。

5、边长分别是1米、1分米、1厘米的三个正方形中,面积最大的是边长为()的正方形。

6、测量房间地面的大小要用()单位。

7、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它的边长是()。

8、正方形的边长是()分米,面积是4平方分米,周长是()分米。

9、用两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10、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米,长是8分米,宽是()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11、小明家有三口人,住房面积是48平方米,他家人均住房面积是()平方米。

12、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13、在一个面积是60平方米的墙上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如果要粉刷这面墙,粉刷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教室的面积约是()。

a、80平方厘米b、80平方分米c、80平方米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

a、4厘米b、4平方厘米c、1平方厘米

3、5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

a、5平方米b、12米c、12平方米d、6米

4、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

a相等b不相等c不一定相等

5、20平方米是()计算的结果。

a长度b面积c重量

6、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a16米b8米c16平方米

7、铁丝的长度是()。

a1千克b1米c1平方米

8、至少用()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

a4个b8个c9个

9、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a6平方厘米b6平方分米c60平方厘米

三、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16()

课桌面的面积是24()

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9()

笔记本的大小是24()

黑板大小是4()

讲台桌面是50()

篮球场是420()

四、判断题

1、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

2、黑板的长是4平方米。()

3、把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面积不变。()

4、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

5、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6、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一、填空:

(1)填一填。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我发现了:每相邻的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每相邻的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2)做一做。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平方米=()平方分米

8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7平方米=()平方分米

2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25平方米=()平方分米

600厘米=()分米=()米

8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三、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张写字台的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三年级数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二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几点。

面积的概念在本单元是一个重要起始概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看图片的大小,人身高的大小;摸一摸、摸自己的手掌、和桌面的大小,数学书的封面等;比一比、比手的大小和桌面的大小,黑板和数学书的封面大小比较等方法,最后形成概念。使学生通过观察和重叠多种比较活动,获得感性的认识,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在前面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出示各种形状的玩具和两张卡片,让学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从而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汇报讨论,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并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在本节课中由于学生实际操作占用的时间较多,所以在面积单位的确立中过的不够扎实,需后面加强指导。

三年级数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三

以下是关于《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

本节课教学的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来自学生;

(2)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一)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从生活中的各种不同方面的“比大小”引入,使学生了解事物的大小的不同方面;让学生充分地摸手背、摸学习用品的面,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利用学生描出的各种平面图形,比较大小,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有大小;让学生用1平方米测量教室里的大黑板、教室门等面积,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须首先要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学中,教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得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也为学生主动、积极学习铺平了道路。例如,让学生选用一种物体表面来表示胸卡的面积,从表示的结果中可以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用不同物体来测量容易产生误会,并通过创造矛盾冲突,使学生明确要测量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然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面积单位的活动之中。面积单位有哪些呢?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进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而当学生提出“平方”是否就是“平方米”时,教师更是抓住契机,在肯定学生猜想的同时告诉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三)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学生在说一说、摸一摸、估一估、站一站、量一量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积的含义,认识了面积单位。例如,1平方米有多大,让学生先估计,后拿出1平方米纸,估计它的边长是多少,再用尺量,最后概括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让学生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发展空间观念,再联想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这个面积单位,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都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

三年级数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内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三部分内容。课本第70、71页内容。

学情分析:三年级共41名学生,学生基础较弱,上课动手、动脑不太积极,家庭作业有部分同学不按时完成,课堂教学若不创新,会陷入困局。

设计的教学环节:

1、下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边长为1分米,即10厘米。

思路一: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因此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思路二: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思路一: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边长为10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分米

因而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思路二: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先让三名同学在教室画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在细分每一个边长为10份,将大正方形画成许多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全班同学参与活动:将手中制成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放在画好的大正方形中,发现摆放了100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因而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之前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2、从教学实施过程中看出,两个探究活动思路二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因为思路二学生真正参与活动之中,体现了主体地位,亲自体验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我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理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时,回想制作的`1平方分米的卡片中含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理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时,想一想全班同学都参与将制作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放于1平方米的大正方形中,即1平方米的大正方形中含有100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另外,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让学生每人读一次,全体同学每个人都读,其余同学仔细听,让学生树立清晰的印象,而后自动口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跟随老师图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100100

再针对具体题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此种教学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教学效益提高许多。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也会主动克服困难,训练学力。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五

长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及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求规则图形面积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2、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我的教学设计也就跟着三步走。

一、复习面积单位中引入如何测量面积。

让学生对面积的测量有一个动手试验的机会,体验面积是如何测量的,从中体验到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去摆,再一个一个数,在现实生活中不方便,也不灵活,进而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知道长或宽等,能否利用一个什么计算公式,就能知道它的面积。适时引导学生从测量长方形卡片面积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与想法中,对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进行猜想,再想办法验证。

二、动手操作中验证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进行观察、归纳、验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让其知其所以然。

三、精心设计练习,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设计在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但考虑到本班学生层次比较复杂,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层次难度逐渐上升,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练习中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作为年轻教师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经验总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课始的导入,太过生硬,不够自然,也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搞清哪里是物体或封闭图形的周长,哪部分是它们的面积,所以在后面的练习中求面积有学生就用求周长的方法在求。再如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导出,没有让学生好好体验物体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再加上学生对正方形周长公式印象太深刻了,大部分学生对其面积公式也就想当然是4×边长,引导后,只有小部分反应过来正方形是长方形中特殊的一种图形,还应是长×宽,在这里正方形面积加上公式,基本上我是自己在那讲,引导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也可以算得上这节课失败的其中一笔,也是对教材分析、理解得不够透彻,教学设计的不够到位的缘由。

总之,这一切还是要依赖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年级数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也特别重视这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使学生通过我的教学设计能够自己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上完这节课,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教学按照进程有步骤地实施。

按照教学设计一步一步地实施,学生们基本达到教学目的,能过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能够正确地应用。

二、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备课时我认真分析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索知识方面没有计划和方法,从日常学习情况看学生们比较懒惰,不能做到积极思考问题,总体看学习成绩比较差。因此,我在安排教学是有意的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应用方法的能力。

每行摆几个摆了几行面积

每行有几个与长的关系,有几行与宽的关系。做这样一个铺垫,对于孩子们就相对容易一些。学生们尝到取得学习成果的喜悦,再思考问题就很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调动起来。

除此之外,我还注重知识灵活性地运用,在推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后,我又安排一个过渡环节,以几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基础,将练习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结合起来。学生们在我的安排下,一步一步地得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练习环节,我重视基础训练的同时,更加注意锻炼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利用组合图形很好地练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同时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

三、出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力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数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六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第一次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

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新课引入时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动画和学生熟知的故事,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学习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动画演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在的联系,形象、生动地由长方形到正方形的演变,类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堂上训练,学生通过解答不但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而且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七

长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及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求规则图形面积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2、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我的教学设计也就跟着三步走。

一、复习面积单位中引入如何测量面积。

让学生对面积的测量有一个动手试验的机会,体验面积是如何测量的,从中体验到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去摆,再一个一个数,在现实生活中不方便,也不灵活,进而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知道长或宽等,能否利用一个什么计算公式,就能知道它的面积。适时引导学生从测量长方形卡片面积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与想法中,对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进行猜想,再想办法验证。

二、动手操作中验证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进行观察、归纳、验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让其知其所以然。

三、精心设计练习,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设计在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但考虑到本班学生层次比较复杂,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层次难度逐渐上升,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练习中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作为年轻教师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经验总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课始的导入,太过生硬,不够自然,也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搞清哪里是物体或封闭图形的周长,哪部分是它们的面积,所以在后面的练习中求面积有学生就用求周长的方法在求。再如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导出,没有让学生好好体验物体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再加上学生对正方形周长公式印象太深刻了,大部分学生对其面积公式也就想当然是4×边长,引导后,只有小部分反应过来正方形是长方形中特殊的一种图形,还应是长×宽,在这里正方形面积加上公式,基本上我是自己在那讲,引导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也可以算得上这节课失败的其中一笔,也是对教材分析、理解得不够透彻,教学设计的不够到位的缘由。

总之,这一切还是要依赖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三年级数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八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

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新课引入时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动画和学生熟知的故事,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学习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动画演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在的联系,形象、生动地由长方形到正方形的演变,类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堂上训练,学生通过解答不但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而且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