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最新导游词英文(实用9篇)

最新导游词英文(实用9篇)

时间:2023-10-16 13:44:49 作者:紫薇儿最新导游词英文(实用9篇)

即兴创作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多观摩和学习其他即兴的表演者或艺术家,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技巧,通过模仿和借鉴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即兴表演有着丰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下面是一些区域性和文化性的即兴表演作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视听享受。

导游词英文篇一

中国的长城作为坚固的军事防御功能,已经永远失去了它的历史作用,但作为伟大的建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专家学者称为“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城墙”。

今天我们登上了长城,在中国的旅游界界流行着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各位都是英雄好汉了,女士们就是巾帼英雄。长城横贯中国的北部,长达6000多公里,合计120xx多华里,所以叫“万里长城”。长城与黄河被称为中国北方两巨龙。北京位于黄河以北,长城以南,俗话说“万里长城万里长,遥想当年秦始皇”,其实长城并非起自秦始皇,应该说是起自春秋战国。

公元前220xx年,友好往来一举灭掉了六国,他把中国北部的旧长城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这一段历史时期的长城叫做秦长城。大家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吗?说的是孟姜女新婚不久,他的丈夫范杞良就被抓去修长城。一去三年,没有音信。一天夜里孟姜女做了一个梦,梦见她的丈夫饥寒交迫,衣不遮体,浑身发抖。喊着说:“我冷啊!我冷啊!”于是孟姜女决定千里寻夫为他送寒衣。她从江淮一带(今安徽)来到北方,沿着长城找寻她的丈夫,她四处打听,一直都没有下落。到山海关一带,一个修城的工头说,范杞良早已经死了。她悲痛欲绝,放声大哭。哭倒了长城八百里。这个传说反映了秦始皇强征民夫,横征暴敛的暴政。

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又修了一道外长城。而且,把它修到了阴山以北,可怜的匈奴人只有“望队山而泣”。真可谓“不叫胡马度阴山”。这一段汉长城可以说是西起新疆境内,东经蒙古,一直到黑龙江流域长达两万余里。这一时期的长城,称为汉长城。

公元1368年,明朝皇帝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北筑长城,从那时起直到明朝末期,先后大修长城十八次,历时260余年。公元1520xx年,也就是弘治十二年,才完成了明长城的规模。它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经辽宁、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市自治区。全长12700多华里。这一时期的长城叫明长城。就是今天我们各位看到的八达岭这一段的长城。所以说在历史上有三次筑城高潮。这就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如果我们把中国历代的长城全部加起来,它遍布16个省市自治区,总长度5.4万公里,合计10.8万华里。

居庸关号称天下雄关,俗话说“长城之险不在居庸关,而在八达岭”。也就是说“关在居庸,险在八达岭”。八达岭这段长城以瓮城为中心,南至七楼,北到十十楼,全长4770米。它是北京山区通向塞外的唯一通道,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前哨阵地,取四通八达之意。由此可以通向延庆、宣化、张家口、大同、永宁、四海的交通汇集点。八达岭西有岔道城,驻兵780多人。是重要的前哨阵地。建于1531年(嘉靖三十年),而八达岭建于1520xx年(弘治20xx年),这一带的山叫做军都山,崇山峻岭,形势险要,城关重重,但它终没有挡住李自成的农民军,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率32万大军东度太行山,直取八达岭破居庸关。逼的明朝皇帝崇祯自缢死在煤山,推翻了明王朝。请大家看长城,在总体构造上是上窄下宽,上窄约5.8米,下宽约6.5米。它分别由四种基本的构造构成的,一,城墙;二,城台;三,关隘;四,烽火台。墙内有券门,中间有石梯相连,城墙上可容五马并走。烽火台又叫烟墩,用于传递军情。

它独立于长城之外,几乎每隔一里就有一座。在万里长城上形成了千里的报警系统。每当有敌兵进犯的时候,烽火台燃起烽火,传递军情,白天点烟有枯枝柴加狼粪所以又叫狼烟,烟色浓黑冲上蓝天这叫烽;夜间点烟,必然看不风,就点火这叫燧。合起来称为烽燧。歌曲里唱的“狼烟遍地”也就是战争爆发了。明朝规定来犯敌兵百余人点一烟,鸣一炮;五百人左右,两烟两炮;千余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各位听说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说的是西周的时候,周幽王为此烦恼,不知如何使她笑起来,这时有位拍马屁的大臣说,您可以在骊山的烽火台上燃起烽火,各位诸侯必然闻讯来救,当他们看到没有敌人,场面必然十分尴尬。果然当周幽王燃起烽火的时候,各路诸侯以为就师告急,空忙一场,看到各路诸侯狼狈的样子,褒姒不禁一笑,周幽王大喜,各路诸侯愤然而去。后来,西戎族真的来攻打京师了,周幽王燃起烽火求救,结果各路诸侯按兵不动,其下场是周幽王被杀,而褒姒被俘,这就是历史上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

导游词英文篇二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年龄: 28

婚姻状况: 保密

专业名称: 对外汉语

主修专业: 文科类其他专业

政治面貌: 党员

毕业院校: 龙岩学院

毕业时间: 2013年7月

最高学历: 本科

电脑水平: 精通

工作经验: 三年以上

身高: 168cm

体重:53公斤

现所在地: 永定县

户籍: 陕西咸阳

求职意向

期望从事职业: 导游、文员

期望工作地区: 新罗区/永定县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最快到岗时间: 随时到岗

需提供住房: 不需要

教育/培训

教育背景:

学校名称: 龙岩学院(2009年9月-2013年7月)

专业名称: 对外汉语 学历: 本科

所在地: 龙岩东肖 证书: 英语初级导游证、教师资格证

专业描述: 汉语言文学、外国文学、教育学、心理学、英语、古汉语。

培训经历:

工作经验

公司名称: 招宝生态农庄有限公司(2014年10月-2016年2月)

所属行业: 农·林·牧·副·渔业 公司性质: 私营.民营企业

公司规模: 50~200人 工作地点: 永定

职位名称: 网络推广、讲解员

工作描述: 负责企划部日常工作网络推广、会议营销;讲解员,为来农庄参观的游客讲解农庄景点、公司发展历史。

公司名称: 中十冶哈密土屋铜矿(2012年11月-2013年11月)

所属行业: 石化·化工·采掘·冶炼·矿产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公司规模: 200~500人 工作地点: 哈密

职位名称: 文员、安全员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 个人乐观开朗,积极主动,工作认真负责,擅于协调处理紧急事务,人际关系沟通、处理能力强。

语言能力

语种名称 掌握程度

英语 良好

普通话 良好

导游词英文篇三

曾经有一位作家对外国朋友说,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三峡。的确,三峡有数不胜数的的景点,很值得一去,三峡工程更是举世闻名,带来了许多便利。然而,它也留下了些许遗憾:它使三峡水位上升,淹没了许多名胜。作为三峡的起点,白帝城却依然挺立,充当着三峡的门户。

初闻白帝城,是在小学的语文课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诗给我描绘了一个被彩云环绕,祥和而又美丽的白帝城,后来学了历史,刘备白帝托孤的故事给白帝城带来了悲凉的气氛,欢快的乐曲被打断了。我还很有些怪刘备,而事实上,刘备要比李白早的多。

之后不久,我就亲眼见到了真实的白帝城,那原本只存在于我想象中的遥远的影像。由于航船的时间,我只能赶在天黑时下船。夜游白帝城,听起来也不错。带着畅游三峡前欢快激动的心情,我踏上了这片土地。

盛夏炎热的空气在晚上仍有余威,黑暗的天色也带来诸多不便,当我拖着疲惫的双腿和一身汗水凳上山顶,原本欢快的心情已所剩无几。顿住脚步,整理一下心情,踏进了庄严的殿宇。一群游客正在听导游讲述白帝托孤的故事,绕过他们,竞自去参观。

正殿里,一群塑像给大殿蒙上了凄凉的色彩:刘备半躺在病榻上,苍凉而无奈,面前是智名远扬的孔明,但已找不到往日的潇洒,满面戚容,悲痛不已。旁边是只会哭泣的继承者。逼真的雕塑仿佛让人看到当时的画面:临死的刘备正在向一直倚重的臣子交待遗嘱,孔明痛心的看着主公的渐渐离去,然而更让他痛心是刘备的一段话:如果太子可立,就请尽心扶持,如果不行,就请自立。这话对忠心耿耿的孔明是多么大的打击和讽刺。良禽择木而栖,刘备是他选择的“良木”,尽心辅佐,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功高震主,功劳和才智都易于引起猜忌,他是忠心,然而刘备仍不放心。也就因为刘备的这句话,孔明只能尽自己的全力去扶持那扶步起来的阿斗,直至心力交瘁,病死五丈原。也许他曾想过归隐,然而刘备的话阻住了他,他别无选择。

沉重的感觉向我袭来,我离了这里,去看其它的建筑。然而,到处都是金戈铁马,将军谋士,空气里充斥着阴谋,算计,悲伤和血腥的气息。

终于在一面墙上发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原想它会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气氛,却不由得想起诗的写作背景,无罪的李白被发配流放,虽然碰巧得释,但欢快的节奏难以掩盖一切。

不由深吸一口气,走到山边,向远处望去。夜色中一切都显的朦胧。但依然感觉得到长江在滚滚的向前奔流,就向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止,刚才的一切都有些模糊,站在白帝城上,却没有真实的感觉,历史在我们之间形成遥远的距离。

现在,水位的升涨使山路淹默,上山的路变的十分短,我们离白帝城近了很多,但不知历史是否能收回它所铺设的长道。

导游词英文篇四

朋友们,我们今天将要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走过的行程,385年前,这位伟大的旅行家曾在公元16和16,三年内两度踏上徽州这块土地,这在他一生的旅行生涯中是绝无仅有的,因他一生重复去过的山只有齐云、黄山、天台、雁荡四座。由此可以看出齐云山在他心中的地位和份量。有东方莎翁之称的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曾作过一首诗“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黄就是黄山,白就是白岳,齐云山古称白岳,明世宗嘉靖皇帝派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汪宏、四十八代天师张彦羽及大太监冯保等人来山求子,应验后,亲自前来酬神当他看到白岳的最高峰如“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就开了金口,把白岳改为齐云山。被称作齐云山距今也就近500的历史。

齐云山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境内,距休宁县城15公里,休宁县历史上出过19位状元,单县列全国第一,是个名符其实的状元县。齐云山景区面积110平方公里分为横江、月华街,楼上楼、南山、云岩湖五大景区,荣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多项桂冠。是一个集道教、摩崖石刻文化,湖光山色于一体的山岳风景区,与黄山、九华山鼎足皖南,相映生辉。

赞:色渥如丹,灿若明霞。取诗的后两字,即为地貌名称的由来——丹霞地貌。齐云山形成最直接的原因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板块碰撞后对山体的抬升,再加上外营力的切割和水流的侵浊,导致了完整的山体的不断崩塌解体,逐渐形成了今天这种丹崖绝壁,沟壑纵横,秀峰林立的自然景观。

齐云山有36奇峰,72怪岩,16幽洞,32飞泉

齐云山大部份山峰虽说高度多在家580米上下,但是因为山几乎是平地而起的',相对高度较大,仍然显得巍峨壮观,齐云山的奇峰以香炉峰、五老峰、三姑峰最为灵幻,怪岩以象鼻岩,天桥岩,紫霄岩最具神工,幽洞以真仙洞,楼上楼最为神秘玄奥,飞泉中珍珠帘飞珠溅玉,飞雨泉晴空飞雨,更有水光潋艳,清幽恬谈的云岩湖,云岩湖湖汊纵横幽深,两岸青峰对峙,船浆拍击湖水水鸟惊飞那种场景和感觉都是妙不可言的。

齐云山又是一座以道教扬名的山,早在唐乾元年间(公园758-760年)有道人龚栖霞在岩下辟谷修炼羽化飞升后,齐云山的山岩下,幽洞中多有道人清修。玄帝乃齐云山供奉的主神,玄帝就是真武,是明间和道教尊奉的北方之神,位之北方谓玄,身有鳞甲为武,道教中说真武是净乐国王子,净乐国王后善胜梦吞日而生,玄武改称为真武是在宋代,当时为避宋朝皇帝的老祖宗——神仙保生大帝赵玄郎的讳。真武大帝在本像成之于佑圣真武祠(太素宫)齐云山名道天谷子余道元,装饰金身于佑圣真武祠,《齐云山志》记载说真武祠创立后,四乡百姓遇旱涝,蝗灾或求子去病的,凡来齐云山的无不有求必应,自此齐云山神威江南,成为一方道教圣地,到了明代龙虎山的张天师在齐云山为嘉靖皇帝建醮求子应验,皇帝龙心大悦,下旨敕建了“玄天太素宫”齐云山从此更加声名远播,齐云山的鼎盛日期,朝山的香客和游客每天多过三千多人,在古代这应是非常惊天的数字了。

佳话,就连清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也慕名而来,给齐云山留下“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赞美诗,也正是他们为齐云山留下珍贵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导游词英文篇五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北京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带来的天坛中英文导游词,欢迎参考!

各位团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景点是天坛。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天坛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皇家祭祀建筑群,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1998年12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初年,于1420xx年建成完工。明朝永乐年间,天坛初建之时,称天地坛,不仅祭天而且祭地。一百余年间,明朝有9位皇帝在天地坛合祀天地。至明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朱厚熜下诏将天地合祭改为天地分祭,在南郊建圜丘,名为天坛;在北郊建方泽坛,名为地坛;有在东郊建日坛以祭日;在西郊建夕月坛以祭月。

清乾隆皇帝时又对天坛警醒了大规模的修建:1742年改建大斋宫;1747年用城砖包砌天坛内外坛墙;1749年扩建圜丘,兵在乾隆十六年(1751)将祈谷坛的大亨殿改为祈年殿,将三层殿顶琉璃瓦改为蓝色,象征天。次年又改建皇穹宇。我们现在看到的七年单是光绪年间重建后的风貌。1920xx年清帝溥仪退位后,祭天制度废止,清廷撤走其配祀祖先的牌位,将天坛交由国民政府内务部管理。1920xx年12月23日袁世凯又到天坛举行了一次祭天大典。1920xx年新年元旦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37年日军进驻天坛。1939年日军占据神乐署,设立研究病理和细菌的实验室。1945年北平市接受的天坛已经破败不堪。解放前夕,守备北京的国民党军队在天坛内修筑工事、建弹药库,砍伐大量树木。为建简易机场扒掉南部坛墙,炸毁有400多年历史的明代石牌坊,天坛面目全非。建国后。在国家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秀山之下,天坛才重现昔日辉煌面貌。

天坛全园占地约273公顷,其中林地占地163公顷,草坪占地10余公顷,120xx年以上的古柏有3600多株,全园之北覆盖率达到89%。天坛的面积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明清两朝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几天大典654次。最后在这里几天的是袁世凯。

天坛是通称,它实际上主要由两个坛组成。南部为圜丘坛建筑群,北部为祈谷坛建筑群。两坛各成体系,他们之间由海墁大道相连。天坛又有内坛和外坛之分,其间分布许多附属建筑,可以用“一、三、五、七、九”这样一组数字将天坛的主要建筑概括起来。

“一”:一天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分布着天坛里最主要的建筑。自南向北分别得昭亨门-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南砖门-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门。

“三”:三道坛墙,分别为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

“五”:指五组主要建筑,分为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

“七”:是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

“九”:指原天坛的九座坛门。外坛墙2座,西侧北面祈谷坛门及南面的圜丘坛门。圜丘坛周围4座,分别为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祈谷坛东、西、北3座,分别为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

大家看,我们眼前的这条平坦,宽阔的大道就是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桥。它是连接天坛南北两大建筑群的通道,全长108丈。360米,宽约30米,分为三路,中间宽阔的路面为“神道”,就连皇帝也不能走;东侧的窄路为“御路”,供皇帝专用;西侧为“王道”,为随同皇帝祭祀来的文武大臣们而设。整个路面底部南向北逐渐升高,最北端高出最南端2米,而路面看起来很平坦,这种设计方法的妙处是象征皇帝步步升高,而又没有真的让皇帝走斜坡而受累,同时也使天坛的总体显得更加完美。说到这里,有朋友要问了,这明明是一条宽阔的大路,为什么叫“桥”呢?这有两个说法:一是大道南低北高,步步上升,意思是与天相接,所以称桥;二是,在前面的确有一条券洞式的东西通道,如同桥洞,所以叫桥。丹陛桥又被称为“鬼门关”。为什么呢?因为在外滩的西南侧有一个专门为祭祀而死羊动物的机构,叫“牺牲所”,在丹陛桥东侧又有一个专门为祭祀而宰杀动物的机构,叫“宰牲亭”,在祭祀前要把西侧牺牲所得动物赶到东侧宰杀亭内宰杀,做成贡品。但最初在西向东没有路,又不能让那些祭祀用的牛羊在丹陛桥上走,玷污了神路,于是就在下面开了个洞,让牲畜从这里通过,因为动物过了桥洞必死无疑,再无生还的可能,所以这里又叫“鬼门关”。丹陛桥确实是桥,而且是一座立交桥,按年代计算恐怕称得上古都北京第一座立交桥了。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时丹陛桥的北端东侧,这有一个坐东朝西的方形转台,周围有汉白玉石栏板,面积大约有300多平方米,叫“具服台”。在举行祭祀大典时,在此临时搭起帐篷,人称“小金殿”,皇帝在大典前在这里换衣服,脱去黄色龙袍,换上蓝色的祭服,表示对皇天上帝的尊敬。祈谷典礼结束后,再来这里更衣,返回紫禁城。

在天坛中轴线北端,是祈谷坛,坛分三层,圆形。八出陛,南北各三出陛,东西各一出陛,三层坛面围以汉白玉石栏板,坛上为祈年殿。祈年殿高九丈七尺九寸九分,殿顶为圆形三重檐攒尖顶,顶部为鎏金宝顶,殿内的天花为龙凤藻井。

祈年殿以28根落地柱环绕支撑,形成内中外三环柱网。内圈为4根龙井柱,其东南柱代表春季,南方柱间代表夏季,西方柱间为秋季,北方柱间为冬季。中圈12根金柱分隔的12个位置,代表一年的12个月。12根金柱加上柱间隔成德12个空间,代表一年的24个节气。外圈12根檐柱分隔的12个空间,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

祈年殿内中间北侧有一方形高台,是安放皇天上帝神版的地方,东西两侧较低的方形石台,是安放清代列祖列宗神牌的地方。

在祈谷坛的北侧,是监狱永乐十八年的天地坛的天库,用于存放祭祀天地的神牌,明嘉靖二十四年改名为皇乾殿。在祈谷坛东门外有一条连檐通脊的曲廊,叫“长廊”,共有72间。又叫七十二连房。长廊将祈年殿、神库连在一起,是祭祀时往祭坛上运送祭品的通道。

在祈谷坛长廊的东南方,这一景观被称为七星石,是明嘉靖年间经人工雕凿后放在这里的。可能有细心的团友要问七星石为什么有八块呢?其实七星石代表东岳泰山七峰,东北方位的小青石是康熙皇帝派人考察泰山,认定泰山发脉于东北长白山,后在乾隆年间曾置的。

好!天坛祈谷坛建筑群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各位自由参观拍照,15分钟后我们在北天门集合。谢谢!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了圜丘坛景区前,其实呀,它才是真正的“天坛”,因为这里才是明清两代皇帝在冬至举行祭天大典的地方。圜丘坛建于明嘉靖年间,即公元1530年,位于天坛的南部。周围有四门,东为泰元门,难为昭亨门,西为广利门,北为成贞门。这四门的名称出自《易经*乾卦》中的卦辞“元亨利贞”,咱们的是天的本质,也称为天的“四德”。

圜丘坛外面有两道谴墙。四个正方位都设有棂星门。内墙为圆形,直径102米,外墙方形,边长168米。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在外墙外的神路东侧,在我们面前的这个由汉白玉石栏板围起来的方形砖台叫“具服台”。冬至日祭天大典前,这里会临时搭起帐篷,供皇帝在此盥洗和更换祭天礼服。整个天坛有两座具服台,另一座在祈谷坛前。

好,请大家随我从棂星门进入圜丘坛外围墙。这是圜丘坛内外壝墙之间的一个空间。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一院落中的陈设。请看西南边,那里有一根很高的木杆,它叫望灯杆,嘉靖九年初建是只有1座,明崇祯皇帝时增加到了3座。1920xx年袁世凯祭天是拆掉两根,所以现在只剩下我们跟前的这一根了。望灯杆是祭天的时候挂灯笼用的。各位也许要问:祭天为什么要挂灯笼呀?这是因为当年祭天的时候不是在白天,二是在日出前七刻,即凌晨四点一刻到四点三十分。您想想,这个时候在冬至时可是漆黑一片啊。所以,祭天时皇帝需要挂灯笼照亮。不过,皇帝照亮,非同一般,那必须要“吉星高照”。那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这座灯杆有多高?现在我来宣布正确答案:灯杆的高度是九丈,约合今天的28米多。不仅灯杆不一般,那灯笼也不一般。举行祭天大典时望灯杆上吊挂直径1.3米、高2.15米大灯笼,里面方有五支巨大的蟠龙通宵宝蜡,长又1.3米,直径30厘米,可连续燃烧12个小时,既不用剪蜡花,也不流蜡油,是当年皇帝祭天的专用宝蜡。除了挂灯笼照明外,这根望天杆还是祭天大典位置的标志,也是祭天仪式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标志。

请大家再转向外墙的东南方,这里还有几组建筑。这个圆形的用绿色琉璃砖砌的建筑物,叫燔柴炉,高9尺。祭天大典开始时,在这里焚烧弄干净的牛犊以通达天神,祭天大典结束后,还要在这里焚烧祝版及祭品。

在燔柴炉东侧,还有一个圆形的绿琉璃砖的建筑物,大家看看这个像不像是一个埋在地下的巨大盘子。这个叫痂坎,用来埋牛尾、牛毛、牛血,来比喻不忘祭地的意思。

在痂坎旁,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排列着的这8个炉子是铁镣炉,它们的主要用途是焚烧大典后从配位上撤下的清代前8为皇帝的祭品。在进行大典的时候炉内然手松杆、松柏,同时还烧些檀香木,一时间火光冲天,香烟缭绕,不但增加了神秘庄严地气氛,而且在寒冷的冬夜给皇帝带来了一丝暖意。圜丘坛共有这样的镣炉12座,除了这8座以外,其余4座分别放在圜丘坛内围墙东、西棂星门外。

现在,让我们赶快进入内墙去看看圜丘坛吧。圜丘坛是一座三层的圆形石台。为什么要将祭天台设计成圆形呢?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天就是圆的,地就是放的,既然是祭天台,自燃要设计成圆形了。

圜丘坛通高5.7米,完全用艾叶青石铺成。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数字“九”无处不在,充满了神秘色彩。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那些神秘的“九”,看他们藏在何处。大家请随我手指所指来看。圜丘坛三层台面的直径分别是:下层坛面直径21丈,暗含“三七”,中层直径15丈,为“三五”,顶层“九”丈,为“一九”,合起来“一、三、五、七、九”,阳数都齐了,如果把三层直径加起来,便是四十五,五九四十五,正好象征了皇帝的“”之尊,巧夺天工吧。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圜丘坛的顶端,大家请看坛面中心,这块圆形石块叫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为何叫天心石呢?据说这块石头是宇宙的中心,是皇帝与天上诸神们相互交流的“天界”,故心有灵犀者,便可在此与“神”交流一番。那为什么又叫“亿兆景从石”呢?“亿兆”是多的意思,“景从”是像影子一样随从,所以所白了“亿兆景从石”就是“一呼百应石”。这是一组奇妙的声学现象,即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声音不仅宏大,而且有共鸣及回音。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象呢?请看,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整,声波传到周围的石栏杆后能迅速地被反射回来,据声学专家测验,从发生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石的时间仅为0.07秒,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是原音还是回音,所以又一会白影的感觉。当皇帝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的时候,感到不仅有神助--声音洪亮,又有人助--一呼百应,身为人君者便把一呼百应的回升当成是天下万民对自己的无限忠心及一致响应。以前之后皇帝才能站在这里说话,现在我们也可以登上天心石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

我们再来看看天心石周围,围绕天心石共环状铺设了9圈扇形石板,大家数数看,第一圈为9块,第二圈为9的倍数18块,其余类推,直到第九圈,有81块。第二层也是9圈扇形石,从第十圈开始到第18圈。第三层从19圈开始到第27圈,每圈都是九的倍数。这样,上、中、下三层坛面共铺石板3402块,即378个“九”。

有朋友肯定会问了,圜丘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九”呢?里面肯定有什么说法吧?的确是如此。我问问大家,自然界最大的东西是什么?对了,是填。自然数理最大的数字是什么?是“九”。根据阴阳学说,在天地间,天为阳,地为阴;在数字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所以“九”与“天”都属极阳,九位阳数中的最大数,用9的倍数递增,使它最大化,来象征天的崇高和神圣。所以用“九”来筑祭天台便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那么明清两代的皇帝又是如何举行祭天大典的呢?

在每年冬至祭天大典前,相关礼仪人员要提前在圜丘坛上摆好神位和其他陈设。以清代为例,清代举行祭天大典时,在圜丘坛上设有正为、配位、从位共七组帐篷。正为就位于天心石稍北,南向,是祭祀皇天上帝的圆形帐篷。配位排列在正为帐篷前的东西两侧,共两组,是清代前八位已故皇帝的帐篷,为长方形。东侧从北向南分别为努尔哈赤。顺治帝福临、雍正帝胤禛和嘉庆帝颙琰;西侧从北向南分别为皇太极、康熙帝玄烨、乾隆帝弘历和道光帝旻宁。从位帐篷共四组,都为长方形,位于圜丘坛中层东西两侧,祭祀的分别是大明神、北斗星、二十八星宿、周天星辰及夜明神、风云雷雨各神。在圜丘坛中层台面正南台阶前事皇帝祭祀时的拜位。此外,在最上层天心石处还设有祝版案,上面放的是裱有祭文的木质版。

皇帝在冬至日祭天大典前要在天坛斋宫内斋戒三天,(雍正后在紫禁城斋戒两天,最后一天来天坛斋宫)在最后一天腰刀圜丘坛上检查牌位耳环各种陈设。到了冬至这天凌晨,太常寺卿率领钦天监官员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钟楼鸣钟,皇帝先到圜丘坛前的具服台更换祭天的天青色礼服,盥洗,等候礼部官员将供奉在皇穹宇中的神牌移送到圜丘坛相应的坛位上。然后到日出前七刻,大约是凌晨4点15分到四点30分,祭天大典,皇帝登坛,到达中层南侧的拜位。

清朝整个祭天大典共分九项仪程:

第一步叫燔柴迎帝神,即在燔柴炉上焚烧洗剥干净的牛犊,以通达天神;

第二步是奠玉帛,即皇帝想皇天上帝神位进献苍壁和玉帛;

第三步是进俎,即皇帝将热羹浇在神位前的祭品上。

第四步是初献礼,皇帝向正位、配位第一次献酒,同时,司祝官读祭祀的祝文。

第五步,亚献礼,即皇帝向正位、配位第二次献酒。

第六步,终献礼,即皇帝第三次献酒。

第七步,撤馔,即把祭品撤下去。

第八步,送帝神。

第九步,往燎。皇帝到燔柴炉西侧往燎位行往燎礼,观看焚烧供品,之后到具服台更衣后回宫。

此外,在祭天大典中,与祭天九部曲相配的中和韶乐、乐舞也分为九个乐章。

大家看,清代帝王祭天大典还真是够繁琐复杂的吧?

各位朋友,现在来考虑一个问题:皇帝回宫,那么皇天上帝的牌位何去何从?当然,也要回宫,不过它可不回人间的宫殿,而是人间的天宫,在哪里呢?就是圜丘坛背面的那座建筑--皇穹宇,好!我们现在便去天宫拜访一下皇天上帝。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皇穹宇。这里是在祭天大典后存放皇天上帝及其他诸神牌位的地方,即皇天上帝和诸神的寝宫。除大典外,其余时间,众神都在这里休息。皇穹宇建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整组建筑由一堵圆形的墙所环绕,院内有三座建筑,正中北侧是存放皇天上帝和清代前八位皇帝牌位的正殿--皇穹宇,东侧配殿供有大明、星辰的神牌;西侧配殿供奉夜明、风雨雷云神牌。

正殿皇穹宇像一把巨大的雨伞,其殿顶呈圆形,基座为圆形,院落的围墙也是圆形,这些“圆”都是敬天礼神的象征,但也正是这些“圆”及建筑,早就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即皇穹宇院内的三大声学现象。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院落的圆形围墙,它就是文明中外的建筑--回音壁。那么回音壁有何神奇之处呢?其现象是这样的:如果两人站在两座配殿后的围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小声说话,都能非常清晰地听到对方所讲的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呀,整个围墙是圆形的,有磨砖对缝,墙面十分光滑坚硬,再加上围墙顶部该有檐瓦,声音不宜散失,阅视声波便沿着圆墙连续反射而产生回音。各位可以试一试,我们五分钟后到皇穹宇前集合。

下面请各位看看第二个有趣的现象。请看皇穹宇大殿正南丹陛前的甬路,从北向南数有三块石头,如果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会听到一次回音;如果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回声;如果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三次回声,故称此石韦三音石。其实据声学专家测量,如果这里足够安静,在三音石上拍手,其回声是无限次的,只是我们人类智能听到三声。为什么会在这里听到的回音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如果你站在三音石上环顾一下四周,你会发现,噢!原来我站在了整座院落的中心,那里是回声产生的最佳位置。

好!下面请各位感受一下三音石的妙趣,5分钟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导游词英文篇六

各位贵宾大家好!

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为大家担任导游。我是×××,这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在这里我们代表重庆××旅行社,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最衷心的欢迎!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俩的努力服务、在各位贵宾的配合下,本次行程能圆满顺利!

我们的行程是前往黔江,参观位于武陵风光景区的小南海。途中会经过碧水澄幽的乌江,在这漫长的车程中,就闻名遐迩的乌江画廊和武陵风光,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首先,是乌江和乌江画廊。

乌江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乌江流经渝、黔两省市14个区县,有8个士家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自治县,流淌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流经重庆市酉阳县、彭水县,在涪陵区注入长江,全长1070公里。乌江是一条军事河流,历来被称作天险。汉代、三国、太平天国的英雄豪杰,都在江边演绎过金戈铁马的故事,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刘邓大军进军西南也曾在此创造抢渡的奇迹。

乌江流经酉阳县境内,从万木乡到龚滩古镇之间的河段,60公里的河段,为乌江的精华段,被誉为“乌江画廊”。两岸绝壁,灌丛密布,水急滩险,胜似三峡,被誉为“百里画廊”。

乌江画廊景区有什么特点呢?奇山、怪石、碧水、险滩、古镇、廊桥、纤道、悬葬。雄奇险秀的河谷沟壑,鬼斧神工的悬崖绝壁,桀骜不驯的乌江、欢快奔流的阿蓬江,点缀在秀美的乌江百里画廊,受到了无数科考、探险、摄影爱好者、电影、电视剧组的青睐。

乌江百里画廊民族风情异彩纷呈:土家摆手舞之乡的西大门景区,是西南卡普、蜡染的摇篮;古老的土家族背嫁哭嫁、独特的苞谷灯戏、民间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木叶情歌,还有众多的民间的手工艺品,组成了当地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尤其是山民依山就势,临水而居,形成了颇具乌江特色的石镇建筑,青石板铮亮照人,吊脚楼摇摇欲坠。用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是爷爷奶奶的家”。

听上去是不是感觉到了一种诱惑?呵呵,接下来,要跟大家说说武陵风光了。

首先是介绍一下武陵山脉:武陵山脉地处中国中南部,跨越湖南、湖北、贵州和重庆四个省直辖市,长度约420公里,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一般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武陵山脉为东西走向,主峰为贵州的梵净山,海拔2570米。属于武陵山系覆盖的地区,被称为“武陵山区”。在重庆市主要包括的有黔江区,酉阳,秀山,彭水,石柱。在这个大的范围内,有哪些著名的景区呢?佛教圣地之一的贵州梵净山、湖南武陵源风景区、湖南凤凰的南长城等等。

在重庆,涵盖了彭水的阿蓬江、阿依河,酉阳的桃花源,石柱的黄水森林公园、黔江武陵仙山风景区和我们这次将要前去的小南海。

它地处渝鄂交界之地的黔江区北部小南海镇,距黔江城28公里,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地质公园类自然风景旅游景区。小南海是一个地震堰塞湖,在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6年),当时这里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震级6.25级,烈度8度,因为山崩堵塞溪流而形成的一个地震堰塞湖,为重庆市第一大天然湖泊。可以说,小南海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古地震遗址,同时为地震灾害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自然实体,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景区现在为国家地震遗址保护区和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小南海景区面积150平方公里,与湖畔的八面山和附近的土家族文化生态博物馆融为一体,风光如画,地质奇特,被誉为“人间仙境”、“渝东西湖”。

景区核心面积20平方公里,融合湖光山色、地震遗址奇观、民俗风情为一体,同时还是早期革命的摇篮。

主要景点:地震滚石遗址区、牛背岛、朝阳寺岛、震纪苑广场。

历经150多年风吹雨打之后,今天小南海依然保持了完整的地震遗址。其地面破坏原貌、水下农舍民房以及水下“醉汉”森林都完好地保存了震时状态。实地考察后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它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当属“中国唯一、世界罕见”。清晰如初的大垮岩、小垮岩滑塌面、乱石林立的地震崩积物、气势恢宏的地震堰塞大坝、风光秀丽的地震堰塞湖……形成全国绝无仅有的小南海地震遗址,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成为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正因为如此,小南海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列为“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

小南海迄今难解的诸多不解之迷,如水下庄园面貌如何、多达4000多万立方米的陆面堆积物从何而来等,激发了众多人的兴趣,成为潜在的研究资源。

小南海不仅科考价值难得,而且自然风光极富魅力。2.87平方公里的湖面上碧波荡漾,湖水深度平均为30米,最深处47米。以板夹溪为主的五条溪流源源不断地注入湖内。朝阳寺岛、老鹳坪岛、牛背岛等三大岛屿林木葱郁、环境幽适。湖区四周秀峰环列,植被苍翠,使小南海宛若一颗镶嵌在深山之中的“明珠”。

在朝阳寺岛上曾建有朝阳寺,在辛亥革命前夕,由土家青年温朝钟组织发动的、震惊清廷的“铁血联英会”武装起义会址亦设于此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也在小南海打响了入川的第一仗,为小南海烙上了深深的革命色彩。

导游词英文篇七

各位朋友:

一路辛苦了!欢迎你们来到风光如画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

下面,我们将游览黄龙洞,宝峰湖,从索索溪峪出境。在游览过程中,我重点给大家讲解黄狮寨的闺门初开、天书宝匣、金鞭岩,天子山的天子峰、御笔峰以及索溪峪景区的黄龙洞、宝峰湖等景点。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踏上了黄狮寨游览线,当地有句民谣说,不登黄狮寨,枉到张家界。黄狮寨是张家界的制高点,登上黄狮寨,武陵园风光尽收眼底。黄狮寨位于森林公园西部,因为这里山势像雄师而得名。我们这次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名叫“闺门初开”。

现在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座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大园门,进了这道门,我们就正式进入了自然风景区。园门左边耸立的这座高大石柱,是人工建造的'。上面书写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9个金色大字是原林业部部长高德占为庆祝91’中国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而题写的。大家看,这里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山势极为狭窄,形成山门,因此被喻为“闺门初开”意思是说张家界这位美女打开房门向我们展示罕见的大面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它的成因和地貌形态特征既不同于桂林喀斯特地貌,有不同于福建武夷山的丹霞地貌,更不同于西北黄高原的黄土林。它的特点是沟谷幽深,石壁陡峭。三亿八千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岩层逐步沉积形成积岩,经过复杂而漫长的成岩过程后,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总厚达五百六十米的大面积石英砂岩和部分石灰岩。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是,前者抗溶蚀,后者是可溶蚀的。我们后面将要游览到黄狮寨金鞭岩就主要是由石英砂岩构成的,黄龙洞是由石灰岩构成的。

现在我们来到天书宝匣。天书和宝匣在哪里呢?大家看,对面山上有一个很像书匣的长方形盒子,上面有一个抽盖已经被抽开了半截了。相传古代有一个财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一辈子梦想做皇帝。于是他就到一座寺庙进香求神,上山找到一个宝匣,抽开一半,没有见到天书,迷茫之中看见了只白鹤朝他飞来,以为仙鹤是来帮他取天书的,就往崖边纵身一跳,于是命丧黄泉。宝匣至今抽盖还有一半没有关紧,那本天书依旧挂在天边。在黄狮寨还有南天门、铜墙铁壁等许多景点,同样会让你感到美不胜收。1981年世界著名摄影家简庆福登上黄狮寨,曾感叹道;“踏遍名山千百座,方到天崖绝妙处”。

衡山导游词

・张家界导游词

・南岳大庙导游词

・天心阁导游词

地层产生褶皱,形成今天的武陵源隆起带,武陵源就处于该隆起带的边缘。由于这一带褶皱宽缓舒展的自然运动使风景内大部分地段的沉积岩倾角特别平缓,平缓叠置的岩层使山林石柱重心降低,层与层之间的摩擦系数加大,再加上石英砂岩本身固结力大和抗风化力强的特点,使景区内许多数百米高的像金鞭岩这样高大山峰拔地而起。构成金鞭岩的石英砂岩还略带金黄色,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尤其是夕阳西下之时,金鞭岩的鞭身会反射阳光,构成夕阳照金鞭的美丽景观。请大家把目光移向金鞭旁边的这块山石,它的形成很像一只老鹰,勾嘴瞪眼,略展翅膀,好像在守护着金鞭。它又为我们武陵源增添了一个奇特的景观,叫做“神鹰护鞭”。1981那,著名画家张文俊游览张家界后曾挥笔题词说“青岩山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桂林之秀,黄山之变化,诸山之美兼而有之,而青岩山之俏,为我平生之罕见。天工造化文明有,唯有金鞭奇上奇”。

导游词英文篇八

到了三清山你一定会体验到大自然的灵性和情趣。

现在我们来到了得禄台,说到“禄”,你看前边那山崖之上的岩石象不象一具棺材?棺材棺材,升官发财,大好的事啊!连带着这观景台也沾染着“官”气,取名就叫得禄台。

接着我们来到了乾坤台,为什么叫乾坤台呢?请大家想一下,乾是天,坤是地。那么,站在这个观景台上,请低头看,看到什么?是陡峭的山崖下的大地深渊,再看,倒映在玻璃上的还有我们头上美丽的蓝天白云。

我们来到了彭祖祝寿,彭祖是长寿的神仙,他姓键(竹加钱)名铿,颛顼的孙子,经常食用山中珍品桂芝,善于采天地灵气来养身,他先后娶了49个妻子,有过54个儿子,他活了800岁。据说彭祖曾敬奉山雉汤给玉帝,玉帝喝了十分高兴,就赏他延年益寿。

你们看前面那座山崖上,展现的是一幅龙王嫁女的场景。你看――那坐在中间的是西海龙王的女儿。她是一副又喜又急的样子,因为要出嫁了,这前前后后围了不少虾兵蟹将呢。

三清山的景色说也说不完,有机会请你们一定要来三清山游玩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导游词英文篇九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全程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周,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风景优美的武陵源景区。

沿着这条山路我们可以看到两边高高耸立的山分,这些都是武陵源特有的石英砂岩山峰地貌主要景观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内共有3103座奇峰,姿态万千,蔚为壮观。加之沟壑纵横,溪涧密布,森林茂密,人迹罕至,森林覆盖率85%,植被覆盖率99%,中、高等植物3000余种,乔木树种700余种,可供观赏园林花卉多达450种。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