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2023年连加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设计(通用8篇)

2023年连加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设计(通用8篇)

时间:2023-10-16 07:39:55 作者:雨中梧2023年连加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设计(通用8篇)

连加的教学目标篇一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

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4+4?3+1+4

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

机动方案:

(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研究的。

(2)生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5+2+1=8

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来摆一摆,说一说吗?)

3、练习;

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二)连减教学:

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

列式:8-2-2=4,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练习: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5、小结;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三、巩固深化:

完成练习十四第1、2、5

连加的教学目标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并用算式记录

2.能按“十字形”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3.通过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与操作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

活动难点:

能按“十字形”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动动板若干盒,教师演示版一套,挡板2张,自制十字形图片若干,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通过观察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

1.幼儿快速看挡板下棋子3秒后,回答教师问题:

师:“棋子有几种颜色?分别是哪几种?第一种颜色的`棋子有几颗?一共有几颗棋子?

你们是怎样算得4的?”(引导列算式)

2.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棋子,说说它们哪些地方是一样的?(都是有三种颜色,总数都是4颗)

3.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棋子,说说它们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每组棋子的数字顺序不一样)

4.引导幼儿大胆尝试用三种颜色棋子摆出得数是4的棋子。

二、活动过程:通过操作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

引导幼儿尝试操作得数是5的不同棋子摆法,并用算式记录。

(请幼儿用5元钱买种颜色的花,可以怎么买?边操作边用算式记录,不能重复记录)

三、能按“十字形”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记录。

1.认识“十字形花圃”

2.引导幼儿把买回来的花种到十字形花圃中,要求得数都是5,并记录

3.引导幼儿尝试在花圃中种花,要求得数都是6。并在“十字形表格里用数字记录。”

四、活动结束:听音乐收放学具。

连加的教学目标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式题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同时学会倾听、交往与合作。

2、理解连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演示情境图(聪明屋)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学聪明屋里去玩玩。在聪明屋里有很多聪明题,看看我们班上谁最聪明。看,四位小动物先出来欢迎我们了。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题目。(课件)

长颈鹿小狗小乌龟小猫

2+34+09―38―1

5+44+36―29―0

师:你想和谁交朋友,就算算它带给你的题目吧!(请四位学生口答)

2、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为小动物解答了难题,你们可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聪明屋里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名学生口头列式。5+2+1=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比较不同。(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有三个数,两个加号)

(4)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或更多的数加在一起,就叫连加。(板:连加)

3、说算理。

师:这个算式你会算吗?(指名说:先算5+2等于7,再算7+1等于8)

请学生跟说,齐说,同桌说。

(二)探究连减

1、说图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3只,又跑掉了2只,还剩下几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2、写算式。

(1)师:这道题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减法,为什么?

学生列式。(板书:8―3―2=)齐读算式。

(2)师:这道算式和以前的减法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

(3)小结: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去掉几个数,用连减。

3、说算理。

师:你会算吗?(先算8―3等于5,再算5―2等于3)

学生跟说,齐说,同桌说。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三、练习巩固

师:聪明屋里还有很多聪明题,需要我们小朋友来解答,请你们帮帮这些小动物的忙。

1、课件出示燕子图、猪八戒吃西瓜图。(请学生复述图意,再在课本上列式计算,并说算理)

2、课件出示小棒图和三角形图。(方法同上)

3、算式(折叠卡片)。――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4+16+4+04+3+22+2+4

8―5―39―5―410―6―28―0―6

4、应用。

聪明屋里的商店里也有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表格。

食品

火腿肠

果冻

面包

可乐

qq糖

薯片

单价

2元

4元

1元

3元

1元

5元

1、你选择几种食品,算一算需要多少钱?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连加。自己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再全班交流)

2、如果,妈妈给你10元,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连减。4人小组讨论,并把算式记下来)

一年级《连加连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连加的教学目标篇四

教学要求与策略方法: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清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策略与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连加、连减的课件小棒三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二、探究体验

1、学习连加

师:谁能说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板书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2+3=6

先用一只手遮住+3,让学生算1+2=3(板书3),再用手遮住1+2,提示用3+3=6(板书6)。

说明象这样连着加就叫连加。板书:连加

2、学习连减

师:出示课件(飞机图),让学生看图上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看看图吧。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自主说话。(原来......先......又......)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围绕“还剩几架?”这个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明确:先飞了1架用减法,又飞了2架还是用减法。

教师根绝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连减5-1-2=2(自主探索连减两次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归纳小结

象这样用三个数(有时更多)连着相加或者连着相减的计算方法就是连加和连减。

4、完成72页的“做一做”

引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让学生自己用小棒、三角图片摆一摆,得出结果后,再填数。

三、巩固应用

1、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连减呢?

学生自由回答,对敢说能说的学生要多表扬,对想说却有顾虑的学生要多鼓励。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自主解答。

板书设计:

连加: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

1+2+3=6(只)

连减:还剩几架?5-1-2=2(架)

设计意图: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自主探索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摆一摆,使其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通过自主练习,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连加的教学目标篇五

计算课一直被认为是数学课里不好讲的一种课型,因为理论性强,内容枯燥,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但今年的汇报课,结合本组的教研专题,我上了一节计算课,感触破深。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首先,为了解决学生上计算课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我在对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上动了一翻脑筋。课本中引入本节课的情境是捐书活动,但我考虑到,这个活动离学生现在的生活太远,是不是真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于是我大胆改变了课本情境,在体育老师的帮助下我在班上组织了小组跳绳比赛,记录学生成绩。新授连加时,学生已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小组的得分,所以在学习中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而且整堂课的教学,我都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展开,每个同学的集体荣誉感都被激发出来,学习劲头很足。

其次,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每个环节层次清楚、意图明确。复习部分的三个练习每一道题都既复习了前边的知识,又为本节课探究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新授部分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大胆猜测独立试算,例如在估算和计算连加结果时我先让学生猜测能不能用前边学过的方法进行估算和计算,在他们猜测可以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展示汇报,完成新授部分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还让学生学会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也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习题设计层次清楚,其中的森林医生一题,以反例的.形式再次强调竖式计算万以内数连加的正确书写格式。教学的最后,我设计安排一个商场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每个学生,使他们都能积极的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口答部分简单的计算题我尽可能让我们班的学困生回答,答对的我会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在学习完万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反馈练习时,我安排各小组为各小组计算得分,这样每个人都有事做,而且在听其它小组进行讲评时,由于关系到自己小组的得分,所以人人都很认真。

但是教学中仍有一些不足和需要自己改进的地方。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语言要简洁,我在教学中自己讲的过多,其实有些要点学生完全能够自己说出来。其次在本节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探究新知部分占用时间过多,个别练习没有时间完成。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

本次汇报课虽然上得不是非常完美,还有许多环节需要得到完善,但是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足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劲。它给我一个提示,要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必须教师自己要乐意教,懂得如何去教。这样其实再枯燥的计算课也能上得很生动,也能让学生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学到知识而且同时也在感受着数学课带来的愉悦心情。

连加的教学目标篇六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72页和p73、74部分习题。

1、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参与研究,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2、经历观察比较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

课件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课件展示:停车场)

哪里?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停车场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1、车子停放,理解连加。

课件展示汽车停放

1〉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根据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指名2名学生后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一起读。

一共有多少辆车?

师:把这个问题一起读一读。

2〉师:你能解决吗?怎么列算式?指名说2名。

生:2+3+4 板书算式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结合课件说算理

2+3=5 算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

和你的同桌轻轻地说一说。

4〉师:会了吗?

谁看清楚了?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能解决什么问题了?

师:你能不能出一道这样的算式呢?

老师这里的大树上有3只小鸟,想一想,怎么样能来编一题这样的题目?

指名一生上台演示:

看懂了吗?提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鸟?)

请你列算式解答。交流说算理。指2名生说,教师并配以演示合起来的 动作。

师:还有其他的吗?指名一生演示

可以提什么问题?

请你自己解答。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汽车开走,理解连减。

1〉师:我们回到停车场?课件演示

看到了什么?提个数学问题。

指名2名学生后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一起读。

停车场还剩多少辆车?

师:把这个问题一起读一读。

2〉师:你能解决吗?怎么列算式?指名说2名。

生:9—2—3 板书算式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结合课件说算理

9—2=7 算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

和你的同桌轻轻地说一说。

4〉师:会了吗?

现在,有些小鸟想飞到另外的地方去抓害虫了,谁愿意上来帮帮忙?

师:你能不能出一道这样的算式呢?

老师这里的大树上有的小鸟,想一想,怎么样能来编一题这样的题目?

指名一生上台演示:

看懂了吗?提个数学问题,(树上还剩几只鸟?)

请你列算式解答。交流说算理。指2名生说,教师并配以演示合起来的 动作。虚线和划斜线,指名生说说虚线和划线的意思。

师:还有其他的吗?指名一生演示

可以提什么问题?

请你自己解答。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小结新知,揭示课题。

师:请你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1、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师:你会了吗?考考你。

第一关、看图列式计算。数学书p72的做一做。

说一说图的意思,交流反馈,说算理。

你们很能干。那不看图,你这样的算式会算吗?

第二关、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数学书p73的3和p74的6的左边3题。

师:我们一起来校对。自己当小老师批作业,请 报得数。

师:对的奖励自己2颗五角星,错的订正。

把数学书放在旁边。

恭喜你们都过关了!

2、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师:老师真高兴,奖励你们去游乐场玩。看到了什么?获取信息。

你想玩什么?

假如你有10元钱,你想玩什么?

把你的玩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交流反馈:1〉玩1种的 还剩多少元?

2〉玩2种的

师:有没有玩3种的?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连加的教学目标篇七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 、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使学生掌握连加就是连续加法并要先算第一步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加第3个数的经验。

1、物图形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装钱的信封。

10根小棒。

通过课件演示使探究新知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展现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并利用计算顺序得出结果。

一、质疑激情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带着疑问走进新课。】

二、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看屏幕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2、交流、汇报。

a.问:你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 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2=1 ,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 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d.引导

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a.提问:5+2+1= 8,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b.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是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d.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 5+2+1=8

三、应用拓展

1、动手操作:

a.教师谈话,拿出小棒,跟老师这样做:先拿出4根,再拿出2

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列算式说得数。

b.学生活动。请照老师的样子,和你的同位,来试一试:拿小律、

说算式、说得数。

(1)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

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2) 练习十四1、3

四、课堂小结

问学生: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连加的教学目标篇八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

理解连加的含义。

直观教学、启发式谈话、练习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开火车(口算题卡)

2、(1)师:同学们,小鸟们在开演唱会,你们想去看吗?

(2)点出课件师提示:仔细观察,地上、树上、空中。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师:说得真完整,地上有4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空中有3只小鸟。边板书:4、2、3。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列式。

(1)师点出幻灯片2: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师板书:4+2=66+3=9。

(2)师点出幻灯片3:这位同学列了两个加法算式来表示,真不错。谁能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地上、树上、空中一共有多少只小鸟?(配合手势,语气轻短,再次强调三部分合起来,启发列式。)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4+2+3=9。读作:4加2再加3等于9.

(3)师: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板书出其余的算式。

2、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同学们列出了像这样的加法算式,算式里的4、2、3分别表示什么?师指图。

3、师幻灯片4:

(1)4+2+3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师板书:4+2=66+3=9

(2)先算4+2=6,我们来看看4+2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回答,师:是把地上的小鸟和树上的小鸟先合起来,一共有6只。(手势)算完了吗?

接下来怎么算?

生回答算6+3,师反问:几加3?

师:是用我们刚才先算出来的得数6来加3。

师:大家同意他这样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方法:先算4+2=6,再算6+3=9。

师总结算法(幻灯片7):计算4+2+3,先算4+2=6,再算6+3=9。(边小结边板书横式)。

师指另一个连加算式问:这个加法又该怎么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回答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先算…再算…。(师板书出横式)

4、总结运算顺序(幻灯片5):

对比4+2=64+2+3=9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课堂活动

2、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连加,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