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哈哈小人教案反思(优秀7篇)

哈哈小人教案反思(优秀7篇)

时间:2023-10-16 05:27:38 作者:MJ笔神哈哈小人教案反思(优秀7篇)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指导。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二教案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哈哈小人教案反思篇一

1、能在有折痕的纸上绘画完整的小人,发现折痕与小人的`关系。

2、感受绘画哈哈小人变化的乐趣。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观察理解

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二、观察讨论

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大班幼儿已有的绘画技能和对事物摆放位置的空间经验都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提供了条件、随着纸的折叠变化,让孩子们在打开后纸后的发现,使幼儿知道画画位置落在折线的不同部位来探究"小人"造型的变化。因此,一旦发现变形夸张的原由,无意创造就变成了有意想象与创造,幼儿也会不满足于一个活动的所获,希望可以把学到的和感悟到的迁移到更多、更广的领域。

哈哈小人教案反思篇二

一、观察理解,表现人物造型。

就能和他一起做有趣的游戏。

2、题一:请你为他照张相,(出示图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造型。

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小朋友造型。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1)请幼儿找出盘子中最大的纸(粉色纸),把观察到的小朋友画在这张纸上。

(2)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人物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二、观察讨论,发现人物造型的变化和折纸的关系。

1、题二:再为我照张像。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小朋友”的造型。

(1)师:请你在盘子中找出黄色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样纸上,但有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

2、题三:请你们打开折纸看一看。

3、题四: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当幼儿想到用线连接的时候,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5、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画完。

6、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墙上。

7、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朋友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8、小朋友教了我们一个照哈哈镜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也让自己照照哈哈镜呢?

(1)师:你想把自己的哪部分变长呢?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最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出示完整范例:老师的作品上为什么两个地方都变长了?

3、盘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去折一折再试一试还会有些什么变化呢?

哈哈小人教案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认识圆柱螺旋弹簧,了解圆柱螺旋弹簧的特点。

2、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制作有趣的弹簧小人。

【活动准备】

各种不用的弹簧、吃剩下来的废旧果冻盒子、橡皮泥、毛根、双面胶、圆形纸片、记号笔、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弹簧小人。

1、师:宝宝们,老师这里有一段好玩的视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

观看视频了解小人动起来的原因是因为有弹簧。

教师小结:原来小人脚下装了弹簧,弹簧有弹力,所以小人可以前后左右的动起来,我们叫它“弹簧小人”。

2、幼儿玩弹簧,观察并说说弹簧的特点。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弹簧宝宝,请小朋友们玩一玩。

师:弹簧是一圈圈螺旋环绕的`,每圈的距离都是相同的,距离短弹力就轻,距离长弹力就强。(出示弹簧图片)

二、制作弹簧小人。

1、师范自制弹簧小人,引出制作弹簧的材料。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制作弹簧小人,制作弹簧小人最主要的就是弹簧,那我们先来制作弹簧。毛根围绕铅笔一圈一圈缠绕,缠绕的时候注意每圈都要紧挨着,最后把毛根从铅笔里推出来的时候用力要均匀,这样每圈的距离都是相同的。然后把自画像贴在制作好的弹簧上,另一头插在装有橡皮泥的果冻盒里,弹簧小人就制作完成了。小朋友们也来制作一个弹簧小人吧。

2、幼儿看流程图制作弹簧小人。

教师巡回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

三、分享成果。

1、幼儿相互分享,介绍自己的弹簧小人。

2、教师小结:弹簧受到外力的作用,可以压缩、可以拉伸,还可以变形。我们生活中有一些物体是根据弹簧的这个原理来制作的。(出示图片,向幼儿简单介绍生活中的弹簧制品。)

【活动延伸】

哈哈小人教案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铅笔等做出各种姿态的小人。

2.尝试大胆表现,体验创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铅笔、橡皮泥、牙签、手工铅丝、胶水、剪刀,纸和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提问:小朋友,你知道铅笔可以用来干什么吗?

二、欣赏2~3个范例,了解铅笔娃娃的特点。

1、欣赏用橡皮泥和牙签在铅笔上造型的铅笔小人;

教师:“是啊,我把铅笔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人。”教师出示橡皮泥制作的小人,说:“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个铅笔娃娃我是用什么做的?”请幼儿说一说。(引导语:我是用什么做成了小人的什么?等等)

2、欣赏用细铅丝做手和腿的铅笔小人;这里有位铅笔娃娃,它也打扮好了,看看这个铅笔娃娃头是怎么设计的。(笔头上正反粘上小人的头形,画上五官)

3、铅笔娃娃的手和腿是怎样设计的?(用彩色手工铅丝条交叉,在铅笔娃娃身上打个结,手和腿就可以上下左右摆动)

要点强调:制作手的铅丝短一点,腿的铅丝长一点。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你想怎么设计铅笔娃娃呢?请你先想想,可以和老师一样,也可以设计得和老师不一样。

2、我们一定要把铅笔娃娃打扮得很漂亮,要设计得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设计,对造型有困难的幼儿,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说说谁设计的铅笔娃娃既特别又漂亮。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小百科:铅笔是一种用来书写以及绘画素描专用的笔类,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绘画素描的铅笔分为诸多类型,它分成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石墨、木制笔杆、带帽铅笔;另外,它的颜色有红白、黑白、黄黑等条纹。

哈哈小人教案反思篇五

【教案目的】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乐意探索,感受活动的趣味。

【教案准备】

5张桌子、幼儿20名、盒子5个、记号笔20支、黑板两块、红、黄、蓝、绿色彩纸各20张、完整范例。

【教案流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人物造型。

就能和他一起做有趣的游戏。

2、题一:请你为他照张相,(出示图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造型。

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小朋友造型。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1)请幼儿找出盘子中最大的纸(粉色纸),把观察到的小朋友画在这张纸上。

(2)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人物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二、观察讨论,发现人物造型的变化和折纸的关系。

1、题二:再为我照张像。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小朋友”的造型。

(1)师:请你在盘子中找出黄色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样纸上,但有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

2、题三:请你们打开折纸看一看。

3、题四: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当幼儿想到用线连接的时候,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5、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画完。

6、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墙上。

7、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朋友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8、小朋友教了我们一个照哈哈镜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也让自己照照哈哈镜呢?

(1)师:你想把自己的哪部分变长呢?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最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出示完整范例:老师的作品上为什么两个地方都变长了?

3、盘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去折一折再试一试还会有些什么变化呢?

文档为doc格式

哈哈小人教案反思篇六

【教案目的】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乐意探索,感受活动的趣味。

【教案准备】

5张桌子、幼儿20名、盒子5个、记号笔20支、黑板两块、红、黄、蓝、绿色彩纸各20张、完整范例。

【教案流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人物造型。

就能和他一起做有趣的游戏。

2、题一:请你为他照张相,(出示图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造型。

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小朋友造型。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1)请幼儿找出盘子中最大的纸(粉色纸),把观察到的小朋友画在这张纸上。

(2)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人物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二、观察讨论,发现人物造型的变化和折纸的关系。

1、题二:再为我照张像。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小朋友”的造型。

(1)师:请你在盘子中找出黄色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样纸上,但有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

2、题三:请你们打开折纸看一看。

3、题四: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当幼儿想到用线连接的时候,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5、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画完。

6、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墙上。

7、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朋友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8、小朋友教了我们一个照哈哈镜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也让自己照照哈哈镜呢?

(1)师:你想把自己的哪部分变长呢?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最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出示完整范例:老师的作品上为什么两个地方都变长了?

3、盘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去折一折再试一试还会有些什么变化呢?

哈哈小人教案反思篇七

活动目标

1.了解连续剪折的正确方法以及连续剪的特点。

2.掌握正确的折、剪方法剪出连续的人物图案,创造性地剪出各种连续图案。

活动准备

剪纸、二方连续纹样、废旧报纸。

活动过程

1.神奇的剪纸:比较窗花及二方连续剪纸。

(1)教师剪半颗心,逐层展开:一颗心、两颗心。

教师提问:这样的心形和我们平时随意剪的有什么不同?神奇的地方在哪儿?

(2)教师出示二方连续纹样,请小朋友猜一猜剪纸的名字叫什么?

教师小结:像这种由同样的图案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一个一个连起来有规律地重复排列就形成了二方连续,具有这种特点的纹样叫二方连续纹样。

教师小结:每一个作品的花纹都不一样,剪的时候剪出不同的花纹就可以了。

3.剪一剪,试一试,教师提问:你也想剪出这样的图形吗?请你观察老师剪好的纹样,猜一猜老师是怎样剪的?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他们连在一起。

幼儿用废旧报纸尝试剪,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探索的方法。

4.讨论二方连续剪的方法。

(1)让幼儿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剪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教师出示步骤图,教师小结:小朋友在剪的过程中注意两边都留一点距离不能剪,这个地方叫连接点,两边都要有连接点,连接点没有剪断,图案才能连在一起。

5.幼儿操作,幼儿可以自己剪,也可以根据教师剪的纹样,幼儿自由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6.将幼儿的作品粘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设计的是什么纹样的作品?

小结: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剪出了这么多漂亮的二方连续纹样,我们可以在区域中继续去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