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端午节感想 端午节心得体会与感想(优质9篇)

端午节感想 端午节心得体会与感想(优质9篇)

时间:2023-10-15 05:29:40 作者:温柔雨端午节感想 端午节心得体会与感想(优质9篇)

端午节感想篇一

当每家每户的屋子里传来一阵阵粽香时,端午节便来临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吃粽子,忙得不亦乐乎。

吃着味道鲜美的粽子,读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我不禁想起了屈原——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文人。他早年受楚王信任,任三闾大夫。后来因才高气盛,性格耿直,遭佞臣陷害,在楚王面前进谗,使屈原二次被流放。

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其文笔委婉含蓄,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楚辞。后继者又有宋玉、贾谊、东方朔等人。汉人刘向将这些“骚体”作品整理成书,这就是影响后世几千年中国人的《楚辞》。在文学方面,屈原产生的影响确实是无可比拟的。

此时,我仿佛看到了在两千多年前,一位怀才不遇的才子在月夜下孤单徘徊,一位忧国忧民的大夫在草屋中饮酒消愁,一位志向高远的诗人在江边独步吟唱: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品粽子,品到的不只是粽子本身味道之鲜美,更品到了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我读《离骚》,读到的不只是其中语句之优美,更读到了屈原等一批批爱国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和一颗忧国忧民的火热的心!屈原的名字将和他的作品一起,千古传颂,成为鼓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执著追求于理想的精神食粮!

端午节感想篇二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它是农历的5月5日,那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传说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攻破,不忍亡国,并在5月5日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就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身亡,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你们想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吃咸蛋吗?让我继续来介绍吧!

当屈原死了以后,楚国人民异常悲痛,纷纷跑到汨罗江打捞屈原的遗体,渔民们划起了船,在江中捞他的尸体。有位渔民拿出准备好的饭团,鸭蛋等食物,说把鱼虾喂饱了它们就不会吃屈原的身体了。说完把食物扔了下去,其他人看了也纷纷往水里扔食物,还有一位老中医把雄黄酒倒进水里说要把蛟龙水兽药晕了,以免伤到屈原,后来怕蛟龙把饭团吃了,就在外面包了一层树叶,用彩丝系上,最后渐渐变成了粽子。

你们想知道怎样包粽子吗?让我来说说吧,首先要拿来一张粽叶,然后把它卷成三角形,再往里面放糯米和一颗小红枣,最后把粽叶包上等它煮好后味道扑鼻而来,可真香啊!在上面撒了点白糖,咬一口,感觉它像棉花一样的软。

每当我吃粽子时总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我也要像他一样爱国。

端午节感想篇三

每当到了农历五月五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这是中国人民节日中的一个节日,习俗多种多样,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可今年的端午节可不一样,以前我们到了端午时都是买棕子吃,但今天可是我们亲自包的!

妈妈对我说:“包棕子要拿两片棕叶叠在一起,翅棕子叶的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的样子,接着就是把糯米放入,用筷子捣实,然后用‘漏斗’上面的棕叶把‘漏斗’封好,最后用绳子绑住打个一个结,一个香甜的棕子就好了。”我按照老妈说的做,可是我在包棕子的时候,不是漏糯米就是把刚折好的漏斗搞散了。可我不会被一点儿困难给退缩,我又一次重来,包了老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包好了一个棕子。

奶奶把我们包的棕子放在锅里蒸,过了7——8个小时,奶奶把棕子拿了出来,对大家说:“吃棕子啦!”我与老爸,老妈一起出来,准备吃一口美味棕子。我尝了一口棕子,哇!棕子真好吃!我立刻对奶奶说:“奶奶做的棕子超好吃哇”!爸爸妈妈尝了也夸奶奶她的厨艺好,奶奶被夸得直说:“哪里哪里”!

这时,我问爸爸:“我们为什么要吃棕子呢?”爸爸说:“这是纪念战国时候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奶奶接着说:“屈原有着爱国激情,却又报国无门,后因楚国国都失险,在公元278年的五月初五,屈原投泊罗江而死。为了对屈原的哀思,人们就把包好的棕子投入河内,让鱼儿们吃饱后免吃屈原的遗体。”奶奶一口气说了一大堆话。

我说:“哇!奶奶你懂得真多。”

今天,我真开心,如你问我为什么,我会说:“今天我学到了知识与包棕子,当然开心!”

端午节感想篇四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关于端午节,你有怎样的感想和看法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端午节感想优秀作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今天是端午节,可是早晨就开始下起了倾盆大雨。哪里也去不了,只能待在家里,等爸爸做好吃的。

中午快到了,爸爸买回来了很多菜,我洗菜,爸爸炒菜。第一道菜,宫庭排骨炒好了,我尝了一下香喷喷的,感觉很有嚼劲。第二道菜,剁椒鱼头蒸好了,我又尝了一下,感觉有好浓的鲜嫩辣味。第三道菜,福寿全鸡闷出来,我又尝了一下,感觉鸡肉很滑嫩又清香可口。第四道菜,红烧牛肉爸爸是用爆炒法做的。我又尝了一下,感觉牛肉很细腻滑润。上菜了,我一手拿着根鸡腿,另一手拿筷子,咬了一大口鸡腿又吃了一下剁椒鱼头,啊,真好吃!我大口大口地吃,一根鸡腿很快就被我吃完了。我满嘴是油腻,这真是美味极了。晚上,我们还是吃中午剩下的这些菜,妈妈只是去热了一下。

端午节真好!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让我大吃特吃,尝出了菜的奥妙,也尝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快乐!但遗叹的是天不作美,雨无情的一直下到晚上。

今年的端午节,月亮分外圆,碗里的汤圆也热气腾腾。在这么一个吉祥如意、家家团圆的节日里,我不禁联想到四川:

5月12日,四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后修订为8.0级),四川人民死的死,伤的伤。这些受伤的四川人民中要么骨折,要么家人失散,这对于四川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公平啊!他们得忍受亲眼见到家人死去的痛苦,又得忍受这场灾难所带来的死亡、伤痛。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一个抹不去的阴影,在他们的幼小心灵上刻下深深的自责。原本属于他们的无忧无虑、天真可爱、快乐幸福的生活,却因为大地震让他们变得悲伤痛苦、心事忡忡。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考验,考验他们是否能坚持活下去;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更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可亲可敬的温家宝来回奔波,安慰孩子们,鼓励他们坚强;日理万机的,赶赴地震灾区慰问四川人民,看望战斗在一线的官民战士和医护人员。虽然我们不能亲身体验一下你们那时的痛苦,但我们积极地为你们捐款捐物,祈祷祝福你们早日走出困境。

看着汤圆,我不由自主地对天空轻轻地说:“四川人民,希望你们能跟我们一样,快乐团圆地过好这个“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呢?为什么每家每户都要在这一天包粽子呢?这两个问题我可以来回答: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之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包粽子,是因为纪念屈原。

今天,我们家也一起包粽子。妈妈早上很早起床,到市场买配料。到了中午,各方面准备完成。开始,我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在三分之一处折一个角,形成三角体。然后,我把一块绿豆沙塞了进去,再放一点糯米。最后,我想用竹绳把粽子包起来,但是香肠和糯米总是从下面的小孔露出脸来,我用夹子把那个小孔夹住,可是妈妈说:“不能这样,待会儿怎么煮啊。”我把夹子取了下来,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孔缩小。最后,我顺利的做好了第一个粽子,我越做越有劲,一共做了18个。我把我的几个优秀作品拿去煮。一会儿后,我把我最得意的作品拆开竹叶往嘴里送,顿时,一阵芳香在嘴里飘来飘去。吃完粽子,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一家人吃完了粽子,便举行了一个小游戏:把三个不同的人包的粽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尝出那一个是自己做的。我一开始,总是品尝不出我做的粽子。最后,我发现最后一个粽子的底部,有一块绿豆沙露出了来我高兴的指着它,爸爸开翻下面的答案,结果被我猜中。

这个端午节真令我难忘!

端午节感想篇五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关于端午节,你有怎样的感想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端午节感想的优秀作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我们家就开始包粽子,准备好喂我肚子里的“蛔虫”了。说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节的知识,就让我这个大博士来告诉你们有关端午节的知识吧!

说起端午,我们还得请出一位诗人让他来帮我们先开头说起他吧,可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国诗人——屈原呀!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还是再来说说端午节赛龙舟的故事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国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中国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中国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怎么样这就是我收集到的端午知识,现在大家对端午节有一定的认识了吧,现在大家是不是该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感到惋惜?如果不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还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不朽的诗篇,可是屈原的纵身跳入洗干净了人们的心,他留下来的不仅是悲壮的诗歌还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我相信伟大的爱国诗人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今天是端午节,我早上一起床,就看每家每户门前都插着艾草,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们的早点是粽子。在吃粽子时,我想起这么一个故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当时楚国被别的国家所灭,屈原不愿投降,为了表达他的爱国精神,他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湖南的汨罗江自杀了。老百姓为了不让鱼把屈原的尸体,就包了许多许多的粽子,扔进汨罗江喂鱼。表示了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之情。以后,每到端午节,人们都包粽子纪念他。

到了10:00,我奶奶就忙个不停,做这道菜,做那道菜,能帮忙的地方,我尽量帮忙。经过十几分钟的努力,一桌丰盛的午餐便作好了。

端午节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感人泪下的传说。据说白蛇精白娘子迷恋上了凡人许仙,白娘子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子,不做任何坏事。他和许仙结为夫妇,一直过着美好的生活,不久便生儿育女。可是有一天,有个叫法海的坏和尚一心想拆散他们一家,就把许仙骗上了山,对他说,他的娘子是一条白蛇,在端午节的时候,给她喝雄黄酒,他就现出原形来。正如法海所说,许仙给白娘子喝下雄黄酒后,立刻变成一条巨大的白蛇,扭动着身子。这可把许仙吓的竟然死了。白娘子为了救活许仙,去盗仙草,一路上山高路远,凹凸不平。爬到山顶时,山神来和她决斗,白娘子和他打得你死我活,遍体鳞伤,历经千心万苦,终于拿到了仙草,救活许仙。

狠毒得法海见还没拆散他们,又把许仙骗来,给他一个圈子,让他在白娘子梳头时,戴在她头上,会保平安的。毫无警备之心的许仙真的照办,他刚把圈戴在白娘子头上时,白娘子就被收了进去,关在雷峰塔内。

端午节,我吃着粽子,想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的白娘子,心里不禁感慨万千。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乐清人特别重视这个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而划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头戏。

每当到端午节前夕,偶尔河面上传来稀稀疏疏的几声锣鼓声;人们路过河边时,常常看到河面上会有几只龙舟“飞奔”而去。他们大概在为端午节的比赛备战吧。到了“开战”的那一天,银溪河边站满了观众。有的老人搬了凳子坐着悠闲自得地看着;有的大人将孩子背在肩上一起观看;有的年轻人站在最后,踮起脚观望;还有的人用尽全力向上跳,希望能看见一点。河面的起点上有序地停着一只只来自乐清不同地区,各色各样、五光十色的龙舟。一声令下,只见四五只龙舟飞奔而去,锣鼓声叫喊声响成一片。河两岸的观众也呐喊助威。龙舟在河面上像几条水蛇,麻利的向前冲。快接近终点了,选手们的喊声越来越激烈,一只只龙舟先后冲破终点。慢慢的,船停了下来,喊声渐渐平息了,喧闹的人群暂时安静了下来,接着观看下一场比赛。

端午节除了划龙舟以外,就属包粽子,吃粽子最开心。

端午节,在外婆家过,一进门,就看见许多人围着桌子包粽子。外婆先用粽叶做一个三角体,在底部放上糯米,然后把陷放上去,再盖一层糯米,包上粽叶,最后捆上线,放在一边等候进竹笼。这边动工,那边早早已经下锅了。一开锅,一股清香迎面飘来,我们扑了上去抢粽子。外婆叫:“别烫着!”我专挑吃金丝枣陷、赤豆陷,因为甜。而大人则喜欢吃咸的肉馅。我们都只吃个新鲜,图个团圆热闹。

希望每年的端午节都那么热闹,也希望的习俗代代相传。

端午节感想篇六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泊罗江边,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有一首儿歌是这样写的:“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五,是端阳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这是汉族人民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屈原是楚国人,一心想着国家,可是没有人重用他,他看着国家正在衰败,绝望了。在五月五日投向泊罗江自尽了。因为人们爱戴屈原,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端午节。

门插艾,香满堂

在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着艾草。屈原死后,人们把五月五日看做不好的日子,于是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人们就在门上插艾草避邪。艾草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插上后,就会有。这渐渐成为了一种习俗。

吃粽子,撒白糖

在屈原死后,爱戴他的人民,都争先恐后的向江里投粽子,好让江里的鱼虾吃饱,不吃屈原。这就成为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物。而撒白糖,是希望生活像白糖一样甜美。

龙舟下水喜洋洋

人们舍不得屈原死去,很多人划船追赶,却不见踪影。之后,人们以划龙舟纪念屈原,在划龙舟时,赶走鱼群,保护屈原。

这是我们的节日,即让我增长了知识,又带来了快乐!

端午节感想篇七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_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端午节感想篇八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粽子让我看得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味道一应俱全,有绿茶味的,腊肉味的,红枣味的,甚至还有鲍鱼味的、燕窝味的,连包装袋也是五颜六色的,我突然想起,原来今天是端午节。

记忆的河,慢慢开始春潮涌动……

六年前,奶奶来到我们家小住了几个星期。她准备要回肇庆老家时,正值端午节,妈妈执意留她过完端午节再走。奶奶说她从小就会包粽子,是跟她的妈妈学的。肇庆的裹蒸粽特别有名,奶奶说在她回老家之前一定要亲自包一回粽子给我们吃。

奶奶在距离端午节还有三天时就开始准备材料了。她买了很大的艾叶,告诉我,裹蒸粽比一般的粽子大,所以要用大的粽叶来包。她还准备了糯米、黄豆、猪肉、咸蛋。

“糯米要泡一天一夜,包好煮后才好吃,细而滑,不会有夹生的感觉。”奶奶告诉我,我还记得她把黄豆也泡了很长的时间,然后再用开水煮一遍,晾晾,这样就好去皮。先把猪肉切成小块,然后用奶奶自制的蜜汁浇上去,腌上一天。

我问奶奶:“包粽子这么麻烦,为什么不上超市买几个回来吃呢?“奶奶神秘地笑了笑,也不告诉我为什么。

终于要包粽子了,奶奶忙啊忙,也不让我帮忙。后来包好了,奶奶就举着她包好的又大又方的粽子看着我笑:“小馋鬼,煮好就能吃了!”

过了两三个小时,香喷喷的粽子就端了上来,奶奶把粽子分给我和爸爸妈妈,一人一个,放在一个盘子里,神秘地对我们说:“我把一块玉如意放在了粽子里,谁吃到了就能一生如意平安,事事顺利,快快乐乐!”

我和爸爸妈妈互相看了几眼,都想看的看那块如意的样子,于是迫不及待切开了自己的那个粽子。爸爸妈妈的粽子里都只有猪肉和咸蛋,他们的目光便齐刷刷地望向了我。毫无疑问,玉如意在我的粽子里。我把它拿出来,哇,一块淡绿色的玉,晶莹剔透,真漂亮!我开心地蹦了起来,觉得这一生便会事事如意、顺利了!这时,我看见奶奶用她那慈祥的目光看着我,满脸爱意,她笑开了花,脸上细细的皱纹幸福地荡漾开来。

奶奶终于还是回老家了。玉如意从此挂在我胸前,爸爸告诉我,那玉如意是奶奶故意给我的。原来,奶奶在粽子叶上做了个记号,只有她才知道哪个粽子放了玉如意,奶奶是希望我快乐,事事如意呀!

现在我才懂得,那小小的粽子里寄托了奶奶对我全部的爱。细滑的糯米,咸香的蛋黄,细腻的猪肉,还有那淡绿的玉如意,便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节感想篇九

20__年_月__日我校师生在会议室举行了端午节特别活动——“端午故事会”。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他那种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品味端午,传承经典,共庆端午佳节。

七年级一班的刘_同学带来的端午故事传说,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八年级的吴__同学用优美的语言把端午的情意传递。

七年级六班的赵_用他的《艾蒿与菖蒲》打动了所有的同学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在激烈的角逐中七年级的赵_,杨__,徐__分别斩获一二三等奖,八年级的吴__,周__,郑__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同学们,让经典伴随我们的中学时光,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在经典的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