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2023年读朝花夕拾心得体会 朝花夕拾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2023年读朝花夕拾心得体会 朝花夕拾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时间:2023-10-14 07:17:36 作者:碧墨2023年读朝花夕拾心得体会 朝花夕拾的心得体会(模板8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过程中的体验、收获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记录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学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读朝花夕拾心得体会篇一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属于散文。《朝花夕拾》就像是鲁迅先生的个人生活编年史。里面记录着鲁迅先生生活的一些很精彩、很有意义的片段!

《朝花夕拾》,富有者丰富的情感以及对于某一些事物的看法。一篇篇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让人感觉所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真实。整本书由内而外散发出了一种童年时代的天真之气!

我从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鲁迅先生那清晰、明了、简洁的写作手法。鲁迅先生用他那独特的笔调,记叙了他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好友的挚诚怀念,还很深刻的给予现实社会思考。

鲁迅先生在写到美好回忆的同时,也写出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性审视。所以,《朝花夕拾》是一本蕴含着特殊韵味的散文集。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另一篇则是《二十四孝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喜欢鲁迅先生在开篇不久,所运用的种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以及排比,运用的一位自然灵活。在用了诸多修辞手法的一段中,描写出了“百草园”的许多事物。精彩的修辞,使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变得活灵活现。

《二十四孝图》,我喜欢鲁迅先生运用的讽刺与批判的艺术手法。这“二十四孝”中,有:孝感动天、清尝汤药,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等二十四孝。因为“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而这一篇,又重点的讲到了孝道,所以我格外喜欢这一篇文章——《二十四孝图》。

总体来说,《朝花夕拾》是一本好书!虽然很难读透其中的道理,但是值得一读!因为这是一本蕴藏着深刻韵味的书籍。

朝花夕拾的心得体会2

读朝花夕拾心得体会篇二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经典著作,我在寒假读了这本书,带给我很大的感触。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神秘也不浮夸,没有充满华丽的词句,但是深深吸引了读者,就好像在给讲故事。

《朝花夕拾》很耐人寻味,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各种陋习,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骗等,这些都受到了鲁迅的强烈批判,这也让我为这些人感到难过。

然而,细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天真的情怀,眼前出现出一幅自然迷人的画卷。

这篇文章充满了童年的'回忆,如同读到了鲁迅内心对自然的热爱,向往自由的童真。

突然,我仿佛看到了年轻的鲁迅。当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他悄悄进入花园。他和昆虫为伴,摘野花野果,然后和他的玩伴去抓鸟。他常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此非常害怕在百草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格教导,但仍然挡不住学生们的孩子气。当台上的先生读书入了神,没有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台下的鲁迅在仔细画画。

所有的感情都是那么的天真浪漫,令人不断回味,也许这是我内心引起的共鸣,我不知道自己怎么那么喜欢读《朝花似石》,尤其是以孩子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读着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读朝花夕拾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是放假的第三天,我也按照原计划,每天在《朝花夕拾》的册子中读一篇先生的文章。而今天所读便是先生的《二十四孝图》。

先生的这篇文章更像是《二十四孝图》这本古籍的读后感,而我所写的则是先生的一篇读后感的读后感,这边让我感到不少压力了。

先生是新白话运动的领军人物,而这篇文字也是从白话运动入手,先给予那个所谓的绅士冲击,阐明先生对于白话运动的立场。为了加强说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读过的《二十四孝图》入手,揭开封建卫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为了读通先生的这篇文章,我还将《二十四孝图》的.原本在网上找出,加以浏览,让自己更好的能理解先生的这篇文章。“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些文章都是传扬封建礼教中的“孝”的脍炙人口的文章。

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是违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为了人颂之为“孝”而“孝”,封建时代也讲求“礼仪孝悌”,但是这些所谓的“孝”实在无法用当下的孝道观念所去衡量。郭巨可谓至孝,家里贫困,孝母之心值得称赞,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实在违背了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这样的故事在书中随便翻翻举目全是!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这样一种封建的吃人的礼教,实在让人感到可悲!

读完鲁迅的《朝花夕拾》,让人回味无穷、耐人寻味。这本散文书是讲鲁迅小时候的故事。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作为鲁迅的杂文,暴露出鲁迅对现实关怀的一面。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这本散文中,我觉得最好看的一篇是《狗、猫、鼠》,这篇文章我读了许多遍,才明白了它其中的含义,希望我的理解是正确的。这篇文章主要对猫和老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一些人。鲁迅先生在文中说明了他不喜欢猫,因为猫与一些人的行为和各种都很相像。比如:文中有写到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的欺负它们,直到最后玩烦了,才把它吃掉。就像有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的折磨别人,如果折磨不过瘾,就十分不甘心似的。如果别人犯了一点儿小错,那么一些人一定在别人的背后,偷偷的幸灾乐祸。鲁迅先生说他讨厌猫的第二个原因是,猫与狮虎同族,都只吃比自己弱小的动物,但猫却有媚态的样子,正如我们现在的某些人,常常的掩饰自己的某种本性,其实反而让人觉得他更加的虚伪。猫平时是吃饭不管事,就像一些懒惰的人,有东西吃比谁都急,但要有事做,就连个人影都不见了,就像有句俗语:“吃野吾做野,做野打烂野。”鲁迅先生还让我们知道老鼠并不是那么的惹人讨厌的。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对这些弱小的小东西给予一些爱心的,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做不到呢?虽然说,我不是受益匪浅,但是我却感受到鲁迅不一样的见解。

在《朝花夕拾》中,我感受到鲁迅那个时代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的屈辱的历史,为了不让悲剧再上演,就要努力的奋斗,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读朝花夕拾心得体会篇四

五常之名,源于《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句话意为“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一种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而在明代文学家张岱的《朝花夕拾》里,这五个字也成为了他随笔集的标题,意为“清晨采摘花卉,傍晚拾捡自然之物”。这是一种关注自然、强调人文和艺术的生活方式,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第二段】

这个主题中的“五常”,包括“朝花夕拾、读书、作画、饮酒、宴客”五个方面。它既是一个承载了文化内涵的名词,也是一种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的生活方式。它体现了中国人内心追求清静、自然、安逸、优美、博雅的精神追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份超越生命的追求。我们从五常中可以看到,人们关注的事物并非是俗世之事,而是代表着情趣、通达人性的人文艺术,以及自然和人的融合。

【第三段】

“朝花夕拾”是对艺术的关注。在这个繁忙而快速的时代,人们往往会忘记时间和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这时候,怀着一颗平凡的心,通过去观察、去欣赏美好的事物,如自然、艺术品、文化遗迹、建筑等,才能带给心灵以愉悦。而“朝花夕拾”强调的是这种欣赏观察的态度:从细节中找到美,从美中找到生活的价值。

【第四段】

“读书、作画”则是对自我内心成长的关注。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不断的知识更新才能让自己不落后。读书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获得新能量和成长的途径。而画则是呈现内心的一种手段,它可以直接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和内心。这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方式,通过学习、思考、感受和经验,来打造强大而独特的人格。

【第五段】

而“饮酒、宴客”则是对人际关系的关注。人的价值不仅限于自己,更应该关注人际关系的发展,因为无论是在社交中,还是在工作生活中,关系都是人际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温暖和热情,都需要多一些善意和无私的关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温馨和亲情。这也是“朝花夕拾五常”的重要内容之一。

【结语】

总之,“朝花夕拾五常”是一种心灵寄托,一个展现出人的人生追求和精神追求的方式。这些追求恰好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显示出文化传承的永恒和不朽性。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境遇,都应该牢记这种精神,保持自己的家国情怀和人生追求。

读朝花夕拾心得体会篇五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作品,前页部分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作者对于生活、人性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读完前页后,我产生了许多深刻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首先,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感慨。鲁迅先生在作品中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他的童年回忆,每一次细腻的描写都透露出他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理解。比如他对于花的描写,详细地揭示了鲁迅对于花朵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生命的敬畏和珍视。这让我深思,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用心感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生活的美好。

其次,朝花夕拾也让我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在前页的故事中,鲁迅先生以深沉的哲思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弊端,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困境和人性的丑恶。他通过对于校园欺凌问题的敏锐观察和鞭辟入里的描述,让我对于社会的不公和暴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朝花夕拾告诉我,我们生活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和命运,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善良和正义,同时也要努力去改变不公和暴力的现状。

第三,朝花夕拾的前页对于教育问题也进行了思考和揭示。鲁迅先生以强烈的讽刺和批判姿态,描绘了当时封建教育制度中的种种弊端和荒谬之处。他通过对于国学经典的讽刺和对于学生命题的批判,展现了封建教育制度对于学生思维和个性发展的扼杀。这让我深思,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第四,朝花夕拾的前页也揭示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掠夺和破坏。鲁迅先生通过对于旧式建筑和古树的描写,描述了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残忍。这让我深感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自然界的权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朝花夕拾告诫我们,我们应该保持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爱护之情,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最后,朝花夕拾的前页给我留下了坚守和奋斗的启示。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于社会的观察,向我展示了一个坚持自己理想并不断追求的先贤形象。他在面对艰辛和困惑时始终保持了对于真理和正义的坚守,并用自己的笔触为社会呐喊和批判。这让我深信,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压力和困境,都应该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成长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通过朝花夕拾前页的阅读,我对于生活、人性、社会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也明白了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应该秉持正义和真理的信念,追求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要关注和改变不公和暴力的现状。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美好的世界。

读朝花夕拾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言(100字)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其中的《前页心得》是作者对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的总结。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深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阅读《前页心得》时,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深感这篇文章的智慧和人生启示。

第二段:审视自我(200字)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通过《前页心得》深入探讨了个人性格的塑造和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他明确指出,人的性格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仅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后天环境的塑造。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也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惑和矛盾。通过阅读《前页心得》,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审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更好地成长。

第三段:人与社会(300字)

《前页心得》提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鲁迅先生认为,人的性格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的。不同的社会条件塑造出不同的人,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影响。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努力改变不好的环境,使自己能够在更好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不忘初心,保持独立思考,不被社会舆论束缚。

第四段:价值观和人生追求(300字)

在《前页心得》中,作者对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做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人生的价值观应该建立在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基础之上,不盲从于他人。我们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应该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被现实的成败所蒙蔽,追求内心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第五段: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300字)

《前页心得》对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有着独到的思考。作者认为,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论负责,同时也应该为社会发展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努力,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为平等、公正和正义而奋斗。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自己的努力。

结尾(100字)

通过阅读《前页心得》,我对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人生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明白了个人性格的塑造和成长困惑,关注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了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并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思考和反思,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读朝花夕拾心得体会篇七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则不能没有“他”,“他”就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鲁迅先生。

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散文,尤其是《朝花夕拾》里的《狗猫鼠》这一篇。特别有意思的是,有时候鲁迅先生不只说的是猫,常常会代指一些人。

鲁迅先生打小仇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讨厌猫、恨猫。而这个消息成了事实,被许多人知道了,一些人就趁风起浪,写了一篇广告词:“狗仇猫,鲁迅也仇猫!”在暗中骂鲁迅是条狗,但鲁迅先生心胸宽阔,不去计较这些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但他也在努力找着狗仇猫的原因。最后只在一篇童话里看到了些虚假内容,只因为狗把猫错当成了大象,受到动物们的耻笑,从此以后,狗和猫成了一对仇人。

狗仇猫的原因不太明了,可鲁迅先生仇猫可是理由充足的。

第一个原因是猫的性情与其它各种动物都不太同,凡捕食雀、老鼠,总不肯一口结束它们,而是尽情地玩弄,放走,捉住,放走,再捉住,直到它再没新的玩法,玩腻了的时候,这才吃下去。读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鲁迅先生其实是在笔头上做文字,是不是仅仅只有猫才会这么做呢?完全不是,这里就代指了鲁迅所处年代的日本人侵略中华时的所作所为!他们慢慢地折磨爱国人士,再残忍的处置他们。

第二个原因是猫虽然与狮虎同为猫科,可是却有那么一副媚态!读到这里,我忽然又明白了,那个时代的有些人就是这样,为了努力巴结依附向上爬,才做出一副副媚态,以求讨好!

第三个原因是小时候他家的大花猫吃掉了他饲养的“宝贝隐鼠”。

鲁迅先生的散文,字字珠玑,话里藏话,露出锋芒,有些内容我还似懂非懂,但这丝毫不影响我走进大师的世界享受文学的魅力!

读朝花夕拾心得体会篇八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他的文章,却并没有感到有太多隔阂。朴实的文笔,真挚细腻的情感,让我感觉好像是在听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老爷爷将往事娓娓道来。

读了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它给我的感触非比寻常。《朝花夕拾》是鲁迅在经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压迫是写的。它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第一篇文章叫《狗·猫·鼠》,作者在一开始就说明自己是仇猫的,好像是作者真的恨死了猫,想把天下所有的猫都赶尽杀绝一般。但在后面的文章中,我明白了作者是在将猫比作当时所谓的“正人君子”,与其说作者是仇猫,倒不如说是憎恶猫的性格和他们的所作所为和当时的“正人君子”一样,“幸灾乐祸,慢慢的折磨弱者”,又“有这么一副媚态”,尤其是“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令人厌恶,强烈讽刺了“正人君子”的行为。又想起幼年时救养一只可爱的隐鼠的遭遇和感受,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则写了作者小时候与保姆长妈妈的有趣故事,她“生的黄胖而矮”,唠叨,“满肚字都是麻烦的礼节”,还是杀害鲁迅的所爱——小隐鼠的人,却“有伟大的神力”,买来了作者梦寐以求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到”,表现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崇敬与真诚深切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则在一开始就说要“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表现了作者对当时那些反对白话,提倡复古的人的抨击。还为当时孩子们读的书感到可怜,他们想读的书他们却无法得到。这是多么悲哀呀!而作者也对小时候读的《二十四孝图》中的一些故事感到反感,它们将“‘肉麻当做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表现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令人发指。

读完了《朝花夕拾》,我对当时的社会又有了进一步认识,更为鲁迅先生所折服,我的心也随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读朝花夕拾心得体会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