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佛教经典语录短句(实用8篇)

佛教经典语录短句(实用8篇)

时间:2023-10-13 20:09:14 作者:书香墨佛教经典语录短句(实用8篇)

答谢词是对别人的关怀和帮助表示感谢,并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好意。写答谢词时要注意结尾部分的总结和祝福,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下面是一些精选答谢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佛教经典语录短句篇一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以下是本站为你精心整理的佛教经典语录60句,希望你喜欢。

1)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2) 活着的气度是昂首挺胸,独立寒冬,面对漫天大雪,而巍然不动的英雄豪情,是酷暑三伏,雷雨交加,坐于书房,面不改色,挥笔题书的那份悠然宁静。

3) 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4)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5)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摘自:.com 警句大全

6)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7)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8)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9)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0)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1) 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2) 活着的气度则是要刚柔并济,胸中有天地。要坚韧不拔,顽强不屈。要傲骨侠肠,正直勇敢。

3)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4)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5)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6)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7) 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8)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9)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0)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12)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13)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14)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15)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6)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17) 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8)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19)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20)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

1)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2)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3)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4)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6)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7)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8)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9)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0)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1)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12)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13)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4)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5)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16)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7)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9)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0)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1)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22)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23)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24)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5)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26)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27)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8)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29)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0)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佛教经典语录短句篇二

放寒假了,妈妈给我安排了紧凑的学习。根据安排,我今天早上7:30起床,开始锻炼身体。30分钟后,我坐到书桌旁开始第二个任务:练字帖。(语文迷)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字帖,看到那结构匀称,线条钢劲流畅,笔画圆润精准的生字和词语不禁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拿起削好的铅笔,端端正正的开始从第一页练起。“一点一横,一撇一捺”都认真地描绘下来。妈妈坐在旁边及时地指点每一个笔划。“顿笔、竖提、力量使用的大小“妈妈都做了详细的讲解。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写字的知识。

字帖对课本的生字和词语也非常全面的进行了设计。我一个一个字的认认真真地描绘起来。我发现写字的时候,笔画多的字写起来要紧凑,笔画少的字写起来要宽松,这样所有的字放在一起看起来才会匀称,大小一致,美观大方。

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把《识字一》和《秋天》完成。看着我的成果,妈妈高兴极了。一笔一划都那样端正,有型。

明天继续努力,争取一个寒假下来改掉我的写字坏毛病!把一个全新的自我呈现给大家!

上一篇:浓浓的年味

下一篇:雪化了,是春

佛教经典语录短句篇三

1、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2、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3、真心是菩萨净土。

4、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6、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7、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9、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10、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11、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2、一切皆为虚幻。

13、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14、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5、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6、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7、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8、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9、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20、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1、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22、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3、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24、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2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6、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7、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28、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9、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30、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31、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32、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33、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34、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5、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36、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37、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38、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3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0、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41、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4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3、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44、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45、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46、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47、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48、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9、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0、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51、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5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53、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54、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55、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56、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57、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5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59、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0、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6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62、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63、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64、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5、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66、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67、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8、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69、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70、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71、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佛经名言

72、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73、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74、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75、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76、不可说。

77、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78、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7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80、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81、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82、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83、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84、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85、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86、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87、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88、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89、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90、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91、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92、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93、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94、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95、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96、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9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98、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99、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100、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1、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102、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03、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04、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105、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06、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07、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0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09、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10、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11、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112、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113、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14、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15、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116、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117、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18、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19、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佛教经典语录短句篇四

1.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2.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末学合十,向同参道友恭祝新年快乐日日精进!

3.善事多做,长存善念,问心无愧,理得心安。

4.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5.使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

6.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7.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8.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9.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10.菩萨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11.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12.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3.算命不如认命。

14.梦想是一个幸福的念想,想着想着就快乐了,它执着地立在那里,是生活的一个界标,代表着活力与向上。

15.一切皆为虚幻

16.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17.不要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到报应。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满的。愚笨的人不断地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就充满了邪恶。

[佛教精彩语录经典]

佛教经典语录短句篇五

1、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3、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5、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悠然,

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6、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9、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10、巢空鸟迹水波纹,偶尔成文似锦云。

得失往来都不是,有无俱遣息纷纷。

11、觉悟世间无常。

国土危脆。

四大苦空。

五阴无我。

生灭变异。

虚伪无主。

心是恶源。

形为罪薮。

如是观察。

渐离生死。

12、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13、应作如是观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14、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

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5、佛告阿难。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所谓摄心为戒。

因戒生定。

因定发慧。

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6、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7、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

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18、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9、反复叮咛无相形,觉时恋梦梦恋醒。

慈悲空洒常啼泪,沉醉心扉依旧扃。

20、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21、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22、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23、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4、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25、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

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26、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27、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28、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9、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30、多年行脚觅归途,入室知为道路愚。

检点旧时新衣钵,了无一物可提扶。

佛教经典语录短句篇六

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2、道家讲究和谐,儒家讲究规矩,佛家讲究包容。

3、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4、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5、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6、一切皆为虚幻。

7、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0、生命像流水一样,我们每一个的生命就像是流水中的浪花,浪花虽然时起时落,但流水却在继续流淌。

11、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12、人生无常,有得意,有失意,有顺境,有逆流,可谓悲喜交织,苦乐参半。品味了苦涩,方懂得甘甜的滋味;经受了苦难,才知道坚强的美丽。压抑了,那就换个环境呼吸;困惑了,那就转个角度思考;没路了,不妨回头,路在脚下,哪个方向都可以走;只要你不冲动不放弃不烦恼,其实天湛蓝、路很宽。

13、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4、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5、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6、做最单纯的人,走最幸福的路:我们时常会感觉到心累,只是自己想得太多;我们总说生活繁琐,其实是自己不懂得品味;我们时常业务繁忙,只是自己得不到满足;我们也总是争强好胜,其实是自己虚荣心太强。不攀比,心淡然,人生就那么简单。

17、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18、前世的五百年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19、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20、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1、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2、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23、一个人,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弃希望也只有自己。怨恨、嫉妒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无论成败,我们都有理由为自己喝彩!跌倒了,失去了,不要紧,爬起来继续风雨兼程,且歌且行。擦亮你的眼睛,别让迷茫蛊惑了自己。

24、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什么,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

25、人生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经历多少苦难,只要心存希望,就总有一天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谁的时光,掌握在谁的手里,心若不动,世界无恙,人生静好。静,流淌出智慧,智慧丰盈着生活。静,让人看清世界,看清自己,看清未来的路。

26、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造福万物而不争名利。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逝者如斯乎,人生尤如奔流至海的江水。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学水之善,上善若水。

27、佛家说,净化心灵,贵在自我。因为只有自己才是心灵家园的清洁工,只有敞开心扉,才能看见污垢;只有布局简单,才能有效地清理污垢。

28、淡然,是一种领悟,一种释怀;踏踏实实做事,踏实,是一种历练,一种沉淀。以小溪的姿态浅行,以高山的心怀沉静,这世界上,有许多事并没你想象的那么好,也没你想象的那么糟。学会瞭望,给自己一份坚定;学会回眸,拂去浮躁。风雨中,把头抬起;辉煌中,把心放低,淡泊岁月。

29、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30、心宽则不计较,能忍则不躁动,不计较,不躁动便是淡然。淡然不是麻木,而是内心的稳健。知道聚散都是缘,缘尽即散,了悟成败都是向前,成则继续,败则完善,不必大喜大悲。淡然,让人生超脱。看开,头顶一汪蓝天;看淡,心中一片花海。

31、了结,是一场放过。不管是从眉头还是从心头,放过了别人,不是对他人的恩惠,是对自己的善待。面对远去的,念念不忘,心中不舍,不过是一种自我的折磨。学会了放手,才是对自己的真正解脱。祝福自己的祝福,你终会发现,原来人生最美的是释然。

3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佛教经典语录短句篇七

1.“葱蒜五辛。不可进食。为免助长欲念。所谓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精勤增进。自能渐次成就。”

2.闻钟卧不起,护法善神嗔,现世减福慧,死后堕蛇身。

3.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4.静坐之重要: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净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

5.十法界唯心所造,四圣六凡,皆是自作自受,大修行人惟愿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皆不取也。

6.“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7.“打佛七,贵在一心。如果心不一,东看西听,这样的念佛,就是念到弥勒下生,还是业障缠身。佛法世法,都是一样。世法无心,尚且不可以,何况佛法呢?念佛的人,从头到尾,要绵绵密密。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不乱的念去。佛来也这样念,魔来也这样念。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这样才有成功的日子。为什么呢。佛者是觉也,既然能觉悟,自然知道用力专心念去。魔者是恼也,恼害众生慧命。知道他恼害慧命,当然更加用力专心去降伏他。所以当能够觉时,就是见佛;如果遇害,就是著魔。现在佛七场中,如果坐在本位不动,继续念下去的各位居士,算是见着佛了。你们叩头接我的有几位,你们说接到什么?既说不出好处,岂不是虚耗时光,空无所得?岂不是我来恼害你们一心大事,扰乱你们一心净业。这样就是你们置我于魔罗边处了。”

8.诸人望我开示,其实佛菩萨及祖师对诸人时时在开示也。每日殿堂课诵各种咒愿,及钟鼓磬锤等,无一非佛菩萨祖师至精至贵之语声。诸人若能耳闻.口诵.心惟.行笃,成佛有余,岂待多说?说若不行,说亦无益。

9.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10.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11.何谓戒定慧?防非止恶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曰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曰慧。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即由定生慧。

12.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13.从释迦佛应世起,正法千年,像法千年,像法后为末法一万年。正法时期,闻法悟道者遍处皆是;像法时期,闻法悟道者亦有所在;而今末法时期,人根陋劣,心术浇薄,漫说众人,即出家僧人,亦是有名无实,并且不知出家为何事,根本上谈不到修行,证道者更无一闻矣。佛法至此,那得不衰?真堪痛哭!

14.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15.世间不明佛法之人,往往以善因而招恶果。如各地乩坛常假托佛祖语言劝世,但其中常有颠倒本末.错误因果,致成妄语欺人,或谤佛谤法者,深可惧也。

16.“吾人如能发心勤修勿怠,则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至十地。亦自得步步进益,以达等觉妙觉。而三界七趣,无非幻妄所现,原本不出一心,即一切诸佛之妙明觉性,亦不出一心。是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香严童子可说即是我鼻,憍梵菩萨可说即是我舌。”

18.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佛教经典语录短句篇八

佛认为:真正佛法的人生观,他是真能见着万法皆空,便立于这个空上。他又真能见着万法不空,便立于这个不空上。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佛教经典语录人生哲理,希望你喜欢。

1) 直了上无佛果可求,求无众生可化,是名为至佛地。

2) 见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3) 顿悟法门,以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4) 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5) 直了自心,无性无念,则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六根门头,无障无碍,六尘堆里,无染无杂。谓之无念行。

6)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7) 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8)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9)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0) 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 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2) 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3)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4) 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5) 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6) 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7) 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8) 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9)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0)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11) 如来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静,菩提影现中。

12) 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情识霜雪,销烁无余。

13) 欲知佛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

14) 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15) 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所触境遇缘,心定不动,不取着诸法,一切处荡然。无障无碍,无所污染,亦不住在无污染处,观身观心,如梦如幻。亦不住在梦幻虚无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谓之真无心。

16) 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起。

17) 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

18) 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要从如今做事处莫教颠错,如今做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19) 以生死事在念,则心术已正。心术既正,则日用应缘时,不着用力排遣。既不着排遣,则无邪非。无邪非,则正念独脱。正念独脱,则理随事变。理随事变,则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则省力,才觉省力时,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

20) 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无所得法。何谓有所得心,聪明伶俐,思量计较者是。何谓无所得法,思量不行,计较不到,聪明伶俐无处安着者是。

1) 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2) 看读佛经,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

3) 若能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归,则于自境界,他境界,无不如意,无不自在者。

4) 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念想由来幻,自性无始终,若得此中意,长波自当止,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虚坐?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5) 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

6) 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未尝无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生死哉?

7)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8)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9)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10) 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11)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12) 有生有灭,即落于有,不生不灭,又落于无。真如本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即是真如不变,不变真如。

13) 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

14) 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

15) 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16) 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17) 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18) 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无始以来,无着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19) 善恶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

20) 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21) 菩提无所得,你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22) 你今闻发菩提心,将谓一个心学取佛法,唯拟做佛。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个报化佛,与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23) 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

24) 大道本来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

25) 是身如电,年年不住。

26) 心之与性,迷即别,悟即不别。

27) 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为第一。

28) 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着。

29) 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也。

30) 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不住法者,谓照见身心法相空也。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最新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方案 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口号(汇总8篇)
    整改措施的执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整改效果和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在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广告策划案例,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食
  • 10-13 2023年托班教案给数字宝宝送礼物反思(汇总8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高二化学教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托班教案给数字宝宝送礼物反思篇一活动内容及进程
  • 10-13 大学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5篇)
    活动策划需要充分了解目标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以确保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参与。下面是一些专业婚礼策划师推荐的婚礼主题,请大家看看是否有你喜欢的:大学
  • 10-13 最新一句佛语点透人生人生经典语录(实用8篇)
    感恩能够让我们更加感激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过上更加充实和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表达我们内心深处的感恩?来看看以下精选的感恩文摘,或许
  • 10-13 2023年向日葵的美术教案大班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模板7篇)
    为了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和准确度,编写一份合理的教案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下面是一些小学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
  • 10-13 最新乌鸦和狐狸教案反思(通用11篇)
    高三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高考要求,设计出的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高三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同时结合学科知识和教材内容,
  • 10-13 最新店长工作汇报总结(模板8篇)
    通过学习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军训总结,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借鉴。店长工作汇报总结篇一1.员工的培训工作时冷时热
  • 10-13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大全11篇)
    学习心得是对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和改进。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军训心得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一起来看看吧。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一通过两个月的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
  • 10-13 建筑电气设计年度总结(优秀8篇)
    军训总结是在军训结束后,对自己在军训中展现出的军人精神和纪律意识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考生的考试总结范文,他们在备考中经历了很多困惑和挑战,但也取
  • 10-13 2023年三峡教案简案(优质14篇)
    中班教案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步骤的安排以及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初一教案示例,希望对您的教学能有所帮助。三峡教案简案篇一同学们去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