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土地的抒情散文有哪些(大全8篇)

土地的抒情散文有哪些(大全8篇)

时间:2023-10-13 16:09:15 作者:笔砚土地的抒情散文有哪些(大全8篇)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保障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如何从自身做起,推动民族团结的发展。民族团结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土地的抒情散文有哪些篇一

1

哗哗一片玉米地,流淌在晨雾中,阳光橙红,新鲜,宁静。

我怕钻入玉米地,怕那割肤痒皮的叶子与绒毛。我是农民的儿子,曾在这块土地上流汗流泪,与孤苦的老母耕种它,而今我却怕接触它了。现在我终于明白,我从一开始就在逃离它,包括爱它的日子。那时我抓着一块土,抚摸它,抬头看见远处层层崇山峻岭,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的目光便背叛了土地。之后我渐远离了它,走上了另一条祖先没有走过的路。

土地让你耕作,播种,当收获去了,它仍笑脸相迎,默默无闻。土地是博大的,它理解农民每一次播种的希望,一滴汗水,一粒种子,都有着苦涩而甜蜜的庄稼梦。所以有人把土地比作女人,任你耕种,她为你生儿育女,让你五谷丰登,给你希望与安慰。

如今土地成了弃妇,打工的人不断离去,让弃妇头上长满荒草。我患着一身都市病,一无所有地站在土地面前,它仍然以传统的微薄力量赐予我以生存的信念。

我伏在土地上,想与她大哭一场。

土地,她确不能给予儿女们宽裕的都市享受,却不至于让我们饿死,这不是土地的错,就像女人没有错,只有男人不成器。但土地和女人也不应该责备男人。仓颉造字时让男人犁田,却也让女人承受生育之苦。农村的女人把身子给了男人,说,我任你犁,任你耕,我会跟你生个大胖儿子。

这是我们中国农民朴素而浪漫的想象。

我曾经想到最初开垦土地的祖先们,他们毕路蓝缕,砍倒一片树,烧成灰,挖开土层,自第一粒种子投入她的胸怀,她就默默地为之坚守了。如今土地再也看不到那一双双灼热的眼光,含情脉脉,充满收割的希望,她再也不会吻到那炎炎赤日下一颗颗下滴的汗珠,泪水般倏地融进土壤,无声地浸到她的每根神经。农民与土地的情爱,莫不是在这样长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岁月中萌生。他去开垦她时,闻着新翻的泥土气息,就是抚摸着温床上女人的柔体,播下种子,她看到他时时带着希望的灼灼目光,瞧着日益鼓起的肚皮。

假如我还是回去当农民,我会不会离弃我心爱的土地,让她荒芜?农民朴实无华,绿山白水滋就。而我肚中装了许多知识,到头来不能让她肥沃,让她养育后代。

土地啊,现在我走了,舍弃不得你。你能赐予我一个女人,让她陪伴我流浪,共同走先祖没有闯过的路吧。这路尽管不需要强壮的体力,但乃需要拼搏、坚韧,甚至充满勾心斗角,弥漫着虚伪与血腥,你用玉米粥抚育我成长,却让我在青春中孤军奋战,让我自卑懦弱而羞怯,我孱弱的身躯渐失野性。在三更半夜醒来,我发觉冷被中没有一个女人温暖的气息时,才发现我已不是青春年华的小伙子,而是三十而立的男人了,我需要一个温床,需要一块地来犁。

当我有了学历与事业,甚至名望。但是有什么用呢,我仍然痛苦,如你荒芜的面孔,无人给予耕耘的的希望,没有劳动的欢笑与苦甜,一片死气沉沉。我在日出月升中看着别人的土地长出粗壮的穗粒,他们成双成对,虽然平凡而艰苦,却过得安乐幸福。难道我的要求过高了吗?土地,你应该理解我。

我大伯在大哥整天懒散睡觉而不劳作时悄悄商量:得跟他娶个老婆。他们明白,只要给男子娶了媳妇,那男子就肯守土地,做活儿也买力了。当男人在地头犁土时看到他的新女人一步三摇地拎饭到山上,他便充满力量。土地和牛欢笑着,哗啦啦——哗啦啦,土块翻飞,那是农民的爱情,默默而含情,无需油嘴滑舌,在递过水筒的一瞬间,他抓住她的手,粗鲁地扯开她的衣襟,她看着犁好的大片土地,柔顺地垂下眼睫,他们在地头完成了庄严的播种。

我听由天命,就像你盼天睛日月,盼清风雨露。现在我伤痕累累,老天让我没有桃花命,让作一只鸟雀,在追求自己另一半时怯弱愚笨,没有一身漂亮的身子和羽毛,没有清脆灵巧的歌喉。

那么土地,你就给我找一个女人,让我在温床中哭泣,躺在她温柔的胸怀里睡去,永远不醒,怕醒来是一场梦。我需要她的安慰,抚爱,之后我会以先祖给予的男子气概,去保护她,耕种她,护理她,让她肥沃,让她长出庄稼,我骨子里仍是农民的观念。我喜欢流浪,我喜欢自由自在,我怪僻冷漠。那,只是我不曾有过爱情,有过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她们一一的走了,你也看到,为什么人家的土地那么肥沃,长满庄稼。

我常常想唱那首歌: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要流浪,流浪在远方。

远在他乡,远离土地。我只能用艰涩的鸟喉,唱这首沙哑的歌,让清风吹送,但愿吹到你的地头。

流浪的路上,我需要一个活泼能干的伴侣,温良贤惠而又充满豪气,她与众不同。爱情却从来只给人想象,他们从来不曾和自己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是恩爱成婚的,莫不吵闹?因此在平静庸凡的生活中,许多难以割舍的爱恨总是会跳出来,出来思念,出来回忆,充满酸甜苦辣,在与命运抗争和妥协中徘徊。于是我认定,一定要像土地那样,默默坚守那份宁静与豁达,我们村庄与山头的路,总是通向土地,山路十八弯,总有土地和人在牵挂,沿路才风和日丽。

老天在我青春年华时不给予我浪漫美好的爱情际遇,我怎能怨它。它让我去伤感去想象,而在现实中唯唯诺诺,待青春过去,老天才再派迟来的爱,又有何意义呢?春夏与秋冬,我的那个人却不知在何方,让我独自面对美好韶华。纵有良辰美景,又怎敌过青春情思的孤寂失落。待习惯孤单,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习惯伤感与坦然,那些青春的冲动与异性的幻想只能成为真正的想象,有性而无情爱了。

这便是都市病,独自流浪街头,淫思昏昏,朝云暮雨,灯红酒绿。

土地啊,当我带着一身都市病,一无所有,两手空空时站在你面前,你会拒绝我吗?我虽离你而去,并非我不爱你,在贫苦的童年与多梦的少年,你是否还记得我洒下屈辱之泪。我两手捧泥,偶尔抬头,透过母亲佝偻的身躯,看到大山它好寂寞呀,它一层层的延伸到那个莫名的地方。当我翻过这山,又见那山,山怎那么多,我跋山涉水,满脚血疮,我绝望过,痛哭过,我伏在山顶,走不动了,我想我们这辈再也走不出去了,让下辈人来走吧,我死了,我儿子走,我儿子死了,还有我孙子……但我还是发誓离开你,离开这个贫穷的地方。有望一日衣锦还乡,给你以荣耀。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先祖看他们山沟里飞出的骄子。

也许你想让我这样执著追求理想与事业,才不让我遇到我青春时的`女孩子们,因为我家境贫寒,需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我用青春赌明天,眼看事业有了,让你自豪了。但我生来是有情有义的人,我天生爱想象,多情善感。你让我痛苦,让我过早地负起家累,小小的年纪便看透了人世的丑陋。我的爱在一次次微细的希冀中折断翅膀,我的自尊在别人污辱的话语中无法守护,它们变得敏感,怪异,扭曲,冷若冰霜。

当奋斗路上的痛苦渐渐减轻,那潜藏的情爱便来在困扰我。对于女人,爱情,我只会想象,一旦面临,便不知所措。这难道是天生命运的安排吗?从来不曾有可意的人爱过我,尽是一些连基本的素质都缺乏的女人,我拒绝得好冷漠,让那些善良的女子也伤心,这无怪于别的女子弃绝我了,一旦被那些喜欢的女孩拒绝和打击,本来脆弱的情感便更消沉,于是相信一种叫缘分的等待,听由天命。

土地啊,当我孤单彷徨在你地边上,你是否动过恻隐之心,为我找一个中意的女人。因为我在这方面太无能了,你就帮我找吧。如找不到中意的,我只有再次离开你,继续流浪,只是请你允许,我骨灰可以撒在你生育我的地方。

我无所谓后代的了,尽管土地需要后代来耕种。在我每次回来,看到没有子孙的叔公整日酗酒,面对土地发出苍老无力的怒吼,他再也无力耕种,家中长满荒草。谁能理解农民无后为大的艰苦与孤独?这是土地不允许的。

找不到媳妇,没有后代,这不能怪土地。土地无罪,但她默默地承认有罪,人在土地在,活着只因有了土地的滋养。我们的土地,她不像其它地方的土地可以让人发财,它只给予基本的吃饱穿暖。所以子孙们离弃她去了,去做发财的梦去了。

他们带着一脸泥巴,踏上异乡之域,到了祖先未到的世界。吸尘埃,生怪病,受屈辱,也捞了一身都市病,最终回到土地上来。

他们站在曾经耕耘的土地上,久违的土地,如今长满满荒草,他们双膝跪倒,两泪汪汪。只有土地最雍容大度,自由而舒坦,虽然没有发财之梦,却能一辈子给予,源源不断。

我浪迹天涯,当向你的方向祈祷。孤身一人,不知何时会死去,那当权我尽了爱你的恩泽。我打算让父母坐到我工作的城市来,可我没有妻没有家,他们苦了一辈子应当息息了。我知道他们不会久离土地,他们早已视作土地的命,再也舍不得离开。如果我爱父母,当一样爱土地,理解他们为什么不愿久居都市。而我,权当是到都市来走一遭的农民罢了。我在都市里,做的是土地梦,唱的还是土地的歌,脱离了土地,我这枝伸到都市的叶就会枯萎。为此,我要在都市放牛,在都市耕种,播种,收割。

我游走于都市与乡村,唯有如此,我才不为孤寂而伤感,委屈在个人的性情中。那里有许多土地,许多像我父母乡亲一样的贫苦农民。我曾当过农民,我血里流的是泥水,玉米汁和大米粥,表面上这躯体温文尔雅,偶尔也会爆发出野蛮的性情,它放狂,自由,暴烈。

这是农民的儿子,一个自诩为艺术家的孤独者,大山的沉静与坚韧,造就粗犷的愚顽与灵性,河水的细软,养就温柔多情的种子。或许,老天着意让我孤寂放光,白天,当一个地头的稻草人;晚上,作一个默默的守夜人吧。

土地的抒情散文有哪些篇二

今天中午带女儿和儿子回了一趟老家,正值秋收完毕,播种冬小麦的时节。很多日子都是熙熙攘攘着的田野,像到了站的火车,旅客一下子走的净光,只丢下一节节车厢,空旷而静谧。

这种安静是暂时的吧,你看不远处,突突开过来一个庞大的家伙,只不过十几分钟,就把一块地翻得像云朵那么柔软,还泛着一层油光。更有许多勤劳的乡亲,认真的清理着地里秋庄稼残余的躯体,放在地头一小堆一小堆,燃起了火,于是,漫天是新翻的泥士气息,燃烧着的柴禾味,也有大粪的味道,儿子一路都捂着鼻子,还连喊着,臭死了,臭死了,妈妈,快捂上鼻子,女儿是耳朵上插着耳机,沉醉于她的世界里。

我的孩子,此时,他们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我这种感觉。我只是贪婪的呼吸着空气中各种熟悉的亲切气息,大口大口的吞下我的眼泪,孩子们,有时间我一定会给你们讲讲土地,讲讲我的祖父祖母,讲讲一亩地从播种到收获,要踏踏实实的付出多少劳动。

这样,以后我们无论离土地多远,我们都会知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农民的后代,我们对土地对祖辈都应怀有一种愧疚和敬畏,这样我们无论走什么路,做什么事都不会走出自己的良心,都会走得方方正正,实实在在!

土地的抒情散文有哪些篇三

好像不知不觉期间,就远离了青春,别人对我的称呼从哥哥弟弟到现在的以叔叔伯伯为主,甚至有不长眼的人竟然喊我爷爷,着实让我气的都不想答应,但是但是,鬓间已经有点斑白的迹象,眉宇间皱纹也开始不争气的显现,豪情万丈的酒友厮杀也开始更多的变成了酒分量饮,所有这一切都在无声地告诉我:青春已经逝去,我们那一代都已经是人到中年了。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我还在高中时候吧,曾经有一首流行歌曲名字叫做《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其中有段歌词:“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那个时候觉得二十年好遥远,远的就像一个不可触及的梦境。我们每人都厮守着自己的空间,该学习的学习,该玩耍的玩耍,该早恋的早恋,该暗恋的暗恋,都在肆无忌惮的挥霍着青春岁月,我一直后悔当时没有把自己的爱说出来,就算遭到拒绝也比后来要意淫青春要强许多,但是正值青葱岁月的我却把自己最深的秘密掩藏的很深很深,当想说的时候却发现已经不能再说了。

后来义无反顾的真正投入到一场真正的恋爱中,青春物语里也总是和自己没有实现的梦做个比较,但是没有错过也就没有青春,我们不缺乏真情和追逐,缺乏的是太多的对青春的理解,没有那个睿智者会想到二十年后我们会怎么样。如果青春中没有一场恣意,没有一场想追就追的爱情,没有一场伤心裂肺的飞别,那真的也就没有青春的情趣了。听别人说总是顺顺利利,平平淡淡,但放在自己身上却是更多的无奈与挣扎,每个人对于青春和爱情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青春里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爱情,而是奋斗。我的出身很低,尽管我很幸福,幸福着父母给予我的全部宠爱和爱护,但是从小的经历有其独有的局限性,没见过高楼大厦,没见过高山大海,甚至于连夜郎自大的资格都没有,很多同学朋友就是很自然地生活在农村狭小的空间里,我的青春第一步就是离开自己出生的地方,到另外一个世界去闯荡,当现在叶落归根的时候再回到老家看看,我无悔于青春时的奋斗,它给我打开了一扇窗,给了我一张走向新世界的车票,告别老家的时候也曾经迷茫,甚至也曾经伤感,但是我知道那是长大的必要方式。青春里有悔恨,但是最多的是幸运,幸运于我那个时候的选择和奋斗。

我似乎告别了青春,但是在我的心里一直保留着青春的梦想,如果心不老去,那么青春就不会离我而走。有一些青春的含义和年龄无关。

土地的抒情散文有哪些篇四

曾经,不知有多少次想离开我人生第二次重生时踏足的这片土地。

记得那时,我把这儿还仅仅只是誉为我暂且寄居的场所罢了。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我得了“失忆症”,把最重要,最痛苦,最难熬的那两年忘却了。我忘记了我和老爸还有弟弟只吃粥的日子,我也忘记了寄人篱下的日子,更忘记了那两年一家人为了吃和住筋疲力尽的日子。这些年,如果你要问我在儿生活的.好不好,我会告诉你,我很满足,我有一个听话懂事的弟弟,我有一个为这个家不辞辛苦付出的老爸。我还有脚下这一小片每天不知要来来回回穿梭多少遍的家!

时间,在倒数着我离开家门的日子,也数清了,曾经我记恨,我讨厌的这个家里,又给我带来了多少幸福。直到这一刻,我心里才泛起一阵酸楚,因为我就要离开它,离开他和他。这几天在家中的日子,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倒显得让我安静许多。甚至,我连吃饭的时间,都会坐在门口,看着家门口一花一草的变化,看着前沿屋后人家的家常琐事。我想尽快把这一切的一切尽收眼底,可是,心里却被更大更重要的东西填满了。

我听着时钟在倒数,心中也在逐渐加剧着不安,那一分,那一秒都听的格外清晰,它似乎是在告诉我,它不会因为使命而忘记自己的生命只有24h。它告诉我,每当凌晨的钟声敲响,那就是它崭新一天的开始,也是它一天生命的结束。想想这些,试问,我又是否能把昨天忘却,开启新的一天呢?中午,我坐在门前,和蒲公英对话,它告诉我,下午起风时,它就会飞走,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于是,起风时,我又出门看了看它,它走了,去往了它想去的地方。其实,回头想想,有时自己真的没有蒲公英豁达,它会选择借力飞翔,即使没有翅膀,在起风时,它也是让你能去它想去的地方。身边的这些静物和植物都在告诉着我一个同样的道理,那就是,认清自己,做自己该做的,只要执着,向往,即使没有天生的本领,也照样可以活的洒脱。

这不仅仅是生活,更是具有生命色彩的象征。是啊,如果我想让自己不离开这片土地,又有何不可,然而只是因为我们都身不由己。即使是让你痛也好,笑也罢,那也只是生活色彩的渲染,从而让你更加的相信,活着,就还有希望。莫要消极看待眼中的一切,当你看透,请你细听,希望的旋律,正在步履蹒跚的像你传来。

土地的抒情散文有哪些篇五

看着花落只要一天

来不及将景色铭记

旅人就不得不继续向前

青春的舞会换了舞曲

相伴起舞的人儿旋转而去

终于还是不得不分离

青春的缘,以此而祭

还没能一同走过春秋冬夏

还未曾说尽柔肠千转

才刚刚邂逅在旋转门前

又不得不说再见

那么,让我们握紧彼此的手

最后一次注视对方的眸

然后走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路口

在青春的路上流尽泪水

却不再回头

新余市第十六中学高二:廖波文

土地的抒情散文有哪些篇六

这是一部关于土地和生存、关于命运和觉醒的电影;也是标志着第五代导演探索影片真正崛起的石破天惊典范之作。

一、天高地阔,黄河远望

这部电影意在要“以养育了中华民族、产生过灿烂民族文化的陕北高原为基本造型素材,通过人与土地这种自氏族社会以来就存在的古老而又最永恒的关系的展示”,来引出一些“有益的思考”。“黄土地”成为整个影片的核心意象:画面构图始终以大面积的黄土为主,沟壑与土塬连绵不绝,山形地貌经岁月的销蚀,大起大落,高原一片荒凉,没有一点生命的痕迹。“黄土地”看上去或温暖、或冷漠、或贫瘠、或深广,总是传达出一种特别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在影片中,它的意义已远不只是单纯的故事背景,成了整个民族的人格化的象征体。

而黄河,博大开阔、深沉舒展,它在黄土地上平铺而去,自由的身姿和安详的底蕴,使我们想到充满了力量的民族形象。它沉沉的、静静的空自流去,身边就是无限苍莽的群山和久旱无雨的土地,它却不能解救这片为它的到来而闪开身去的广漠荒野。这又使我们想到数千年历史的荒凉。

二、厚重悲怆,震撼灵魂

如果说现代的外国经典大片给人的是视听上的强烈冲击,那么,毫不夸张地说,《黄土地》给人的是心灵上的巨大震撼!

这不是一部娱乐电影,没有惊心动魄、紧张刺激或温馨浪漫、峰回路转的情节,总之没有十足的戏剧性,甚至连“波澜”都没有。“黄土地”上什么也没有,没有爱情,没有欲望,没有希望好干净的一部电影,最后,女主人公也在滚滚黄河中逝去了她的歌声和身影,“留下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黄土地》讲述故事的目的,不是以情节的发展和冲突来吸引观众,而是为了情绪、情感的抒发寻找背景与依托,人物很少,慎用对白,故事简单,脉络清晰。它那昏暗的画面、单一的线索和平实的情节传染给观众的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惆怅。

却难以抵抗自己作为女性的悲剧命运,她所面对的是养育了她的亲人,是那种平静和温暖中的愚昧,最终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死的代价。黄土地”的象征意义就在于那种沉积在民族文化深处的保守性格和无法挣脱天命的悲剧感。

但是同时,在影片的结尾,我们也看见:顾青在地平线上执着走来,翠巧的弟弟憨憨在求雨的人流中逆向奔跑我们看见,那种长期被压抑在古老黄土之下的年轻的生命力被唤醒并喷勃而出。

三、电影风格,视觉语言

《黄土地》是陈凯歌执导的第一部电影,而摄影就是张艺谋。影片突破了传统叙事的规范,强烈地表现了自我意识和审美理想,以诗化的电影语言创作了独特的视觉风格,以其磅礴的气势震撼了整个电影界。陈、张这次唯一的会合,决定了“第五代电影”的奠基。也从会合的那一天起又决定了他们必然的分离,这又导致了后来第五代电影的扩展、分化和嬗变。陈、张之所以成为第五代电影的.两个代表,是缘自他们都深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从《黄土地》创作的构思中,就明显地反映出这种相知和相通。

从《黄土地》开始,第五代们终于摆脱了旧有的叙事模式,用画面直接与我们对话,而情节是次要的。气势磅礴的黄土地,浊浪滚滚的黄河,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众多中国象征和风俗民风的描写,加上人物命运的压抑悲怆,使影片集叙事、象征、隐喻于一身,在土地、民俗与人物命运之间反思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特性。影片大色块和色觉强烈的摄影、西北黄土地的民俗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性叙事基调,让中国电影呈现了另一番不同的风貌,也标志着第五代视野不同与以往中国导演的历史视角。

土地的抒情散文有哪些篇七

我常年在外打工,四处漂泊。母亲就把家里的一亩半地都种上,低处的地种上庄稼,高坡的荒地都种上丹参。我劝她少种点地,她也不听。我由于打工顾不上回家,秋麦两忙经常是母亲一个人忙碌。记得有一年我在收完麦回家,母亲脸颊好大一块伤疤,我问咋啦,母亲支支吾吾了老半天才说,是她背高坡地里的麦子时一不小心摔倒弄伤的。一次天下雨路滑,母亲去喂猪时在猪圈旁滑倒,将腿摔坏,幸亏哥及时将母亲送往镇医院,才没有落下残疾。母亲八十多岁了走路仍腿脚灵活,母亲又扛起镢头挖高坡地的`丹参。由于劳动母亲积劳成疾,还患上高血压病,哥在母亲面前跺着脚痛心疾首:“硬是把你挣的来,硬是把你挣成的病,看你粜粮食给我们攒点钱能咋?”

可母亲总不想闲着,不让她种远些的地,她就把后坪的地种上。点早苞谷,套豆角。夏季苞谷长成绿森林,豆角结成繁疙瘩,每到周末我回家都掰一笼嫩苞谷棒子,煮着吃,烧烤吃,总是那么香甜,百吃不厌!而城里的烤玉米,已涨到一个五块钱!想吃又心疼钱,这时正好在家吃个美!后来,豆角又结得一疙瘩一疙瘩,星期日我满笼满笼往家提,吃豆角蒸面、炒豆角,吃不完,就把它晒干,到冬季煮锅吃,吃起来更香更筋道!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拦不住,她拖着病体总不忘那些地。

母亲患上高血压后,各种病一起袭来,又患上冠心病、气管炎和哮喘,母亲一次次在死亡线上挣扎,可挂了五六天吊瓶,又顽强地挺过来了,今年已是八十四岁高龄,我也衷心地希望母亲能长命百岁。

母亲在家从来不闲着,她种不了地,一干地里活就病情加重,可总操心那些地块,看它们闲着可惜。去年夏季,在六分地中间点了一行南瓜,不像往年小苗被贼拔去,每苗都在。雨水又好,南瓜苗于是茁壮成长起来,瓜蔓竟然将满地铺满,满地绿伞,宛如荷叶,甚为壮观!满地黄花过后,喜人的南瓜一天天硕大起来,后来,隔一星期我回家摘一满背篓,天天吃都吃不完,就送给姐家和伯父家。引得一村人羡慕!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勤快的人,只要一天在人世上,手脚就不想闲。

夜已深深,窗外繁星点点,凉风阵阵,我眼前又浮现出母亲身影:满头银发,眼神充满希冀;步履蹒跚,耳边又萦绕着母亲对我放心不下的那些话语,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而我这株寸草,猴年马月才能长成大树,报得三春晖啊?而母亲,总是把心操在一生挚爱的土地里,以缓解和忘却她身体的病痛,对生活的无奈,对我的忧虑。作为一个农民,母亲对土地的爱恋,真是无以复加。

土地的抒情散文有哪些篇八

【土地的寻觅】

我和俗溪最初相识在文化革命这幕戏剧的尾声部分。而在幕社会戏剧中,我伙扮演的角色原来是属于两个相互敌视的“营垒”,漫长而无谓的争斗,耗尽了所有人的热情,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死一般的寂寥。文化革命作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结束了,但可悲的是,失败者之间的对产情绪仍然十分强烈,意外的是,我和谷溪却在这个时候成了朋友。把我们联系起来的是文学(这是一个久违了的字眼)。在那时之前,谷溪已经是省内有些名气的青年诗人,早在一九六五年就出席过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共同的爱好使我抛弃了派别的偏见,一起热心地投入到一个清风习习的新天地里,忘却了那场多年做不完的恶梦。尽管那时候的作品甚至连一篇也不能编入现在的结集里,但它在人生的篇章中永远占有不可磨灭的一面——那是在干枯的精神土地上长出的几棵稀有的绿草,至今仍然在记忆中保持着鲜活。在此期间,谷溪和朋友们编辑出版了诗集《延安山花》。当时在国内外行销几十万册,可以说这是文化革命后期中国大陆上第一本有泥土气息和文学意识的诗歌集子,不能不引起社会广泛的注意。后来,谷溪又和大家奔波着出了一张文艺小报《山花》(一九九二年将庆祝它诞生二十周年)。今国内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当年都在这张小报上发表过他们最初的作品,有的甚至是处女作。一时间,我们所在的陕北延川县文艺创作为全国所瞩目,几乎成了个“典型”。所有这一切,都和谷溪分不开,他热情组织了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以后,我感到诗歌这碗诱人的汤水不适合我的脾胃,就改行涂抹起了小说,但谷溪一直痴心不改,始终热恋着他的缪斯,以至今天有了这本凝聚着他几十年心血的诗集。

诗人谷溪最初的职业是位火夫。那时他刚刚告别了少年。

贫困的家境使他勉强读完高中后,便开始自谋生路;和油盐酱醋打起了交道,无论在此之前还是之后,他都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作为陕北农民的儿子,他继承了劳动者那种顽强不息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几十年里,一边应付着生存的窘迫与尴尬,同时以音稚般的执拗在他心爱的黄土地上寻觅和采摘诗歌的花朵。

谷溪前期诗歌创作的风格,几乎完全是在学习陕北民歌(主要是信天游)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对陕北民歌的迷恋甚至到了有意或无意排斥其它诗歌形式的程度。他是吸吮着陕北民歌丰富的奶汁长大的。在运用这一形式方面,谷溪达到了很不一般的境界,有些诗作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只是在内容方面受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局限,影响了作品的深度,因此编入这本集子中的寥寥无几,不能不使人感到一种历史性的缺憾。

读谷溪最初的诗作,你常常感到,那些诗不是用笔在纸上写出来的,而是用老镢头从地坦克挖出来的。有人就称他的诗是“老镢头诗”。当然,如果硬要把绣花针在绸缎上绣出来的诗和这种老镢头诗作比较,这种诗可能认为粗俗了一些,似难登大雅之堂。但我认为,面包和窝窝头各有各的味道,正如一句陕北乡谚所说:清油调苦菜,各取心里爱。

一副知识分子派头的谷溪,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液,即使西装革履加上宽边眼镜也掩饰不住这种本质。他的劳动状态首先就像个陕北的庄稼汉,而且每有收获,第一个大受感到的常常是诗人自己。每逢有新作出笼,总要醉心地不厌其烦地给亲朋好友朗诵。在外人看来,他甚至有点过分地珍视自己的劳动果实,知情得当然是理解他的,因为他的每首得意之作,都几乎是洒尽汁水以至绞尽脑汁的产物。这个人没有上过大学,写作不可能凭空厚的学识功底,他也不属于那种脑瓜灵得不弹也响的才子,诗情经常能像自来水一样流个没完,谷溪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靠天赋写诗,有时甚至要等到诗神明白无误的暗示后,似乎才“恍然大悟”,而且农民式的拙朴常常造成逮一只蜻蜓,也用了捕捉飞鹰的大网,其艰难困苦,就不是雅兴计人们所能知晓的了,即使如此费尽心机,他也不是每次都能逮住那只美丽的蜻蜓。从诗人几十年的作品来看,他收获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毋容置疑,在他所有的这些收获中,的确有许多掷地有声的货色,足以使我们对诗人的劳动产生警意,我们可以猜想他在两次收获之间,常常面对的是大片的空白。他又是一个天性不安生的人,没有守株待兔的耐心,一旦失去诗的灵性,就忙乱而狂热地将自己投身于各种社会性的文学活动之中,指导初学写作者的创作直至其它的琐碎事务,即使出力不讨好也从不回心转意,这种热忱的付出也影响了他自己的创作。当然,他从未中断过对诗的执著追求,有时甚至毫无收获的指望,他也在辛勤耕种。这一点上,再一次体现出了他的农民本色,对一个农民来说,即使面对一个纯粹没有收获的秋天,他也绝不会为春播夏耘所付出的艰辛而生出丝毫的悔意来。

由此而论,我们觉得,谷溪在人生奋斗方面的收获可能要大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收获。我们又很难评判其间的哪一种收获于人更为宝贵,也许人生奋斗过程中所得到的欢乐,要远比所得到的那个具体结果更为美好。这不仅对谷溪而言,大概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如此。

谷溪后期的诗作变化很大,进步也很大,他显然不满足于初期的山歌野调,试图用自由度现大的歌喉唱出对生活更丰富的感受,溪水奔涌出狭小的山谷,开始在较为宽阔的河床上流淌。我们甚至有一种河流突然改道的感觉,听见某种宏大的声势在他诗歌的河流中喧响。尽管某些地方显出了一种生硬或勉强,就总体而言,他后期的诗作表露出明显成熟的人生态度。对谷溪来说,这是一个飞跃,尽管这飞跃带着实验和探索的性质,这本诗集主要收编的是诗人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显然在刻意追求一种深度,追求一种哲理意识,在展示现实生活的多棱镜面时,他尽量用冷静的手指拨亮历史的烛光给予其旷远的观照。而笼罩在这一切之上的,是诗人对陕北这块厚土的深深挚爱和杜鹃啼血般的眷恋,并以此唤起我们所共有的那种乡恋之情。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诗人在技巧方面的缺陷。另外,我们还觉得,在追求一种新形式、新表现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牺牲和抛弃原有的东西作为代价。谷溪深厚的民歌素养应该在创作追求中得到体现——当然应该是一种升华的体现。

【艺术批评的根基】

十几年前,大文学批评的广阔天空,李星时隐时现,除过少数一些人,大家并没有观察到他。但这个人不断地裂变着自由的精神原子,甚至用猛烈的火焰加燃自己,现在已闪闪烁烁终于君临人们面前,并在陕西文学批评的星座中占了一个耀眼的位置。

李星文艺批评的最大优势,在于他既拥有深厚的实际生活感受又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功底。这就使他有可能在对批评对象居高临下的解析之前,先行深入地对其作作品时的感受不尽相同。但是,在我看来,一个卓越的文艺批评家,一种新思想的发现者,不仅应具有高明的理性剖析和概括才能,最重要的也许仍然是首先要懂得生活——历史的、现实的生活,这是一切艺术批评的根基。这样,他的批评就不会是脱离作品远离生活的云遮雾罩,就不会有隔靴搔痒或南辕北辙之感,批评首先是准确可信的,然后才能谈到深刻和巨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需要生活,批评家也需要生活。很难想象,一个批评家不能透彻地理解作家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内容以及他们创作心理机制所凭借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依据,而仅仅用古今中外一些理论书籍中得来的概念或“条款”,就敢勇气十足地对作品品头论足。不幸的是,在我国当代文学艺术批评中,这类现象并不鲜见。

李星在这方面有其天然的条件。他出身于关中平原的一个农家小院,青少年时期一直在田野和村镇上度过,这些范围内的生活感受不是以后“深入”才得来的,而他自己就一直是其中的成员。后来,尽管他在大城市搞了专业,但他也没有割断他和农村乡镇母体相连的脐带。由于陕西的大部分作家艺术家大都和他一样,不是直接从农村乡镇走来,就是和这些地方有血肉般的相连关系,因此,这些人的作品首先为李星的文艺批评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敢说就目前而言,李星对陕西文艺作品的评论要明显高出一筹。他已出版的评论集《求索漫笑》就是一个证明。在这本书中,他几乎对陕西所有有影响的作家以及全国一些相似的作家有过出色的论述,并且最先提出“农裔城籍”作家这一著名概念。对于生活的敏感和深沉的思考方面,李星决不亚于作家和诗人。只有积极地给予生活,才有权评说生活,只有对生活深入地体察,才能对作品作深刻的论断。李星的文艺批评之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使被批评和读者信服,正在于此。

但是,李星又决不是一位“乡土批评家”。他在专业理论的建高上具有很不一般的修养。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专业,在大学就系统地学习了文艺理论。毕业后不久,专业“对口”,从始至今一直搞自己的专业。尽管拖家带口,但她始终勤奋不已地读书和写作。给人突出的印象是,这个人无论对重大理论问题还是对一般的艺术观点,都力求认真钻研以至透彻理解,而不是那种号称博览群书其实常常一知半解,最终只能用“模糊语言”写评论的评论“家”。李星的评论文章条理清晰,论断力求准确,且也不乏惊人之见;一旦灵性突发,甚至诗情如潮而涌,字里行间时有电光石火飞溅。

纵观李星的全部批评活动,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生活认识积累的加深和艺术理论修养的不断提高,他批评的视野在逐渐扩大,从早期主要从事文学批评而至今天已叔叔及到了多种艺术门类。他已不仅仅为文学界所熟知,也引起了整个艺术界的关注。从著者的这本书里,我们就看到了他的这一新现象。这无疑预示了他更广阔的前景。在我看来,在他以后的努力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自己深厚的实际生活感受与专门系统的理论建树更出色地融解在一起,以期使他的评论达到一个令人振奋的高度。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