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河西走廊片头曲叫 河西走廊读书心得(汇总20篇)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 河西走廊读书心得(汇总20篇)

时间:2023-10-13 16:08:26 作者:纸韵河西走廊片头曲叫 河西走廊读书心得(汇总20篇)

经典作品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参照。如何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融入到经典的解读中,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任务。以下是经典之作的节选,让我们一同感悟其中的哲思和情感。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一

我属于历史知识很差的一种,原因是最开始接触的历史是南京大屠杀,刚好我算半个逃避人格,就先入为主觉得历史都是这一种以鲜血为代价建立成的!所以不愿面对,好在后面纠正了这个错误的先入为主。我很庆幸!

改变我这种观念在几年前一个比较偶然在等待时间里,无意看到介绍秦始皇的一篇文章,觉得很是震撼,一开始还以为是小说,还特意去查了更多的资料,那时才惊觉自己这种先入为主的毛病需要强制性去改掉。不然之后还是在回避历史中,错过许多我该知道的历史!

后面去慢慢接触更多的历史知识,虽然算不上完全熟知,但现在不会只停留在那一个方面,反而有着更多的求知欲!

河西走廊是我休息时看到的纪录片,它里面拍摄的景与文案是非常吸引人,最让人着迷的是故事里过程,画面感配上文案,感觉自己也在那时代跟他们一去走过那岁月。

我们现在这时代交通很是方便的,但那时都是比较耽误时间!就像最开始的张骞他是靠自己走路骑马坚持探索,其中他还经历被囚禁在匈奴地段里,囚禁时间也是比较久,还好他的心智和使命感没有因此减掉,才有了后来这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河西走廊才进入我们的视野!

不过,我最爱的还是第二集(通道)里面讲述霍去病(冠军侯),谁会不爱一个战无不胜的少年将军?更何况霍去病还是17岁一战封侯的!19岁之前他就从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率部急速转战6天,连续扫荡了匈奴五个部落,斩杀了匈奴折兰王、卢胡王、歼灭匈奴军近万。还历经三次河西之战,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最让人难过的事,他23岁就离世了,弹幕都在说,要是这将军(霍去病)能再活30年,汉朝可以打到罗马去。就像网上常说的,多给些时间秦始皇,长城能修到国门口去!

最是热血还是霍去病那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22岁时,将近生命的末尾,还在“漠北大战”匈奴的圣地(狼居胥山)率大军进行了祭天仪式,史称“封狼居胥”从此匈奴再也没有能力和汉朝进行大规模的作战!因为河西走廊,彻底爱上了霍去病。

但河西走廊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是第七集(敦煌),里面的壁画看上去就是栩栩如生!以前的胡旋舞,在今已经失传了,但在这石窟里,胡旋舞却是凝固在壁画之中,使人遐想无限!当然这胡旋舞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其他等等数不胜数的图案与佛像。

河西走廊跨越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看完这个纪录片,你们若有机会就去看看这陪过历史经历一代又一代的河西走廊,它也见证过前所未有视觉享受和繁华与衰落。

最后希望霍去病这位将军候,在他现在所在的生活里,没有打不完的匈奴,有的是完完全全属于那个少年的家。虽然不清楚这是不是你的遗憾,但总是希望你得偿所愿的!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二

看完此纪录片,我心中有两大感受。

一是此纪录片的制作精良,恢弘大气,文辞解说优美,逻辑流畅,有趣易懂,对于像我这样喜欢历史的朋友,这无疑是一部十分佳作。

二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沉醉,被片中所记录的西北疆域无限向往和憧憬,被我国从古至今万千骁勇开疆阔土所感动,更是被那一位位英勇帝王作出的功在千秋的伟绩所感怀,万千思绪萦绕心中。

此片中讲述了从汉武帝刘彻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在河西走廊上发生的一系列历史变革以及繁盛过往,兴衰荣辱,起起伏伏,河西走廊用它宽容的姿态和胸襟见证了中国这一古老美丽国家的沧桑变化,见证了千年兴衰,也见证了中华儿女复兴抗争的不屈精神。

以河西走廊发展为主题,以朝代跟迭时间为主线,详细讲述了各个朝代帝王以及杰出谋略的政治家和文人墨客能工巧匠对河西走廊的发展,我也在影片中见证了曾经汉朝张骞的坚韧不拔,为丝绸之路的开创立下了不朽的功绩;见证了骁勇善战的霍去病大战匈奴王,最后收服投降的浑邪王,从而将河西走廊的版图纳入中原,见证了中原鼎盛万国朝和之景,也见证了河西走廊的包容与丰富多彩,儒道佛三种文化并存,来自西域的商人络绎不绝,空前繁华,见证了大唐盛世,同时也和河西走廊一起经历了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他就像一位长者,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之后,仍然屹立于那片广袤深邃的土地,宽容而博学,身上蕴藏着在历史的变迁中人类留下的文化瑰宝。

纪录片虽然只有短短十集内容,但其内容贯穿了从汉代到新中国河西走廊的演变,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使命,从汉到新中国,从出使、战争、文化、交流、经贸,到工业化浪潮,再到如今的和平、富饶、“一带一路”,我想河西走廊贯穿的,不仅仅是这一段历史,更是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对经济贸易的促进和进步。毫无疑问,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意味着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和一种使命,它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和缩影。

在见证历史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到,即使是从前万国朝和的中央帝国,闭关锁国,故步自封,也会使先辈基业开拓的江土被人侵占割据,因此无论何时,吾辈应当自强;但同时我又感怀祖国从1949年建国,从零开始,至今不足百年,便已得今日之泱泱大国风貌,可见我们中国人韧劲是多么强大,开拓创新是多么快速。虎父无犬子,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千古基业何其强大,相信不久的未来,我国必能实现宏伟构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三

在读初中的时候,学校每周都会组织在球场上看银幕电影,每一次都要写观后感,几乎都是糊弄着就过了。

这一次看《河西走廊》记录片想总结一下自己的观后感以及补充自己的历史知识盲点,虽然每次写完就忘,但不妨碍我为自己有一刻钟的记忆进行总结。

第一集《使者》主要是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以及经过。首要原因是由于当时俘虏的匈奴简在审讯下暴露出来匈奴的国王冒顿单于与大月氏结仇,刘彻为了对抗匈奴要与大月氏结盟联合对抗匈奴,收服匈奴。为寻找大月氏决定征集史臣出使西域。其次是长期受匈奴的压制。汉高祖时期的和亲政策向匈奴每年进贡,五代帝皇的屈辱,越发嚣张的匈奴势力逐渐增大造成刘彻的恐惧。

回到河西走廊的开端,导演从地理位置上开始普及河西走廊的由来,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甘肃省形犹如“如意”,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形如走廊而命名。河西走廊由于数亿年前的地壳裂变,欧亚板块的地壳运动震裂而形成,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南侧是祁连山脉(祁连:意指天)。

在公园前141年,年仅16岁的刘邦重孙刘彻登基,为汉武帝。为了对抗收服匈奴,汉武帝在张骞出使西域三年杳无音讯后,决定正面抗击匈奴,为此他做出了一些改革,削藩巩固中央政权、训练士兵、封年轻军官卫青、公孙敖为大将军率领士兵突击匈奴,第一次的“马邑之谋”因被泄露而终止,想法的落实终是靠行动,三思而后行的汉武帝不畏对手的强劲为后续的每一次抗击匈奴埋下了伏笔。之后在一次“龙城之战”中卫青取得了第一次抗击匈奴的胜利之战,为之后收服匈奴奠定了基础。

再往下看,张骞在公元前137年出使西域,那时的张骞27岁,在寻找大月氏的途中被两次俘虏,第一次被俘虏的9年里娶了匈奴的妻子,收集西域的地理信息匈奴部落的作战特点。在谋划了很久之后在一次外出捕猎中逃走后往西南寻找大月氏,大月氏无意结盟,一年多后返长安途中被匈奴人第二次俘虏。第二次逃走是匈奴的国王单于去世,这一次带着随从堂巴邑与匈奴妻子返长安,这一次历经13年的时间,张骞带着西域的地图、各式种子以及西域的经历回到了长安。在这一段里我反复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两次被捕,匈奴的国王都没有将张骞杀害呢?我不禁在猜想是不是在那个公园前的年代里两边互不流通的信息,单于除了为了得到汉王朝的信息以及张骞为人之外,还有一些原因是为了在外姓人当中留下一些自己的痕迹以证明自己的王朝呢?这里我还带着一些疑问。看到张骞回到自己国家完成自己的使命,被封“博望侯”的张骞继续为卫青出战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大概孙子兵法中很重要的一点“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一点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到这里为止我对《河西走廊》的使者有了初步认识,使者是不畏艰难险阻,为了使命是可以将自己置身事外,张骞的使命完成的进度条在这一集中是百分之百,历史中被司马迁收录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他的出使被称作“凿空”意指开通道路。

在漫长的凿空里,因为这一次出使,让中原与西域开通了一个新的视野,也为之后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第一集就让我补充了很多历史知识,我走过大漠但我不认识大漠,在这样一个年代里这部记录片让我重新拾起历史的认知。来历的来与经历在时代人物中翻转,我继续看下一集《通道》。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四

这是一个关于历史的故事,讲述了我们中国人在中国历史上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这个故事发生在16世纪xx年代的中国,那时英国刚刚建立,英法国就想把中国的领土变成大海。英国对此很看不起,并且一直想要抢走中国的领土。在当时,只是想尽办法来对付大海,可最终还是没能成功。

有一位叫罗登的人看不起中国,并且在他的一番话下,英国便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时英国的官僚们都对他说:“你们是英国的土,你们不能让我们的领土被开来。”但他的态度却是不一样的,他想让英国留下自己的领土,但他却一定要把自己的领土分成一半。当时,他在想如果他们的领土被了,他们的领土还会是大海吗?他们想到了英国人,但他们却把自己的领土分成两派,一派是自己的父亲或朋友,一派只是想保存自己的领土。

最终,在这个时刻,他的父亲被英国发现了,他们立即把自己的领土也给保留住了,并对英国说:“不能被开来,要把我们的领土变成大海,我们要保护好祖国的领土。因为我们是大家的一份子,我们要保护好大家的领地。”

我们中国人都是为了保留这个领土不被开来,可是却有那么多人不理解,他们在保护好大家的领土上做出了种种让人不解的行为。我们中国人并不是那么的自私。他们只要一看到有人在保护自己的领土上被开去,他们就会去指控,但当他们知道了这件事时,他们却没有一点不高兴。我想,在他们眼里,自己的领土被开来的时候,他们一定是很难过的,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一切不是自己的最终目标,只有自己才能做到最后。

看看现在的我们,真是无地自容。在中国人面前,我们是一个个“娇气”的小孩,在大人面前,我们是一个个自私的人。

我们中国人也是为了保卫我们的领土,可是却不知道保卫我们的领土,不理解保卫我们民族的领土,甚至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我们的领土。在我看来,我们这一代人就是一个个的“大自然的婴儿”,我们要保护好它,保护自己的领土,保护我们的家园。

我们一定要好好保卫我们的领土,保卫我们的祖国。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五

《河西走廊》果然不同凡响。下午只看了一集,但纪录片绝妙的画面和历史厚重感已经扑面而来。最让我震撼的有三个地方:高超的叙事方式、真实的画面还原以及时代与个人并存的影片视角。

叙事方式:第一集重点讲河西走廊与张骞通使西域的历史关系。横向谈河西走廊地理位置:南北连接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东西为黄土高原与塔里木盆地,形似走廊,宽度数百公里到数公里不等,同时也是打通西域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重要。纵向讲汉朝历史:汉初加强中央集权、三代休养生息,到刘彻执政时,政治、经济蓬勃发展,强大的国力足以支持对外开拓,同时匈奴外患加重,而与月氏的联手的愿望也足以促进汉朝派遣使节增强对西域的了解。

讲历史事件的同时分析前因后果,把大环境摆出来,让观众自己作初步的推断,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的介绍。历史背景、事件原因、具体经过、实际结果、延伸影响,叙述完整且连贯,又能娓娓道来。坦白地说,如果学校教材也能这样清晰就好了。

画面还原:看不出门道,但确实好。

影片视角:一方面是汉朝对外了解甚少、外患加重北击匈奴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是张骞本人,除了两次被俘、不辱使命的历史事件,纪录片也合理地加强了张骞匈奴妻子的形象,合理表现出个人情感的寄托。此外,把张骞的经历融入到汉武帝时期时代的起伏之中,出使西域对于时代来说是莫大的功绩,对个人来说也有无言的困顿与煎熬。(后来想想,功绩与困顿两者都有,但张骞本人确实付出了太多太多)

最后,自己特别喜欢这样的叙事方式。坦白地说,能把历史事件生动、全面地讲出来是很厉害的。我之前一直觉得讲东西最重要的是有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在想想,这只是基础,有了知识储备却不见得能顺当讲出来。比较合适的讲法是进行必要但适当的讲解,把大环境和必要条件摆出来,然后引导听众去得出相应的结论。结论与预期相符便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不符,更是好事,不符合是有原因的,把原因找出来,好好分析,也许会有更大的进步。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六

最近,在公司组织的集中学习上,看了一部制作精良的记录片《河西走廊》。正是这样一部纪录片,赋予了历史鲜活的灵魂。它的出现让写在史书里、刻在壁画上、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名字变得有血有肉。

《河西走廊》以大规模的情景再现回溯历史,两千年前,张骞从汉武帝刘彻手中接过符节,跨越历史长河将一条厚重的历史之路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一年,刘彻19岁,张骞27岁。而同样是二三十岁的年纪,我们却习惯了循规蹈矩,习惯了安于现状,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愿去改变,不愿去突破桎梏,打破固有的“安稳”的生活。

张骞是一位勇者,明知踏上西行的道路异常艰辛,但他依然勇于担负开拓西域的使命。鸠摩罗什被囚禁整整十六年,仍不忘弘扬佛法,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能无法表述史人开拓的步伐了,反倒觉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来的更为准确。

通过对纪录片的学习,让我深刻领悟到追求自己的目标、路途是充满艰辛的;学习知识,亦或是枯燥的、乏味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有各自努力奋斗的目标,但一路走来,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忘却了自己的目标,停下追逐的脚步。没有超世之才,就要有坚忍不拔之志。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竞争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即使面对逆境,也要有面对的勇气,在生活中要敢于拼搏,勇于改变,这样才能距成功更进一步。

纪录片虽然只有短短十集内容,但其内容贯穿了从汉代到新中国河西走廊的演变,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使命,从汉到新中国,从出使、战争、文化、交流、经贸,到工业化浪潮,再到如今的和平、富饶、“一带一路”,我想河西走廊贯穿的,不仅仅是这一段历史,更是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对经济贸易的促进和进步。毫无疑问,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意味着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和一种使命,它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和缩影。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七

最近看了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河西走廊》,勾起了一些或近或远的记忆。

自初中读到关于敦煌的故事起,就一直心向往之。曾经还向高中历史老师打听过某个闪现于志异小说的敦煌城主,以及书上寥寥几笔勾出的一场好仗。也亏得那位历史老师是个英雄不问出处的主,一心只盼着和学生分享正史野史中的奇闻异事,于历史长河中拾得些许真趣,管它教学大纲还是考试范围,向来有问必答,生冷不忌。他不清楚,还为此专程回家翻书,第二天兴高采烈地占用了我宝贵的十分钟课间休息。我极其喜欢和佩服这位老师,只可惜缘分太浅,文理分科之后,未能继续在他麾下受教。更为可惜的是,我高三之时,经历了一场教师罢课风波,风波之后有一批老师离开了学校,他也是其中之一。现在回想当时的感受,五味陈杂,却很难说出其一。想来一是时日已久,二是当年少不更事,空余对学校上层的满腔义愤,却体会不到从此师长是路人的零落萧索。

多年过后,翻开某本史书或是志异笔记,我还是会想起高一的历史晚自习,老师并不在a班驻守,一个人蜷在b班小教室的椅子上,有时刁根烟,等着有问题的学生去问。我匆匆赶完其他各科的作业,拿了历史书随便寻个由头,跑到b班请教。如果学生少,又都是我这种对历史有点儿兴趣,且不太在乎个把小时能多做多少数学题的闲淡散人,那b班便可以开一场微型历史讲座(因为统共也就三四人)兼茶话会。时间过得飞快,晚自习也不再难熬。

时间果真过得飞快,我已有五年多未曾见过老师。偶返母校探望师长,却无处可寻他的踪迹。

高三保送之后,得了闲暇。和同学相约,一行六人前往河西走廊。我是因为有些执念,朋友们有的和我兴趣相近,有的并不在乎出游地点,反正都没去过,准备的时候都很兴奋。最后我们出于时间、预算和体力的考虑,略过酒泉,定下了成都—兰州—武威—山丹—张掖—嘉峪关—敦煌的线路,除成都与兰州之间乘飞机外,其余都坐火车。现在想起来,那其实是我第一次完全丢开家长和旅行团,全靠自己和朋友筹划进行长途旅行。当然,家人联系了甘肃的朋友,在兰州和武威多有照拂,不过余程,全靠我们六人走完。所以,我与河西走廊大概真的有缘。

一路平安,相处的也很融洽,却并不完全顺遂。

武威的雷台汉墓,墓室早被盗掘,所幸精美绝伦的马踏飞燕还让世人有幸一观实物。不过真品保存在兰州市的甘肃省博物馆中,雷台汉墓只有景区门前的一尊雕塑。其余的记不大清,只记得墓道中有一处深井颇为奇特,罔顾近大远小的物理规律,你投一枚硬币下井,硬币在井底却大于实物。我没有查到科学解释,网上说法不一,建筑结构、光程和光程差、温度湿度甚至是心理暗示,有兴趣的人不妨一探究竟。白塔寺我们也去了,纪录片《河西走廊》第八集,详细讲述了白塔寺的由来及萨迦班智达,即蒙古国师八思巴的师父,波澜壮阔的一生。

我们的火车入夜才到山丹,山丹县城少有游人问津,一片黑灯瞎火,还有零星的本地人盯着我们窃窃私语,心里平添几分慌乱。好不容易在县城中心找到一处所谓最好的宾馆,要了两间房,房间很脏,一间的卫生间完全不能用,没有水;另一间只有一股涓涓细流,我们只好轮流去冲了冲脚,和衣而眠。我们来山丹是为了去这里的军马场,自前苏联顿河马场解体后,山丹军马场便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军马场,据说当年汉朝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就在此处圈地养马,西逐匈奴。我们一早起身,却被冻了个透彻。时值五月,山下却只有十来度,当地人说山上更冷,没什么好看的,还有人传言连马都没有。我虽带了羽绒服,但一行人中大多没带,只得灰溜溜作罢。虽然后来听一个去了的学弟辟谣,说五月也是有马的。无论如何,这只能成为一个遗憾,也成为了一个要再次前往河西走廊的理由。

张掖的丹霞地貌非常漂亮,我们起了一个大早,整个景区似乎只有我们一行六人,天空还飘起了星星点点的小雪,那种天地辽阔,唯我独存的感觉真的很好。我曾于冬天独自前往甘肃天水麦积窟,那一次,是真真正正整个景区就我一人,独自面对岩壁上容色庄严的石刻佛像,它低眉垂首,我战战兢兢。嘉峪关有龙门客栈的拍摄基地,还可以挑战横跨黄河的滑索。敦煌的莫高窟、鸣沙山,再往前的玉门关、汉长城遗址,连接着罗布泊的雅丹地质公园,说过它们的人已经太多太多,我也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了。敦煌市到雅丹地质公园的路十分颠簸,我们几乎是睡过去,被抖起来撞上车顶,醒来,再睡去,这么一路前往的。而莫高窟、鸣沙山离敦煌市区就很近了,租自行车半小时即可到达。笔直的长路人烟稀少,向前骑行,上一秒还是两道延伸交汇的线条,下一秒便巍然耸起黄沙堆成的高山,震撼突如其来。

直到现在还能想起那么多的细节,可见当初的旅行给我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当时的那群人,一个去了法兰西留学,一个选择去和袋鼠浣熊作伴,两个投奔日不落的大学,还有一个断了联系,不知去向。还好,因为有共同的回忆,大多数人一直联络着,来日相聚的机会还多。

《河西走廊》其实还是以历史为主的纪录片,按时序推进。虽然一向不太喜欢以演义的手法来重现历史的纪录片,但至少,这部不让人感到怪异和腻烦,而且地图画得很详细,再佐以当今的地理风光,风光摄影尤其优美,显得整部片子内容扎实。文案优美且不矫情,雅尼的音乐更是没话说。其中对博望侯、骠骑将军、汉武帝、隋炀帝等人的定位,也自有其惹人热血沸腾的独到之处。

片子里说,张掖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安西榆林窟都是佛教造像艺术的瑰宝,骆驼城遗址、黑水城遗址也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商路上尚未消歇的余韵,还有郭瑀隐居的临松薤谷,敦煌旁的党河风光,还有心心念念的七一冰川,当时未能一晤,盼望将来能有机缘。

河西走廊读后感600字

词西走廊观后感600字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八

纪录片《河西走廊》是在当前'一路一带“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推出的国际制作的纪录片中的大片,看了张颐武、石述思等文化名人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和印象,更加觉得河西走廊战略地位在历史中的重要性。从雅丹开往敦煌的路上,我们穿越罗布泊耳垂的无人区和漫长的酷热。偶然回头,车后是一望无尽的戈壁,鲜红的落日和残颓的玉门关。颠簸不是来自唐诗中的战马,但是扬起的尘沙仿佛与古人有了一刻的心意相通。影片除去原汁原味的历史气息,其运用的艺术手法更是值得深究。
《河西走廊》这部纪录影片给我们展现了一场宏大的历史画卷,两千年前,张骞从刘彻帝手中接过符节,跨越历史长河将一条厚重的历史之路呈现在我们眼前。《河西走廊》最精彩的莫过于将历史情景以表演的形式在荧幕上呈现出来。
如今中国纪录片的美学主体依旧是戏剧美学:充满矛盾冲突的情节编排、紧张激烈的悬念设置,与摄影特技技术的迷恋交织,为中国纪录片描绘了美学品貌。薇乐大道戏剧化效果,情景再现手段是非常普及的一种表现方式,使得纪录片从枯燥无味中华丽转身,变得富于趣味性与可看性,吸引更多受众。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而言,由于讲述的事情时间上是不可逆的,所以缺乏影像资料,于是情景再现手段在重构历史事件的需求之下诞生。但是情景再现使用的是搬演而非扮演,既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有所创新,有不同于剧情片的虚构。
《河西走廊》以大规模的情景再现回溯历史,结合历史事实真实再现历史原貌,将影片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更加直接的传达给观众。利用蒙太奇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把古人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一带一路“精神和现代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的价值体现更佳。
《河西走廊》将历史场景搬演到屏幕上,给我们呈现一个优美宏大的历史画卷,细节生动,既不背叛历史事实,又重构了历史场景,继承了前人的智慧,同时又将其余现代审美与价值观融入其中,谱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壮丽之歌。

本文来源: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九

问:世间可有诗人?

云:情动处皆为诗。诗人即凡间最鲜活最本真的俗人。只不过他她善于借助文字表述而已。读了,触动了,你荣幸,你就是诗的载体,你就是诗人,与他她一样荣光。

问:佛存在?

云:人人皆佛。迷失了,他她是佛;看开了,你就是佛。难得的是悟。世人多忙碌,奔走辛苦,倾碾繁杂,如若每个人像佛一样有枯古之意,尽量安然,尽量浅笑,受得起众生的倾吐,世间就有了万万千千的佛。也就没有了佛。也就有了佛。

问:佛生烦恼吗?

云:且看缭绕香火。佛也烦恼,只不过我坐得高,我面不改色。——你们镀我金身,是怕我嫌弃寡淡无味;给我供奉,是怕我取舍利益;诉我烦忧,是哄我开心。

问:放弃是否解脱?

云:……再看远些,不要把你放在地平线上。或许,你将有所答案。

鸟啼破窗,我醒来——窗外柿子红了,柚子熟裂落地。

我洗漱,捉笔,听佛在耳畔云:孩子,你真的醒了吗?你即菩提树下泥中的竖耳虫蛹。

作者:金子

公众号:轻舟文苑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十

诀别

某条熟悉的古街

秋风落叶,古道幽长。青砖铺路,枯草稀疏!

她走了,消失在径头!若风、若叶

他无动,呆站在原地!似石、似木

诺言,信誓烟雾般升起,萦绕着前方!

爱的话语在现实面前是如此的苍白!

“分了吧,你给不了我想要的”

“你想要什么,我一直在努力”

“我是女的,我不想再等下去”

“七年,我们一路走来。”

...……

相知

a城市b大学图书馆

夕阳满窗,风轻轻吹过

“巧啊,上自习”他主动来到她座位上

“是啊,你也在”她满脸喜悦

“看的什么书?”

“雪国”把封面展向他

“川端康成的吗”淡定的问

“是啊,你也知道吗”她欢喜的答到

“嗯,我还看过他的`《千纸鹤》《伊豆舞女》”

……

从此小说、散文。唐诗宋词都不及对方魅力!

“那是一次有计划,有阴谋的相识”

很久后一次操场上散步的他坏笑着对她说

“但还是很紧张,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她听罢,娇嗔。举起粉拳做欲打状。

裂缝

毕业工作后某日

空气凝固,火药味十足,剑拔弩张

“给我说句实话会死啊”她情绪激化

“我不是怕你担心吗”他不以为然

“我不会关心人,你比我更不会关心人”她伤心哭泣

“至于吗,有那么复杂吗”他倍感无奈的烦躁

……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十一

独特的审美内涵。跟随《河西走廊》的镜头下,大片像绿毯一样的草原上,奔跑着膘肥体壮的马匹;潺潺流水,绿草茫茫,靠着祁连山的雪水滋润,漫山不知名的野草开得肆意妄为;飞翔着水鸟的张掖湿地,胜似江南,像一颗绿宝石一样镶嵌在西北。千百年来,绿洲、草场、丹霞地貌就在这里,不远不近。只是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它们第一次呈现出这样极致的美感。

这样极致的美感体现着双重的美学意蕴。作品中的景物突破了传统影像的造型功能,具有了双重作用,除了起环境造型的基本作用外,更成为了具有独立存在价值和深厚美学意蕴的自然荧屏形象。既有粗犷的大漠戈壁、辽阔的草原牧场、伟岸的天下雄关、繁荣的集市商队等自然景观,也有神秘的佛教卷宗、明长城、天下雄关嘉峪关等深沉厚重的人文景观,这些都极力向观众展示着如诗如画的河西走廊风景。这些场景不仅给受众带来了视觉奇观,而且具有深厚的纪实美学意蕴。

这样极致的美感呈现了影像风格的多元化。节奏舒缓的镜头,扮演的情景再现,快速摄影的特技运用,奇特的画面构图造型,在追求纪录片空间真实、整体真实和客观真实的基础上,传达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意蕴,较好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民族团结、仁义诚信、不屈不挠、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特有的个性张扬、粗犷豪放、风风火火的性格以及“大情大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干脆洒脱与“开荒拓野,一腔热血溅荒原”的奋斗精神,不但显示出一种豪气冲天的阳刚之美,更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合之美”的共同价值观。

纪录片《河西走廊》留给观众的震撼在继续……陆上丝绸之路的续写,还在继续……

致敬河西走廊,不仅是对辉煌的历史,更是对美好的未来。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十二

《河西走廊》这部纪录影片给我们展现了一场宏大的历史画卷,两千年前,张骞从刘彻帝手中接过符节,跨越历史长河将一条厚重的历史之路呈现在我们眼前。《河西走廊》最精彩的莫过于将历史情景以表演的形式在荧幕上呈现出来。

如今中国纪录片的美学主体依旧是戏剧美学:充满矛盾冲突的情节编排、紧张激烈的悬念设置,与摄影特技技术的迷恋交织,为中国纪录片描绘了美学品貌。薇乐大道戏剧化效果,情景再现手段是非常普及的一种表现方式,使得纪录片从枯燥无味中华丽转身,变得富于趣味性与可看性,吸引更多受众。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而言,由于讲述的事情时间上是不可逆的,所以缺乏影像资料,于是情景再现手段在重构历史事件的需求之下诞生。但是情景再现使用的是搬演而非扮演,既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有所创新,有不同于剧情片的虚构。

《河西走廊》以大规模的情景再现回溯历史,结合历史事实真实再现历史原貌,将影片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更加直接的传达给观众。利用蒙太奇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把古人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一带一路”精神和现代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的价值体现更佳。

《河西走廊》将历史场景搬演到屏幕上,给我们呈现一个优美宏大的历史画卷,细节生动,既不背叛历史事实,又重构了历史场景,继承了前人的智慧,同时又将其余现代审美与价值观融入其中,谱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壮丽之歌。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十三

《河西走廊》,一部值得推荐的纪录片,结构和细节都非常完美。热泪盈眶,十分虔诚得看完了。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本是开疆扩土、安定边境,未曾想造就了一个个奇迹,诞生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在这部影片中,细细道出了一个个了不起的人物的故事。“封狼居胥”扫除匈奴说出“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为汉帝国解忧远嫁的解忧公主,陪同苏武出使却默默无闻的常慧,为传播儒家经典传承根脉坚守一生的郭荷、郭瑀、刘昞三师徒,致力翻译佛经的鸠摩罗什,西巡河西走廊过雪山的隋文帝,历经隋唐两朝的重臣裴矩,来自吐蕃的萨班、八思巴师徒,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意大利传教徒利玛窦,“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抬着自己的棺材保卫新疆的战士左公左宗棠……是他们,让河西走廊更加绚丽夺目。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些历史留下来的名字仍旧熠熠生辉,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有幸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来了一次“环游大西北”的旅行,敦煌石窟、沙漠骆驼、丹霞山、魔鬼城、扁都口油菜花等等,那时候的惊喜与感慨仍不能忘记,那也是我一生中最美的回忆之一。

河西走廊,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历史的代名词。这里的盛衰枯荣,亦是中华自古至今的缩影。

河西走廊的故事,只是我国历史的冰山一角,一样的故事在全国都在不停的上演。

历史的长河正如星空,历史中的人和故事正如星空中的繁星点点,正是已经发生的这些故事,才构成我们厚重的历史,才有灿烂的中华文明,才能成为永恒值得铭记。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十四

摘要:中国小说史上,《红楼梦》第一次深切地关怀眷顾女性世界,它是女子的一曲赞歌,同时也是对她们的哀悼与怀恋。而妙玉,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旨从文本出发,分析妙玉特别的身世、性情及其命运,品味繁花似锦的大观园中别一种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妙玉

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

ddsuperficialunderstandingofmiaoyu

gengsheng-ying

(jianghanvocationalartcollegehubei?qiangjiang433100)

判词: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诗: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曲:【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妙玉,是筹备省亲阶段,17、18回一笔带过的,系一带发修行的小道姑。“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小时候因多病而入空门,“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住在京师西门外的牟尼院,并有嬷嬷丫头伏侍。还提到她“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这种天生之丽质,加上后天的文才,即为妙玉之妙。而另一样儿,倒是更重要的dd孤僻高洁,第一次出场即有所表现:林之孝家的告诉王夫人道:“请她,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当时王夫人显得宽仁慈悲,笑道:“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高傲些。”于是,下帖子专门请了来了事儿,并且入住了大观园的净土专院“栊翠庵”。

刚刚王夫人只说对了一半,妙玉孤僻高洁的性格,不仅是出身决定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她的经历。一个小姐,从小囿于空门,虽同样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这种深幽寂寞的日子怎么能和锦绣温柔的闺房生活相比?她举目所见,充耳所闻,周身所感,既没有温馨的天伦之爱,亦没有快活的手足之伴,更别说甜蜜的男女之情。她的身边除了几个仆人,就是她的师傅,而她的师傅,有着比她更长久的空门岁月,她能给妙玉的,只能是更深重的尼姑气息。所以,与妙玉有十年邻居之缘的邢岫烟,说她最喜爱的两句诗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她自称“槛外人”,即不入流俗之意。又说妙玉喜欢庄文,或又自称为“畸人”,即畸零之意,这当然符合一个一般尼姑的思维惯式,无可异议,而问题是,妙玉又非一般的尼姑。

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了很高兴,就又给他找了一个大盏,斟给他喝。或许,妙玉隐约意识到了宝玉激起的平静生活的涟漪,她需要给别人也给自己打针强心剂,证明绝无此事,于是她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和男人宝玉划清界线。几个吃过茶,宝玉“随出来”,意为落后,和妙玉讨论刘姥姥吃过的茶杯,细心善言的宝玉还说叫几个小幺儿打几桶水来洗地,以代贾母众人表叨扰污染的歉意。妙玉自然更是欢喜,在不理解的众目睽睽之下dd李纨就说过她“可厌”,宝玉的存在,有遇知音之感,所以妙玉会不加掩饰尽展本性,说道:“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儿下,别进门来。”第一文库网这样的话,往往是对牛弹琴,甚至招来讥嘲,而说给宝玉,却是一种身心的舒畅,他不仅不会给妙玉的怪僻高洁以白眼,还会刮目相看,欣赏有加。

再次,便是63回宝玉生日,妙玉不仅知道、记得,还送来了一张粉红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虽然标榜“槛外人”,以明寂灭之心,可这一举动本身就印证了判词上的定语“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不虚。

妙玉之所以能位列金陵十二钗,又能得宝玉深取,还因为她的才学。18回提到过,邢岫烟曾经说过,而那“阜比仙”的才华真正展露到76回。那是个凄清的中秋夜,颦儿和云儿在凹晶馆联诗,妙玉却从栏外山石后转出,引二人前往栊翠庵烹茶小坐,妙玉且“提笔微吟,一挥而就”,将刚才的诗续为十五韵,颦儿云儿赞赏不已,说道:“可见我们整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虽是恭让谦辞,却也说明妙玉诗才不凡。

或许,这也是她孤傲高洁的资本吧。妙玉乖僻清高不献媚于他人,和贾府老祖宗说话都是轻描淡写,刘姥姥、抬水的小厮更是不入她的眼了。那么她为什么变本加厉、一意孤行呢?听邢岫烟说她投到这里来,就是因为先时“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为什么不改一改呢?天性孤僻、秉性难移是一个原因,另外,妙玉的稍嫌矫揉造作的清高孤僻,更是她的一种遮饰的武器,和探春一样,她这样做,恰恰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无亲无故的小姐,无权无势的尼姑,要想在贾府这个势利场中自辟净土,有个安身之所,不得不关上山门,板起脸面抬起头颅做人。所以以清高著称的黛玉对她都是小心谨慎、敬而远之;李纨嫌她“可厌”,大概也是因为孤高不易亲近;还有当宝玉看到生日贺贴大跳时,众丫头们说:“我当谁的,这样大惊小怪,这也不值得。”栊翠庵位于花木繁盛的大观园的安静的一角,妙玉则亦远离着飞杯歌盏、笑语欢颜而索居一隅,她看不上众人,别人也因攀不近而疏远她。

41回贾母等人离去,妙玉“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而76回中,林史二人离去,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十五

有人称道鲜花,有人歌颂小草,也有人赞美杨柳。我却最欣赏云的风采。云中,又数傍晚的云霞最为让人心动。我观赏过色彩华丽的火烧云,看见过洁白无暇的'早云,但是从没觉得它们比傍晚的云霞更加让人爱慕。傍晚的云奇啊!奇得让你不知所措,不知道眼睛该往哪儿看才好。刚刚看到“双龙戏珠”,你的余光却告诉你,那边的小姑娘在向你招手,请你吃她篮子里的葡萄呢!你刚想拿起葡萄品尝时,罕见的凤凰神鸟的尾羽从你头顶上掠过。当你急不可待地抬起头时,凤凰早已不见了踪影。过了一会儿,在你失望的时候,凤凰又飞回来了。在你的上空停留了很久很久的时间。它的双翼上,那些金黄的羽毛,头上独特的凤翎、尾羽慢慢地移动,慢慢地消失不见。接着,就在也看不到凤凰了。留下的只有不断地感叹着……鲜花美丽,小草顽强,杨柳妩媚。可是云,却以独特的风味振动人心。云(随笔日记)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十六

你·如画

你,如画。曾经的那次相遇,氤氲的浴池旁,你,黑发侧披如瀑,他,气宇轩昂如虎。“玉肌伴轻风”,不知是微风有意,亦或是佳人有情,朦胧渐尽,清风托起你三千青丝。

他,惊鸿一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他,惊了;挺秀的琼鼻,香腮微晕,吐气如兰的樱唇,鹅蛋脸颊甚是美艳,他,痴了;“水沉为骨玉为肌”,吹弹可破的肌肤如霜胜雪,身子纤弱,一如出水的洛神,他,醉了。

“此女本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佳人如画,怎奈他冲天豪情,终只化作你玉指上的一缕绕指柔情,帝王梦不再,只愿与伊人相守。心机用尽,佳人终伴君左右,你散乱了他的心弦,他,醉得深沉。

影·成空

影,成空。“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依旧往昔秋凉似雪,仿佛马嵬坡上那临别的一吻,朱红的樱唇,似他心头低落的血,溅起无尽凄凉,化作满肠柔情。

悲风呜呜哀鸣,香魂逝去无声,纵你集三千宠爱一身,终让那滴情泪凝成寒冰,铁马冰河,马蹄声碎,只得碾作红尘。

红颜随风逝,沧桑掩盖了他英俊的面容,他不再是痴汉,而是离人,心已去的离人。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还是昨日的太液池,芙蓉依旧,佳人,何在?芙蓉不及美人妆,对此如何不泪垂?迟暮的他,孤独徘徊,唯影相随,透着一股浓浓的'沉寂。

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多少个失眠的夜,他痴痴凝望你留下的屏风,月光跳动,似你挥羽霓裳,妖娆身姿,耳畔银铃般的欢笑依旧,但,影,已成空。

梦·独留

梦,独留。华清池的水漫过了滚滚红尘,骊山的花映红了朗朗的天宇。

他,佝偻的身影,无力地举起酒杯空对着明月,银光中满是你的容颜,身躯犹在,而心与意却早已随伊人离去,昔日的皇帝,今日的痴人,玉环,你何在?朦胧的雾腾起,仍似那氤氲的浴池,雕栏玉砌犹在,朱颜未改,他人痴醉于你如画的面貌,只是英姿不再,指尖再也留不住那缕清香,影,终成空,唯梦,独留。

玉环,朕,不,我来了……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十七

若君喜此集,观于可随期。吾不急于此,望君长知识。精英实意外,无意熟君知。当时百花艳,花艳无人争。君进百花丛,恐心有怜花。后知花独艳,君非此归人。吾喜诗戏笔,岂料与君期。君诗甚是极,句句引深思。吾不堪与比,望君多留神。君待花期至,并非君大意,实乃花开早。今已临凋期,凋花厌绿叶,独与形影归。君乞次花期,难知次花日,只恐遥无期。天地鉴君心,日月明卿意。不敢多疑心,君未糊涂为,蜂蝶为花争,犹恐吾恋旧,难此迎接新。当初月下行,与君甚欢心。怨吾语迟宜,时犹未表清,引君误此意,乃知君痛心。愿君谅此行,尔后学认真。

此有冷故事,乞君细细听。旧时有鸳鸯,日日同相依。只因岁月老,试后各东西。如是伤此意,情爱也飞西,从此居两地,渐无此消息,鸯为鸳赋字,大有十万余,多愿携其手,日月同相依,而今形陌路,此非其本意,复得又偿失,何不痛心死,凉看此红尘,立誓不还归,但愿红尘了,自此独怜惜,鸳鸯两不见,大有两载余。鸯从未变衣,愿为空其守。难猜君所思,如此终此行,愿君多珍惜。

若误百花丛,赏花莫大意,大意娇花失,不明此花艳,惹君赏于此,犹恐君误失,此花艳期过,恐不适卿意,此园花多娇,谢君偏怜此,百花艳朵朵,别可怜独枝,吾知君意切,恨此不怜惜,荒于君真意,希君多欢心,别废此红尘。吾喜君诗笔,望君别封心。万般无都寂,愿与君戏诗。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十八

年前参与了莫高窟官博的抽奖活动,奖品是敦煌壁画图册和敦煌研究院的鸡年贺卡,幸运的是,我也成为中奖者之一,发送过地址之后就开始了焦急地等待。

左等右等,终于等到了上学的日子,无奈不能第一时间见到图册真容,只得拜托爸妈。到学校没多久,爸爸帮我取回了快件,小妹也是第一时间把图发给我看,我于是迫不及待想要触碰到它。

虽说迫不及待,还是要看主客观条件,盼来盼去的结果是直到五一回家才与它们相见。见面的结果是,很大程度地出乎了我的意料,图册的质量很好,翻动过程中还会有设计上的小惊喜,着实让我开心了一阵。

我与敦煌,与莫高窟相识在小学四年级,一堂美术课上,很确切的时间点。我第一次在美术课本上看到栩栩如生的雕塑和墙壁上整齐的壁画,第一次看到敦煌莫高窟五个字,第一次被它只一窟的画面震撼到。之后的日子里我时常会想,小学四年级,能有多大呢?怎么就会喜欢上它呢?想来想去我也说不清原因,只知道从那以后,我对敦煌的向往之情只增不减。

初二那年,大年初一到初十,央视十集纪录片《敦煌》开播,于是每晚定要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一集不落,直到播完,甚至还把它的片头音乐录下来,闲时听听,学着哼唱。

在这十集的纪录片中,我认识了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大漠隐者段文杰和敦煌女儿樊锦诗,不知道《朗读者》你有没有看过,第八期的主角便是敦煌的女儿。那一期是“勇气”的主题,在那个年代能够远离都市去往荒凉的敦煌工作,且一工作就是几十年,的确令人敬佩。“我做梦,都会梦见敦煌;醒过来,还是敦煌”。反过来讲,因为心中对敦煌充满无限的爱,或许让她离去,那才是最痛苦的事。

也是在这里,在《敦煌》纪录片里,我知道了赵僧子、王圆篆的存在,知道了斯坦因,也听到了异域的驼铃声;还透过几千年的田契和文字记载看到了寡妇阿龙为夺回自己的土地所付出的努力和舞女程佛儿教授杨贵妃舞蹈时的轻盈姿态,以及国家陷入危亡时分被迫一路辗转,最终从长安返回敦煌故里的场景。这些场景好像离我很近,又好像很遥远,就只能在模糊的画面中感受着那种近在眼前的影像浮动。

刚好那时候喜欢胡乱写诗,当然自以为并不胡乱,于是便把敦煌作为诗名,思来想去想来思去,最终形成了四句诗。现今诗稿还在那里,但具体内容已经很难脱口而出,须看一眼才记得起,不过无非就是大漠怎样,驼铃怎样,丝路怎样等等这些。不说今日怎样看待,至少那会儿很是为之骄傲。

记得跑男有一期的拍摄地点在敦煌,主题叫做“敦煌大劫案”,那时候真的很是羡慕他们。由于这么多年对敦煌的向往,早已使得自己对“敦煌”二字产生敏感性,这两个字无论在哪儿总是首先映入眼帘。所以在室友的电脑上一眼看到“敦煌大劫案”,便马上向前凑了凑,也因地点看完了整期,这也是敦煌对我的一部分影响力。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买张票就可以到达想去的地方,看到你想了那么多年的景色,跟平时外出旅游没什么两样。可是,准备了这么久,我似乎并没有准备好。

大一那年某位同志留言说,以后带我去敦煌,虽然我不知道这以后是在多久远,却也暂时把它当做真话,总不能辜负了别人的心意。大学期间也不止一次跟室友、跟朋友们探讨去敦煌,但心里总觉得没有准备好,这真的是我不曾想到过的情形。

时至今日,我还是没有踏上敦煌的土地,所以就还可以继续做着敦煌的梦。敦煌呢,我是一定要去的,十多年的爱岂能不是真爱?不过我希望,真正去到那里的时候,是在最好的时间,有最好的人陪同。不知在何时,说不定,下一站就是敦煌。

公众号:芦苇夕阳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十九

一个秣马厉兵,峥嵘初现的汉帝国正冉冉升起,我沿着河西走廊的脉络,一点点还原了昔日走西域,开西疆的荡气回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十八披甲封帅,二十封狼居胥。这世间应无少年不想学霍骠骑,收复焉支山,弘不世之功。看这部恢弘的历史纪录片,我总觉得,无数忠骨销魂的汉家将士似就在眼前一般。

那是一段惊心动魄的铁血岁月,英雄的荣光浸润了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中原与西域世界互通的大门在无数将士的浴血奋战中被缓缓开启,这富足的土地终于向中原展现真容颜。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从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到霍去病拿下河西走廊,从此,祁连山下的这条走廊正式融入中华文明的血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几个动人的名字开启了河西走廊金戈铁马的征途,自此,千年丝绸之路的波澜壮阔才得以为人们所知晓。甘肃,敦煌。虽未能至,但的确叫人心向往之。

这里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有无数的坚守,开创与信仰,还有数不清的战乱和残杀,这片土地蕴蓄了太多不为人所知的骁勇故事,也积淀了太多的骊歌传奇。河西走廊是在满目戈壁下在祁连山的雪水下被滋润的,它拥有雪莲遗世独立的气质,即使历史千百年的锉磨也没叫他蒙上风尘,反而更加坚挺。时间的脉络渐渐向前延伸,它不会驻足回望,或许,它永远也不会发现,这条走廊的生命的毅力早已超越了时间。

娓娓道来的是河西走廊的事迹,缓缓流淌的是祁连山的雪水,这是一部不可错过的纪录片,我也认为,这是关于西域的一首荡气回肠的启蒙诗。时任敦煌研究所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的沙武田教授及总撰稿邓建永表示,40万字的学术剧本几乎囊括了河西走廊在各个朝代的历史变迁,当我们翻开这幅画卷,发现它与中原王朝的国家经略息息相关。极致的美的享受和恢弘的历史基调共同造就了部历史纪录片,它历久弥新,久盛不衰。

几百字的话语根本说不尽这部纪录片的“骨相”,我能从这部片子里,轻易地衡量出历史的重量,河西走廊的真实地质地在我面前展露,这一刻,我似在玉门关。

河西走廊片头曲叫篇二十

自初中读到关于敦煌的故事起,就一直心向往之。曾经还向高中历史老师打听过某个闪现于志异小说的敦煌城主,以及书上寥寥几笔勾出的一场好仗。也亏得那位历史老师是个英雄不问出处的主,一心只盼着和学生分享正史野史中的奇闻异事,于历史长河中拾得些许真趣,管它教学大纲还是考试范围,向来有问必答,生冷不忌。他不清楚,还为此专程回家翻书,第二天兴高采烈地占用了我宝贵的十分钟课间休息。我极其喜欢和佩服这位老师,只可惜缘分太浅,文理分科之后,未能继续在他麾下受教。更为可惜的是,我高三之时,经历了一场教师罢课风波,风波之后有一批老师离开了学校,他也是其中之一。现在回想当时的感受,五味陈杂,却很难说出其一。想来一是时日已久,二是当年少不更事,空余对学校上层的满腔义愤,却体会不到从此师长是路人的零落萧索。

多年过后,翻开某本史书或是志异笔记,我还是会想起高一的历史晚自习,老师并不在a班驻守,一个人蜷在b班小教室的椅子上,有时刁根烟,等着有问题的学生去问。我匆匆赶完其他各科的作业,拿了历史书随便寻个由头,跑到b班请教。如果学生少,又都是我这种对历史有点儿兴趣,且不太在乎个把小时能多做多少数学题的闲淡散人,那b班便可以开一场微型历史讲座(因为统共也就三四人)兼茶话会。时间过得飞快,晚自习也不再难熬。

时间果真过得飞快,我已有五年多未曾见过老师。偶返母校探望师长,却无处可寻他的踪迹。

高三保送之后,得了闲暇。和同学相约,一行六人前往河西走廊。我是因为有些执念,朋友们有的和我兴趣相近,有的并不在乎出游地点,反正都没去过,准备的时候都很兴奋。最后我们出于时间、预算和体力的考虑,略过酒泉,定下了成都—兰州—武威—山丹—张掖—嘉峪关—敦煌的线路,除成都与兰州之间乘飞机外,其余都坐火车。现在想起来,那其实是我第一次完全丢开家长和旅行团,全靠自己和朋友筹划进行长途旅行。当然,家人联系了甘肃的朋友,在兰州和武威多有照拂,不过余程,全靠我们六人走完。所以,我与河西走廊大概真的有缘。

一路平安,相处的也很融洽,却并不完全顺遂。

武威的雷台汉墓,墓室早被盗掘,所幸精美绝伦的马踏飞燕还让世人有幸一观实物。不过真品保存在兰州市的甘肃省博物馆中,雷台汉墓只有景区门前的一尊雕塑。其余的记不大清,只记得墓道中有一处深井颇为奇特,罔顾近大远小的物理规律,你投一枚硬币下井,硬币在井底却大于实物。我没有查到科学解释,网上说法不一,建筑结构、光程和光程差、温度湿度甚至是心理暗示,有兴趣的人不妨一探究竟。白塔寺我们也去了,纪录片《河西走廊》第八集,详细讲述了白塔寺的由来及萨迦班智达,即蒙古国师八思巴的师父,波澜壮阔的一生。

我们的火车入夜才到山丹,山丹县城少有游人问津,一片黑灯瞎火,还有零星的本地人盯着我们窃窃私语,心里平添几分慌乱。好不容易在县城中心找到一处所谓最好的宾馆,要了两间房,房间很脏,一间的卫生间完全不能用,没有水;另一间只有一股涓涓细流,我们只好轮流去冲了冲脚,和衣而眠。我们来山丹是为了去这里的军马场,自前苏联顿河马场解体后,山丹军马场便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军马场,据说当年汉朝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就在此处圈地养马,西逐匈奴。我们一早起身,却被冻了个透彻。时值五月,山下却只有十来度,当地人说山上更冷,没什么好看的,还有人传言连马都没有。我虽带了羽绒服,但一行人中大多没带,只得灰溜溜作罢。虽然后来听一个去了的学弟辟谣,说五月也是有马的。无论如何,这只能成为一个遗憾,也成为了一个要再次前往河西走廊的理由。

张掖的丹霞地貌非常漂亮,我们起了一个大早,整个景区似乎只有我们一行六人,天空还飘起了星星点点的小雪,那种天地辽阔,唯我独存的感觉真的很好。我曾于冬天独自前往甘肃天水麦积窟,那一次,是真真正正整个景区就我一人,独自面对岩壁上容色庄严的石刻佛像,它低眉垂首,我战战兢兢。嘉峪关有龙门客栈的拍摄基地,还可以挑战横跨黄河的滑索。敦煌的莫高窟、鸣沙山,再往前的玉门关、汉长城遗址,连接着罗布泊的雅丹地质公园,说过它们的人已经太多太多,我也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了。敦煌市到雅丹地质公园的路十分颠簸,我们几乎是睡过去,被抖起来撞上车顶,醒来,再睡去,这么一路前往的。而莫高窟、鸣沙山离敦煌市区就很近了,租自行车半小时即可到达。笔直的长路人烟稀少,向前骑行,上一秒还是两道延伸交汇的线条,下一秒便巍然耸起黄沙堆成的高山,震撼突如其来。

直到现在还能想起那么多的细节,可见当初的旅行给我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当时的那群人,一个去了法兰西留学,一个选择去和袋鼠浣熊作伴,两个投奔日不落的大学,还有一个断了联系,不知去向。还好,因为有共同的回忆,大多数人一直联络着,来日相聚的机会还多。

《河西走廊》其实还是以历史为主的纪录片,按时序推进。虽然一向不太喜欢以演义的手法来重现历史的纪录片,但至少,这部不让人感到怪异和腻烦,而且地图画得很详细,再佐以当今的地理风光,风光摄影尤其优美,显得整部片子内容扎实。文案优美且不矫情,雅尼的音乐更是没话说。其中对博望侯、骠骑将军、汉武帝、隋炀帝等人的定位,也自有其惹人热血沸腾的独到之处。

片子里说,张掖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安西榆林窟都是佛教造像艺术的瑰宝,骆驼城遗址、黑水城遗址也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商路上尚未消歇的余韵,还有郭瑀隐居的临松薤谷,敦煌旁的党河风光,还有心心念念的七一冰川,当时未能一晤,盼望将来能有机缘。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