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汇总5篇)

最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汇总5篇)

时间:2023-10-13 15:33:27 作者:紫衣梦最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汇总5篇)

人生总结是对自己过去所做的一种总结,也是对未来心灵的一种引导。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变故和挫折,从中学到智慧和力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人生总结范文,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写作的灵感。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篇一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识记联系的概念;明确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道理;初步理解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能力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学会从具体事例入手;归纳基本原理,并能以此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觉悟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教学重点】什么是联系?联系是普遍的。

【教学难点】联系是客观的。

【教学方法】“三自一导”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读书、自设疑、自求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

【复习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呢?这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共同学习的问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0页。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篇二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收集处理信息。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联系的含义

二、联系的普遍性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三、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

2、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

四、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2、方法论要求

(1)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设置活动导入新课)

ppt:(试试看)以“踏花归去马蹄香”或“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

问: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会画画,如果以这两句诗为题作一幅画,你会怎样立意构图,才能使这幅画成为佳作、名画。

引导:为什么画面有和尚却不见寺庙呢?为什么只画蝴蝶或蜜蜂,而不画花呢?

ppt:课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含义”

问:联系指的是一种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问:是谁与谁的相互关系呢?

问:事物的联系具有什么特点?

问:请同学们说说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怎么理解?请就上述事例进行说明。

(根据学生的归纳ppt展示联系的普遍性的三个表现)

点拨:是不是只有在自然界中存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呢?同学们还能举其他例子说明吗。

引导:怎么理解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小结: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过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请说说理由。

点评:同学们的分析中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还具有什么特点?

师: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师:这说明什么?

ppt归纳:联系具有客观性的表现

过渡:如何理解联系的多样性?联系有哪些形式?

ppt归纳:联系具有多样性

ppt(连一连)请对号入座:说出下列俗语、谚语属于哪种形式的联系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牵一发而动全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唇亡齿寒-----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篇三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自身中对立统一的双方之间的联系构成矛盾,事物自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规律。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联系的辨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联系是辩证联系,即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联系构成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使万事万物联系在-起,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过渡、互相转化。把事物看成是互相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

2.联系的普遍性: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含义:一从具体上讲,是指每-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它事物的联系(横向)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纵向)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二从总体上讲,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因而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总之,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它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因此,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把普遍联系的原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4.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又在一定条件下发展、灭亡。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5.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联系和部分联系、因果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不同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必须具体的分析事物之间各种不同的真实联系。

1.把人们生活中讲的具体联系混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辩证联系。它们之间应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2.把联系的普遍性仅仅理解为事物同周围其它事物的联系。应当按教材中所讲的内容来准确理解,把握三个方面:第一,事物的内在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事物同周围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第三,整个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3.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

4.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的不可改变性,从而否认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观点,即否认了联系的可变性。

2003年3月5日,朱镕基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经济发展。

(1)材料体现了唯物辨证法什么道理?

(2)请用这一观点,说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必要性。

【解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自觉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处理问题。(2)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人口,但人口的过快增长,反而会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必然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总结:高中的政治知识点:如何正确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学习进步。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篇四

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几节课我们已学完了第一课,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它主要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这个物质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于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我们这课书就是与同学们一起来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好,今天我们来学第二课,本课内容一共包含三地,第一节是坚持联系的观点,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而第三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堂课我们学习坚持联系的观点的第一框题:事物的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板书)

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在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天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分步骤去把握它。首先联系讲的是一种关系,那么它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简称两互关系。那又是谁与谁的两互关系呢?它既包括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存在着这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概括为两部两互关系。那个同学们能否举个联系的例子:(可适当提示学生:风扇,一个风扇是由发动机、扇叶等部件组成,这是风扇这一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风扇要给人带来清风,又必须插上电源,这是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关系。一个风扇的发动机与扇叶相互制约,不可分离,仅有其一,便不能构成风扇;而风扇与电源也是互相关系,仅有其一,便不能带来清凉。)

2、联系具有普遍性(板书)

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每一事物都外在普遍联系之中;二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44页到46页第一段,看看书中主要用几方面说明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学生看书回答)课文主要从事物的内部联系、事物外部联系以及世界总体联系这三个方面来概括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板书)

这里我们可以拿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内部的事物来说明。我想请三位同学来回答。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参照第44页的小字部分。好由谁来回答?(学生回答)非常好,在同学们上面所举出的各事物的内部缺少任何一个部分,该事物就不能构成有机整体,因此说任何事物内部和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事物内部是有联系的,那么事物与事物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是不是相互联系着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板书)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物是该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失去了这些周围事物该事物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比如,大家如果想在一颗种子发芽你会怎么做啊!对,给它一定的土壤,每天还要给它浇水,并让其接受一定的阳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发芽,没有了这些周围的条件,种子也就永无出头之日,可见它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着。

再比如,思维领域中,我们所学的各科理论知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反映,它不公与反映对象相联系,而且与人脑、实践活动等相联系,还一书本载体、印刷工人的劳动相联系。

在人类社会中亦是如此。孟母三迁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可见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当然我们上面所讲的只是事物横向联系,是左邻右舍的联系。事物的外部联系还表现为纵的方面古往今来的联系。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牛顿的名言,他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见,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与前人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样学习也是如此,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将来的成功都是以现在所学的知识为基础,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同学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学习为以后打下扎实的基础。总之,任何事物都要受到以往事物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事都是从过去发展而来向事物的未来发展而去都与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存在联系。所以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看到历史联系就能知来龙去脉。正确认识事物,否则只能近视眼,睁眼瞎。

既然我们说事物内部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事物外部间也是相互联系着的,那么我们其实可以归纳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一。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板书)

世界是不存在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纵横联系之中。我们打个比方,整个世界就好像一张巨大的网,我们说一个网结代表一个事物,每个网结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而周围的其它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因此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上述三个方面,都已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可以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任意两个事物都有联系的呢?比如现在的我与美国某个大山上的一块大头存不存在联系呢?当然不可能啦,这因为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3、联系具有客观性(板书)

那么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它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说明了联系具有客观性,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固有的,龙绝不会生出凤,凤也绝对生不出龙,而我们也不会期望老鼠的子子孙孙会改邪归正帮我们捉害虫。正因为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所以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倾向:

(1)、反对凭空创造联系(板书)

请同学们看书第46页“议一议”: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是一种用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做法,利用8和4的谐音与“发”和“死”联系起来,主观确定8是“吉祥”4是“恶兆”。发财与“8”这个数字之间本来没有必然联系,是人们主观臆造了这种联系,所以,尽管人们到处使用这个数字,也不能保证人们一定发财。中央电视台播放的“9.18”大案侦破纪实说,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们被依法处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事物的联系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联系概念的学习,体会哲学概念的形成和抽象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结合联系普遍性的学习,培养从事物内部联系和事物外部联系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物联系中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联系观点,逐步树立唯物辩证的世界观。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和政策,特别是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教材内容分析]

本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及多样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概念。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最后得出结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重视事物之间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教学难点是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问题。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思考]城门失火为何会影响到池里的鱼呢?

[学生自由发言]

[思考]同学们还能不能找出类似的一些成语或俗语呢?

(唇亡齿寒;兔死狐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饮水思源等)

(从熟知的成语中寻找联系的观点,体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的理念。)

(过渡)以上的这些成语或俗语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体现了联系的观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上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联系的含义。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分析]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中,“城门失火”与“水”、“鱼”之间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相互制约、影响的关系。

[思考]你能否举一例说明事物之间不存在联系?

(没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联系在一块的。因此,我们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联系是普遍的

[学生活动]投影几幅图片,学生思考它们如何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图1:汽车由众多零件构成……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图2:以色列与黎巴嫩之间的战争带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

图3: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形成的统一体——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学生活动]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联系的普遍性。

(由学生从事例中总结出联系普遍的表现,而不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便于理解)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及完成七项教研任务情况(模板10篇)
    学习总结是我与老师和家长沟通的重要材料,可以让他们了解我的学习状况。以下是一些学习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我的学习总结》;《学习总结:我的成长与收获》;《学习总
  • 10-13 最新草房子心得体会(汇总8篇)
    实习心得可以让他人了解到你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找工作和面试也有一定的作用。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读书心得分享,希望能够促进大家的思考和交流。草房子心
  • 10-13 2023年心育活动心得体会(实用14篇)
    培训心得是对参加培训课程后的感想和经验的总结。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实习心得范文,敬请欣赏和借鉴。心育活动心得体会篇一学雷锋就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队员们被雷锋的
  • 10-13 2023年四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语文知识点有哪些(汇总10篇)
    通过学习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范文7]四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篇一四字词语和各种形式的词语。昂首东望若隐若现风平浪静
  • 10-13 2023年实践活动的心得(大全8篇)
    工作心得是对自己工作表现的一种自我激励和自我促进,可以激发我们的工作激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实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各个
  • 10-13 2023年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演讲稿(优秀8篇)
    大学生演讲稿是大学生在特定场合通过口头表达方式展示自己观点、思想和能力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一些感人至深的毕业典礼总结,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学生们的情感和思考。愿你
  • 10-13 2023年下雪了人生感悟 生活感悟类散文随笔(实用18篇)
    环保宣传可以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环保宣传语要简洁明了,让人们轻松理解并能够牢记。10.和自然和谐相处,环保宣传我们在行动。下雪了人生
  • 10-13 2023年春天国旗下演讲稿 春天的国旗下演讲稿(实用8篇)
    学生演讲稿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和思考能力,培养思想品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春天国旗下演讲稿篇一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 10-13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优质8篇)
    教师总结是教师职业生涯成长的必备环节,可以不断推动自己的教育教学发展,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军训总结参考,供大家在撰写自己的总结时参考借鉴。九
  • 10-13 大学生入党心得体会版(精选18篇)
    工作心得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和特点。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工作心得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在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大学生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