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诫子书教案设计(优质8篇)

诫子书教案设计(优质8篇)

时间:2023-10-13 13:26:55 作者:HT书生诫子书教案设计(优质8篇)

安全教案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而编写的教学材料。请大家欣赏一下这些二年级语文教案的亮点和特色。

诫子书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法,学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

——《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课文朗读停顿。

夫:

澹泊::

淫慢:

险躁:

穷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全班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明确: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4、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明确: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五、课堂小结: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我们大家行走一生。让我们一起背诵全文。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诫子书教案设计篇二

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的爸爸妈妈重视对你们的教育吗?的确,一朵花的盛开离不开温暖的阳光,一棵树的葱郁离不开甘甜的雨露,而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都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古人们往往通过书信寄语孩子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因此留下了大量有名的家训和家书。其中有一封1700多年前的家书,仅仅86个字,读来却发人深省,是历代学子们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诫子书》。(板书课题:诫子书)

二、解题

有没有同学结合书上的注释告诉老师,诫子书是什么意思呢?告诫劝勉儿子的书信。是谁写给孩子的呢?(板书作者:诸葛亮)

三、我要积累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一起为他们点个赞。老师也帮你们整理了一些。

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师:诸葛亮是杜甫笔下的忠魂,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智绝,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其实他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47岁才老来得子的诸葛亮对儿子是疼爱有加,多么想陪在孩子身边看着他慢慢长大,但自古家国不两全。诸葛亮深知刘备白帝城托孤的重任,他得亲自北伐辅佐后主刘禅;他也深知北伐是凶多吉少,于是在第六次北伐也就是临终之前,54岁的诸葛亮给当时年仅8岁的孩子留下了这封信。同学们,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四、我会朗读

师:先听我读,听的时候注意字音和停顿。举手抢答,每答对一道题就给小组加一颗星。

师:听了我的朗读,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了,这些字你会读吗?(三次抢答)

1、听老师范读,扫清字音障碍

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

1.夫:淡泊:2.淫慢:险躁:3.遂:穷庐: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要注意淡泊的泊,不要写成了厚薄的薄。淫慢的慢是竖心旁,不要写成了三点水,它是懈怠的意思。险躁的躁是浮躁的意思,跟脾气有关,比如急躁、暴躁,急得跺脚了。好,我们解决了字音字形,一起来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划分停顿

师:同学们,读准字音是不够的,还得注意停顿。这篇课文到底应该怎么划分节奏呢?看老师的划分是否正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生:不对

师:听到很多同学都说不对,有没有哪位勇敢的同学告诉老师,到底应该怎么划分呢?

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师:我的划分为什么不对呢?

生:淡泊、宁静是完整的意思,不能分开。

师:很不错!下面这几个句子又该怎么划呢?我来找位同学划一划。停顿的地方多停一会儿。

生: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师:最后这个句子,同学们一起来划分,停顿的地方多停一会儿。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生再读课文

师:同学们,像这样的经典,在朗读的时候除了要读准字音、停顿,还得读出文章的韵味,训诫的理味,家书的情味。比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没有同学愿意读一读?读你自己喜欢的句子也可以。(没有人举手,那同学们推荐一个?)

生读。

师:这位同学很有勇气,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如果稍微再慢一点就更好了。来,同学们,我们一起伴着音乐把全文读一读,争取读出韵味、理味、情味。

五、我能翻译

师:同学们,要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还得疏通文意。翻译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比如这个句子:

示例: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解释:语气有才德的行为宁静介词修养身心节俭培养品德

助词的人操守专一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师:昨天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再给你们3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尝试翻译课文。

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六、我会背诵

师:准备好了没?我要点兵点将啦!可要使出你们的洪荒之力!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最后两组,同学们一起把眼睛闭着背一次。

师:大家觉得自己背得怎么样?我觉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能完整背诵,真了不起,杨老师决定要给你们“出彩”!

师:这封家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孩子的,当时诸葛亮54岁,诸葛瞻8岁。在这封信里,诸葛亮到底劝诫了儿子什么?仅仅86个字,又有怎样的思想意义竟然成为历代学子们修身立志的名篇呢?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

七、我来探究

你觉得诸葛亮在劝诫儿子什么?(板书)

诫子书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

2.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儿歌,体会宁宁钉铁钉挂铜铃的乐趣。

3.掌握新偏旁“钅”,学习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拼字,趣味识字。

1.这节课咱们换一个老师来上课,新老师是谁呢?(手偶或者ppt出示)对,就是大象老师。大象老师自我介绍:嗨,大家好!我是大象老师,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一起做游戏,耶!看看我给你们带来的新朋友--钅(出示卡片)

有小朋友认识这个新朋友吗?

对,它叫金旁,看这是它原本的模样(出示“金”字)。“金”字下边是土,藏在地下的金属矿物就是“土”字周围的点,上边倒扣的三角表示覆盖。本义指金属。金要做偏旁,它会变形,就变成了“钅”,读作“金旁”。(领读两遍)

跟老师一起来写“钅”:横画仰起,上紧下松,竖略偏左。

2.好了,认识了新偏旁“钅”,咱们要开始玩游戏了。从抽屉里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自己拼拼看,看看“钅”和谁在一起玩了,拼成了什么字。

学生做拼字游戏,老师有针对性地去辅导一两个学习力比较弱的学生。

3.展示拼字成果,认识生字:铁、钉、铜、铃

指4个学生到讲台前拼字,并且带着大家认识自己拼出来的字,强调部件的位置,也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这个字的意思。

尽量与实物相联系,根据学生的描述,及时出示相关的实物,重点是在识字,读准音,认清形,努力给更多的学生机会。

4.打乱顺序认读“铁、钉、铜、铃”,观察找出这4个字的共同点:都是金旁,都和金属有关。

5.学习词语:铁钉、铜铃

这两个词语都和金属有关,一起读读。

二、学习儿歌,积累词语。

1.大象老师:小朋友们很棒哟,这么短的时间内,就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4个金旁的生字“铁、钉、铜、铃”,知道它们都和金属有关。出示课本插图,讲述故事:有个小朋友啊,叫宁宁,他认识了这4个字以后,做了一件事--钉铁钉(指名读),为啥要钉铁钉呢?是为了“挂铜铃”(指读)。风儿一吹,铜铃就会发出响声“叮咚叮咚”(指读),一只小狗跑过来,听到铜铃响叮咚,吓得跑走了,小宁宁看到小狗的这模样,笑了。

2.编书的老师把这件事写成了一首儿歌,就在语文书上,自己打开书读读,每个字都要读准哦,不认识的就读读拼音。

3.指名读,相机正音。

4.读给同桌听,有读错的要帮帮他,读对了,给他一个大拇指,大象老师能看到你们的合作。

5.细读儿歌,读中识字。

儿歌中有一个小朋友,叫“宁宁”,出示词卡,学生认读,注意鼻音,识记字形,和“钉”比较。

宁宁做了一件事“钉铁钉”,都做做这个动作,“钉”是动作的时候,读第四声,这是多音字,一起读读。

钉铁钉是为了“挂铜铃”,“挂”为什么是提手旁?对,和手部动作有关。

铜铃会发出声音,“响叮咚”,三个字都是什么旁?猜猜为什么?

吹来一阵风,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谁来说说?认识“吓”,害怕的时候,会长大嘴巴,对,就是这个表情,所以“吓”也是口字旁。

6.再读儿歌,要把句子读通顺哦,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儿歌好听的节奏。

7.比赛读儿歌,拍手读儿歌或者表演读儿歌。

三、游戏巩固,学写生字。

2.现在是写字时间,看看要写的这4个字,都是金旁,右边部分的书写要注意什么呢?先书空一下笔顺。

3.观察书中田字格的范字,看看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到黑板上来摆一摆,看谁摆的最规范最好看。(动手操作,关注结构的摆布。)

4.跟着老师一起学写这几个字。铁,关注撇画的变化,钉,注意右边一横的起笔位置,铜,注意右边同的框要直,铃,让这个字不呆板的主要是撇折,折笔要短一些,让出地方给点。

5.学生完成习字册的书写。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6.点评。

四、课堂总结,留有期待。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教案(钅铁钉铜铃)]

诫子书教案设计篇四

课外小实验:测出自己上楼时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

要求:

1.测出:

(1)体重g;

(2)楼层高h;

(3)上楼所用的时间,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时间t1,快速跑上去所需时间t2。

2.计算:

(1)上楼所做的功;

(2)两次登楼过程的功率。

【板书】

第一节功

1.功的定义:

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2.功的计算:

功=力×距离

公式:w=fs

单位:焦耳符号:j

3.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用p表示。

公式:p=w/t

单位:w

1w=1j/s

诫子书教案设计篇五

1.知识与技能:

(3)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4)知道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功及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引起学生适当焦虑,激起其学习功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使之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功的讨论。

诫子书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单元分析

1、让学生能体会学习统计图的必要性。

2、增强学生的感知操作经验,使学生比较直观的认识象形统计图。

课时划分

2课时

题目最喜欢的水果备课人邹艳华

教学

目标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

重难点教学重点: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

教学

准备多媒体

课时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教学,实践体会。

我们班要举行元旦联欢会,需要习一些水果,现在市场上苹果、梨、香蕉、桔子这四种水果最多,咱们调查一下到底习哪种水果吧!

第组一张白纸,四种水果画片。每人选一种最喜欢吃的水果,贴在纸上,让大家一眼看出你们组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

同学们评议哪个组的图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帮助我们班决定习哪些水果。通过讨论,得出贴图片时要一边对齐,按种类顺序排列,左右也要对齐,并允许贴得不符合要求的小组重新调整。

小组的统计图进行汇总,制成全班爱吃的水果统计图及统计表,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练一练

1、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喜欢吃苹果和梨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香蕉比梨少多少个?

2.最多的是什么说一说:

(1)哪样东西最多?最样东西最少?

(2)哪两样东西同样多?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最少的是什么?

3、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

让学生数一数各种图形的数量,体会数据的整理过程,再动手画图,完成填空。

4、第2题,先让学生把书后附页上的水果图剪下来,再独立。解决问题

5、第3题,通过学习独立的调查,整理数据,表达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6、迎新年。

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并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去观察图。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班如何过新年,开展哪些活动,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最喜欢的水果

统计

苹果梨香蕉桔子

()个()个()个()个

修改及补充内容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www.

诫子书教案设计篇七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学习本科,意在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课外古诗。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2、感受诗人热爱秋天、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3、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4、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挂图,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5、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流利、杜正确这首古诗。

6、同桌互读互查。

7、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的指导识记。

8、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9、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问题。

10、小组一起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

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那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那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而是钩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的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诫子书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要求: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填空题。学生在田字格本上按顺序默写。

去()里,烟村()()家,亭台()七座,八九十枝花。

二、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1、齐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讲述:“二三里”是说路途不远;“烟村”是有人居住的山村;“四五家”是指这个山村人家不多;“六七座”,有几座亭台;“八九十枝花”,有许多枝花。

三、启发想像,指导背诵。

1、听配乐朗读。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小山村怎样?

2、指导学生练习背诵,一边背诵一边想像山村的画面。

四、指导写字:七、八、九、十。

1、认识笔画,借助范写指导写法:竖弯钩、撇、捺、横折弯钩、竖。

2、说说笔画数:都是两画。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

板书:

()去()里,

烟村()()家,

亭台()七座,

八九十枝花。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