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最新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精选8篇)

最新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精选8篇)

时间:2023-10-13 08:33:13 作者:念青松最新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精选8篇)

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篇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造性人才。

关键词:语文课程激发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根据情境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的状态。

二、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

1、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谁美丽?他为什么美丽?经过读文后,学生大部分认为人们是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感动。

2、要善于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有一堂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用“爱”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说:“老师爱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我说:“对!”话音刚落,一个学生说:“你们讲得不对。”我接着问:“你说的‘你们’是指谁?”学生说:“他和你。”我问:“我们错在哪里?”学生又说:“难道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你就不爱了吗?”我立刻说:“真的错了,对!老师爱所有的'学生。”学生之所以敢于向我提出意见,表明看法,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关系。

3、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口头造句练习,“骄傲”有两种意思,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学生说:“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小明不因为考了一百分而骄傲自满。”……我启发道:“你们说得对,‘骄傲’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自豪,二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一个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中,其意思也不相同。”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要真正奏效却并不多。因为激发的方式综合性很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过程和周期。操作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启发、引导和培养,真正“授之以渔”,调动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因素并参与教学过程,使其兴趣持久。在兴趣培养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任何思维都要凭借语言这一工具才能实现,所以应该发挥优势,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最佳状态。

5、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操作上,老师应该融入更多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词语,然后顺学而导,通过“演一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反复比较,仔细推敲,形象记忆。比如在理解“挎”一词时,让学生表演各种“挎书包”的动作,由此又引出“挎篮子”“提水”等动作,拓展了学生对“挎”字含意的体验。从而使字词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记忆,而是生动具体、可感可触、充满童趣、富有活力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三、要讲究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技巧。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没有实际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我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举手发言到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困生,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偶然回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的评价则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四、重视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摹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摹仿的直接对象。我在教语文课时经常和学生一起搞一些活动如“脑筋急转弯”、“故事接龙”,自己也成为参与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同学回答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课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要教师用心付出,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我们的学生才不至于成为高分低能的高才生、才不至于出现连衣服都不会洗的专家,我们的民族之魂才会得以升华,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兴旺发达!

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篇二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造能力

万州区双流小学向光纯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支持环境,是指能接纳及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

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造力呢?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力: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三、精心设计训练,培养思维的流畅力:

思维的流畅力,是指产生概念的多少,即是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是属于记忆的过程。教学时我们要有意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如,在十一册的积累运用四中,第一题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让学生用一个成处语,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成语接龙,接得越多越好。开始我想,他们不会说出几个,结果,同学们一口气接了十几个,可见学生的思路是多么开阔。长此培养下去学生就会思路通畅,行动敏捷。

四、选点激辩,培养思维的变通力:

思维的变通力,是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维,从某思想转换到另一思想的能力,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个问题。是指要能适应各种状况,同时意味着不要以僵化的方式去看问题。其实语文学习中的许多问题是不能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或是有一种答案的。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不存在生命”,就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举手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把同一观点的同学编到一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课前了解的资料为依据,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学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又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问:“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同学们总结出二者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这样既揭示了主题又培养了学生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同中求异,培养思维的独创力:

思维的独创力,主要指反应的独特性,即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念。也可以说想的问题独特新颖。《狐假虎威》一课,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得出“狐狸很狡猾,仰仗别人的势力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喻意)也就行了。这个喻意大家也是认同的。而现在新的理论应同中求异,激发同学谈出新的看法。老师说:“你们看过狐狸的卡通片吗,想想那里对狐狸怎么看的?”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纷纷说:“那里说狐狸很聪明。”“这篇寓宫把狐狸说成很狡猾我觉得不公平,其实狐狸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个巧妙的办法,既没伤害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不是很聪明吗?它这个机灵劲还真值得我们学习呢?”……同样的一篇课文、同样的一个事物,能够谈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无疑培养了思维的独创力。

六、串联焊接,培养思维的精进力:

精进力,是一种补充概念,在原来的构想或基本观念上再加上新观念,增加有趣的细节和组成相关概念群的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益求精”、“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精进力,平时我们除了经常训练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外,还适当增加一些串联词语成句或连句成段以及找联系组句、组段等练习。比如,“我、天空,飞机、大海”,这四个词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把这四个词串联起来,使其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我看见有一架飞机在天空中飞行,飞机下面是碧波荡漾的大海。”这种串联焊接训练看似平常,实际上对精养学生思维的精进力是一分有力的。正如学了《童年的发现》后,同学们最后总结的那样:我们勤于思考,也许将来同学也能成为一个伟大定律的发现者。

总之,上述几种能力均属发散思维的几种基本能力,有了这几种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形成。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网友来稿)]

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篇三

造性人才。

关键词:语文课程激发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根据情境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的状态。

二、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

1、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谁美丽?他为什么美丽?经过读文后,学生大部分认为人们是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感动。

2、要善于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有一堂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用“爱”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说:“老师爱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我说:“对!”话音刚落,一个学生说:“你们讲得不对。”我接着问:“你说的‘你们’是指谁?”学生说:“他和你。”我问:“我们错在哪里?”学生又说:“难道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你就不爱了吗?”我立刻说:“真的错了,对!老师爱所有的学生。”学生之所以敢于向我提出意见,表明看法,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关系。

3、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口头造句练习,“骄傲”有两种意思,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学生说:“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小明不因为考了一百分而骄傲自满。”……我启发道:“你们说得对,‘骄傲’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自豪,二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一个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中,其意思也不相同。”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要真正奏效却并不多。因为激发的方式综合性很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过程和周期。操作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启发、引导和培养,真正“授之以渔”,调动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因素并参与教学过程,使其兴趣持久。在兴趣培养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任何思维都要凭借语言这一工具才能实现,所以应该发挥优势,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最佳状态。

5、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操作上,老师应该融入更多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词语,然后顺学而导,通过“演一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反复比较,仔细推敲,形象记忆。比如在理解“挎”一词时,让学生表演各种“挎书包”的动作,由此又引出“挎篮子”“提水”等动作,拓展了学生对“挎”字含意的体验。从而使字词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记忆,而是生动具体、可感可触、充满童趣、富有活力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三、要讲究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技巧。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没有实际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我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举手发言到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困生,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偶然回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的评价则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四、重视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摹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摹仿的直接对象。我在教语文课时经常和学生一起搞一些活动如“脑筋急转弯”、“故事接龙”,自己也成为参与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同学回答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课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要教师用心付出,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我们的学生才不至于成为高分低能的高才生、才不至于出现连衣服都不会洗的专家,我们的民族之魂才会得以升华,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兴旺发达!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篇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尝试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一、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实施愉快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境愉悦,情绪饱满。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三个“解放”的对策。(一)解放学生的大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实验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学生想得新、想得奇。我还经常运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二)解放学生的嘴,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没有这不能说,那不能提的规定,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可以说,想提问就可提,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进行指责,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三)解放学生的双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让他们积极地玩,并要求他们玩出明堂来,玩出知识来。从而在动手过程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一)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的加紧活动,甚至可能想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我教“空气与燃烧”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演示了铁丝、带火星的木炭、带火星的火柴棒等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物体在空气里会怎么样?在氧气里又会怎样呢?多数学生猜测回答说,会慢慢地熄灭。但演示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熄灭,而且燃烧地更剧烈。顿时,课堂火热起来,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真奇怪!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小结得出:物体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为了加深学生对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锅里的油烧起来了,怎么办?”、“卧室的地板小面积起火,怎么办?”、“酒精灯的酒精倒出来后,起火了,怎么办?”、“炉灶旁边的柴小面积起火,怎么办?”学生各抒已见,各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理由。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二)在实验中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改变过去实验时只动手,动脑少,按着课本或教师的提示,照着葫芦画瓢的做法,我在设计教学时常常增补一些实验,有时还有意设置一些障碍,以促使学生动脑筋、想办法。例如在“空气的流动”一课的导入新课一环中,我增补了一个演示实验“会转动的纸蛇”,学生看到原来不会动的纸蛇在酒精灯的上方动起来了,都很奇怪。这时我要求学生研究实验装置,找出其中道理。学生经过积极思考、观察实验发现是向上流的空气使纸蛇转起来。同时他们还发现饮料罐里的空气因为受热而上升,以及旁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经过讨论他们还发现了地球上的风其实也就是这样形成的,禁不住露出成功的喜悦。在“空气与燃烧”一课的实验二中,我先提出一个问题:杯子中的蜡烛熄灭了,是不是因为杯子里的空气都用完了呢?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我趁机说:“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证明一下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认为可以将杯子放到水中,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杯子中还有没有空气。接着我又提出问题: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要解决哪几个问题?这样,既动手又动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让学生有参与设计实验和提出实验新方法的机会。为了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有施展的机会,在上实验课时,除了让学生做课本要求做的实验外,我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或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法。例如做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让学生按课本提出的方法给玻璃瓶安上一个带弯玻璃管的橡皮塞,在玻璃管里滴几滴红墨水。用双手捂住玻璃瓶,瓶里空气变热后,红墨水向外移动。放开双手后,瓶里的空气变冷,红墨水又往回流。从而验证了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个学生举起小手说他想出了一个实验。我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表演。他拿起实验二的玻璃瓶,把瓶子上的玻璃管倒插入水槽中,再用双手捂住玻璃瓶,发现水中冒出了气泡。他小结说:“这说明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接着他把玻璃瓶用热水浇了以后,又倒插入水中,发现水向上流,流到了玻璃管子中,又小结说,“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了,所以水就向上流到了玻璃管中。”这时课堂上响起一阵鼓励的热烈掌声。在这种气氛下,同学们纷纷动脑思考,并各抒己见。有的说:把瘪气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胀出来,这说明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有的说:在玻璃瓶的的口上套上一只气球,再把它放入热水中,会发现气球鼓起来;如果再把气球放入冷水中,会发现气球又瘪下去了。这也能说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能运用这么多种方法证明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有时学生提出的办法并不能说明要解决的问题,但这也是他们经过一番思考后提出的,具有一定创造性。我们应正确地加以对待。

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篇五

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对于以后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甚至大学阶段创造能力的形成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思维依赖性还是比较强,但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小学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到了少年初期,对教师、家长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思维的批判性不断增强,开始批判的接收一些新鲜事物,同时对事物的认识开始渗透到本质。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能动性不断提高,在头脑中经常出现新奇的想法和观点。在科学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培养创新思维习惯。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创新性思维形成的氛围,教学过程中,把工作的重心转到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上来。其次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创造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大胆想象的条件。再次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的回答问题。最后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求异思维,创新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在指导学生的活动中,教师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小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尽量引导学生突破定势的约束,推陈出新,不落俗套。

二、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一个创新发明的想法常常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对细节的细心观察常常能引发很多好的创意,更有甚者这些细节可能恰恰是发明的来源。很多有名的发明家就是从生活小事入手进行发明的,如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从教堂的吊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爱迪生发现油灯光线暗淡,发明了电灯;富兰克林发现雷容易打击高大建筑物,发明了避雷针;诺贝尔发现工人开筑铁路很麻烦,发明了炸药……。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在生活之中得到启发,如一般的肥皂盒有点水,肥皂就会发粘,不容易取出来,肥皂的使用寿命也将缩短。天津的范平同学利用杠杆原理发明了方便肥皂盒。打开肥皂盒,肥皂就会立起来。它和同类产品相比,技术上要更先进一些,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那些看起来司空见惯的东西的奇妙之处。

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走出教室,走近社会。科学教学中有很多课外拓展活动,一定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使小学生树立参与、合作、关心、进取、创新的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探索研究、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创新发明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科技创新活动一点也不神秘,只要在活动中遇到不称心、不顺手、不满意的事,要想办法改进它,这种改进的想法就孕育着创新和发明。

四、展示优秀创新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将优秀创新作品展示给学生,当看到这么多精彩的作品出之于学生之手时,学生们的兴趣,自信心一下子增强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了“我也能创新设计”的思想。在科技创新的辅导中,我们学校也涌现出了大批的优秀作品,如魏安双铄同学设计制作的能搬运家具的“隐形的腿”,李研波同学为病人设计的“变形伞拐凳”,王骁同学制作的具有流水导向功能的雨伞等。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这些优秀作品,使他们认识到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从而引导每位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发明创造的方向,做到在创新的道路上有路可循。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于创新实践。

五、改革评价标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渴望成功是学生内在情感的需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必须改革评价标准,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中要看到学生的性格差异,老师要有一颗宽阔的心,善于包容学生,谅解学生的错误,同时对学生可贵的潜质,着力挖掘。对学生迸发的创新思维火花,要加以呵护,不要吝惜自己的大拇指。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产生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和强大的内驱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不能因个人好恶而对他们冷嘲热讽,泯灭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引导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培养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适时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不断培养自己的创造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独创性。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点,拿出别人拿不出的意见,亦即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和别人不同的事物,指“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独特新颖的能力。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

2.广阔性。创造性思维虽然也有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可循,但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会把视线盯住在一点、一线、一面上,而是会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在三百六十度的空间扫描。从对事物的单向的因果关系分析,发展到对事物整体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从单值的考虑发展到多值的考虑,既对事物作纵向比较,又作横向比较。

3.敏捷性。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等方面的能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随着信息的传递、加工、储存速度的大大加快,“时间”、“效率”已经成为人们最珍惜的东西。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要求人们对急剧变化的情况作出敏捷的反映和决策。

4.流畅性。指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毫不受阻地、非常迅速地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如对问题的出现产生许多反应,则说明他的思维具有流畅力。所谓“思潮如涌“”一气呵成”便是思维敏捷者所表现出的特有的思维能力。

5.灵活性。所谓灵活,即机智。它要求人们多谋善断,主意多、点子多、办法也多,且能在多种主意中选择出最好的主意,酿成最佳的方案。思维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应变能力强,对问题能及时进行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追踪决策和随机处理。总之,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高水平上实现的,是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综合性思维[1]。它不仅存在于想象、灵感及潜意识活动之中,还普遍存在于联想、归纳、分析、抽象、概括、类比等思维形式之中,是一种集独创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越性等特征的综合性思维。

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篇六

语文活动课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文/王秀英

摘要:语文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一门语文课程。它与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必修课、选修课并列,组成一个新的完整的语文教学课程体系。它们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养。必修课侧重于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艺鉴赏能力,发展爱好和专长;而活动课则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如采访、编辑能力、宣传辩论能力等。

关键词:活动性;长效性;贴近生活性;语文活动课;创新思维能力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因为对太多数职高生而言,都将比同龄的普通高中学生早些走向社会;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兼人文性的学科,所以更需要加强语文的活动课教学,让他们在活动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及早具备语文创新能力。有的教师担心职高生语文基础差,活动课难以开展,但我认为只要教师组织引导得当,是能够开设得好的。近年,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现,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

一、语文活动课的“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语文活动课,顾名思义,重在体现一个“活”字。活,是指语文活动课能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心理需求和个性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大致可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以课堂活动为阵地,把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也可以走向社会,如开展采访、市场调查、走访劳模、参观人文景观、检查城镇标牌规范用字情况等。

2.分散和集中相结合

可以以某个问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教学,如辩论会、知识竞赛、朗诵会等。也可以教师为中心,对生活中的某些语文现象进行剖析,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语文现象。如“社会流行语的研究”“社会不规范用字调查分析”“语病门诊”等。也可以是学生为中心,教室指导他们联系书法、学习办小报等。

值得一提的是,平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分开活动,假期或较大规模竞赛则集中活动,日常可开展“三个一”活动(每个学生轮流摘抄一个名言,讲解一个词语,介绍一篇诗词)和课前三分钟口述活动,一个学期一个年段开展一项或两项竞赛活动等。

3.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大部分活动由课任老师指导,有的可请校外专家名人来讲座。

总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使活动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井然有序、持久深入开展。如辩论会,是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的一种活动形式,学生在唇枪舌剑的辩论中常常急中生智,进发出智慧的火花。本人在作文指导课中曾举行过一次题为“是逆境有利成才(假定为a方观点),还是顺境有利成才(假定为b方观点)”的辩论会。想不到这“ab剧”演得相当精彩,人人几乎都据理力争。a方有人举了李白、杜甫等人仕途坎坷,身处乱世,颠沛流离而终于成为诗坛魁首的例子,事实确凿,无可辩驳。但b方不服,有人举出王安石、毛主席的例子,说王安石也当过宰相,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毛主席日理万机,能写出那么多千古绝唱的诗词和著作。a方被驳得哑口无言。此时b方又有人补充说:“对于诗人来说,仕途坎坷,身处乱世,颠沛流离,恰恰是顺境;而身居高位,养尊处优,却是逆境。诗人只有贴近生活,深入感受人民疾苦,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写出好诗来。”对这种创新性见解,a方与b方都表示认同。

二、语文活动课的“长效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陷入了应试教育泥潭,教育者普遍有急功近利的短视观念,考什么教什么,把一篇篇有机的文章支离成一块块应试的“敲门砖”。“门”进去了,砖也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应试教育,学生因被动学习,所以创新能力几乎丧失殆尽。而活动课则不然,它冲破了应试教育的樊篱,立足长远,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和基本功的培养,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终身受益。本人刚参加工作时,遇到了一位父母离异且母自杀身亡的男生,他的父亲拒绝提供抚养费,且不承认这个儿子,这名与八十多岁高龄的外公相依为命的男生,奋然拿起法律武器起诉父亲。在本人的指导下,男生写成诉讼状,后经法院工作人员的强制手段,男生的父亲最终交出了男生的抚养费。如此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件,令我深受启发。此后一方面就在语文活动课中积极组织学校文员社社员,校报小记者进行通讯、报告、新闻等方面的写作。因而有的学生暑期在新闻单位参加实践活动时,他们的才气令该单位大为赞叹。又一方面,主要是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从课内的三分钟演讲到课外的讲故事比赛,从高一的朗诵比赛到高三的即兴演讲比赛,这些活动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展开,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系统化,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在大型的市级演讲比赛中学生能频频获奖。再一方面,则常结合普法教育给学生上法律应用文知识,到法庭参加旁听,组织学生到社会调查典型案例,教学生拟写民事、刑事诉讼状、答辩状等法律应用文,并在校模拟法庭上开庭审理,学生在模拟法庭上假戏真做,完全进入角色,辩论十分激烈。这种说写结合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也锻炼了学生的文才,还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可谓一举多得,而且这种作用是长效的,给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三、语文活动课的“贴近生活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生活,是创新的积累,是创新的工程,语文活动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活动课的贴近生活性,就是它能使学生通过语文活动,增加生活的积累,使生活更有意义。例如,春节期间布置学生收集春联,清明节期间又布置学生了解当地农村的一些习俗,并且专门开设了两节这样的活动课,发现同学们对此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从中学到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或强化了书本上的知识。如,通过扫墓活动,得知并掌握了先考、先妣的含义;又如,学习求职信,可以带学生去人才市场应聘;学习广告词,可以让学生去帮助企业策划广告;学习诗词,可以举办诗词朗诵比赛或到农村为农民拟写对联,使教学内容真正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发展语文的创新能力。而语文教学一旦脱离了生活实际,它就失去了生命力。现在有的学生之所以平时对语文必修课学习不感兴趣,反而对活动课感兴趣,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们应当把“应试语文”变为“生活语文”。我主张“语文教学生活化和社会生活语文化”,而语文活动课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和社会生活语文化”的原则。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的内容,学语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学习语文就是为经济建设和生活服务。所谓“社会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形成“语文是生活的重要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并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把生活中的事进行语文化,上升到语文的理性来分析。生活中处处与语文密不可分,从打电话到会客,从听广播到看电视,从留言到申请书,从同学间的争论到家庭的议论,从广告到说明书,无不是与语文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关。有一次,我市某风景区有一家酒店落成,酒店老板请我班某同学取一个店名,该同学根据酒店前店后有山有水的特点,从南宋诗人林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诗句中摘取了“楼外楼”三个字,取名为“楼外楼酒店”,他分析说,酒店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楼外楼”三个字正与林升的诗句的意境吻合,显示了酒店的一种朦胧美,顾客会有以登楼为快的感觉。店主听了他的分析,拍手称好。

果然,酒店开业,这“楼外楼酒店”俨然成了现代的岳阳楼,吸引了不少有文化的人来做客,酒店老板对这样有语文创新精神的学生倍加赞扬。

语文活动课要注意的几点:(1)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教室不可越俎代庖,又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搞“填鸭式”教学。当然,教师在活动课整个过程中仍要积极组织,引导调控,也不能采取“放养式”,放任自流。(2)教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具体指导,并提倡能者为师,互帮互学,从中培养“尖子”,带动全体,使整个活动生气勃勃地开展。(3)最好能结合必修课中的单元训练要求,开展观察、游览等活动。

总之,语文活动课的活动性、长效性、贴近生活性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学,应该把活动课作为一种经常性的教学手段,把活动课开得生动活泼,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城镇职校技术学校)

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篇七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1.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科学知识的创新充满勇于进取的人文精神,记载着人类发明、创造的光辉历史,凝聚着人类思索与奋斗的成功经验。它既有巧夺天工的构思,传承着人类的聪明与机智,又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和自然规律的认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总之,知识蕴藏着丰富的智力因素,是我们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我们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学习一个重要定理,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尤其数学知识中丰富的有关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唯物辨证法思想。这大量的智力因素,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

我们之所以在学习中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2.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1)创造思维的新视角: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崭新途径。例如,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就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类比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经类比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在教学中,若教师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伸、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和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创造思维的新视角: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的创造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发散思维,而继之以严格的逻辑分析思维,即收敛思维。发散思维虽然能够提供有价值的重要设想,但其成果必须严格验证。发散思维富于创造性,能够提供大量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单靠发散思维还不能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要相辅相成、辨证统一,偏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可取的。

3.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选择是解开人类思维创造之谜的第一把钥匙。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不仅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导致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人的创造活动是受重新建构后的新思想体系指导。

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篇八

性思维能力?

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实施愉快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教

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心理

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境愉

悦,情绪饱满。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

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三个“解放”的对策。

想得新、想得奇。我还经常运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二)解放学生的嘴,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没有这不能说,那不能提的规定,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可以说,想提问就可提,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进行指责,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三)解放学生的双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他们对

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积极

力。

二、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

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的加紧活动,甚至可能想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

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

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

重要意义。

我教“空气与燃烧”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演示了铁丝、带火星的木炭、

带火星的火柴棒等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我提出这样一

个问题:这些物体在空气里会怎么样?在氧气里又会怎样呢?多数学生猜测回答

说,会慢慢地熄灭。但演示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熄灭,而且燃烧地更剧烈。顿时,

课堂火热起来,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真奇怪!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经过一

番热烈讨论,小结得出:物体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

为了加深学生对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锅里的油烧起来了,怎么

办?”、“卧室的地板小面积起火,怎么办?”、“酒精灯的酒精倒出来后,起

火了,怎么办?”、“炉灶旁边的柴小面积起火,怎么办?”学生各抒已见,各

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理由。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创

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在实验中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了调动学生积

极开展思维,改变过去实验时只动手,动脑少,按着课本或教师的提示,照着葫

芦画瓢的做法,我在设计教学时常常增补一些实验,有时还有意设置

[1][2]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2023年政府补助申请书(实用8篇)
    转专业申请书应该突出申请者的学术背景、专业兴趣和学习成果。以下是一些建议性的奖学金申请书示范,大家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参考点。政府补助申请书篇一尊敬的上级领导
  • 10-13 2023年三国演义读后心得(优秀8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会培训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以下是一些学习心得范文的推荐,希望可以给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三国演义读后心得篇
  • 10-13 入团申请书格式初中入团申请书(优秀9篇)
    党员转正申请书是对党组织的一种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贫困申请书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入团申请书格式初中入团申请书篇一入团
  • 10-13 2023年师范毕业生实习自我鉴定表(精选5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类文章中,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以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样本。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要点。范文的写作并
  • 10-13 最新少儿读物金银岛读书笔记(大全8篇)
    少儿读物金银岛读书笔记篇一我其中最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吉姆。吉姆从小就是一个胆小的人,但是他正是去了金银岛探险,胆子才变得打起来,和海盗们生死拼搏,并拯救了和吉姆一
  • 10-13 最新句经典唯美的爱情语录(模板10篇)
    青春是热血沸腾的阶段,我们要热情洋溢地投身于各种活动和事业。青春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勇往直前。青春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激情的时期,以下是
  • 10-13 打工感受论文(优秀8篇)
    企业标语是企业形象的体现,它可以帮助我们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价值观念。标语的表达力与个性要如何平衡以下是一些赢得市场青睐的企业标语,希望能为您的品牌建设提供有益
  • 10-13 2023年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工作心得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和创新点,为个人职业发展和组织绩效提供新的启示和机遇。以下是一些实习心得的精选范文,希望对正在写实习心得的同学有所帮助。高
  • 10-13 最新欢乐的泼水节教案(通用6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进度和重点。小编整理了一些适用于初二教学的教案范例,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一(一)、学习第一节每年
  • 10-13 最新保护野生动物从我做起演讲稿(优秀8篇)
    环保工作需要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征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保护野生动物从我做起演讲稿篇一你们好!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来,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