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

时间:2023-10-13 07:32:12 作者:紫衣梦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条据书信的格式通常包括抬头、正文、落款等部分,要求文书整齐、规范,便于阅读和存档。在编写条据书信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交易的核心内容,如金额、时间、地点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条据书信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牧童》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5.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全诗。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体会到的情感,记录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歌表现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4.练习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舟过安仁》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生活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顽皮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感受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篙、棹、遮)

2.同桌互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注意停顿。

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6.全班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入情入境品读诗句。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3.诗人喜欢孩子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舟过安仁》。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根据诗意画一幅图画,或者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三课时 教学《清平乐村居》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乐读作yu。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自读全词,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

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讨论理解句子意思,全班交流: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

5.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6.熟读成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二

见秋风而起乡思,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习见题材,能以这样寻常的题材写出新意的实在不多,而张籍的《秋思》借助飒飒秋风、寄发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构思巧妙,历来为人称道。

一句写客居洛阳,又见秋风。秋风无色无形,仿佛不可见,但也似可触可感,诗中一个“见”字,似乎使人看到飒飒秋风,黄叶飘零,满眼萧瑟,冷冷清清,客居他乡的游子,思乡情浓。一个“见”字,情随景生;一个“见”字,境界全出。对家乡,对亲人悠长的思念,由秋风吹起,由“见”字升起。

二句表达思乡情浓。古人“见月亮,思故乡”,张籍见秋风,起乡情。“欲”字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很强烈的`乡思中平添了欲归不能的惆怅,铺开纸张,心中纵有千愁万绪,竞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诗人的神情意态,鲜明可触,引人想象,使人想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伤,想起“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无奈,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真切,想起“乡书何达处,归雁洛阳边”的期盼。

三、四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不谈信的内容,亦不谈写信的过程,仅家书即将发出又“开封”的一个细节,就使人万分感动。诗人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捎信时间“匆匆”,纵有千言万语,也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信已写成,似乎“意万重”已经言尽;但当捎信人将要上路时,“复恐”漏写了什么,又匆匆拆开信封。“恐”显示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其实也不一定就遗漏什么内容。而“临行又开封”的细节也并不一定需要补上什么内容,与其说是为了补上几句未说尽的话,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正是这一行动细节正显示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深、之重、之浓的心理。这两句所写内容虽然寻常,但由于它准确真切地反映了游子思乡的心理,真可谓化平淡为神奇。

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来自于生活,又是对生活素材的提炼。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诗本色、平淡,不加渲染,不用铺垫,像生活一样自然。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三

一米阅读名师团队·张雪

【教学内容】

1.结合插图、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2.背诵三首古诗词。

3.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语言美、韵律美。【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独坐敬亭山》

(一)导语

出示《独坐敬亭山》,全班齐读。

这首古诗大家并不陌生,有的同学可能在想: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会背了,还学什么呀?其实学习古诗可有学问啦!

(二)知诗题

引语:李白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明诗意

1.指名读正音,齐读。

2.生自由读文,根据注释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逐句说说诗意。(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3.汇报交流。

诗意(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望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四)想诗境,悟诗情

1.自由吟诵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a.抓“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b.抓“只有”二字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预设:表达了作者觉得世上大概只有它愿意和自己为伴,难得一知己,表现出一种惜惜相连的感情。

(五)积累背诵

二、学习《望洞庭》《忆江南》

(一)小组合作学习

1.自己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逐句说说诗句的意思。2.不懂的地方小组交流。3.背诵积累。

(二)汇报交流

1.《望洞庭》哪句是作者奇特的想象?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抓: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银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小小的“青螺”。

出示:《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引语:同学们,宋代黄庭坚的这首《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指导写字

攀泰兀浙桐簇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四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古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宝,今天又到了欣赏古诗的时间了,首先,让我们来进行背诗大赛。

先让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共同学习古诗教师桌间巡视。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重点词语绿

2、时句的意思

3、几个问题

(1)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体会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用法

(3)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1、熟读成诵

2、练习背诵

3、改写短文

4、你离开过家吗?你能体会思念家乡的滋味吗?用几句话写下来

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指名背诵泊船瓜洲,总结上节课的学法

1、出示古诗

2、指名朗读

分组自学后两首古诗,教师巡视指导排忧解难。

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集体纠正。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重点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杜仲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时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指导背诵

读一读第五课学习的三首古诗,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使人在表达方法上却各有特色,比较一下这三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还知道那些古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被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五

见秋风而起乡思,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习见题材,能以这样寻常的题材写出新意的实在不多,而张籍的《秋思》借助飒飒秋风、寄发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构思巧妙,历来为人称道。

一句写客居洛阳,又见秋风。秋风无色无形,仿佛不可见,但也似可触可感,诗中一个见字,似乎使人看到飒飒秋风,黄叶飘零,满眼萧瑟,冷冷清清,客居他乡的游子,思乡情浓。一个见字,情随景生;一个见字,境界全出。对家乡,对亲人悠长的思念,由秋风吹起,由见字升起。

二句表达思乡情浓。古人见月亮,思故乡,张籍见秋风,起乡情。欲字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很强烈的乡思中平添了欲归不能的惆怅,铺开纸张,心中纵有千愁万绪,竞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诗人的神情意态,鲜明可触,引人想象,使人想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伤,想起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无奈,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真切,想起乡书何达处,归雁洛阳边的期盼。

三、四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不谈信的内容,亦不谈写信的过程,仅家书即将发出又开封的一个细节,就使人万分感动。诗人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捎信时间匆匆,纵有千言万语,也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信已写成,似乎意万重已经言尽;但当捎信人将要上路时,复恐漏写了什么,又匆匆拆开信封。恐显示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其实也不一定就遗漏什么内容。而临行又开封的细节也并不一定需要补上什么内容,与其说是为了补上几句未说尽的话,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正是这一行动细节正显示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深、之重、之浓的心理。这两句所写内容虽然寻常,但由于它准确真切地反映了游子思乡的心理,真可谓化平淡为神奇。

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来自于生活,又是对生活素材的提炼。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诗本色、平淡,不加渲染,不用铺垫,像生活一样自然。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六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包括《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诗。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教学时,我围绕单元主题爱国与责任,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词语,想象诗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何让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语言。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不仅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积极诵读、理解古诗的兴趣。本节课不仅有大量的指名读、自由读,还有配乐引读、男女生读、小组读等,在古诗诵读中相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由于古诗短小精悍,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需要学生去想象,合理地补充情节,补充画面,丰富诗的内涵。

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

通过拓展交流深入挖掘文本,丰富文本,深化古诗内涵,提升审美情趣。这节课不仅拓展了陆游的《示儿》、杜甫的《春望》,让学生对比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还联系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孟郊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对比个人的悲喜与诗人因国家的悲喜不可同日而语。然后朗读各个时代的爱国诗句,力求唤起学生的情感,体悟诗人的爱国情。

最后让学生观看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照片、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的照片、首次登陆我们自己的空间站的三位航天员照片,引导学生谈感受,激发他们志存高远,勇担肩上之责。

作业的设计,既围绕单元主题,又有层次性,既让学生保底,又创设拓展提升的机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发展、不断提升的平台。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七

语文s版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古诗三首》,分别是《出塞》、《题临安邸》、《示儿》,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当我看到同学们用比较饱满的语调在诵读三首古诗,特别是能够诵读出自己的一点感悟时,我觉得本单元三首古诗的教学成功了一条:古诗教学教师要将抽象变直观,要将诗句化故事。具体而言如下:

学生对于古代的沙场征战并不陌生,因为好多历史剧、古装剧,甚至现今的一些以古代战争为主题的大片电影,学生应当有所认识与了解,教学时我充分地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揣摩图画中人物的行为、心理、精神。特别是在课堂中我与学生一起生动地再现战马嘶鸣、沙场征战的场面,又与学生回想了家中亲人的牵挂与思念,此举较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诗的大意,为积累、吟诵做好了铺垫。

此诗教学的启示是:经过师生共同的努力,我们总结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对朝廷官员生活腐败极端讽刺的思想感情。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透过“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悟出了诗人的强烈讽刺。由此分析,古诗教学亦应当善于抓住关键句、重点词来予以突破。

此诗教学我感觉最成功,只是我自己体验顿悟的多了些,如果时间允许我会给同学们表演的空间的,为此感到可惜,今后应当引起教学设计上的注意!为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诗人陆游饱满的爱国激情,学生充分朗读全诗后,发觉学生朗读得没有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体现出来,我大胆地采取了当堂表演诗人临终前的情景,并且让学生扮演诗人的儿女,我完全将诗句的意思演变成了真实的剧场,随着一声声急促的咳喘声,在忧郁悲愤中我念念不忘告诫儿女:等到朝廷军队向北平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时候(咳喘声由强至弱),在祭祀我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告诉我国家统一的喜讯呐!经过如此生动地表演,既再现了诗文的内容,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顿悟,再次朗读与吟诵,学生的感情自然投入、深厚。

古诗教学,我一向有个比较致命的缺点:不喜欢学生记住教参的诗句理解答案,也不喜欢学生借助手头资料书去读背标准正确的诗句理解答案,因而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总是答案不客观,有时考试时也理解不彻底,看来今后是否需要在古诗教学上灵活对待,不能再如此偏执了。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八

三首古诗都是写的作者童年时候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的场面进行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了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劳,也充溢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七言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二)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三)迁移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教学《四时田园杂兴》诗句时,其一,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一边读,一边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其二,反复地“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并且我适时予以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稚子弄冰》的诗句稍难理解一些,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根据注解,让学生讨论、想象,也不难理解其意,同时也感受到了古诗的优美,达到了陶冶情操,提升鉴赏的目的。

教学《村晚》时,在实践环节我采用“画中延伸,体验成功”这一方法。我让学生动手添画,使画面更加完整。这不仅是给学生起个示范作用,而且让他们觉得老师和他们是一起学习的伙伴,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们个个都画得非常认真,非常用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古诗内容,又让学生在叙述中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言。

课堂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原因之一:在教学第一步骤,给学生自主读诗的时间有点少,集体朗读不能代替个人自读。读不好,教学第二个环节自然不好深入。原因之二:引导学生借注释,明诗意,悟诗境时,教学策略过于简单。用何种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到孩子的天真可爱,应该下功夫琢磨。“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忙碌景象,距离现在学生的生活也比较遥远,如何引导他们感受农村男女夜以继日、辛勤劳作的劳动场面,进入诗歌描写的意境,读懂作者的情怀,若适时补充一些人们劳动的画面,学生应该更容易入境。教学策略的单一,导致这一教学环节没有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进入诗歌的'意境,因而整节课学生始终游离于诗歌之外。

今后,我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钻研学生,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策略,达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探索,真正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我今后课堂教学中应该付诸实践的首要任务。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2023年工厂电气实训心得体会(优质8篇)
    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写工作心得可以对其进行深思熟虑,找到解决办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和启示。工厂电气实训
  • 10-13 最新机关党建工作调研报告(模板8篇)
    当前的工作环境对我而言已无法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因此我决定提交一份辞职报告。[范文链接3]机关党建工作调研报告篇一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逐渐
  • 10-13 2023年资助育人典型事迹材料 资助育人典型事迹(精选8篇)
    理想是人生的营养剂,它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此外,可以通过对比和分析来阐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和挑战。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一些写
  • 10-13 最新大学新生心得 大学c语言学习心得体会感想(精选8篇)
    读书心得是在阅读一本书过程中对其中的思想、观点以及感受的总结和归纳,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取书中的智慧。希望下面这些范文能为你提供一些关于写读书心得的新的思路和
  • 10-13 优秀新任村干部工作心得体会(通用12篇)
    工作心得是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深入思考和自我评估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
  • 10-13 会动的线条 会动的线条教学设计(精选8篇)
    文明礼仪的传承与发展是需要每一个人一起努力的事业。与他人交往时,尊重对方的隐私和个人空间是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文明礼仪的认识也在不断提
  • 10-13 规划发展年终总结报告 规划发展年终总结(优秀8篇)
    通过开题报告的撰写,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论证,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给出的辞职报告写作建议,希望能对大
  • 10-13 最新组织会议通知 工作会议通知(精选17篇)
    企业标语应该突出企业的特点和优势,能够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并愿意选择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简练而有力:企业标语应该用简短的语言传递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目标。以下标
  • 10-13 2023年河长专项行动总结(汇总11篇)
    军训总结是对自己在军训过程中所取得成绩与经验的一种整理和总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军训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 10-13 护士急诊科心得体会(大全8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下面是一些学习心得的案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和学习。护士急诊科心得体会篇一我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