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小小测量员教学设计(优质8篇)

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小小测量员教学设计(优质8篇)

时间:2023-10-13 06:28:21 作者:LZ文人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小小测量员教学设计(优质8篇)

感恩是一种品质,它能让我们更加尊重和感谢他人的帮助。感恩的文字应该真实、坦诚,不必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以下是一些让人感慨万分的感恩瞬间,让我们一起来领略。

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课本第5—6页“分草莓”及“试一试”、“算一算”、·练一练”练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的试商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下面的认知基础,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对被除数数目较小的余数的除法,能较快的求出结果,并学会了竖式计算。这节课的重点是:当被除数稍大一些时,如火热借助惩罚口诀进行试商,这个问题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重、难点与关键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余数要比除数小。

2、10÷516÷518÷520÷522÷525÷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学生练习完毕,引导学生对以上小题进行分类,并请学

说一说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引导学生按余数的情况分成两类。

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索试商方法

课件出示课本第5页“分草莓”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指名口答。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认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4、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课本第5页“试一试”。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6页“练一练”的第1~5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62

+34+23

--------------

62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7)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9)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下,小明跳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附:板书设计:

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一.谈话导入

出示一个这样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呢?或者说通过这个模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提出问题:如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现在你们猜想一下会是什么情况?(猜想与假设)。猜想后不行动永远只能是猜想,所以我们要设计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设计实验)课本上已经设计了一个实验,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3页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明确:

2.怎样表示小车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

3.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t,由公式v=s/t可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4.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就是s)测量哪里到哪里的距离?车头到车头或车尾到车尾

实验中是如何测量出下半段的平均速度的呢?可不可以直接从斜面的中点位置开始测量呢?

本次实验的实验方法与步骤你能说出来吗?

实验步骤: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记入表格。

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f.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v=s/t算出各个平均速度,记入表格。g.整理回收器材

分析与论证:

v2

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探究实验的7个环节:

1、提出问题:如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4、做实验和记录数据

5、分析与论证

6、得出结论:

7、评估、交流与合作:

学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详见ppt课件

四全课总结:

这节实验探究课,你有哪些收获?

(如:,如何测量平均速度,停表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怎样设计实验,探究实验的7个环节,简单的实验报告等等)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51,2,3大视野跟踪练习

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和终点。

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2、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1、逐步适应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和习惯;

3、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能用不同的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并能对数据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纸带、小棒、小立方块、标记棒、记号笔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同样高度的桌子,用手来测量时,测量的结果差别很大,这是为什么?

2、那用什么来测量桌子的高度,会更准确呢?老师这里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小朋友们看一看,可不可以用来测量?(橡皮筋、弹簧、小棒、小立方块)

3、今天我们就用小棒和小立方块这两种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二、学习测量方法

第一关:考一考

1、看视频,学习用小棒如何测量桌子的高度;

2、请一个小组到黑板上演示测量方法,其他小朋友找一找操作错误的地方;

3、看关键步骤图,学习用小立方块测量的方法;

4、小游戏:火眼金睛看一看图中的操作方式对不对?如果错误,错在哪里?

三、测量活动

第二关:量一量

1、出示测量要求:

(1)仔细测量,比一比谁量得最准;

(2)两人一组,相互合作;

(3)听从指挥,铃响立刻坐端正。

2、小组测量活动

四、研讨数据

第三关:想一想

1、分别分析用小棒、小立方块来测量桌子高度的数据:

(1)聚焦大多数相同的数据,引导用小棒(小立方块)来测量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

(2)如果有差异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或测量误差原因。

2、用小棒测量的桌子高度结果,与小立方块测量的桌子高度结果一样吗?

五、课堂总结

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7~3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折、画、拼、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正确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cai课件,三角板。

2.学具准备:练习纸、三角板、活动角、小棒、粘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小精灵和上海杨浦大桥的画面)

小精灵:小朋友,还认识我吗?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聪聪,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游览上海的杨浦大桥,听说每根斜拉的钢索和中间制成的柱子之间的角度可有讲究了,是许多工程师智慧的结晶啊!

师:原来造大桥还要用到这么多有关角的知识,你能找出桥上的角吗?

二、探索新知

1.感知角。

学生指角,教师用鼠标点击相同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状。

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这些角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在找出的角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角?请说出它的名字。

生:1号、3号角我们学过,是直角。

师:他们说得对吗?用什么方法能证明它们是不是直角?

学生(七嘴八舌):让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就知道了。

课件演示比角,发现有的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完全重合,有的不能重合。

师强调: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帮助判断时顶点要重合,一条直角边重合,再看另一条直角边。

2.给角分类。

师:那现在你们能对这六个角进行分类吗?

生:能!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分法一:分成两类,1号和3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直角;2号、4号、5号、6号在一起,因为它们都不是直角。

教师评价:这一组是根据是不是直角来分的,挺有道理的。

分法二:分成三类,1号和3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直角;4号、6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比直角小;2号、5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比直角大。

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活动内容:用mdmcm量长度。

活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测量的方法,同时能灵活运用测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求大树的高度,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测一测”、“问一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卷尺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活动过程:

教师组织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提出活动总要求

今天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求同学们运用测量的有关知识来完成下面活动。

l.用步子测出操场的长度。

2.用步子篮球场的一周长度。

3.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

二、分组要求

全班学生按学习小组分成八个小组,分别依次完成上述三项活动。

三、教师引导点拨

(一)用步子测出操场的长度。

1.提出要求:你们能想办法测出操场的长度吗?让学生各抒已见。

2.组织讨论:让学生排除一些复杂或不够现实的设想,选择较方便又实际的方法。

(二)用步子篮球场的一周长度

1.提出要求:你们能想办法测出操场的长度吗?让学生各抒已见。

2.组织讨论:让学生排除一些复杂或不够现实的设想,选择较方便又实际的方法。

3.实际操作。

(三)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

1.介绍情况:学校操场设施,那些可以进行测量。

2.提出要求:你们能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和宽吗?

3.指导实践。

四、小结评价

1.检查成果:让学生小组间交流所用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

2.提高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知识价值观的认识。

(1).小组交流。

(2).体验快乐。

五、成果展示。

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教学内容:第10页例2做一做练习二的1、2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教学课,通过上完本节课,我从两个方面来反思本节课。

一、本节课的优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我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测量小车从斜面下滑平均速度的实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实验方案的反思,评估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同学能独立完成实验。

二、本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个别学生还不会正确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比如:有些机械停表一些是一圈30s,有些是一圈60s,分度值分别是0.1s和0.2s,有些是电子秒表,在测量长度是有些同学还不会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我应该在实验之前和学生一起复习一下秒表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探究的不够,有些细节教学没注意,有些学生,先直接用单位为毫米的长度除以时间,得到的单位为毫米每秒,这个就体现了学生的单位换算还有待加强。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基本单位米每秒。

反思二: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公开课,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的思路明确,准确的完成了知识与目标的教学任务。但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的反应很一般,最突出的表现是很少有同学能回答问题,这足以暴露我这节课设计的不足之处——缺乏实效性。课后反思中体会到有如下问题:

1.问题设计的难度。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问题太简单,导致学生可以不经过思考就脱口而出,这类问题其实根本没有设计在教案里,是自己根据实况想到的,这种想到就说出来的无难度小问题,是不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的。其二是问题设计的过难,导致学生即便经过思考,还是不能形成确切的表述。从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经验的老师都不是直接问这种关键性的问题,而是给学生搭台阶,层层递进的问问题,既有难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又不失引导,使同学能迅速解决。所以在今后的备课中,要把关键性的问题“分步化”,大问题化成有层次的小问题,给学生一定的缓冲,使得问题具有“可答性”,且要精炼自己的语言,不要像在沙滩上捡贝壳一样,喜欢哪句讲哪句,想到那个例子说哪个例子,这些都会使自己的课堂语言繁杂并重复,这种未经过加工的教学片断是不成熟的,对学生来说很不利。

2.要分清谁是课堂中的主角。这节课设计的最大弊病就是没有分清教学主体,导致课堂仍然停留在“以讲代学”旧模式中。我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甚至自问自答,学生成了录音机,笔记本,仅需听讲不需思考,完全是在单方面的灌输。这种课堂模式学生会听的很累很无趣,容易走神。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不仅动手,而且动脑。让传授知识与学生动手实验穿插进行,让传授知识与学生的问题思考穿插进行,慢慢的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考与训练发展。有的时候,备课中也考虑是否让学生动手,但又怕学生一动手就乱哄哄,不好维持纪律,所以就拿掉了这个动手实验,变成了教师演示。现在想想,这种担心虽不是多余的,但是以拿掉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代价换取的课堂纪律,是无意义的。所以,今后要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做,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这有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

反思三: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建构起平均速度的概念,延伸平均速度的应用,通过比较不同部位的平均速度,进而推导出小车下落的运动情况,考验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思路设计与实现。

成功之处:

(一)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设计,操作,评估等过程,都是学生逐步逐步层层推进而实现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猜想小车下落的过程运动,设计出利用比较平均速度,证明小车下落时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得到明确的证明,以及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得出实验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二)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时有三个地方推动学生知识的前进步伐。引入部分,提问学生两部小车分别做怎样的运动,提醒学生因为平均速度的不一样,小车出现两种运动状况,暗示学生,小车的运动特点可以观察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并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在实验过程中,小车下落时运动的特点猜想,学生可能是无法想象的,此时引入一幅图片“小的时候玩滑梯有什么感觉?”推动课程进一步深入猜想。最后课堂中,让学生测量人走路的平均速度。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把物理融入到生活中。

有待改善之处:

上完整节课后感觉有些地方可能让学生思考地不够,可以再慢一些。习题方面找不到多些与生活有关的例子,更紧密联系生活。

反思四: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1)小车的坡度要很小,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增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

(2)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实验器材可以让学生说明,指出长度、时间的测量可以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而速度测量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所以实验原理是速度的公式v=s/t,由公式也可以看出实验器材是钟表和刻度尺。

(3)平均速度测量,实验难点是终点计时,注意学生区分时刻和时间的概念,平均速度的计算,注意物理量的对应,决定不能认为v=(v1+v2)/2,一定要让学生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绝不是一回事。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写亲情的唯美句子摘抄 亲情唯美句子(精选12篇)
    环保宣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实际行动起来。如何写出通俗易懂的环保宣传语,让更多人了解环保知识?下面是一些成功的环保宣传案例,值得我们学
  • 10-13 2023年学校工人工作总结(通用7篇)
    办公室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自我反省和总结。以下是一些成功出纳的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学校工人工作总结篇一×××,男,汉族,现年57岁,生于19
  • 10-13 最新土建监理员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监理员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优秀8篇)
    销售工作总结是评估销售项目、产品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年度总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土建监理员年度个人工作总
  • 10-13 2023年旅游让生活更好 更好的明天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2篇)
    环保宣传语的创作需要结合目标受众的特点和情感需求。创新思维,创造环保宣传的新格局。针对不同的场景和受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适合的环保宣传语。旅游让生活更好篇一
  • 10-13 最新平安家庭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优秀8篇)
    精诚团结,共建梦想。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保持良好的信息共享团队精神,创造无限。平安家庭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篇一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广大群众安
  • 10-13 2023年自荐信大学生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自荐信(优秀16篇)
    提纲的编写,可以让我们预先规划好文章或演讲的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撰写和演讲。在编写提纲时,可以采用主题句和支撑句的方式来组织观点。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
  • 10-13 环卫个人工作总结(优秀5篇)
    医院工作总结是我对医院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建议和反馈。以下是一些学期工作总结的亮点和特色之处,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环卫个人工作总结篇一一、完善各项规章,
  • 10-13 新年大扫除日记(实用8篇)
    竞聘需要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充满信心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与才干。竞聘中最重要的是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写竞聘信,可以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
  • 10-13 2023年在开幕式上致辞(实用19篇)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我们拥有无限可能的阶段。青春是实现梦想的起点,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动力。青春是阳光明媚的早晨,是我们奋发向前的时刻。青春是我们热血沸腾的
  • 10-13 最新誓师大会标语口号(通用20篇)
    在写作时,一个良好的提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使得内容层次清晰。制定提纲时,需要注意将主要论点和支撑论据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排列。这里给出了一些国内外著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