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三国志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三国志读书笔记(大全8篇)

三国志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三国志读书笔记(大全8篇)

时间:2023-10-13 06:19:13 作者:碧墨三国志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三国志读书笔记(大全8篇)

作为一名编辑,我们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与作者和其他团队成员合作。编辑需了解市场需求,紧跟时事动态,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下面是一些编辑的实用技巧,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三国志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一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东汉末年,曹魏的名将。徐晃本为杨奉手下骑都尉,后来杨奉被曹操击败,徐晃便转投曹操麾下。特别是在樊城之战中,做为曹仁的援军,击败了气焰正盛的关羽,而被曹操盛赞为“有条侯周亚夫治军之风”。在陈寿所做的《三国志》中,对于徐晃有如下记载:

徐晃年轻时,做过河东郡小吏,跟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立下了功劳被封为骑都尉。后来吕布和王允诛杀董卓,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作乱,在长安大肆屠杀。

这个时候,徐晃敏锐的意识到汉献帝的重要性,劝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入洛阳,汉献帝渡河到达安邑的时候,加封保驾有功之人,徐晃被封为都亭侯。

建安元年,汉献帝在河内太守张扬和兴义将军杨奉等人的保护下,回到了洛阳。杨奉被汉献帝封为车骑将军,驻军大梁。徐晃见大将军兼司隶校尉韩暹和卫将军董承之间的争斗日益加剧,便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开始的时候,答应了徐晃的建议。

建安二年,曹操保护汉献帝准备迁都许昌,杨奉受到韩暹的挑拨,一起出兵去劫驾。结果在梁地,杨奉被曹操打的大败,徐晃知道杨奉并不值得辅佐,便借此机会投靠了曹操。

徐晃在曹操手下得到了发挥的空间,曹操分兵给徐晃,让他攻打卷、原武两地,皆被徐晃攻克,徐晃因功被封为裨将军。又跟随曹操讨伐吕布,俘虏了吕布手下的将领赵庶、李邹二人,后又和史涣一起,在河内斩杀了眭固。

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战中,徐晃先是击败了企图捡便宜的刘备,稳定了曹操的后方。而后又击败文丑,解了白马之危,被曹操拜为偏将军。九月,曹操出兵和袁绍交战,被袁绍击败,只好坚壁清野在大营固守。

恰逢这个时候,袁超的粮草运到了官渡,押粮官韩猛勇而无谋,荀攸建议曹操派遣得力将领去劫粮,扰乱袁绍的军心,获得战略上的主动。曹操问荀攸谁能胜任,荀攸说徐晃勇而有谋,可以胜任。

于是徐晃和史涣带领几千人马,化妆打扮后靠近韩猛的部队,出其不意在故市将其击溃,焚烧了袁绍的辎重,曹操加封徐晃为都亭侯。

建安九年二月,曹操趁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为了争立后嗣的机会,发兵北上攻打冀州。曹操派徐晃去攻打易阳,易阳令韩范在徐晃的劝说下,准备率领全城军民投降。

徐晃对曹操说:“现在袁尚、袁谭还没有被击败,各个城池的守将都在观望。如果我们用强兵灭了易阳,其他人就会死守不降,那样整个河北就没有平定的一天了。不如招降易阳,其他城池的守将见到,必定望风而降。”

曹操认为徐晃说的很有道理,加封韩范为关内侯,不久之后,河北全境平定,这都有赖于徐晃之谋。徐晃跟随曹操对袁谭穷追猛打,在南皮杀死了袁谭,又在白狼山一战中,彻底打败乌桓,剪除了袁氏的余孽,被封为横野将军。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派徐晃辅佐曹仁共守江陵,抗击东吴周瑜的进攻。

西凉马超、韩遂作乱,徐晃跟随曹操讨伐,兵到潼关无法继续前进。徐晃建议由自己统领五千人马绕到马超之后,截断马超的后路,这样一来就可以对马超形成两面夹击之势。曹操采纳了徐晃的建议,并用了贾诩的反间之计,离间马超和韩遂之间的关系,不久就击败了马超,韩遂也归附于曹操,彻底戒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

在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的战斗中,徐晃率领部队固守马鸣阁,保证了曹操部队后方的通道,并多次击败刘备大将陈式的进攻,蜀军很多都自投山谷,死者甚多。

曹操知道后,十分高兴,把指挥军队的'符节交给了徐晃,并说:“将军能守住此阁道,就是守住了通向汉中的咽喉,断绝了刘备夺取汉中的念头,打通了我军内外的联系,真是妙计中的妙计!”后来夏侯渊被黄忠所杀,曹操亲自到汉中,顺利撤出了其他的部队,这不得不说是仰仗了徐晃的谋略和见识。

关羽击败曹仁,又用水淹七军的计谋,击败了于禁和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产生了迁都的念头。司马懿建议利用东吴和西蜀分矛盾,分化瓦解孙刘联盟,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出使东吴联络孙权。同时派徐晃带兵,去援救在樊城被关羽所困的曹仁。

徐晃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让士兵假装修建长堑,示意要切断蜀军的退路,蜀军畏惧不战自退。徐晃占领了偃城,两面联营,向围困樊城的蜀军迫近。

关羽的主力部队驻扎在围头,另外一部驻扎在四冢,徐晃采取了声东击西的谋略,出其不意偷袭四冢。关羽怕四冢有失,亲自带领五千步骑兵来战,徐晃利用关羽重义,和关羽拉家常,麻痹关羽。而后大叫:“得关云长首级者,赏千金!”

关羽大惊说:“大哥说的是什么话?”徐晃说道:“刚才是私交叙旧,现在是国事,自然不同。”两军展开混战,徐晃击败了关羽,并穷追猛打,紧随关羽之后,一举攻陷了关羽的深沟壁垒,解除了关羽对樊城的围困。

当时为了解樊城之围,曹操曾调动张辽等人援救樊城,可诸将未到,徐晃已经击败关羽,解除了樊城之围。曹操亲自出城七里之外,迎接徐晃的凯旋之师,并说:“襄阳、樊城得以保全,全赖将军的功劳!”

徐晃治军严谨,曹操巡视诸营,多有士兵脱离岗位,想一睹曹操真容。只有徐晃所统领的部队,每个人都恪尽职守,不擅离岗位。曹操见后连连称赞徐晃治军有方,有西汉名将周亚夫的风范,是真正的将帅之才。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三国志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二

记得小时候,第一本书看的就是三国演义曹操的阴险狡诈,孙权的运筹帷幄,刘备的求贤若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我留下太多太多的印象。可是从我买了一本《三国志》读完后,绝对曹操整个人的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对曹操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应该是作者陈寿的对曹操的`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从这句话里我们明白曹操是一个胸怀天下,志向高远的人,不及原来的恶,这才使曹操能够平定河北,匈奴,冀州等24地,并且我个人认为曹操比刘备更加希才,单于于曹操在北方大战几年,但单于投降曹操后,曹操不但没有杀单于,却将单于全家都封为列候。刚刚讲了半天,都是讲曹操的希才,我现在再讲讲曹操的乐光态度,曹操在平定冀州后,在冀州城头叹息,我出征8年,各地只有富家子弟才能上学,国家怎么能强大,于是下令在他所站领的任何地方都办学,给广大学生免费上学,可你要知道,曹操当时已占领18个州,上百个县,要是在每个县都办学,那费用,可以使整个国家的百姓一年内人人吃上饭,曹操却是怎么做,国库都钱都用光了,所以人都想放弃了,可曹操没有,他每天上朝依然面带笑容,最后他居然从他自己家拿出了办学的钱。

我们应该学习曹操的乐观态度,说不定坏事会变成好事,是总有两面型的,希望大家都能天天保持着了观的态度。

三国志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三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担任过汉朝的太尉,他的父亲周异,曾任洛阳县令。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于周瑜有如下记载:

周瑜身材魁梧,容貌俊秀,当初,孙坚起义兵讨伐董卓,把家迁徙到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与周瑜同岁,二人交情特别深厚,周瑜让出路南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登上孙策家的厅堂拜见他的母亲,在生活上和孙策互通有无。

周瑜的从父周尚担任丹杨太守,周瑜到任所去探望他,正好赶上孙策将要东渡长江,到了历阳,派人飞马去告诉周瑜,周瑜便率领兵马来迎接孙策,孙策高兴地说:“我得到您,大事就成功了。”

周瑜于是跟随孙策进攻横江,当利,都顺利攻克,这时孙策麾下有数万人马,于是他对周瑜说:“我有这些人马,攻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您回去镇守丹杨吧。”周瑜便率军返回丹杨。

不久,袁术派堂弟接替周尚,任丹杨太守,周瑜便与周尚一起回到寿春,袁术想让周瑜在自己手下做将领,周瑜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请求出任居巢县令,想借路返回江东,袁绍答应了周瑜的请求。

于是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这一年是建安三年,孙策亲自去迎接周瑜,任命他为建威中郎将,当即配给他士兵两千名,骑兵五十名,周瑜当时二十四岁岁,吴郡人都称他为周郎。

不久,孙策准备攻取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当时乔公有两个女儿,都是绝色美女,孙策自己娶了大乔,而周瑜则娶了小乔。周瑜跟随孙策进军训阳,击溃刘勋,进讨江夏郡,回师平定豫章、庐陵二郡,被留下镇守巴丘。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大军进入荆州,荆州刺史刘琮率部投降,曹操得到了刘琮手下各路人马共十万。孙权麾下的将士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非常恐慌,孙权召集下属,询问有什么好的计策应付眼下的局面,参加讨论的人都说:“曹操如同豺狼虎豹一样凶恶,且凭借汉丞相的名义,挟持天子,以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投降。”

周瑜说:“不是这样,曹操虽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孙将军凭自身神明威武和雄才大略,加上有父兄创建的功业,依仗割据江东有地方千里,兵精粮足,英雄豪杰都归附于您,准备一起建功立业,本当横扫天下,替汉除此奸佞。

今北方未定,马超、韩遂在曹操之后,时常袭扰导致其后方不稳。且曹操所率部队,多不习水战,虽号称百万,何足道哉!今曹操自己来送死,为什么要去投降呢?请让我统领精兵三万,进驻夏口,为将军破曹。

周瑜在赤壁之战时,采纳黄盖的火攻之策,一举击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根基。周瑜和程普进军南郡,与曹仁隔江对峙,并派甘宁先去占领了夷陵。

曹仁分兵包围了甘宁,周瑜得到讯息后,留下凌统守卫后方,自己亲自率领大军救援甘宁,在夷陵城下击溃曹军。随后周瑜率军和曹仁在南郡决战,尽管自己被流矢射中,依然激励士卒奋勇争胜,终于击败曹仁,夺得南郡,孙权将下隽、汉昌、州陵三个县做为周瑜的封邑,并让周瑜屯兵江陵。

赤壁之战后周瑜建议孙权软禁刘备,分化刘备和关、张之间的关系,但是孙权顾虑北方曹操的威胁,同时又担心刘备不好控制,会破坏孙刘联盟,因此并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

建安十五年,周瑜向孙权提出了攻取益州的建议,得到孙权的`支持后,便回到江陵整顿军马准备出征。在路途中周瑜身染重病,不久在巴丘病逝,年仅三十六岁。

这里没有被气死的周瑜,只有英年早逝的英雄,孙权闻讯后,痛哭流涕道:“公瑾有王佐之才,奈何天妒英才,以后我还能依靠何人呢?”这里没有精彩的演义,只有真实的周郎。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

前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蜀将关羽于先主刘备在沔阳称汉中王后,亲率大部分荆州兵团北围曹仁所部于樊城。并在同年八月,利用汉水暴溢、水深数尺之际,“水淹七军”,向驻扎在樊城北面的于禁援军发起猛烈的攻击,结果斩庞德、擒于禁、困曹仁...

我们谈到历史进程的时候,常会谈到一个词,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很多事情都可以这么简单的总结,什么什么都是历史的必然。比如因为暴政,秦朝是必然灭亡的,因为暴政加外戚专权西汉是必然灭亡,因为暴政加外戚加内侍所以东汉必然灭亡等等。

三国志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四

关羽这样侠肝义胆、义薄云天之人在《三国志》中也算是一大亮点。从桃园结义到败走麦城,处处体现英勇无畏、有情有义之豪情,在蜀国真的是个奇才。

“吾极之曹公待我厚”《三国志》中这样说,突出表达关羽对曹操的感激之情,虽是敌,但仍对曹操心存爱戴与感谢。也许颜良、文丑就因此被关羽所杀吧!但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永不忘刘备是结义的大哥,不肯背叛刘备,即便曹操盛情相留,终究没留住关羽的脚步。在万般无奈之下,关羽选择“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当然这也是曹操的'惜才,更让关羽在后人的眼里增添了几分“重情义”。如此看来,关羽是懂得回报的英雄。

可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少了几分义气。朋友之间多了些许隐瞒,关云长式的人物已经十分罕见。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级里二位要好的朋友在楼梯里打闹,从而将一名小同学撞了个满怀。小同学踉踉跄跄头碰在了墙上,起了个大包。然而当老师问起时,只见两个打闹的同学其中一位手背在身后,满脸怒气;另一位身子稍稍晃动,脸上已泛起了红晕。“我和他在楼道玩,他无缘无故踢了我一脚,所以不小心撞了小同学“。那位满脸怒气的同学先开了口,语音落落大方,好似与他没有任何关系。另一位听道,忙辩护道:“是你先打我的”!满脸怒气的男生听后,更加不顾同学情谊,伸出手指着与他情同手足的伙伴说道:“明明是就是你打我的,你还狡辩。”哎!以前的情深似海在今日这件小事上,早已灰飞烟灭。望着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辩,我深深的叹气,怎与关云长相比,现代的情变淡了,义变浅了。

合上《三国志》,一些小精灵般的思绪飘入我的脑海,时代在发展,我们少年儿童更要像关羽那样有情有义,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懂得回报、感恩,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做一个有情有义的好少年!

三国志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五

黄巾起义(184年)到晋吞吴(280年)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一本后人评价极高的名人纪传体史书。我这几天研读后深有感触。

第一点,自然是《三国志》也就是史书和那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所记载的大不相同。说到底也就是史书和小说文学性的不同。史书尊重历史,就算是像陈寿这样“大文豪”似的人物,也是在历史准确才添加一些文学性的语言。而小说则会融入作者诸如“尊刘贬曹”这类个人的情感,加入历史上不存在的“连环计”,“苦肉计”来吸引读者。当然,我个人不是对小说或《三国演义》有偏见,毕竟完全照搬历史的古装电视剧很难获得高的收视率,只是希望读者在享受《三国演义》激动人心的故事时考虑一下它的真实性,而不是错误的理解“《三国演义》=三国历史”。

写史书的目的是方便后人看史,而后人看史如果不像唐太宗那样“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就毫无意义。最让我触动的仍是武侯诸葛亮,没有“火烧博望坡”没有“火烧新野”,没有“舌战群儒”,没有“草船借箭”,没有“借东风”,没有“空城计”,没有那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门遁甲无一不晓的诸葛亮。但他仍是那个在刘备床前拒绝“取而代之”的诸葛亮,但他仍是那个《出师表》前“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诸葛亮,但他认识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蜀汉写下104112个字的《诸葛氏集》二十四章的诸葛亮。失去光环,无比平凡,但正因平凡而无比伟大,日落黄昏的蜀汉,被一位老人苦苦支撑,这是何等的坚定与执着是他相信统一全国的一天终会到来。所以说我们这些远远没有面对真正的考验的青少年,在困难面前不应低头,而是要去坚决面对远方的挑战,相信希望的存在。

除此之外,曹丕对礼仪的重视,曹睿一千兵马退回孙权精良水师的智慧,诸葛瞻为民造福的仁慈,马良舌战孙权时的勇气,一个一个《三国演义》上没有的故事,让我感触良多。

三国离现在有1700多年,即使是《三国志》也不敢说记载完全属实,但只要我能在书中有所体味有所感悟,那才是高尔基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含义把。

三国志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六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所著,详细描写黄巾起义(184年)到晋吞吴(280年)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一本后人评价极高的名人纪传体史书。我这几天研读后深有感触。

第一点,自然是《三国志》也就是史书和那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所记载的大不相同。说到底也就是史书和小说文学性的不同。史书尊重历史,就算是像陈寿这样“大文豪”似的人物,也是在历史准确才添加一些文学性的语言。而小说则会融入作者诸如“尊刘贬曹”这类个人的情感,加入历史上不存在的“连环计”,“苦肉计”来吸引读者。当然,我个人不是对小说或《三国演义》有偏见,毕竟完全照搬历史的古装电视剧很难获得高的收视率,只是希望读者在享受《三国演义》激动人心的故事时考虑一下它的真实性,而不是错误的理解“《三国演义》=三国历史”。

写史书的目的是方便后人看史,而后人看史如果不像唐太宗那样“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就毫无意义。最让我触动的仍是武侯诸葛亮,没有“火烧博望坡”没有“火烧新野”,没有“舌战群儒”,没有“草船借箭”,没有“借东风”,没有“空城计”,没有那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门遁甲无一不晓的诸葛亮。但他仍是那个在刘备床前拒绝“取而代之”的诸葛亮,但他仍是那个《出师表》前“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诸葛亮,但他认识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蜀汉写下104112个字的《诸葛氏集》二十四章的诸葛亮。失去光环,无比平凡,但正因平凡而无比伟大,日落黄昏的蜀汉,被一位老人苦苦支撑,这是何等的坚定与执着是他相信统一全国的一天终会到来。所以说我们这些远远没有面对真正的考验的青少年,在困难面前不应低头,而是要去坚决面对远方的挑战,相信希望的存在。

除此之外,曹丕对礼仪的`重视,曹睿一千兵马退回孙权精良水师的智慧,诸葛瞻为民造福的仁慈,马良舌战孙权时的勇气,一个一个《三国演义》上没有的故事,让我感触良多。

三国离现在有1700多年,即使是《三国志》也不敢说记载完全属实,但只要我能在书中有所体味有所感悟,那才是高尔基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含义把。

三国志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七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到晋武帝国60年的历史。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以优美,简练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副副三国人物肖像图。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以《三国志》为基础编写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讲述了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大战,刘备入蜀,败走麦城,平定南中,智星陨落,假刀杀帝等传奇故事,记载了许多将领的英勇事迹。

三国志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八

在更多民众的普遍意识中,曹操似乎从来就是一个坏人——奸诈、多疑、残忍……可历史中曹操就如《三国演义》中所写的是一个坏人吗?答案是:不!

首先,我们可以从《三国志·武帝纪》史书中获知,曹操小时候就很机灵,虽然他的行为并不了不起,但他身上的英气依旧被桥玄与何禺发现了。史书中还写道,桥玄对于曹操有着平定天下的寄托,从这点可以断定,曹操绝对是一个有着很大潜力的男人。果然,曹操20岁时就被推举“孝廉”走上了仕途。

紧接着,不出桥玄所料。光和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讨贼有功,升为济南相。借助这片更大的执政区域,曹操得以施展他优秀的政治能力。何以见得?他来到济南,一眼便可以洞察这里的问题,并杀鸡敬猴,迅速稳住局面。之后进行了进一步的整治,他初出茅庐便可以清楚地判断问题并予以解决,这便是曹操与生俱来的政治本领,甚至使得他的军事才能被政绩所埋没。

而曹操选择了逃走,与关东联军一起讨伐董卓,曹操在那时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预见性,他并没有选择董卓,他选择了关东联军。最后董卓确乎是输了,不过在这一环节,曹操更多体现的是他对于战势的独到理解以及他当时对于汉朝的忠诚。

当他们一伙集结讨伐董卓时,董卓选择撤往长安,而正是因为董卓撤退,关东联军便不思进取,而曹操却是唯一一个看清形势的人。董卓把天子一同劫去长安,他们讨董的理由是因为他对皇帝有所不轨,但如今董卓手握皇帝,他们还是诸侯,每年都要上供,但他们上供的`东西全归董卓,又不能不供,不供便会失去讨伐董卓的理由,所以,长久战斗绝不是关东联盟军的优势策略。曹操看清了这一点,并且表明了他对汉朝的忠诚。

这便是那个青年时期的曹操,未对东汉无望仍拥有希望的曹操!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