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条据书信>2023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模板12篇)

2023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模板12篇)

时间:2023-10-12 19:53:59 作者:温柔雨2023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模板12篇)

在学校里,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所以制定安全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阅读各个学科的教案范文,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篇一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二、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

2、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3、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目标

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

2、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难点】: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20xx年我的世界中多了一个小天使,自此我的生命变得更加生动、有意义。每晚她最喜欢的就是和我一起看这本《猜猜我有多爱你》,里面讲了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的.故事,小兔子该睡觉了,可它紧紧的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不放,说“猜猜我有多爱你”......

这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感性、温情,充满浓浓的爱意。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罗姆将这份爱上升到了一种理性的高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弗罗姆,走进这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理性审视这份爱!

二、作家与作品简介

弗罗姆(1900—1980)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三、自主预习检测

(一)疏通字词

1、给下面字注音

罪孽秩序刹那咄咄逼人惶恐

休戚相关归根结蒂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爱情:(狭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广义)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归根结蒂: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归结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提示:抓住文章关键句,如:段落总结句,过渡句等)

段落内容

第一部分(1——3)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4——8)爱的对象发展

第三部分(9——10)健康成熟的爱

四、理性认识爱——小组合作

1、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对爱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各阶段的特征又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

(提示:找到相关段落1-3段,筛选文中信息——勾画要点——提炼观点)

年龄段特征

刚出生阶段

(婴儿期)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8岁以下

(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8—10岁

(童年期)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

(成长期)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时期

(成熟期)爱别人,创造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总结规律: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种能力。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五、分析爱——探究学习

明确:母爱父爱

2、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同爱的能力紧密相关的“母爱”和“父爱”是如何具体发展的,小组合作探究。

(提示:阅读5-7段筛选关键信息)

父爱与母爱的特点及其积极面、消极面

类型特点积极面消极面

母爱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是有条件的。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明确:学生阐明明自己观点举例说明

母爱:温柔(给孩子一种安全感)理智让孩子独立

父爱:严厉(给孩子权威和指引)宽容、耐心让孩子有自信心

4、思考:作者认为怎样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齐读(9——10段选读部分)

明确:树立二个形象——母亲的良知+父亲的良知

5、区分爱的二种原则——连线题:幼稚的爱?成熟的爱?

会爱上你,因为我寂寞

因为你有钱,所以我爱你幼稚的爱

爱人者,人恒爱之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成熟的爱

你不爱我,我也不爱你了

明确:幼稚的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先获得爱才给予爱

成熟的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先给予爱再收获爱

六、本课收获(小结):

1、文本信息筛选方法;定位—筛选——整合——提炼

2、关于“爱”——爱的途径——努力,奋斗

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

爱的升华——珍惜情感,学会感恩

七、倾诉爱——拓展延伸

1、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可以换成“父母对孩子的爱”吗?

明确: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

2、写一小段诗歌或者一小段文字向我们的父亲母亲表达我们的爱

明确:学生分享自己创作小诗或文字——老师适合点评

八、总结语——是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趁着时光正好,我们不老,珍惜现在和未来的日子,爱就大声说出来,爱就从行动开始,毕竟所谓父母与子女的缘分,有且仅有这一辈子了,,,,让我们在这首《时间都去哪了》中结束今天关于爱的探讨,探讨暂时结束了但爱在一直延续......

推荐阅读:龙应台《目送》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推荐电影:《美丽心灵》

《海洋天堂》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篇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单元第二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著名的随笔。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我选择这篇文章作为公开课来学习,目的就在于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

上完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也引起了我对语文的许多思考。大的方面如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建立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等。小的方面如怎么样取舍教材,语文课到底讲什么。同时这节课也让我体会到一个优秀、成熟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自己在哪些方面还要加深积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多方面的培养自己,使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将优秀而成熟的语文老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本堂课的相关情况如下:

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理解、探究和评价作者对父爱与母爱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于理想人格的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如何理性地看待爱,对父爱与母爱本质的理解。

课前预习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目标展示;预习成果展示;合作探究;课堂质疑,品味鉴赏;关注社会,放眼生活;激情演说,自我检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本篇课文看题目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其中的关键词有父、母、孩子 、爱 。通过题目我们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孩子、父、母这三种爱。请学生品读从课文中整理出来的关于父母、孩子爱的观点的语句 ( 课前学生已通过导学案预习课文)。引导学生熟悉、回顾文章主要内容 。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展示自己课前预习的关于人各个阶段的对爱的认识以及父爱母爱本质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感触的一种爱给大家讲。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展示,自己总结,从知识和能力角度可以引导学生对 “ 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 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这一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通过问题的合作探究和课堂质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经过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由学生自己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明白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区别及各自的特点。到此我们教学重点难点也一 一被攻破 了。

接下来就是基于文本的拓展和延伸了。任何材料的引入都应该具有其必要性,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 ,更不能为了煽情而为赋新词强说愁。应该处理好材料引入的合理与时机即什么材料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最契合要点的气质,另外就是在什么时候引入,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入 ,使其显得水到渠成,还有就是最终应该达到什么效果,借助材料进行哪些语文能力的训练。所以面对浩如烟海的父爱母爱素材,我再次扎进课文之中,仔细品味文章的精髓。此处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有关爱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相对父母说的话大声说出来。而且此时班级的同学自发的为父母唱了一首《感恩的心》。可以说,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也落到了实处。

这样的语文课对我来说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挑战,虽然我第一次接触高中的语文课本,但是在全组语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有勇气站在了公开课讲堂上,我想我是成功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更加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我相信我一定能把学生教育好!

实习的日子已快接近尾声,回首一路走过来的日子,感触很多。

现在是真的深刻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做一个老师难,做一个好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想起曾经语文教学论的教师说过一句话:“语文老师是一个自娱自乐的职业。”怎样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对于我来说,这条路还很艰辛,还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个星期在13班和16班上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四节课上得让我很辛苦,原因之一是这篇课文本身比较难,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比较晦涩,让学生难以读懂,课文中所体现的弗罗姆的某些观点还值得商榷;原因之二是学生课前没有预习,这就让我的教学进程变得比较困难,在课堂上得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去读这篇课文,由于对文本的不熟悉,所以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就有些困难;原因之三是我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度不够,在抛出问题后没有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所以这也是让课堂出现偶尔冷场的局面。在让同学们讨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爱的区别时,他们辩论得很激烈,达到了我预设的活跃课堂的目的,但是后来他们的辩论有些偏离主题,我没有及时的把线收回来,以至于这一个环节比较散,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不过和前几次上课比较起来,我不再怯场,教学语言和教态自然了许多,这是我最大的进步。

文老师对我说过,现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课堂上的现场感。教案很容易写,但是在课堂上把教案上的知识以何种方式教给学生,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现在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不怎么重视语文,如果把语文课上得枯燥无味,这更会降低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怎样当好一个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虽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篇比较难也不好讲的课文,但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让我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明白自己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便是我最大的收获。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篇三

实习的日子已快接近尾声,回首一路走过来的日子,感触很多。

现在是真的深刻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做一个老师难,做一个好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想起曾经语文教学论的教师说过一句话:“语文老师是一个自娱自乐的职业。”怎样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对于我来说,这条路还很艰辛,还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个星期在13班和16班上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四节课上得让我很辛苦,原因之一是这篇课文本身比较难,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比较晦涩,让学生难以读懂,课文中所体现的弗罗姆的某些观点还值得商榷;原因之二是学生课前没有预习,这就让我的教学进程变得比较困难,在课堂上得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去读这篇课文,由于对文本的.不熟悉,所以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就有些困难;原因之三是我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度不够,在抛出问题后没有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所以这也是让课堂出现偶尔冷场的局面。在让同学们讨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爱的区别时,他们辩论得很激烈,达到了我预设的活跃课堂的目的,但是后来他们的辩论有些偏离主题,我没有及时的把线收回来,以至于这一个环节比较散,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不过和前几次上课比较起来,我不再怯场,教学语言和教态自然了许多,这是我最大的进步。

文老师对我说过,现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课堂上的现场感。教案很容易写,但是在课堂上把教案上的知识以何种方式教给学生,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现在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不怎么重视语文,如果把语文课上得枯燥无味,这更会降低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怎样当好一个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虽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篇比较难也不好讲的课文,但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让我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明白自己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便是我最大的收获。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篇四

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

难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分析。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往我们的感受都是很具体和感性的,而我们今天就站在理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份爱。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在学新课文以前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它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如何来理解以上观点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选文的解析来体会其中的涵义。

教学步骤:

如何理解“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

婴儿时期(无爱的意识)文章中哪些句子反应了这种状态?

童年时期(8岁以前:有被爱的意识)文章中哪些句子反应了被爱意识的觉醒?

2、如何理解“爱是能力问题”?

(1)“婴儿感到极度的恐惧”(第一段)

(2)“开始知道、开始学会、开始懂得……”“消极体验”(第二段)

(4)“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相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父爱(有条件)

母爱(无条件):表现是什么?

如何理解“爱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这句话对父母而言意味这什么?在文章的第8段

这句话对自己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在文章的第8段

思考:作者认为,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成熟的人就意味着他不是依赖父亲、母亲给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回想自己成长的道路,是否感受到这两个世界对你的影响?你又该如何为心中这两个世界而努力呢?这两世界将给你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境界呢?——相信通过这些思考,孩子们对“爱”的理解与追求都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四 相关资料

弗洛姆《爱的艺术》前言

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   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   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   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   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   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达到这目标尽管困难,但这不足以成为理由,从而不去寻找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难的条件。为了使这一问题不再复杂化,我努力在这本书里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同时也尽量不援引别的资料。

题目:那就是爱的艺术。

艾•弗罗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篇五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1、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

2、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3、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

2、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难点】: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探究

【教学过程】:

这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感性、温情,充满浓浓的爱意。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罗姆将这份爱上升到了一种理性的高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弗罗姆,走进这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理性审视这份爱!

弗罗姆(1900—1980)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一)疏通字词

1、给下面字注音

罪孽秩序刹那咄咄逼人惶恐

休戚相关归根结蒂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爱情:(狭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广义)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归根结蒂: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归结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提示:抓住文章关键句,如:段落总结句,过渡句等)

段落内容

第一部分(1——3)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4——8)爱的对象发展

第三部分(9——10)健康成熟的爱

1、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对爱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各阶段的特征又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

(提示:找到相关段落1-3段,筛选文中信息——勾画要点——提炼观点)

年龄段特征

刚出生阶段

(婴儿期)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8岁以下

(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8—10岁

(童年期)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

(成长期)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时期

(成熟期)爱别人,创造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总结规律: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种能力。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明确:母爱父爱

2、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同爱的能力紧密相关的“母爱”和“父爱”是如何具体发展的,小组合作探究。

(提示:阅读5-7段筛选关键信息)

父爱与母爱的特点及其积极面、消极面

类型特点积极面消极面

母爱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是有条件的。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明确:学生阐明明自己观点举例说明

母爱:温柔(给孩子一种安全感)理智让孩子独立

父爱:严厉(给孩子权威和指引)宽容、耐心让孩子有自信心

4、思考:作者认为怎样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齐读(9——10段选读部分)

明确:树立二个形象——母亲的良知+父亲的良知

5、区分爱的二种原则——连线题:幼稚的爱?成熟的爱?

会爱上你,因为我寂寞

因为你有钱,所以我爱你幼稚的爱

爱人者,人恒爱之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成熟的爱

你不爱我,我也不爱你了

明确:幼稚的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先获得爱才给予爱

成熟的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先给予爱再收获爱

1、文本信息筛选方法;定位—筛选——整合——提炼

2、关于“爱”——爱的途径——努力,奋斗

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

爱的升华——珍惜情感,学会感恩

1、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可以换成“父母对孩子的爱”吗?

明确: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

2、写一小段诗歌或者一小段文字向我们的父亲母亲表达我们的爱

明确:学生分享自己创作小诗或文字——老师适合点评

推荐阅读:龙应台《目送》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推荐电影:《美丽心灵》

《海洋天堂》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篇六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理解母爱和父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理解探究-质疑延伸-拓展创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使心灵更加健康而成熟,学会“爱别人”与“创造爱”。

1、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难点: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1课时

新授课阅读课

(课下自主完成)

1、文章从婴儿写起,写到了“孩子的爱”,结合全文谈一谈“孩子的爱”有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跟什么有关?

3、作者是怎样看待母爱和父爱的,它们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

4、孩子的爱与母爱、父爱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一、营造氛围导入(图片、文字)

当你充满渴望时,当你生活艰难时,是她在无私地温暖你,是他在竭力地帮助你,这就是母爱和父爱。

是啊,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母爱就是那馥郁清新的荷塘,让欢快的鱼儿自由的守望;父爱就是茫茫黑夜里的那盏灯,总能照亮孤寒凄楚的伤残心灵。今天就让我们畅游理性之爱海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理智和宽广。

二、作者简介及作品内容。

弗罗姆,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节选自他的《爱的艺术》一书。

《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仅是一种感情,更是一个能力的问题,与人的成熟程度有关,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从而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三、梳理结构,把握文旨。(结合预习提纲)

1、文章从婴儿写起,写到了“孩子的爱”,结合全文谈一谈“孩子的爱”有什么变化?

婴儿—8岁以下—8-10岁—少年时期—成熟时期

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成熟的爱

(教师适时引导:可见,爱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培养和创造的!)

2、这种变化跟什么有关?(母爱和父爱)

3、作者是怎样看待母爱和父爱的,它们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结合文意完成下表)

二者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

母爱的特点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爱的特点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根本区别

母爱是无条件的,爱你没商量;父爱是有条件的,你须得像我。

4、孩子的爱与母爱、父爱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归纳主旨)

孩子逐渐长大,爱的能力不断发展,到成熟时期,他综合父爱和母爱从而拥有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5、课文小结: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孩子从对以母亲为中心的依附转到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附,最终与他们分离,在自己心中拥有父亲和母亲这两个世界,奠定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文章条理清晰,层层深入,阐明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及发展变化。

四、抓住关键,理解探究。(学生自找自解,结组讨论,教师点拨)

示例:

1、“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这句话怎么理解?(朗读第9段)

这是作为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就是同时具备父母两人的优秀品质,既有母亲的博大无私的永恒的爱,又有父亲的严格的理智的进取的爱。这也许谈不上是一个高尚的人,可也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让父母放心的人。

2、第三段中提到两种爱的原则,一种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另一种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请大家谈谈对这两种爱的原则的看法。(齐读)

启示:

前一种,“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因为被人爱,所以我爱人。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

后一种,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因为我爱人所以我被人爱。先付出再获得,是对爱成熟的理解。

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自我中心的,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美好。(教师引导:因此,我们要学会主动去爱!)

3、好的母亲与好的父亲的表现如何?你认为好的父母是什么样的(自由交流)?

好的母亲:不阻止孩子成长,不鼓励孩子救援;不把惶恐情绪传染给孩子,希望孩子独立并脱离自己。

好的父亲:应对孩子有原则要求,但应是宽容富有耐心的,不应是逼迫和专横的;应给孩子以自信,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五、质疑延伸,深入感知。

1、弗罗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

明确: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两个良知,建立两个形象: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之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独立、温和;自信、理智。前两点来自母亲,后两点来自父亲。

2、作者在本文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实际上真是这样的吗?

作者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母爱是最少明确意识到爱的动机和目的的一种形式,它很少有需要报偿的明显动机。作者忽视了一点,即母亲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慰藉和希望。这种慰藉和希望虽然通常存在于母亲潜意识中,但它的客观存在往往会使母亲产生“望子成龙”的思想意识,这也是相当数量的母亲所难以超脱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母爱并不是完全无条件的。

明确:注意第五段文中括号内的一句话,对于母爱、父爱,“我更多的是指在母亲、父亲身上体现的那种本质”,所以母爱、父爱不必然地等于母亲的爱、父亲的爱。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可能身兼二职,如三迁的孟母、刺字的岳母、以荻画地教字读书明理的欧阳修之母,她们身为母亲,却像父亲一样给孩子“指出了通往世界之路”。国际商务礼仪专家,从孤儿院走出的香港小姐冠军,摄影家,绘画家,慈善家张玛莉,她的身边也有人充当了父母的角色,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家庭不幸的孩子能在感受“父爱”、“母爱”中获取成功。(设计这一环节的原因是针对班里可能存在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给他们以信心和温暖)。

温馨提示:

尽信书,不如无书。不做两脚书橱。

4、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合作探究)

爱的途径——努力和奋斗

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

爱的升华——珍惜情感,学会感恩

六、拓展感知,理性升华(生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进一步理解)

2、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法)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俄罗斯)

3、保加利亚作家海托夫的《趁双亲还在》:(莫让悔恨萦苦心)

直到中学毕业,我才意识到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对他充满感激和惋惜之情。因此,我下定决心,只要拿到我挣来的第一笔钱,我就给他买些苹果。因为他需要这样的营养品,在我家居住的巴尔干山村是买不到苹果的。我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后天,终于在一个春日,得知了父亲于夜间逝世的噩耗……直到现在,在我父亲逝世二十多年以后,那些未买的苹果依然如鲠在喉。

七、情暖我心,情感升华(用韩红的《天亮了》渲染气氛,升华情感,直到课程结束,让学生在乐音中体会母爱父爱的伟大:体会父母的关爱,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体会要学会坚强,体会……)

面对至爱自己和自己至爱的亲人,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互动)

【爱就大声说出来】教师真情流露:

子欲侍亲亲不待——心灵絮语

当你还很小的时候

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你用勺子、筷子吃东西

教你洗脸、梳头发

教你做人的道理

所以

当他们有一天变老

当他们想不起或接不上话时

当他们行动迟缓或帮不上忙时

请不要怪罪他们

当他们开始忘记系扣子绑鞋带时

当他们梳头时手开始不停地颤抖……

请不要催促他们

因为你在慢慢长大

他们却在慢慢变老

只要你在他们眼前的时候

他们的心就会很温暖

如果有一天他们站也站不稳

走也走不动的时候

请你紧紧握住他们的手

陪他们慢慢地走

就像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的手……

(教师引导:请父母放心!女儿(儿子)已长大,女儿(儿子)自有对您的报答!)

八、课堂小结:

爱是一种胸怀,忧乐天下是无私的爱,游子春晖是深沉的爱,高山流水是真挚的爱,地老天荒是浪漫的爱:这是充满激情的爱。爱更是一种能力,孟母三迁是爱,岳母刺字是爱,发乎情止乎理也是爱:这是理性的爱。拥有激情和理性的双翅,爱才会飞得更高、更远、更持久!

九、课后作业:学有所悟

1、结合学习本文的感悟,写一篇《重读母爱或父爱》的随笔。

2、今天一定要对父母说声“我爱您”或替他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十、教学反思:

预习提纲四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迅速把握了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在自主理解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深入理解了作者对母爱父爱的理性认识,在拓展延伸过程中既勾起了学生对自己父母真挚而深沉的爱,同时又让他们对父爱和母爱有了哲理性的思索,那就是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予了我们无限的爱,这爱是呵护,是温暖,也是理智与独立,还有很多很多;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去爱他们,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真正学会去“爱别人”和“创造爱”,因为那是成熟而完美人性的充分体现。让我们相信:学会去爱也是一种创造!当然诸多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同仁多多指正,谢谢!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篇七

教学过程:

分析课文:

理性认识父母之爱

首先思考预习题一:在作者的笔下,父母之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

(幻灯片)展示:

母爱的特点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的特点: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好,大家的预习效果很不错。

幻灯片展示:关于作者提出的父爱与母爱的区别,你认同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有下列几点可供参考:

1、母爱也是有一定条件的。母亲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带来了慰藉和希望,这种慰藉和希望在很多场合是潜意识的,或是下意识的。母亲并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一条件性,但是没有明确意识到并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无论多么伟大的母亲,都会因为孩子的离去而感到空虚,也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意识。这种空虚正是由于她期待孩子的慰藉造成的,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正是母亲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2、父爱和母爱一样,也有一定的无私性。

3、母爱比较细腻,父爱比较粗犷;母爱比较着眼于眼前,父爱比较着重于未来:母爱以情感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以理智和行动来教育孩子。

父爱和母爱比起来,总来得深沉一些。在座各位,对父爱有深切感受的请举手。

我注意到有些同学没有举手,其实我像你们这么大时,对父爱也没有什么感受。他那么严厉,对不对就高声大嗓,有什么爱可言呢?我还记得,有一次,跟着哥哥到外面玩,经过一户人家时,被一条疯狗给咬伤了,我又痛又怕,坐在地上号啕大哭。从家里匆匆赶来的父亲一上来就是几巴掌,然后就抱着我狂奔到诊所。我当时感到很委屈,我已经够可怜了,你不安慰我倒也罢了,为什么还要打我呢?当我做了妈妈后,我明白了,那几巴掌里,包含着父亲多少的担心与着急啊!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父亲,是童年时代高高扬起的巴掌;父亲,是年少轻狂永未退让的斥责;父亲,是灰心失落时无言的支撑;父亲,是儿女远行时散落一地的烟头;父亲,是电话那端不肯挂断的沉默;父亲永远是缠绵的情歌之外被遗忘的字眼;父亲却一直是惊涛骇浪里义无反顾的牺牲!正是因为父爱,才让我们站在了离温暖最近的地方。

如果说父亲是我们身上穿的盔甲,在保护我们的同时,偶尔也会伤害我们,那么母亲就象棉质衣服,总是那么的贴心舒适。有人说,“上帝不能亲自到每个人家里,于是便创造了妈妈。”说得多好啊!

这里,老师准备了一组图片,用心地体会父母的爱吧。

是的,父母用汗水、用爱,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老去,大家有没有想过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呢?也许有同学从来就没有想过,不过不要紧,在今天,在此时,就从认真上好这堂课开始吧。

好,一起来看预习题第二题。阅读1—3段,填写下列表格

出示幻灯片: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爱的能力的发展

刚出生阶段无爱的意识

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

会爱上你,因为我寂寞

因为你有钱,所以我爱你幼稚的爱

爱人者,人恒爱之成熟的爱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刚才我们从感性上把握了这两个爱的原则,下面我们从理性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两个原则区别到底在哪里呢?(讨论)(预习题三)

明确:——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因为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强调先付出再获得,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可见,幼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的,也更加美好的。

大家更认可哪一种爱呢?(后一种,成熟的爱)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中间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人:他像10岁以下的孩子一样,因为被父母爱,因为需要父母给他提供衣食住行,才去爱父母;甚至是连自己正在被爱的感觉都没有,对父母的爱无动于衷,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放图片

6月12日,16岁的王某因为父母限制其上网,举刀杀死母亲,砍伤父亲。据王某交代,他被警察按在地上时没有任何的害怕,连恐惧都没有,而且自己对于杀死的妈妈没有丝毫的痛心感觉。

讨论:这两个孩子理解父母的爱吗?造成这种不理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这两个孩子都不能正确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父母打工,是为了给我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条件。我们作儿女的,应该用心体会父母的爱。

另一方面,我们的父母在爱我们的同时,也许会采取一些不当的方式。孩子离家出走、通宵上网甚至伤害父母,我想,父母也应该有一定责任。父母爱我们,他们遵循的是哪一种爱的原则?(成熟的爱的原则),由此可见,有了爱的理论,还不会爱,也不是真正的成熟的爱,那么,什么样的爱才是成熟的爱呢?请大家齐自由朗读8--10段。

好,我们先以父母为例,来探讨一下成熟的爱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母爱应该给孩子安全感,应该希望孩子独立;父爱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应该使孩子更加自信,成为自己的主人。

对于孩子,应该怎样奠定自己灵魂健康且达到成熟的基础呢?

明确:可能是这一句: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解释一下。也就是说,人从对母亲的依赖转到对父亲的依附,最终与他们分离,在自己心中拥有父亲和母亲这两个世界,就奠定了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不再依赖父母,与父母分离,在他心中同时拥有父亲和母亲两个世界。他独立了,成为自己的父母。只有这样,人才能拥有成熟的爱,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人。

明确:“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是一个成熟的人应具备的做人的两种素质,。“母亲的良知”就是“对人的仁爱之心”;“父亲的良知”就是“对问题的理性的判断力”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学习、继承父亲和母亲的优点,并让它们有所发展。

那是不是只要拥有了父爱与母爱的良知,就是一个成熟的人了呢?

明确:不是。只有把父爱和母爱的优点相融合,并在综合的过程中懂得这两种情感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作成熟的人,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成熟的爱!

爱是一种能力,我们应该而且也能够学习这种能力。父母对我们的爱需要学习,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他的爱才会走向成熟;我们更需要学习怎样去爱,不仅是爱父母,还要推广到爱他人。只有当你有爱父母、爱他人的能力时,当你的心理年龄与你的生理年龄一致时,才可以说你是一个灵魂健康和成熟的人。

祝愿大家早日作一个灵魂健康和成熟的人,它不难,就从对父母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对老师一声亲切的问候,对同学热心的帮助开始吧。下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篇八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先预习一下课文,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

母爱的特点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的特点: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

(幻灯片)

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刚出生阶段    无爱的意识

8岁以下      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成熟时期      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成熟的爱。

(幻灯片)

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可见,爱不是与生俱来的!

(幻灯片)

我不大赞同这样的话,正如巴拉塞尔士说的:

(幻灯片)

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我们爱的能力,

(幻灯片)

弗洛姆《爱的艺术》前言

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篇九

阅读课本1~4段,回答5~7题。

5.第2段“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中“本来面目”的意思是( )

a.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

b.火是 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

c.一切接触到的事物可感的性质、特征等。

d.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

6.对“母 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b.孩子被母亲爱是因为他们是母亲的孩子,有被母亲爱的资本。

c.长得可爱、孤立无援都可以成为孩子获得母爱的理由。

d.母爱的无条件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缺少生活的自主性。

7.下列对选文理解的句子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不能很好地辨认物体,是因为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

b.孩子在生长、发育后,开始有能力区别外部事物的不同,这就使他们能够去爱自己的母亲。

c.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逐渐由自恋的孤独中解脱出来,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d.爱的对象的发展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对象应是自己的母亲。

【参考答案】

5. c(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本来面目”带有比喻色彩,从上下文来看,应指婴儿所感受到的一切事物。a、b项都不完全,d项没有抓住“本来面目”的比喻义来说。)

6.d(关键是对“消极”一词的理解。它只是指母爱的无条件,孩子无需付出就能获得,而不是指“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

7. b(文中第二、三段说,孩子生长、发育后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但又说8岁以下的孩子还不会爱。据此可以判断。)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篇十

一、课标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三、学生分析

四、教学目标

初步激发学生培养健康而成熟心灵的激情。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

难点:对父爱与母爱本质的理解及部分关键语句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

点拨法、问题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七、教学用具

ppt课件

课堂系统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

2.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料了解作者弗罗姆。

3.思考以下问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篇十一

知识与能力

1、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2、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3、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句子。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一):

冰心的小诗里说:“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有人说:父爱如山.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给孩子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巢穴,同时也给他们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羽翼。可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之爱,温暖而执着。当然,这是我们对父母之爱的感性认识,那么,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爱在我们成长之路上的作用呢?请看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

导入课文(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那么,如何来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选文的解析来体会其中的涵义。

二、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明确文章的思路。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明确:概括地讲,这篇文章谈了“爱”。具体如下:

(一)一个人的爱的能力发展。(1—3)

(二)爱的对象的发展及原因。(4—8)

(三)探讨了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问题。(9—10)

三、细节探究。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1.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2.母爱父爱的优点与缺点。

3、母爱父爱有何本质的区别?

4、母爱与父爱的作用是什么?

5、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怎样的爱?

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场景:父母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悦感就马上消失,大哭大闹,完全将自己的满足快乐建立在别人是否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我想大家小时候肯定都遇到过,叔叔阿姨总会问你在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你更喜欢谁。这时候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谁在那一段时间里经常满足你的要求,谁更宠着你,你就更喜欢谁。

这就是费罗姆所说的不成熟,幼稚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那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是怎么样的呢?5分钟时间,迅速阅读全文,找出相关信息补充下列表格。

年龄段特征

刚出生阶段

8岁以下

8~10岁

少年时期

成熟时期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

明确:

年龄段特征

刚出生无被爱的意识

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用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期感受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成熟期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2、我们来看,文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就包括了“父爱母爱、孩子的爱”,那么,父母的爱是怎样的呢?在作者看来,父母的爱有何优点又有何缺点?(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

明确:

优点:世界上*伟大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渴求的。

母爱

缺点: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用努力赢得。

优点: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可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父爱

缺点: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其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

3、“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这两种感情有何本质的区别?(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

明确:前一种是不成熟的爱,只懂得接受,并且因此使自己看起来弱小、孤立无援,处于被动的状态。比如哭闹。

后一种则是通过努力去赢得爱、创*,变得有力量而且成熟,处于主动地位。

由此可知,爱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

4、母爱与父爱的作用是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

明确:母爱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温和独立

父爱给孩子信心指导孩子生活理智自信

因此,父母不仅给了孩子爱,他们还使孩子在爱中成长,又学会去爱别人,这是一个理性的、圆形的过程。

5、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怎样的爱?

联系全文,深入思考,圈点勾画,概括要求全面、具体。明确一个健康成熟的灵魂要达到的高度。

明确:

一个成熟的人*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独立温和),又是自己的父亲(理智自信)的高度。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母爱与父爱的结合,既要发展母亲的良知,又要发展父亲的良知。也就是有母亲的爱的祝福,又要有父亲的爱的原则。

故母爱与父爱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爱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互补的,缺一不可的。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四、延伸拓展:

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课后写一篇反思作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中公篇十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单元第二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的随笔。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根据教学大纲、《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及教材特点,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爱的理论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父母、爱他人。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阐释的爱的本质及成熟的爱应具备的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1、用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阐释的爱的观点(“爱是一种能力”)引入。

2、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探究、讨论,了解作者的观点,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形成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

3、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里搜集父母之爱的小事或感受。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爱。我们熟悉爱,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父爱、母爱、友爱等等,爱在我们心中,所以它属于情感范畴。然而,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力,他就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弗罗姆,他在《爱的艺术》中系统的阐释了他对爱的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父母与孩子的爱》,感受弗罗姆带给我们的那一份陌生的爱吧。

(二)朗读全文,分析文章结构。

学生推荐10名同学读文章,播放音乐营造氛围;其他同学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读完后分段如下:

分段依据为第四段首句:“同爱的能力发展密切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第1~3段:“我”的爱的成长过程

第4~8段:爱的对象的发展(母爱与父爱)

第9~10段:总结全文,阐释成熟的爱

(分段可以给学生一个整体思路,便于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

(三)具体分析:用问题理解课文中所阐释的观点:

问题1、一个人爱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

学生可以在前三段中找到三个阶段:婴儿、儿童、少年,进而概括出三个阶段爱的特点:“自恋阶段”、感到被人爱和感到爱别人的快乐。

由此可引出文章第3段结尾对于成熟的爱和不成熟的爱的区分。

问题2、母爱和父爱的特点及优缺点(或积极性与消极性)各是什么?

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应位置,再进行概括总结:

母爱:是无条件的;积极性:不需努力即可拥有;消极性:无法赢得。

父爱:是有条件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努力赢得;消极性:必须努力,否则将失去。

两种爱的进一步区分在课文的第6段:母爱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引申:对于作者提出来的关于母爱和父爱的理论,你认同吗?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此处学生可以依自己的理解回答,言之成理即可。这一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名人大家的理论不一定要认同,学会怀疑;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将生活中的现象概括成理论问题,从而有所思考。

问题3、对于父母,成熟的爱应该是怎样的?

对于这一问题,学生较容易理解为文章第9段的“成熟的人,爱是怎样的”,由此提醒学生看清问题再作答。

母爱应该给孩子安全感,应该希望孩子独立;

父爱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应该使孩子更加自信,成为自己的主人。

概括起来就是:作为父母,应该让付出的爱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问题4、对于孩子,成熟的爱应该是怎样的?

不再依赖父母,与父母分离,在他心中同时拥有父亲和母亲两个世界。他独立了,成为了自己的父母。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四)课堂小结:弗洛姆认为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的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相信大家对此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了。*后送大家一句话: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六)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婴儿—“自恋阶段”母爱+父爱=成熟

儿童—“我被人爱”无条件有条件

少年—“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必赢得可以赢得

无法赢得必须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
  • 10-12 最新客户经理个人总结(精选14篇)
    学习总结是我们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必备步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总结的好习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军训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客户经理个人总结篇一时间飞转,转
  • 10-12 2023年比一比教案 比一比教学设计(优秀8篇)
    教案的编写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份中班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交流。比一比教案篇
  • 10-12 最新画的古诗教案(模板12篇)
    教案是教师引导教学的重要工具,它细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下面是一些优秀一年级教案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教案的编写有所启发。画的古诗教
  • 10-12 寻找最美家庭的倡议书(大全8篇)
    一分钟的时间,足以改变人际关系的发展轨迹。在一分钟内,我们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回忆,也可以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快乐。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一分钟个人形象建设的秘诀,打造自
  • 10-12 2023年高中计划书(通用18篇)
    通过职业规划,我们可以更好地认知自己的优势和兴趣,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以下是一些大学生个人规划的成功经验,希望对大家的规划有所帮助。三年的初中生活已经结束了,
  • 10-12 最新万年牢的教案(通用19篇)
    小学教案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六年级教案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万年牢的教案篇一1、认识本课8个生字。2
  • 10-12 2023年付出与收获的经典语录 付出与收获句子语录(优秀8篇)
    条据书信除了用于法律目的外,还可以用于保管证据或记录重要事件。条据书信的结束部分可以再次强调交易的重要性和双方的权益,以提高信函的说服力。条据书信是一种常见的书
  • 10-12 陋室铭说课稿学情分析(优质8篇)
    感恩是一种力量,能让我们在困难面前更加坚强和勇敢。在感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回报别人的恩情。下面是一些感恩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陋室铭
  • 10-12 最新世界艾滋病宣传活动方案(通用11篇)
    游戏策划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和思考,以提供给玩家新颖、有趣的游戏体验。精心挑选的活动策划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创意和创新来吸引和留住参与者。世界艾滋病宣
  • 10-12 人教版可能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上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优质6篇)
    竞聘是指在特定岗位上争取成为最优秀人选的过程,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写一份出色的竞聘材料吧。竞聘材料的撰写要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使读者能够理解自己的论述和思路。接下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