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活板教案课时(汇总8篇)

最新活板教案课时(汇总8篇)

时间:2023-10-12 19:37:33 作者:薇儿最新活板教案课时(汇总8篇)

教案既要符合教学要求,又要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通过学习以下的大班教案范文,您可以了解到不同风格和内容的教案设计。

活板教案课时篇一

(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活板教案课时篇二

1、指出下列一词多义字的意义和用法。

唐人尚未盛为之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为每字为一印

未未简易

其印未予群从所得

满铁范为一板

极为神速

不以木为之者

不以木为之者

唐人尚未盛为之

之更互用之

旋刻之

火烧令坚

火持就火炀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其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其法:用胶泥刻字

持就火炀之

就瞬息可就

每韵为一帖

帖则以纸帖之

2、校对作业本。

活板教案课时篇三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和《梦溪笔谈》

要求快速阅读注释一和注释二。

合上书本比赛掌握情况。(幻灯,填空)

教师补充。

(三)解题:活板,即为活字板,“板”同“版”。

(四)听录音,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

(五)检查朗读。(准确程度、流畅程度)

(六)疏通全文。

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人一句,遇到疑难句,同桌帮忙。

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将注释中的重要词语划出。

(七)注意下列词的落实:

第一段:板印、盛为之、已后、皆为扳本

第三:其印、为、予、群从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现代文翻译第二段。

3、找出三个词类活用、四个通假字、五个一词多用。

活板教案课时篇四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官僚的家庭,幼时嗜好医学,33岁中进士。

政治上比较进步,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47岁拜翰林学士,55岁时王安石变法失败,便退居江苏润州(今镇江市)附近,建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享年65岁。

2、作品简介

《梦溪笔谈》是笔记文学体裁的综合性论著。全书包括《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哲学、等几乎无所不包。

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活板教案课时篇五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一、新课导入

由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伟大的创造力和智慧。(配以图片)

二、简介作者

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代表作为《梦溪笔谈》,共30卷,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三、了解活板印刷

1.看资料片

2.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四、听范读,练诵读(听范读)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持/就火炀之(4)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5)每一字/皆有数印(6)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7)有奇字/素无备者(8)沾水/则高下不平

(9)用讫/再火令药熔(10)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五、疏通语义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将文章译成白话文。

2.一人一句逐句翻译。

六、分析课文

1.逐段概括大意。

2.重点分析第二自然段,抓住语言标志将本段分为三层。并结合课件归纳活版印刷的步骤。(详见课件)

3.设计思考题,加深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第一段:刻板印刷发展情况。

第二段:

第一层——介绍活板发明的时间,发明时间,发明人的身份及姓名。

(又:呼应上下文,说明活板是在印刷术上继刻板之后的“又”一大发明)

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

(其法:总领后文,引出活板的制作及下文活板的用法和功效等)

第三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事项。

第三段:交代字模的下落。

七、整理文章结构(见课件)

八、探究与思考

(一)“活板”的“活”字体现在哪里?

(二)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

九、课外扩展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按其在工艺技术发展上的阶段性,可划分为源头、古代、近代、现代四个历史时期。其中:

“源头”为印刷术的准备时期。内容包括印刷术的萌芽、雏形和成熟;织物、笔、墨、纸等印刷材料之具备;文字的产生、发展和规范。时间上从约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末的隋朝,时跨三千余年。我们称其为“源头期”。

“古代”为印刷术的手工操作时期。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的应用和发展。时间上处在公元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清朝,时跨一千二百余年。我们称其为“古代期”。

“近代”是印刷术的机械操作时期。内容包括以平印、凸印、凹印为主的西方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时间上恰处中国近代前后,大约在公元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称其为“近代期”。

“现代”为印刷术以电子控制为主的自动化控制时期。内容包括电子排版、电子分色、电子雕版,辅以由电子控制的平版印刷和装订自动化。时间上起于本世纪七十年代,现仍在蓬勃发展中。我们称其为“现代期”。

十、布置作业

1.将重点词语整理出来。

(1)通假字:已、板、止

(2)一词多义:为、印、火、以、就

2.查资料,写一篇介绍造纸术的说明文。

活板教案课时篇六

确定讲这一课后,我先认真研读了课文,课文共三段,第一段说明了活版印刷发明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历史,第三段交代活版的下落,与开头“毕昇,又为活版”相照应,而第二段“其法”一语,总领全段,引出活版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叙述,构成文章的'主体部分。

制作活板的过程步骤比较多,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困难。我想,如果能把这个过程用动画展示出来,不是既生动有趣又便于理解吗?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集资料。一个课件里的动画让我眼前一亮:字模“薄出钱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等等就像实物一样依照课文的说明一一出现。特别是本课的重点要突出“活字印刷”的“活”字。整个排版过程,第二块印版的重排,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作那些字模,将它们排列得十分有序且平整,利用多媒体便能轻松实现。

我设想:让一位学生来做解说(翻译课文),动画则跟着他的解说依次前进,这样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他会觉得自己在操作活版的制作过程,其他孩子的注意力也会像观看实物一样集中于大屏幕,眼、耳、脑并用,增强了记忆,知识性与趣味性自然融为一体。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印刷发展中的一个飞跃,而这个重大贡献却是宋朝的一位平民发明家毕昇作出的,平民能有如此大的贡献,而且这一技术早于世界400多年,充分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精神。我应该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加上拓展延伸,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现在的生活做一些创造发明。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发挥,也会更加有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与探索的精神,情感目标自然会生成。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由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伟大的创造力和智慧。(配以图片)

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代表作为《梦溪笔谈》,共30卷,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1、看资料片

2、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持、就火炀之

(4)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5)每一字、皆有数印

(6)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7)有奇字、素无备者

(8)沾水、则高下不平

(9)用讫、再火令药熔

(10)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将文章译成白话文。

2、一人一句逐句翻译。

1、逐段概括大意。

2、重点分析第二自然段,抓住语言标志将本段分为三层。并结合课件归纳活版印刷的步骤。(详见课件)

3、设计思考题,加深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第一段:刻板印刷发展情况。

第二段:

第一层——介绍活板发明的时间,发明时间,发明人的身份及姓名。

(又:呼应上下文,说明活板是在印刷术上继刻板之后的“又”一大发明)

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

(其法:总领后文,引出活板的制作及下文活板的用法和功效等)

第三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事项。

第三段:交代字模的下落。

(一)“活板”的“活”字体现在哪里?

(二)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按其在工艺技术发展上的阶段性,可划分为源头、古代、近代、现代四个历史时期。其中:

“源头”为印刷术的准备时期。内容包括印刷术的萌芽、雏形和成熟;织物、笔、墨、纸等印刷材料之具备;文字的产生、发展和规范。时间上从约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末的隋朝,时跨三千余年。我们称其为“源头期”。

“古代”为印刷术的手工操作时期。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的应用和发展。时间上处在公元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清朝,时跨一千二百余年。我们称其为“古代期”。

“近代”是印刷术的机械操作时期。内容包括以平印、凸印、凹印为主的西方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时间上恰处中国近代前后,大约在公元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称其为“近代期”。

“现代”为印刷术以电子控制为主的自动化控制时期。内容包括电子排版、电子分色、电子雕版,辅以由电子控制的平版印刷和装订自动化。时间上起于本世纪七十年代,现仍在蓬勃发展中。我们称其为“现代期”。

1、将重点词语整理出来。

(1)通假字:已、板、止

(2)一词多义:为、印、火、以、就

2、查资料,写一篇介绍造纸术的说明文。

活板教案课时篇七

《活板》是一篇说明文,本篇文章主要围绕“活”字布局谋篇,但由于是篇文言文,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因此理解文意对学生来说就是个难点。

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课上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需掌握的字的读音、一词多义、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等。让学生照着自主学习内容自学课文,然后在组内交流自主学习情况,这样既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又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本课教学中学生对重点的实虚词掌握不理想,我将重点的实词虚词提出来重点讲解,最后再次强化学生记忆,结合课后题和其他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虽然每节课字词理解讲解的较少,但从作业及学生反馈来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理想。也是偶然想着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表演活板印刷,这样效果会不会更好呢。同学听说这样的表演之后个个兴趣十足,准备好了军旗做为道具,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弥补了语言信息的缺失,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真是一举多得。

本课是有关制作的说明文,学习此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到了自信、得到了快乐,因而充满了幸福感,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活板教案课时篇八

针以课文提供的“参考题目”,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说出不用的说明顺序。

(1)《我喜爱的一座建筑》

明确:空间顺序;如果把某一座建筑与史实结合起来介绍,也可采用“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2)《――发展小史》

明确:填上具体要说明的事物,如火柴、邮票、钱币等,时间顺序。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