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龟虽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龟虽寿教学设计(实用5篇)

龟虽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龟虽寿教学设计(实用5篇)

时间:2023-10-12 11:21:10 作者:JQ文豪龟虽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龟虽寿教学设计(实用5篇)

范文范本是提高写作水平和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升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如果你对个人简历的写作还感到迷茫,不妨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以帮助你更好地梳理自己的简历。

龟虽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一

1、背诵这首诗

2、体会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体会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上网搜查曹操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生展示课前搜查到的曹操生平及写作背景。

明确: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他20岁时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后迁顿丘令。据《曹瞒传》云:“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任济南相,辖十余县。其时“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曹操到任后立即“奏免其八”,并“禁断淫祀”,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35岁时被征为典军校尉,次年参加讨伐董卓的斗争。建安元年(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当时全国处于大分裂局面,各地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从这时起他用了整整11年时间,逐步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龟虽寿》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写于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凯旋归来,他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了这一组诗。当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而又任重道远,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虽然他时值暮年,还是老当益壮、壮志雄心。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

三、诵读诗歌:

1、初读,读准字词和节奏

2、再读,感受作者的心情

3、范读,优秀学生范读,并说说这样处理的理由。

四、理解诗歌:

根据注释谈谈诗歌大意。

五、赏析诗歌:

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教师作点拨: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这两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借神龟腾蛇起兴,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2、哪些诗句最能引起你的感慨和共鸣?为什么?

六、齐读诗歌,概括主旨:

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人们应不断积极进取、建立功业。表现了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七、背诵大比拼(检查学生对这首诗的背诵情况)。

八、拓展思考:

提示:这首诗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你能列举出哪些深受曹操精神影响的英雄志士?并说说理由。

1、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知道的有关英雄志士。

2、诵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年近七旬的陆游不甘衰老,一心建功立业的光辉思想。

龟虽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二

作者:曹操

原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

.该于建安十二年,这时曹操五十三岁。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年版)。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骥: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

.枥:马槽。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相关内容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写成的,讲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犹有”和“终为”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这首诗是抒发人生的咏志诗。曹操以神龟,腾蛇,老骥作为比喻,表明宇宙万物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颂说到:

表现远大志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曰: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龟虽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背诵全诗。

2、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3、体会并学习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次喝完酒后,就咏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以铁如意击打酒壶,以致于酒壶全部缺了口。王大将军为何对这段文字情有独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曹操的《龟虽寿》。

二、介绍作者及背景

1、学生介绍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介绍背景

《龟虽寿》是《步出夏门行》的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汉朝人的平均寿命:24--27,西汉平均寿命二十岁;东汉平均寿命二十二岁。)

三、朗读诗歌,纠正字音。

1、听范读,教师明确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齐读诗歌。

四、研读诗句,品味赏析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明确: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

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明确: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

写诗时诗人已经53岁,因此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老了,但仍然有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于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但一颗雄心不会消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不会停息。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明确: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身心修养得法,乐观豁达,就能够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4、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明确: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五、感悟情感

提问: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精神。

六、拓展积累

积累下面表现年老仍壮心不已的句子: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宋)陆游《书愤》

七、作业:

1、熟背本诗,并能理解式默写。

2、读《三国演义》多角度了解曹操其人。

板书设计: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腾蛇为喻寿命有限

老骥、暮年自况继续奋斗

在天、永年否定延年益寿

封志莉

[《龟虽寿》教学设计]

龟虽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四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培养学生对诗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歌,也满含着作者老当益壮、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情感。六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借助于注释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在以往的诗词学习中,学生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虽然六年级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这首词独具风格,慷慨激昂,通过诗人的辩证思维写出了曹操对于人生的思考,这一点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感悟能力,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诗意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诗句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的辩证思维和蕴含在诗中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背诵《诉衷情》。

1、导入。

课前同学们背诵了陆游的《诉衷情》,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悲愤,一句“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使人读之无奈,闻之悲凉。然而并非所有的诗人都如陆游一般,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身处乱世却“挟天子以令诸侯”,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的治世能臣,他就是――曹操。

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一说关于曹操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2、朗读。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品读他的这首《龟虽寿》。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41页。

《龟虽寿》选自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龟虽寿》,注意读准字音,遇到读不准的词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3、解词翻译。

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我们已经读了很多遍,读得多了能好懂一些。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老师给出的解释、书上的注释和你课前的预习,试着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将你的理解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说一说你们小组的理解。(生交流,回答)

4、读感情。

从刚才大家的翻译中,老师已经听出,很多同学都已经感受到了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那么这首诗中,作者都列举了哪些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呢?现在请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找出答案,完成学案课堂部分第一题,并用老师所给的这个句式来作答。

作者用__(事物)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作者用“神龟”“腾蛇”,写出了世间万物都会消亡,以此来感叹人生有限。虽然无奈,但作者却对自然规律有着清楚、正确的.认识。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的。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作者用伏枥的“老骥”和已至暮年的“烈士”,写出了他不因暮年而消沉,依然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千古名句。

作者写这首诗时已经53岁了,都快到同学们爷爷奶奶的年纪了,在古代是到人生的暮年了,但是当时53岁的曹操正在做些什么呢?(生读)

公元2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自己人生的路程,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他看到马棚里的老战马在欢乐地蹦跳着时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龟虽寿》。

53岁的曹操想的是――打仗,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这种老当益壮的心态,这份雄心壮志,谁可以读出来?大胆一点。

老师的确听到了一个有雄心壮志,老当益壮的诗人,这样一位能文能武、雄韬大略的盖世豪雄。

历史上有一些雄韬大略的大人物,比如秦始皇,在统一江山之后想永远坐拥江山,长生不老,最后实现了么?能实现么?为什么?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曹操呢,他也是一代英豪,但是他却能正确认识自然规律,生命有限,那他认为人生价值又该如何体现呢?请同学们自己动脑,完成学案课堂部分第二题。

用诗中的原句回答就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所说的“保养身心健康”是不是无所事事,坐而静养?那是什么?(生答)

曹操承认人生有限,尊重自然规律,但却不信天命,认为事在人为,生命要奋斗不息,这是一种辩证思维。

这些也正是曹操蕴含在这首诗中的人生哲理。

5、升华。

诗人列举“神龟”“腾蛇”等事物说明世间万物都会消亡,以此来感叹人生有限;用伏枥的老骥来自比,表现了自己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又用辩证的思维写出诗人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师:学习完这首诗,结合这四种事物和曹操的人生哲理,你还能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曹操?

没错,只有这样一个雄心壮志、老当益壮、慷慨激昂的诗人才能将如此深邃的人生哲理融入诗中,让我们怀着对曹操的崇敬,再一次用心地朗诵这首饱含人生哲理的慷慨赞歌。(生朗诵)

6、知识拓展,巩固检测。

其实曹操的雄心壮志体现在他的很多诗篇当中,其中老师非常喜欢的一首就是《观沧海》,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感受一下。

课前同学们在学案上提出了一些问题,那么现在问题都解决了么?将你解决的问题答案写在学案上,并完成学案右侧的达标检测。

7、作业布置。

《龟虽寿》只是曹操65年风云生涯的惊鸿一瞥,老师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多了解一些三国,多了解一些曹操。今天的作业就是自选一个关于曹操的历史故事,评价曹操。

龟虽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五

1、读《龟虽寿》《观沧海》,我们可以感受到曹操的;读《望庐山瀑布》《月下独酌》,我们可以领略到李白的;读《春望》《石壕吏》,我们可以体会到杜甫的——古诗苑中,姹紫嫣红,个性纷呈。

a、冷峻深沉b、慷慨激昂c、飘逸浪漫

2、唐诗宋词是一座巍巍丰碑。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在这里,有的报国志,也有的故乡情;有的江南春景,也有独上西楼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a、窗前明月怒发冲冠草长莺飞

b、怒发冲冠窗前明月草长莺飞

c、怒发冲冠草长莺飞窗前明月

d、草长莺飞窗前明月怒发冲冠

3、找出两首诗揭示主旨的句子。

4、两首诗各抒发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bca

2、b

3、《龟虽寿》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观沧海》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