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总结(精选8篇)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总结(精选8篇)

时间:2023-10-12 10:10:15 作者:BW笔侠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总结(精选8篇)

考试总结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术水平。掌握知识点总结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提升学习效果,让学习更加高效。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总结篇一

观察者:陈佳昕

观察实录:

场景一:

在孩子们洗手的时候,我对他们说:“洗完手,请你拿杯子喝点水。”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快速地洗完手,一窝蜂地拥到茶桶边拿杯子。我立刻走过去维持秩序,不断地说:“别挤,别挤,人多等一等。”

孩子们拿好杯子,站在茶桶前一米线的小脚印上等待着,队伍排得长长的。

场景二:

喝完水,孩子们都去放杯子,有的孩子放完杯子就关门,一时间只看到茶桶的门反复的被拉开、关上,我见状提醒着孩子:“放好杯子不关门,等最后一个孩子放杯子的时候再关门。”

可是孩子们依旧我行我素,关门开门的声音不绝于耳,我看的心惊肉跳,就怕一个不当心谁的手被夹住了,只有用手挡住茶桶门。

场景三:

航航早晨来园,看见我第一句话就说:“陈老师,我打过针了,爸爸说要喝水。”

“打过预防针了是吗,那别忘记多喝点水,现在就去喝一杯吧。”我摸摸他的头说。

航航高兴地去喝水了,过了一会儿,大家准备喝牛奶的时候,航航又对我说:“陈老师,我打过针了,爸爸说要喝水。”

我告诉他:“马上要喝牛奶了,你等会再喝水吧。”他看看我,委屈地扁扁嘴,走开了。刚喝完牛奶,他又跑过来说想喝水,我劝他休息一会儿再喝。

运动结束,孩子们洗手喝水的时候,航航喝完半杯水,又排到了队伍里,看见我看着他,他解释说:“陈老师,我打过针了,爸爸说要喝水。”

分析:

“喝水”是孩子一日活动中比较常规的生活环节,在托班的时候,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比较小,我们常常会分批地组织孩子喝水,使得孩子的“喝水”成为了高控制下的生活活动。因此从场景一中可以看出升入小班,过去的习惯直接导致了孩子喝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排队现象。并且从托班更换到小班的教室和盥洗室以后,新的“喝水”环境加上“集体喝水”的习惯,导致了孩子们一窝蜂的现象,很容易发生危险。

而在场景二中,孩子们很清楚地知道放好杯子要关门,但是什么时候关门、谁关门就不是他们会去在意的了,这是小年龄孩子所特有的心理表现,反映到行为上就出现了上述的不断开门关门的现象,其实这是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上的心理宣泄。作为老师,我则是比较主观的提出了一个“规则”——最后一个孩子关门,但是谁是最后一个?如何界定最后一个呢?孩子们不会去考虑。

从场景三中孩子与我之间的互动对话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个孩子的家长对于刚刚打完预防针的儿子非常的不放心,希望能够通过老师督促孩子多喝水,避免引发生理性发烧。而这个孩子又是能力比较强的,他将大人的话牢牢的记在心里,通过不断地提醒老师也在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多喝水。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分不清楚到底什么时候喝水比较合适,也比较健康,所以当我告诉他马上要喝牛奶了不要去喝水的时候,他以为我是在拒绝他,因此后来他喝水的时候就显得比较小心翼翼,既要完成大人的嘱咐、又不希望被我的批评或是阻止。

对策:

“减少孩子等待的时间”,是在课改理念指导下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理念,然而很多客观的原因或主观的意向总难免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如何调整呢?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以后,我想关键是要从理念上转变思想,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一切以孩子为本。

1)进幼儿园以后觉得口渴了可以喝杯水

2)自由活动前、午睡起来以后要喝水

3)觉得口渴了随时都可以喝水,但是在学本领的时候、吃饭和吃点心前不喝水

4)如果今天打过预防针了,记得要多喝几杯水

这样不仅解决了孩子一窝蜂地“集体喝水”,还间接让孩子知道了什么时候不适合喝水、什么时候喝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接着,我设计了“今天你喝了吗?”的生活区域环境,提供了筹码让孩子记录当天喝水的次数,如此一来,孩子们每次喝完水都会开心地放一块相应的筹码,每天中午和下午许多孩子还会数数自己喝水的次数、和同伴比比谁喝了多,如果有谁一个上午喝水少于一杯了,其他孩子还会提醒他快点去喝喝水。同时这个生活区角不但用环境的暗示促使孩子要多喝水,而且让家长比较直观地看到了自己孩子每日的饮水情况,解除了家长的可能存在的忧虑。

最后,我和孩子一起展开了一次关于“到底茶桶的门谁来关”的小小讨论,并得出了结论——第一个拿杯子的孩子开茶桶门,当你喝完水放杯子的时候看一看后面还有没有同伴在喝水,如果没有,可以把茶桶门关上。从这以后,开门关门的乒乒声少了,就算有孩子偶尔忘记,也会有别的孩子提醒他,而且最近几天我还发现有二三个个孩子喝完水还会帮忙扶着茶桶门的角,对走过的其他孩子说:“小心,慢慢走,别撞到。”

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喝水的生活环节,但是我通过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答案、尝试实践,从而来解决问题,真正从日常的细节上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总结篇二

今天学校发了一封给家长的信,信的内容是:加强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让家长与学校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特别是夏季即将到来,为了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请家长多加注意。

拿到这些信后,我在想如何先教育一下孩子们呢,想到了这次四川大地震,就有了个好例子。下面就是我与学生的对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读书吗?生:喜欢

师:你们都爱读书,有一些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喜欢读书,可是他们再也不能读书了。

生:为什么啊?

师:因为一场地震,他们死去了。(出示用相机拍的图片)

生:好可怜啊!/掺啊!......

师:是啊,我们身边永远存在着危险!比方说:龙卷风、地震、洪水.....等,不过这些我们的常识课上都学过应该怎么办。那么电,水呢,这些东西虽然平时能给我们带来方面,但是如果不小心就会对我们造成伤害。以后天气慢慢暖和起来,小朋友肯定也喜欢水,也许会到河边或者池塘边去玩,这样就可能有危险了,很多溺水死去的小朋友都是贪玩才送掉了性命的。所以以后不要随便去河边玩耍哦!

感叹:每一个生物都在演义着生命的凯歌。并且努力着,希望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但是也会有身不有己的时候,就像这次四川地震遇难的同胞们,他们哪一个不是为生命的延续而奔波而忙碌呢?可是天灾阻碍了他们生存的权利,也没收了他们奔波忙碌的机会。在这里我只能感叹生命的脆弱。因此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最大程度的体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价值。生命万岁!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总结篇三

情境一:

游戏区里,孩子们都在高兴地玩着幼儿园新添置的积木,他们大声地向别人炫耀着自己的作品,浩浩在一旁呆呆地坐着,手指放在嘴里,眼睛羡慕地盯着别人的插塑作品,看得出来他也想玩,我走过去问他:“浩浩,来给你积木,你也来一起玩吧!”“我不会。”“会的,浩浩可聪明了,一定可以插得很好看。”“老师,我很笨的,不聪明,奶奶说的,我不会。”

情境二:

上完一节计算课后,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的高兴,他们还沉浸在刚才活跃的气氛中。我想奖励一下刚才听课认真的小朋友。自从学习新纲要精神,特别是在听完一个年轻老师的课后,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开始觉得培养小朋友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说:“刚才认为自己认真听讲,认为自己能够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请举手。”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举起了手,但是,浩浩趴在那里很茫然的样子,而且没有举手,脸上的表情也很沮丧。我问:“浩浩,你怎么不举手呢?”他说:“我奶奶说我是一个笨小孩,所以我没有认真听讲,什么都学不会。”

看着他那沮丧的样子,回想他平时沉默自卑的表现,我的心里一阵阵辛酸,我知道孩子的心受伤了。我说:“浩浩,你奶奶说错了,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昨天你折的小房子棒极了。”他听了之后,眼里发出了亮光。

反思

家园共育:

针对这种情况,我和浩浩的妈妈进行了沟通,放学之后,他妈妈来接他,我跟他妈妈做了简短的交流。他妈妈听了我的叙述后,眼里露出了羞愧的神情。说:“他奶奶本来是说着玩的,谁想到他当真了。以后我们会注意自己的言行的。”我建议她把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在鼓励孩子做事的同时,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有优点就表扬,有进步就鼓励。只要孩子做得好,就一定要表扬孩子很棒,很聪明,一点点地给孩子建立自信心,让孩子不再自卑,对绘画,折纸,捏泥等一些他有些犯难、不敢去尝试的活动,老师和家长都给予特别关注和指导。现在浩浩在老师和爸爸妈妈共同教育下,慢慢地自信起来,活动区里、课堂上总能看到孩子活泼的身影。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总结篇四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个体爱好。每个幼儿都有他的特长他的兴趣爱好,硬生生地把那么多的孩子围坐在一起,接受相同的知识,达到相同的标准,其实是很不人道也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于是幼儿园就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区域活动,目的就是让每个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区域,玩自己喜爱的游戏,甚至和自己喜欢的好朋友在一起玩。

可是在区域活动中,总是有那么几个孩子不知道自己该玩什么,这里看看那里站站。一旦发现某个区域发生了好玩的事情,他就不讲秩序地加入进去,这样理所当然的就会引起其他孩子的反感,把他驱逐出去。于是他又会转悠到别的区域,茫然的看着人家玩。在区域里玩的孩子一般都有自己的角色,或者都有喜欢的事情做,所以孩子们玩得很专心,根本就不喜欢别人的打扰。这样一来无所事事的孩子的瞎转悠常常就会引起小纠纷。

这样的孩子怎么了呢?没有自己喜欢的区域的吗、还是没有孩子带他一起玩?其实都不是,这样的孩子往往做事就是没有耐心,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是区域活动的最大的好处,因为区域活动对孩子没有统一要求,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区域活动给了不同发展时期的孩子很大的空间,给这样的孩子提供了时间地点材料,让他们慢慢地去摸索,慢慢地进入角色。渐渐的,无所事事的孩子终于找到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能够投入地去玩了。

区域活动就是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他们在无忧无虑的游戏中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是区域活动的奇妙之处。所以,看见个别游荡的孩子不要着急,给他时间,给他空间,他会健康成长的,因为他没有压力只有快乐。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总结篇五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进行了六节活动内容,其中有一节为两课时,现就此六节活动内容进行一下分析:

《小路哪里来》在此活动中,首先是老师恰当的引导,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并结合实际验证问题。在此活前,教师首先带孩子到草地自由玩耍,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玩。然后集体讨论在草地上发现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话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有小路,二有垃圾。

于是引出了又一节活动内容即《我是小小环保员》。孩子们充分讨论了如何保护小草的很多办法,在草坪边上看着、在草坪上写上字等等,也引出了在《小路哪里来》这节活动中另外一个问题,即垃极问题。我引导幼儿:小朋友不会写字怎么办?还有有的人也不认识字啊?于是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想到:可以用画画出来。但如何固定、怎么保护我们的画等一系列问题又出来了。孩子们充分讨论,想出办法即固定在盒子上,摆到草坪边,并于下午放学前收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出来,当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使命去活动时,基本没有好孩子、坏孩子之分,没有聪明和笨之分,每个幼儿都是最棒的。

正是由于这样好的心情,所以他们也忍不住放声歌唱。引出了《小草》这首歌。这首歌曲在儿童中间流传了多少年不败,正是因为它美妙的旋律以及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歌词。所以我从网上搜到了此歌曲的flash动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高了,活动效果也显而易见。由这节活动课我想到,适合孩子们的才是最好的。

另外,活动中有的幼儿提出了踩坏的小草明年还长吗这一问题。幼儿讨论非常激烈,也引申到了秋天小草变黄,冬天下雪等等一系列问题。于是我想到了《草》这首诗。在这节活动中,我们重点学习了小草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也是很顽强的。让小朋友学习这种不怕困难、勇于向前的精神。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认识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以及幼儿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活动精神。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心得2020汇总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总结篇六

[实录]

只见陈奕璋把长短不一的白色管子一跟一根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弯曲的轨道。这一新型的轨道立即吸引了小丁艺和辉辉,小丁艺拿来了许多弹珠,分给另外两个孩子,而辉辉帮助陈奕璋一起把轨道变得更加牢固。就这样,小丁艺将一颗颗弹珠投放到轨道中,奇妙的是,弹珠从轨道的另一头滚了出来。他们显得兴奋极了。我走过去,问:“你们在玩什么呀?”陈奕璋说:“我们在玩弹珠游戏,很好玩的。”辉辉说:“老师,我们还有其他的玩法,你来看!”只见辉辉拿来了大小不一、各种形状的木头积木,一会儿功夫就拼搭成了另外一个像三层楼一样的轨道,弹珠一层层地往下滚,可好玩了。于是,我从旁边拿来了一筐新的塑料玩具,“这些玩具可以搭轨道吗?看谁搭出的轨道最多,好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好!”于是他们又热火朝天地搭起轨道来。

[感悟]

皮亚杰认为构建游戏似乎是一种从游戏趋向于工作的活动形式,至少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形式,所以当孩子对此类构建游戏非常感兴趣却停留在单一的游戏玩法时,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游戏材料、设置问题情境、设疑等导入方式,使孩子积极探索多种玩法。相反,如果指导不当,会使构建游戏失去游戏意义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发学习的性质。该情景中的教师充分注意到了孩子的主动性和意愿性,通过设疑和提供材料的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孩子的游戏动机,促使孩子再次进入游戏状态,游戏才得以继续有效地进行。

关于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心得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总结篇七

我现在所带的班是中二班,我班的幼儿聪明可爱、活泼开朗。在我和幼儿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一次队列练习中的小插曲,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还记得幼儿们刚升上中班时,按照我园的惯例,中班幼儿集体律动时有队列要求:队伍整齐、前进有序、一人一个操点。

刚开始进行队列练习时,我和我班的余老师费了很大的劲。可是在实际练习中,还是会有个别幼儿记不住自己的位置,还有的幼儿心不在焉,会与前面的幼儿挤在同一个操点上。

开学第二周的一个早上,我和余老师带领幼儿们做完了热身操,队列练习的音乐响起来了,幼儿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向自己的操点走去。过了一会儿,幼儿们基本站定了自己的操点。忽然。我发现原本应该在后面一个操点上的紫云宝宝竟然和罗俊宝宝挤在同一个操点上。而紫云宝宝的操点也被后面的露露宝宝站去了。怎么办呢?我很想提醒紫云宝宝自己站错操点了,也很担心幼儿们会因为“抢点”而争吵起来。可是,我转念一想,这说不准是一次教育契机呢!还是让幼儿们自己先处理吧。没过一会,早操音乐响起来了,我一边带操,一边注意观察他们。果然,紫云宝宝和罗俊宝宝发现自己没法做操了,我看见他们在说着什么,然后紫云宝宝往后一个操点退去,可是操点已经被露露宝宝站了,露露嘟着小嘴不理睬紫云宝宝。于是,紫云宝宝只能站在罗俊宝宝和露露宝宝中间做操。看见他们没有争吵,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回到活动室,我把自己刚才看见的这一幕给幼儿们讲了一遍,表扬了幼儿们平静处理“没操点”的问题。然后让幼儿们一起讨论:为什么紫云宝宝会没有操点呢?幼儿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最后幼儿们得出一个结论:紫云宝宝在队列练习时分心了,没发现自己跟别人站在同一个操点上,所以队列练习时要专心,每个人要与操点一一对应。

经过那一次队列练习的小插曲后,我班的幼儿们再也没有出现过“挤点”现象。

案例分析:

通过这一次的队列练习活动,我发现教育契机就存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之中,只要我们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及时对幼儿们进行引导、教育,让幼儿们在自己的实践讨论中找出答案,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总结篇八

科科,是我班一个毫不起眼的男孩子,平时不声不响,很少与老师、同伴交流;各项活动中,从不举手发言;在同伴心目中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这几天,我们的科科变了,不但在活动中能主动举手发言,而且,性格似乎也开朗了许多,能主动与老师交流,画画、午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不禁令我们刮目相看。何以令科科有如此大的变化呢?我们细细地回想着……答案很快就找到了。原来,最近我们小小班开展的探索型主题活动“我”,每天早晨在吃点心的时候,我们开始选小班长,玮玮也被选了。小班长是帮助其他小朋友发饼干,管主其他小朋友不讲话,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之间增进了友谊。从科科通红的小脸、跳跃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这样的活动。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科科感受到了老师、同伴对他的关爱。

可见,爱的获得是孩子健康发展的要素,是孩子精神需求中最珍贵的部分,能使幼儿得到爱的满足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能帮助他们激发学习的愿望。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我们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竞争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以后的认知、情感、个性、道德品质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和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后,我会陆续地邀请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到我家里来做客,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