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2023年春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一等奖(优秀7篇)

2023年春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一等奖(优秀7篇)

时间:2023-10-09 13:18:49 作者:BW笔侠2023年春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一等奖(优秀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春节手抄报内容篇一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2、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3、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4、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春节手抄报内容篇二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下面小编整理小学生春节手抄报内容_春节习俗内容手抄报,欢迎阅读。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由于历史和其他种种原因,各地过彝族年的时间不一致,均在冬至前收粮入库后的阳历11月,各村寨择日过年。另外,云南、贵州、广西彝族地区有些地方过去都过彝族年,汉文方志都有记载,但是在清朝时期吴三桂和鄂尔泰统治的改土归流的情况下改夷归汉已经不过彝族年了。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凉山彝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经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每年阳历11月20日为彝族年,法定放假3天,使全州各族人民共同欢度彝族年。凉山彝族年,整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年前的准备阶段、年节的活动阶段和尾声阶段。

1、年前准备

择定吉日、准备年货、节日柴草准备和搞好房内外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过年没有固定日期,各地也不统一,一般是以自然村寨为单位,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毕摩择定。具体选定哪天,要根据彝历计算,除属猪、龙、牛、鸡、蛇等的那些天不宜过年外,属猴、虎的日子最佳,属狗、鼠等日也是过年的“吉日”。

准备年货。凉山彝族过年,对过年猪特别讲究,过年猪的大小、肥瘦,被视为是否富有和勤劳的标志。过年猪不能选用种猪、老母猪、花毛猪和独生猪,并且过完年就立即选定下一年的过年猪。凉山彝族年猪的喂养大多同牛羊一起赶上山去放,放养的时间也较长。若喂养的过年猪肥大,不仅得到众人赞扬,而且可保祖先“过”个好年,祖先便保佑儿孙幸福。

2、彝族年的三天

彝族年要过三天,彝语称第一天为“库施”、第二天为“多博”、第三天为“博基”。

第一天的主要活动是:杀过年猪、祭祀祖先和吃年饭。杀过年猪时有一套规矩,由村寨里的小伙子们从最年长或辈分最大的家里开始杀过年猪,依辈分排下来。若村寨里住有“毕摩”或“苏尼”,要先杀他们家的过年猪,然后再按辈分排列杀猪次序。这是一种对权力、地位的尊重和尊老的传统文化的表现。

每户杀猪前,在院坝烧一堆火,并在火中放两个干海椒,意在吓跑妖魔鬼怪,熏撵凶祸。主人斟一杯酒放在祖先灵位前敬祭祖先。然后各斟一杯酒敬杀猪的小伙子们,以示尊重。

然后,男主人说一声:“伙子们,抓!”于是小伙子们蜂拥而上,将猪压倒在地。杀猪时,调转猪头向东宰杀,随后就去帮助杀另一家的过年猪。主人家留下烧猪打整干净。

猪剖开肚后,取出胆、脾以卜吉凶。再取少许肝、脾、肉放在火塘中烧熟加上生猪的头及整个前肢,由男主人置于祖先祖位前祭献,同时口中念一些祝词,彝语称为“松母吉取”。

午饭主要有酒、坨坨肉、荞粑和大米饭。肉和米饭煮好后,照例先祭献祖先,然后全家围坐在火塘旁,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吃年饭。过年三天里,无论是主人家还是来客都可随时食用,不拘礼仪,彝族谚语说:“过年三天没有吃错的,结婚三天没有说错的。”

如村寨里有没杀年猪的困难人户,其他人就会砍一块生肉或煮熟的肉送去。人户多的寨子,有时不杀年猪的人家里的猪肉往往会比杀了猪的还多,这体现了人们的互助和友好。但年年靠人帮助过年,脸面上是过意不去的,所以有的人家即使很穷也尽量想办法自己喂肥猪过年。

过年期间,火塘里不能熄火,要用粗大的柴根烧着,全家人围坐在火塘边,有说有笑,有吃有喝,沉浸在欢乐、愉快的节日气氛之中。

第二天主要是耍新年。其玩法别开生面,各有情趣。清早,姑娘和小伙子们就起来,各自不声不响地背着水桶到河边、泉旁去背水,或去别人地里“偷”些青菜、圆根回来,不能让人察觉。因此,在途中如遇人碰见了或听到了声响也各自装做不曾看见、听见。凉山彝族年的这种“偷”水或“偷”菜的风俗,按民间说法:一是新年的第二天,有水、菜悄悄地被“偷”进屋,意味着今后财源不断;二是长辈们对后生能力、胆量和智慧的探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玩法。

早饭后,各村寨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穿上新装汇集在山岗或坝子上开展活动。一般有赛马、摔跤、斗牛、斗羊、斗鸡。有的地方,小伙子与姑娘一起玩“磨儿秋”。一些地方,在开展这些活动前,还有一个简单的仪式。斟上一杯酒,由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念些祝福的词,其大意是祝愿岁岁平安,人丁兴旺。

年节中,孩子们更是开心。他们各自带上煮熟了的弯猪脚(前蹄)和其他一些食品,由一些老年人主持,用刀切成小块,拾柴加热,分给孩子们,把余下的骨头还给原主带回去。大家边吃边玩,这是年节中孩子们最有兴趣的一项活动。

还有一个搜过年酒喝(彝语叫“支尼播”)的活动。村寨里的男人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地搜酒喝,喝了一家又到另一家,直到喝醉不能随队,方送回家里休息。这支搜酒队在村寨里的醉闹、说唱,更增加了节日的热烈气氛。

第三天,彝语称为“博基”,“博”义为“走、归”;“基”义为“款待”。意思是祖宗们回来和儿孙后代过完了年,这一天该送祖宗回去了。因此,这一天天还没亮,各家各户都要举行欢送仪式。鸡鸣时分,把饭炒成油炒饭,煮过的肉再煮热,烧过的再烧一次,和其他食品一起盛在餐具中,再分别放上刀和匙子,斟杯酒,由户主一一拿在手里从火塘上面转三周祭放在神台上,象征着祖宗们离别前要食用;同时在门上挂一个装有炒面的口袋,意为祖宗们准备路上食用的干粮;接着由户主致送别词,主要意思是望他们别带儿孙和后代走,要让后代平安成长,请求祖宗赐给他们幸福;然后取下饭、肉和其他食品,叫醒全家成员,坐在火塘边,人人都要吃点送年饭。送走了祖先,人们带着对未来年的美好憧憬和对祖先们的依恋惜别之情,送走了一个年节。

3、拜年

拜年彝语叫“纠姑”。这也是彝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不过凉山彝族拜年的时间,多在三天后进行。拜年是彝族年的最后项目,拜年送上一块猪肉或半个猪头、酒和其他一些食品,主要是互致问候。其中以媳妇回娘家给父母拜年最为讲究。过完三天的年后,媳妇们便备好年货带上孩子纷纷回娘家看望父母,给父母拜年。这些拜年货,彝语专称为“克勒莫伙”,是出嫁女儿们对父母尽的一份孝心。拜年走在路上,碰到认识的人要打开酒让其喝开口酒。喝后要给点赏钱(物),然后打开背篼里的年货看后赞美一番才离去。到父母家拜年,父母要给女儿和外孙回赠礼品。给钱或物、猪、羊、鸡都可以,也有送衣物的。特别是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第一次带回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们就格外地重视。

彝族历来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彝族谚语说:“为人心坦荡,我友在四方”;“一斗不分十天吃,就不能过好日子;十斗不做一顿饭,就不能招待客人。”因此,彝民族不仅内部有着传统的友爱互助的风尚,而且有和其他兄弟民族友好往来的传统。年节时,他们习惯把附近兄弟民族的朋友请来,尊为上宾,热情招待。主客席地而坐,边饮酒边吃肉,边叙情,亲同手足。彝族年虽然说是过三天,但实际上由于远近亲友络绎不绝地拜年,有的人家直到一个月后,才慢慢过完。

春节手抄报内容篇三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x;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春节手抄报内容篇四

灶神是民间家家灶房供奉的菩萨,被尊称为“灶君司命”。早在夏代,他就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据占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或说钻木取火的“燧人氏”,神农氏(炎帝)的“火官”,黄帝作灶的“苏吉利”为灶神,是五皇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尊敬。灶王龛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的神像,或将神像贴在墙上,上书“东主”、“人间监察神”等文字,两旁的对联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佑一家老小的安全。

民谣云:“二十三,糖瓜粘。”这是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祭灶之日。又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指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老百姓在二十四日,水上船家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其意在于欢送灶王府君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来的善恶行为。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将新的一年中这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交给灶王爷之手,由他掌握处置。因此,每户人家都十分重视祭灶。祭灶多在黄昏人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灶王神像敬香,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再摆上纸马和草料。焚香完毕,请出灶王神像,连同纸马和草料,在院子里点火焚烧。全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此时,有的地方还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

除夕之夜,灶王爷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又回到了人间。每家要换上新的灶君神像,点上新灶灯,摆上供晶,在灶龛前焚香化纸,算是“接灶”,灶王爷又开始的监护工作。

春节手抄报内容篇五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下面小编整理小学生春节手抄报内容_春节习俗内容手抄报,欢迎阅读。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由于历史和其他种.种原因,各地过彝族年的时间不一致,均在冬至前收粮入库后的阳历11月,各村寨择日过年。另外,云南、贵州、广西彝族地区有些地方过去都过彝族年,汉文方志都有记载,但是在清朝时期吴三桂和鄂尔泰统治的改土归流的情况下改夷归汉已经不过彝族年了。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凉山彝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经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每年阳历11月20日为彝族年,法定放假3天,使全州各族人民共同欢度彝族年。凉山彝族年,整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年前的准备阶段、年节的活动阶段和尾声阶段。

1、年前准备

择定吉日、准备年货、节日柴草准备和搞好房内外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过年没有固定日期,各地也不统一,一般是以自然村寨为单位,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毕摩择定。具体选定哪天,要根据彝历计算,除属猪、龙、牛、鸡、蛇等的那些天不宜过年外,属猴、虎的日子最佳,属狗、鼠等日也是过年的“吉日”。

准备年货。凉山彝族过年,对过年猪特别讲究,过年猪的大小、肥瘦,被视为是否富有和勤劳的标志。过年猪不能选用种猪、老母猪、花毛猪和独生猪,并且过完年就立即选定下一年的过年猪。凉山彝族年猪的喂养大多同牛羊一起赶上山去放,放养的时间也较长。若喂养的过年猪肥大,不仅得到众人赞扬,而且可保祖先“过”个好年,祖先便保佑儿孙幸福。

2、彝族年的三天

彝族年要过三天,彝语称第一天为“库施”、第二天为“多博”、第三天为“博基”。

第一天的主要活动是:杀过年猪、祭祀祖先和吃年饭。杀过年猪时有一套规矩,由村寨里的小伙子们从最年长或辈分最大的家里开始杀过年猪,依辈分排下来。若村寨里住有“毕摩”或“苏尼”,要先杀他们家的过年猪,然后再按辈分排列杀猪次序。这是一种对权力、地位的尊重和尊老的传统文化的表现。

每户杀猪前,在院坝烧一堆火,并在火中放两个干海椒,意在吓跑妖魔鬼怪,熏撵凶祸。主人斟一杯酒放在祖先灵位前敬祭祖先。然后各斟一杯酒敬杀猪的小伙子们,以示尊重。

然后,男主人说一声:“伙子们,抓!”于是小伙子们蜂拥而上,将猪压倒在地。杀猪时,调转猪头向东宰杀,随后就去帮助杀另一家的过年猪。主人家留下烧猪打整干净。

猪剖开肚后,取出胆、脾以卜吉凶。再取少许肝、脾、肉放在火塘中烧熟加上生猪的头及整个前肢,由男主人置于祖先祖位前祭献,同时口中念一些祝词,彝语称为“松母吉取”。

午饭主要有酒、坨坨肉、荞粑和大米饭。肉和米饭煮好后,照例先祭献祖先,然后全家围坐在火塘旁,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吃年饭。过年三天里,无论是主人家还是来客都可随时食用,不拘礼仪,彝族谚语说:“过年三天没有吃错的,结婚三天没有说错的。”

如村寨里有没杀年猪的困难人户,其他人就会砍一块生肉或煮熟的肉送去。人户多的寨子,有时不杀年猪的人家里的猪肉往往会比杀了猪的还多,这体现了人们的互助和友好。但年年靠人帮助过年,脸面上是过意不去的,所以有的人家即使很穷也尽量想办法自己喂肥猪过年。

过年期间,火塘里不能熄火,要用粗大的柴根烧着,全家人围坐在火塘边,有说有笑,有吃有喝,沉浸在欢乐、愉快的节日气氛之中。

第二天主要是耍新年。其玩法别开生面,各有情趣。清早,姑娘和小伙子们就起来,各自不声不响地背着水桶到河边、泉旁去背水,或去别人地里“偷”些青菜、圆根回来,不能让人察觉。因此,在途中如遇人碰见了或听到了声响也各自装做不曾看见、听见。凉山彝族年的这种“偷”水或“偷”菜的风俗,按民间说法:一是新年的第二天,有水、菜悄悄地被“偷”进屋,意味着今后财源不断;二是长辈们对后生能力、胆量和智慧的探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玩法。

早饭后,各村寨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穿上新装汇集在山岗或坝子上开展活动。一般有赛马、摔跤、斗牛、斗羊、斗鸡。有的地方,小伙子与姑娘一起玩“磨儿秋”。一些地方,在开展这些活动前,还有一个简单的仪式。斟上一杯酒,由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念些祝福的词,其大意是祝愿岁岁平安,人丁兴旺。

年节中,孩子们更是开心。他们各自带上煮熟了的弯猪脚(前蹄)和其他一些食品,由一些老年人主持,用刀切成小块,拾柴加热,分给孩子们,把余下的骨头还给原主带回去。大家边吃边玩,这是年节中孩子们最有兴趣的一项活动。

还有一个搜过年酒喝(彝语叫“支尼播”)的活动。村寨里的男人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地搜酒喝,喝了一家又到另一家,直到喝醉不能随队,方送回家里休息。这支搜酒队在村寨里的醉闹、说唱,更增加了节日的热烈气氛。

第三天,彝语称为“博基”,“博”义为“走、归”;“基”义为“款待”。意思是祖宗们回来和儿孙后代过完了年,这一天该送祖宗回去了。因此,这一天天还没亮,各家各户都要举行欢送仪式。鸡鸣时分,把饭炒成油炒饭,煮过的肉再煮热,烧过的再烧一次,和其他食品一起盛在餐具中,再分别放上刀和匙子,斟杯酒,由户主一一拿在手里从火塘上面转三周祭放在神台上,象征着祖宗们离别前要食用;同时在门上挂一个装有炒面的口袋,意为祖宗们准备路上食用的干粮;接着由户主致送别词,主要意思是望他们别带儿孙和后代走,要让后代平安成长,请求祖宗赐给他们幸福;然后取下饭、肉和其他食品,叫醒全家成员,坐在火塘边,人人都要吃点送年饭。送走了祖先,人们带着对未来年的美好憧憬和对祖先们的依恋惜别之情,送走了一个年节。

3、拜年

拜年彝语叫“纠姑”。这也是彝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不过凉山彝族拜年的时间,多在三天后进行。拜年是彝族年的最后项目,拜年送上一块猪肉或半个猪头、酒和其他一些食品,主要是互致问候。其中以媳妇回娘家给父母拜年最为讲究。过完三天的年后,媳妇们便备好年货带上孩子纷纷回娘家看望父母,给父母拜年。这些拜年货,彝语专称为“克勒莫伙”,是出嫁女儿们对父母尽的一份孝心。拜年走在路上,碰到认识的人要打开酒让其喝开口酒。喝后要给点赏钱(物),然后打开背篼里的年货看后赞美一番才离去。到父母家拜年,父母要给女儿和外孙回赠礼品。给钱或物、猪、羊、鸡都可以,也有送衣物的。特别是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第一次带回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们就格外地重视。

彝族历来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彝族谚语说:“为人心坦荡,我友在四方”;“一斗不分十天吃,就不能过好日子;十斗不做一顿饭,就不能招待客人。”因此,彝民族不仅内部有着传统的友爱互助的风尚,而且有和其他兄弟民族友好往来的传统。年节时,他们习惯把附近兄弟民族的朋友请来,尊为上宾,热情招待。主客席地而坐,边饮酒边吃肉,边叙情,亲同手足。彝族年虽然说是过三天,但实际上由于远近亲友络绎不绝地拜年,有的人家直到一个月后,才慢慢过完。

春节手抄报内容篇六

今年我们回到老家过年,和南京比起来,老家的年味儿更浓: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挂灯笼、舞龙灯、赶庙会、走亲戚……个个令人回味无穷。

除夕夜,贴春联可是外公的专利,绝不让我和姐姐两个淘气包插手。一大早,外公就起床做准备工作了。先是打浆糊:把开水和进小麦粉里,用筷子快速搅拌,那种淡黄色的粘粘的浆糊就打好了。接下来,外公把自己写好的春联摊在桌上,按照大门、后门、房门分好,对联反面朝上摊开,用细毛刷子蘸上浆糊,均匀的刷在四边,用手捏着两边的角落,把它按在门上,把书卷成筒状,由上到下,由中间到两边抹平,用抹布把溢出来的浆糊抹干,春联就贴好了。浓浓的年味儿也出来了。外公笑得合不拢嘴。

包饺子就换外婆登场了。她把青菜择好了,洗干净切碎,再把肉绞烂拌在一起,加点香料。香味扑鼻的馅儿做好了。她把面皮铺在手心,用勺子挖一点馅儿放在中间,把饺皮对折,沿边捏紧。船形的饺子就这样捏好了。在开水中浮上来的饺子像一只只小耳朵,白嫩嫩水盈盈的,洋溢着喜气。

吃完团圆饭就是放鞭炮了。我们选择了一种名叫仙女拜年的烟花。爸爸点燃了引火线,我们远远的看着,只听见“嗖”的一声,烟花窜了上去,在空中绽放出一副美丽的图案,真的像一位迷人的仙女在给大家拜年呢!

“火树银花不夜天,爆竹声中年味显。”这火红的春联,热气腾腾的饺子,灿烂的烟花,让幸福充满我们心间,这浓浓的年味儿啊!

春节手抄报内容篇七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长辈的压岁钱,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南方:利市取“利事”好意头

“利市”又称“利事”,取其大吉大利、好运连年之意。一些老人家称作“红纸”。一般来说是已婚人士派利市,从大年初一到元宵节前都可派发。所派对象除了未成年人,还有一些未婚人士、单身友人。在广州人眼中,过年派利市,目的是双方开心,互道祝福,有联络感情的效果。

传统上,在农历新年期间,乖巧的小朋友看见长辈,都会说些吉利话,长辈会派利市一封,表示对小孩子祝福的心意。新年期间,除了家庭里派利市,有的人出门也给保安员派利市,去酒楼吃饭也要为服务员派利市,公司还派开工利市,取其凡事顺利的意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如今的利市已经不限于过年期间出现,一般人家每逢过节,或者家族成员生日等喜庆日子,都有可能派利市。

北方:压岁钱防鬼怪伤小孩

广州人口中的利市,即北方人所称的压岁钱。民间认为给孩子压岁钱,当妖魔鬼怪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按照习俗,第一个包着压岁钱的红包往往都是父母给的,往往在年夜饭之后,父母就给孩子们发放红包和糖果。另外还有人家习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或者新衣服的口袋中。

相关范文推荐
  • 10-09 幼儿园教研个人总结体会 幼儿园教研组长个人工作总结(优秀7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 10-09 春节送温暖工作总结(模板5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10-09 最新高校师德考核个人年度总结(汇总5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 10-09 2023年安全生产自查工作总结报告 安全生产自查工作总结(通用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
  • 10-09 2023年入队申请书父母该说(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
  • 10-09 汉语言文学自荐信毕业生表(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
  • 10-09 最新升学宴家长答谢发言 结婚喜宴家长答谢词(优秀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升学宴家长答谢发言篇一家长
  • 10-09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人教版(实用6篇)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
  • 10-09 三分钟护理应聘自我介绍 三分钟应聘自我介绍(模板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 10-09 2023年个人工作总结(优秀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