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最新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精选5篇)

最新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精选5篇)

时间:2023-10-09 09:52:21 作者:FS文字使者最新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篇一

五年级时,闲来无事,发现舍友书柜上摆着一本《百年孤独》,便借来读读。我陆陆续续地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读完之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解脱,我解脱了,布恩迪亚家族也解脱了。

《百年孤独》讲述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沿海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说实话,这本书的确难懂,光是书中理不清的人物关系以及相似却又不同的人物姓名就够让人头疼的。但是,好书就是有让你硬着头皮读下去并且自虐式的想去读第二遍的冲动。当你真正走进布恩迪亚家族中去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那种想摆脱孤独但却死也离不开它的纠结,矛盾和痛苦。

我认为大多数中国读者被马尔克斯的作品吸引的原因,不外乎是独特魔幻的写作手法和另有深意的主题内容。先从写作手法上来看,马尔克斯已然被打上了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标签,但是魔幻是表,现实才是里,这种表里如一的结合使得《百年孤独》从小说的一开始,吉普赛人带着磁铁观像仪来到马孔多的时候,这种现实与魔幻的结合就已经让读者陷入了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中。从主题内容上来说,由小及大,《百年孤独》被看做是拉丁美洲奋斗历史的完结。《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很多人对于《百年孤独》都只是望而却步,很想去读,却无法深入到作者描绘的那个触手可及但又不敢触摸的世界。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篇二

布恩迪亚家族的人是孤独的,思想保守落后的个人是孤独的,比如乌尔苏拉,她是一位勤劳坚强的`妻子和母亲,她不懈地与命运抗争,想要让子子孙孙团结起来,但子孙之间依旧是充满猜忌,互不信任,各自精神上的孤立使得乌尔苏拉为爱的斗争终究无果。布恩迪亚家族的族人就像一座座的孤岛,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严重缺乏互相沟通。对于自己有同样血统的人,布恩迪亚族人更不能做到信任与沟通,就像当时拉美历史上的党派斗争一样,与自己的同胞做斗争,却不知道联合起来对抗外部冲击,最终内部的溃烂让两者不堪一击,像那场飓风一样,让马贡多消失了,也让哥伦比亚分裂了。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孤独不同于孤单,更不同于寂寞空虚冷啦,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需求。但是在传统观念中,喜欢孤独是有问题的,强调我们要变得很。后来,随着人本主义的盛行,我们逐渐发现孤独是一种内在的需要,甚至于被使用于一些营销手段中。所以,逐渐出现了一种价值观:与人交往是一种能力,享受孤独也是一种能力。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篇三

前段时间刚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这样评价《百年孤独》道: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着,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

《百年孤独》被人们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它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说道魔幻,这个也不难理解,相信我们平常都接触不少这类作品。魔幻的话肯定就少不了鬼怪,书中最足够资格成为鬼怪的就要数梅尔基亚德斯了,这个人总让人有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曾经死去,又神奇般地得以复活。而他好像有神一样的预知能力,所有的一切事情都好像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曾经说过,“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个人将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后来果然是这样。

书中内容庞杂,人物非常之多,以至于看一遍书根本就理不顺,而且情节曲折离奇,真的是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但读完这本书后,我们可以看出作家主要是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其中真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神奇事件,令人目瞪口呆、诧异不已。在读书期间,就一直是处于一种悬着一颗心在半空中的状态,好不容易吐口气之后又要打起万分精神来应对接下来的情节发生。

而对于书中各类人士,印象最深的还是奥雷里亚诺他不像他的哥哥出生于路途中,他生于马孔多,在娘肚里就会哭,睁着眼睛出世,从小就预见事物的天赋。长大后和蕾梅黛丝结为夫妻,然而在这前面,他和哥哥的情人有一个孩子,名叫奥雷里亚诺?何塞。然而蕾梅黛丝英年早逝,于是他参加了内战,当上上校。他一生发动了三十二场武装起义,逃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伏击和一次枪决,都大难不死,甚至开枪自杀也只是受伤,奇迹般地没有死去可。在这期间,他与十七个外地女子发生,然后她们分别生下自己的孩子,总共是十七个男孩。

这些男孩以后不约而同回马孔多与父亲相认,然而却都被追杀,无一生还。奥雷里亚诺年老归家,像他的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孤独的日子,一直到死,光是他的一生就已经是占据各种传奇色彩,更别提其他的,因此说其情节之繁复,内容之庞杂。总之,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纽约时报》也这样评论:《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篇四

孤独是可怕的。

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领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

作者著书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众要团结起来,走向文明,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孤独是自闭的。

《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

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死了,连同马贡多的文明。之后的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

于是,书中结尾是: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

孤独是需要反省的。

读完书本,掩卷深思。《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书的涵义无疑是深远的:他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摆弄的正确途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无论是文章架构,还是内容选择;无论是叙述方式;还是表现手法;无论是典故引用,还是故事编排,无不采用其极,令人匪夷所思。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可谓是眼花缭乱。

作者的匠心独运,文章的跌荡起伏,俨然是对读者最大挑衅。在不可思议的奇迹中,在现实交错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现实中,在荒诞不经的传说中,使读者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进而理解孤独的本义,理解《百年孤独》的奇特。

孤独是需要摒弃的。

“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照《百年孤独》的现实与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由此,我们想起了晚清政府闭关锁国以至惨遭蹂躏的结局和新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而重新崛起的历程。

《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个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独的历史永远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但愿,作者的苦心和夙愿梦想成真。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篇五

读完一本长篇小说就像独自经历了一次长途旅行。可是归家后,我首先感到的不是回家的放松和愉悦,而是被裹挟在,由对旅途中经历过的风景的迷恋以及对现实的惶惑所组成的矛盾之中。

马尔克斯是一名大作家。因为阅读《百年孤独》,我才得以在他笔下的马孔多小镇尽情游览了一番。自己只是马孔多的一个过客,但故事中的布恩迪亚一家却留存在了我的记忆里。

法国小说家伊夫・纳布尔的小说《一只特立独行的猫》里有这样一段话:“这虚幻的人生,周而复始地运转,难以承受与不公义则在一旁伺机而动。我们屈居一旁,于是乎也开始向外趋避。我们也变得像埃布尔一样年老色衰、紧张忧虑,凡事认真,这两者之间的分界点何在?我们在专注的事物上,带入了这么多的情感,同时还要冷眼旁观,因为如此才能客观抽离。”

马尔克斯在四十岁时写下了《百年孤独》这本书,距离它问世至今已有五十多年。为何还有如此多的人受它的吸引,迫不及待地拿起这本书,甚至有些人不惜花时间一读再读。

马尔克斯不仅仅只是一个作家,同时,他还是一名记者,一名社会活动家。在成为一名专职作家之前,他的一生充满了动荡。在我读到书中的马孔多被美国佬借种植香蕉之名赚取钱财,一边却又尽情压榨工人,而后发生工人罢工事件时,我就知道,这绝不仅仅只是一部描述一个家族的衰落与灭亡的故事。

小镇马孔多以及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都与拉丁美洲在二十世纪战争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那个时期,拉丁美洲军阀混乱(这点从奥雷里亚诺上校打了三十二场战争可以看出)。而拉美知识界也在冷战时期被世人逐渐遗忘。就像乌尔苏拉遗忘勇敢的丽贝卡一样。这时,四十岁的马尔克斯,以其冷静客观的笔触写下了属于拉丁美洲人的故事。也是他们真实的命运。

在书中,有三千多名工人因为闹罢工在广场被机枪扫射而死,但死亡的真相却被政府彻底掩盖。美国佬的到来为马孔多带来了盛极一时的繁华,他们的离开,却让马孔多变得一蹶不振,并渐渐被世人遗忘。四年多的大雨过去,繁盛的马孔多彻底不见了。

年老的奥雷里亚诺上校看着美国佬在马孔多横行霸道,但是政府却对这一切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心中不禁燃起了当年促使他发动战争的怒火。年老的他走出了自己当年封闭起来的大门,妄想重新打一次真正的战争,将这些外来者驱逐出去,换来马孔多真正的繁盛。然而,这一切太迟了。就像拉丁美洲在军阀混乱时期就慢慢地遗失掉了在世界说话的机会。大家等待得太久,久到最后曾经等待的理由都渐渐被自己所遗忘。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布恩迪亚家族一代代的生命出生,又死亡。最后,随着家族的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吞噬,奥雷里亚诺死在倒塌的房屋。家族彻底消失在马孔多这个虚构的小镇。其实在这之前,小镇上就已经没有人记得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了。

我想,除了书中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和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一定有很多人是因为被马尔克斯的个人魅力和他宏大的历史叙事吸引而来阅读此书的吧。不管怎样,他让我明白,伟大的作品之所以被世人称作伟大,不仅仅在于宏大的叙事,更在于作品间明明白白或者隐隐约约透露出的家国情怀。

即使他的一生似乎都在强调和证明人的孤独。“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偿还”、“幸福晚年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下不失尊严的协定罢了”、“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著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世间唯孤独永恒。”

但是,在,身患癌症的他还是说出了这样激励人心的话:“如果我有一颗心,我会将仇恨写在冰上,然后期待太阳升起;如果我有一段生命,我不会放过哪怕其中的一天,对我爱的人说:我爱他们。”你看,写了那么多陈尽孤独的小说,他还是那个拥有无限温柔力量的人。

布恩迪亚家族的后代的孤独真的是天生的吗

许多人都嫌《百年孤独》里的名字难记。可是你若是认真读了下去。相信我,故事情节的环环相扣绝对会让你将那些如此相似却又代表不同灵魂的名字准确记下来。也正是因为情节,它并不是普遍意义上晦涩难懂的名著小说。相反,它是精彩的、引人入胜的、令人着迷的。

在这个故事里,似乎每个布恩迪亚家的人都是孤独的。无论是幻想力十足的家族第一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还是勤劳能干,聪明而富有决断力的乌尔苏拉,又或是打了三十多场战争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还有看似没有被孤独所沾染的绝世美人儿蕾梅黛丝。但是书中的每个人物又是如此的独具个人魅力,如此鲜活,在阅读道德过程中似乎可以听到他们在遥远的马孔多小镇向读者频频传来求救的呼喊。

看完这个故事,仔细回想他们每一个人的经历。我越发觉得布恩迪亚家族的人的孤独并非完全是天生的。梅尔基亚德斯羊皮卷的准确预告,不过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场合理的、带着强烈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指路牌”。

从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长大成人的自我告白中,我们便可获悉。“当阿尔卡蒂奥还是个孤独的孩子时,时常担惊受怕,他经历了失眠症的肆掠,见证了乌尔苏拉的实干热情,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疯癫,奥雷里亚诺的高深莫测,以及阿玛兰妲和丽贝卡之间的殊死对抗。奥雷里亚诺教他读写,但同时总想着别的事,仿佛一个陌生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虽然身边有人照顾,但那样的照顾总是显得十分的疏离。

在被费尔南达近乎逼迫的管教下,大女儿梅梅只好顺从母亲的意愿学习古钢琴,在不同的人面前表演。尽管内心对人们冷漠的反应早已心知肚明,但不可否认她是个聪明的人。试问布恩迪亚家族的孩子有哪一个是蠢笨的吗?可是他们都如此的胆小,如此的顺从。所以乌尔苏拉在许多年后才意识到了丽贝卡的勇敢,意识到了这宝贵的品质正是家族后代所缺乏的。

读到梅梅与工匠在一起时,我还不能理解为什么奥雷里亚诺第二会把这场爱恋称之为梅梅的悲剧。难道仅仅是因为梅梅爱上的是一个工匠吗?到故事的最后,我的疑问才慢慢得到答案。原来梅梅是因为反叛家族才选择爱上工匠。那他们之间,爱情存在吗?可能只有梅梅自己知道吧。但是在这段爱情里她是快乐的,即使这样的快乐最后仍然在费尔南达那不可撼动的权威之下破碎了。

梅梅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小说《无声告白》里的女孩。两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本质在我看来是如此的相同。女孩同样对母亲的要求从不拒绝,最后却死在了湖泊里。所谓的无声告白,难道不是无声控告吗?控告父母假爱之名,却行着剥夺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的自由之实。

奥雷里亚诺第二的儿子也经受了这样的自由剥夺。他一生下来就承载着乌尔苏拉想要他成为神甫甚至是教皇的意愿。年迈的乌尔苏拉将他抚育长大,却一直向尚且年幼的他灌输着绝对的【禁止概念】,致使他对陌生的世界生出一种未知的巨大恐惧。而从未真正关心过他的成长。

布恩迪亚家族的人的确是可怜的,正像书的最后一句所陈述的那样:“注定承受着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同时这个家族也是可悲的,因为后代人的孤独似乎正是上一辈人一手造成的。

为何家族的男人女人会互相滋生爱意,甚至故事的最后真的如乌尔苏拉所担心的那般,家族中的男女结合生出了猪尾巴的孩子。从何塞・阿尔卡蒂奥对阿玛兰妲无边无际的想念里,我们不难得出答案。在他充斥着孤独和恐惧的童年,正是阿玛兰妲的爱抚和陪伴给予了他对这个世界些许的美好幻想。或许这的确有些病态,但在这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里,它的着重点应该在现实二字。

爱情在那个时代是一个奢侈品。最后一个布恩迪亚家族的后代不仅长着猪尾巴,而且还被蚂蚁生生地吃掉,最后“只剩下一张肿胀而干瘪的皮”。他是家族唯一一个因爱情结合而诞生的生命,但这由爱情带来的美好消逝速度如此之快,也着实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从马孔多返回家乡的加泰罗尼亚智者的抱怨:“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著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好在他们最后并没有独自与孤独为伴,而是死于爱情以及那荒谬的预言。

我因这个故事惊奇过,愤恨过,沮丧过,还有其他各种杂乱不一的情绪掺杂其中。告诉朋友,他跟我说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我想说,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故事,这也是人生啊。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