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传承文化与教育心得体会 黄河文化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传承文化与教育心得体会 黄河文化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时间:2023-10-09 03:49:29 作者:笔砚传承文化与教育心得体会 黄河文化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承文化与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黄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卓越品质。在近期的一次考察中,我有幸深入了解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参观和学习,我深感黄河文化的伟大和深远,也对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下文将从黄河的意义、文化的独特性、人文精神、环境保护和传承的困境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黄河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黄河从古至今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久远的历史和文化记忆。自古以来,黄河为华夏子孙提供了丰富的土地和水源,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黄河也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中国人的独特性格和不屈精神正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所形成的。因此,了解黄河文化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其次,黄河文化具有独特的传统和特色。黄河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农耕文化、铜器文化、丝绸文化和儒家文化等等,这些传统与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例如,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石,这种劳动方式和务实精神贯穿了整个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同时,黄河流域也是中国古代的绣花、造纸和制陶之乡,这些手工艺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此外,儒家学说也在黄河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儒家的核心思想“仁爱”、“礼仪”和“中庸”等理念影响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再次,黄河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令人深思。在黄河的流域,人们经历了无数次水患和灾难,但他们始终不屈不挠,勇敢地与自然抗争。这种坚韧和团结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黄河民歌和《黄河大合唱》等音乐作品也反映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黄河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困境。黄河的泥沙淤积、水流断流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此外,城市化的进程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也使得年轻一代对于黄河文化的关注度减弱,很多传统的技艺和习俗逐渐失传。因此,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将黄河文化传承给后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综上所述,黄河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研究和了解黄河文化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这不仅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的认知,更能激发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到黄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让这片土地的精神和价值得以传承,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传承文化与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在探寻黄河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伟大和深远影响。黄河文化之所以能够留下如此丰富的遗产,不仅仅是因为这片土地的肥沃,更重要的是这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智慧和勇气。通过了解和学习黄河文化,我得到了许多启示和体会。

首先,黄河文化告诉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最具威力的河流之一。然而,它的洪水经常给人们带来灾难。然而,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的人民一直努力适应黄河的洪水,开展了一系列治理工程,走出了一条航船腾飞的道路。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挑战,关键是要勇往直前,不退缩,勇敢地迎接并克服困难。只有在逆境中,人们才能够展现出真正的勇气和智慧。

其次,黄河文化还告诉我们要珍视自然资源。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水资源供应地。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黄河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地对待和保护自然资源,才导致了黄河变得如此脆弱。因此,学习黄河文化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珍视我们手中的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而黄河文化还告诉我们要尊重历史与传统。黄河文化悠久的历史给了我们很多珍贵的传统和智慧。尊重历史与传统不仅仅是尊重过去,更是尊重我们自己。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忽略那些古老而有深度的东西。然而,在学习黄河文化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只有回望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才能找到前行的方向和动力。因此,尊重历史与传统是我们追求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最后,黄河文化还告诉我们要保持开放与创新的精神。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先进的地区之一。在黄河流域,我看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看到了他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他们能够创造出许多奇迹。而在现代社会,我认为我们也需要保持这种开放与创新的精神。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追求新的发展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竞争力。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黄河文化,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困难与挑战、珍惜自然资源、尊重历史与传统以及保持开放与创新的重要性。同时,我也认识到,黄河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会继续关注黄河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为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承文化与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传承文化与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我记得最刻骨铭心的一件事:“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在寒假期间,也就是农历腊月28日那天,我与父亲每人背一大背篮青菜到集市上去卖,从28日凌晨3点钟就开始出发,途中老父亲由于不小心扭伤了脚,可没办法,老父亲只得强忍剧痛,硬着头皮一颠一簸地背着菜继续步行,到集市已是近10多点钟了,可运气还好,到下午3点钟左右菜已全部卖完,父亲清算一下卖了28元钱,老父亲给了我5角钱去卖了一碗面条充饥,可他自己还强忍饥饿,没舍得花一分钱,直到晚上7点多钟回到家才吃晚饭。在回家的路上,他跟我讲,每省下1角2钱,就够得我在学校吃上1顿饭的钱,我们一路上谈了许多,他说的最具有鼓励的一句话,要我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好日子过”。

因此,从现在起,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和理解,使我认真吸取了前人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精华事迹,更加加深了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孝敬之心。我希望:为人子女的我们,再也不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多一点孝敬父母的机会!还是找点时间,留点空闲,带着亲人,常回家看看吧!

《三字经》里面有这样一句:“守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意思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因为父母教会我们的一切,是因为老师教会我们认识数字、认识文字等等。目前,“三读”活动激发了我学习《弟子规》的兴趣,其中5、6岁的小孩,大到80、90来岁老人都咒他“不得好死”,果真如此,他有一次外出做工,站在挡墙上解小便时,不小心就摔死了,你看,老天都不容他,这就叫做“罪有应得,不得好死”。

哎!做父母的太不容易了养父母。

传承文化与教育心得体会篇五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学习传统文化尤为重要。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园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

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

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

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时间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岗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 深刻的认识。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以前经常搜集一些名言 警句来激励、警示自己。现在才真正感知对中华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赞叹、令我折服。针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 会:

(一)学以修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 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古人倡导温、 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 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 的过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 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 学以济世。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 七八糟、乌烟瘴气。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 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们先祖留下的经典智慧来治疗当下人性的疾 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我们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 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 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敬畏党和国家授予我们的职责岗位。我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这个岗位多做事、做好事。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 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传承文化与教育心得体会篇六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为仁,而孝为仁之本。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孝道是责任、是义务、是品行、是良知、是感恩、是回报,孝道始终是摆在第一位。没有孝道就没有人道,一个缺乏孝道的社会,人间就没有友善和亲情可言。

“百善教为首,孝道大于天”,这要从小孩启蒙教育开始,让这传统孝道在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孝道的光芒成为人间永远的温暖。

天地有情,孝道无价,不尽孝道,何以为人?孝道:是人性和品德的张扬,是生命和道义的舒展,是心灵和良知的感应,是持之以恒的坚守,是无怨无悔的付出,是言传身教的表率。

没有天,那有地?没有父母,那有子女?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根源,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血脉的骨肉情缘。父母为撫养教育子女,含辛茹苦、历尽艰辛,操劳一生,把爱和亲情都倾注在子女身上,谓之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这博大厚重的情怀,无不在每个子女的心灵里留下刻骨记忆。现在父母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理应得到子女的关心和照顾,让老人享尽天伦之乐,安度幸福的晚年,这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也是老年生活幸福的憧景。作为晚辈的要有一颗感恩之心,要回报父母养育之情,为他们创造舒心的生活环境,让孝道的光芒温暖着老年人的心灵。

生命有轮回,人生会苍老,每个人到了年老体弱,步履蹒跚之日,就是子女回报父母之时。孝道更有行为的示范效应,可说是一个人品格的形成,也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取向。对父母尽孝,其实就是给子女树立榜样,为自己晚年生活铺路,孝道的美德就是要言传身教去延续,才得以流传弘扬。

孝道不能虚情假义,利益当头,不能因为父母的偏心而耿耿于怀,不能因为财产继承问题而寻找借口,也不能因为自己的经济条件差就不承担义务,更不能因为父母年老多病而推卸责任,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能成为不尽孝道的理由。

赡养老人不仅是自己的父母,也包括配偶的父母,俗语云:“女儿孝不如女婿孝,儿子孝不如媳妇孝。”至于婆媳关系,历来是孝道的焦点难题,只要每个做儿媳的多点宽容、多点大度、多点谅解、多点真情,心间就自然会产生出孝道。

孝道是一点一滴的汇集,是一丝一缕的关怀,是春风化雨的滋润,是冬日阳光的照耀,是心灵深处的呼唤,是岁月留痕的践行。

孝道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多的是要在精神和情感上的关怀。老年人需要心灵的关爱,老人的一生阅历,有丰富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多是忆旧寄怀,故此,为人儿女的应该尽量多抽点时间去陪同老人聊天,以慰藉其心灵上的孤独和寂寞。

为人子女要尽孝。须知生命是有极限的,正所谓孝心有期,子欲养而亲不在时,则是一种抱恨终生的遗憾,尽孝要趁早,人生永无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 10-09 2023年全新劳动合同书电子版(模板5篇)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合同来调和民事关系,签订合同能够较为有效的约束违约行为。那么合同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合同模板
  • 10-09 最新招投标诚信承诺书(大全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 10-09 小学教育大专毕业自我鉴定表(优质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 10-09 最新捡垃圾社会实践总结 暑假社会实践总结(实用8篇)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
  • 10-09 大前端职业规划讲座心得 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心得体会(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 10-09 大学生感恩党的心得(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 10-09 幼儿园小班保育员年终总结 幼儿园保育员个人年终总结(实用7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
  • 10-09 最新电气能源讲座心得体会(通用5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 10-09 2023年销售工作总结(优秀9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
  • 10-09 美容师年终总结 美容师年终工作总结(优秀10篇)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