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汇总5篇)

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汇总5篇)

时间:2023-10-09 02:44:06 作者:笔舞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篇一

唐代反映京城歌妓生活的笔记。孙棨撰。孙棨,字文威,自号无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龙纪中和(889)前后在世。曾官侍御史及中书舍人。一说曾为翰林学士,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以为此说不可信。著有《北里志》一卷,写成于中和四年(884)。

《北里志》记载中和以前长安(今陕西西安)城北平康里的歌妓生活,故名《北里志》。记大中进士游侠平康事。孙光宪以为棨意在讥当时宰相卢杞。书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的一个侧面,有少数条目也反映了歌妓们的痛苦和对爱情的追求,并保存了一些文士和歌妓的诗歌作品,为后来编集唐诗者所采录。

《北里志》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记载娼妓的专著。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市井妓女这一历史群体发展的整体特点,以及市井妓业逐渐成为一门行业所反映出的历史内涵,以及它在整个唐代社会及由唐入宋的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如“东回三曲”一则所记妓女的级别、来源、老鸨与妓女的关系、妓女的生活起居等,可供“中国娼妓史”和“中国社会史”提供原始资料:“平康里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之聚也。妓中有铮铮者,多在南曲、中曲。其循墙一曲,卑屑妓所居,颇为二曲轻斥之。其南曲中曲,门前通十字街,初登馆阁者,多于此窃游焉。二曲中居者,皆堂宇宽静,各有三数事。前后植花卉,或有怪石盆池,左右对设,小堂垂帘,茵榻帷幌之类称是。诸妓皆私有所指占,事皆彩版以记诸帝后忌日”。“妓之母多假母也,亦妓之衰退者为之。诸女自幼丐,有或佣其下里贫家。常有不调之徒,潜为渔猎,亦有良家子为其家聘之,以转求厚赂。误陷其中,则无以自脱。初教之歌令,而责之甚急,微涉退怠,则鞭朴备至。皆冒假母姓,呼以女弟女兄为之行第,率不在三旬之内。诸母亦无夫,其未甚衰者,悉为诸邸将辈主之。或私蓄侍寝者,亦不以夫礼待。比见东洛诸妓,体裁与诸州饮妓固不侔矣。然其羞匕筋之态,勤参请之仪,或未能去也”。“北里诸妓以出里艰难,每南街保唐寺有讲席,多以月之八日,相牵率听焉。皆纳其假母一缗,然后能出于里。其于他处,必因人而游,或约人与同行,则为下婢,而纳资于假母。故保唐寺每三八日士子极多,益有期于诸妓也”。

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篇二

没有看《中国古代文学》之前,我是自傲的!高中时,语文试卷的基础题我很少出错,尤其是词汇和拼音,特自信!

当我开始阅读《中国古代文学》时,重新拾起了字典。太多的生僻字,还好没有放弃!

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我国产生了最初的文字——甲骨文。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出自《吕氏春秋·古乐》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出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出自《礼记·效特性》

《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表现恋爱的曲折,写夫妇间深挚情爱,弃妇诗。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出自《关雎》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它以记言为主。《逸周书》,本命《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它敷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33篇。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2、战国时期,有《孟子》和《庄子》。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的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议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纂的。秦代散文,多出于李斯。

学到了一个知识点,“互见法”。

互见法:《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又取消“世家”,并入“传”。全书100篇,分为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传。

《古诗十九首》的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评论《古诗十九首》说:“五言之冠冕也”。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意志和纯洁高旷的品行,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所写的归途情景,与家人团聚的情景以及来年春耕的情景,都是想象之词,从中可见诗人对自由向往。文中不乏华采的段落,跌宕的节奏,轻快的行文,将作者摆脱官场回归田园的欣喜之情表现得极为生动。

南北朝时期文坛上的重要现象就是骈文的出现和流行。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散文的一部分。

骈文的主要特征: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隋统一全国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探索创造新文学。其中有一股力量就是北齐、北周的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

初唐四杰: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

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

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平淡自然,不求工为自工。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如“无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但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观其全诗,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出自《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1、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色彩,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2、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杜甫诗:一是虚心学习前人经验,不薄今人爱古人;二是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三是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杜甫于各种诗歌体裁都很擅长,并能推陈出新。他的五言古诗、五言排律、七言古诗、七言律诗都很擅长,形成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还有萧散自然、平淡简易和含蓄委婉等诸多变化。

韦应物和刘长卿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诗人中的佼佼者。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白居易的讽喻诗在思想内容上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精神,在形式上追求“其辞质而往,其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的形式。在诗中充分暴露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具有不朽的价值。

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篇三

唐代历史琐闻类笔记,赵璘著。赵璘,字泽章。平原(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大和八年(834)进士及第。开成三年(838)博学鸿词登科,大中七年(853)为左补阙。后官衢州刺史。由于赵璘是唐德宗时宰相赵宗儒的侄孙、关中贵族柳氏的外孙,家世显赫,多识朝廷典故,故所记多为第一手材料。《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书“虽体近小说,而往往足与史传相参”。

《因话录》共6卷,分为5部,所记皆唐代事。以音乐“宫商角徵羽”分卷:卷一“宫部“为君,记帝王;卷二、卷三“商部”为臣,记公卿;卷四“角部”为人,记不仕者,并附以谐戏;卷五“徵部”为事,多记典故;卷六“羽部”为物,记无所归附的见闻杂事。在唐人笔记中,《因话录》涉及的方面较广。如卷五谈御史台故实,极为详细,又叙高宗时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文昌台,武后朝御史台有左右肃政称号,均可以印证《唐书》中有关官制的记载。书中叙及元和以后文坛情况(卷三)以及文淑僧讲经(卷四)、女优弄假官戏(卷一)等事,都可供治文学史、戏曲史者参考。该书文字比较浅近通俗,也是一大特点。但其中也有失实之处,如卷一记刘禹锡除播州刺史一条,其细节就与当时事实有出入,为司马光《通鉴考异》所指摘。

今有:《因话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唐国史补因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因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篇四

一部记载唐代琐闻轶事的笔记,张鷟著。张鷟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四)文言小说别集《游仙窟》。《朝野佥载》为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内容十分广泛,记述了唐代前期朝野遗事轶闻,尤以武后朝事迹为主。书中反映了当时有关人物事迹、典章制度、社会风尚、传闻逸事,也站在反对派的角度对武后朝的政治黑暗、吏治腐败、酷吏横暴、民生疾苦有所揭露,暴露了”贿货纵横,赃物狼藉”的现实世相。因属时人记时事,所载内容,多为第一手资料,所以颇有参考价值,为《太平广记》、《资治通鉴》以及后世治唐史者广为引用。但因作者纪事好追求谐噱,间有鬼神怪异,琐语琐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史料文献价值,为后人所诟病,如洪迈《容斋续笔》卷12就说:“《佥载》记事,皆琐尾擿裂,且多媟语。”作者死于开元年间,书中载开元以后唐敬宗、宣宗时事,当为后人增入。

《新唐书》、《宋史》均著录《朝野佥载》为20卷,另有《补遗》3卷。尤袤《遂初堂书目》疑《补遗》乃后人附益,凡阑入中唐后事者,皆应为《补遗》之文。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推测《佥载》亡于明代,今所存者是明人辑本。此书明代以后流行有1卷本和6卷本,《说郛》、《历代小史》、《古今说海》、《畿辅丛书》等本为1卷本系统;《宝颜堂秘笈》、《丛书集成》等本为6卷本系统。

今有:《朝野佥载》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朝野佥载》赵守俨校点,中华书局1979年版,该版以《宝颜堂秘笈》本为底本,又从《太平广记》、《通鉴考异》等书中辑出近百条遗文,作为“补辑”附印,较胜于旧本;《朝野佥载》唐宋史笔记丛书,中华书局版;《朝野佥载隋唐嘉话》袁宪校注,三秦出版社20版。

古代文学的读书笔记篇五

记载杭州古东城的名胜、古迹、琐闻轶事以及诗词文献等笔记,两卷,厉鹗撰。厉鹗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三)词曲别集《樊榭山房词》。

杭州城东有个地方叫“东园”,是宋代的故园,厉鹗就住在那里。《东城杂记》就是考证一些方志所未记载的里中的旧闻遗事,一共八十五条,分为上下两卷,略于古而详于今。书成于雍正六年(1728)春。作者自序云:“每欲考里中旧闻遗事,而志乘所述寥寥无几,邻翁野叟拙朴无可与语者。因从故籍叅稽每有所得,辄掌録之。又于交朋质问,复得一二。虽见闻陿隘,或遇嘉客见临,聊举为茗椀间谈资尔”。书中所记的所记的南宋御花园“富景園”,“宋畫院”“海神壇”等均有史料价值;“髙云阁”、“兰菊草堂”、“竹深亭”、“慈云寺宋刻剑石铭”诸旧迹名胜和金石刻,皆是《浙江通志》以及及武林各旧志所未载,可补方志之阙。“九宫贵神坛”、“红亭醋库”诸条考据又颇为典核;“灌园生”以下记人诸条皆系以小传,使后来修志乗者有所征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说:“鹗素博览,并工于诗词,故是书虽偏隅小记,而叙述典雅彬彬乎,有古风焉”。

辑录广西地方掌故、风俗、文物等方面资料的笔记,三十卷,汪森撰。汪森,字晋贤,浙江桐庐人,康熙三十四年(1695)任桂林通判,三十九年改任太平府通判。公余之暇,博览群书。康熙四十一年(1700)母逝离职还乡,专心整理广西史料,花费20xx年时间,辑成《粤西通载》。《粤西通载》包括三部著作,《粤西丛载》是其中之一。

《粤西丛载》通行本有:《四库全书》本、光绪年间石印本、上海进步书局本。今有:《粤西丛载校注》梁超然校注(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20xx年版;《粤西丛载》中国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辑录四川地方掌故、风俗、文物等方面资料,四卷,陈祥裔撰。陈祥裔,字耦渔,原姓乔氏,顺天人。康熙中,曾官成都府督捕通判,搜罗蜀中故实,撰《蜀都碎事》一书,别有《艺文补遗》二卷,《凝香集》四卷行世。

《蜀都碎事》杂记四川的地方掌故、风俗、文物等方面情况,较为广博,可作为地方志的补充,如记梓潼县境内七曲山附近“郎当驿”的来历:““上亭驿,在梓潼,唐玄宗幸蜀至此,闻铃声,左右云:‘似言三郎琅当。’又名琅当驿。今存清光绪碑刻一通,高2.6米,正中阴刻‘唐明皇幸蜀闻铃处’”。记《巴渝竹枝词》:“梅子初黄落雨天,插秧妇女满山田。山歌唱出《巴渝曲》,交易工夫不用钱。花布春衫白布裙,斜阳牛背醉醺醺”。可供文学、民俗学参考。

同《粤西丛载》一样,《蜀都碎事》亦多采掇旧闻,缺乏当时社会情况的叙述。而且相比之下,内容更为芜杂、琐碎,体例也不够完善。

《蜀都碎事》有清康熙漱雪軒刻本。今有:《蜀都碎事》齐鲁书社,1997影印本。

记载福建掌故、物产的笔记,四卷,周亮工撰。周亮工(1612—1672),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字元亮,又有陶庵、减斋、缄斋、适园、栎园等别号,学者称栎园先生、栎下先生。江西省金溪县合市乡人,原籍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后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出身书香门第,父周文炜,国子监监生,曾任浙江诸暨县主簿。周亮工年少随父出游,广交朋友。明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次年进入仕途,为山东潍县令,守城有功,崇祯十七年(1644),迁浙江道监察御史。李自成破京师,投缳自杀,为家人所救。顺治二年(1645)“豫亲王多铎兵下江南,亮工诣军门降。”以御史职为清军招抚两淮,后改任两淮盐运使。入清后历仕盐法道、兵备道、布政使、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等,一生饱经宦海沉浮,曾两次下狱,被劾论死,后遇赦免。《闽小记》本矣收入文津阁《四库全书》。乾隆五十三年覆勘四库全书时,详校官祝坤因周亮工所著《读画录》中有“人皆汉魏上,花亦义熙余”违碍之句,特行签出,后经纪昀裁定,遂将《四库全书》著录的周亮工著述五种、存目三种内容一律扣除,已刻提要中有亮工名者亦一律抽改。所以周亮工晚年有焚书之举。康熙十一年(1672)六月二十三日卒于南京。《清史》列入“贰臣传”。著有《读画录》、《因树屋书影》、《印人传》、《赖古堂文选》、《赖古堂印谱》等,凤凰出版社20xx年汇编成《赖古堂全集》。

周亮工任福建部政使在闽生活前后长达20xx年之久,对闽风土人情极为熟悉。《闽小记》对福建各地的风土民情、物产习俗、人文景观、遗闻轶事都有详细记载。间有考证和议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盖兴到即书,偶然未检,然在近代说部之中固为雅驯,可观矣。书中所记,不名一格,而自始至末,皆谈闽事。”如记中对福建莆田的几种著名海鲜,如蚌、牡蛎、江瑶柱等都作了详尽的记述。先记总体印象:“画家有神品、能品、逸品。闽中海错,西施舌当列神品,蛎房能品,江瑶柱逸品”。然后分论:

“西施舌”是一种海蚌。据说唐玄宗食海蚌时,觉其味美,不禁联想到绝代美人西施来,就赐它名为“西施舌”。《闽小记》中云:“西施舌以色胜、香胜,当并昌国海棠。”;莆田称牡蛎叫“虫代”。因其壳块垒相粘如房,故名“蛎房”。宋高宗问新科状元莆人黄公度说:“卿土何奇?”公度答:“子鱼紫菜,荔枝蛎房。”可见“虫代”在宋代已是莆田海珍之一了。《闽小记》云:“蛎房以丰姿胜,并牡丹。”又云:“西施舌既是西施之舌,蛎房其太真之乳乎?圆真鸡头,嫩涓欲过塞上酥。”江瑶柱莆田俗称“江瑶钮”。《闽小记》中对此记载特别详细:“江瑶柱出兴化之涵江,形如三四寸扁牛角,双甲薄而脆,界画如瓦楞,向日映之,丝丝绿玉,晃人眸子,而嫩朗又过之,文采灿熳,不忝瑶名。……肉不堪食,美只双柱。所谓柱,亦如蛤中之有丁。蛤小则字以丁,此巨因美以柱也。味亦与蛤中丁不少异,蛤之美实亦在丁,人以其小,多不审察,故独让江瑶擅自嘉名耳。”又云:“江瑶柱产涵江,癖梅妃子,亦生其地,其妃子之玉骨乎?”莆田这些著名海鲜,在周亮工的笔下,或记实,或传说,或喻物,或拟人,文采风流,跃然纸上。既有历史传承,又有自己的进一步想象,文笔很美。此外,如“蛏苗”、“土笋冻”及“乌贼”等也有风趣的记述。史称周亮工生平博极群书,爱好绘画篆刻,尤工诗文,信乎!

今有:《闽小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闽小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闽小记》凤凰出版社20xx年版。

《清嘉录桐桥倚棹录》

两书是专记以苏杭为主的江南岁时、风俗,名胜、人物笔记,顾禄撰。顾禄(1793—1843),字总之,一字铁卿,自署茶蘑山人,清道光咸丰年间苏州吴县人。生年月不详。家境富裕,尽能供他长年挟资出游,观山揽胜,出席文酒诗会。袁学澜在《重过抱绿渔庄感旧记》中如是写道:“我与顾禄相识于青溪邀月榭。顾君正当意气风发、豪气干云、志向清狂之时。游方各地,寻访才俊。当地名贤、势族豪杰,皆在交往之列。日日驰骋在酒会文社之间,以豪侠自命。”嘉庆二十三年(1818),母亲去世.,顾禄在家守孝,他不再出游或参加乡试,闭门无事,开始写他的苏州风土记――《清嘉录》。名字取自陆士衡的“土风清且嘉”之意。道光二十二年(1842),《桐桥倚棹录》亦刊刻完成,而顾禄的人生也走过了鼎盛的正午。他被友人陈某人诱惑拉拢,觑觎一位富族的家财,诉讼到官府,顾禄因此受杖刑,并且打入牢狱。道光二十三年(1843),顾禄不堪打击,悄然去世。著作甚富,有《雕虫集》、《紫荆花院排律》、《骈香俪艳》、《酒春秋》、《看枫约》、《壶中揽胜》等十种,辑成《颐素堂丛书》刊刻出版。还撰有《羽族棋谱》,与友人合辑《烟草绿》一卷。

《清嘉录》和《桐桥倚棹录》是顾禄一生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顾颉刚曾评说:“顾铁卿以详记苏州岁时风俗,并加考订,著《清嘉录》成名”。《清嘉录》以十二月为序,记述苏州及附近地区的节令习俗,大量引证古今地志、诗文、经史,并逐条考订,文笔优美,叙事详实,是研究明清时代苏州地方史、社会史的重要资料。《桐桥倚棹录》则以苏州一带风景佳地、古今名人遗迹为纲,集建筑、掌故、诗文为一编,与《清嘉录》角度不同互为补充:“清嘉录以时间为经,桐桥以空间为纬”。两书虽然着眼于苏州的风土人情,但涉及整个江南地区。顾禄在《清嘉录》例言中说:“吴越本属一家,而风土大略相同,故书中杂引浙俗为最繁,次及辇下,若他省别府,偶一援之,以证异同而已”。两书的特点是:“清代的风土杂著颇多,重要都邑几乎都有,而以谈北京、苏州者为多。此类著述或随笔札录掌故沿革,或按方位记述城坊建置,或发之于吟咏;或以之为导游。其能以月为序,以节令民谚为题,叙地方风土人情,娓娓详备。兼能参稽群籍,附加考按者,自当以《清嘉录》《桐桥倚棹录》为最。”(来新夏《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前言)。

两书记述清代江南的民俗风情,保存了不少可贵史料,如记“守岁”:“家人围炉围坐,小儿嬉戏,通夕不眠,谓之守岁”,并引周处《风土记》、周密《武林旧事》和吴自牧《梦粱录》关于守岁的记述;记“灯市”:“自腊后春前……至十八日始歇,谓之灯市”书中将灯形分为人物、花果、百族、奇巧诸类分别叙述,在它们的取名和描绘上颇化功夫。江南民间过元宵以“闹灯”为重头戏;谢灶《清嘉录》卷六《谢灶》条说:“初四、十四、二十四,比户祀司灶,谓之‘谢灶’。谚云:‘三番谢灶,胜做一坛清醮’”;养蚕:“环太湖诸山,乡人比户蚕桑为务。三四月为蚕月,红纸粘门,不相往来”,“治其事者,自陌上桑柔,提笼采叶,至村中茧煮,分箔缫丝,历一月,而后弛诸禁”顾铁卿《清嘉录》记苏州一地之习俗礼尚游览胜境,为晚近几士岁时地志之翘楚。王伯祥认为此书之趣,算是《荆楚岁时记》加《聊斋志异》,“读之如谏果回味,历久弥甘。”

道光十年(1830),《清嘉录》付梓;道光二十二年(1842),《桐桥倚棹录》刊刻完成。《清嘉录》作为《颐素堂诗钞》之附书,一并流入日本。道光十七年(1837)日本出翻刻本。日人推崇其诗为:“各体咸备,众妙悉臻,彬彬风雅,比兴不坠。”赞《清嘉录》则是:“慎而不漏,诙而不侈,考证精确,纤悉无遗。”日本学者朝川鼎为之序,视为方志邑乘之重要补充。日人甚至到苏州寻他,封他作才子,面陈仰慕之情。

今有:《清嘉录》,王迈校点,凤凰出版社1999年版;《清嘉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清嘉录·桐桥倚棹录》来新夏、王稼句点校,清代笔记史料丛刊,中华书局20xx年版。

相关范文推荐
  • 10-09 最新三国演义阅读感受 三国演义阅读心得感受(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 10-09 最新法院退休座谈会主持词开场白(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 10-09 2023年高中生学生综评的自我介绍(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高中生学生
  • 10-09 网格员爱岗敬业演讲稿(优秀5篇)
    演讲是练习普通话的好机会,特别要注意字正腔圆,断句、断词要准确,还要注意整篇讲来有抑有扬,要有快有慢,有张有弛。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
  • 10-09 最新机关办公室人员工作总结(优质5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 10-09 2023年中标价合同价不一样以哪个为准(汇总5篇)
    随着法治精神地不断发扬,人们愈发重视合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合同来调和民事关系,合同能够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合同书怎么写吗?下面
  • 10-09 2023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合同(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
  • 10-09 2023年糖尿病健康宣教总结(实用5篇)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
  • 10-09 最新二十四节气总结(实用5篇)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
  • 10-09 远离抱怨为的演讲稿英语(精选5篇)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