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后期毕业论文(优秀5篇)

后期毕业论文(优秀5篇)

时间:2023-10-08 22:32:32 作者:字海后期毕业论文(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后期毕业论文篇一

摘要 :文章针对本科环艺设计专业教育与职业类大专设计教育的差异性,阐述了由综合设计素质的培养方向向“项目进入课程”的设计教学模式的转变。

关 键 词 :设计教学 项目设计 教学模式

一、实施“项目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整体空间项目设计” 课程教学模式就是将高年级的教学内容按项目类型分化,以课题为核心,结合相关的工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项目操作程序进行一体化教学。每个课题模块的专业理论内容和操作程序的讲授与指导均由同一教师承担。项目引进课程的设计教学结束后,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分为整体空间项目设计和整体景观项目设计两门核心课程,强调本科设计专业教育与职业类大专设计教育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综合设计素质的培养方向向“项目引进课程”的设计教学转变的思考。

二、项目引进课程的设计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1.项目进入课程的设计教学实施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特长。可选最熟悉该课题的教师去任教,而且结合社会实际项目将知识融会贯通地教授给学生。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缩小学生与社会的差距,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好基础。

2.项目进入课程的设计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推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分成若干项目设计小组同步开展设计工作,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课题中的某一环节进行重点学习,如投标文件编制、文案编写等,充分发挥其爱好和特长。

3.课题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师经常会根据新课题的教学需要,备新课,而熟悉新工艺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用项目引进课程的设计教学后,使有社会实际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专业老师相对固定在一两个课题教学上,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细化、精化。不同的整体项目课程由不同教师执教,学生可以在不同的项目课题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4.项目进入课程的设计教学实施有利于接受市场的考验。学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市场要求,在教师带领下完成项目设计课题。对学生采取教学主体、业主、行业管理方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实际评价,解决了许多在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学到一些在课堂里学不到的实践知识。

5.项目引进课程的设计教学实施有利于层次教学的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合成不同的项目课题模块,如招投标文件及材料收集整理、现场环境与场地实际准确勘测报告、设计文件编制等,解决学生侧重技能和侧重组织管理等不同层次方向的学习需要。

三、项目进入课程的设计教学实施

1.项目实地勘察模块设置

为了使学生能学到多种技能,拓宽知识面,为今后就业打下较好的基础,课程第一阶段的设计是项目实地勘察。目的是根据标书要求,真正了解项目的实际状况、地理及气候因素,地形与建筑构造物的关系,空间尺度的比例关系,人文历史的状况等。时间为一周左右,是项目设计课程的开始模块。

2.设计专业技能模块设置

学生经项目实地勘察第一阶段课题学习后,教师根据标书要求进行专业知识讲授,结合相关工程项目案例分析,引导出该项目设计的可行性数个方向。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特长和兴趣及要求诸因素,对学生进行第一次设计分组辅导教学,进行三到五人的自由项目设计组合,每个项目设计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完成项目方案设计。

“专业技能”中相关环节,可由具备较深专业功底的专家讲授有关该课题所涉及的投标知识、专业理论、项目操作与设计技能。如有可能,可以在专业技能课模块中再加上行业法规的学习,这些知识往往是学校的薄弱环节。时间为二到三周为宜,是整体项目设计课程的核心模块。

3.综合技能模块设置

学生在“专业技能”课题模块合格后,进入综合技能模块学习,按标书要求一项一项编制成正式设计文件。主课教师对设计文件的合理性与完整性进行指导,要求每个项目设计小组能顺利完成设计文件整合编制,而后接受“综合评述”。

综合评述也就是按项目要求向甲方进行设计陈述。由任课教师主持,业主参与,向业主讲解方案设计,包括设计依据、概念定位、设计风格与形式等。每个项目工作小组中一人进行设计陈述,业主会以自己的角度对方案进行评价。选用合适的方案,并提出进一步可实施性要求,任课教师辅导项目工作小组将设计方案深入细化。

该课题模块教学的综合技能将随市场需求而变化,担任该课题模块的教师知识面宽,实践科研能力强,而且贴近市场,经常主持项目设计,对新工艺、新技术熟悉,达到与市场同步的专业水平。

“项目进入课程的设计教学”的模式,在培养学生实际项目操作技能的同时,又要进行就业的思想教育和方法讲授。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否独立操作,能否受企业欢迎就看这一环节进行的如何。过去忽视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认为合格完成全部课程就是学习的结束,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学完了大纲规定的知识与技能后,与企业实际的操作技能脱节。造成在学校是“高分”,到设计单位是“低能”的结果。所以要强调项目设计课程,要让学生在教师或专家的指导下,将学校学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企业设计岗位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样上岗就能独立操作或很好地融入设计团队。能“干”的学生才会受市场欢迎。

4.项目进入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是讲究方法的,探讨教学方法,首先要考虑教育的受众——学生。要把人教育好,首先自己要把种种关系想清楚、想明白。笔者认为,项目引进课程的设计教学与毕业设计不同,整体项目设计课程强调的是设计的实际可操作性,直接接受市场的考验,培育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的解决能力。毕业设计(毕业创作)更强调设计本身,即突出自己的设计观点、设计语言,以理想的设计效果来表达,充分展示设计思想理念。

整体项目设计课程从设计到实践,教学内容由三个层面构成。

第一层面是教学主体,授课式教学方法。解决与项目设计规律、设计程序、理论观念、项目实践直接相联系的问题。例如,理论讲授、项目实地勘测、专项资料收集等。

第二层面是业主参与,综合技术性教学方法。联系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可以与市场为主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第三层面是行业管理方参与,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景观规划设计的国家相关规范法、旅游项目开发管理法规等;空间项目设计的国家建筑制图规范、安全消防规范等。课程教学可采用三位制模式实施,三位制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应用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推出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模式。至于三个“层面”学习时间各占多少比例可根据教学效果和社会发展需要而随时调整。

5.项目引进课程的设计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本科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分八个学期。第一至第六学期以学习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为主。第七学期施行整体项目设计课程为主教学,课程时间安排五到六周为宜,本学期还包括施工图编制、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形成一个项目课程体系,完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学习和考核。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

四、项目课题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广西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施行项目制教学模式三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项目课程中先后引入桂林象鼻山景观设计、北海银滩海泰园景观设计等项目,教学成果得到学校及社会好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1.课题模块间知识的衔接,时间安排及老师的分配有一定难度,要在教学中反复进行微调才会逐步趋于合理。

2.课题模块教学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既懂市场,又会专业理论,还要熟练掌握本课题模块的操作技能,并要熟悉相邻课题模块的技能并把握好知识技能的结合。

3.由于每个课题模块均要考评,对组织考核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要逐步建立并完善考评办法。

4.课题制教学要求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添置新的教学设施,并经常安排教师参加国内国际相关学术交流会,并提供一定的专项考察机会,逐步建立一些校企挂钩的校外实训基地。

5.因为有实践的学习机会,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设计教育,面临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挑战,学校应担负起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具有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良好职业道德的综合型人才的责任。为此,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结合市场需要和企业岗位需要,提出并施行“项目引入课题”教学模式,以适应设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实践证明,“整体项目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沟通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项目实地勘测及课堂上的讨论辩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综合分析能力。因此指导教师必须从“理论型”转变成为“教研型”“实干型”“经验型”。在面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时,不能遵循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还必须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合理地组织教学,灵活地采用各种新的课堂组织管理方法,优化教学要素,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后期毕业论文篇二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它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成为企业潜在的资源。营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根本指导思想。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渗透在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而企业一切问题的核心是人的问题,企业活力存在于职工群众之中,其源泉是人的积极性,搞活企业的改革首先在于搞活人,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只有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的改革、发展紧密结合才能有生命力。企业的任何政策、改革措施出台前,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先行,搞好宣传引导,积极进行企业精神和光荣传统的教育,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的必然性,积极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了解职工群众的思想动向,把握职工群众思想脉搏,找准症结,于细微处下功夫、见功力,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把我当主人,我为企业做贡献。只有当职工真正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时,才能把全部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

企业的人文环境、企业和职工的人文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内涵,也是企业能否健康、持久发展的动力。

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被推向市场,成为市场的主体,企业经营权不断得到扩大,面对市场的企业,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以自己的产品、服务、信誉、人员素质、发展战略、精神面貌等展示给社会,取悦于用户,确立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首要任务就是要有一套适应市场的精神和意识的充分准备,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出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形成企业整体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业标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通过文化建设活动这种有效载体把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企业的每一名职工,使之深入人心,成为职工群众共同的追求和精神支柱,以此统一职工的思想与行动,使企业的管理系统、环境系统和人际关系达到和谐协调。

二、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它研究的对象既然是人,就要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一致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新理论,其本质是一种经济文化,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创造企业最佳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之所以被称作企业管理的新理论,其主要特征就在于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素质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人为中心的,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从企业文化的内容看,无论是企业价值观的确立、企业精神的培养、职工职业道德的养成、优良传统的发扬、还是典型人物的塑造,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可见,思想政治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和改进有着辩证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要加强就必须改进,只有改进,才能真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培植、塑造和强化,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来保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既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第一,要不断强化“生命线”意识,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贯性,长期性。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而人的思想始终处在变化中,总是处在“加工”状态,一方面这种“加工”决非短期行为所能包揽,必须依赖于长期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牢固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其次,对企业职工思想的“加工”,还要依赖良好的养料补给,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不能自发产生的,必须从外部进行灌输,否则就会造成普遍的“营养不良”,损害思想“免疫系统”功能,这样就势必会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失去方向,陷入迷津。再次,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身规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作为企业就必须结合企业的施工生产实际,追求思想政治工作效益最佳化,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最大限度地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同步结合、融合渗透进行一体化管理,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系和保证体系,通过借鉴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特点,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运用型引路法,目标激励法,感情感化等方式方法,积极倡导民主、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企业的主人是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全体职工参与的系统工作。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做到,企业的事情应该让职工知道,同职工商量,与职工一道协商、探讨企业发展的方针、规划,同时,在民主的对话过程中解开职工群众的思想疙瘩,解决职工生活实际困难。第四,拓宽渠道,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泼多样性。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性格、情绪、爱好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出现的这种新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摒弃过时的、教条的、呆板的教育方式,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宣传载体,让职工在观看、阅读中去思索,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但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既要有理论的灌输,又要有形象的感染,既要有政策的疏导,又要有榜样的示范,既要有知识的启迪,又要有物质的激励,这样才能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政治思想环境。

后期毕业论文篇三

摘要:该文指出,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传统的教学安排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课程的教学周期长,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压力均不足;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必要的渐进性和系统性;课程之间缺乏衔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相互影响,教学效果无法保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对课程教学安排模式进行改革,实施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主要包括纯粹分段式和混合分段式2种形式。最后,该文针对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教师劳动的强度和密度加大、学生的疲劳感和厌学情绪增强、实验室相对紧张、各课程的教学安排不尽合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安排模式;纯粹分段式;混合分段式

园林设计类课程在园林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园林制图、园林设计、施工设计等专业技能的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渐进性等特点。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涉及绘画、设计、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所以传统的教学安排模式不一定完全适合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要求。为此,笔者期望通过对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的探讨,能够改进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安排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传统教学安排模式存在的问题

园林专业设置的课程可以按照园林植物类、园林设计类、园林施工与管理类三大模块来划分,其中园林设计类课程主要包括美术基础、园林制图、测量技术、园林史、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工程等有关园林设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课程,课程数量可达10门以上。目前,由于园林设计类课程较多,而教学时间只有4-5个学期,所以园林专业每学期都要同时开设多门设计类课程。

(一)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必要的渐进性和系统性

在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园林设计类课程的安排往往是从学期开始直至学期结束多门课程同步教学、齐头并进,最后统一考试。例如,在同一学期内,同时开设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虽然学生同时学习这2门课,但在他们的思维中这2门课是彼此孤立的,所以在理论学习和园林设计中无法真正把这2门课的内容完全融会贯通起来。而事实上,这2门课的内容之间是有渐进性的。学生应该先学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对整体园林有了全面的认识和具有了总体的设计能力之后,再学习园林中的重要元素――园林建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具系统性,才能使学生把握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至于其他的设计课程,教学安排也应该遵循由基础训练到高级应用的渐进式原则。

(二)课程的教学周期长,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压力均不足

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特征是教学周期较长,每门课的教学时间至少要1个学期。但是,每周的教学课时较少,通常1门专业课程也只有4-6学时。这使学生平时的学习缺乏紧张感,存在应付思想;而且由于要同时学习多门课程,所以学生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中很难完全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

(三)课程之间缺乏衔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由于园林设计类课程存在多门课程同步教学、每门课的教学周期较长等特点,课程之间缺乏很好的衔接,所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有些问题往往要到学期结束后才能真正反映出来。这时教学过程已经基本结束,一些问题已经没有时间予以解决。而到了下学期,其他任课教师由于对学生了解不够,所以一切又要从头再来,存在的`问题容易被掩盖和忽略。这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事倍功半。

(四)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相互影响,教学效果无法保障

园林设计类的专业课程一般都需要安排实习,实习时间穿插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这样,每门课程的实习都会导致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断,从而影响其他课程正常的教学节奏。这最终导致各门专业课之间相互影响,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二、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采取的主要形式

传统的教学安排模式是一学期内a、b、c、d等课程同时开设,学期结束前统一进行期末考试。本文所探讨的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主要考虑的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安排。其特点是在1个学期内几门专业课程分段逐个递进开设,各门课程在各自的教学时间段完成所有的课堂教学和实习以及考试等内容。考虑这一模式实施的可能性和各门课程的特点,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可以采取纯粹分段式和混合分段式2种形式。

(一)纯粹分段式

纯粹分段式,就是在1个学期里几门专业课程全部依次开设,各门课程相互衔接,每门课程的教学时间为4-5周,实习周紧随课堂教学之后,且这段时间不开设其他专业课程。例如,如果某个学期开设a园林制图、b园林规划设计、c园林建筑设计、d计算机辅助设计4门专业课程,那么在每周24学时、16个教学周的总学时里,按照渐进原则,第1个4周安排园林制图课程,第2个4周安排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第3个4周安排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第4个4周安排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每门课程每周24学时。每门课程在各自的4周内完成课堂教学、实习和考试等全部内容。

(二)混合分段式

混合分段式,就是在1个学期里部分课程按纯粹分段式安排,另一部分课程按传统的同时开设的模式安排。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相对灵活,便于在现有的课程安排模式下进行局部的调整,可操作性强,并且不影响学生素质教育课程、选修课程的教学安排。例如,如果某个学期开设a园林植物栽培、b园林植物保护、c园林规划设计、d园林建筑设计4门专业课程,那么在每周24学时、16个教学周的总学时里,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可以按照传统的教学安排模式同时开设园林植物栽培和园林植物保护这2门课程,16个教学周每周每门课各安排6学时;而按照纯粹分段式安排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建筑设计这2门课程,前8周开设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每周12学时,后8周开设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每周12学时。如果有需要单独开设的课程实习,实习时间紧随课程教学时间之后。

三、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的优势

(一)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使课程教学的安排更具系统性和渐进性。根据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各门课程开课时间的先后,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系统性强;也有利于教师授课时把握好教学的节奏,使整个教学活动稳步向前推进、一气呵成,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

(二)缩短课程的教学周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压力

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的一个特点就是课程教学的周期较短,而周学时数增加。这必然要求学生增 强学习的紧迫感,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读懂、看透、练精”一门课程。同时,结束一门课,测试一门课,可以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其平时抓紧时间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便于教师灵活处理

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使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周期缩短,教学时间相对集中,还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更为灵活地调整教学活动。而且,各课程之间相隔的时间短,也便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使课程间的衔接比较顺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竞争意识。

(四)各课程之间的授课和实习互不干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基本解决了专业课程实习干扰其他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的问题。每一门课程从课堂讲授到实习都是可以在相对独立的时间内进行,既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又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正常授课,从而使整个学期的总体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四、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一)教师劳动的强度和密度相对较大

实施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教师的劳动强度和密度相对较大。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容易为教师所接受;而且在实施集中教学的同时保证把课余时间留给教师,使教师拥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从而提高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对教师的吸引力。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疲劳感和厌学情绪

实施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是否接受。集中教学固然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由于学生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较为集中地面对同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难免会增加疲劳感,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趣味性,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气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尽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三)实验室相对紧张

实施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还面临着实验室相对紧张的问题。通常,比较理想的是上课的班级有固定的制图室、设计室和计算机室。这样,可以避免不断更换教室使学生的绘图工具和各种书籍难以携带等问题的产生。因此,学校应根据园林专业的特点增加一定数量的实验室。同时,由于园林专业的课程教学和实习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所以可以减少普通教室的需求。这样,在整个教学资源没有增加、只是做一些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学校应协调好各实验室的使用,做到既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又不浪费实验室资源。

(四)各课程的教学安排不尽合理

实施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的关键就是系统地考虑各课程之间的衔接,然后予以统筹安排。首先是考虑课程安排的前后顺序,根据课程间内容的深浅和衔接渐进地安排课程,并严格禁止以任何理由随意调换课程顺序。

其次是在各个学期都要协调好以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设置的课程与以传统的教学安排模式设置的课程之间的关系,不仅要保证彼此间互不干涉,还要加强彼此间的互相促进和补充。尤其是要在保证素质教育课程、选修课程等教学计划正常实施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设置专业课程。

后期毕业论文篇四

员工是企业的经济核心

员工做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企业生存与发展当中应上升为重要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与人才的竞争。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进一步开放,也就是说,企业现在面对的市场,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而且还有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是世界多国市场构成的一个整体。随着国内市场对外开放,世界各种企业蜂拥而至,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它加剧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度,中国企业不仅要与国内企业竞争,还要和国外企业竞争,但是,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不仅可以做足国内市场,而且还可以做大国际市场,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市场是大了,但竞争也激烈,企业在这激烈的竞争当中稍有不慎,可能会被掏汰出局,这就加大了企业的竞争风险。

随着国内经济的回温,我国经济不断地显示出平稳的上升姿势,这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是非常利好时期,国内企业可以乘势做大自己。但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至国际市场的疲软,由于国内经济的回温和国际市场的疲软的双重原因,导至国际资本大量地流入国内市场,这又加大了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度。虽然,市场的竞争可能是流动资金的竞争,但是,构成市场竞争的应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虽然市场上的企业呈现多样化,但是,不管属于哪种的企业,它都是以员工为主体。特别是生产性企业,在企业的整个生产链中得依靠员工来操作。虽然,生产性企业是以产品来占领市场,是以产品来进行市场竞争,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是谁在生产产品?谁又在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成败?随着经济全球化,外国企业的产品不断地进入国内市场,加剧着市场上产品的竞争,在这场竞争当中,如果产品不适合市场生存将被无情地掏汰出局。为了让产品更适合市场,在研究市场上产品的竞争的情况下应回过头来研究产品生产,研究我们的员工。不管是生产产品也行,开发产品也行,员工必须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所以,企业应该加大人才陪养力度,提生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面对无情市场,在控制产品质量和加大人才陪养力度进行市场逐利的时候,不应该忘记有一些东西它更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那就是人才的流失。

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员工与市场有着紧密的挂勾。随着外国资本的'不断进入,不仅加大了产品的竞争,也加剧了人才的竞争,各企业为了能够让自家的产品适应市场和占领市场,不仅加大人才的陪养,也加大人才的猎夺,这就产生了一种负效应,引起了人才的动荡与流动。

人才流动是企业的损失

企业生产是以员工为根本,虽然现在生产普遍采用机械一体化,但控制机械进行操作的始终是企业员工,而且,生产涉及到多个领域,一家企业它不仅有生产部门,有研发部门,还有行政管理部门,销售部门等。而单以生产部门来说,又分为管理人员和生产员工,又以生产员工来说,又涉及到学历高低和经验深浅,掌握专业知识的多寡和工作态度。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的生产速度与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的竞争和占有。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当中,根据市场快速地生产出产品而又保持产品过硬的质量,无疑是可以轻易地立足于市场的。所以,一名生产员工,在他拥有专业知识的背景下,又拥有多年的生产经验,这样子的人,在产品生产过程当中,能够驭控得住可能出现影响产品成败的各种情况,让产品快速地完成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为企业挣取了产品占有市场的时间。

在商战中,往往把时间比喻成金钱,当时间与金钱正为正比,那人才和速度也会正为正比,所以,一个拥有专业知识又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的员工,他就影响到生产产品的时间,也就是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赚取金钱。

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往往认为是产品的竞争,但是,产品却是死的,只有销售员工才能让产品在市场上进行流动,而销售员工的能力又决定着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率。一个拥有专业知识又拥有丰富销售经验的员工,他可以让产品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快速地销售出去,达到企业产品占有市场的目的。

前面说过,市场的竞争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又是人才与人才的竞争。各企业为了达到自家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而加大了人才的陪养和猎夺而使出浑身解数。其中包含战略阴谋,为了击败竞争对手使出挖墙角的手段。一个企业好不容易陪养了一个员工,在生产或是销售上得心应手的时候,却被别家企业以高薪挖走。从商学的贸易自由来说,员工有着自我选择企业进行就业的权利。因为在企业里,员工不过是企业的一个赚钱的棋子,而企业却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所以就出去了一种双向选择的情况,员工在选择一家企业时,会在意企业给他的福利代遇,说到底,员工出门打工,就是为了寻求劳动报酬,而劳动报酬的多与少就影响到了员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所以,如果有一家企业向他抛出比原企业还要多的薪酬,该员工可能会选择跳糟。

员工跳糟对企业来说存在诸多的损失,如果一个在生产或是在销售有丰富经验的员工跳糟到竞争对手的企业里去,不仅为竞争对手的企业创造了价值,赢得了市场。而且,对于原企业来说,损失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员工,那在生产或是销售上就会受到阻碍,在生产上出现速度慢和质量问题或在销售上业绩开展不开产品销售不出去的情况。

后期毕业论文篇五

摘 要: 以园林专业教学为例,分析在能力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园林技术专业实施能力教育教学模式的效果。对该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及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和归纳,并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对其优缺点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

关键词: cbe; 能力教育; 园林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capacity basis education 译为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简称 cbe。该教育理论最先由加拿大社区职业教育中心提出,现已成为一套完整的教育方法,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良好效果[1]。哈尔滨师范大学在 cbe 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编制和实施了一套以能力为核心的模块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模式在教育理念上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培养出的学生专业能力强、理论扎实,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3]。

一、cbe 教学模式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实施

1.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目标

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和市场接轨,应以社会需求作为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要保证教学必须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储备多方面的用人资料和信息,了解市场状况、经济发展动态及人才需求动向。通过对全国园林人才市场调研可知,目前各类园林公司虽然很多,但懂专业的技术人员并不多,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存在严重问题,市场急需有专业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确定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可尽快培养出能够补充各个园林公司及与园林相关工作的技术型人才。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了相关的教学计划,四年重点完成基本能力培养的教学任务,突出掌握三个核心技能,分别为园林规划设计技能、园林工程技能、园林植物养护技能。

2. 根据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

把园林技术专业需要掌握的三项核心技能确定后,再根据完成每项技能所需的相关知识,确立了以核心技能为中心的相关课程。每一项核心技能与其相关的课程组成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就是一个教学核心,各门课程都要围绕核心能力来开展,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必须达到和完成该项核心目标。

( 1) 第一模块———园林规划设计技能模块园林规划设计技能模块的核心是园林规划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园林设计技能为中心,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围绕该核心技能,开设了以下六门相关课程( 见图 1) 。

( 2) 第二模块———园林工程技能模块园林工程技能模块的核心是使学生掌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同时做好工程预算和管理工作。以园林工程施工为中心,开设了以下六门相关课程( 见图 2) 。

( 3) 第三模块———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技能模块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技能模块是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的栽培养护技术。其中园林花卉、园林树木、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为模块的核心课程,是教学重点,其他课程是该模块的基础和外展内容部分( 见图 3) 。

3. 将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节课中

以完成核心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模块编制完成后,就要把具体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一次教学中。每一次课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是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哪项技能,培养哪些思维理念。要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教师要充分考虑如何组织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哪些教学手段,这种目的性强、内容具体的授课使学生在每一次课中都能达到预期目标[4]。

4. 制订授课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农时和季节性

制订教学计划时,对于一些对季节有严格时间要求的课程,应随季节变化排课。如黑龙江省有很强的季节性,室内育苗一般 3 月份开始,露地种植在 5 月份,因此,排课时应考虑教学内容与季节相对应,以便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cbe 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1. 培养的学生能力强、技术全面,知识结构完整

cbe 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了全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经过四年的.教学,首届学生已经毕业,90% 的学生进入各地园林公司和与城市绿化工作相关的工作岗位,专业对口就业率达 95% 以上。在激烈的就业竟争面前,学生表现出了较强实力,充分证明能力教育体系具有显着的教学效果。

2. 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获得发展

此种教学模式使师生双向受益,近五年内课题组的全体教师累计发表论文 30 余篇。cbe 教学法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每一次课都要把与之相关的最新技术与成果,以及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介绍给学生。教师要快速更新知识,掌握每一学科最前沿的信息,这也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为带动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也要开展多项科研实践活动,师生一起开展研究活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推动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5]。

3. 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

cbe 教学法为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该教学模式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可引发学生思考,并启发其思维,督促学生查阅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由于加强了实践教学,增加了师生接触机会,使师生关系密切、融洽,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增多,学生受益也就更多。

三、cbe 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

1. 缩减基础理论,增加专业能力实践

为突出专业能力培养,缩减了园林专业教学计划中占课比重较大的基础课和公共课,加大园林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同时增开了一些与园林技术相关的专业选修课,使学生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上。

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只接受课堂的理论教学是不行的,必须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只有把理论与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技能。所以,应坚持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既有理论精讲和教师示范,又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操作,还要有学生的独立创新实验。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等都具有显着效果。

3. 对学生开放专业综合实验室实验室

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通常实验室不对学生开放,学生只有在上实验课时才能进入,其他时间实验室关闭。将专业综合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场地,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较好平台,为一些想进行实践的学生创造条件,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

4. 建立大学生创新活动实践团队

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团队是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中心、在教师参与和指导下的师生共建团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了多个实践小组,如园林苗圃小组、园林设计小组、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小组等。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开展了多项科学研究试验,累计开展实验项目 20 多项,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些研发项目成果已被整理成科研论文,发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创新实践团队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工作能力有较大帮助。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的国际化、市场化已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已成为学校的生命力,因此,现阶段的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和实践相接轨。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出具有较强能力的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因此,有必要对能力教育教学模式做更加细致、广泛、深入、具体地研究。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