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最新施工项目管理现状调研分析报告(模板6篇)

最新施工项目管理现状调研分析报告(模板6篇)

时间:2023-10-08 19:39:45 作者:温柔雨最新施工项目管理现状调研分析报告(模板6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施工项目管理现状调研分析报告篇一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现实社会大背景下,公益活动越来越显示了人性的关怀,彰显了社会人性化的一面。大学生公益素质的培养是高校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因为成德比成才更重要。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当前社会管理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社会公益机构财务管理混乱而产生的财务违规和腐败,包括公益机构的违规筹款;挪用公益基金及捐赠物资从事不符合宗旨的.活动和事业;侵占或贪污捐赠的款物;逃税、逃汇骗汇;日常管理中的财务浪费。例如,浙江省民政厅在近几年的专项检查中发现,有的社团几万元收入不入帐,有的社团请客送礼开支不按规定,有的社团违规购买控购物资。在资金管理方面,也曾发生中华体育基金会2,000万元、宋庆龄基金会1,810万元丢失,中国妈妈胡蔓莉违规使用善款,用社会捐赠资金购买私宅并送女儿出国留学。甚至影响最大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也被报道涉嫌违反国家规定,挪用希望工程捐款逾一亿元,用于投资股票、房产及各类风险企业,并招致巨大亏损,其中不少投资项目以回报少、效益低告终。令人心寒的例子多不胜数,这只是其中的几例。

在如此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们对社会公益活动事业是持何种态度呢?大学生的公益素质现状如何?为此,我们对全国几个省级的7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以期获得反馈信息,总结分析得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1、调查对象

(1)对象选择

本次调查选取对象为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必然受过比较正规的思想道德教育,他们是社会中比较支持公益事业的群体。因此,从他们对公益事业的态度上分析,选取他们作为研究对象,能比较客观地反映现社会公益事业的状况。

(2)对象概况关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国各高校大学生,其学历为大专或以上,共发放问卷77份,

回收问卷77份。其中属广东省问卷68分,河北省4份,河南、天津、山东、湖南、湖北、北京省份各1份。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公益素质现状和大学生对公益机构管理的看法。其中大学生公益素质现状部分主要调查了大学生的公益认知、公益情感、公益意志、公益能力以及公益行为等五个方面;在了解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态度的前提下,我们进一步调查了大学生对公益机构管理的看法,这部分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机构存在腐败现象的认识;二是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机构存在腐败现象的探讨;三是大学生对社会公益管理的一些建议。

调查采用单独测验的方法在网上对大学生发放问卷,对调查获得的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一)大学生公益素质现状

1、公益认知

从调查中发现,有92.21%的大学生是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并对公益活动有一定的了解,7.79%的大学生是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如图1所示,对于公益活动的了解有61.04%的大学生认为公益活动对社会发展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38.96%的大学生认为公益活动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比较少,0%的大学生认为公益活动对社会发展完全没有促进作用。图2表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途径是做义工、捐钱物和支教,有少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大学参加公益活动的途径还有献血。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公益活动有一定认知的,基本懂得如何参加公益活动。国内学者认为公益活动是指帮助有困难的社会群体并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社会公共福利事业活动。大学生是重要公益行为主体之一,他们了解相关的法律政策,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对于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2、公益情感以及公益意志

于一种社会责任感,25.97%的大学生是为了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20.78%的大学生是由于对弱势群体的关心,7.79%的大学生是为了获取学校所要求的大学生需修的社会志愿者实践小时。也就是说,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内在动力远远高于外在动力,在大学生内在的驱动力以及社会公益机构的积极管理下,他们将长期和稳定地支持公益事业。由此可得出,大学生对于参加公益活动有一定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具有较强的公益意志。然而,当负责管理公益事业的影响力较大的公益机构出现问题时,大学生的参与公益活动的情感和意志也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调查表示(如图4),75.32%的大学生认为阻碍他们参加公益活动的因素是时间因素,学习很紧张,71.43%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因素,社会的可信度低。数据表明,除了时间、经济等难以避免的客观因素外,社会的因素也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这对大学生将来参加公益活动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3、公益能力和公益行为

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公益能力水平不高,依赖于组织管理机构。如图5,有68.83%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他们参加公益活动的因素是学校组织,35.06%的大学生认为是政府倡导,20.78%的大学生认为是名人宣传,67.53%的大学生认为是自主决定,不受影响。由此表明,大学生寻找社会公益活动信息的积极性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学校、政府的组织而去参加公益活动的。调查还表示,如图6,77.92%的大学生选择邀请同学一起参加公益活动,20.78%的大学生选择看情况,1.3%的大学生选择不会;如图7,45.45%的大学生选择邀请父母或亲戚一起参加公益活动,41.56%的大学生选择看情况,12.99%的大学生选择不会。宣传公益活动是公益行为的一种表现方式,由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偏向于选择根据情况而决定是否邀请同学、父母或亲戚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也就是说,存在着一些情况或原因致使他们不愿意邀请同学、父母或亲戚一起参加公益活动。

施工项目管理现状调研分析报告篇二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安排,3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在张海平副主任带领下,对全县慈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组专题听取了县慈善总会有关工作的汇报,分别召开了由县教育局、民政局、残联、工青妇等单位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慈善助理员等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五年多来,我县的慈善工作在县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帮扶救助弱势群体为宗旨,以爱心宣传教育为基础,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为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募捐和慈善救助活动,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全县慈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截至目前,已累计募集慈善资金4340余万元,其中慈善基金1290余万元,冠名慈善救助基金12770万元,发放救助款(物)203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0200多人次。

(一)组织网络初步形成。自2004年12月成立县慈善总会以来,我县慈善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各乡镇(街道)逐步建立慈善分会,聘任慈善助理员、联络员,初步形成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慈善工作网络,为开展慈善工作提供了保障。目前,共有南峰街道和横溪镇2个慈善分会、39位慈善助理员、735名慈善联络员。加快慈善义工队伍发展,进一步完善慈善服务网络。成立于2008年的县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已招募慈善义工800多名,组成的10支义工服务小分队,开展一系列公益服务,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好评。

(二)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县慈善组织把宣传教育作为慈善工作先导,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传媒工具,大力宣传慈善工作,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慈善理念和各行各业参与慈善活动的热情。积极开展慈善文化建设,加强主题、项目宣传,通过举办慈善集体和慈善之星评选,慈善文学、书法大赛,设立“慈善文化一条街”等活动,不断扩大慈善影响力,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五年多来,撰写慈善新闻稿件1000余(篇),编印慈善简报60期,出版慈善彩报27余期,印发各类慈善宣传资料11多万份,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对慈善的认知度。

(三)善款筹集成效显著。县慈善组织把募集慈善款物作为慈善工作首要任务,创新募捐形式,进一步拓宽募捐渠道,开展创始基金、冠名救助基金、赈灾募捐、“慈善一日捐”、慈善义卖等募捐活动,为慈善救助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2008年,精心组织的“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专项募捐活动,共接收款物783万余元,为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逐步树立起“经营慈善”的理念,运用准市场化策略,开展项目化募捐,市场化慈善劝募机制初步形成,慈善资金不断积蓄。同时,做好慈善资金增值工作,通过提取增值金等方式,进一步丰富慈善资源。

(四)救助方式更加多元。县慈善组织以扶贫济困为宗旨,围绕助老、助残、助孤、助学、助医、赈灾等领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救助活动。针对不同困难对象进行节日救助慰问,大力实施省、市、县三级载体丰富的项目化救助,切实发挥职能优势,最大限度地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探索项目化救助新途径,逐步实现从“输血型”向“造血型”救助模式的转变,通过为救助对象提供生产资料、补助基金等形式,为贫困户创业增收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展慈善救助职能,发放752余万元定向救助金用于各项公益事业,促进了县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五)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县慈善组织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建立规章制度,严格内部管理,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出台和完善《关于加快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仙居县慈善总会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进慈善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建立慈善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信息披露机制,主动接受、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审计和监督,公布募捐救助情况,有效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度。全县慈善工作者,特别是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尽心尽力、无私奉献,推动了我县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

五年多来,我县慈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深入推进发展慈善事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慈善理念尚未普及。部分群众对慈善事业以及慈善机构不了解,对慈善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慈善工作属于政府的救济行为,慈善事业是单纯的道德事业,没有意识到慈善事业应是一种长效的互惠机制。现代慈善理念还未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多数企业和个人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较弱,积极性不够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慈善资金募集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募集的方式方法还需逐步规范和改进。慈善捐助活动还没有真正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经常主动捐赠的组织和群体很少,缺少可持续募捐途径,募集渠道需要不断拓宽。有时存在多头、频繁募捐的现象,导致群众捐赠疲劳,一定程度挫伤了群众捐赠热情。三是慈善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发展慈善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减免税收政策不够完善,企业捐助减免比例偏低,个人捐赠减免至今尚未开始,不利于调动企业和个人的捐赠积极性。四是慈善救助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由于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信息不畅,重复救助,交叉救助现象比较突出,有时还存在慈善资源分配显失公平现象,慈善救助与政府主导及有关团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衔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专职工作者、志愿工作者的人员规模小,各类专业人才缺乏,县级以下慈善组织建设以及慈善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仍需不断推进。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慈善事业是实施社会救助的重要力量,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涵。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慈善工作的重要性。把慈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服务保障,及时研究解决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慈善事业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公共财政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大扶持、引导和指导力度。努力推进“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着力打造“大慈善”的工作格局。对慈善组织在行业管理、队伍建设、办公场所以及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帮助和解决,支持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宣传,培育意识,大力营造慈善浓厚氛围。健全的公民慈善意识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提。一要加大慈善宣传力度。通过报刊、网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慈善公益专栏、专题节目,运用贴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慈善事业的作用、有特色的慈善活动以及乐善好施的典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和“两工”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务院选择黑龙江、河北、云南三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20**年,国务院决定将试点工作扩大到14个省。山东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政策,逐步扩大”的原则,20**年6月在肥城、蓬莱等6个县(市)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我市的一事一议奖补工作开始于20**年7月(根据中央部署山东省进行全面试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促进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为更好地推进我市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2015年以来全市有329个行政村开展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实施了农村发展迫切需要的村级公益事业奖补工程446项,建成村内外道路硬化项目152个、小型农田水利项目39个,村容村貌整治项目112个,人畜饮水项目18个,卫生设施项目34个,文化体育设施27个,植树造林等其他公益设施71个,使82万农民直接受益。我市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工作尽管起步晚,但是行动快、效果明显,将全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和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试点乡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一年来,全省各地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大力开展村内户外公益事业建设,硬化村内道路376.38公里,修建村内小型水利设施11处,建成水渠27.85公里,垃圾收储池65个、改善村内环境卫生67万平方米,村内植树0.22万株,绿化美化村内环境1.62万平方米;兴建村内公共活动场所31个;修建小型灌溉渠26条、小水窖14口。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初步改善,“行路难、饮水难、环境差”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据统计仅xx市东郭镇建成一事一议项目9个,完成投资约360万元。建成村内道路10.87公里,桥涵1个、水表池37个,铺设管道1.25万米,修建蓄水池塘坝5处。这些项目的实施真正解决了困扰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夯实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构建了“政府资助、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填补了村级公益事业供给缺位的空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坚持民主决策,筹补结合,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实行政府投入与农民出资出劳的有机结合,构建了“政府资助、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覆盖了目前财政支农资金没有涉及和欠缺投入的村内道路、斗渠、桥涵;公共厕所、垃圾池;路灯、空闲地改造绿化等公益事业项目,突出了公益性,填补了各级政府对村级小型公益设施投入的空白。一年来我市各级财政通过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投入。各级用于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的投资达1.12亿元,其中整合资金投入7015万元,是中央奖补资金的4.9倍;财政奖补还带动村级组织、社会公众投入1.87亿元,形成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稳定投入的新机制。

(三)拉动了农村投资和消费,扩大了内需。2015年,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推动下,我市用于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的投资2.99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消耗水泥13万吨、钢材0.65万吨、沙石料102万立方、石灰0.6万吨、沥青0.17万吨、砖5200万块,直接拉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1.23亿元,有效地扩大了农村内需,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还实现了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农村消费水平。

(四)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什么、怎样建,均由农民民主决策,按民主程序办事,村民自己的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建、大家管,使村民逐步养成了参与民主议事的习惯,提高了民主意识,更加珍惜自身的民主权利,把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服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许多地方出现了村民自发组织起来议项目、自觉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管护养护村内公益设施、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村内公共事务管理的新气象,形成了“人人议建设、户户参建设、村村比建设”的可喜局面,把农村政治文明、乡风文明建设推上了新的台阶。

(五)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三提五统”和农业税,农民负担减了,基层干部的任务轻了,但与群众的联系少了、关系疏远了。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后,乡村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群众中进行宣传发动、了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状况,面对面指导群众开展民主议事、项目规划和建设工作。凡是有项目的村,乡村干部经常与大家一起搞规划、议项目、谋发展,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村内户外,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拥戴,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让广大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一些村组干部、先富起来的农民企业家、在外务工人员、驻地企业和挂钩单位慷慨解囊,积极为当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捐款捐物,免费提供技术设备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不少地方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这一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处理和化解长期困扰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山亭、滕州等地以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契机,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积极开展空壳村整治、实施土地规并等,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基层干部反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虽小,作用很大,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六)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搭建了政府服务三农的新平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从政府集资收钱不办事到增加投入主动为民办事,政府服务农村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下一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了条件,开辟了新道路,搭建了新平台。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农民筹资数量标准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决定,出多出少由农民自己作主,对未经讨论投票表决而任意向农民摊派、集资或收费,村民均有权拒绝缴纳,从源头上堵住了“三乱”行为发生。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进一步了强化财政基本公共服务的功能,创新了财政服务模式,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资金整合在一起,着力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公共环境等一系列公益事业建设问题,拉近了政府与农民的零距离,开通了公共财政服务三农的“直通车”,搭建了政府公共财政服务三农的新平台。

实践证明,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筹资筹劳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有利于健全和完善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乡风文明;有利于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的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民生、民心工程。从实践中,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关于市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调研报告。免征农业税后,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但由于收入较低、投入能力有限等原因,限制了农民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参与议事的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农村“一事一议”很难开展。实施“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较好解决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掣肘问题。因此,建立健全“谁多筹资多出劳、谁多得奖多受益”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能否实施好,关键不仅取决于基层干部素质和村民意愿,还取决于基层政府对“一事一议”的组织领导。只有充分体现大多数农民的意愿,真正实现农民的事农民办、农民说了算,才能确保“一事一议”的顺利进行。要搞好宣传发动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施“一事一议”制度,是尊重和保障村民决策、管理、监督等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有力保障。要严格把握政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必须坚持“农民自愿”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农民自愿是一事一议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议事的范围与方式、资金的筹措与使用、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等,都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绝不能搞强迫命令。同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要实事求是、要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各地的特色,着力避免重复建设,优先安排群众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要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认真搞好规划。一是定好项目规划。本着买事求是、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批实施的原则,科学确定公益事业项目、范围和所需资金等,并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二是搞好实施规划。让村民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要搞好与村镇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土地开发等规划的统筹协调,项目实施规划须征得过半数的村民或超过三分之二以上到会代表的签字认可,决不能因为照顾个别人的利益而不顾多数群众的意见,使村民会议“议而不决”或者“决而难行”。

“一事一议”是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具体实践,要把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完善资金管理、严格项目实施摆在突出位置。严把招标关。对重大建设项目,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之上进行招标,及时公布中标人单位、姓名、资质等事项。农民所筹资金以及财政奖补资金要在民主理财小组的监控运作,实行专户核算,专款专用。公益事业项目兴办结束后,要核算收支情况。搞好验收结算。各级财政(综改)、农业、监察部门要分工负责,联合对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对财政奖补资金,财政部门还要会同审计部门进行专项检查,确保资金政策落实到位。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我市一年来的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普遍落后,需求矛盾突出。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依然简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缓慢。多数村内道路、水利设施等多数是农民在上世纪70-80年代筹资筹劳建设的,标准低、质量差,特别是一些大型农机具难以进入田间作业,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全市2146个行政村中,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处于空白状态,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村庄仅有大宗村、龙庄村等9个,只占全市村庄总数的0.4%,绝大多数还是城市周边的村庄。大部分地方农村生活垃圾还是乱扔乱放,80%的以上的农户没有卫生厕所,“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50%的村不同程度存在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部分村庄饮用水还没有实现达标,一些村庄仍存在吃水难的状况。

施工项目管理现状调研分析报告篇三

进行新农村建设,就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等公益事业,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等一系列与农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农民群众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受益。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资途径发生变化。在国家投资有限,地方财政紧缺,摊派集资废止,“一事一议”筹资难度大的情况下,农村公益事业怎么办?最近调查组,就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开展了调研。

农村公益事业主要是指向农村居民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具体指乡村两级的公益事业。免征农业税,取消“三提五统”和各种集资摊派,财政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因税费改革造成的财政缺口,农村公益事业面临新的困难。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难乡村教育相对滞后。教育是农村公益事业开支中最大的一块,税改后,国家虽然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但仍有较大资金缺口,农村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一是基础设施差,影响正常教学。虽然“普九”达标解决了一些学校的教室问题,但必备的教学用具仍然没有配齐。二是师资力量明显欠缺。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文化生活欠缺、交通通讯不便,多数公办教师都不愿到此任教。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县小型水库及中型水库的水利设施都是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修建的,途经水渠、涵洞有的已经完全毁损不能使用,勉强可用的其维护成本也很高,无形中给农民增加了负担;加之设施的不配套,低洼农田遇雨成涝,难以排渍。离水源较远的田地水源流程长,闸口多,渠道不畅,损耗大,抗旱成本高。有些水源甚至难以到达,造成田地撂荒。据调查,目前,已有70的水利设施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

(三)农村文化、卫生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税改前,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就很少。部份地方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预防保健工作、村级卫生人员误工报酬等也基本上靠乡村集体统筹提留来解决。很多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老化,基本上没有集体用房,大多办在卫生员家中,有的场所十分简陋,医疗条件比较差,在医疗设备方面普遍是老三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由于没有防保服务经费,预防保健工作难以开展。税改后,乡镇统筹经费被取消,使得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农村卫生事业“雪上加霜”。现在86个行政村建有村卫生室86个,其中71个村卫生室由私人建的。

文化事业投入方面,大部份乡镇在“村村通”工程、“文明村”达标升级活动等项目匹配投入方面显得捉襟见肘。乡镇正常开支都非常困难,更谈不上发展文化事业。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难

目前,全县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停留在军烈属优抚、五保户供养、农村计生“两户”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等层面上。以**县为例,税改前,农村五保供养、义务兵家属优待、村干部报酬等经费是以乡统筹方式筹集,税改后,由于财政转移支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村五保户供养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兑现落实困难,“五保”难“保”。

(五)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匹配难以公路建设为例,凡属县以下公路建设均要求匹配,尽管要求匹配的是小头,但许多县乡村仍然难以承受。比如,木庆路属县级路,03年硬化时,因配套资金难以筹集,只修建了**至东兴段,且因资金筹集不及时,导致工程进程受阻,一年的工期两年才完成。2005年市里主动给了木庆路东兴至庆安界段的建设项目,却因无力匹配资金,只好放弃。目前,东兴以北的原满天乡的农民只能望“路”兴叹,承受着因道路难行而比东兴以南地区低3-4分的粮食价差。目前的通乡公路、通村公路由于地方财力弱,资金匹配困难,既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又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也影响了上级的投入。有的基层干部感慨地说:“没有项目想争项目,争取到项目又没有资金匹配,象我们这样的贫困县、是吃饭财政、要饭财政,哪有钱来配套,结果是越有钱的越能要来钱,发展就越快。这样下去,差距会越来越大。国家的政策真的该改改了,对贫困地区区别对待,少配套、不配套。”

(六)“一事一议”实施难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乡镇道路建设费、集资和村提留,乡镇道路的建设要求列入乡镇财政预算,村级道路的修建,则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方式加以解决。面对国家转移支付的数额有限,“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标准低、数额小,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尤其是具体操作难、落实难。一是乡村债务的债权户要求抵扣“一事一议”资金。二是外出农户多,有的是举家外出,这部分人的“一事一议”筹资同样难以收取。三是受益不均,农户思想难统一。有些“一事一议”项目并不是平均给每个村民小组或农户带来好处,受益范围难以确定,导致意见不一,一事一议”方案难以通过。四是大型、长期公益事业难兴办。“一事一议”筹资有限,使一些耗资较大的公益事业,特别是跨村、跨乡的工程一时办不了。五是部分村“一事一议”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导致群众不满,甚至对来年的“一事一议”进行抵触,形成恶性循环。

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公益事业停滞不前,必然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体进程。

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比重,并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向农村倾斜,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投入主体。

(二)加快县乡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大力培育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主体要通过县乡综合配套改革,逐步使政府和集体重新成为农村公益事业的主要发展主体。在改革中,要特别注意不能忽视、削弱政府部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职能,不仅如此,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还应加强这一职能。财政要按照由以钱养人改为以钱养事的原则,加强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职能。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形势下农村公益事业的新的发展主体,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民间力量在目前形势下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中的有效作用。

施工项目管理现状调研分析报告篇四

为全面了解我县各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基本情况,按照《中共xxx委关于集中实施基层党组织分类提升大行动的方案》x委发〔〕1号和《关于做好基层党组织分类提升大行动“宣传动员、调查摸底”阶段工作的通知》x提升办〔2012〕1号文件安排,从1月13日到2月16日,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进村入户走访等方式,对全县各级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和突出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对调查摸底资料的汇总分析,形成如下书面调研报告。

一、基层党组织基本情况

(一)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党组织542个,其中党委50个,党工委2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480个。480个党支部中机关党支部114个,事业单位党支部50个,企业党支部25个,村党支部279个,社区党支部7个,个体协会党支部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6个。

全县共有党员8228人,其中女党员1335人,占17%,少数民族党员4204人,占51%,离退休党员877人,占10.66%;35岁以下的党员1712人,占21%,36岁至45岁的1891人,55岁至59岁851人,占10.35%,60岁以上的2097人,占25.49%;初中及以下学历的4610人,占56.03%,高中及中专学历557人,占6.77%,大专以上学历2027人,占24.6%。

(二)全县基层党组织及党员队伍现状

近年来,县委紧紧围绕“乘势而进、追赢赶超,建设xx东部经济发展高地”这一主题,与时俱进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一是党组织设置不断优化,工作覆盖面逐步扩大。采取“支部+协会”形式,建立了个体协会党支部2个,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四川xx肥业有限公司、xxx水电站2个非公企业中建立党支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活力进一步激发。一是近三年以来,全县各基层党组织新发展党员751名,其中发展农村党员649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70名。二是依托县委党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阵地,采取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等形式,组织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新发展党员、大学生“村官”等培训,培训党员8200余人次。三是建立农村党员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设立了困难党员扶持基金,用于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支持能人党员发展产业。四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建立了县、乡流动党员管理台帐。三是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推动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如何,党组织书记是关键。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注重从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推动发展的能力。一是注重优化结构,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我县现有基层党组织书记(乡、村、社区)335人,其中乡镇党委书记49人,村级(含社区)党支部书记286人。在乡镇党委书记选任上,结合换届选举,注重从年龄、学历、任职经历选优配强。在村级党组织书记选任上,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中选拔人才。全县村级党支部书记中大学生村官任职1人,转业退伍军人任职6人,吸引致富能手任职6人。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结合全县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对新任职乡镇、村级党组织书记开展任职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村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采取外出考察学习和到县级机关挂职锻炼等形式,不断提高党组织书记驾驭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三是完善激励关怀机制,激发干事热情。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公开选拔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工作,通过公开选拔1名村主任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四是城乡互助不断加强。一是建立挂职干部管理制度。结合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共选派40名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到乡、村挂职锻炼,从乡镇选派38名党员干部到县直单位挂职锻炼。自以来,根据“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安排,共选派大学生73人到村任职,现在岗44名。二是深入开展了“挂包帮”活动。全县75个县级部门、93个县级机关党支部、49个乡镇、34名县级领导干部、482名实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66名普通干部参与“挂包帮”活动,与49个乡镇、118个贫困村、568户贫困户和12个企业结成帮扶对子。三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以来,由中央、省、州、县四级共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79个。四是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目前全县共建远程教育站点241个,各站点大力开展“双争双创”、“三学三强”活动,近两年来共开展现场教学160多场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

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

在机关,一些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仍然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到位”:一是在思想上,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轻视机关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不是把机关党组织当作一级组织,对机关党建工作不是抓在手上,而是停留在一般的宣传上。口头上强调多,实际关心少,重视关注业务工作多,思考党建工作少。二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建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不到位。在研究工作、安排投入、配备干部上,党建工作都没有摆上应有位置。三是在党组织活动中,一些领导同志参与党组织活动不到位,有的不积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有的把机关党组织安排的党建活动当作一种负担,消极被动应付;有的甚至寻找各种借口逃避了事。在农村,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社会中的一些消极思想对部分农村党员甚至是农村党员干部造成了负面影响,存在得过且过、不思进步、只保平安的思想,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年到头就是忙于一些一般性事务,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意识不强,办法不够多;个别的村党支部还存在整体素质不高、能力偏弱的现象,真正面对复杂的社会局面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束手无策,遇到困难和问题选择了能推则推、能拖则拖的办法,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致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党员队伍建设滞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在调研中发现,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年轻党员比例较小,党员队伍年龄老化。这个问题在农村、机关都不同程度存在,农村由于青年大多数外出务工,少数村“家支党员、家族党员”现象较为严重,目前全县3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村支部有31个,5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村支部有16个,7年以上没发展党员的村支部有3个;部分县级机关单位多年来未输入年轻力量,发展党员后继乏人,从而造成了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截止20底,全县4350名农村、社区党员中,55岁以上1796名,占41.3%;35岁以下党员1229名,仅占28.3%,平均年龄47.5岁;县级机关1890名党员中,55岁以上605名,占32%;35岁以下,占17%;二是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比较薄弱。在教育方面,多数党内组织生活仍以读报纸、学文件为主,与工作实际结合不紧,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等现代教育手段未能有效利用,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不少单位还经常因为工作忙或人员外出不易集中而减少活动次数,组织生活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和随意性,个别支部仅在每年“七一”组织一次活动,还有部分支部,甚至一年中从未开展过任何活动,“三会一课”制度的执行情况较差。在管理方面,对那些不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不自觉参加党内生活、不主动交纳党费的党员缺乏严格有效的组织处理措施,大部分的流动党员都是在外出前或返乡后一次性交纳全年党费,个别党员甚至几年联系不上。在监督方面,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都比较软弱,对长期无法联系、未参加组织生活、未交党费的党员,一些党支部一直未采取组织处理措施,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在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方面缺陷。三是党员先进性体现不够明显。受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党员政治热情、荣誉观念淡漠,再加上支部工作同中心工作缺乏有机融合与渗透,致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在服务群众和做好业务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农村外出流动动员较多,导致这部分党员联系不方便、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对党组织不认同等问题,很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基层党建经费缺乏保障

一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据统计在全县279个村中,年集体收入少于1万元的16个,无集体收入的249个,由于村集体普遍无经济收入,而县财政下拔的办公经费一年仅5000元,连最基本的办公所需耗材都难以满足。在机关没有专项的党建经费,党支部想组织党员开展一些活动,或奖励一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员,都苦于经费无法保证和落实,许多想法、思路都“落空”了,久而久之,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同时群众由于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普遍存在“个人顾个人”思想;二是“无地方办事”问题突出,这点在乡镇和机关都不同程度存在,经统计全县共有6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属于危房,90个机关党支部大部分都没有专门的支部活动场所,支部活动阵地建设步伐仍较缓慢,严重影响了组织活动的开展;三是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农村、社区干部职务补贴和激励机制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整体来看,村、社区干部待遇仍然偏低,多数村、社区干部对自己薪酬不满意,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也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综合素质偏低,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凝聚力和感召力

据统计,全县279个村党支部书记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7人,占3.9%;高中(中专)47人,占16.7%;初中以下文化有83人,占75.2%。全县村级班子成员共有1146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9人,占6%;高中(中专)的.有186人,占16.2%;初中以下文化有891人,占77.7%。农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干部“双带”能力不强,责任意识淡化,群众威信不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办法不多,在当前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形势下,我们的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没有把工作重心定位到发展项目、引领致富上来,同时,部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强,不善于或不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不健全

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不顺畅,机制优势未能充分显示。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因身兼数职,既管党务又管政务,存在岗位职责不清、任务分工不明,抓不住党建工作重点,甚至忽略了党务工作。二是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不自觉。有的党组织负责人集体领导观念不够强,遇事喜欢个人说了算,不想发挥成员的作用,甚至担心发扬民主不利于集中;三是党建考核机制不完善,多数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因指标较为笼统,难以量化,且缺乏及时有效的监控措施和制约手段,导致党建工作的考核操作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当前,我县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作用更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优化班子结构为重点,不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创新教育培训方式,解决村干部政策水平低的问题。利用党校、远程教育设备等教学资源,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坚持每年对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集中进行轮训2次以上,对其他村干部及一般党员培训2次以上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党风党纪和宗旨教育和劳务技能、特色养殖、种植技能、法律知识等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帮其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掌握一技之长,使其尽快发家致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带领村民致富上来。二是加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力度,解决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要在抓好从农村中的致富能手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的基层上,重点在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和大学生村干部中挑选优秀分子中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以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同时,在坚持做到“给凳子、压担子”,让后备干部进村“两委”班子或担任村民小组长、村团支部书记,列席村内一些会议,安排一部分优秀的后备干部参与村里的工作,使之尽快熟悉角色。全面推行“公推直选”的选举方式,把那些知识丰富、头脑灵活、年富力强、有本事、能干事的后备干部及时选进村“两委”班子,形成有利于后备干部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从而为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弥补村级班子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三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发放村干部薪酬,建立村干部薪酬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增长机制,同时采取奖优罚劣的办法,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对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村级干部每年给予一次性奖励,提高离任村“三职”干部生活补助金,探索建立村级主要干部养老保险机制。

(二)立足夯实基础,下大力气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一是要继续抓好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以开展基层党组织分类提升大行动为契机,进一步选强配齐支部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基层党务培训,不断提高支委会的整体素质和领导水平,切实提高社区、农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工资待遇等,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把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二是要着力发展集体经济。要结合实际,找准突破点,依托现有的经济条件和优势,积极抓好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脐橙、竹笋、青花椒、茶叶、莼菜、核桃、白魔芋、芭蕉芋猪等“八大特色农产品”产业规模,着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三是抓好活动阵地建设。要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对接省、州相关项目资金,多方筹措资金对73个危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重建、改建工作。县级机关单位要将党组织活动经费纳入单位财政预算,提高党组织自主活动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着眼发展需求,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要采用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组织培训、示范点建设、大学生村官“一帮一”等形式,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综合能力,改进工作作风。一是要加强思想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班子每位成员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市场经济的摔打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二是要加强作风建设,使每位成员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抓实干,吃苦耐劳;三是要加强能力建设,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党员干部进行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现代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培养他们适应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实地培训,现场学习,培养开放意识和开拓精神,提高带民致富的本领。

(四)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和监督。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基层党校、远程教育、网络媒体等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党员进行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就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二是加大发展力度,充实后备力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村(社区)干部中的优秀青年的教育和引导,把优秀青年人才吸引在党组织周围,使其积极向党组织靠近。三是创新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方式方法。在教育内容上,要把学习文件、了解上级精神与学现代知识、学业务、学法律等结合起来,增加广泛性;在教育形式上,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邀请先进讲课、到党建模范支部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吸引力;在教育时间上,原则上要保证每月一次,但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统筹安排、灵活开展。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党员管理监督机制,使党员的言行自觉落实到组织的管理监督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引导党员树立良好形象。要创新管理方式,对困难党员分类进行帮扶,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实用技能培训等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

(五)建立和完善党建经费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党建经费投入保障制度。研究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稳定规范的基层党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实施意见,形成投入、使用、监督、筹集四大体系,使党建经费保障从随意性、临时性转变为规范化、长效化。严格按照党员人数核定党建经费并及时足额发放,适当增加乡、村两级办公经费,乡镇人均年度工作经费增至8000元且按编制数发放,村级办公经费增至每年1万元。对于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维护。

(五)健全工作制度,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总支(支部)在党的工作中的应有作用。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将党建工作考核与各单位中心工作相结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量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二是健全和完善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通过健全完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和“文建明工作法”等工作机制,党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的监督机制,以岗位目标承诺和党员承诺为主的管理机制,以民主评议、结对帮扶、设岗定责、关心激励为主的党员发挥作用长效机制,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环境。三是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疏通和扩大党内民主渠道,强化党内民主参与的力度,使党员能够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发挥集体智慧,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施工项目管理现状调研分析报告篇五

市人民政府: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年监督工作计划,11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在副主任杨开明的带领下,深入到姚家店镇、聂家河镇、潘家湾乡、枝城镇和陆城街道办事处,就我市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财政局、经管局和相关乡镇人民政府、陆城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情况汇报,查阅了项目申报、审核、审批和资金拨付等相关资料,实地察看部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并与部分村负责人进行了座谈。通过调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情况,现将调研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我市成为全省首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市)。四年来,我市共实施奖补项目472个,累计落实财政奖补资金5726万元,其中:国家、省级奖补资金3739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1987万元。分年度实施情况为,2015年投入奖补资金1017万元、市级配套399万元,奖补项目113个;2015年投入奖补资金1293万元,市级配套453万元,奖补项目113个;2015年投入奖补资金1583万元,市级配套554万元,奖补项目117个;2015年省核我市奖补控制额度1833万元、市级配套641万元,规划实施项目104个。从调研情况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财政、经管等部门以及乡镇政府和基层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一事一议工作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加大投入,严格管理,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落实与我市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解决了一批农民最期盼、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公益性项目,促进了一事一议工作得到健康发展,为加快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在我市开展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及时下发《xx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方案》,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市乡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市级在市财政局设立了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了得力的工作人员,乡级明确由财政所具体负责,村级明确了工作专班,形成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调顺畅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保证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顺利推进,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市、乡、村都制定了一事一议项目3-5年规划,市级建立了项目库。重点把小型农田水利人口饮水设施和村组硬化公路的断头路、晴雨路和路肩的完善等群众最期盼的民生项目列入项目库,并按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二是坚持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在实施中做到不增加农民负担,不产生新的债务,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搞半拉子工程。切实解决了一些群众最期盼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好评。三是坚持奖补范围和筹工筹劳标准。在奖补范围上,财政部门坚持按上级和市委、市政府规定的范围执行。在筹工筹劳上,经管局严格把关,按政策规定办事,没有突破政策规定的问题发生。四是突出工作重点。奖补项目实施中体现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急需的原则,实行竞争性立项。把乡镇“普惠制”与村“重点制”结合起来,坚持“三个优先”,即优先支持群众反映最强烈、项目最需要建设的村;优先支持村级领导班子得力、村务公开制度健全、村规民约完善、上一年度项目实施好的村;优先支持村民建设积极性高、村民筹资筹劳踊跃并有村集体投入或社会捐赠的村,把重点放在解决小水利设施和村级道路交通上。

一是坚持议事程序。坚持农民民主议事为前提,以农民自愿筹资筹劳为基础,做到不增加农民负担,所实施的项目一般都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二是坚持申报审核程序。坚持由村委会向乡镇申报初审后,再经市经管局审核报财政局审批。三是进行公示。经审批的项目,坚持对项目议事过程、项目内容、筹资筹劳、收支预算等情况在村公开栏进行公示。

乡镇一级明确了由财政所为项目管理责任单位,并从立项、申报、招投标、施工监管、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联村干部参与监管。村一级除村委会加强监管外,还明确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理财小组的监管和受益农户监督。市财政局、经管局除在立项中加强审查把关外,定期组织检查和考核验收,保证了所建项目质量和财政奖补资金的专款专用。

我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中,在认真执行中央、省相关文件规定的同时,坚持创新探索,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比如,市财政局实行竞争性立项,把对乡镇“普惠制”与对村“重点制”结合起来,实行差额立项。对上年度工作不积极、项目建设未按预期完成的在下一年度进行淘汰,不予安排项目。聂家河镇丁家坪村在入户道路硬化奖补上,统一道路施工标准和资金补助标准,由村民自己组织实施,村里组织验收后予以补助,减少了村级筹资筹劳、组织实施的难度,降低了工作成本。村级公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化解了一些沉积的社会矛盾。

从调研的项目看,我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效益较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群众给予较高的评价。一是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为我市农民逐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政策及资金支持,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五眼泉镇借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村民自筹、社会捐赠、部门帮扶的前提下,整合安全饮水项目,使80%的村70%的农户吃上了城市自来水,而且大部分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极大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二是建立了公益事业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施工项目管理现状调研分析报告篇六

(一)普及程度。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8%;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3.62%;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2.82%;小学、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为0.11%、0.74%;16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75%,18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6.78%。

(二)教师队伍。全省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64%;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94%;年以来新补充的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初中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全省教职工工资足额、按时发放,未出现拖欠现象。

(三)办学条件。全省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27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6.82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拆除。小学、初中生均图书分别为12.36、15.79册。小学、初中教学仪器设备正在积极配备,计划国检前达到省定标准。

(六)扫盲工作。15至50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7%,近三年脱盲人员巩固率达到97.8%。

省经过实施“两基”攻坚,基础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省的“两基”指标,除仪器设备配备外,其他主要指标均已达到国检的要求,有些指标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省小学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86.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19个百分点,在西部排名第一;小学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65.2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13个百分点,在西部排名第二。初中阶段中学一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65.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79个百分点,在西部排名第一。初中阶段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8.48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台,在西部排名第二。普通初中超大班额比例5.1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59个百分点,在西部排名第三。

与此同时,一些反映办学条件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与其他省区及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如(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5.64%,比全国低3.03个百分点。(2)小学代课教师占岗位教师比例12.23%,比全国高出8.73个百分点。(3)小学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1.6平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7平方米。(4)小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19.42%,比全国低35.2个百分点。(5)初中代课人员占岗位教师比例7.98%,比全国高出6.17个百分点。(6)初中阶段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34.60%,比全国低39.92个百分点。

“两基”工作是在自然条件艰苦、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基础薄弱、“两基”工作难度很大的情况下,在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幸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全省“两基”工作得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

二、主要经验和亮点

自年实施“两基”攻坚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全面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年全省实现了“两基”目标,在工作中创造并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工作。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各州(地、市)、(市、区)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健全“两基”攻坚组织机构,建立“两基”攻坚目标责任制。省委、省政府把“两基”攻坚作为全省重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省委书记强卫多次在全省性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改革和对外开放,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教育事业,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并通过调研、督查和牵线搭桥,为基层学校解决许多突出问题。省长骆惠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多次听取教育工作汇报,调研教育工作,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亲自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两基”迎国检工作,要求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负责,亲自部署,亲自抓好迎国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分管教育的高云龙副省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两基”迎国检汇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务必做好迎国检的各项工作。从1994开始到年,全省从省到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层层签订双线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政府,做到了一年一初评,两年一总评,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年起,省委、省政府将“两基”攻坚列入各州(地、市)党政领导班子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目标,进一步加大了省对州(地、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力度。各级人大、政协监督检查“两基”工作,促进解决“两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省“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本部门工作职能,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全力推进“两基”攻坚,形成了党委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全社会齐心协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有关政策,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从年起,省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了中央、省、州(地、市)、县(市、区)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不断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达到小学每生每年400元,初中每生每年600元。年以来,省累计投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2.07亿元,其中年投入资金6.51亿元,比年净增4.77亿元,增幅达到274%。州自年以来自筹资金3100万元资金设立了州民族教育发展资金。州在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投入资金4500万元,用于学校体育场地建设。使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市从年起实施“学生营养工程”,市、(区)两级政府投资近500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每天早餐提供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年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39.2%、36.49%、36.96%、37.01%,在全省级政府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中名列第一。二是加快校舍建设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两基”工作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省先后实施二期义教、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项目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5.06亿元,改扩建学校2096所,累计完成校舍建设面积206.38万平方米。年,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省政府在国家支持省3.28亿元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又筹措3.28亿元,用于9个攻坚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了9个如期实现了“两基”目标。三是配置所缺的教学仪器。—年省级财政投入教学仪器、图书、体音美器材、电教设备等资金1.71亿元,有力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三)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省委、省政府把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安工程作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校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19年全省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消除校舍安全隐患,基本实现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为确保目标任务实现,省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筹措76亿元,其中省级补助35亿元,地方筹措41亿元,用于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安工程建设。“”以来,市学校布局调整总投资14.8亿元,其中市、区投资达9.4亿元,与“十五”相比提高了64%。州州、两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着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三年内投资5.75亿元,完成建筑面积26.9万平方米。又筹措资金1.4亿元,用于新建学校的供水、供热、供电、操场、浴室、洗衣房等附属设施建设及校园绿化,配置食堂设备、学生用床、课桌凳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全州中小学办学条件。州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计划投入资金11.5亿元,由193所学校调减为39所,到底已筹措资金7.01亿元。州年落实资金15027.8万元,完成了包括州特殊教育学校等6个项目,有力改善了全州的办学条件。

(四)狠抓控辍保学工作。省在实施“两基”工作中狠抓控辍保学工作,采取教育、行政、经济、法律、资助等有效措施,控制在校学生流失,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坚持依法治教。海东地区出实招、动真格,严防学生流失。各结合实际采取了“学生入学、索要回执与整村推进、种子补贴、扶贫贷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直接挂钩”的工作措施,为防止外出学生“假转出、真流失”现象的发生,做到“转出有回执,转入有证明”;互助为防止学生流失,全力把好入学通知、学生入学、学生正常流动、双向劝学、及时上报、督促复学、行政处罚、法院强制执行等八道关;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在校学生一日跟踪制、实行班主任包干制、实行双线承包责任制、学生正常流动校长负责制等五项责任制度。平安石灰窑回族乡在全乡实行“控辍三步走”方针:即学校派教师进村入户对辍学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乡政府对非贫困生家长收取义务教育保证金,促使学生家长依法送女子入学;对经济困难的学生予以资助,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互助、平安两同时运用市里开发的电子档案系统,加强了控辍保学工作。州通过采取执行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通知制度、毕业生交接制度、流失生报告制度、流失生返校承包制度及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逐户排查辍学生,初中阶段入学率由年的86.5%提高到年的99.74%,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内。二是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规定。年,省落实义务教育奖励资金2900万元,重点改善进城务工子女相对集中的市、格尔木市办学条件,接受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农民和外来人口子女就学,其中市解决3.5万人就学,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5%。三是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全省落实了国家提高标准的政策,州在全省标准的基础上每生增加到200元,同德在州标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00元,同时免除了全所有中小学生的作业本费。

(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教师数量不足。年省政府为九个攻坚一次性新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900名,缓解了教师紧缺问题。从年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岗计划,向40个(市)补充特岗教师4671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不足的矛盾。年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实施了师范生顶岗实习计划,先后组织3087名省内应届师范生到农牧区中小学校顶岗支教。年实施了教师见习岗计划,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聘了700名见习岗教师。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年以来共面向社会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6.54万人,扩大了后备师资来源渠道。近几年来,州通过公开招聘教师、实施特岗计划和重点师范高校免费师范生等多种渠道累计新增教师800余名。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实施“两基”攻坚以来,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农牧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年争取国家项目资金800万元,省级下达培训资金1000万,培训经费、培训人数超过前四年总和。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省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同时,同步调整教师工资,做到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所查州、地、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奖励长期在农村边远学校工作的教师。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一是大力加强德育工作。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编印了《省情教育读本》,人手一册,建成43个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制定了《关于“法律七进”活动、落实“法律进学校”的指导意见》。二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省财政投入22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作,着重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市城西区行知小学办学理念先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行知精神,形成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作为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三是积极探索招生与评价制度改革。全省坚持小学、初中按片区免试就近入学,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免试入学,不断提高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配置给初中的比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七)加强扫盲教育,全面推进“两基”工作。一是加强扫盲工作的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二是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扫盲工作顺利进行。年以来,投入扫盲资金来源1140万元,向每位扫盲学员免费发放扫盲教材等学习用品,将农村生产实用技术光盘免费发放到乡镇成人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巩固扫盲成果。坚持把扫文盲与扫科盲、脱盲与脱贫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批组织扫盲对象和脱盲学员参加各种扫盲班和实用技术培训班,加强对农牧民群众牛羊育肥、家庭种养殖业、水果栽培、妇女卫生健康教育等实用技术培训,农牧民群众不仅学到了文化科学知识,而且增长了致富本领。州年至年共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300期,培训人数达39727人次。年,全省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内。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扫盲机构的评选中,省扫盲领导小组被授予国际扫盲奖中的“世宗王扫盲奖”,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经费投入仍存在缺口。《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事业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三个增长”是各级政府教育投入的法定责任,也是“两基”国检中必查的核心指标。在这次检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州(地、市)、“三个增长”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有的对“三个增长”计算不规范。教育费附加是国家为弥补教育经费不足而开设的专门税种,要求足额征收并全部拨付用于教育。检查中发现有的州、教育费附加没有足额征收;有的州、虽已足额征收但没有完全用于教育。有的州、提供的教育经费数据与相关材料不吻合。

(二)教师编制问题比较突出。省自年对中小学教师核编后,虽对部分“普九”进行了增编,但此间由于学生数增加、课程改革、学生寄宿及人口流动等原因,客观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缺编尤其是结构性缺编严重,部分地方学校反映比较强烈。一是部分州、缺编问题突出,据了解某2019年中小学在校生将达到12019名左右,经测算将缺少教师编制120名左右(指同德。省教育厅注);某校年学生数为700名时核定教师编制为44个,现在学生发展到1200名,教师编制仍未增加(指茫崖中学)。二是结构性缺编。多数地区体音美、计算机、英语、综合实践课教师极为缺乏。教师所学专业和所教专业不对口问题也较为普遍。三是代课人员比例偏大。某州现有代课人员679名(指州),个别代课人员占在校教师数的25%(指同仁)。四是特岗教师不能按时入编。特岗教师是中央为解决西部农牧区教师短缺问题实施的一项特殊政策,但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州、特岗教师3年服务期已满,考核合格,因为没有编制不能按国家要求按时入编,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影响特岗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办学条件仍存在差距。近些年省学校办学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但从预检中情况来看,一些地区与“两基”验收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校舍不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大班额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年,市中心城区部分热点小学、初中大班额现象突出;某级市初中大班额占31.25%(指德令哈市)。预检中还发现有的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厕所、食堂、卫生室设施不完善,缺少医疗保健人员;部分学校住宿紧张,几十个学生住一间大宿舍;有些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饮用水。尤其是农牧区学校教学仪器配备不足,教学点的体音美器材几乎是空白,严重制约了体音美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四)一些区域性中心市、学校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人口的发展。如市现有学校数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需求,现有学校班额过大,部分学校班额达70多名。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责任,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尚未达到“三个增长”的州、,尽快将所欠的教育经费查清补齐。同时要保证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足额用于义务教育。

(二)按国家要求,切实落实动态核编机制,尽快做好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核定工作。

(三)尽快解决办学条件存在的不足。按省文件要求配齐教学仪器、图书、体音美器材。解决好学校建设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关范文推荐
  • 10-08 医院面试时自我介绍(优秀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
  • 10-08 学生毕业设计自我总结(精选10篇)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
  • 10-08 2023年企业成本管理理论 企业成本管理能力心得体会(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 10-08 下乡支教工作心得体会 三下乡支教心得体会(汇总10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
  • 10-08 运动会加油稿为老师加油 向老师运动会加油稿(模板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 10-08 巡察办主任履职发言 班主任年度工作总结(精选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 10-08 择业与理想演讲稿(大全7篇)
    演讲属于现实活动范畴。它是演讲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向广大听众公开陈述自己主张和看法的现实活动。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 10-08 最新养殖场个人简历自我评价(通用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
  • 10-08 对镇长评价及建议 评价建议心得体会(汇总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 10-08 最新安全生产工作调研报告名头写 安全生产工作调研报告(优秀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