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2023年中国古代发展史论文(优质5篇)

2023年中国古代发展史论文(优质5篇)

时间:2023-10-08 18:06:36 作者:翰墨2023年中国古代发展史论文(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国古代发展史论文篇一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也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对于古诗词的发展顺序可概括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楚辞: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楚辞发展了诗词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汉赋: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词形式。

唐诗: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宋词: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诗无以为继。但是宋代诗人另辟蹊径,也走上了不逊色于唐诗的另一高峰。唐诗重在自身感情的迸发,文辞华美,故显得肥腴;而宋诗重在理趣,在平淡无华的诗句中见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故显其瘦劲。北宋大家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南宋出现了宋诗的顶尖的天才诗人陆游,酷肖李白的才华、强烈的爱国精神、多种的诗歌风格,使陆游成为宋诗第一人。同时期还有闲适自然的杨万里,后来南宋末出现松散的江湖诗人群。

元曲: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而人们通常所说的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则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现代诗:“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诗词介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基本含义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

简述

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注:“词”与“辞”在“言词”这个上是同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词”后来又逐渐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发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便逐渐成为一种词牌。

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

诗后人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诗经》与《楚辞》因此也时常被认作古代诗歌将源头追溯到《诗经》与《楚辞》。

特点

**62字洞仙歌83字

更漏子46字甘草子4河传61字何满子74字

黄河清慢98字贺新郎116字

减字木兰花44字锦缠道66字江城子70字

浪淘沙54字临江字满庭芳95字摸鱼儿116字迈陂塘116字

南歌子52字南乡子56字念奴娇100字

卜算子44字菩萨蛮44字普天乐46字

清平乐46字鹊桥仙56字青玉案67字沁园春114字青门引42字

如梦45字苏幕遮62字水调歌头95字

双双浣溪沙48字太常引49字踏莎行58字

唐多令60字天仙子68字

乌夜啼36字望海潮107字武陵春49字

相见欢36字西江月50字小重山58字谢池春66字

忆江南27字忆王孙31字谒金门45字忆秦娥46字虞美人56字

一落索46字阮郎归47字一斛珠57字玉楼春56字一剪梅60字

诉衷情33字定西番35字

中国古代发展史论文篇二

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其渊源及发展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坐具形式的演变,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内涵之间相互交融,是一个累积并演变的过程,因此椅子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中国椅子发展史

“椅”早也作“倚”,起源较早,但不是指供人坐用的椅子,是一种树木的名称,又名“山桐子”、“水冬瓜”,木材可做家具。

(一)椅子的雏形

1.夏商周椅子的风格

古代人们最早的坐是“席地而坐”。这个阶段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其坐姿也不似现在那样轻松。所谓“坐”即“跪”也,这种双膝着地,上身重量落在脚踵之上,在精神上是最大的自我约束,形式上也表示出最大的敬意。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发明了席子。“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芦苇席,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席子实物。”受原始社会技术水平的限制,房屋都比较简陋、低矮,室内空间狭小、昏暗。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气候,人们将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之类铺在地上,最古老的坐席由此而产生。

椅子的最初形态是大自然的直接反映。在此阶段,坐具与卧具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西周是礼仪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统治者根据席的优劣和装饰特点规定了严格的“五席”制度,《周礼·春官·司几筵》记载:“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周朝礼制中,司几筵主管五种席垫的名称和品质,辨别用途以及陈设的位置,五席分别为莞席、藻席、次席、蒲席和熊席,在使用中常以席的多寡来体现等级差别。席子成为日常生活表现礼节规制的象征,一般生活起居、接待宾从都要在室内布席,“席不正不坐”、“君赐食,必正席而尝之”等礼制由此而来。渐渐地,坐具身上所承载的自然功能褪去,更多所赋予的属于文化内涵的东西呈现出来,并成为影响器物的因素。

2.春秋战国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坐具的风格发生重大改变,兼顾使用功能与观赏功能。春秋战国时期的坐具主要以席为主,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坐具——床,而且床的功能逐渐走向多样化,不仅用于睡眠,聚餐会友、办公议事等都在床上进行。并且这一时期商代就已出现的髹漆技术被运用到床、案类家具的装饰上,绚丽无比的色彩加上浪漫神奇的图案,使坐具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感。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开始摆脱神秘主义色彩,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和人生哲理。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这个时期的坐具风格一改神秘和沉重,体现一定的理性以及审美情趣,出现了精雕细琢、奢侈豪华的气象,其装饰特点也有了重大改变,集绘画、雕刻于一身,在题材上一般采用自然景观、植物图案和想象吉兽为表现主题,体现出崇尚自然之美和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早期椅子的产生

1.秦汉时期

秦汉是椅子风格的奠基时期,冷冰冰的、笨重的、带有神秘色彩的青铜器具不再像以前那么受人们欢迎了,取而代之的是方便使用的木质家具,床榻是当时使用最多的家具之一,主要供人坐、卧、寝,逐步形成了以床榻为中心的起居形式。到了汉代,床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宴饮、待客、游戏、读书和睡眠,乃至朝会、办公都在床上进行。

东汉末年,北方游牧民族的坐具开始传入中原地区,中国最早的高足坐具胡床由此而来。胡床对中国古代高型家具的发展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后汉书·五行志》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乃至“京都贵戚皆竞为之”。除帝王以外,将令、官吏、学者甚至村妇,各种身份的人都在使用胡床。胡床的引入与椅子的形成之间关系密切,前者只要加个椅背和扶手,形制稍微改动一下,就变成一把椅子了。

2.魏晋时期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文化呈现多元性的特点,人们的坐姿比较随意,蜷腿坐、盘腿坐等大量出现,出现了扶手椅等新式坐具。由于高坐具坐着更加舒适,垂腿而坐成为了主要坐姿。人们对舒展的坐卧姿势潜移默化中也促进了高坐具的发展。高坐具的出现和流行,对传统席地而坐的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总体上这一时期还是以低矮床榻等家具占主导地位,变化在于床榻的高度有所增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坐具主要有筵、席、床、榻、胡床,风格隽秀清雅,淡泊自然,受佛教文化和文人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在融入佛家元素的基础上极富山水之气,一改汉代的正气之风。

3.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的文化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家具的发展,使得隋唐时期处于我国家具的一个大变革时期。

“椅子”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济续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记载:“绳床十,内四椅子。”由此可知,唐代已有了“椅子”这一称谓。“贞观之治”后,椅子显现出浑厚、丰满、宽大、稳重的特点,体重和气势都比较博大,注重构图的均齐对称,造型雍容大度,色彩富丽洒脱。而且,垂脚式或者高脚靠背椅都伴随佛教流行起来,加之来自波斯的影响,使得这种靠背椅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尚未取代坐榻的正统地位。唐代坐具风格受此影响也不乏雍容华贵,同时也不失清新风格,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

(三)椅子发展时期

1.宋代:人文、工艺、科学

宋朝椅子在道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思想影响下总体风格呈现出挺拔、秀丽的特点,在装饰上偏好朴素、雅致,重局部点缀以求画龙点睛的效果。而且宋式家具是真正走入百姓家中的产品,此时的家具体现出了更人文、更工艺、更科学的文化气质。其种类已经趋于齐全,造型结构及装饰工艺也已经相当的成熟。除了沿用前代式样外,还创造出了一种圈背交椅。《搜神记》曰:“胡床,戎狄之器也。”交椅较好地结合了胡床的高度、方便折叠的特性与汉族儒家文化的正襟危坐、道家文化的优雅,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成果。此外,还有靠背椅、带扶手的靠背椅、五足靠背、宝座、肩舆形椅。

2.明代:简约、朴素、雅致

在明式椅子的风格的形成中,道家思想可以说功不可没,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利用美丽的木纹和原木色增添家具的美观,使得自然美与人造美完美结合,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二是坐具构造简洁,圆柔而充满曲线美。明式坐具形成了简约、朴素、雅致的重要特点,尤其在“结构装饰”上,既是装饰又是承重部件,起到了支撑重量、使家具坚固耐用的效果,对现代家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清代:精致、豪华与高贵

受满清贵族文化的影响,清式风格的椅子呈现出富丽堂皇、雕刻纷繁复杂、坚固鼎立的特点。在选材上面,主要用名贵的木材彰显了家具庄严华美的气质。因此,清代的椅子多为上层贵族所使用。椅子不仅是人们日常的坐具,更成为权力与威严的象征。在民间,椅子也受到了宫廷风格的影响,变得粗犷有力,但仍保持简单素雅的特点。

从明式家具的简洁明快、着重于使用功能发展到清式家具那种注重烦琐装饰、贵重材质的清式风格,中国的家具设计走向了另外的发展方向,家具设计行业只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审美需要,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如何,清式家具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视觉审美冲击。

二、椅子与文化的关系

(一)椅子与民俗

1.椅子与起居方式

中国古代椅子的造型经历了低矮到高足的转变,人们的坐姿由原来的席地而坐即跪坐转变成了垂足而坐,由此产生了起居方式的变化。

商周以前,人们把席作为椅子,以地面起居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也就顺理成章。因此,商周时期的房屋建筑和家具设计一般都较为低矮。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席子不仅是椅子,还承担礼仪的功用。

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现代椅子较为相似的禅椅开始出现,并渐渐地出现了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是中国古代椅子由低矮型到高足型的过渡时期,与此同时,人们的起居方式也正从由跪坐到垂足而坐的转变。宋元时期,高足型椅子已初具规模,且已入寻常百姓家,呈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风格。

2.椅子与礼仪

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椅子的演变也影响着中国传统礼仪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在这里,我们将椅子的演变所反映出的礼仪变化分为三个阶段:低矮型阶段、过渡阶段、高足型阶段。

低矮型阶段即秦汉之前的时期,人们席地而坐,由此便产生了与跪坐相对应的礼仪,主要包括跪、拜、避席、拂席,这都属于礼仪,人们必须遵守以表尊敬。当然,当时的礼仪相对简单,无论在君与臣之间、还是晚辈与长辈之间,行礼时都是相对平等的。

椅子的过渡时期也是礼仪的过渡时期,随着以胡床为代表的高足椅子传入中国,垂足而坐的坐姿开始流行此时,椅子逐渐地代替席子成为主要的坐具,因席而产生的拂席、避席这些礼仪也渐渐被废除,但是跪拜礼仪仍存留至今,这也许是因为这些礼仪在人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历代皇帝坐在龙椅上接受群臣跪拜,不仅体现了君臣之礼,也体现出了等级差距。

(二)椅子与社会

1.椅子与政治变迁

传统中国,椅子并不只是作为一种家具存在着,在某些场合,它往往被赋予一种政治意味。在使用跪坐这种姿势的时代,行礼者与受礼者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其中也包括君臣之间的关系。正因如此,当时的阶级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到高足坐具已相对成熟的时期,人们习惯了垂足而坐的坐姿。这不仅是人们坐姿的变化,还有心理的变化。人们习惯于坐在椅子上接受别人的跪拜,原本平等的关系也随之改变。

2.椅子与皇权

不同的社会阶层所配置的椅子是不同的,清代的皇帝宝座即金銮殿龙椅就是如此。皇帝的宝座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四根支撑靠手的圆柱上蟠着金光灿灿的龙,底座不是用椅腿、椅撑,而是采用一个相当庞大的“须弥座”,通体遍布黄金显得富丽堂皇又气势威严,表现出了皇帝的独一无二和高高在上,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同样也显示了皇帝富有四海的财富。

(三)椅子与精神文化

1.椅子与精神风貌

椅子能够反映不同时期社会的精神面貌,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时期最为明显。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分子们放浪形骸,寄情山水,饮酒吟诗。在此社会背景下,椅子的设计风格需要传达的是清雅隽秀、洒脱不失风骨;北宋时期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思想很严重,文人风格也就表现在了椅子上,呈现出朴实无华、雅致清新等特点;然而到了南宋,人们趋于安乐,偏安一隅的地理位置使国人渐渐淡忘了复国复都的豪迈雄心,这种心态使南宋时期的椅子风格偏柔和隽秀,带有一种江南风情。

2.椅子与中国古典哲学文化

中国古老的儒、道、法等哲学思想影响至今,相应地,也影响着椅子的设计风格。儒家文化背景下所设计的椅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比较规整,有着整齐方正的坐面以及垂直的靠背,另一类椅子则让人在舒适的同时仍保持后背直立,衬托了坐在上面的人的君子气质;道家文化注重“天人合一”,椅子的设计注重材料的天然性;法家文化主张法治,在造型上大多庄严典雅,而功能上,人们更加注重“坐”的位置及其权力的暗示;墨家注重椅子的实用性;宋代程朱理学则倾向于设计简洁质朴的椅子。

3.椅子与宗教信仰

南北朝时期,佛教塑像、壁画兴盛起来并广泛流传,大大推广了佛教文化,客观上带动了椅子的流传范围。佛教东渐对于椅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椅子盛行的唐代,禅椅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在坐具中大量出现,其独特的造型更诠释了独特的内涵。禅椅摈弃了扶手位置,很多椅子被视为一种装饰;另外,禅椅的坐面要比其他椅子宽长,适应了僧人参禅时盘膝而坐的要求。

其实当佛教从印度刚刚传入中原时,佛门中人保留着印度原有的垂足而坐的坐姿。上层社会的非佛教信徒为了享乐的需要便借鉴了垂足而坐的坐姿,于是渐渐垂足而坐便流传开来。由此可见,佛教对椅子的影响是一个从绳床到禅椅的过程,并传承了垂足而坐这一坐姿。

三、椅子的发展对现代的启示

中国传统椅子在设计上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优雅的装饰,简洁的造型及实用的结构,但也存在着设计思想保守、设计观念落后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创新。

(一)打造优质的外部环境

1.建立自由的文化环境

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塑造着椅子的风格,不同的文化状态下椅子的风格也不同。历史上椅子风格形态的转变都是在文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产生的。自由的文化环境有助于新文化的融入,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学习,取长补短。因此,我们为了获得更加丰富多元风格的椅子,就要发展多元文化,而这要以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为土壤。因此我们首要做的就是创设一个自由的文化发展环境。

在这个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中,我们还要增强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不容置疑。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回归,是设计具有长久生命力与强大竞争力的源泉。

对广大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个可以不断学习、提升技能的机遇。设计师在这种自由的文化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提升、发展自我。而这同时又使椅子设计更为风格多样,极大扩展了选择的范围。

2.引导建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

创造一个合理健康的审美环境,需要对已有的椅子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定,总结出契合本时代特点的美学评价标准,引导消费者审美趋向理性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满足温饱的需求以后,讲究生活品位理所当然。“审美消费”作为一种高于纯物质消费的精神消费,伴随着此过程,“攀比”、“跟风”等不良的消费习气也随之产生了,而这就需要整个社会正确引导消费者审美趋向的合理化。

同时,一个合理健康的审美环境与消费环境,需要实现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审美互动。唯有设计师理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消费者认同设计师的审美理念才能引导审美环境的合理化,构建一个健康的审美环境。

3.营造完善的家具行业环境

要推动当代椅子文化的发展,一个完善的家具行业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它既与世界家具行业发展态势紧密联合,又具有合理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当代世界文化趋向于多元一体化,价值取向与审美观念趋同,这就要求我们融入世界家具行业的大环境中,加强与各个国家间的交流、学习与借鉴,打造一个与世界同步的家具行业环境,这是我国当代椅子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注重椅子的个体创新

1.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设计文化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构成“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体系。这种思想要求我们在设计椅子的时候充分考虑椅子的舒适度,并且选择天然的材料,这有利于椅子的发展,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除了文化上的传承,我们还要学会应用中国传统手工艺。像传统竹藤编制工艺,它能让椅子更具有古典设计的神韵,同时简洁、实用,充满现代感;传统木雕已经深深融入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成为了一种民间工艺文化;用木雕工艺设计的椅子饱含中国吉祥意蕴,又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2.实用与美观相统一

现在很多的椅子过度注重文化情调,忽视实用性,使得椅子成为了观赏品、收藏品。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装饰和功能统一起来,在保证椅子美观的同时让人感到舒适。明式椅子符合了今天非常朴素的人机工学观念,能够达到人体与椅背弯曲的高度契合;同时明式椅子的装饰采用简洁质朴的木质纹理,给人一种亲近感,在现代椅子设计中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3.合理利用新材料

学会合理利用高科技、新材料,设计出更舒适、轻便、美观的椅子材质是家具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椅子用材讲究、质地优美,像上等的明代椅子采用稀有的黄花梨、紫檀木等作为原料。现在这类木材资源比较稀缺,不可能大量采伐来制作椅子。我们只能通过高新技术将普通材质进行改性等等方式处理;此外,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新材料,使得椅子设计有新的特点和形式,如运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做椅面、椅背,使人坐上去很柔软,而且这种椅子轻便易拖动;运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作椅子,可以让人们清晰地看到椅子的内部构造;蓬松舒适的“纸座椅”,材质经过特殊处理,夏天通透凉快。

中国古代发展史论文篇三

类比思维是一种或然性极大的逻辑思维方式,它的创造性表现在发明创造活动中人们能够通过类比已有事物开启创造未知事物的发明思路,其中隐含有触类旁通的涵义。它把己有的事和物与一些表面看来与之毫不相于的事和物联系起来,寻找创新的目标和解决的方法。

发明创造中的类比思维,不受通常的推理模式的束缚,具有很大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常见的形式有:形式类比、功能类比和幻想类比等多种类型。

形式类比包括形象特征、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类比,不论哪个形式都依赖于创造目标与某一装置或客体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关系。如飞机与鸟类、飞机与蜻蜒,由鸟的飞行运动制成了飞机,飞机高速飞行时机翼产生强烈振动,有人根据蜻蜒羽翅的减振结构设计了飞机的减振装置。天津一个学生根据小狗爬楼的运动方式创作了狗爬式上楼车等都是类比的结果。

功能类比是根据人们的某种愿望或需要类比某种自然物或

人工物的功能,提出创造具有近似功能的新装置的发明方案,这种方法特别在仿生学研究上有广泛应用,例如各种机械手、鳄鱼夹等。

根据幻想中的某种形象、某种作用、运动装置进行发明创造思维,这种思维是幻想类比。例如《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幻想了一种能长时间在海底活动的潜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后制成的现代潜艇即是这种幻想的实施。当然,一项成功的发明也可以是以上多种类比的综合,如各种机器人的出现绝非是一种单纯的创造性思维所能奏效的。

英国的培根有一句名言:“类比联想支配发明”。他把类比思维和联想紧密相联,只有有了联想才能有类比思维,不论是寻找创造目标,还是寻找解决的办法部离不开联想的作用。

人们要用好类比思维,就必须提高联想能力,学会联想方法,特别是掌握相似联想,是运用类比思维的重要条件。

中国古代发展史论文篇四

类比思维是解答化学竞赛题的基本方法.类比思维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联想,即由新信息引起的对已有知识的回忆;(2)类比,在新、旧信息间找相似和相异的地方,即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通过类比思维,在类比中联想,从而升华思维,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原理

类比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推理方法,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和对待它。其基本模式是:若a对象具有属性a、b、c、d,且b对象具有属性a、b、c,猜想:b对象具有属性d。类比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特殊,由此及彼的过程,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两个或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属性事实出发,推出其中一个对象可能是有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已经具有的其他属性的思维方法。该方法是古今中外许多知名人士最常运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结论,虽然不一定很可靠、精确,但富有创造性,往往能将人们带人完全陌生的领域,并给予许多启发。

培养策

善于创设类比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恰如其分地创设类比联想的问题情境,暴露数学的思维过程,把每一个环节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尝试观察和类比。事实上,我们上海市高中数学教材在编排的时候,每章都有引人入胜的章头图,同时在很多小节中也有生活的实例,这些都利于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进行类比教学。

多采用变式教学

我校很多知名教师课堂教学中,非常善于利用变式教学,其课堂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让我折服,我认为变式教学利于学生寻找和提炼问题表象背后本质的东西,它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很大帮助,从而为进一步的主动类比提供可能。

教学过程中能展现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类比能否顺利实施开展。我想,只有相关知识作为基础,才有进行类比探究的可能。展现知识点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感悟到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内在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时利用这些思想方法进行类比思维。

中国古代发展史论文篇五

一、广场文化的发展现状

1.企业文化成为广场文化的支撑。随着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商家的主动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注重追求文化含量,寻求自身价值了。企业文化逐渐从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走向众人瞩目的前台,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热点。企业采用冠名、赞助、展销等多种形式,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在广场频频亮相,提高了知名度、美誉度。广场在融合艺术表演与企业品牌推介活动中,促进了发展,相得益彰。这种贴近群众的高品位的广场文化活动方式,不仅为群众喜闻乐见,而且也给企业带来了利益,收到小投入大效益的广告宣传效应。

2.群众文化成为广场文化的核心。广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各种文艺、体育等具有艺术性的活动。人们在此集中,自发地以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情趣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独特的文化现象。特别是政府导向性决定,在广场多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及各类庆祝活动,包括常年必办的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及文化艺术节活动等,包括元宵灯会、端午、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庆活动及有意义的纪念日庆祝活动等,都吸引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有的活动还形成品牌,还从不知名到知名,从地方走向全国。群众参与的力量形成了广场文化的宏大的气势和热闹的氛围,使广场更具文化魅力。

二、广场文化存在的问题

广场文化在新阶段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广场文化的载体不够完备。一是投资少。相对于工业、城建等基础性经济而言,政府对文化设施投入较少;社会投资更少,社会团体和个人不愿高投入低回报的投资,缺乏文企联姻的纽带。二是广场数量少。有的地方没有广场,土地开发拥有量有限,本来用于城建就很困难,更不用说要辟出更多的`土地搞广场建设。三是广场功能单一。更多的广场建在居民小区内,顶多只能算一个街心花园,一片绿地,功能不全,导致广场文化单一、分散,形不成规模。

2.广场文化缺乏品牌效应。一是缺乏地方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要体现地方文化主要依靠政府有针对性地定位广场文化的主体功能,有计划地建设,有意识地引导。二是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文化内涵偏低。广场建设要蕴含文化,在广场上要开展文化活动,如文艺、科普、医疗、体育、庆典等活动。

3.广场文化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一些文化广场建在了人口不很聚集的地方,由于交通、民居、人气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广场几乎闲置。二是广场管理机制不完善。责任不清,或根本无人管理,环境、卫生、设施、秩序等管理不到位。

三、广场文化的发展思路

1.各级政府要重视广场文化建设。首先要领导重视,把广场文化发展列入议事日程,并以此为切入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其次要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打造功能完备的文化广场,政府买单,让群众收益。第三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给人们留一些必要的空间,为群众参加广场文化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场地。

2.牢牢把握好广场文化的导向。各级政府,特别是宣传、文化部门要以先进的文化去占领文化阵地。把握舆论导向和宣传主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举办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有感召力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增强广场文化教化的功能和活力。

3.打造广场文化品牌。在群众自娱自乐活动外,要举办系列文化活动,除定期的广场文化演出活动外,还要不定期举办灯谜竞猜、灯展、书画展、非遗展示、健身操展演、科普展览等活动。利用城市的人文优势、地域优势,通过特色广场文化来宣传,让外地人都能来感受到文化广场浓烈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4.运用市场机制,探索社会办广场文化的新路子。通过商业机制运作,走出一条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出资的市场化运作体制来,不断创新、调整、丰富广场文化的内容。

作者:贾海凤单位:乐亭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相关范文推荐
  • 10-08 最新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标语 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年年年年维权秀(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
  • 10-08 党建工作自查报告学校(优秀10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
  • 10-08 2023年市政监理报告 监理自查报告(实用10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 10-08 最新高中招生自查报告(优秀6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
  • 10-08 最新纪检委案件评查报告(精选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
  • 10-08 大学生生病补助申请书(实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
  • 10-08 银行新员工入职欢迎词(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
  • 10-08 2023年党校培训心得 后疫情师生心理健康培训心得(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
  • 10-08 2023年农机维修的内容 维修工作总结(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 10-08 最新创新创业讲座的心得体会(实用8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