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最新大国崛起读后感(汇总7篇)

最新大国崛起读后感(汇总7篇)

时间:2023-10-07 08:13:27 作者:琴心月最新大国崛起读后感(汇总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一

我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到英国在中世纪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被誉为日不落帝国。尽管它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我却认为,在如今社会的发展中,它的历史也仍有作用。我们将从它由"快乐的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再到“衰落”的巨大跨跃的探究中,将得到很多的启示。让我们来研究一下。

首先,英国位于欧洲的西北部,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将大不列颠岛与欧洲其他地区隔离开来,四周围绕着海洋使他们的家园显得易于防守,天然的海曾帮助英国人成功抵御了来自大陆的入侵者,如十六世纪的菲利浦二世,17—18世纪的路易十四和十九世纪的拿破仑……同时海也为不列颠人带来了开放的价值观,英吉利海峡使英国既容易保持孤立。同时又避免了岛国的常见问题,如孤立,封闭和滞留,也正是因为其先进的文明与优越的地理环境,才使一个小小的岛国成为世界近代化进程的领头羊。

如果说美国的历史是一部移民史,那英国的历史就像是一部入侵者的历史。在11世纪之前入侵者把不列颠群岛作为了自己的家园,甚至开始反抗其它入侵者,也正因如此,英国人很难完全自称是能离于大陆的独特民族,那么就是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英国是如何做到统一的呢?答案就是—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确立,无论是底层阶层还是统治阶层,大部分人都可以听懂并且会说英语,到13世纪末,英语在官方场合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由此可见,语言统一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政治统一上,更是体现在了民族统一上,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殖民者要求本国殖民地学习本国语言的原因。

一说到殖民,那必定会有一个关键词—英国,那么英国为什么要走上这样的道路呢?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三个原因—思想原因,地理原因,政治原因。首先是文艺复兴,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也使资本主义思想深深地印入人心。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四面临海,资源少,人口少,那么从哪里来获得原料呢?这时肥沃的美非亚洲深深地吸引了他们的眼球,说到这里,就必须提到另一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它不仅便利了他们本地产品的外售,更是有利他们从外地搜刮资本原始积累。最后是政治原因,光荣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它营造出了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为当时资本主义发展营造出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再举一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女王也参与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份,一个国家,如若连统治者都是赞同这种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雇用劳动力为基础的制度,更何况人民呢!的确,英国很聪明,懂得开放前进的道理。同时,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强大的国家,它的外交都十分发达,这也启示我们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但是,依靠外来的资源维持强盛真的能长久坚持下去吗?肯定是不可以。英国的殖民统治导致资金外流,资金链从国内转向了国外,这就制约了当地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了英国的衰败。其次,教育的衰落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一点是企业家精神的丧失,让人们生成了一种惰性。这种情形不仅体现在国内人民依靠自家贵族,更体现在了国内经济依靠外来资源。这也使我们明白了4个道理:"1创新是生产的第一动力,大国重器一定要学,一定要握在自己手中。2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工欲毕其事,此先利其器,教育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不可以依靠外来资源长期生存,正如当今的扶贫。我们不仅是要扶起人民的经济,更是要扶起他们的意志。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4那里有压迫,那里就会有反抗,猖狂一时的英国因为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最终导致了人民的反抗和自我覆灭。

我通过学习有关英国的历史,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我们把握住时代的脉膊,总结大国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我们的国家就一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二

德国,一个盛产诗人,音乐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国度。约翰.克里斯朵夫,很自然的想其了他,这个性格有点古怪却充满人性的形象是我认识的德国人中的一个。爱因斯坦。歌德。席勒。说起德国,想起来的却是一些零星的片断。饱受古典音乐的影响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辉,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战乱的分—裂的集体记忆,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

两百年前(1806)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当作战利品被来自法兰西的皇帝拿破伦。波拿巴取走带回了法国,这使得德意志的惨痛记忆被唤起。这个民族的到底曾受过怎么样屈辱。我想或许每个民族总有自己辛酸沉痛的历史,但是重要的是他是如果走过坎坷,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繁荣。当拿破仑的军队在1806年悍然入侵时,这个所谓的帝国根本无力抵挡,帝国中两个最大的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遭遇惨败,普鲁士还被—迫割让了一半的国土,支付1.5亿法郎战争赔款。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轰然解体。

当这片土地上连一个名义上的国家都不复存在时,人们想起了德意志诗人席勒的一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席勒的朋友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的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的心灵。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奔走游说终于让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呈现出曙光。然而,最后他却已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铁血宰相俾斯麦不得不提,1862年9月30日,刚刚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的俾斯麦走进议会,发表了一段强硬的讲演,他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以及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而是不可避免地将通过一场严重斗争,一场只有通过铁与血才能解决的斗争来达到目的”,从此俾斯麦被世人称为“铁血宰相”。

由德国发起的两次世界大战,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最黑暗、最惨痛的一页,无数生命和家园在战火的劫难中消亡,这是全世界都不会遗忘也不能遗忘的历史。而如何对待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是这个曾经失去理性的民族必须面对的一次考验。二战中被杀害的600万犹太民族的冤魂在等待,受到伤害的欧洲和世界在等待。

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二战中,波兰有250万犹太人在集中营里饱经痛苦、绝望的折磨,最终无助地死去。在冰凉的风中,勃兰特一步步走到死难者的墓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这位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德国人诚恳地接受了自己历史上沉重的一面。他们讨论但是没有激烈争论,没有否定自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推卸自己应该对犹太人大屠杀所负的责任,没有否认自己经受了12年的纳粹独裁统治。诚恳地回忆自己的错误,帮助德国人大大地减轻了民族复兴的困难。

1990年10月3日,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

德国再次统一了,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而与120年前相同的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这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重创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它也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来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德意志,它在哪里?也许,近两个世纪执著的寻找已经有了答案。在这一漫长的寻找中,所经历的大悲大喜,不仅已成为德意志民族的集体记忆,而且也为已经崛起和正在崛起的大国,书写了一段不可忘记的历史。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三

读史使人明智,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这是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书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激发了我们对中国崛起强盛的希望和激情。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还是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为海洋霸主,或是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条件。通过本书不难发现,西方大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第一,曾经有过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经经历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是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摆脱危机的良策,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必然要求。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四

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扬长避短,不停地完善自己; 中国当局对于中日关系的描述往往有两句:其一曰“一衣带水”,其二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两个说法倒也恰当。第一句话讲的是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容易交流并相互影响。第二句话意义就比较复杂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日本可以说是从中国获益最多的国家却同时也是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

首先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五

沿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上,在浩瀚无际的太平洋西北角处,自东北至西南分布着一列弧形的岛屿,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这就是日本——“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

我要谈论的就是《大国崛起》的日本。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国土面积仅37万多平方公里,不仅矿产贫乏,而且经常遭受地震、火山和台风的袭击。但是,它又是一个封建色彩浓重的典型东方国家。因此,日本能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在很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成为成功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唯一一个东方国家,确实令世界为之震惊,也着实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至日本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日本文化开始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自身特色的“国风文化”。正如日本学者木宫泰彦在总结7至10世纪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时所说:唐朝三百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来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因此,日本的文化一刻也没有停滞,不断吸收中国的优点,经过整理提炼,咀嚼消化,终于在平安朝中期以后,在各个方面都逐渐摆脱了唐风,产生了优美、典雅的日本文化。

宋、元时代,中国曾出现铜钱大量外流的现象。而在当时的日本,中国钱币的流传是非常广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一时期中日两国贸易联系和民间往来的密切程度。即使是元代,在蒙古大军发动了两次侵日战争(1247年、1281年),导致两国官方断绝往来的情况下,民间的商贸联系依然相当频繁,甚至超过了宋朝。

在明治维新时期,明治政府还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废除了各藩之间设立的关卡。这些措施无疑为日本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日本的各种文化,经济使人深思,为什么一个曾经落后的国家如今是世界上的强国之列。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六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现在的世界格局,实际上就是在历史上常见的世界性大国的衰落与崛起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历史中并不多见的动荡时期,因为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衰落与另一个新的世界性大国的崛起,所以,现在是大国崛起的极佳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世界的整体格局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在历史上,每个抓住了这个历史机会的国家都在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全世界都有着绝对的实力。比如,这种机会对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来说就是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由于这两个国家敏锐的抓住了机会,他们便得到了崛起的机会;对于荷兰来说,就是海上贸易的繁荣发展,于是荷兰成为了海上贸易的垄断者;对于英国来说,就是工业化的开始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通过首先工业化,成为了当时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商业帝国和日不落帝国。这些例子都深刻地告诉我们,只有抓住历史的机遇,才能在新一轮的世界格局洗牌中得到长足的发展与崛起,完成成为世界大国的目标。

从历史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每一次世界格局变化中,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事物,在不同的时代,这事物也不同,比如在英国的崛起过程中这件事物就是工业发展,这种变幻莫测的事物在大国崛起中极为重要,哪个国家掌握并发展了他,就有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可能。那么,这种东西在这次的世界巨变中会是什么呢,这还有待现今的世人去好好探究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国崛起读后感篇七

不知道大家看了中央2套最近播出的《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或书籍)没有,这部记录片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是一部真正的强国文明的进步史。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强国梦,为国人树立怎样的思想,不得不向强国学习,而是学习世界列强,不是向阶级弟兄学习。

看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想起了中国近代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中国传统的自闭,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在了强国的后面,而且是一溃千里。不由得让人想起汉武帝出兵讨伐匈奴,唐太宗兴兵击退突厥。在局限性和平的谎言下,国人的强国梦又被蒙蔽了。但这不电影是唤醒国人的一个起点。传统的居家过日子思想已经过时,势力的扩张才能换来强盛,这部呼唤扩张与竞争的影片,第一次给了帝国主义列强一个公正的定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而这部记录片恰恰又说明了文明的重要性,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思想的控制下,人民才能统一信仰,信仰决定了文明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国家通过输出自己的文明,从而决他奇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面积92391平方公里,2003年时人口约1010万。这个国家的面积和资源还不如中国的福建省、在世界地图上还不如一粒葡萄干大,15世纪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打破人类传统的亚欧非三块大陆的传统。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即胡椒粒,用于保存食物),为了这个简单的愿望,葡糖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在恩里克王子的率领下开辟了南美洲,而恩里克王子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却从没有一次远洋的经历。

德国在公元1805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了义务教育,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在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使得铁血宰相俾斯麦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在攻陷法国首都巴黎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自豪的说道:“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苏联为了尽快成为世界强国,把重工业列为国家的首要发展目标,直到今天我们对俄罗斯的航母、潜艇、驱逐舰和先进的导弹都耳闻目染,但是在这个重工业发达的背后,充分暴露了轻工业的薄弱,使得现今的苏联加盟国都普遍缺乏生活日用品。这几天网上又盛传俄罗斯人口快速下降,2050年可能跌破1亿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我一个东北的朋友对我说过,俄罗斯并不是养人的地方,由于极度寒冷,北亚地带普遍生育率地下。另一个侧面因素,俄罗斯男人酗酒成性,使得很多俄罗斯妇女更喜欢嫁到中国。

上面三国家的进步是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强国要崛起必须先唤醒整体国民的整体愿望。总而言之,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崛起不仅仅是休生养息,更学要高层决策者的思想一定不能落后。片子里这样强调过,二战前的强国,不论胜败,无论输赢,无论受到怎样的重创,战后依旧是这些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世界。德国与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他们早已有了先进的社会体制,所以在战后几十年又可以迅速恢复,依旧是世界强国。

中国一贯自称是不结盟国家,而这部记录片第一次首肯了结盟是强国之路必须走过的历程。阿盟、欧盟、非盟、东盟等一些联盟的建立,本来是视作小国联合对大国的惧怕,但实际上区域的一体化的形成,已经证明了结盟对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发展的巨大优势。令人兴奋的是中国已经看到这一点,虽然不能说有绝对的同盟,但局域上的联合已经体现出富国强兵的好处,上海合作组织也许就是战略结盟的开始。也许结盟战略是将来中国发展的更大优势,我们期待中国真正盟友得出现。

中国人迫切渴望能恢复的汉唐王朝时期的那种荣耀,前几年还只能是抱怨下岗,就业再就业问题,如今看了中央2套《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使我对现今中国的发展思路有了新的认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九个国家的强大无一例外都是依靠对外扩张而实现,而现今把这九个列强的发展告诉我们国人,便是要把中国从一个闷头固守的国家,变为一个扩张性的强国。增强国民意识,扩张国家实力的新强国思维已经在沉睡多年的中国诞生。

相关范文推荐
  • 10-07 最新隋朝的读后感(优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 10-07 最新幼儿读后感(优秀10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
  • 10-07 最新边城读后感(通用7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
  • 10-07 2023年幼儿读书读后感(优秀8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
  • 10-07 最新电视台建设方案(精选5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
  • 10-07 最新镜双城大致内容 双城记读后感(通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
  • 10-07 素书读后感(汇总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
  • 10-07 最新黑焰读后感受(通用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
  • 10-07 2023年狼来了读后感(模板7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
  • 10-07 狼来了读后感(实用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