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2023年宇宙的读后感(优秀5篇)

2023年宇宙的读后感(优秀5篇)

时间:2023-10-07 02:13:49 作者:紫薇儿2023年宇宙的读后感(优秀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宇宙的读后感篇一

好奇是人类(大爆炸的远代子孙)习性,理解是种乐趣,知识是生存先决条件。航海家-最讲实际的人-拿生命跟亚历山大的一个科学家的数字打赌。哥伦布在能找到的书本上采用了地球最小圆周长和最大亚洲东延范围甚至还再加以夸张,假如没有遇到美洲,就彻底失败了。

cosmos希腊语天地万物井然有序,混沌chaos的反义词,天地万物的相互联系,对错综微妙机制的敬畏。历史上多少谜只要亚历山大图书馆(既不在基因也不在大脑存贮公有记忆)的一张借书证就可解答。武士蟹,外部作用的淘汰。未被人类选中的品种日益稀少灭绝。大气层的百分之九十九源自生物。物种匆匆来去一闪而过。植物用阴影遮蔽近邻相互竞争。整个微妙循环以1.5亿公里外的一颗恒星为动力。地球生命的核心-控制细胞化学性质的蛋白质和携带遗传指令的核酸(存储40亿年进化的全部信息),相同的电码本。生命的分子充满宇宙。

氢氦宇宙物质99%。核物质必须靠很近才能抵消电斥力,从而使近程核力起作用,这只有在几千万高温下才能发生-粒子运动极快以至于斥力不起作用,自然里只有星体内部才有这样的高温和因此而产生的高压。每次类星体爆炸过程中都有几百万个世界毁灭。如果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是个不断膨胀、收缩、再膨胀、再收缩的震荡宇宙,大爆炸就不是宇宙的创始,而只是前一个周期的终结,也就是宇宙最新化身的毁灭。

所有射电望远镜已经收到来自太阳系外的总能量,要少于一片雪花落地所产生的能量。大脑皮层使人类从动物性中解放出来。书本就像种子,它们可能蛰伏几个世纪,然后在最贫瘠的土壤上开花结果。宇宙射线击中不同基因产生不同变种,这在进化早期可能后果微小,但在后期后果就巨大了。四十亿年来到舞台,只经过几千年观察就宣布自己掌握了永恒的真理,在如此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这种宣称预示着不幸,因为所有民族宗教经济体系和知识都不能回答有关人类生存的所有问题。

宇宙的读后感篇二

去年看科幻小说《三体》时,总想着如果读过有关黑洞、量子、时间等的科普书籍,应该会更容易理解些。霍金的作品《宇宙简史》恰好是这样一部书籍。

这本书描述了霍金心目中的宇宙历史。他首先回顾了人类历史上有关宇宙的构想,从“地在下天在上,地是平的”开始,到亚里士多德“地球是圆的,星辰绕地球转”的地心论,再到哥白尼“太阳是静止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日心说,再到开普勒将哥白尼的圆形轨道修正为椭圆轨道,终于得到了一个目前看来最正确的宇宙模型。

按照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恒星必定会互相吸引,在某一刻坠落到一起,为什么没有这样呢?原因是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在膨胀的,如果它膨胀得相当慢,引力会使它最终停止膨胀,然后开始收缩。否则宇宙就会一直膨胀下去。在几百亿年前的某一时刻,宇宙是个密度为无穷大的小球,产生了大爆炸,这可能就是宇宙的开端。

当某个巨大的星球,或者更大的天体,受其自身引力吸引而不断自行塌缩,最后形成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星体,它产生的引力使得它周围的光也发生巨大的偏折,被它吸引进去无法逃逸。光消失了,它就变成了再也无法看到的黑洞。所以黑洞并不是个柱状的窟窿,也不是洞里空无一物,它是密度无限大、体积很小的球状星体,只不过看不见而已。

把光看成是由一个个成包的光粒子构成,这些能量量子在空间点状分布,这就是量子理论。霍金用量子力学证明了黑洞总是“热”的,像火炉一样放热,能量能从黑洞泄露出来,黑洞不像人们描述的那样黑。

关于时空,爱因斯坦曾预言,空间不再是一种有别于“物质”的东西,而是一种构成世界的“物质”成分之一,一种可以波动、弯曲、变形的实体。太阳会使其周围的空间发生弯曲,所以地球并不是在某种神秘力量的牵引下绕着太阳旋转,而是在一个倾斜的空间中行进,就好像弹珠在漏斗中滚动一样。由于这个弯曲,不仅行星要在轨道上绕着恒星转,就连光也发生了偏折,不再走直线。不仅是空间,时间也同样会发生弯曲,在高空中,离太阳越近的地方,时间会过得越快,在较低的地方,时间则过的较慢。如果一对双胞胎,一个住在海边,一个住在高山上,就会发现,住在山上的比住在海边的老得快一些。

宇宙的开端发生了大爆炸,观测表明,越远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飞离开我们,整个宇宙处在不断膨胀的状态。《宇宙简史》虽然很多看不懂,还是让我多少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同时又浏览了《七堂极简物理课》,这本书更适合我这种对现代科学一无所知的人。科学越进步、知识越更新,我们越了解宇宙的广大,也越认识到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我们只是宇宙的一部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我们曾经以为我们就是宇宙的中心,我们是如此智慧,我们与众不同,事实上,我们与其他动植物没有什么不同,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就如同一粒沙、一滴水,处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偏僻的角落。

作者霍金是一个传奇人物,从21岁起,他得了渐冻症,慢慢的,他要很费劲才能抬起头来,他不能写字,只有三个手指和两个眼睛能够活动,即使在失声之前,他也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流,这种语言必须由长期陪他生活工作的人来翻译才能通晓。首次看到他的人都会对他的残废程度感到吃惊。但他最不愿意被当做残疾人看待,一直坚强地活着,直到2018年去世,享年76岁。

宇宙的读后感篇三

也许你会说,一年级的“小孩子”能看懂宇宙奥秘这本书,他懂什么意思吗?但在你眼里,小我却充满了对宇宙的好奇和兴趣。幸运的是,我的兴趣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父亲为我挑选了这本注音彩图儿童百科全书——《宇宙之谜》。同时,我也很感谢老师在一年级上学期教了我拼音,让我可以用拼音读我喜欢的书。

本书讲述了科学的秘密,解释了“太阳为什么从东方升起”、“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星星有不同颜色吗”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最通俗的语言和图片让孩子们看得清楚,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我喜欢仰望星星数数它们。每当晚上躺在床上,都能看到窗外天上的星星。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并不是每天都有星星。我很好奇,读了这个假期,让我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星星一直都在,只是晴天强烈的阳光遮住了这些星星的光芒,阴天乌云密布到挡住微弱的星光。

我从小就梦想在太空着陆。每当在电视上看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载人飞船,我都非常激动。看到舱内宇航员叔叔阿姨们的'生活照片,让我热血沸腾。期待长大后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强健的体魄和对太空的热爱,去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

宇宙的读后感篇四

读了《宇宙与人》这部电影。电影中详细的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宇宙中的核子结合产生核聚变,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人类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是小小核子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感谢它们,应该让它们继续去创造比我们更伟大的生命。也许保护宇宙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保护地球是我们应该做的,是我们能够做的,更是我们必须做的。

科学家已经证实:白色垃圾是不能被大自然所分解的'。所谓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塑料制品等。而这些白色垃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经常看到的,比如:在某个巷子里,几个人推着车子买盒饭,那些饭盒就是白色垃圾。再比如:在商场里买东西,或在菜市场买菜他们总会给你一个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垃圾。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既然有很多白色垃圾的存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采取保护措施呢?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我们的环保为什么还远没有一些比我们小得多的国家做的好呢?真让我搞不懂。在芬兰,商场买东西不会给你塑料袋,为了环保。在意大利,铝和塑料的再造可以节省能源90%;钢和纸的再加工可节省能源50%;玻璃的再生产可节省能源30%;回收利用1吨钢可节省水约25吨,可减少空气污染物90公斤;可减少水污染物45公斤。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处理车,收集各大商场,零售店的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车内处理,他们把橘子汁烧到200度,把白色垃圾弄成象铁一样的东西,再经过特殊的处理,变成了纤维,又把纤维经过纺织,织成一件衣服,拿到市场上去卖,这样废品再利用了,并且没有给大自然带来一点污染。这些方法,不是都很好吗?这些方法,极大的保护了环境,甚至,有的还可以赢利。

而中国呢?目前国内城市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法,约占70%-80%;堆肥法,约占10%-20%;焚烧法极少,仅占1%。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开展较晚,全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只有少数城市借助国际援助建成一些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的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国内自行设计的卫生填埋场,大多因资金不足,设计、施工标准不高,加之无害化处理技术不完善,设施简陋,缺少控制污染和监测手段,距无害化处理标准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垃圾填埋场防渗措施不力,填埋气体和渗沥液引排不畅,难以保证长期安全性,成为远期的污染源。

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世界的环境。我希望在新世纪里,人们的观念能改一改。不要只顾眼前的发展,忘了长远的目标。不要让加拿大工厂排出的废气,飘到印度,造成印度下酸雨之类的事情在中国发生!

宇宙的读后感篇五

之前给淼叔的书写过柔肠寸断极端私人的评语,得到了一些“无用”。但我却微微激动:喜欢这两个字,人类太多的科技与诗句,从功利心看来都是“无用”,正因为无用,它们美到发烫。

《宇宙的一生》,这个书名就有股穿透的劲儿,这是一本坦白地展示人类无知的书,也是一本剖白人类已知界限的书。

看完全书,我做了很多标记,其中最后一条停留在这一句:里斯毛利认为,每个黑洞的内部都通往另外一个宇宙,我们的宇宙或许就是这样诞生的。

科学走到宇宙学,很多都是猜想,就像文科来到哲学,面对人类的全部无力感与软肋,必须要慢慢去探索它们的本质与解脱之方。

令我感动的是,他的答案是这样的:虽然从各种物理维度上说我们都不可能和整个宇宙相提并论,但组成我们的元素却与这个宇宙一生的演化息息相关。所谓头上的星空心底的律令,其实我们每一次呼吸都是在和宇宙低声耳语。

我也很喜欢淼叔关于“套娃”的比喻,这种宇宙观和许多其他学科又是相通的,譬如和数学上的分形,和文学上的回文,人类是迷宫爱好者,这边又可以连接上魔幻,连接上小径分叉的花园。

尊重科学像是打开胸襟,这比现如今的打开脑洞更为重要,容纳,意味着吸收的开始,通过淼叔去读解世界之外的世界,生命之外的生命,体验很美妙。

看到他把科学与神谕相联系,看到他用很敬畏的文字写下科学家们一步步的探索与发现,看到他将自己与当代最伟大的那些头脑交流的感悟写下,见证传奇者,自己也是一种传奇。

相信他也不会反对我对此书的这些读解,毕竟我看到他也抄下诗意的文字:屈指可数的几种基本粒子不断地在存在和不存在之间震荡起伏,充斥在似乎一无所有的空间中,也就是真空中。它们就像宇宙字母表里面的字母一样,以无穷无尽的组合讲述着星系、繁星、阳光、山川、声音、天地,以及节日里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星光璀璨的夜空的漫长历史。

相关范文推荐
  • 10-07 会计行为读后感(优秀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接下来我
  • 10-07 2023年看读后感句子(精选9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
  • 10-07 最新穷人读后感(通用8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 10-07 读后感的点评语(大全6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
  • 10-07 最新将军胡同读后感(实用10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
  • 10-07 2023年读了景阳冈读后感(通用6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
  • 10-07 2023年看英文读后感(优秀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
  • 10-07 2023年莫泊桑小说归来读后感 非洲归来读后感(通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
  • 10-07 婆婆的读后感(汇总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
  • 10-07 最新传承的读后感(实用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