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高考文言文教案 文言文观潮教案(优秀10篇)

最新高考文言文教案 文言文观潮教案(优秀10篇)

时间:2023-10-05 23:27:28 作者:灵魂曲最新高考文言文教案 文言文观潮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文言文教案篇一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高考文言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体会词句的含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潮汐与钱塘江的有关情况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涨潮吗?海水每天有规律地涨落两次,涨潮时波涛汹涌,很壮观。海水涨潮时,顺着出海口涌进江河,那么多的海水涌进来,如果出海口很窄,那会怎么样?就会激起更高的浪潮。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自古代以来,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板书:观潮)

出示钱塘江出海口图片,结合图片介绍钱塘江潮的情况。

师: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的出海口所处杭州湾是喇叭状,越往里越窄,涨潮时,大量的海水从宽达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受越来越窄的河岸约束,形成涌潮。涨潮时带进的泥沙年长日久淤积在江底形成沙坎,潮水又受到进一步阻拦,后浪推前浪,波涛汹涌。加上春秋之交,海风推波助澜,因此,钱塘江出海口激起巨大的波涛,形成高高的水墙,潮位最高达9米多,这就是有名的钱塘江潮。(可参考“扩展资料”)

播放钱塘江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潮。

二、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是播放《观潮》动画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重点掌握:

3、掌握多音字

4、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

5、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

6、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重点掌握:薄、贯、雾、罩(可参考《观潮》动画)

7、掌握以下词语的读写和含义

奇观: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

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四、朗读课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示范读。

2、分组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五、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

学生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时间顺序

思考2:作者按时间顺序写钱塘江大潮时,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写?

学生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并划出最能说明三个阶段特征的字词。

3、教师检查分段情况

4、小结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钱塘江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奇妙、壮观。

教学反思:《观潮》是一篇写景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活泼,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育留意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色。充分器重朗读和背诵的领导和训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色。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进行精彩部分的巩固。通过学生试读、教师导读,师生评价读、多样的朗读情势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育。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一背,有效地增进语言的积聚。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观潮》课文阅读推荐: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是观潮的最好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人们的眼前。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近处,镇海古塔、中山塔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这时候,江潮还没有来,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六七米高了。

高考文言文教案篇三

1.这位老师叫什么名字?弈,秋。

2.介绍“孟子”,解释重点字:惟、缴、俱、弗、若、非然(抢答闯关,会的同学自主站起来回答)

3.抓住“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领悟道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

高考文言文教案篇四

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3、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高考文言文教案篇五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考文言文教案篇六

店长不容易,努力还受气。

即当打火机,又当灭火器。

又是打气筒,又做出气筒。

随时要充电,还要把兵练。

店长是画家,愿景天天夸。

开门七件事,日复又一日。

清洁打头炮,整洁太必要。

晨会定基调,拼搏趁年少。

每天两分析,一定做笔记。

激励分正负,陈列要规范。

七事都复核,工作才做完。

高考文言文教案篇七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讲故事内容。

高考文言文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掌握15个文言虚词

教学重难点:掌握15个文言虚词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而

一、第二人称代词,可译成“你”“你的”。

某所,而母立于兹。

二、连词。表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

1、蟹六跪而二鳌表并列

2、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

3、泉涓涓而始流表修饰

4、敢怒而不敢言表转折

5、学而时习之表递进

6、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表假设

7、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表因果

三、语气助词。

1、与“已”连用,表示一种限制语气。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与“既、俄、已”连用,表示较短的一段时间。

既而儿醒大啼。

2、乎

一、形容词词尾,作词缀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二、句尾语气词,表反问或感叹。

1、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其孰能讥之乎?

3、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例: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三、句中语气词。

知不可乎骤得

四、介词。用法相当于“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王变乎色,曰:……

3、其

一、代词

二、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祈请或命令等语气。

1、表反问

其孰能讥之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表揣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表选择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4、表商量

吾其还也。

5、表期许、强调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三、连词,表假设,可以成“如果”“假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低下)。

四、形容词词头

神乎其神微乎其微

第二课时

4、且

一连词,表递进,可以成“尚且”,“并且”,“而且”“况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二、副词。

1、暂且,姑且。

苟且偷生

2、将近。

不出,火且尽。

年且九十。

5、所(以)

一,表根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表原因。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三、表方式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6、为

一、动词。(wei)

二、介词。(wei)

1、表示对象。译作:“给”、“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为国捐躯

3、表目的,可译为“为了”。

为之一振

各为其主

4、表被动。(wei)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过?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三、句末语气词,表反问、感叹。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第三课时

7、焉

一、形容词词尾,作词缀。

硿硿焉

盘盘焉,囷囷焉

二、兼词。相当于“于何”、“于此”。可译为“在哪里”、“在那里”。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如乐作焉。

三、代词。

1、那。

微波入焉。

2、疑问代词。“何”。

焉用亡郑以陪邻?

四、语气词。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8、也

一、句尾语气词。表判断,表肯定或否定语气。

莲,花之君子也。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二、句末语气词。与“何”等词相应,表疑问语气。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三、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常用在单句的某一成分后或复句的某一分句后。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9、以

一、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译作:“拿”、“用”、“凭”、“依照”。

敢以烦执事

以乱易整,不武

请以剑舞。

以衾拥覆。

以五十步笑百步。

以告,则杀之。

2、引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把”、“跟”、“与”。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举以予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表示原因。译作:“因为”、“由于”。常“是以”连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译作:“用(凭)……资格(身份)”或“用(凭)……名义”。

生以乡人谒余。

5、表示时间。译作“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二、连词。连接前后两个词或分句,表示并列、承接、目的等关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日削月割,以趋于王。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阙秦以利晋

第四课时

10、因

一、介词。

1、依靠,凭借。

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2、趁着,趁机。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3、沿袭。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4、因为。

因小失大、因祸得福

5、由,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二、副词。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11、于

介词:

1、引进动作的'处所或环境。可译作:“在”、“到”、“从”、“在……方面”。

例: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而聆之。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青取之于蓝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2、引进动作的对象。译作:“给”、“跟”、“向”、“对”、“对于”。

例:赵尝五战于秦。

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引进比较的对象。译作:“比”。

苛政猛于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师不必贤于弟子

4、表被动。有时与“见”连用。

受制于人

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5、引进动作发生的时间。“于”后的宾语是表时间的词。译作:“到”。

例:积于今六十岁矣。

6、“于是”连用。有两种解释:

其一,“于+是”,译作:“在这……”、“从此”。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余有叹焉。

其二,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于是怀石,遂投汨罗以死。

12、与

一、动词。参与()

二、连词。和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三、介词。和、跟、同

1、跟,同。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2、给,替。

与人佣耕。

四、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写作“欤”。

岂非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第五课时

13、则

一、名词。“准则”、“规则”。

以身作则

二、副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此则寡人之罪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三、连词。用在对比句中,表示对比,可译为“就”。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连词。表示复句关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表假设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转折

临视,则虫集冠上。表承接

14、之

一、动词。可译成“到,往”

杳不知其所之也。

辍耕之垄上。

二、结构助词

1、“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

2、宾语前置的标志。

夫晋,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定语后置的标志。

石之铿然有声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补足音节。

填然鼓之。

三、代词。

1、代物

人非生而知之者。

2、人称代词,“他”。

吾从而师之。

3、指示代词,“这”。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5、者

代词

1、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情况”、“……的事情”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用在数词后面,可译为“个”、“样”、“种”等。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的后面,表示“……的时候”。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4、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用在后置定语的后面,复指前面被修饰的中心词。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高考文言文教案篇九

1、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一事一议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提到狼这种动物,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请同学们说说与狼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生答: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奔豕突、虎豹豺狼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关于狼的成语从感情色彩上看有什么共同点(明确:都属于贬义词),能够体现狼的哪些特点?成语得来终觉浅,假如能在一个故事中让我们见证到狼的这些种种恶习,相信同学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狼》,一起来聆听与狼有关的故事吧!

师助:蒲松龄以及《聊斋志异》的基本信息

基本思路:1、让学生自己先来读文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标出困惑

2、小组内部交流个人遇到的困惑,记下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3、全班交流各小组遇到的困惑

4、一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听读,听读完后指出还有哪些字音与节奏存在不足

5、听朗诵录音带,在与名家朗读的对比中找出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并作出重

点标注

师出示重点字读音:窘苫少时暇寐黠

少:多少;少年

暇、遐、瑕、瑕的区别

师出示重点句子节奏划分: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转折词“而”后需停顿)(后置状语“如故”

前需停顿)

其一犬坐于前(主谓之间需停顿)

盖以诱敌(句首发语词“盖”后需停顿)

师结:学习文言文,生字宜多关注多音字以及形似字

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主谓之间要停顿

转折词后要停顿

状语后置要停顿

基本思路:1、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主要内容,划出难以解释的字、句

2、小组内部交流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好组内未能解决的困惑

3、全班交流各组内的困惑

师出示重点实词:缀、窘、敌、去、久之、几何

洞、隧、犬

止有剩骨的“止”

生揣摩:每一行字,有什么共同点?

其一,古今意义不同;其二,词性发生了变化;其三,是通假字

师出示重点虚词:以:投以骨盖以诱敌

之:久之又数刀毙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师出示重点译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倒装)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词类活用)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词类活用)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古今异义)

3、明确翻译后,试着复述故事情节,以便检测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把握

1、读课文,读出故事的情节,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分析狼和屠户的性格特点

示例: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贪婪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狡猾

刚才,同学们通过学习探究,已经大致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难道仅仅是想告诉我们如何战胜自然界的狼吗?有没有其他更为深刻的寓意呢?师助:

      1、《聊斋志异》基本信息多数作

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

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2、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的对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借助上面两则材料中的红色字体,让学生明确狼这一形象在文中所代表的寓意,笔触直指贪官污吏一类的恶人。在此基础上,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明确本文中心:对于像狼一样的恶人一定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师结:记叙性的文体,中心往往集中在最后一段或最后几段,找中心时要多关注最后几个段落。

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自己能够从中总结出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的基本思路跟方法。

1、作者?代表作?

2、释词:缀敌洞隧几何犬

3、译句:其一犬坐于前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我当出题人

要求:实词以及句子的选择要与本课提到的方法规律相吻合

2、写一段你与动物交往的故事。

要求:用上一事一议的写作手法

高考文言文教案篇十

装修很重要,布置有格调。

员工有礼貌,见客开口笑。

卫生常常搞,整洁无死角。

室内空气好,顾客光临到。

照明很重要,叫亮才叫好。

海报不可少,展架要摆好。

促销员代号,好记又好叫。

卖场很热闹,销量嗷嗷叫。

氛围要营造,记得要拍照。

相关范文推荐
  • 10-05 校园春季运动会加油稿 春季校园运动会加油稿(优秀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
  • 10-05 2023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 10-05 2023年拖欠工资合同还有效吗(通用5篇)
    生活当中,合同是出现频率很高的,那么还是应该要准备好一份劳动合同。那么合同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范本,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拖欠
  • 10-05 2023年大学自我总结鉴定(精选10篇)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 10-05 美丽乡村绿化实施方案(汇总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
  • 10-05 2023年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大全8篇)
    计划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
  • 10-05 最新部队教育名称 教育活动总结(优秀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 10-05 2023年适合小学生的环保演讲稿(优秀9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演讲稿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
  • 10-05 最新爱卫工作计划 爱国卫生工作年度计划(优质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 10-05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模板6篇)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