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2023年中华文化史读后感(优秀8篇)

2023年中华文化史读后感(优秀8篇)

时间:2023-10-05 22:40:17 作者:XY字客2023年中华文化史读后感(优秀8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中华文化史读后感篇一

4月21日——24日,济宁市第一期国学经典教育导师培训,在济宁教育学院举行。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学员,参加了为期两天半的培训,受益匪浅。

在紧张的两天半的培训中,共听报告五场,深深被精当的讲解折服。尽管我有很多的内容听得一字半解,但是讲解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激励并鼓舞着我。给我们授课的这五位教师,平均年龄都在75岁以上,但是他们的讲解是那样的激情四射,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直接现实,他们真的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讲课,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诠释着传统经典文化。他们尽管年龄都很大,但是他们的精神都很好,真的是精神矍铄,神采飞扬。中央民族大学的牟钟鉴教授和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的骆承彬教授不仅自己年龄大,而且还有一个高寿的母亲。说来话巧,一个102岁,一个106岁,都是在去年的时候“寿终正寝”,留下了二老“孝”的佳话。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一种德性文化,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教人求真向善,叫人内心平静。人内心平静了,达到了一种体内外的平衡,人就会心情愉悦,充实乐观。我想,在社会发展到目前的程度下,重新弘扬传统文化,这说明传统文化的德性在目前的却需要,只有通过这种深入中国人骨髓里的文化基因,才能够够拯救中国的现实,达到一种理性的和谐!

回想专家的授课,犹如响彻在两耳的阵阵东风,又犹如沁人心脾的汩汩清泉,给人以无尽的精神洗礼。面对现实,又感觉差距甚远。也许这种从骨子里拯救国人素质的明智之举要从娃娃入手,从中国这束希望之花的根部抓起,才会抓出收获?期待花朵明天的辉煌与明艳的!

中华文化史读后感篇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子孙的瑰宝。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够有机会深入了解学习中华文化,我深感荣幸。近期,我在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收获了很多感悟。下面我将从中华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和中华音乐等方面,分享我的学中华文化心得体会。

首先是中华思想。中华思想集合了古至今众多先贤和智者的智慧,具有较高的哲学性和深广的内涵。我研究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及老子的道家思想,深受启迪。孔子强调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在感情、义务和行为等方面给予了积极的引导。老子则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倡导人们遵循自然规律,摒弃功利主义,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真正的幸福。这些中华思想让我对人际关系和人生追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指导我在实际生活中作出更明智的抉择。

其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每个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我特别着迷于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中国书法以其形式的美感和深意的内涵深受人们喜爱。在学习中,我体验到了用毛笔、墨汁书写汉字的独特魅力。同时,中国画的韵味和意境也让我深深着迷。学习中国画让我明白艺术需要表达情感,需要用心感受和体验被描绘对象的精髓。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不仅增长了审美和创作能力,更懂得了凝练和内敛之美。

再次是中医。中医作为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以其综合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我特别对中医的中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中草药的药性和功效,以及针灸的原理和疗效。我还学习了如何根据症状和体质选择适合的中草药和针灸疗法。通过学习中医,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文化重视健康和和谐的传统观念,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是中华音乐。中华音乐博大精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我学习了古琴、古筝和二胡等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并了解了一些古曲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学习中华音乐,我意识到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理解和和谐。同时,中华音乐也以其独特的音律和美妙的旋律,给我带来了心灵的享受和放松。

学习中华文化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通过研究中华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和中华音乐,我更了解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学习中华文化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并与中国人民在价值观和人际交往方面形成更深层次的共鸣。我相信,将中华文化的精神和智慧传承下去,必将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繁荣的世界。

中华文化史读后感篇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神内涵吸引着广大的学习者。我也是其中一个爱好者,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并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今天,我将分享一些我学习中华文化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对中华文化历史的体悟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其中蕴含着许多的智慧和思想。通过学习中华文化,我深深意识到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结出的众多智慧,确立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和精神内涵。例如,中华文化注重人的修身养性,追求道德修养,强调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另外,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这些思想启迪人们对于生命和世界的思考,对于我个人来说,也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第三段:文化传统对我的影响

学习中华文化让我更加认识到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中华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精神追求,塑造了我对于和谐、仁爱、尊重和包容的价值观念。尊敬长辈、尊重师长和尊重他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使我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加注重礼貌和尊重,培养了我真实、友善和谦虚的个人品质。此外,我也学到了团结协作和奉献精神的重要性,这在中国的文化中被视为高贵和伟大的品德。这些美好的传统和价值观念使我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进取,不断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第四段:中华文化的艺术表现

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闻名于世。中国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于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作为一个学习者,我深深被中国的艺术所吸引。中国书法中的每一笔都蕴含着艺术家灵魂的创造力和个人风格,而中国画则以其独特的笔墨和造型表达出了中国人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中国音乐和舞蹈则以其多样性和表达力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魅力。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提供了欣赏的乐趣,同时也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第五段:推广中华文化的责任

作为一个爱好中华文化的学习者,我深感推广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中华文化是无疆的,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具有普遍性和包容性。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传播中华文化的美丽和价值,我们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更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将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欣赏中华文化。

总结:

通过学习中华文化,我深深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传统美德,也体会到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无论是对于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是对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一个学习者,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光辉。同样,我也呼吁更多的人将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它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绽放光彩。

中华文化史读后感篇四

xxx: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社会思潮纷繁激荡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发挥中华姓氏文化的独特作用。为此,我们倡议:

一、加快构建姓氏学科体系。姓氏学科在当代是一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是可以拿得出来、用得上的大众喜爱的学科。国家应将姓氏学科建设列入国家学科规划。姓氏文化公益基金支持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设立的姓氏文化研究院、姓氏文化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教材体系建设。广大姓氏学科工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姓氏学科领域的指导地位,践行继承性与民族性、原创性与时代性、系统性与专业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姓氏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学体系。

二、把家风建设摆在家庭建设的重要位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民风之源、国风之本、党风之基。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要正家风、守家规、遵家训,让祖宗留下来的传统风尚、教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知行合一,厚德修身、廉洁齐家,和乐上进,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石。

三、发挥家谱存史教化资政功能。家之谱,犹如国之史。史不作无以知一代之圣哲,谱不续无以知一姓之英奇。要让书写在家谱中的文字活起来,让姓氏家人、族群,数典认祖,见贤思齐,和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家族增添荣耀,为民族增添福祉,为国家增添光彩。

四、加大姓氏文化题材文艺创作和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姓氏文化,是蕴藏丰富创作题材的文艺宝库。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坚持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精品力作弘扬各姓氏共同的思想道德,共同的核心价值和共同追求的真善美。姓氏文化公益基金支持“家风”系列大型人文纪录片的摄制及姓氏文化为题材的文学、音乐、影视、书法、美术、戏剧等文艺创作和传播,为中华文明贡献华彩篇章。

五、加强不同姓氏文化的交流互鉴。姓氏文化是源自中华人文始祖而又流向未来的河,多姿多彩,同脉同质。不同姓氏文化因交流而和合,因互鉴而鼎新。不同姓氏之间,应本着“万物齐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古训,互致敬意、善意和诚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享文明成果,在中华姓氏文化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姓氏独特的文化支撑,引领本姓氏的延续和发展。

六、着力把姓氏文化产业打造成特色文化产业。姓氏文化既是姓氏传承发展的根基,也是丰富的最具大众化的文化产业资源。我国姓氏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把握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加快姓氏文化产业发展。创建不同类型的姓氏文化主题公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大力推动“互联网+”在姓氏文化产业内的广泛运用。要以人为本,加大姓氏文化产品的原创性、多样性,提高科技含量、文化价值和艺术品位,实现姓氏文化产业持续均衡创新发展。

七、弘扬中华姓氏寻根问祖的传统美德。“寻根问祖”是中华姓氏文化的“金色名片”。参天之树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尊祖敬宗、慎终追远、重生报本,是中华姓氏与生俱来的传统。要加强中华姓氏始祖圣地和不同姓氏根祖遗产的保护。姓氏文化工作者要为姓氏寻根问祖提供文献资料。依法设立的姓氏社团要发挥纽带作用,为海外华人和国内姓氏寻根活动提供组织保障。通过寻根问祖这一神圣的仪式,滋养姓氏人文根脉,警示姓氏子孙正善正行;滋荣区域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滋润中华道德力量,赢得世界的尊重。

八、发挥姓氏文化在国家统一中的纽带作用。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姓氏之间,要相亲相爱,搭建丰富多样的交流载体和平台,讲好姓氏好故事,传播姓氏好声音,共同维护祖宗留下的领土,共同反对台独,共同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共同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中华姓氏儿女,要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扛起时代使命,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领土完整,共同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建万世之功。

九、切实保护姓氏文化复兴势头。建议各级政府把姓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列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境外合法成立的姓氏社会组织,应遵守国家“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依法在境内开展姓氏文化公益事业。国家社会会组织管理部门,应以民心为本,厥作惟叶,回应不同姓氏在国内设立社会组织的诉求,完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为姓氏社会组织在境内的设立创造条件。

十、发展姓氏文化公益事业。姓氏文化是中华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不同姓氏在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下,设立不同姓氏文化公益基金并提供服务和管理,汇聚慈善捐款,满足不同姓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全国姓氏文化工作者和姓氏文化专业机构团结起来,共享资源,共同为传承弘扬中华姓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中华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只要我们以行动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中华姓氏文化,我们的每一个家庭都将幸福美满;我们每一个族群都将繁荣昌盛;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必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文档为doc格式

中华文化史读后感篇五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一次次凤凰涅槃,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观,最根本的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基因的伟大精神支撑和崇高价值追求。

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认为中华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强调老子、孔子等人的思想中包含了许多正确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思想“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同时,“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这种高度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共有精神财富且具有世界普遍文化意义的思想观点,在我们党历代领导人的讲话中尚属首次,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本质意义的新认识和新高度。

科学认识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

一种是死守旧有文化传统的文化复古主义。但无论是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还是文化复古主义,在今天看来都是错误的,应予以摒弃。

“有扬弃”是在经过分析鉴别的基础上,坚决剔除其过时落后的糟粕后,积极继承吸收其合理优秀的成分。对存在合理内核又具有旧时代要素的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明显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一定的文化形成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但由于文化具有滞后性,因而当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传统文化并没有消失,反而是跨阶段地影响与制约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综合,用历史和科学的观点来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切实把握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内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进行有选择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

大力研究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我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方面缺乏科学规划,甚至仅仅把其归为学术研究,尤其是根据时代特征和当前任务,在清理和发掘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内涵、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适宜形式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因此,要真正提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发扬光大,就需要做好整理工作和开发工作。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旺盛活力,离不开整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离不开引进和培植新的文化要素和文化精神。在这方面,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肩负着创新民族文化的重大历史责任。当我们以冷静、求实的态度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文明,就不难发现,西方文明及其价值体系能够向全世界传播和扩散,西方国家的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功不可没。它们为西方文明价值观披上了普世价值和合法外衣,增强了西方文明在世界各地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我们弘扬中华文明,也要大力发挥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通过繁荣和发展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和创新,让世界真正了解、喜欢和向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明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我们要虚心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加大保护民族优秀文化的力度,尤其是保护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

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融社会主义的价值特性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于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爱”、“诚信”、“天下为公”等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在于这些思想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深层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的挖掘和阐释,把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理念的义理讲透、意义讲足、现代性讲好。另一方面要做好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无论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素材。用活这些思想素材,是用中国思想智慧讲述中国价值理念的客观要求,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到当代中国人心坎上的有效路径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修养的“好教材”,强调“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他还进一步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要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

四是在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教学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把传统文化课作为必修课程,像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一样学习古代文化经典,与提高领导干部传统文化素养和为官执政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保持特色不断创新

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尊重传统不能食古不化,“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更不能作茧自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两创”方针的鲜明指向,就是立足于实践,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以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通过转化再造、丰富发展,焕发新的生命力。

要发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把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时代语境。

主流媒体要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作为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必须旗帜鲜明地担当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平台优势,舍得拿出黄金版面、黄金时段、黄金栏目,把最优秀、最精彩、最关注的文化食粮呈献出来,让读者、观众、听众了解历史、汲取知识,饱餐优秀文化盛宴,接受优秀文化洗礼。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之所以蜚声中外、家喻户晓,就在于利用了央视的强大覆盖力、传播力,向亿万观众打开一扇窗,让无数百姓一睹名家风采,走进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学术殿堂,接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文化熏陶。传承优秀文化,媒体要善于引导、善于创新。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枯燥的汉字书写办成引发广泛关注、让大家都喜欢的节目,就在于大胆创新。媒体要通过寓教于乐、寓文于娱的形式,让优秀文化充分展示在版面、画面、声音、文字中,像空气一样浸润人们的肺腑,净化人们的精神家园。

对于主流媒体而言,传承优秀文化既是一种责任担当,也是一种舆论“亮剑”。每一位媒体人都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激浊扬清,坚守精神家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在中华大地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领导干部要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继承者、自觉传播者和带头实践者

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在于实践,而不是用于装潢门面。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发扬光大,重要的是践行民族优秀传统,例如优秀的传统美德和礼仪、包容精神、不懈的探索精神、清正廉洁的官德、无私无畏的价值追求等。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就是因为我们能够践行优秀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精神家园里最重要的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含的现代性力量,争做中华文化的笃信者、传承者、躬行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领导干部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以此作为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他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抓好学习和运用两个基本环节,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要刻苦学习。“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领导干部要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有中国气派、中国传统、中国精神的现代领导者。

中华文化史读后感篇六

是的,鲁迅已不在了。如果他健在的话,至少,至少多一个和我一样具有呐喊精神的'中国文化的崇拜者与维护者。然而他确定已经不在了,他的躯体安卧九泉,已是无可辨驳的事实。

缺少了他,缺少了呐喊者的领导人物,一切,一切都变得那么沉寂。纵使从深幽的山谷中传出几声沉闷的呐喊,也不会有任何心灵的回应。更令人惊恐的是,连回音也没有,留下的孤独无助者是全部效果。

我没有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他锋利的言辞,更没有他一呼云聚的威望,但我与他一样流淌着炎黄的血,拥有一颗振兴中国的心,我是一个怎样的幸福者与哀痛者。

对于敦煌文化的流失,王圆箓是罪魁祸首,而对于中国文化的流失,谁是罪人呢?

现在,那个曾自以为是呐喊者清清楚楚的明白了,呐喊终归是呐喊。这正如他大声喊着要吃饭而最终饥饿的原因。贪婪惰性慢慢地消磨了斗志,腐化了身躯。我不要变成一个空壳,我有自己的思想与灵魂,我可以不做一个呐喊者,我必须驱散心灵上的污点,做个行动者。

中国文化的流失到底是谁的错?

中华文化史读后感篇七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一直以其丰富多彩的特色赢得了世人的赞叹。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中华文化讲座,并从中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讲座,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加珍惜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瑰宝。

第二段:中国传统思想的博大精深

在讲座中,我对中国传统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基础是儒、释、道三家思想,这些思想构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儒家强调人伦关系和道德规范,释家弘扬慈悲和智慧,道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放松。这些思想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但又相辅相成,为中国社会的繁荣和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段: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表达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在讲座中,我们参观了传统工艺品展览,其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传统绘画和剪纸。中华文化中的绘画是一种最能表达人们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画笔的点滴描摹,艺术家能将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每一张剪纸作品都蕴藏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可以被视为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

第四段:中华文化对于身心发展的积极意义

中华文化对于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讲座中,我们学习了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并参与了太极拳教学。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注重身心结合。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们不仅可以提升身体素质,还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中华文化的养生之道和太极拳的实践使我更加重视身心健康,追求内外兼修的生活方式。

第五段:个人感悟与展望

通过这次中华文化讲座,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其积极影响的意义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学生,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将中华文化的精神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它对于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和珍惜。作为一名学生,我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为保护和发展中华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华文化史读后感篇八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作为学生,我们有幸接受中华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深入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我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通过这次机会,我愿意分享我对中华文化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而著称于世。从古代的文房四宝到中国画、国际象棋,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独特而精美的艺术形式。同时,中华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华文化还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以孔子、老子等伟人为代表,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中华文化中还有传统的节日和习俗,例如春节、中秋节,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代代相传,传承至今。

第三段:中华文化的情感特色

中华文化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尤其是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我们会发现,中华文化特别重视儿女孝道和尊敬长辈的传统。同时,我们在中华文化中也能体会到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无论是在诗词歌赋中还是在传统歌曲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乡愁、对家乡和故土的依恋,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段:中华文化的道德规范

中华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行为准则进行了规范。例如,《论语》中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语,强调了人们在追求利益时不应忘记合理的道德底线。中华文化还强调忠诚、仁爱、诚实等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些道德准则也是我们日常行为的指南。在现代社会,中华文化的道德观念仍然对我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五段: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社会,尽管中华文化面临许多的挑战,但是传承和创新仍然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方向。我们应该在传承古老文化的同时,注重创新,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中去,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

结尾

总之,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作为学生有责任去深入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通过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家庭与国家的深情厚意、道德规范以及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共同努力,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