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2023年数学小论文级(通用5篇)

2023年数学小论文级(通用5篇)

时间:2023-10-05 18:01:21 作者:念青松2023年数学小论文级(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小论文级篇一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跟随马芯兰老师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深刻体会。我们所说的训练,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设计出训练的内容。所以训练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要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再现。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新”,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二、要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去提高。

三、要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四、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各自不同的思路,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从而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五、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争论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不断地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若干次错误或不完善的思考。教师则努力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长,数学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下面仅就一节课来具体阐述。

应用题训练

一、教学内容:“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一年级第二学期北京市实验教材)

二、课型:训练(系统整理、发散型)

三、教学目的:

1.加深理解“和”的概念,掌握有关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以“和”的概念为核心,从整体高度寻求解题的方法。

看过“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2.有关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数学小论文级篇二

在美国有一个小男孩,他叫洛齐·盖亚。

一个风光完美的日子,天空突然出现了一轮黑圈,将盖亚吸了进去。转眼间,盖亚来到了一个外星球上。这星球上的居民们很混乱,盖亚连忙拉住一位老外星人,问他这是怎麽回事?听过一段话后,盖亚才只到了。原先那里有两个国家:语文国和数学国。两国总统争辩哪国强而引发了战争。其实他们的战争并非什麽抢林弹雨之类的,而是双方互相出题。如果回答错误,就失败了。

盖亚的好奇心发亮了,他悄悄地跑到战斗场旁的一根大柱上偷看。只见语文王穿着苏轼套装,数学王则穿着华罗庚套装。数学王首先出题:934988706乘82633316等于?语文王哑了。他虽然语文博大精通,但对数学来说,1加1都不会,怎能解决这道题呢?仅有乖乖认输了。语文王也出题了:“孙行者”的下句是什麽?数学王也像语文王一样成哑巴了。两国总统沉默不语了,看来他们明白了不学习其它知识是不行的。之后,语文王和数学王决定将语文国和数学国融合成一个国家,叫“语数国”。人们便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发展。

盖亚不知不觉地回到了地球,他也明白了不能单学一种本领,不然就会受人轻视的喔!

数学小论文级篇三

目前,对于许多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数学中的计算难度、枯燥的题目以及应用题中的逻辑复杂程度都是导致他们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这些学生也因此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教师们应该对于这种现象有警觉性,不能放任孩子们的不自信和倦怠情绪,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对班里学生的了解程度,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整改和完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从而开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争取在学习成绩上让学生达到质的飞跃.

一、题目上的趣味

小学数学的题目常常以一些假设的场景为基调,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有些题不符合常理,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学生容易觉得单调、枯燥、乏味.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完全可以对题目进行一个趣味性的改动,或者直接出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专注于题目,潜意识里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好感.

案例分析: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的教学时,书上有一道例题:根据a,b两个公司去年下半年的月薪情况统计图,你能得出什么结果?这类的题目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完全没有熟悉的感觉,做起题来也没有那么高的热情,不如直接换成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题目:统计本班学生中喜欢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打篮球以及喜欢其他体育活动的人数,并画出扇形图.首先,这样的题目与学生们有关,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题目内容;其次,这道题要求“统计”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们学会统计和整理资料;另外,统计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全班的积极性,让全班同学都有参与感,消除做题做错的恐惧感.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全班同学通过举手和画“正”字的方式,对喜欢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等体育项目的人数进行统计,接着算出百分比,通过所算百分比画出扇形图,进而通过扇形图的呈现作出一个结果的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其中,增强了每个人的参与感,除了原题的分析结果之外,还增加了调查统计的过程,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增强了学生的解题兴趣,减少了对数学学习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二、课堂上的趣味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经常是“遇题――讲解――列式计算”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情绪,因此,教学模式需要趣味化,从多方面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达到课堂趣味化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开展活动、布置特殊任务,等等,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时候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总结

目前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是以“快乐教学”为主旨,然而,很多小学生却十分头疼数学的学习,计算的难度以及逻辑思维的复杂度让学生没有自信,甚至害怕学习数学,这与“快乐教学”的宗旨完全背道相驰.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通过趣味教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参考文献】

[1]王秋丽.试论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

[2]龚卫民.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小学),(4).

[3]高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略谈[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7).

数学小论文级篇四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趣味的事情。在我们五年级下册数学书里,就有这么一道思考题:一根蜡烛第一次烧掉全长的15,第二次烧掉剩下的一半。这根蜡烛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大部分同学看到这个题目,肯定觉得脑子里好乱,其实不然。你能够把题目再读一遍,拿出草稿纸,画一画。一根蜡烛烧掉全长的15,那么还剩下全长的45。第二次烧掉剩下的一半,也就是45的一半,算一算,哦!是25!求剩下的就是用全长的单位“1”减去两次烧掉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也能够说剩下的就是第二次烧掉的一半。解得:1-15-25=45-25=25。答:这根蜡烛还剩下全长的25。即便题目再难,只要你静下心来,理清条理,就必须会被你解决!

一次,我在课外作业上,做到一道题目,立马难住了我。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加上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23;如果它的分子减去同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512。求原先的最简分数是多少哎呀!这怎样做我开始用死办法做,一个一个找。之后实在找不出来,才慢慢动脑筋做。两个新分数在约分,分母相同,其实能够将这两个数通分化成分母是两个原分数的最小公倍数2倍的同分母分数,即23=1624,512=1024。将两个新分数的分子之差除以2就能够得到分子加上和减去的那个数,即16-10=6,6÷2=3,故3就是分子加上和减去的数。这么一做,简单了许多!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简便,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仅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仅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才能让自我的视野更加开阔!

数学小论文级篇五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很多学生因为数学的计算以及逻辑关系的复杂而学不好数学,甚至不喜欢学习数学.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有着深刻且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针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教学提出几点意见,目的在于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的奥妙,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让学生有着本质上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研究

目前,对于许多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数学中的计算难度、枯燥的题目以及应用题中的逻辑复杂程度都是导致他们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这些学生也因此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教师们应该对于这种现象有警觉性,不能放任孩子们的不自信和倦怠情绪,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对班里学生的了解程度,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整改和完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从而开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争取在学习成绩上让学生达到质的飞跃.

一、题目上的趣味

小学数学的题目常常以一些假设的场景为基调,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有些题不符合常理,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学生容易觉得单调、枯燥、乏味.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完全可以对题目进行一个趣味性的改动,或者直接出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专注于题目,潜意识里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好感.

案例分析: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的教学时,书上有一道例题:根据a,b两个公司去年下半年的月薪情况统计图,你能得出什么结果?这类的题目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完全没有熟悉的感觉,做起题来也没有那么高的热情,不如直接换成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题目:统计本班学生中喜欢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打篮球以及喜欢其他体育活动的人数,并画出扇形图.首先,这样的题目与学生们有关,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题目内容;其次,这道题要求“统计”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们学会统计和整理资料;另外,统计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全班的积极性,让全班同学都有参与感,消除做题做错的恐惧感.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全班同学通过举手和画“正”字的方式,对喜欢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等体育项目的人数进行统计,接着算出百分比,通过所算百分比画出扇形图,进而通过扇形图的呈现作出一个结果的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其中,增强了每个人的参与感,除了原题的分析结果之外,还增加了调查统计的过程,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增强了学生的解题兴趣,减少了对数学学习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二、课堂上的趣味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经常是“遇题――讲解――列式计算”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情绪,因此,教学模式需要趣味化,从多方面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达到课堂趣味化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开展活动、布置特殊任务,等等,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时候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总结

目前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是以“快乐教学”为主旨,然而,很多小学生却十分头疼数学的学习,计算的难度以及逻辑思维的复杂度让学生没有自信,甚至害怕学习数学,这与“快乐教学”的宗旨完全背道相驰.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通过趣味教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参考文献】

[1]王秋丽.试论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

[2]龚卫民.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小学),(4).

[3]高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略谈[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7).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