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苦难与人生 人生即苦难哲理散文(通用6篇)

苦难与人生 人生即苦难哲理散文(通用6篇)

时间:2023-10-04 00:42:05 作者:MJ笔神苦难与人生 人生即苦难哲理散文(通用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苦难与人生篇一

自是勤勤恳恳,挑灯补读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一直钟爱三毛,她对生命价值的追寻和对自我的坚守一度支撑我无助的岁月。只是每次读她,除被她的率性和洒脱感染外,总觉彻骨的悲凉。一生寻寻觅觅,却依旧没有寻找到可让灵魂依托的橄榄树。那深入骨髓的悲凉与无奈总让人揪心的疼。有时看自己,也总觉像无枝可依的小鸟,不知要栖息何处。所以只能不断地去流浪,去寻找,只盼今生可以找到可以寄托的巢穴。

应该说,我很幸运,机缘巧合认识兰姐,继而认识李老师并接触到吟诵。当第一次听李老师吟诵《登鹳雀楼》时,便认定吟诵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读书方法;回头在网上学习徐健顺老师的吟诵课程,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种读书方法,更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直到读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我忍不住要拍案而起,这样睿智的思想和精辟的论断,根本是我们教育改革与振兴的必经之路!上下求索,终于有了找到根的感觉。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可不是吗,我那日日魂牵梦萦的故乡就在这!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为一名中学老师,自然免不了接触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但时间一长就发现,大部分书籍大话连篇、空洞乏味,根本不能借鉴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但翻开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我却很快被吸引了。那字里行间透露的丰富学识,那简单质朴的话语蕴含的智慧,那生动有趣的课堂实例引发的思考,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真正的中国读书人所具备的素养。

看陈琴老师写的引子一篇就几乎泪奔。透过淡淡的文字,透过时光斑驳的树影,仿佛看到了那个当年和外婆一起隐于世俗之外的女孩。开垦山林、种菜种麻、施医赠药,看似平凡朴素的生活,却又那么的诗情画意。淡极始知花更艳,偏偏是这隐于世俗的不争勾勒出最自然绚丽的色彩。是怎样的生活过往让一个女子选择隐遁于山林,即使寥寥的几句,也让人感到浓浓的悲伤。或许也正是这艰难的过往,更容易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意义。穿过纷繁复杂的人世,探求生命大彻大悟后的澄明。在有限的生命中,看更多的风景,做更多有价值的事。

陈琴老师总是微笑着,让人感觉那么真诚,如沐春风。不管是在照片上,还是在视频中看到的她,总是面带微笑,娓娓道来。我想这便是真正的大师风采,没有云里雾里的高深理论,也没有似是而非的问题答案;更没有装腔作势的抬高拿架。简单朴素的话语便让人有醍醐灌顶般的觉醒。大道至简,陈琴老师给我的感觉便是她最大程度的将古典文化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而又那么简单自然的感染身边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气质,只有长久沉浸在古典文化中的读书人才有。而她在课堂上,每次看似随意的引导都是那么的智慧,信手拈来便是一节精彩的文化课堂,举手投足尽显文化底蕴,不得不让人拜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语文老师,我之前常常困惑一件事:我们的语文教些什么?大部分老师的上课流程是这样的:讲解生字、感知内容、解决问题、强调考点,()做课后习题。刚开始没有经验便一一照搬,但时间长了便发现,在这样近乎程式化的课堂模式下,语文课变得乏味无聊,自己教的不开心,学生学的也是兴味索然。也尝试做些改变,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将《论语》、《世说新语》引入课堂。可初中繁重的学习任务根本就没有时间让学生去系统的学习,零星的讲解就像杯水车薪一样,永远填补不了学生在语文知识文化方面的空白。我们学校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曾很感叹的说道:“数学教的是知识,语文教的是文化。现在的学生都是一群有知识没文化的人。”很无奈,一学期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很多学生可能都没有通读一遍,其实连最起码的语文知识都没有掌握。这样的形式让人心焦,有心改变,却苦于没有方法可循。

《经典与人生》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震撼,便是陈琴老师在现代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两方面上找到了契合点,探索出真正应属于中国人的读书方法。字字珠玑,醍醐灌顶!

首先,认识素读,这是中国人的读书方式!一直很困惑,为什么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生字词听写了无数遍,同一个题型训练了无数遍,学生还是学不好语文。陈琴老师给了我答案,那就是“一百年来,我们是在以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作为一名老师,我是多么的无地自容!我们就是把母语一点点肢解后教给我们的学生然后却要求他们全面的把握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现在想想,竟是我们都错了,错得如此离谱。我们总是将语文孤立起来,像解方程式似的解决出现的所有问题,忘记了去扒一扒它们身后的文化。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一个整体,拿一个字来说,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都是不可分割。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整体的感知、大量的积累然后才能厚积薄发。而反观我们的教学,一学期下来,学生可能都记不住都学过哪些文章。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都没有掌握,又怎能在考试中做到才思敏捷、下笔如神呢?!中国人就该有中国人的读书方法,中国传承几千年的读书方式不是一个新文化运动就可抹杀。古人采用素读的方法,从开启童蒙,就大量地灌输书籍经典。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幼学如漆”的阶段记背大量的知识文化,而这些积累就像种子一样扎根于孩子心中,在以后的成长中慢慢发芽、成长,直至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最饱满的果实。所以古人几岁便可吟诗作对,而我们现代的孩子十几岁都不知道老子庄子是为何人。厚积而薄发,这才是我们中国知识文化的学习之道。

我们不仅要读,还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来读。陈琴老师说得对,古人的读书以记诵为目的,我们现在的读书则是蜻蜓点水,“雁过无声”.这就造成了孩子们的`脑子里是空的,没有积累,便永远内化不成自己的东西。所以多读,也要多记背。另外,学习古人的读书方式―吟诵。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朗读是被肢解的读书方法,我们无法从声音上获得任何的情感表达。而古人却是悟透了中国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在吟诵的过程中便可将其中的情感体会细腻深刻。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全面深刻的体会文字背后的意义和情感,更能帮助孩子记忆,培养读书的乐趣。上周我便在班里进行了《约客》的吟诵教学,孩子前所未有的情绪高涨,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对诗的理解很透彻,而且很有成就感。下课还有一个孩子将《约客》吟成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曲调,很惊讶,但也很欣慰。

挑灯补读,不坠青云之志

经典即人生。读书使人智慧,经典的书籍更能指引人一生的方向。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是该慢下脚步来,去捧读一本经典,去拣拾那被我们遗忘的宝石。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想我看到了自己的方向。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梦需要少年梦。

感谢陈琴老师多年的探索与厚重的馈赠,感谢各位师长在传统文化方面无私的分享与不遗余力的传播。散散而写,虽然很多感动还没有写出,很多想法还无法表达,但却有了自己的正信。像陈琴老师所说“有正信的教师,才不会在表面汹涌的波涛中迷失航向。”所以我相信,自己的脚步会越来越坚定,脚下的路会越来越明朗。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下一步,挑灯补读未完书!

苦难与人生篇二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最执着的东西对自己伤害最大。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心放下了,快乐与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当你失去一切的时候,你才知道唯一想要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一开始,感激不尽。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对你的好,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有一天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怨怼。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静简单,越肤浅单薄的人越浮躁不安。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耐心点,坚强点,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我们最先衰老的不是容貌,而是不顾一切的闯劲。有时候,要敢于背上超出自己预料的包袱,真的努力后,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生活不可能尽善尽美,阳光下也会有阴影,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人生不过如此,要不你驾驭自己的一生,要不被生活牵着鼻子走,该怎么走还取决于你自己。

不是所有的记忆都美好,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记忆,岁月的河流太漫长,大部分的人与事都会被无情地冲走。

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惯的世俗,静一静,顺其自然;生不完的闷气,说一说,心境宽广;接不完的应酬,辞一辞,有利健康;尽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还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前程,缓一缓,漫步人生!

最无情的不是人,是时间;最珍贵的不是金钱,是情感;最有力的不是老板,是大自然;最可怕的不是灾难,是灾后无援;最拿手的不是专业,是旁观;最可怕的不是失恋,是心身不全;最舒适的不是酒店,是自家。

不去追逐你所渴求的,你将永远不会拥有。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过去,让开始开始。

如果你还是单身,就好好享受这一切。你单身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说明目前还没有人配得上你。

人最悲哀的,并不是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的悲哀之中。人最愚蠢的,并不是没有发现眼前的(精彩美文 )陷阱,而是第二次又掉了进去。人最寂寞的,并不是想等的人还没有来,而是这个人已从心里走了出去。人最无聊的,并不是随便拨通一个电话号码,而是别人拨错时,他还一直地说下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理会别人的质疑,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你。

所谓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们却还能保持微笑;总会有一次流泪,让我们瞬间长大。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珍惜和所爱的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是梦想。没有哪件事,不动手就可以实现。世界虽然残酷,但只要你愿意走,总会有路;看不到美好,是因为你没有坚持走下去。前进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太阳并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

人生在世,总要多个心眼保护自己,并不是心计越高越高城府越深,而是大浪淘沙依然坚强的幸福。

信仰能给一个人的,是内心的平安与依靠,而不是与神明“谈条件、换好处”——我信了你,我就可以发财;我信了你,我就可以家庭和睦;我信了你,我就可以从此心想事成。当信仰沦为利益的交换,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

人的一生中需要有这样一个人:即使远隔千里,数年没有联络,见面时仍然轻松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或者,相邻而坐,各自忙着自己的活计,数小时只是恩啊小语,仍然温暖充实;在这个人面前,你可以低眉哀叹,可以恣意张狂,可以不必有出息,可以不必有形象,可以全身是缺点,这个人就是知己。

人生没有绝望的路,只有绝望的心。绝望的另一端就是希望,危机的尽头就是转机。

有些东西,注定与你无缘,你再强求,最终都会离你而去;有些人,只能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你再留恋,到头来所有的期望终究成空。不属于你的,那就放弃吧,大千世界,莽莽苍苍,我们能够拥有的毕竟有限,不要让无止尽的欲求埋葬了原本的快乐与幸福。如果你想什么都抓住,最终只能什么都抓不住。

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学会和自己独处,心灵才会洁净,心智才会成熟,心胸才会宽广。

当一个人感到很知足,心不烦,身不疲,无所求,心能安的时候,快乐就在其中。当一个人感到吃得下,玩得动,睡得好,没牵挂,很满足的时候,幸福就在其中。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苦难与人生篇三

激情的五月,如火的五月,流火的七月,当秋日的第一丝清风挤入躁动的夏日夜晚,我的心里微微一动,金风玉露相逢的今天是“七夕”情人节。我和妻结婚三年了,拨开岁月的时光,细数爱情的田地里的颗颗珍珠,我的思绪不由得一下子回到了四年前。

我和妻是高中同学,高中毕业后,各分东西,求学、找工作,然后又回到家乡。如果没有那次相逢,我们二人可能永远相忘于数年前高考大会战,甚至平静的连你的手机号码都不会在我的手机上响起。

其实那是一次很平淡的相逢,可能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在脑海里搜寻对方的名字,车已到站,只来得及记下各自的手机号,然后再向同学们打听这个秀丽典雅的姑娘是谁。后来,随着工作的交集,你走进了我的视野,深深地藏在在我的心田里。

我喜欢你是从你偶尔给我讲的两个小时候的故事开始的,突然感动至深,就认定了你。

你给我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你小时候很顽皮,有一次和弟弟一块骑自行车去姥姥家。到姥姥家要途经一个很大的下坡,你为了给弟弟逞能,不握刹车,直接飞奔下去。车越跑越快,等你想握刹车时,已经来不及,一头栽进了路旁的沟里。

我曾经和你一块去考证过,沟有三米多深。幸运的是,你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只是在眼皮上留下了调皮的印记,一条浅浅的疤痕。我时常抚摸着你这条疤痕说:“你真是个调皮的孩子!”妻大笑,然后我也大笑。

第二个故事更加惊险:小时候,你很贪吃,八岁的时候,家人在山坡上捡拾了一些蘑菇,你不舍得让别人吃,自己吃了个精光。结果,误食毒蘑菇,乡医院的医生都放弃治疗了,你被家人带回家。在你父亲的坚持下,你被送到邻村的一个大夫家里进行输液治疗,整整进行了三天。就在家人准备放弃的时候,你竟然从床上坐了起来,莫名其妙的看着周围的人问道:“你们怎么不睡觉啊?”围坐的人大笑,你母亲高兴得哭了起来。

我真的很感动,感动你的父亲,感动你的母亲,感动你的坚持,感动你求生的意志。我从小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几乎没有受到过伤害,更别提这些惊险的经历了。我一下子对你着了迷,想牵着你的手不论贫穷富贵,还是健康疾病,我都愿意和你在一起,迎着夕阳的傍晚,读读英文,读读古文,分享精彩的人生。

我是一个不懂浪漫的人,更不懂得怎样去追求你,只好徘徊在你家门口看你进出的身影,想在不期而遇的羞涩中和你搭上话。你没有发现我“心怀鬼胎”,仍然热情的和我打招呼,让我进屋里去坐坐,我也愈发感觉自己的怯懦。

我开始关注一切可以关注到你的信息,查看你的qq空间,看着你流淌着美丽忧伤的文字:“烟花很美,却美得令人心碎”、“坐在车上,看着远处的灯光,很美”、“懂得取舍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听朋友说,你要到新疆去发展,我才开始着急了。

在一个夜晚,我踏着月色的光辉,手捧一盆杜鹃花,敲开了你的门,在尴尬的瞬间过后,我们自然的聊了起来,谈高中的三年生活,谈那次平淡的相遇,谈你要去新疆的事。我终于鼓足勇气向你求爱,你迟疑了一下说:“你还没有准备好,要考虑考虑”。

我匆匆的离去,失望带给我的不只是痛苦,主要是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万事开头难,头已开,就没有回头箭,只能迎着朝阳升起的方向,尽管刺眼,也只能勇往直前地奔去。

历尽劫波终正果,蓦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你静静等待我们真诚的相约。钢城美丽的夜灯点亮了你我心灵的天空,那一夜我们以恋人的姿态坐在柳水湾旁,我有我的方向,你有你的姿态,终于化成一池秋水荡明月,爱的华章里,你我紧紧相依。

爱的思念从来没有停止,就算时至今日,你还没有出发,我思念的情绪,就伴随你的脚步融入你的心田。爱的`相约是用一颗真诚的心陪伴另一颗真诚的心,交融在一起,便是地久天长的守候。

后来的日子便是谈婚论嫁,在鞭炮声中娶你入门,在绚丽多姿的烟花夜,向你承诺爱的永恒。

婚后的日子,你我共同经营“爱之家”,你的宽容仁厚,让这个家里充满了阳光味道,你和我母亲一块操持家务,从没有红过脸,有时陪我母亲一块逛街。我相处的生活虽然时有吵闹纷争,也只是幸福生活中的小插曲。

的时候,我们的儿子小壮壮出生了,你也成为了一个母亲,儿子像你小时候一样,机灵活泼,调皮可爱。我们时常带着儿子和母亲一块游玩。

去年春节的时候,一起到武汉黄鹤楼游玩,爬过几个小坡,伴随着一路梅花的馨香,我们逗弄着儿子教孩子学诗,你想教他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而我想教他崔颢的《黄鹤楼》。最终孩子什么也没有学会,睁着两只葡萄珠似的眼睛,一会看看你,一会看看我,我们二人只得作罢。终于爬到黄鹤楼前,换做我抱着孩子沿着楼梯攀登上黄鹤楼的最高层。遥想当年,宽阔的长江面上到处都是过往的船只,文人墨客在黄鹤楼上驻足,留下奇思幻想,也留下深沉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乡愁。

晚上八点半的时候,我们幻想着向诗人一样乘坐“黄鹤楼”号游船,在长江武汉段上游玩了1个小时,这麽近距离的和长江水接触,我的心早已激动不已,跑到甲板上,去看轮船卷起的浪花,远远近近的灯光交汇成璀璨的夜景向我们铺展开来。我想拉着你和母亲一块去看,可是母亲说老了,而且也晕船,怕江风和水浪;你还要照看孩子虽然想去却不能去,我劝你去,你又不放心,只能在船里感受梦幻和时光的穿梭,诗意和浪漫的灯火。

今年五一的时候,我们一块去尧山游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奇秀壮伟的将军峰、还有九曲蜿蜒的瀑布。我牵着你的手,你牵着儿子的手,儿子牵着奶奶的手,行走在岁月铺成的阶梯上,延续着美丽永恒的承诺。

立秋的晚风,送来了清凉的惬意,我想搬个凳子在老家的院落里和你们一起观看七夕弯月,以此谨祝你我的七夕情人节。

苦难与人生篇四

在儿童时期,人们的差异并不太多,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此后呢,差得就愈来愈远了,有的光阴虚度,深悔蹉跎;有的怨天尤人,郁郁不乐;有的东跑西颠,一事无成;有的猥猥琐琐,窝窝囊囊;有的胡作非为,头破血流……有几个人成功?有几个人满意?有几个人老后能够不叹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人生就是生命的一次燃烧,它可能发出美轮美奂的光彩,可能发出巨大的热能,温暖无数人的心,它也可能光热有限,却也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发一分电,哪怕只是点亮一两个灯泡,也还照亮了自己的与邻居的房屋,燃烧充分,不留遗憾。而如果你一直欲燃未燃,如果你受了潮或者发生了霉变,那就不但燃烧不好,而且留下大量的一氧化碳与各种硫化物碳化物,发出奇奇怪怪的噪声,带来对人类环境的污染,乃至成为社会的公害,这实在是非常非常遗憾的。

我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中的主人公倪吾诚,在他的生命到了后期末期之时,他突然说:“我的生活的黄金时代还没有开始呢。”这实在太恐怖了。一个人的成就有大有小,然而你应该尽力。尽力尽情尽兴尽一切可能了,这就是黄金时代,这就是人生的滋味,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价值,这就是辉煌,燃烧的辉煌,奉献的辉煌。你尽了力,你就能享受到你尽力后的一切可能性,哪怕是“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的悲壮感和英雄主义。你享受到了尽力本身带来的乐趣,尽了力至少能得到一种充实感、成就感,你也就赢得了,必然赢得了,首先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的尊敬和满意。比如你是一枚炮弹,被尽力发射出去了,而且爆炸了,即使没有完全命中目标,也是快乐的。你是一粒树种,落到了地上,吸足了水分养分,长成了树苗,长成了大树,即使没能长到更大就被雷击所毁,你也可以感到某种骄傲。你的形象是一株树的最好的纪念碑,你的被毁至少是一次大雷雨的见证,是一个悲剧性的事件。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时间段,是一次能量释放反应,重在参与,重在投入,重在尽力。胜固可喜,败亦犹荣,只要尽了力,结账时候的败者,流出的眼泪也是滚烫的、有分量的。而没有尽力,蹉跎而过,那可真是欲哭无泪了!

人生即燃烧。人的一生要充分释放能量。

志向一经确定,就不再是幻想梦境,而是一系列问题的挑战与应答。

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

任何事情,急于求成都是幼稚的幻想,而灰心丧气同样也是幼稚的表现。

不要动不动以片面的深刻自居。那多半是片面的浅薄。

在最热烈的投入中追求超脱。

苦难与人生篇五

写下这个题目,先要说说我接触《经典即人生》的缘起。

我是好未来教育旗下智康一对一的一名语文老师。去年,我有幸接触到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孩子曾跟随陈琴老师学习过,他很喜欢陈琴老师。孩子妈妈对我说,很遗憾,陈老师去了杭州,没法再教他了。我问孩子妈妈,陈老师讲课有什么特点?孩子妈妈说,陈老师很博学,能很好地驾驭经典,也能很好地调控孩子。我又问孩子,你为什么喜欢陈老师。他说,上陈老师的课不算是上课,那是“读经”,比较好玩。我在意外与好奇之余,打开了孩子妈妈给的陈琴老师的博客。

通过博客,我为陈老师深厚的积累所震撼,便抢占先机般地关注了她的博客;读着她的博文,我了解到陈老师已经出了一本名为《经典即人生》的书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买来看了。看后,直如醍醐灌顶。同时,也深感自己作为一位语文老师的不足。

其实,我在接触《经典即人生》之前,也曾在尹建莉女士的教育专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上读到过关于语文教育的建言,当时已经意识到及早让孩子建立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且我自己也已经是实践者了--我的孩子已经三岁半了,《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及唐诗等,我都和她一起背诵了一些。但是,透过尹建莉女士的书,我只是认识到阅读经典的重要,却不知该给孩子读哪些经典,也不知当以何种方式进行。另外,有趣的是,我曾发现我的孩子愿意听我诵读经典,却不大有耐心听我讲长篇童话故事。我有点怀疑自己让这么小的孩子接触“古董”会不会有问题--现在知道是由于她当时年龄小,没耐心听那么长的故事。而就在那迷惑的时候,我接触到了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陈老师的话,及时地点醒了我。我也才确信,我正走到了“读经”的路口。

读完《经典即人生》,因为我本人非常欣赏书里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对陈老师本人的风骨也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所以我很快就把此书推荐给家长们--我所在的公司有二个群,一个是小学升初中的交流群,一个是广州初中交流群。群里的成员,除了我们公司的几个维护群的伙伴,就是些关注孩子学习并经常相互讨论的家长。推介之初,我向家长们宣传了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理论。()没想到有的家长马上就回应说,陈琴老师的课,我也听过,觉得很赞。还有家长说,可惜广州的初级中学以及高级中学中,鲜有能贯彻经典素读理念的,都是以传统教材为纲。甚至,有的家长看我极力夸赞陈老师的素读教学,又鉴于我本人热心于教育,很上进,便呼吁我以陈老师的教学方式开班。那是怎样的一种压力与动力!我深知,我远不能和陈老师相提并论。但是,家长需要一个效法于陈老师的老师。

那一刻,我多么渴望,我立刻就变身为陈老师……

关于素读,在我粗浅的记忆里,就是诵读经典加广泛阅读。但是,真正要展开来谈素读,我发现我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翻开书来。因为素读还涉及读什么,怎么读,怎么开展的问题。关于这个,陈琴老师在书里的讲话,已很精练。那么长的篇幅,那么丰赡的内容,凭我的拙笔,概述不完,而且,我自己都要一遍一遍地去反复咀嚼。

我能做的,目前仅限于让家长们、同事们和我同读一本《经典即人生》。而且,坦白地说,我也在借助《经典即人生》来给自己补更多的课。前些日子,我特意让先生给我一次性买了七本书,分别是《发现母亲》、《正信的佛教》、《秘密》、《希腊神话》、《圣经故事》、《叔本华美学随笔》、《大唐李白》。除去末一本,其余六本均来自《经典即人生》里的推介。所以,可以想见,一本《经典即人生》的价值,于我,简直是:一册在手,应有尽有。

以至于有些日子,q群里的家长问我,涂老师,你给我孩子推荐些书来读吧。我说,您去读《经典即人生》吧,读这本书里边提到的书即可。有心的家长或许会知道,我并非纯粹的懒。

说心里话,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去谈《经典即人生》,我觉得我并非从零开始。毕竟自从做了母亲以后,我觉得自己充分地具备了一位母亲的本能,那就是尽一切可能为孩子好。我从孩子一岁开始写育儿日志,二年多的光景,已写下了二十四万字。之所以要持之以恒地做这样一件事,不是因为别的,恰恰只是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可以被记载被珍视的传奇。并且,我相信,这会是促进我自身成长的关键环节。再者,对于孩子的母语教育,我正在走的,就是“经典”之路。对我来说,记录孩子学习的过程,就是自己重新迈步的过程。当然,我能这样说,完全是因为作为家长的我很幸运,我的孩子尚小,而我又恰好能通过我的学生去聆听陈老师的教诲。

然而,话说回来,我到底同时也是一名语文老师。就一个专业的老师而言,我觉得我最欠缺的,是有素的训练,是与教学现场即景式的弥合。尽管我的诵读积累也很有限,但我觉得去现场接触陈老师更重要。过去的人读书,经常有游学的机会。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光“会晤于一室之内”,还可能要一起去云游,甚至共寝共食。《经典即人生》于我,远不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濡染,它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洗礼,一种灵魂的召唤。我在心里是把陈老师看作自己的老师。

据我所知,陈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重重障碍,但她从不妥协,总是从教育的本质去探索,总是从孩子的学习实际出发,总是以一位母亲般的爱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这是最能震撼我的地方。陈老师说,“学不已,浩瀚书海任涵泳”;陈老师说,“穷思变,道不远人贵求索”;陈老师说,“业臻精,大道至简终可行”。每一句话,都是在说母语的学习之道;每一句话,又都道尽了人生的真谛。

“文字是‘神奇’的药”。在读《经典即人生》之前,我或许没有那么强烈地意识到小孩子学语文的过程可以多么精彩而享受,我觉得语文课堂可能只是少数特级教师及优异的孩子才得以享受的。但是,当我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我看过陈老师教学的一些视频,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精神焕发的脸,看到他们非常自然非常活跃地在教室里争着表现自己,听着他们齐刷刷地大量背诵,然后又在书里看到那感人肺腑的感谢信时,我的心完全被融化了。

其实我在想,一个真正热爱语文的人,总是怀着一颗赤诚的童子之心。像我这般愚痴的人,虽然每每觉得陈老师的沉淀已经到了我无法企及的高度,可是,我总是以陈老师的话鼓励自己,要有“目视前方”的勇气,再不好的现状,或许也携带了其它美好的东西同来。所以,平时遇到不顺的事,我就叫自己看书;平时很累的时候,我仍然叫自己看书。

得知新近的经典素读成长活动在富阳展开,我带着万分激动,以及十二分的虔诚之心,写下这点浅薄的笔记。我本欲说,我想去富阳。可是,一转念,不能只是“想”,这是一个必须有的行动,是一份再不能等的渴盼,否则,从陈老师那接过来的那位可爱的同学,我怕把他耽搁了。

由于这次活动,虽名为“邀请函”,可实际还有个选拔的过程。在写下笔记之余,我仍然心中忐忑。而我的学生家长给我的陈老师的qq号,我尚且未加,先不想打扰她。我想她应当很忙。

另外,不得不嗦一下,因为急于写下三千言,以供报名之用--我觉得我这次报名有点晚了,然又不想再晚,所以在急急地赶稿。写到快够字数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说来说去,更多的是要去富阳见陈老师。以至于关于《经典即人生》本身,似乎所言寥寥。但这在我心里,也有点不得已。我觉得需要实践的东西更多,包括诵读和博览,而远不只是对于一本《经典即人生》的读后感。希望陈老师及其他邀请者看了我的笔记,能勉强谅解!

涂江艳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八日于广州

苦难与人生篇六

2)苦难对我们,成了一种功课,一种教育,你好好的利用了这苦难,就是聪明。三毛

3)难道人们的经历是应该雷同的吗?难道人生就意味着苦难差别仅在于其经历的苦难之多寡与轻重的不同吗?原来人类的语言只是用来表达痛苦的!

5)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他不知道有一个阴谋在他身后。张锐锋《古战场》

6)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8)停止奋斗,生命也就停止了。卡莱尔追两只兔子作者:将会一无所获。

9)快刀不磨要生锈,胸膛不挺背要驼。闻一多《〈西南采风录〉序》

10)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13)困难越大,荣耀也越大。西塞罗

14)尚未实现的崇高目标,要比已经达到的渺小目标尤为珍贵。歌德

16)人生的小小不幸,可以帮助我们渡过重大的不幸。伊森伯格

17)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

18)不要灰心,不要绝望,对一切都要乐观需要有决心这是最要紧的,有了决心一切困难的事都会变得容易。

20)年青时没有尝过苦水的人,不能成长。我把辛苦当作我的老师。山本有三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