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条据书信>最新艺术节手抄报内容 诚信手抄报内容资料(实用10篇)

最新艺术节手抄报内容 诚信手抄报内容资料(实用10篇)

时间:2023-10-03 23:17:25 作者:JQ文豪最新艺术节手抄报内容 诚信手抄报内容资料(实用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一

晋文公退避三舍(诚信是立国的根本)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成得臣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想不开,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才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大战展开了。刚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撤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

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

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二

星期一第一节课学校举行了消防演习,我很兴奋,特别是用小毛巾捂着鼻子跟着老师往外跑让我印象很深刻,晚上妈妈看到小毛巾后我,着火了小毛巾有什么用啊,妈妈不懂,贝贝能不能教教妈妈着火了如何逃生好吗?这时的我可神奇了,告诉妈妈加入遇到火灾不要慌乱,做到一下几点就好了:

1.在房间里的话要赶快拿来被子用手固定堵住门缝不让烟进来,再拿来水往被子上洒;

2.着火了可以自己逃的话要一手拿湿毛巾捂住鼻子蹲下来走,一手扶着墙,因为沿河火是往上串的。

3.假如你被堵在了楼顶,你要朝下扔东西,一定要扔给警察告诉他你的位置以得到救助(妈妈问警察不在扔给别人行不行时,我说不行扔给别人会砸到的,呵呵)

4.假如天黑的话要拿手电筒照6次发出讯号求得帮助。

5.发生火灾的话要赶快打电话119或者120,打电话是免费的。妈妈很高兴,说今天跟我学到好多有关火灾逃生的知识,我也很有成就感,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可以展示给家人,我很开心!!我以后还要努力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做个懂文化、有学问的人!

后来妈妈告诉我说警察没到的时候可以从楼上扔给下面的路人引起大家注意的,只是不管怎样也不能砸到人,呵呵!

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三

(1)顺手关水龙头——洗手擦肥皂时,要关上水龙头。不要开着龙头用长流水洗碗洗衣服。看见漏水的龙头一定要拧紧它。

(2)一水多用——尽量使用二次水。例如,淘米或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脸、洗衣后的水可以留下来擦地、冲厕所。多淋浴,沐浴节水且更卫生。

(3)在马桶的水箱里放一个可乐瓶。----如果您家冲水马桶的容量较大,可以在水箱里放一个装满水的可乐瓶,你的这一小小行动每次可节约1.25升水。

(4)少用洗洁精——大部分洗涤剂是化学产品,会污染水源。洗餐具时如果油腻过多,可先将残余的油腻倒掉,再用热面汤或热肥皂水等清洗,这样就不会让油污过多地排入水道了。有重油污的厨房用具也可以用苏打加热水来清洗。

(5)不要让电视机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待机状态指的是,只用遥控关闭,实际并没有完全切断电源。每台彩电待机状态耗电约1.2 瓦/小时。

(6)用温水煮饭——用温水煮饭,可省电30%。电饭锅的内锅与电热盘要及时清洗。电饭锅用完立即拔下插头,既能省电,又能延长使用寿命。

(7)争做公交族或自行车族——多利用公车、地铁、电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既可节约汽油,又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还可以缓解交通堵塞。有私家车的人尽量使用无铅汽油,因为铅会严重损害人的健康和智力。

(8)选购绿色食品——很多蔬菜水果都喷洒过农药、化肥,还有很多食品使用了添加剂。这样的食品会危害健康和智力。所以,要选购不施农药、化肥的新鲜果蔬,少吃含防腐剂的方便快餐食品、有色素的饮料和添加剂的香脆零食。或者认准“绿色食品”标志选购食品也行。

(9)选无磷洗衣粉——含磷洗衣粉进入水源后,会引起水中藻类疯长,水中含氧量下降,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也由此成为死水、臭水。

(10)拒绝过度包装——不少商品如化妆品、保健品的包装费已占到成本的30%~50%。过度包装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环境。

(11)自带菜篮买菜——买东西时少领取塑料购物袋,上街购物时带上布袋子或菜篮子。

(12)少用一次性餐具——外出就餐时,自备筷子和勺子。少用快餐盒、纸杯、纸盘等,尤其要少用一次快筷子。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的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13)充分利用白纸,尽量使用再生纸——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便条纸。拒绝接受那些随处散发的宣传物,制造这些宣传物既会大量浪费纸张,又会因为随处散发、张贴而破坏市容卫生。再生纸是用回收的废纸生产的。一吨废纸=800千克再生纸=17棵大树。

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四

1.发现着火要迅速打火警电话"119",并讲清楚地点,部位。

2.一旦火已从阴燃到火苗阶段,要迅速用家中毛毯,被子等物罩住火焰再浇水扑打。

3.用脸盆,水桶不断浇水灭火。

4.较轻较小物品着火,尽快将它搬到室外灭火。

5.炒菜时油锅起火,直接盖上锅盖端离炉灶即可。

6.家用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设法用水打湿毛毯,棉被覆盖窒息灭火。

7.洗衣机失火为家用电器火灾之最,洗衣机不仅要放置在通风散热良好处,更要细查常查电源引线磨损老化程度。

8.电视机着火,人要站在电视机侧后面,以防显像管爆裂伤人。

9.煤气,液化气灶着火,要先关闭阀门,再就近用衣物浸水后盖住,然后浇水扑打。

10.救火时门窗要慢开,以防风助火势。

11.救火时若有可能要将液化气罐及时疏散到安全地点。

12.发生火灾自行扑灭的也要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以便查明原因,吸取教训。


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五

1、练兵习武显身手,降服火魔建奇功。

2、消防事关你我他,安全系着千万家。

3、防火安全无小事,时时处处需留心。

4、火灾远离家庭,幸福平安一生。

5、遭遇火情免不了,注意逃生最重要。

6、预防火灾是全社会的共同的责任。

7、天天宣传天天安,日日防火日日宁。

8、注重知识,注重人才,打造数字化消防部队。

9、风高物燥,注意防火。

10、公众聚集场所必须经过消防安全检查方可投入使用。

11、消防常识进万家,平安相伴你我他。

12、远离火灾,珍爱生命,共建平安家园。

13、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14、119祝您平安。

15、消防工作,人人有责。

三、防火安全知识儿歌

头戴安全帽,身穿消防衣。

小小消防员,登上消防车。

拿起消防管,勇敢向前冲。

大伙都扑灭,大家笑哈哈。

我是个保家卫国的小英雄。

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六

1. 元旦到,送礼太俗套,祝福没花招,只有祝愿亲爱的朋友们:天天被财神爷骚扰,时时被弥勒佛普照,大把赚钞票,快乐哈哈笑,幸福跟着跑。元旦快乐!

2. 元旦也叫“三元”:岁之元,月之元,春之元。在这三元伊始之际,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一年到头,美梦常圆;月月日日,幸福结缘;春去春来,广纳财源。

3.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元旦佳节,普天同庆!洒扫庭除,添衣置物,欢辞旧岁,喜迎新年!祝愿朋友,好运连连,喜事不断,身体健康,心情舒畅,事业兴旺,全家幸福!

4. 登上高山望得更远,沉积岁月友谊更深。珍珠一样的日子比山更光亮,闪耀在我们的记忆里,元旦,就是一扇大门挂着这盏友谊的红灯,这个节日越发的亲切热闹了。祝福年年如今日,天天乐无边。

5. 人间花草太匆匆,一年又尽忆芳容,岁月匆匆又更改,思念之心依然在,千山万水隔不住,问候伴着龙年来,新年好运一同来,成功也为你等待,快乐随着你盛开,幸福花儿开不败。新年快乐!

6. 尘埃落定,旧的一年划上句点。问候不会断,情意也依然。生活的漂泊,亲人的惦念,回家的路已不远。元旦佳节,祝你新年新景愿,事业开新篇!

7. 元旦到了,愿你的烦恼通通完蛋(旦),忧愁全部滚蛋,愿你的幸福圆圆(元)满满,特送短信一条,以示真心问候,元旦快乐。

8. 元旦来了,祝福到了,朋友醒了,记忆活了,过往美了,未来炫了,心儿轻了,笑声脆了,思念醉了。

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七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 “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1)

令尹是楚国除国君之外的最高官职,相当于别的诸侯国的国相或者上卿的地位。子文曾经三次做过这个官职,又三次被从这个官职上抹了下来,可以算是一名老运动员了。

做令尹的时候,他脸上没有兴高采烈的神色,被罢免的时候,他也不感觉到沮丧,一切都平平淡淡。特别在离任的时候,一定会把自己在位期间的事情与继任者交代的清清楚楚。

子张就以此来请教孔子:子文这个人,做到这个程度,到底怎么样?

孔子说,可谓忠矣。

将工作交代给继任者,这不过是一个官员正常的职责,应该做的。能做到这样,自然可以算是忠于自己的职责了。

能做到忠当然非常了不起,但是离着仁的标准还有差距。

孔子说“未知,焉得仁”的意思不是不知道,所谓“未知”是否定的一种委婉的说法,表示子文还达不到这种标准。

贫而乐,富而好礼,做了令尹无喜色,被罢免不沮丧,不正是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做到的而又非常难做到的吗?为什么到子文这里孔子似乎并不对这些品质表示认同?我想这是许多人会感到纳闷的一点。

2)

陈文子是齐国大夫,《左传》记载了二段陈文子与崔抒弑君有关的言论。

第一次是齐庄公攻打卫国之后,准备捎道揍晋国一家伙的时候。其时,晋国是诸侯国盟主,这齐国也是承认的,也就是说齐国也是晋联盟的成员,接受晋国领导。

既然如此,齐庄公为啥胆子这么足,揍完了卫国竟然还精神头儿十足地准备去揍晋国?大家要知道春秋时期的盟主最大的特点是以力假仁,就是说不但要仁,而且还要猛,仁是承载在猛之上的,不猛是做不了盟主的,当年宋襄公就梦想在齐桓公之后做盟主,国内的人都反对,原因很简单,送给太小,不够猛。齐国既然承认晋国是盟主,起码说明一点,晋国比齐国猛,齐国揍不过晋国。

齐庄公胆儿肥的真正原因是这样的:晋国前段时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内乱,整个国家的力量几乎全部被搅和了进来,栾氏家族被清除,栾氏家族的掌门人栾盈流亡到了楚国,又从楚国转移到了齐国。栾盈到齐国的时候,晏婴等人不同意接受,那边跟人家结盟,这边接受对方的叛臣,从理上说不过去。

但齐庄公不管那套,这老兄是一个身强力壮武功高强的主儿,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炫耀武力,不喜欢按套路来,从来都是自我感觉良好,总以为自己能把握时局。

栾氏家族在晋国是非常有势力的,栾盈虽然被驱逐,但还不死心,他想回去召集拥护他的人,东山再起,从新再来。

为此,齐庄公利用晋国要嫁女到吴国、齐国需要送陪嫁的媵妾到晋国的机会,将栾盈和他的手下偷偷带进了栾氏曾经的根据地曲沃。

栾氏的势力也真不是盖的,栾盈回去三鼓捣、两鼓捣,又在晋国兴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齐庄公这次攻打晋国,就是想利用这个机会沾点便宜,这也是他不顾大家反对,硬要留栾盈支持栾盈的原因,他认为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看明白了,一切都能罩得住。

对此,晏婴进谏说:你依仗勇力攻打盟国,如果被揍了,倒是咱们的福气。如果不幸的话咱们赢了,无德有功,估计作为国君的你一定会倒霉哦。

现代人对晏婴的这种讲话的方式尝尝会感到迷茫,咋打输了倒成好事了?

大家去看《左传》经常会发现这种奇谈怪论,一个国君,好大喜功,结果受到了一点挫折,就会有见识的人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惩戒对于一个国君来说还很不够,他还要继续倒霉。接下来的事件会印证这位老兄的见解,倒霉的事情接着上门(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宋襄公的故事,这位老兄的英雄事迹是这种现象的完美诠释版本)。

从这种思维模式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先人们对人性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有理论,有应用,理论能结合实践,非常了不起。

按照这种思维方法,翻译一下晏婴的整个思想过程是这样的:

1、作为联盟成员,乘盟主家里出乱子来沾便宜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所谓不道德也就是违背了当时的礼法精神,为人所不齿,这样干别的诸侯国不会支持你,不敢跟你交往。今天说的还好好地,明天就翻脸,什么规矩不讲,这种人谁愿意跟他来往?谁愿意支持这种人?做人和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人们常说失道寡助,就是指这种情况,道就是指人们该遵守的行为规则。

3、如果这次打败了,会怎么样?至少对齐庄公有两个好处,第一,他终于可以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了。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的人,往往都会脚踏实地,不会乱来。第二,由于前面干得有些过火,又加上被人揍了,他就会老实许多。老实许多的表现就是俯下身子好好管理国家,对内安抚国民大臣,对外跟别的诸侯国好好交往,向盟主赔礼道歉装孙子。

如果能做到这些,后来的一切事情就不会发生。

4、最不幸的结果是打胜了。如果打胜了,齐庄公本来就是那种好大喜功的人,这下就更找不着北了,那么离掉坑里也就不远了。

东方有谚: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

西方有谚:上帝想让谁灭亡,一定会先让他疯狂。

3)

除了晏婴进行了劝谏之外,崔抒也劝:不行。我听说“ 小国间大国之败而毁焉,必受其咎”,你好好考虑下。

“小国间大国之败而毁焉,必受其咎”是当时的政治格言,描述的就是齐国攻打晋国的这种情况,意思是小国如果想乘大国有难的时候,上去踹两脚,拣点现成便宜,将来一定会受到报应的。

崔抒本心并不想阻止齐庄公,他对齐庄公恨得牙都痒痒,这个家伙有事没事就去泡自己的老婆,泡了自己的老婆不说,还把自己的帽子拿着到处送人,之所以憋到现在,实在是因为得罪不起。

虽说齐庄公把崔抒的帽子染得绿油油的,但崔抒却绝对不是一个窝囊废,在齐庄公年代,他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人物,非常有势力。这势力也并不是由于齐庄公占了他的便宜,感觉良心上过不去,所以特别照顾他,补偿给他的。

春秋时期国君虽然牛,可以照顾一个人,给他封地,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两把刷子,是不敢要的。

土地谁不想要?有了土地他得保障土地上的人民拥护他,保证别的大夫愿意支持他,承认他。否则,还不如不要。就像现在一个孩子拎着几百万上街一样,那可是一桩非常危险的事情。

我们看那段时期的历史,经常会看到国君封赏自己的亲信,明明那个亲信也是非常贪的人,历史评价也不高,可是他左思右想,搞到最后就是不肯要。

不肯要并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如果拥有的太多了,而你的德行又配不上你拥有的,那么就意味着你快要倒霉了。

之所以啰嗦这些春秋时期的常识,是想告诉大家,崔抒下面的事情也许做的不对,但是他绝对非常有水平。

晏婴和崔抒大概是齐国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人了,他们却没有说服得了齐庄公。

陈文子私下里拜见崔抒,想看看他有什么进一步的打算,是否有别的办法阻止齐庄公(将如君何)。

崔抒告诉他:我给国君说了,可是他不肯听。作为成员国,老想着从盟主的内乱中获利,这太可怕了。如果大臣们都急了眼,国君可咋办啊?你先别管这事了。

齐庄公攻打晋国是在公元前550年,当时占了不少便宜,回去之后却又害怕了,欺负盟主毕竟不是玩的,所以他决定与楚国联盟,跟楚康王见个面,商量商量这事。

楚国对这件事情也非常看重,一直苦于应付来自晋国的压力,现在忽然有这么大一个国家从对方的阵营中脱离出来加入自己一方,那种感觉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而且打开馅饼还发现里面夹的竟然不是肉,全部是价值连城的珠玉。

这种感觉简直爽透了。所以楚王毫不怠慢,立马派出使臣访问齐国,——你老哥不是想见个面吗?赶紧定日子吧。

为了展现自己的势力,为谈判增加砝码,齐庄公特意为来自远方的客人举行了一个阅兵的仪式,让楚人感受一下自己的硬实力。

对此,陈文子感叹说:齐国怕是要麻烦了。我听说不懂得收敛武力,一定会伤害到自己的家族(兵不戢,必取其族)。

晋国这时候已经从内乱中缓过神儿来了:狗日的,竟然敢乘机拣便宜,看我怎么收拾你!晋国集合了所有同盟国的军队组成联军,准备教训齐国。

敌人要打上门来了,这下齐庄公和楚康王的面是见不成了。所以他也派出使者,跟着楚国的使者回去说明情况,并且请楚国赶紧派兵拉兄弟一把。

按说到了这个时候,就该收敛一些了,谁知道树欲止而风不静,在这种紧要关口,崔抒竟然还先后带着兵去攻打莒国和鲁国。

崔抒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没有安什么好心,是为了替齐庄公竖立更多的敌人,让国人更加反感他,这事谁都看得清清楚楚,唯独齐庄公除外。

终于,公元前548年齐国内乱发作,崔抒杀了齐庄公。由于前面铺垫工作做得好,虽然是一次弑君行动,崔抒得到了比较多的人的拥护,所有威胁到崔抒的人全部被清除(晏婴是个例外,名声太响,影响太大,只好放过)。

陈文子既不想跟着崔抒背上弑君的恶名,又没能力阻止他,所以一跑了之。

4)

《论语》中有关陈文子的故事背景就是如此。陈文子跑路的时候,家里有马十乘。

乘是古代战车的计数单位,因为每辆战车都配有四匹马,所以也可作为马的计数单位,有马十乘就是有马四十匹。在这段对话中,之所以强调这四十匹马,是因为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从陈文子依然绝然地舍弃中,可以看出他选择跑路的决绝。

陈文子到了一个新地方一扫听,这里的情况跟齐国差不多,既有不像话的国君,也有没安好心的臣子。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跑吧。

换了一个地方,还是不行,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天下乌鸦一般黑。啥也别说了,上路吧。

就这样,陈文子连着跑了三个地方。

对此,子张请教孔子:四十匹马都不要了哦,您老人家认为这个人咋样?

孔子说:算得上一个清字。

不跟弑君的人一起混,可不是清嘛,这个距离忠还差一个等级。

偏偏子张还非常认真,继续问:算得上仁不?

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上仁?!

5)

包括本章在内的以上几个章节介绍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对春秋时期几个名人的评价,看了孔子评价的人可能会有一种愤愤然的感觉。

如果真有人这么想,请你暂息怒气,听我慢慢将其中原委给你道来。

要搞清楚上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度性质

前面谈过,礼乐制度是贤人政治,它表现在对执政者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无论是从能力还是从道德。

有能力才能解决问题,有道德才肯承担。这从臧文仲的故事里可以窥见其奥妙。

2、富贵机制

中国早期这套制度的最大特点是高薪养贤。有能力、有道德,为社会出力了,就有相应的待遇,待遇什么样?都明明白白地写着呢。

所以,对当时的人们来讲,你有能力做好,愿意做好,是应该的,正因为你有能力、愿意做,国君才愿意用你,人们才愿意跟随你,你的富贵才能长保。

一句话,做好是你应该的。

3、如果做不好,如何?

鲁国遇到了饥荒,臧文仲能躲就躲,崔抒弑君,陈文子跟着参与(不参与也不跑可是会倒霉的哦,要知道崔抒将不支持自己的和认为会不支持自己的全杀了),子文离任之后啥也不管了,爱咋地咋地。

这些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你不做就会走向反面,为什么如此?因为这些都是他们应尽的基本职责,应秉持的基本道德修养。

这与我们现在的官员一样,不贪污是应该的,不能拿着应该做的事情作为政绩。在贪污和不贪污之间,没有第三种选择。

忠与不忠,清与不清,贪污与不贪污,你自己看着办。

6)

现在许多人在谈民主,谈国外对于官员的监督力度,前数日香港准备参加特首竞选的一位老兄因为在自己家里搞违章建筑,还被媒体弄得哭咧咧的。

臧文仲、子文、陈文子都是高级的执政者,他们的道德品行如果放在今天,与今人相比,那是圣贤中的圣贤,但是孔子对他们依然有所不满,原因何在?因为他们是权力者,是一个国家的执政,享受人民的供养,所以不允许他们犯错误。孔子的言论就是对于权力的一种批评,这与现在人们对权力的要求是一致的,只是由于当时社会形式与今天迥然有别,所以批评的形式与今天也就有所不同。由于不熟悉那个时期的历史与文化,因此对于类似批评的本质存在着模糊认识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一本《论语》讲了那么多道德修养,只要几个字就可以界定它们的性质,那就是《礼乐制度官员守则》。

千百年来,已经习惯了对权力感恩戴德的人们,一边期望权力的赐予,一边随时准备向权力献媚。在这种文化氛围成长起来的人们,是很难准确理解孔子的这种思想的。

许多人头脑中的所谓儒家文化和孔子的思想主张根本是八竿子够不着的事情。

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八

大约在公元5万年前,古埃及人的生活方式已由游牧变成农耕,定居在尼罗河的两岸,他们的农业能否收成与尼罗河发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每次都把这个时间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一年的开始定为这一天。这便是元旦最早的由来。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元旦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九

【三字经小知识】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有关《三字经》作者归属,有四种说法,大多学者认为出自宋元之际宁波大学者王应麟之手。

交通安全手抄报内容:“三字经”

小学生三字经手抄报

艺术节手抄报内容篇十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1)

臧文仲,鲁国名臣,在他身上有过几个比较有趣的故事,可以看出他的为人。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66年,那一年鲁国发生了灾荒,老百姓没法过日子了。臧文仲对鲁庄公说:一个国家之所以要通过各种手段与各国搞好关系,就是为了国家在遇到危难的时候加一道保险(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没事的时候,国君铸造钟鼎、收敛财宝,就是为了在老百姓遇到困难的时候来救助他们(铸名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现在是用到这些的时候了,请君把那些珍藏的宝物拿出来吧。

臧文仲说:按照先人的制度,国家遇到饥荒了,为卿的应该出去告籴(音di,买进粮食,这个词在我小时候老家还用,记得小时候经常碰到大人们这样对话,甲:干什么去?乙:赶集籴点麸子),既然我忝为国家之卿,我就跑一趟吧。

臧文仲说:贤人应当争难让易,当官的当事不避难,在位的应该体恤百姓的难处。这样国家才不会有忧患。居上位不体恤百姓,做官尸食其禄,这不是事君之道。

从臧文仲所讲的话里,我们又可以看到前面谈过的许多礼乐文化的理念,仁是什么样子,它的内容有什么,究竟起到什么作用,什么忠恕之道?什么是中庸之道?礼是什么?孔子为什么要主张克己复礼?贤人是什么样子?都可以从其中窥见端倪。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看出一种在我们这个时代被歪曲了的精神:贵族精神。什么是真正的贵族?相信臧文仲用自己的行为诠释得已经非常清楚了,该你享受的时候你可以享受,但是该你担当的时候你也必须担当(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人,文天祥)。

臧文仲去了齐国,把齐国的老祖宗姜太公和鲁国的老祖宗周公、加上各种神灵搬出来一通摆活,目的只有一个:俺们国家遇到困难了,看着源远流长的友谊份儿上,拉俺们一把。

齐国听完了臧文仲说的话,让臧文仲把带来的宝器又带了回去,把粮食借给了鲁国。

都有个天灾人祸的时候,谁用不到谁啊?

2)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9年,那一年鲁国发生了大旱。古代一有天灾,执政者就需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这成了惯例,然后就是派人祭祀,求雨。

估计鲁僖公检讨了自己之后,认为问题没有出在自己身上,因此决定烧死负责求雨的巫人和仰面朝天的怪人。

因祈祷无效而烧死巫人过去经常发生,这也好理解,什么原因都找了,就是不见效,肯定是巫祝跟老天爷的沟通出了问题,或者干脆是老天爷不喜欢这个巫祝,所以烧了了事,就得向老天爷道歉了。至于为什么连带着还要烧仰面朝天的怪人,就不大好说了。可能是认为这样的家伙老仰面朝上,有藐视老天爷的嫌疑吧,为了拍老天爷的马屁,顺道一起少了就。也可能认为这种怪人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吧。对于长得奇形怪状的残疾人的歧视,无论中外的历史上都曾有过,采用的方式往往都比较残忍,人类在从愚昧走来的过程中,干了许多糊涂事,既是成长中的无奈,也是后人们该永记的教训。

不过,这次鲁国本该倒霉的这些人却比较幸运,因为他们遇到了臧文仲。臧文仲对鲁僖公说:巫人不过是负责向上天祷告的工作人员,兀人不过是天生的残疾,他们能做什么?如果上天讨厌他们,就不应当让他们出生,如果他们能左右天气,造成干旱,烧死他们岂不是要旱得更历害?有了灾难没有关系,咱们要从政治措施上想办法,比如:抓紧修城墙(防止别国乘人之危),节约饮食,减少开支,努力搞好生产,劝勉那些粮食充足的人出来施舍,开开粥厂等等。

鲁僖公解释了臧文仲的建议,积极采取措施,那一年,虽然鲁国发生了饥荒,却没有伤害到老百姓。

3)

臧文仲的英雄事迹还有一些,不讲了,讲两个他做得不太好的事情吧。

有一次鲁国的东门外落下了一只海鸟,海鸟的名字叫爰居(我一直想知道爰居是指鸟的种类呢,还是人们为它起的名字,就像现在人们管狗叫旺财一样,但是非常遗憾),臧文仲让人们祭祀这只鸟。

这在过去也是常有的现象,海鸟跑到距还几百里的鲁国,这根本是百年不遇的奇异现象,而古人对于奇异现象往往都比较感兴趣,会与奇异世界相联系。其实今天也一样,我姥姥村里有一棵大槐树,中间枯了,小的时候我经常和伙伴们钻进去玩,到了后来据说成了神树,去磕头烧香的人络绎不绝,镇政府没有办法,出钱让人杀掉,据说没人敢杀。

二千五六百年后的今天,人们还愚昧成这样,苛求那个时代的人似乎是很过分的一件事情。

不过,在当时有一个人对臧文仲的做法提出了质疑,这个人叫柳下惠,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讲了一大套的道理,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批判臧文仲让人祭祀一只海鸟是胡闹,违背了礼乐制度。

古人虽然迷信,祭祀场合非常多,但什么时间祭祀什么,谁该祭祀,因为什么受到祭祀,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不能胡乱,臧文仲是执政的卿,应该严格按照制度来,破坏制度叫什么?破坏制度的现象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什么?相信大家都知道,那个有个专用称呼,叫礼崩乐坏。

柳下惠批评臧文仲的话记载在《国语》里,名字叫《展禽论祀爰居》(禽是柳下惠的字,他的名字叫展获,柳下是他的封邑,惠是他的谥号),感兴趣的人应该读一下,对于了解礼乐制度的祭祀规则非常有好处,它会让你懂得什么资格的人死后才会被祭祀,古人心中的神是什么样子的。

批评完臧文仲,柳下惠还不忘做一个总结,他说: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知矣。夫仁者讲功,而知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知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现在来了一只莫名其妙的海鸟就去祭祀它,并且当做国家的一种礼节保存下来,就不能说是仁和智了。仁者讲究按功德祭祀(一只海鸟有啥功德),智者讲究祭祀要符合身份(祭祀一只海鸟算怎么回事情)。现在,海鸟无功受到了祭祀;自己不懂也不知道找人问问,这不能算是智。现在还上大概有难吧,大河大海上的鸟兽都懂得躲避灾难(看来古人已经有了动物可以预警灾难的常识了,这种常识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

这一年,海上暴风不断,出现了暖冬气候。臧文仲听了柳下惠讲的话之后说:我错了,柳下惠的话不能不留下来以为后人法,让人刻在三份竹简上加以保存。

除了这一件事情之外,臧文仲还有几件做的不怎么恰当的事情:1、柳下惠非常贤惠,臧文仲一直不能设法向国君推荐加以提拔。2、让他的妾编制席子贩卖贴补家用。3、放任将鲁僖公的神位放在鲁闵公上面祭祀,这是一桩严重的违礼事件。4、下令祭祀一只海鸟。5、驱除了六个收商税的关卡(一说添置了六个收商税的关卡,莫知孰是,总之,是违背了制度的)。

再就是本章讲的这一件,蔡是一种乌龟,非常名贵,如果生在今天,有可能被人炖着吃了。在那个年月,有人敢吃它,说明自己也活腻歪了,可能会有许多人为了这只龟来跟你拼命。龟在过去是通灵神物,古人对此研究的非常详尽,分了十个档次,大约对应于不同的通灵程度吧,蔡龟就是其中之一,据说用于占卜非常灵验。你说这样做是迷信也好,还是别的什么也好,反正他们就信这些东西,谁也没有办法,这是可以理解的。

4)

子曰:“藏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卫灵公篇)

这一章是对臧文仲有关柳下惠事件的评论,认为他在这点事失职了,知道柳下惠是贤人,水平很高,却没有提拔到与他水平相当的岗位上来。

礼乐制度是贤人制度,它有个要求,就是要努力寻求贤人充实到当时的干部队伍中去,这是当政者的职责。冉雍做季氏家宰的时候,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告诉他要举贤才,把你知道的有能力的人推荐到合适的岗位上去。

知贤而举是古人推崇的一种优秀品质,历史记载中处处可以看到类似的记载,在《论语》中也有这样的章节: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宪问篇)

卫国大夫原来是公叔文子的家臣,能力出众,所以公叔文子将他推荐给了国君,使他成为了自己的同僚,孔子对此表示赞许。

以今天我们社会的眼光看,臧文仲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了,但是孔子却仍然指出他许多的不是来,难道孔子跟他有仇?非也,孔子出生的时候,臧文仲已经死了几十年了。孔子只是从礼乐文化的角度来对他进行评价,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礼乐崩坏就是从这些事情上开始的,杜绝了这些行为,就解决了礼乐崩坏的问题。

如果有人对此不理解,认为孔子要求苛刻,说明他还是不了解礼乐制度这套制度的性质。再说一遍:礼乐制度的性质是贤人政治,采用的是富贵养贤的正常,社会给你好的待遇,拿赋税供养你,就是让你按照制度为社会服务的,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人贤能还则罢了,知道而不用,就是不行。

做好是你应该的,做错是不行的。

如果还是不理解,就去对照欧美的人对政府官员的要求。

《论语》中所有的高标准的道德规范,那些冠以君子之名的标准都是为权力预备的,所谓克己复礼,就是要求权力做到这些。

如果你懂得了这点,也就会懂得孔子一生为什么不得志,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当权者受不了老先生的絮叨,他也看不惯当权者违反制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