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童年读后感初中(汇总5篇)

童年读后感初中(汇总5篇)

时间:2023-10-03 22:45:30 作者:BW笔侠童年读后感初中(汇总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童年读后感初中篇一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 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 奇怪 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童年读后感初中篇二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

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挑逗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

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初中读后感 |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 好书推荐

童年读后感初中篇三

2、《中外神话传说》田新利选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圣经神话故事》陈静选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4、《三毛流浪记》张乐平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5、《严文井童话选》严文井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6、《稻草人》和其他童话叶圣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版

7、《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农村读物出版社2002年版

8、《小兵张嘎》徐光耀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月版

9、《三寄小读者》冰心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版

10、《皮皮鲁传》郑渊洁学苑出版社1995年版

童年读后感初中篇四

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有高尔基那么贫苦吗?不,我们没有,我们在家里是独生子,是父母亲的手中宝。高尔基的童年没有我们幸福,家庭也没有我们美满。

高尔基5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去世,于是他寄居在开设染坊的外祖父家。幼年的高尔基常常陷入日渐衰微的家庭小私有者们凶狠的争吵斗殴中。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炉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别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就他没有,他有的就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一个书包。然而,他没有埋怨妈妈,而是更努力得读书,准备孝敬辛苦的妈妈。他也没有多少个朋友,只有他为人着想的外婆、能干的“茨冈”和烧铜铁的“好事情”虽然如此,但是它永不泄气,终于走进了人间。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美好的,是没有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很多人不懂得到底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无辜的人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最让我久久难忘的是高尔基从小就善良的内心,特别是在外祖母的教养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心。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的人。

童年读后感初中篇五

最近,我阅读了世界文豪高尔基写的一部长篇小说——《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就是作者高尔基的真实写照。

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开了一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了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智、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外祖母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使阿廖沙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这种存在现实生活中的爱与恨以及善与恶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与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没有烦恼和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许多小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来没有经历过被人用鞭子抽打的滋味。那一定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生活和阿廖沙的童年生活真是天壤之别啊!

我细细品读完《童年》后,感受颇深: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因此,我们应该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