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2023年新加坡心得体会(通用5篇)

2023年新加坡心得体会(通用5篇)

时间:2023-10-03 22:38:07 作者:HT书生2023年新加坡心得体会(通用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加坡心得体会篇一

电影《小巷管家》以北京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的先进事迹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集中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感人故事。

笔者供职于北京的基层单位,老赵干的工作,就是身旁的同事们平时干的工作,所以对片中的故事情节非常熟悉,看电影的时候从头到尾都仿如身临其境。可以说,笔者身旁就有很多老赵这样的“小巷管家”,他们能够在“难上加难”的基层治理,尤其在天通苑这样的超大型社区治理中,做出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付出自己的善心、真心和同理心。

善心:给“被疏解的人”想办法找出路。不让煎饼车在小巷里停,意味着外来工要失业了。一个煎饼车养着一家人呢,你断人口粮,哪里还能指望人家主动配合?老赵的作法是,面对煎饼车没地方停,先让小贩停到自己家里。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又给小贩报了厨师技能培训班,帮人找出路。老赵的作法,和某些地方简单粗野的“砸车赶人”作法相比,既文明又合理、合情,虽然做起来比较难,但一劳永逸,结果非常理想。

真心:让“被整治的巷”变得更美。拆煤棚,禁止乱停车,垃圾分类,都是小巷里最难整治的事。而人家老赵,拆煤棚从自家开始;禁止乱停车,把自己家腾出来让人停;垃圾分类,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巡逻监督;整治效果初现时,骑着自行车到几十公里外的郊区去采购鲜花,把小巷装扮得漂漂亮亮的。老赵说,把煤棚拆了,车停到小巷外边去了,垃圾分类也进行了,小巷里腾出来的地方,及时用鲜花装扮上,让大家一起分享提升后的美丽,就不会反弹了。带头把“不好的”整治掉,又想办法把“美好的”引进来,这就是老赵的“治巷良方”,不得不让人为之竖起大拇指。

同理心:给“被提升的馆”找到新归宿。老奶奶的烂肉面馆要拆了,这个桥段是电影的高潮,格外感人。本来拆迁面馆,不仅让人家生意做不了,用老百姓的话说是断了人家“生路”,而且那些古稀老人从小就在这吃面,对这面馆感情浓厚,要拆了多舍不得呀!于是,老赵多方联系沟通,面馆拆后,搬到胡同一头邻居开的宾馆里,面馆的生意依然没有影响,胡同里男女老少的念想也依旧在。把“拆迁”变“乔迁”,真是皆大欢喜。

诚如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所言,《小巷管家》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把国家治理落实到了基层,而且是通过很多甘于奉献的‘赵大爷’来实现的。所以,不仅北京要呼唤更多的‘赵大爷’,全国都要呼唤更多‘赵大爷’!”

新加坡心得体会篇二

10月6日至10月18日我随我市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培养专题培训团队赴新加坡学习培训,在研修培训的两周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培训,有幸先后聆听了英国威尔士大学特约教授王倩博士的讲座《新加坡教育体制与精英教育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刘济鹏先生的讲座《从教育体制改革演变到人力资本培育》、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项目主管王炜先生的讲座《新加坡职业教育系统构成及教育特色》、崔东红博士的讲座《中国与新加坡教育比较研究》、刘叔铭博士的讲座《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分享》、杨绍强校长的讲座《新加坡教师培训模式及教师专业发展》、黄纯贤博士的讲座《情商与文化智商》《创新理念与管理研究》、周卫国教授的讲座《现代教育课程开发与授课技巧》。还参观访问了新加坡工艺教育学校、新加坡女子学校、南洋理工大学、义安理工学院、教师总会、辅仁预科学校、圣淘沙岛以及国家植物园。现将此次考察培训做简要的总结:

一、新加坡印象:

新加坡给我的印象可以用这样几个词来概括:袖珍、美丽、发达、文明、和谐。新加坡国土仅682平方公里,东到西42公里,南到北21公里。新加坡享有“花园式的城市”之美誉。可以说看不到一点裸露的泥土地,到处都是鲜花、草地、翠绿的树木。这个建国历史不长,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且多种族共生并存,没有农、林、矿资源,甚至没有淡水资源的国家,经过短短几十年发展,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曾被《财富》杂志社评为世界最佳的商业城市,繁忙的港口,公路、地铁、智能大厦到处都彰显着科技的力量。新加坡的治安也相当好,走在大街上,一般是看不到警察的,在地铁、商场不用担心遭遇扒窃,交通秩序井然,行车文明,很少发生交通事故。新加坡人热情,身在不同肤色的人群中,却让人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和谐之美。

二、新加坡的教育:

1、实施分流制度,贯彻精英教育,因材施教发挥学生潜能。所谓教育分流,就是将某一年龄组的学生按其不同的能力编到不同等次的学校和班级。因为新加坡奉行的是精英主义教育,强调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其分流目的,一是节约资源,提高社会投资的效益并为社会选拔精英,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二是新加坡政府“是要把每个儿童的智力或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忠于国家和家庭的独立自主的个人。”于是在1977年新加坡实行小学分流制度和中学分流制度。当然,分流制度也有一定弊端:如学生承受的学业和心理压力太大;过早分流对发育迟缓的学生有不公平之嫌。

2、实施双语教育,英语为本,提高教育文化水平。

双语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以同等的能力运用两种语言的教育,以英语为本。他们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做了一些规定:最优秀的学生必须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学习,如果还有能力可学习第三语言。学习成绩在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学生必须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作为第二语言。没有能力应付两门语言的学生,要努力使母语达到可交流的水平。如果两门语言都未学好,便没有一种可供交流的语言。双语教育提高了国民的国家意识和各民族的融合制度,提高了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

3、实行少教多学,量质转移,提高师生互动质量。

面对多年来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弊端,新加坡适时的调整其教育政策,教育部在,提出要建立“思考的学校,学习的民族”。该项计划强调培养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使每一位新加坡公民能够始终具备应对未来职场挑战的能力。它旨在将新加坡的教育质量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使新加坡成为卓越教育的中心。“少教多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并非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强调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的数量到教与学的质量的转移。倡导将重点放在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质量上,以便学生更加致力于学习,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为此,政府在多个方面对教师和学校领导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包括下拨专门经费、配备专家、帮助学校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需要开发设计课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并给予学生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机会。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学生、反省教学和分享经验。

4、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意识,使其真正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

新加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生活技能、社交能力、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领袖意识等等。相比之下,我们似乎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为,毕竟考试是指挥棒,如在中国,一个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培养下即使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在学校各项活动中都表现得很突出,但如果学习成绩不够突出,那么,他的这些优点在中考或高考中是无法得到体现的,久而久之,这方面的培养就淡化了。而新加坡在这方面的评价就与我们不同,他们会在日常将学生们参加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的时间及表现记录下来,将他们在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记录下来,最后综合打分,给出评定等级,最终与学生升学等诸多事宜联系在一起。无疑,这些能力对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生存其实是很重要。

此次的培训学习,虽时间不长,还有许多问题我们还了解不深,但我们开阔了眼界,更新和提升了自己的知识,以及对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有了一次充分的认识。这一次新加坡之行,让我们收获的还有很多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收获了感动,感动于省教育厅给全体团员提供的难得的学习机会,感动于新加坡所有老师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感动于全体团员的严谨求实、团结向上??而这种.种感动,一定会化作我们工作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并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努力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为我们教师这个职业增光添彩!

新加坡心得体会篇三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仅71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0万的“弹丸小国”,自然资源严重缺乏。但是从1965年独立以来的短短40多年间,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八十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20xx年人均gdp超过日本成为亚洲首富,20xx年gdp增幅同比增长14.5%,在世界经济体排名增幅第一。新加坡“决胜”经验的重要一点就是坚持不断创新。忧患意识是新加坡的国魂,让新加坡人务实、高效,催生了新加坡人广阔的世界视野和战略思维;“精英治国”战略是新加坡的国策之一,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技能,使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极致,在新加坡处处可见精品,满眼都是力作;加强软环境建设,注重打造特色是新加坡不断创新、勇于创新的又一硕果,在新加坡办一个独资企业手续只需要十五分钟,办一个合资企业手续也只需要2小时,热情、周到、高效、快捷的服务,为新加坡“高度”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以更高的要求、更宽的视野去求知、去思考、去探索,创造性的开展好工作。一要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充分激发干群干事创业和进位争先活力;二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科学谋划发展路径,对事关全局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投以重兵,施以重策,倾以重力;三要勇于创新,大胆突破,以创新办法破解土地、资金、用工等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四要优化服务,提高效能,精干力量抓重点,精心服务造环境,使各项工作都能做到目标化、项目化、责任化、节点化,努力为建设幸福大丰作出应有贡献。

文档为doc格式

新加坡心得体会篇四

通过十天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考察学习,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在思考针对我们目前的条件,我们应该怎样借助创建高职示范的东风,使我们的专业建设跨上一个新高度,办出自己的特色。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特色鲜明,以下几点我觉得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

一、二学年进行工程宽基础培训,一年级学生在训练室完成小型单项训练,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参与一些综合性、生产性工程项目;第三学年主要进行一些专项培训,在专业科技中心完成一些企业项目或科研项目;一些学业优秀的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或到海外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团结协作的精神、跨区域的国际意识等。

2、我们在实践教学上存在的不足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意识到国家把职业教育提到现在的重要地位是必要的,因为高职教育离社会最近,离经济最近,是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作为职业教育,目前的教育理念必须改变,要改变目前的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育模式,应该遵循人的认知学习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我们的教学方式距离教学做一体化的距离还比较远,这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职员工思想观念上还未改变,还需要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宣传教育,教职工认识上不到位,教学改革必然存在阻力,许多人消极观望或不愿意改变已经熟练的教学方式。(2)目前的硬件设施严重匮乏,实训基地设备不足,设备状况较差,而且很多设备陈旧,完全与现有的工业技术脱节,学生学完以后到工作岗位不能直接应用,学而无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打击。(3)师资队伍工程素质较差,很多年轻教师没有工程实践经历,实验室缺少先进的科研设备,科研能力不足,缺少一些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项目,教职工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更加影响教学,影响毕业生质量和产学研合作(4)产学合作困难重重,要想实现产学合作,必须具有双赢的运行机制。因为没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过硬的科研队伍,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不足,对企业没有引力,很难实现真正的产学合作。

3、整改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在高职示范建设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1)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宣传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在广大教职工中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统一认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精品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面向社会和面向市场办学,全面提高毕业生质量。(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利用示范建设的资金集中建设2—3个设备先进、与市场结合紧密、台套数充足的实训基地。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在目前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应建立长效稳定的资金支持机制,对实训基地的设备进行有计划的更新,使其总能领先于工程技术领域,这样也为教职工的科研活动提供了硬件保障,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社会认可度提高后,可以承接一些工程项目,达到产学合作的良性循环。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能够承接工程项目后,也能够为实训基地的运转提供资金支持。(3)建立双赢的产学合作运行机制,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建立合作紧密、能够接受学生实习的稳定的合作企业,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的高科技训练基地和科研队伍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实践中的技术难题,达到双赢。(4)改革现有的学生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弹性学习制度,推行完全学分制和选修制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推行双证书教育工作,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应建立企业评价机制,并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在南洋理工学院的考察学习,我觉得他们的“经验积累与分享(aes)”系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是一个团队能够共同进步的阶梯,每个老师所完成的工程项目、每个学生所完成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都可以在校园网上查询共享,在一个知识更新迅速、人与人之间交流逐渐减少的网络化社会里,“经验积累与分享(aes)”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网上交流平台,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可以使每个人都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前进,借鉴别人的经验,避免走弯路,提高了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不过他们的“经验积累与分享(aes)”系统仅限于校内共享,我觉得应该范围更大一些,应该在整个行业内甚至全国范围内全面共享,这才能使整个行业的发展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所需要的网络交流平台。

南洋理工学院的课程完全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只有少数的宽基础理论课在教室内进行纯理论授课。从第一学期开始,学生就在训练室进行小型工程项目培训,将工厂式活动带入教学环境之中,通过工程项目活动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工业项目与科研项目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南洋理工学院采取的是与我们完全不同培养模式,因此他们的教材都是老师根据课程内容自编的教材。而我们的教材大部分是把本科教材稍微简单化一点,仍然是从理论到理论,所有的参考书大同小异没有参考价值,没有好的教材,又没有好的训练基地支撑,老师也只好照本宣科,讲一些理论知识完成教学课时任务。

这次创建高职示范,我们应该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软件建设做好、做扎实。首先从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入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校企共建、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与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共同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按着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能力递进式提高的原则设置理论和实践课程。根据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职业岗位要求,确定课程内容,交替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训练,使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步提高。

根据岗位能力需求,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确定的三门重点建设课程为热力设备检修、热力设备运行和泵与风机。下面以《热力设备运行》课程为例,说明课程开发过程:基于工作过程,以制煤运行、锅炉运行、汽轮机运行、辅机运行为主要教学内容,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课程,并做好内容排序,如对锅炉运行内容,分析锅炉工作过程为锅炉启动、锅炉运行、锅炉停运三个大的教学知识点,按照工作过程,依次展开操作技能及其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某一大的知识点中,如在“锅炉启动”中,按照启动工作过程,再提炼出8个技能点及相应的知识点的学习内容。教学过程,首先在课堂内讲清理论知识点,然后在仿真训练室内进行模拟操作,最后再到电厂顶岗实习,学生热力设备运行技能的培训采用了由理论到模拟再到真实的实践操作,能力逐渐提高的渐进式教学过程。

在教学方法上,专业核心课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情景教学。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开阔了视野,确定了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但是,百年老校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要想进行彻底的改革,还存在很大的惯性,需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借助高职示范建设的东风使我们的专业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高等职业教育翻开崭新的一页,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努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新加坡心得体会篇五

结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学习已一个多月了,也许受到别人无谓的羡慕,然而在异国他乡求学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者本人才最为刻骨铭心。首先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毕竟生活圈、活动圈子等都彻底变了;其次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岁月不饶人,记性和悟性都没以前好了;还有思乡和孤独之苦,生活简单些没问题,精神的寂寞才是最可怕的。但这也是人生的一次磨砺和体验吧,可以使自己静下心来思考的更多些,可以看些自己想看的书------回顾这难得的八个月重返课堂、重作学生的日子,总有一番别样滋味在心头。

作为东西方文明融合的典范,新加坡独特的教育制度、先进的教育理念、严格的教育管理、大量的教育投入以及敏锐的改革意识,在聆听报告、实地参观、交流探讨及考察体验过程中,时时给我以启发。新加坡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深思和借鉴的地方,而新加坡教育有许多新的名词吸引了我的眼球,引起了我的兴趣与注意,也激起了我的探究欲望。对这些名词作深入的解读,也许可以窥探到一些新加坡教育的成功元素,从而可以引发对我们基础教育改革、对学校管理改善的一些思考,并予以学习和借鉴。

深广活动:为了扩大学习范围,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机会,每年假期,学校会安排一系列的深广活动,学生可根据兴趣与能力,选择她们想要参加的活动。深广活动包括以下项目:海外浸濡学习计划:学生可选择到中国、英国、澳洲和纽西兰的顶尖学府浸濡学习;社区服务计划:学生可选择留在国内做社区报务,也可选择到泰国清迈教导乡下孩子基本卫生常识等等;工作实习计划:这个计划让学生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有机会尝试工作的滋味,体验和学校不一样的生活;其它活动包括企业课程、高级生命科学课程、环境科学课程等等,体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职业和升学指导。

而在平时,也会安排了日常的深广活动课程,诸如中、英文口艺训练课程,中、英文戏剧训练课程,中华文化欣赏课程,跨学科专题作业舞蹈课程,青少年哲学,资讯科技课程,马来语和马来文化课程,思维训练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既满足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对学生而言又是一种选择的导向。

新加坡教育实行的是精英教育,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实施分流,这样的分流将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应该说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伴随着不断的分流,在考试及升学方面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与我们国内目前的教育状况情形基本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透过上述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深广活动,我们却惊异地发现:新加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全方位的,绝非是单一的学科教育。他们重视的是学生除学业以外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公民意识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而学生的素质及发展也是全面的,他们实施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象是素质教育。这可以从南洋女中的办学宗旨中得到印证。南洋女中的办学宗旨是:在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成为一个品尝兼优、堂堂正正的人。南中学生身心健康,有浓厚的艺术修养,掌握先进的资讯科技,富有创意,勇于创新,有团队精神,是卓越的领袖人才。南中学生好学不倦,志在四方,心系祖国,献身社会。

为何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及升学核压力,新加坡还能如此重视并大力开展这样的深广活动呢?深入探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从新加坡的国情看,“以人取胜”意识特别强,只有培养普遍优秀的人才才是国家迅速崛起并长盛不衰的关键。虽然新加坡实施的是精英教育,但绝不是培养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新加坡教育。因认清了世界人才培养目标变化革新的趋势。因而他们能够正确妥善处理学业与活动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正是我们应该思索和借鉴的。我特别关注的是繁重的学业考试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甚至是十分对立的矛盾,能将两者较好地予以调和,我想是一种理念的作用,更是一种制度的制约。制度保障了辅助课程、深广活动蓬勃开展,使两者能够艰难地予以融合。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素质会更全面、公民意识会更强烈、社会责任感更强,将来能更加适应新的形势,成为优秀的国民。

深入、广泛的深广活动,令我们耳目一新,感触良多。看看目前我们的教育状况又是如何?与新加坡相同的是,我们一样十分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业,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我们空有口号,缺少的是一种强烈的意识,更缺少一种制度的保障,教育的真正转轨还有待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加倍努力。新加坡的教育选择既是一种民族化的选择,又是一种世界性的选择,还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普遍性选择,这种选择无疑能激起我们教育工作管理者的'思考和创新。

专题作业:专题作业在中学及小学中均有,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学的有关单位,学生搜集材料、制作海报、集中展出,专人讲解,老师点评。学生学习主要用电脑,兼以用纸。它已经成为新加坡中小学教学的主题,新加坡还经常举办全国性的学生“专题作业”的评比活动。

“专题作业”与国内目前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推崇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学科教学中的“综合性作业”有相似之外。所不同的是,在新加坡每个学科都有专题作业,涉及的面很广泛,而且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的主题。

联想到许多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早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践与探索,甚至在小学阶段就有《试论二次大战》这样鸿篇巨作般的论文作业。新加坡十分注意吸纳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跟上世界教育的崭新潮流,以此来推进本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因此新加坡学校借鉴了西方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注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精神。

新加坡学校的考试试题知识面广,涉及范围大,有时几乎不考教材内容,需要学生有较为宽广的阅读面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创意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专题作业”这一形式能够较好地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而目前我们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因为缺乏必要的纲要、教材、模式及评价等凭借和依据,只凭着一种全新的理念以及课程表上的课时安排,在包括师资、指导等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上阵,致使许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仅仅流于形式,有时甚至有名无实,到了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实在令人担忧。而学科教学中的综合性作业,也仅仅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更无从形成教学的主流。因此,新加坡学校“专题作业”的做法,应该值得我们深究及学习,否则,课程改革到头来只能走入理念与实践脱节的死胡同。

学校优秀模式:“学校优秀模式”是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及新加坡的评估经验而整合出来的,可评估学校的全面工作,学校亦可根据此对自己做内部的评估。sem是建立在七项基本的价值观及原则上的,这些价值观与原则考虑到学校成功的各种因素,把sem定义为“使学校获得持续进步并创新的工具”。

学校优秀模式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评估领导者,着重评估三个方面,即人事管理,策略性计划,以及资源的管理;第二部分,评估学校改进过程,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着重听取学校的意见,员工的意见,社区的意见;第三部分评估学校主要成绩表现,表现在学校的德智体美群等几个方面。

新加坡一向以严格的管理而着称,其学校的管理当然也有独特的一面,而现行的“学校优秀模式”则是评估学校管理的有效手段。此模式有着其独到的价值观,它把整个学校管理可看成是“人+系统=组织优秀”,“人的”含义丰富,即以学生为第一,教师为钥匙,还包括有目标的领导;“系统”即学校的整个管理过程,包括学校系统的支持,与伙伴的合作,理性的管理;“组织优秀”即是学校及其部门组织持续的改进与创新。以上七个中心价值观突出了至上的理念:那就是,所有的教育过程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学校要取得优秀的成绩,取决于领导人的献身及对这七项价值观及原则的接受。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人”是新概念、进步及创新的来源,要达到持恒的好成绩就有赖于学校中的所有“人”。资源与动力系统使教育得到成果。学校的领导层如何管理这些资源,将决定学校取得教育成果的程度。

从这个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中,可以给我们以下几个印象深刻的启示:一是,新加坡学校的教育理念真正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决非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从新加坡教育部的四个核心办学理念(双语政策与多元社会,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因材施教与分流,教育政策因时制宜)可以看出,教育的全部理念均归于“以人为本”。因而,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其过程中,包括对学校的评估均能注意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理念的提出,有制度的保障,有教育的过程,“以人为本”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口号只能永远停留在口头上、报告中或者宣传牌上,只能成为教育的一个美丽的谎言。二是,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作用更加凸现,因为学校要取得优秀的成绩,取决于学校领导人即校长对模式中的价值观及原则的接受,还取决于校长的献身敬业精神。

所以,新加坡的校长压力更大,承担着比我们国内校长更为沉重的负担。虽然他们不用像我们国内校长一样要化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办学经费的筹集,但他们面临的考试排名、学校管理、社会家长监督等方面的压力也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的敬业精神更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三是,此模式既是学校一切管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是上级对学校评估的依据,所以学校的管理更加全面,更加规范,更加有效。这样的标准与我们国内现行的常规管理学校、省级实验小学及各类先进的评估标准有类似之处。但我们国内的各项评比类别太多,区别太大,每一类评估都要按照其标准和要求做一套资料,做一次准备,学校常常疲于应付。如果有一套比较统一与集中的评估标准,可以使学校能够集中精力、物力与财力,做好学校应该做好的事情,而不是象现在一样,四处出击,到处创建,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源与时间,而真正的意义与效果却并不理想。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