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202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通用10篇)

202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通用10篇)

时间:2023-10-03 20:03:19 作者:HT书生202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通用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一

1、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少统一性、长远性,尊重人和尊重人才的用人理念淡薄,管理者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仍习惯于传统的人事管理,其特点是行政管理代替人力资源管理,人力没有取得资源地位,没有科学的测量人力资源价值的标准,情大于法的现象仍很普遍,不能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人事相宜。

2、存在严重的冗员问题

“冗员”已成为严重影响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严重制约组织运作的最大障碍。

3、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不到位

许多企业对员工培训既无科学“系统的计划”又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内容,随意性大,故难以取得理想的培训和开发效果。企业无长远的.人才培训规划,因此即使开展了培训开发工作,也往往因为缺乏系统规划,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形式单一陈旧,难以使员工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同时对员工培训和开发缺乏足够的投入,也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4、不善于营造企业文化

石油企业人事管理部门不注重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具有明确统一的思想、意识、精神、信仰和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蕴涵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核心价值形成的企业人格。对于企业的经营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激励机制不够有效

目前大多石油企业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激励手段无力的问题,严重地挫伤了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创造热情。分配制度改革虽然已经建立起以效益为中心的分配机制,但从根本上讲,企业的绩效考核仍是服务于等级工资制的依据。平均主义尚未彻底清除。企业效益好,大家都多拿,企业效益差,大家都少拿,企业的绩效考核模式不能将组织目标与职工个人目标紧密连结在一起,难以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效应。

6、考核体系不够健全

表现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与评价标准的确立不够科学、合理。考核流程不当,绩效考核没有和员工的绩效相结合。在石油企业中常将考核结果做多方面用途,通常一次考核事件的曝光频率越高,主管所承受的压力也愈大,困扰也愈多。主管基于这些顾虑,不愿真正实施考核。造成有的绩效考核走过场,流于形式,先进成了“轮流坐庄”,以至于最后形成主管不想考,员工不愿被考,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没兴趣组织考的局面。

7、用人机制不够灵活,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在石油企业中,用人机制的“官本位”色彩较浓厚,在用人方面仍未摆脱论资排辈的观念。在人才使用上不灵活,过于谨慎,“重用人才”往往简单地体现为提高专业人员的行政级别,较少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一些优秀人才纷纷流向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二

针对目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要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实现人本管理。把人才留好用好

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企业持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不仅是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要素,也是具有自身需求和社会价值的个体,因此,必须树立人本管理思想。如实施柔性化管理、公平对待、尊重员工个性发展,鼓励创新,关注员工社会生活,设计多系列的职业通道,创造人性化软硬环境等。在物质水平较高的时代,尤其是强调软环境的营造。企业软环境的营造重点要抓沟通和尊重。良好的沟通和尊重会使人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温暖感,而这种归属感和温暖感又会大大激发起工作热情和干劲。因此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应通过加强各个层次的沟通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来改善企业的软环境,从而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把人才留好,把人才用好。

2、要做好科学规范的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是人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纳入并遵循科学和规范的工作分析,才有可能根据需要,正确地决定设置哪些工作,决定每项工作对职工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并进行详细描述得出工作描述的任职说明。在此基础上明确任用标准,选拔任用符合需要的合格人员,并以此作为对职工的绩效评估、晋升晋级、调配、解聘的标准。

3、科学设计薪资、构建激励与绩效考评模式

石油企业在分配上趋向于按劳、按效、按资的多元化分配。分配制度应以企业效益为中心,把职工的责、权、利结合在一起,加大薪资结构中“活工资”比例,拉开分配档次。从根本上解决分配过程中存在的职工薪酬与劳动力市场脱节,工资水平不反映岗位劳动差别等问题,打破在薪酬改革中形成的新平均主义,实现贡献大多收、贡献小少收。

石油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方法的整合系统进行人力资源的评价。绩效评估可以从直接主管、同事、下属、顾客及被评价者个人等360度角度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时间、成本等多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工作分析,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规则和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并进行动态反馈,不断修正目标。为了使各种工作岗位之间的绩效考评具有可比性,可以运用岗位绩效指数化法来反映外部环境中各种技术条件的变化、宏观政策的调整以及组织体制、人事制度的变更等不确定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使考评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并与相应的激励措施相结合,推动组织或个人努力创造更高的业绩,从而成功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4、强化人力资源培训开发

石油企业应根据长远发展的需要,把职工的教育培训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层面上来抓,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工教育培训网络。培训应重点突出职前培训、技能培训。职前培训是企业培训工作的前提工作,不论本专科生、硕士生,进入公司之前,都需接受为期三个月到半年“职前教育”,培训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知识、技术;灌输企业的信条、文化、公司理念,实施人格培训、基本素质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企业培训工作的重点和中心内容,石油企业发展越来越需要高度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知识工人,必须通过各种技术学校及企业培训机构加大职工的技能培训力度,同时也可采取“干中学”、“学徒制”等方式来培训。

5、加强人力资源的规划管理

石油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科学地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需求状况的影响,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的规划,确保自己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是企业获得长远利益的保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三

对于具有特殊优势的电力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拟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运用所学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对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与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1.存在很多人没活干与很多活没人干的矛盾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目前国有企业冗员比例至少已达 20~30%,实际情况甚至更高。国有电力企业恐怕不会例外,而最可怕的还是大量存在的“隐性失业”现象。面对wto和电力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涌现,供电企业员工因自身素质所限难以达到新要求,势必出现非专业性、缺乏技术专长的岗位存在富余,而专业人员和优秀管理人员则存在着短缺。

2.存在企业的人员富余与资产闲置的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通过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资产优化达到劳动力配置优化。然而,电力企业目前的现状是:部分资产结构僵化、运转不灵,甚至闲置,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资产闲置多,劳动力富余自然也多,它们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3.存在在职员工富余与计划外用工太多的矛盾

计划外临时工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如果说企业没有富余人员,大量使用临时工是最经济的手段,而电力企业内部既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富余人员,却又有相当数量的临时工与之并存,显然不经济、不正常。比如:环境好、工作轻松的岗位存在着富余,而苦、重、脏、累岗位由于人员短缺又大量使用计划外用工。这种并存的局面导致企业出现了动口不动手的“贵族”工人,甚至是“工头”,人浮于事,严重影响着企业高效率、快节奏的发展。

4.一线员工短缺与二、三线员工富余的矛盾

企业存在着的“一线紧、二线臃、三线松”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扼制,也是产生冗员现象的原因之一。目前的供电企业,管理部门多、管理人员多,且职能交叉,效率不高,而一线员工吃紧,技术人才缺乏,若不能在现有劳动力基础上平衡调剂解决这个问题,革除弊端,“减员增效”就难以落到实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四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部分。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企业的各级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充分地激励和开发人们的潜能,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激励”是以满足个体的某些需求为条件,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1],激励作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必须根据客观存在的需要,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激励方法,并不断开拓新的激励方式,才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首先,企业吸引人才的需要。企业要发展,不仅要吸引人才加入企业,而且要使他们留在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了吸引人才,企业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创造一个保障充分,奖惩分明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其次,实现企业管理者的需要。管理者要不断地学习激励的方法,运用各种激励方式,引导员工创造优良绩效,实现组织目标。再次,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特长和成就自己事业的追求,渴望能在工作中充分展现个人才智,体现自我价值。为此管理者要设法满足各层次的需求,更要促进职工追求需要的最高层次。为其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更多的帮助。

彰显个性关怀的人本原则 有效的激励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全心全意地去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应充满着信任、关心和情感,体现出管理者对人的高度理解和重视。以人为本就应承认并满足人的需要,重视并培育人的发展,尊重并容纳人的个性,开发并利用人的潜能,注重并帮助人的价值的实现。

公平原则 公平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现实工作中人们习惯于把自己获得的报酬同别人进行比较,求得心理平衡。管理者必须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做到奖励公平合理,惩罚宽严相济,有章可循,一视同仁。使员工感到满意获得公平感。

按需激励原则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需要成为人的行动的出发点,激励的起点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客观存在的实际需要,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在同一时期内,人们可能存在着多种需要,同时人们的需要也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当某种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后,原有激励作用就难以继续保持。要对员工进行激励,首先要了解员工的需要,管理工作者要善于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要,恰当地选择激励方式,激励的效果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五

摘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要实施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力,必须彻底打破原有的用人制度,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这是提升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

一、目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少统一性、长远性,尊重人和尊重人才的用人理念淡薄,管理者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仍习惯于传统的人事管理,其特点是行政管理代替人力资源管理,人力没有取得资源地位,没有科学的测量人力资源价值的标准,情大于法的现象仍很普遍,不能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人事相宜。

2、存在严重的冗员问题

“冗员”已成为严重影响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严重制约组织运作的最大障碍。

3、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不到位

许多企业对员工培训既无科学“系统的计划”又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内容,随意性大,故难以取得理想的培训和开发效果。企业无长远的人才培训规划,因此即使开展了培训开发工作,也往往因为缺乏系统规划,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形式单一陈旧,难以使员工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同时对员工培训和开发缺乏足够的投入,也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4、不善于营造企业文化

石油企业人事管理部门不注重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具有明确统一的思想、意识、精神、信仰和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蕴涵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核心价值形成的企业人格。对于企业的经营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激励机制不够有效

目前大多石油企业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激励手段无力的问题,严重地挫伤了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创造热情。分配制度改革虽然已经建立起以效益为中心的分配机制,但从根本上讲,企业的绩效考核仍是服务于等级工资制的依据。平均主义尚未彻底清除。企业效益好,大家都多拿,企业效益差,大家都少拿,企业的绩效考核模式不能将组织目标与职工个人目标紧密连结在一起,难以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效应。

6、考核体系不够健全

表现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与评价标准的确立不够科学、合理。考核流程不当,绩效考核没有和员工的绩效相结合。在石油企业中常将考核结果做多方面用途,通常一次考核事件的曝光频率越高,主管所承受的压力也愈大,困扰也愈多。主管基于这些顾虑,不愿真正实施考核。造成有的绩效考核走过场,流于形式,先进成了“轮流坐庄”,以至于最后形成主管不想考,员工不愿被考,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没兴趣组织考的局面。

7、用人机制不够灵活,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在石油企业中,用人机制的“官本位”色彩较浓厚,在用人方面仍未摆脱论资排辈的观念。在人才使用上不灵活,过于谨慎,“重用人才”往往简单地体现为提高专业人员的行政级别,较少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一些优秀人才纷纷流向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六

现阶段我国外包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理论的研究还为之尚少,外包内容单一化、服务对象主要针对企业。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公共部门外包行业的研究,完善相关理论,使外包内容趋于丰富化、服务种类多样化就显得相当重要。在此基础上,我国应该借鉴企业运营模式,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企业中的成功经验与案例同样应用于公共部门之中,勇于开拓外包新种类,发展技术性高、服务质量好的业务来丰富公共部门外包内容,帮助公共部门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节省资源与财力、提高服务质量与产出品质,为外包商发挥规模效益做出重要贡献。

3.2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弥补法律空白

在外包过程中,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很可能会发生组织机密泄漏、外包商唯利是图而消减服务质量,致使外包管理模式陷入混乱,针对以上问题,公共部门应该制定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市场,例如提高外包服务行业准入资格门槛、明确服务收费标准等,为外包服务行业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通过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双方的权责义务,此外,将法律法规、政府加强监管和外包商自律相结合,提高外包服务质量,规避外包市场风险。

3.3提高外包商的职业素养与服务水平

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外包服务行业的优势,外包商能够提供组织所不具备的专业经验与技术、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实现组织自身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现阶段由于外包市场的不规范,缺乏相关法律对外包商的约束,导致外包商自由度过大、服务意识薄弱、专业水平低下。因此,我国应该采取相关措施:首先,加强对外包行业准入资格进行严格审核,提高职业准入门槛;其次,建立健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系统,加强对专业管理人才的培育;最后,为外包人才制定适宜的价格标准线,规范外包市场收费标准。外包商只有不断接受专业的培训来强化自己,自身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公共部门才能集中精力去关注组织的核心业务,获取竞争优势,提高行政效率。

3.4改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伴随外包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正逐渐突破老化的人事管理模式,转向组织战略性部门发展。过去僵化的官僚体制已不适用于今天的市场管理模式,尤其是外包行业的发展模式。组织将自身不擅长的部分工作分流给外包商管理,外包商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指导,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精简我国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有利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同时公共部门要赋予外包商适度的决策权,使外包商有充分的时间结合公共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外包管理模式。此外,组织内部人员在参与外包的过程中能够将外包服务商的专业技能自行消化吸收转变为组织内部资源,以改善自身管理和专业上的先天性不足,这些因素都为改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晓苏.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詹倩.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策略分析[d].上海大学,.

[3]赵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d].贵州大学,.

[4]平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若干问题研究[d].湖北大学,.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七

1.1.1有利于降低行政管理成本。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外包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正逐渐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组织战略规划职能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就是组织将自身所不具备的、缺乏经验的事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外包商通过提供给不同的客户相似计划而产生规模效应,从而使组织摆脱日常性、繁琐性的工作,集中优势资源投入到其他业务方面以避免社会资源的重复浪费,达到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1.2有利于优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国外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但在我国仍处于萌芽期。公共部门因长期无法摆脱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的局面而一直饱受诟病,由于公共部门具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特殊性,因而不能完全参照私营部门以效率为主的管理模式,公共组织可以分流给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一项或几项内容实现部分职能市场化。公共部门根据外包结果及时调整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减少不必要的财政开支,对构建节约型政府具有建设性意义。

1.1.3有利于获取专业的技术与指导,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组织在一定范围内获取的资源是有限的,某种资源在本组织内是资源,在其他组织中却不是。组织只有掌握其他组织稀缺的、不易复制的资源才能够长期保持核心竞争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将自身优势资源与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避免组织的`盲目扩大,增强组织应变能力、集中时间和精力努力发展核心事务。专业的外包商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可以根据各类组织的不同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且专业化的外包服务,能高质量地完成公共部门繁琐性、事务性的工作,同时还可以为组织提供先进的技术指导,这些因素的导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进公共部门低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1.2风险权衡

1.2.1信息安全风险。部分信息共享是组织在与人力资源外包商进行合作时不可避免的,由于外包商自身的职业素养与道德水平不一,有可能会出现组织机密泄漏、外包风险增加,造成组织无法控制的局面。

1.2.2法律缺失风险。目前,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外包环境不成熟、外包服务项目单一化、相关法律处于空白期的特点较为明显。外包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组织与外包商自身无法协调的冲突,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相关法律的建设就显得刻不容缓,以约束外包商的行为规范,避免冲突发生时公共部门陷入无法律可依的尴尬局面。

1.2.3服务质量风险。公共部门在做出外包决策时,短时间内对外包商的能力水平、服务质量、职业素养的认识有限,因此在外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沟通与交流的冲击和碰撞,发生信息的不对称,造成外包效果与组织预期目标不一致。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过程中就相当于外包服务商追逐自身利益的过程,加之组织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易发生外包商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八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增大。在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常采用薪酬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由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员工薪酬之间存在明显的正比关系,所以适当提高员工的工资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强调企业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的重要性,探讨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旨在与同行进行交流,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构建策略

企业之间的竞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大,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胜出,各企业只能在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与服务的同时,提高企业内部的竞争力[1]。一个企业只有在外部与内部的竞争力都强于其他企业,才能赢得竞争的比赛。而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薪酬激励机制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法,有效利用薪酬激励机制能够促进员工与企业的良性发展,取得员工与企业的共赢局面[2]。

1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对企业的重要性

1.1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

薪酬奖励机制是指通过适当提高员工的薪酬,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更高的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个良性循环,员工为了薪酬的奖励,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而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会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更加促进薪酬的提高,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赢。

1.2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薪酬激励是最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一项措施。员工大多对薪酬的需求高于现有工资,在实行薪酬奖励机制后,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企业给予员工充分的发挥空间,提供给员工创造更大企业效益的可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指通过薪酬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发掘自身潜能,从而实现更大的目标。

1.3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

多劳多得是企业进行管理较为公平的一种方式。薪酬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出这一点,保证了员工间恶性竞争,公平的评估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益,通过对员工能力考查以及工作质量进行薪酬的制定,消除员工之间的矛盾,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和谐与稳定。

2健全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的策略

薪酬激励机制的主要观点是通过提高员工的薪酬得到更大的产出,从而实现企业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进步与发展,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全面构建薪酬激励机制,可以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方面进行构建,下文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2.1企业外部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员工的工作效率决定的,提高企业外部的竞争力是将与企业利益参与员工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做到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自身的薪酬挂钩,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人力资源体系的良好发展,不断发现优秀的员工,为企业引进新鲜的人力资源,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建立企业文化,体现企业文化,用开放包容的理念引导员工工作,最终实现企业外部竞争力的提高。

2.2企业内部

(1)建立合理的员工绩效考评机制:企业要想在员工之间构建薪酬奖励机制,就要制定合理的员工绩效考评机制。公平合理的评判标准是保证员工遵守规定的同时实现更高绩效的保障。另一方面,要保证评判标准的有效,一个企业是否值得员工努力工作,最重要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评估员工工作能力与工作质量的标准要具有全面、系统与科学等特点。在不同部门要进行不同评估指标,依据员工的部门、分工以及级别进行合理有效的评判。精准制定、有效传达、准确实施是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合理的考核标准才能良性促进员工的发展。

(2)加大薪酬激励机机制的投入:实现企业更长远的经济效益是薪酬激励机制的最终目的。

在企业管理上,要想长期实现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促进,就要加大员工薪酬奖励的力度,让员工能够在长远的条件下逐步强化自身能力,发掘自身潜能,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3)划分有层次的奖励阶段:企业的各个部门与不同分工对企业的产出效益是不同的。区分各个部门的奖励程度是保证公平的一个措施。在年终奖环节也可依据不同部门对企业的不同贡献进行不同程度的设定。这是薪酬激励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加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另一个方面提高了对自身工作的肯定。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奖励层次,提高员工对奖励的认同,从而巩固薪酬奖励机制的稳定与发展,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赢。

(4)保证员工之间的公平竞争:制定员工薪酬奖励机制的目的在于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良性发展。公平是保证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稳定和谐的关键因素。在制定员工薪酬奖励机制的同时,注重评判标准的公平性,以及物质与精神的衡量。只有员工在物质与精神上都被薪酬激励,才能更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局面。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竞争中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加强自身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与员工的工作效益直接相关,薪酬奖励机制是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进步的有效策略[3]。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员工薪酬激励机制,保证员工与企业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宋斌斌.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构建途径分析与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09):356.

[2]唐玉芳.基于胜任素质提升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激励机制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8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九

一是政府职能部门应根据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发展状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外包发展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外包业务的行业标准,内容包括行业准入制度、操作流程、服务项目、收费指导标准等。二是政府职能部门宜设计一套简约但高效的审批制度和监管程序,加强监管,尤其要重视事中、事后的监管,既要杜绝外包机构无证经营的现象,更要坚决取缔外包机构违法经营的现象。

2.2建立外包风险监控机制

建立双方定期报告制度。外包服务商定期向企业发包方报告工作进展状况和特殊问题,发包方根据外包服务商的汇报,定期不定期地考量外包服务商目标达成情况。同时,可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员工对外包服务商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及时纠正偏差或为外包商提供必要的帮助。建立反馈修正机制和动态目标管理机制。发包方根据外包服务商工作进展与目标达成情况及企业的发展变化,适度调整预设目标,重整内外部优势资源,优化外包方案。如果外包服务商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准难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就应协商中止双方协议,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2.3促进与外包服务商的文化融合

为了促进与外包服务商的文化融合,首先,企业要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企业领导人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之初就应了解外包服务商的发展历史、管理理念、经营特色等,清楚双方的文化差异,预见潜在的文化冲突。其次,构建文化交流管道与机制。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造成文化冲突的原因往往是由于企业双方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从而加剧了双方的认识偏差或误解,所以,构建文化交流的管道与机制,加强双方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增进理解、化解误判,降低文化冲突的几率。最后,促进相互适应。在前两个方面的基础上,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进一步让企业员工认识外包服务商的文化特点,建立相互适应、相互尊重的关系。

2.4重视与外包商的信息交流

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商时,拟对外包市场进行全面考察,在确定备选目标后,要对备选目标的资质做重点考察,除查验它们提供的有关材料外,还要对外包服务商所开展的业务完成情况、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服务对象的社会影响力、外包商同行的评价、外包费用值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终做出选择。同理,外包服务商在选定发包企业前也要对发包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该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人事结构、工资水平、同行评价等。当然,企业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全面地向外包服务商提供相关信息,这样有利于双方的沟通了解,有利于双方合作质量的提高。

2.5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企业一定会非常关注投资的回报率。一般而言,企业往往会充分考虑现有人员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成本,包括员工薪酬、福利、办公经费等,之后再与外包的成本相比较。实际上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还须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企业员工的发展潜能、企业的技术水平、员工对外包工作的满意度、达到最高回报率的途径与方式等。

2.6加强与员工的双向沟通

外包实施之前,企业应向全体员工阐明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必要性、意义、内容、目标及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变化等方面的事项,让员工有一个心理准备。外包实施之后,企业部分员工可能因为不能适应新的岗位要求而被解聘。对于这部分员工,必须做好充分的沟通,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补偿,避免因这部分员工的解聘给企业带来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2.7转换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调整与转换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工作上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中高层领导者的角色也要实现转换,应从行政管理领导者转变为企业团队学习和建设的推动者、企业变革的倡议者、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的策划者。

参考文献:

[1]包炜.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防范[j].企业经济,(11).

[2]孙泽厚,黄文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管理[j].人力资源开发,(12).

[3]缪小明,郑楠.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及其规避措施探析[j].软科学,(2).

[4]陈通,赵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动因及风险应对步骤[j].现代财经,2005(2).

[5]王素艳.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12).

[6]华瑶,侯春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动因及风险规避策略浅析[j].工业技术经济,(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十

引子:整理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本科时写的双学位论文,借鉴了别人的很多东西,视角还是很超前的,当下很多企业人事部地位很低,因为把它只看做招人、用人、薪酬设计、绩效考核的工具。其实不然,人事部应从企业战略高度看,它的核心应放在育人和留人的层面上,而激励正是这一核心的一个因子。

前言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

【1】其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员工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绩效。有关研究表明,如果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那么他们的潜力将发挥到80%–90%,其中50%–60%是激励的作用。科学的激励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营造良性竞争的企业文化。而在通常情况下,困惑管理者的是如何才能做好这一激励工作。

本文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做好激励工作,首先应该从人性的角度、领导者的角度、组织的角度和整体性思维的角度去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

一、从人性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

人性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人性的探求也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诚如巴纳德所言“我尝试着绕开这些问题,把他们留给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争论这些问题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去解决。但我很快就发现,即使我们能够避免对他们作出明确的解答,却无法绕开它们。”

【2】事实确实如此,管理学须臾离不开对人性的关注,作为企业管理者对人性的认识也至关重要。以下便从人性的假设、人性的本质、人性与激励三个方面分别谈论这一问题。

(一)人性的假设

关于人性的假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在中国古代,有“性善论”和“性恶论”两种根本对立的人性理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认为,人是“性本善”的,可以通过“教化”而使之遵从统治者制定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使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符合礼仪规定,在统治方式上主张“德治”和“仁政”。相反,商鞅、荀子和韩非子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他们的法治主张。

在古代西方,柏拉图认为人的本质是由其灵魂决定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即情欲、理性和意志,人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灵魂三个部分的和谐一致,有理性控制一切。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学说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他认为人性是其灵魂的表现,对大多数人来说,人更接近野兽远离神灵。多数人生来愚昧、懒惰、贪婪、残忍。同样,马基雅维利也明确的指出文明人一定是肆无忌惮的个人主义者。他说:“人都是忘恩负义的、易变的、奸诈懦弱的、趋吉避凶的、贪得无厌的。”

【3】在现代管理思想中,对人性的假设先后出现过“经济人”、“社会人”和“文化人”等几种主要的人性假设。这是从人的社会属性的不同侧面对管理中的人性进行的概括。“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在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斯密看来,自利的动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人们正是怀着这种自利的动机去从事经济活动的,但活动的结果却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在管理领域,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官僚机构理论正式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社会人”假设由早期的行为科学学派即人际关系学派代表人物梅奥等人提出的。梅奥通过对霍桑实验的理论总结,发表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著作,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梅奥认为:第一,不能把工人看成单纯的“经济人”而要看成“社会人”,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以外,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第二,工作条件,工资报酬等不是影响工作效率的第一因素,工作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于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第三,与“正式组织”相伴而生的还有各种“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以人们的社会情感为联接的的纽带而结成的自发性的群体,他有着特殊的惯例和倾向性,无形的左右着人们的行为。“社会人”假设揭示了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把对人的认识又推进了一步。

“文化人”假设是在信息社会初见端倪、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网络化技术发展迅速、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竞争力的迅速增强,许多学者开始对日本企业的管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促使日本企业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而是日本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人”假设的基本观点是,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产物,文化的基本功能是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正如斯皮罗在《文化与人性》一书中所说:“由于人类行为是由文化决定的,由于文化的变化很大,所以对人性所下的唯一正确的判断是他的可塑性很大。”

【4】在“文化人”假设视野里,管理就是“一个合作的群体,将各种行动引向共同目标的过程,但每个群体行为都要受价值观的支配。”

【5】这种理论强调,作为“文化人”的员工,是具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理想人格以及具有荣辱感、责任感、使命感的主体,他们思想深处积淀的文化定势始终发挥着潜在的作用,制约着他们的观念和行为。

(二)人性的本质

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还是“文化人”假设,都只是对人性的片面认识,而并没有真正揭示出人性的本质。

事实上,人性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性的现实性,二是人性的具体性。

就现实性而言,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对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社会条件出发,研究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和历史的人性。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而个人独特的实践活动则形成自己的个性本质。“现实的人”总是历史发展的人,任何社会必定表现为一种历史性的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会有不同的发展状态。

“现实的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他们生产的物质条件的影响。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即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怎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生产的物质条件。”

【7】现实的人不仅是进行物质生产实践的人,而且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所以现实的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人。

就具体性而言,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也就是说人在需求方面物质满足、社会关系满足、和精神满足是同等重要的。物质满足是基础,社会关系满足是生存必须,精神满足是更高的追求和境界。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这一理论认为只有当每种较低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能进入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说,人性是具体的,其基本的自然属性,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保障,才能向更高的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即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迈进。

因此,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和具体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的激励也应从人性的现实性和具体性出发。

(三)人性与激励

前面讨论了人性的假设和人性的本质,作为一名管理者,除了必须对人性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要认识到人性与激励的关系,从人性的角度激励员工。

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践中,一方面,不能单纯的从人性假设的角度出发片面地以经济人(或社会人或文化人)的角度实施激励;另一方面要从人性的本质出发,从具体性和现实性出发,既要从物质方面考虑激励,如通过物质奖励、补助、福利、奖金等方面激励员工,又要充分考虑人的精神方面的激励,如对人的关爱、支持、赞扬等方面激励员工。

在具体操作上,既要建立公平、合理、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确立平等的激励标准,又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战略,适当提高薪酬总水平,既要实施精神激励,满足员工从物质到精神升华的需要,又要给员工成长的空间和自我实现的空间。总之,真正让员工感受到一种对人的管理、为了人的管理、依赖人的管理、以合乎人性方式进行的管理和以员工为评价主体的管理的人本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方式才能真正的有效用。

二、从领导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

“领导”是一种以权力为基础,影响组织成员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和活动。

学者们对领导的定义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人把领导的实质看做是一种追随关系,认为正是一些人需要和愿意追随某个人,才使得他成为一名领导者;有人把领导看做管理人员指导和影响其下属的行为以符合其职务的原定计划,同时注意和了解他们在按计划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还有人把领导看作是某个人对一些人进行影响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更有人把领导看作是一种用以实现人们的目标和愿望的手段和能力。

不管怎样,领导在整个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领导对下属的激励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以下以领导为视角从授权与激励、公平与激励、形象与激励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授权与激励

所谓“授权”是指在企业内由上而下分派任务,并让他们对所要完成的任务产生义务感的过程。所分派的任务可能是制定决策,也可能是执行决策。当然,分派的任务是实施一项已经制定的决策,并且所授予的权力本质上对全局没有影响时,称其为“授权”。

授权意味着领导对下属的信任和对下属能力的肯定,合理的授权对下属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从授权的合理性来说,一方面,领导要大胆地放权,支持、鼓励并激发下属的潜力,使下属具有参与权、商量权及决定权,让下属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动力;另一方面要做到量才而用、合理公正,否则容易导致下属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偏离激励预期。

需要注意的是,领导者向下属授权时必须准备好承担可能由此而产生的一切风险,授权绝不是为了推卸责任。此外,任何一经授予下属的自主权都不能超越上级授予他自己的职权范围,这样他才能在必要时站出来承担责任。同时,在引导下属作为群体和个人进入决策过程之前,领导者必须仔细考虑在授权下级后还应不应当参与决策,他首先要弄清自己继续参与是否有利于解决问题,有些情况下领导者最好彻底放手,不要在授权后再加干预。但一般说来,领导者和上级经理总可以对决策有所贡献,所以不必故意绕着走,只是这时领导者最好只扮演一名普通成员的角色。

总之,只有这样的授权才能真正地激发下属的活力和创造力,使下属不断地发掘其潜力,尽职尽责并作出不菲的业绩。

(二)公平与激励

公平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对领导者而言,加强企业的公平管理能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环境,同时能增强员工的公平感、增强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员工公平观是影响和决定员工公平认识、评价和行为倾向的内在观念系统。它是稳定的认识和心理倾向,制约着员工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公平判断和公平感受,进而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业绩产生影响。一个公平的环境下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它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其实,不仅在报酬方面是这样,在其他方面如任务分配、工作评价等方面也是这样的。因此,作为领导者在对员工激励方面,一定要让员工有一种公平感。一方面要把员工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不是当工具,当简单的生产要素看,而是把他当作一个有他的文化背景、有价值观、有需求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把领导的欲望强加到员工身上;另一方面,要进行合理的人才资源调配,创造新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一种公平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再者,要帮助员工正确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投入和收益比,公平的对待员工,尽量在组织内部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公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领导的激励作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三)形象与激励

这里的形象是指领导者的形象,所谓领导者的形象,即其素质、能力、水平、威信的综合表现,是一名领导者气质、精神、信誉及其基本价值观念的反映,同时,也是员工对领导者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

一个具有良好形象的领导者,由于此种威望而必然会影响和激励下属、吸引下属追随自己,通过和自己的亲密合作干出不菲的业绩。相反,一个形象差的领导则会不断拉大与下属的距离,最终会使整个团队分崩离析。

领导者的形象主要有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内外形象都能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内在形象是指领导者所具有的特质。有的学者认为其特质主要包括智力水平、男子气、适应能力、支配能力、外向特性和自控能力等。而有的学者则倾向于尊崇智力水平、自信心、决心、正直和社交能力等。戈尔曼主张,“有效的管理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即情商是早就领导者的关键因素,它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认知、社交技能等。”

【8】事实上,就领导者的内在形象而言,真正能够对下属起影响和激励的主要有:行业和专业知识、在公司与行业中的人际关系、信誉与工作记录、能力和技能、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因素、进取精神等。

【9】个人魅力型的内在形象,会使下属敬重、佩服、服从并积极地追随领导者,对下属的行为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领导者的外在形象则主要指领导者对人和对事的关心行为,这主要是从领导者行为角度而言的。领导者的行为对员工的激励至关重要,领导者要做到自生廉洁、公正不偏、不任人唯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要注意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地在企业的工作得到心里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这样才会激励员工不断地努力、进取。

三、从组织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

组织是一种复杂的,追寻自己目标的社会单元。管理学家巴纳德对组织下的定义是:组织是一个下协作的系统。巴纳德指出,一个协作系统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但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之下,同其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个人对于是否参加某一协作系统(即组织)可以做出选择。他们的这种选择是以个人的目标、愿望、推动力为依据的。

【10】由此可见,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在人力资与管理中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以下便以组织为视角从目标与激励、学习与激励、文化与激励三个方面论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

(一)目标与激励

明确的目标是走向一切成功的起点,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即进行目标管理。这一概念所表达的是这样一种管理原则:使个人的力量和责任心充分发挥出来,使人们的注意力和努力指明共同的方向,建立起协作关系,并使个人目标和公共利益相互协调,使组织各项活动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统筹运作。

【11】对组织而言,目标是组织发展的持久动力。明确的组织目标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才能使组织中的个体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才能有利于组织中个体间的交流和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组织目标必须在组织成员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太高太远的组织目标不仅不能对组织成员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使组织中的成员感受到挫折感和压抑感,从而在行动上背离组织目标,影响整个组织的发展。

因此,通过目标激励员工,首先让每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管理者应与下属进行沟通,使职工理解个人目标与组织的关系。其次,使用图表引导目标。图标是一种引导个体目标向组织目标迈进的最佳途径。因此,管理者要善于使用图表来反映组织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此来吸引和引导员工向着明确的组织目标去努力。再次,让目标充满乐趣。其实质是不要让员工认为这是组织强加给他的压力,而是使他们充满兴趣的认为这是个人目标的一部分。最后,目标一定要有期限,人们总是关注明确期限和明确要求的事情,而对没有明确期限的事情会无限期的拖下去。

所以,作为管理者,在分派具体目标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明确的时间期限,这对员工的鞭策和激励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二)学习与激励

一个企业如欲发展壮大,那么它的学习速度就必须快于外界环境变化的速度。在一个组织中,员工都是组织的核心,只有通过组织学习激励员工,突破工业时代严格的等级制和机械化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知识网络化”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使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

通过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就会发挥员工的生命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结果,从而使员工由真正的学习中体悟到工作的意义,追求心灵的满足与自我的实现,并与周围世界产生一体感。

因此,组织学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的激励具有重要的作用。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论述,学习型组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

【12】这里的团队学习也就是组织学习,通过团队学习可以系统的解决问题,采用新的方法进行试验,使员工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他人的经验和优秀实践中学习,在组织中迅速有效地传递知识等等。通过团队学习,能够使员工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力。

因此,从组织的角度看,一个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确立一种建立在战略目标和组织内各阶层支持之上的知识管理框架,确立一种知识共享型文化,创造一种新的交流模式,抛弃旧的文化障碍,通过组织学习,建立一种更密切的工作关系,在组织学习中使不同个人的行为受到激励。

(三)文化与激励

组织文化也叫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组织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及其对员工的价值观、组织精神、组织使命和组织形象的培育与塑造,这是组织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组织行为的效率主要根源于组织内群体是否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这些对组织成员是极具激励作用的。正如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所认为的那样:“优秀企业创造一个范围广泛的、令人振奋的共同价值观,公司员工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这个框架。员工在多大程度上为公司努力工作,取决于组织设立一个受欢迎的有价值的目标的能力。如果员工认同公司的目标,他们为公司做的贡献也就越多。这个目标来源于公司对产品的关心,提高质量的服务,鼓励创新和奉献精神。”

【12】一般而言,组织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为:

(1)目标导向功能。即有利于员工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观念等引向组织所确立的目标,使其变为影响员工心理和行为的无形力量。

(2)整合协调功能。即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信念、理想和价值取向方面的激励功能。(3)规范约束功能。即使组织上下一致信奉和遵循的无形的行为规则,包括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仪式、文化网络,这种规范约束无疑也是对员工的一种反方向激励。(4)激励辐射作用。

在一般意义上,人的潜能具有无限性。从组织中员工个体自我开发的视角看,只有依靠精神、信念、意志,也就是“文化的激励”,这种力量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

【13】由此可见,一个组织应当明确员工的职位升迁,这不应仅仅是组织对员工的酬谢和赏赐,而是双方共同的目标,最好是营造实现人才价值的文化环境。这种组织文化应强调以人为本、鼓励创新和体现成就感,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才能在企业中创造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企业氛围和企业精神,才能给员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形成坚不可摧的利益共同体。

四、从整体性思维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

整体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思维角度。整体性思维强调思维实在的关系特征的整体性,强调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从全面的角度认识对象,但并不忽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的有机关联性,并不排除对事物采取分析的方法。

前面说过,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都需加以挖掘才能使之表现出来。

因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是至关重要的。之所以从整体性思维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是因:

一方面,提醒管理者要把人性的分析、领导的立场和组织的视角三者看作对员工激励的一个整体,不能前面强调其一。

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包含、相互联系具有统一性的。三者的共同目的在于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激励,领导是组织中的领导,组织是有领导的组织,而人性又贯穿于整个组织活动。作为领导要更好的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就必须充分的认识人性及其本质,还要从自我出发反思自我,又不能脱离整个组织。这样才能实现合乎人性的、有效用的、有利于整个组织发展的激励。

再者,是不忽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有机关联性,通过对部分采取深入的分析,以便实现对部分的优化组合而形成完美的整体。也就是说,通过对人性的视角、领导的视角、组织的视角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目的是为了通过深化对这三方面的认识,以便采取合适、高效的激励措施,真真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发掘其巨大的创造力。

第四方面,是要启迪管理者应从全面多角度去认识问题,从而加强其整体的认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也就是说避免在管理中的自我幻像的独断思维,从主客观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只有从普遍的、全面的角度出发,才能有可能实现高效的激励,才能发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结语

总之,对员工的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做好对员工的激励,就必须对人性、人性本质有明确的认识,领导者该从授权、公平、自我形象方面自我反思,组织中目标、学习、文化要受到重视。这就有求管理者能整体性、多角度的看问题,能有宽阔的视野。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强有力的团队,才能在今天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二章第16页(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解读)

[2]c.i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第7页

[3]意大利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1页

[4]斯皮罗《文化与人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第7页

[5]英约瑟夫梅西《管理学概要》辽宁人民出版社版第4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7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参见卢大振主编世界管理学名著导读第346页中国城市出版社版

[10]参见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第318页江西人名出版社版

[11]参见彭新武主编管理哲学导论第17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版

[13]参见彭新武主编管理哲学导论第17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相关范文推荐
  • 10-03 基层党建考核工作总结 基层党建个人工作总结报告(通用7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
  • 10-03 2023年庆元旦晚会策划案(精选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 10-03 2023年工程管理专业认知实践报告(实用5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 10-03 最新公司团干部申请书(实用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 10-03 2023年元旦晚会主持开场白(优质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
  • 10-03 部门经理离职申请(大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 10-03 用工合同填写(实用7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合同的范文模板,
  • 10-03 最新三年级美术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模板6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
  • 10-03 中班美术我的生日标记教案反思(大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
  • 10-03 热门经过三天培训的心得(通用12篇)
    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收获颇丰。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学习心得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参考。我在最近参加了一次GMP培训,这是一次非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