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条据书信>最新诚实与信任说课稿人教版 诚实与信任说课稿(精选5篇)

最新诚实与信任说课稿人教版 诚实与信任说课稿(精选5篇)

时间:2023-10-03 18:49:57 作者:文锋最新诚实与信任说课稿人教版 诚实与信任说课稿(精选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诚实与信任说课稿人教版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诚实与信任》,下面我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

一、说教材。

《诚实与信任》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编排及单元练习设计凸显的主题就是——诚信.课文记叙我深夜驱车回家的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了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描写手法也极为朴实,但人物的言行却感人至深。特别是课文的对话部分,平淡中蕴含着震撼着人心的情感力量,吸引读者去品读,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里年龄特点,我计划本课需要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练读“打电话”部分。我要上的是第二课时,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分角色朗读“我”与车主的对话,倡导个性化朗读。

3、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诚实与信任。

4、以读为本,以情促读,从平凡的语言中读出不平凡的思想。领悟“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诚信与信任。

教学难点:以读为本,以情促读,从平凡的读中读出不平凡的思想。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点拔: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适应中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体现出“先学后教”这一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读、划、练、演、议、品等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本课时主要教给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2、学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懂得读与思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并存关系,读思并举,读写结合,本课时着重教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读懂句子,领会蕴含的意思。

(2)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3)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读懂句子,领会蕴含的意思。

3、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搜集关于诚信的故事和名言。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因为学生都读过练习6里面那个兄弟卖酒的故事,我抓住哥哥说的那句话“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卖掉了”,向学生提问:哥哥说的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从而引出课题:诚实与信任。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那句“诚实与信任”的话(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样,直奔中心,既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同时也为下面的研读做好准备。

(二)、质疑研读,探究诚实。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我诚实的句子,并做上批注。

2、生自学。(这是先学后教的一种体现)

3、交流。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句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诚实:

(1)、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2)、这辆车的车头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在我。

(3)、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下一张纸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当学生谈到“这辆车的车头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这句时,我先让他们说出自己认为作者诚实的理由,再来提问:如果你是一位交警,你会怎样判定这起交通事故的责任?让学生入情入境,而且读读议议本身就是一个语言、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接着我再抛出一个问题: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为什么作者当时没有看见呢?从而引出了“天很黑,又有点雾”这句话,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环境描写,是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的。

当学生谈到“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这一句话,我让学生通过动作,理解“环顾”一词,并说出作者环顾的原因,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诚实。

(三)、设计练笔。

1、假如你是课文中的我,请你用上自己的姓名,家里的电话号码给车主留下字条,把你诚实的行为体现于课堂。(通过读写结合,既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再创造,又巩固了留言条的写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再一次汲取课文中丰富的精神食粮,逐步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2、说话:当我来到车前,看到自己爱车的反光镜被撞碎了,我        ,当我看见雨刷下的字条时,我又          。我先让学生说,体会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

师:同学们,一张小小的字条,让小红车的主人的心情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让可能是一场不可避免的争吵,融化为真诚的对话。

(四)品读对话。

1、齐读“想从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同桌练习读。

3、指名读。

4、男女分组读。

叶圣陶先生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中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齐读对话,想一想,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学生理解了对话中所表现的情感后再让学生同桌练习读,指名读,男女分组读,让每位学生都得到训练,先学后教,以学促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而感悟出诚实与信任的可贵。

(五)重锤定音,回归课题。

出示关键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阅读理解再次反复朗读,既是课堂的呼应,更凸现了文章的主题——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将诚信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六)拓展延伸,由化导行。

1、出示,11月19日海口晚报上的一则新闻,让学生读后谈感受。

2、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关诚信的故事。

3、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

让学生将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用写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文及己,满足读后倾吐的需要。

4、总结:结合当前的文明大行动来做一次动员,做到与时俱进。

(七)作业(任选一题)

1、摘抄有关诚信的名言,做成书签送给好朋友。

2、把读过或生活中的有关诚信的故事,与家人或好友分享。

3、读一读有关诚信的书籍,如《真正的财富》、《新人文读本》、《诚竟无价》。

诚实与信任说课稿人教版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诚实与信任》,下面我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

《诚实与信任》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编排及单元练习设计凸显的主题就是——诚信.课文记叙我深夜驱车回家的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了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描写手法也极为朴实,但人物的言行却感人至深。特别是课文的对话部分,平淡中蕴含着震撼着人心的情感力量,吸引读者去品读,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里年龄特点,我计划本课需要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练读“打电话”部分。我要上的是第二课时,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分角色朗读“我”与车主的对话,倡导个性化朗读。

3、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诚实与信任。

4、以读为本,以情促读,从平凡的语言中读出不平凡的思想。领悟“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好。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诚信与信任。

:以读为本,以情促读,从平凡的读中读出不平凡的思想。

1、教法点拔: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适应中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体现出“先学后教”这一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读、划、练、演、议、品等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本课时主要教给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2、学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懂得读与思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并存关系,读思并举,读写结合,本课时着重教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读懂句子,领会蕴含的意思。

(2)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3)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读懂句子,领会蕴含的意思。

师:多媒体课件。

生:搜集关于诚信的故事和名言。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因为学生都读过练习6里面那个兄弟卖酒的故事,我抓住哥哥说的那句话“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卖掉了”,向学生提问:哥哥说的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从而引出课题:诚实与信任。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那句“诚实与信任”的话(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样,直奔中心,既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同时也为下面的研读做好准备。

(二)、质疑研读,探究诚实。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我诚实的句子,并做上批注。

2、生自学。(这是先学后教的一种体现)

3、交流。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句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诚实:

(1)、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2)、这辆车的车头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在我。

(3)、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下一张纸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当学生谈到“这辆车的车头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这句时,我先让他们说出自己认为作者诚实的理由,再来提问:如果你是一位交警,你会怎样判定这起交通事故的责任?让学生入情入境,而且读读议议本身就是一个语言、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接着我再抛出一个问题: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为什么作者当时没有看见呢?从而引出了“天很黑,又有点雾”这句话,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环境描写,是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的。

当学生谈到“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这一句话,我让学生通过动作,理解“环顾”一词,并说出作者环顾的原因,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诚实。

(三)、设计练笔。

1、假如你是课文中的我,请你用上自己的姓名,家里的电话号码给车主留下字条,把你诚实的行为体现于课堂。(通过读写结合,既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再创造,又巩固了留言条的写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再一次汲取课文中丰富的精神食粮,逐步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2、说话:当我来到车前,看到自己爱车的反光镜被撞碎了,我 ,当我看见雨刷下的字条时,我又 。我先让学生说,体会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

师:同学们,一张小小的字条,让小红车的主人的心情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让可能是一场不可避免的争吵,融化为真诚的对话。

(四)品读对话。

1、齐读“想从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同桌练习读。

3、指名读。

4、男女分组读。

叶圣陶先生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中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齐读对话,想一想,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学生理解了对话中所表现的情感后再让学生同桌练习读,指名读,男女分组读,让每位学生都得到训练,先学后教,以学促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而感悟出诚实与信任的可贵。

(五)重锤定音,回归课题。

出示关键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阅读理解再次反复朗读,既是课堂的呼应,更凸现了文章的主题——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将诚信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六)拓展延伸,由化导行。

1、出示,11月19日海口晚报上的一则新闻,让学生读后谈感受。

2、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关诚信的故事。

3、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

让学生将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用写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文及己,满足读后倾吐的需要。

4、总结:结合当前的文明大行动来做一次动员,做到与时俱进。

(七)作业(任选一题)

1、摘抄有关诚信的名言,做成书签送给好朋友。

2、把读过或生活中的有关诚信的故事,与家人或好友分享。

3、读一读有关诚信的书籍,如《真正的财富》、《新人文读本》、《诚竟无价》。

诚实与信任说课稿人教版篇三

牟老师总是表现的那么激情四射,语言也极具调动性,所以学生在她的感染下也表现的非常出色,整堂课给我留下的感觉就是活生生的,不呆板,不老套,不虚假。  今天上午听了牟老师执教的《诚实与信任》一课,发现牟老师很会调解课堂气氛,上课前就带领同学们做了“热身运动 ” ,伴随着同学们的歌声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紧张的情绪也得以缓解,为这堂课的成功做了小小的铺垫 。

首先是课堂基本思路清晰,从导课、课题质疑、检查预习、小组研读、集体交流,教师点拨等环节,教师穿针引线,把握全局,课堂整体效果良好 。

其次是重点难点突出。教师把握课文中心,引导孩子自主互助学习,孩子在自主互助的过程中随时提笔记录,可见牟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注重了这一方面的训练 ,孩子们已经养成了看书交流做笔记的好习惯 。

再次就是教师点拨引导到位,牟老师抓住课文中的空白让孩子们进行补救练笔 ,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这点是值得广大老师学习的。

第一是教师对课堂时间调控上稍有欠缺。我觉得调控课堂是教师最应掌握的一门教学艺术 ,因为执教者要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适当的调控时间,调控学生,调控课堂的各个环节,调控课堂整体密度,包括调控教师本人的一些授课行为等,如果在某些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为完成本课时目标埋下溃败的伏笔。牟老师在引导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时,用时很长,而且效果不佳,今天上午马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中一试。当然如果我们动动脑子,兴许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这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第二是某些环节切入不合时宜。牟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忘进行思想教育,这一点做得非常不错,但是在学生刚刚认识这个人物,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更完整的印象时就开始穿插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这未免让人觉得不合时宜。本人认为把这部分联系生活实际的环节放到俩人的对话之后或学完内容之后,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主人公的品质,也就更容易联想到生活中的实例,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第三是教师在课堂调控中破坏了文本的完整性。课堂上老师能抓住文本的空白及时进行补救练笔是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的。牟老师做的很不错,当她讲到作者留给小红车主人的字条时,她抓住了字条内容这一文本空白,及时让学生进行了补救练笔:“想一下作者会留给小红车主人怎样的字条呢?请你写下来。”于是孩子们开始了练笔。由于时间紧,教师还没等到学生写完就开始引导交流(其实孩子们对于这种字条的格式也忘记了,虽然我们注重的是字条的内容)。其实这一环节的处理是欠妥当的,本人认为空白补救练笔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能进一步加强对人物品质的了解。但是把练笔放在此处却破坏了文本的完整性,也就是像上面说的那样,不合时宜的练笔却反而造成了费时无效的现象。那么练笔是否不要了?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在此环节让学生简单的说一说,或是放到文后拓展阶段,想必会更有成效。

诚实与信任说课稿人教版篇四

今天上午听了牟老师执教的《诚实与信任》一课,发现牟老师很会调解课堂气氛,上课前就带领同学们做了“热身运动”,伴随着同学们的歌声,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紧张的情绪也得以缓解,为这堂课的成功做了小小的铺垫。

牟老师总是表现的那么激情四射,语言也极具调动性,所以学生在她的感染下也表现的非常出色,整堂课给我留下的感觉就是活生生的,不呆板,不老套,不虚假。

总结牟老师的这堂课有三大优点:

首先是课堂基本思路清晰,从导课、课题质疑、检查预习、小组研读、集体交流,教师点拨等环节,教师穿针引线,把握全局,课堂整体效果良好。

其次是重点难点突出。教师把握课文中心,引导孩子自主互助学习,孩子在自主互助的过程中随时提笔记录,可见牟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注重了这一方面的训练,孩子们已经养成了看书交流做笔记的好习惯。

再次就是教师点拨引导到位,牟老师抓住课文中的空白让孩子们进行补救练笔,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这点是值得广大老师学习的。

当然这堂课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将其总结为三点:

第一是教师对课堂时间调控上稍有欠缺。我觉得调控课堂是教师最应掌握的一门教学艺术,因为执教者要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适当的调控时间,调控学生,调控课堂的`各个环节,调控课堂整体密度,包括调控教师本人的一些授课行为等,如果在某些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为完成本课时目标埋下溃败的伏笔。牟老师在引导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时,用时很长,而且效果不佳,今天上午马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中一试。当然如果我们动动脑子,兴许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这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第二是某些环节切入不合时宜。牟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忘进行思想教育,这一点做得非常不错,但是在学生刚刚认识这个人物,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更完整的印象时就开始穿插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这未免让人觉得不合时宜。本人认为把这部分联系生活实际的环节放到俩人的对话之后或学完内容之后,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主人公的品质,也就更容易联想到生活中的实例,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第三是教师在课堂调控中破坏了文本的完整性。课堂上老师能抓住文本的空白及时进行补救练笔是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的。牟老师做的很不错,当她讲到作者留给小红车主人的字条时,她抓住了字条内容这一文本空白,及时让学生进行了补救练笔:“想一下作者会留给小红车主人怎样的字条呢?请你写下来。”于是孩子们开始了练笔。由于时间紧,教师还没等到学生写完就开始引导交流(其实孩子们对于这种字条的格式也忘记了,虽然我们注重的是字条的内容)。其实这一环节的处理是欠妥当的,本人认为空白补救练笔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能进一步加强对人物品质的了解。但是把练笔放在此处却破坏了文本的完整性,也就是像上面说的那样,不合时宜的练笔却反而造成了费时无效的现象。那么练笔是否不要了?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在此环节让学生简单的说一说,或是放到文后拓展阶段,想必会更有成效。

以上仅代表笔者的个人观点,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行家批评指正!

诚实与信任说课稿人教版篇五

一直很欣赏沈主任上课时大气稳重、文气纵横的风格,虽不及女教师上课时的温柔与可爱,但却能够自成一体,吸引着学生走进他的课堂。

沈主任今天选择的是《诚实与信任》一课,这是一篇颇具励志色彩的文章,讲述的是发生在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有关“诚实与信任”的故事。沈主任在教学伊始,就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最值得信任的人往往是诚实的人或自己的亲人,进而过渡到“今天的故事却发生在两个陌生人之间”,这在潜意识中增加了故事的含金量,使得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从文本中一探究竟,这个过渡真实自然,颇有娓娓道来之风。

其次,沈主任在课堂上极具个人魅力的地方就是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教学第一段时,老师的一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打开了孩子们的猜想之门,看似简单的一个环节恰恰是此堂课的亮点所在。“看看哪位同学能够和老师心有灵犀,猜出来老师在这一段中会提出哪些问题?”这个问题多具有挑战性啊!孩子们不再随意地抛出问题,而是认真地揣摩文本,揣摩老师的想法,因为大家都想成为这个和老师“心有灵犀”的人。这个环节的设计巧妙不仅体现在这,对于这个和老师想得不谋而合的问题,孩子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自然极有兴趣地去文本中寻求答案,于是第一段的学习中提出的三个问题,孩子们解得快速,解得全面,解得到位。

应该说,整堂课的教学,沈主任都把握得张弛有度,但对于一些教学中的细节,我觉得还需注意。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觉得老师在“识字”方面指导得很到位,但“写字”方面却明显忽视了。老师在课堂上缺少生字的'范写、指导,忽略了生字的描红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另外,老师在指导孩子分段时,忽略了学生在表达上的一个小错误,正确的表达方式是“从第一自然段到第三自然段为课文的第一段”或“从第一小节到第三小节是课文的第一段”,而不能说成“从第一段到第三段是课文的第一段”。对于这个小小的错误,老师没有及时地纠正。另外,放在小红车上的“字条”可以说是本节课文本解读的一个重要线索,老师完全可以进行相应文字拓展,问一问孩子们“你觉得纸条上除了姓名、联系方式外,还有可能写什么?”,进而再过渡到更深层的拓展:“这张纸条还留下了什么?”而且老师强调纸条上不会写上事故的原因,似乎太绝对了。

总之,沈主任的这堂课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值得我学习。我想:真正的一堂好课,听起来不但不会觉得是负担,反而会是一种享受。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