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最新哲学开题报告研究方法 哲学开题报告(通用5篇)

最新哲学开题报告研究方法 哲学开题报告(通用5篇)

时间:2023-10-03 18:02:09 作者:雨中梧最新哲学开题报告研究方法 哲学开题报告(通用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哲学开题报告研究方法篇一

现代语境下自觉消解类人学本质的第一人――论施蒂纳哲学及其重要价值

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1)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施蒂纳代表作《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1)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1.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施蒂纳与尼采

3.施蒂纳与阿多诺

4.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施蒂纳《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孙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20xx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20xx年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xx年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哲学开题报告研究方法篇二

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探析

中国哲学史

张东荪,一位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湮没在近代哲学史上的政治哲学家。张东荪以其独特的视角,构建了一整套自己的哲学体系,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曾大放光彩。对于张东荪在近代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现代学者已经有了更明晰的认识。从张东荪整个思想体系来看,是以其哲学思想为起点,以其民主政治思想为终点。在张东荪生活的时代,人们对其民主政治思想的关注程度远胜于对其哲学思想的关注。作为一位一生都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政治,试图宣扬并建立民主政治思想的思想家,张东荪在构建其哲学体系的同时,将其哲学思想阐发为其民主政治思想。随着时间的迁移,学者们发现,在研究 20 世纪中国的哲学思想及政治思想时,张东荪的哲学思想及民主政治思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近些年来,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张东荪的哲学思想与民主政治思想。通过学者们的钻研,学界已经基本明了张东荪哲学思想体系的内容。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对其整个思想体系作进一步的挖掘,为进一步了解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打下基础。

张东荪是一位活跃在 20 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但由于时间上作为哲学家的张东荪在 1949 年后就“死”了,而其在政治上又一直作为反面形象等种种原因,现如今人们似乎很少知道这个人了。当我们再翻开历史的卷轴,我们会发现,张东荪先生是那个年代我们绝对不能够忽视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在近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如果我们说梁启超和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哲学的启蒙运动者,那么张东荪就是中国近代哲学底系统的建立人。”这是当时思想界的共同见解,如当时的学者如青,孙道升,郭湛波和贺麟等人就有明确的论断。张东荪在多元认识论之下提出了一系列认识论主张,其中内在关系说,间接呈现说,非写真说是最为重要的三项。另外张东荪提出了架构论的宇宙论以及主智的,化欲的人生观。认识论,宇宙观和人生观,构成了张东荪独有的哲学体系,这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张东荪在近现代中国哲学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就本文选题原因来说,首先,张东荪的思想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不论是他的认识论,宇宙观,人生观,还是其民主政治思想,都是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非常珍贵的材料。然后,近 20 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张东荪,而人们关注的热点一直是在哲学上,对张东荪哲学体系的研究。而在 20 世纪上半叶,当时人们对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关注绝不弱于对其哲学的关注。其次,不可否认,张东荪是一位哲学家,但就其人生的整个历程来看,张东荪是以一个哲学家的视角来关注政治,同样的,观察政治对其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反之,其哲学思想也极大的影响着其政治思想。其民主政治思想不但在当时产生了政治影响,影响到当时政治走向,而且对 20 世纪中国民主进程起到推进作用。所以研究其民主政治思想与研究其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研究其民主政治思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最后,选择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研究作为毕业论文,在于本人个人对政治思想研究的兴趣与爱好及对张东荪思想与人格的敬佩。

张东荪(1886-1973),字圣心,原名万田,今浙江钱塘人。自幼习国学,受严格的儒家经典教育,曾短暂研习佛学。1905 年官派留学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研究哲学,接触西方近代科学与哲学,完成了一个封建士人向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正由于其受深厚持久的儒家道德思想熏陶,中国士大夫身上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在他身上表现的非常突出。其一生钟爱政治,以哲学的眼光研究政治,作为一代哲学家,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张东荪给后人留下许多着作。

就本文的创新点来说,第一,关于张东荪先生思想的研究非常之缺乏,而关于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研究更加是凤毛麟角了,而本文恰好弥补了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

第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关于张东荪先生的政治思想研究论文中,绝大部分是把张东荪先生民主政治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或者是就其某个时期的民主政治思想作单个研究。而本文拟把张东荪先生的民主政治思想作个初步分期,研究其不同时期的民主政治思想,并比较之。

第三,人们对张东荪叛国案的研究都停留在挖掘事实的真相上面,而本文拟把张东荪叛国案作为为个案研究来探讨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这也是本文的一大创新点。就本文的写作思路与方法来说,按其思想历程而言, 本文拟从张东荪哲学为起点,以民主政治思想为最终归宿。首先对张东荪做出简单介绍,然后对其哲学思想中蕴含的民主政治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其次对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做出简略分期,并探讨其民主政治思想的内容及其理论来源,然后将张东荪与同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张君劢的民主政治观做出比较,最后对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做出简单评议。

张东荪不仅是一位建立了自己独有哲学体系的哲学家,还是一位民主政治思想有深入研究的思想家。张东荪自己曾说道“民主思想在我心中数十年如一日。

因此我敢自夸说,除张君劢先生外,国内最配在言论上对于民主来说话的恐怕就是区区小子了”,而且张东荪不仅仅是在理论上论证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可实施性与具体实施办法,还亲身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从评议政治到干政治,在参与政治活动中阐述自己的民主政治思想。

而且作为一名爱国自由知识分子,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一点可以从张东荪挑起的玄学与科学论战、社会主义论战、辩证唯物法论战及第三条道路的广泛传播上可以初步窥见。

但是,张东荪没有彻底的认清中国实际情况,没有看到民主政治的阶级性,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已经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张东荪所宣传与主张的是资本主义的改良社会思想,而对于社会主义,张东荪虽然也曾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但张东荪认为社会主义会造成少数人的专政与理性的缺失,其倡导的社会主义思想实质上是改良后的资本主义思想。这也就决定了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最终不能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但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并非一无是处,其思想中的闪光点如关于民主的阐述及将民主作为一种文化来建构的理念不仅对当时民主政治的进程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当今民主政治的建设也有很多借鉴意义。

张东荪不仅建立了一个哲学体系,而且也建立了一个初成体系的民主政治思想体系。张东荪不仅对民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还对民主与自由、民主与理性、民主与平等、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等民主观念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虽然张东荪提倡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但他关于社会主义应该积极吸收民主主义有益成分的论述对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东荪不但从制度及理论层面上探讨民主政治的实现之路,而且将民主政治看作是一种文化或者文明。这一点比近现代一批政治思想家仅仅将民主政治看作是把中国从乱世解救出来的思想方案或工具要更理一步。张东荪认为,民主政治不仅仅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实施,更为关键是的民主政治文化的建立,而这一点与马克思关于民主的显性结构(民主制度)与隐性结构(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民主信仰及民主心理等)不谋而合。

张东荪虽然提倡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但其民主政治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张东荪生平及思想历程

2.1 张东荪所受教育

2.2 张东荪政治生涯

2.3 张东荪晚年生涯

第三章 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分期

3.1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之前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

3.2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至建国前后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

3.3 以张东荪“叛国案”为中心看张东荪 1949 年前后的民主政治思想

3.4 1952 年后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

第四章 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

4.1 中国传统人性论

4.2 多元的认识论

4.3 架构的宇宙观

4.4 主智的人生观

4.5 文化的道德观

第五章 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内容

5.1 民主与自由

5.2 民主与理性

5.3 民主与平等

5.4 社会主义观

第六章 张东荪与张君劢民主政治思想比较

6.1 张东荪与张君劢

6.2 张东荪与张君劢政治观点比较

结语 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评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哲学开题报告研究方法篇三

现代语境下自觉消解类人学本质的第一人――论施蒂纳哲学及其重要价值

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1)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施蒂纳代表作《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1)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1.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施蒂纳与尼采

3.施蒂纳与阿多诺

4.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施蒂纳《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版

孙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20xx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20xx年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xx年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版

哲学开题报告研究方法篇四

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探析

中国哲学史

张东荪,一位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湮没在近代哲学史上的政治哲学家。张东荪以其独特的视角,构建了一整套自己的哲学体系,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曾大放光彩。对于张东荪在近代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现代学者已经有了更明晰的认识。从张东荪整个思想体系来看,是以其哲学思想为起点,以其民主政治思想为终点。在张东荪生活的时代,人们对其民主政治思想的关注程度远胜于对其哲学思想的关注。作为一位一生都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政治,试图宣扬并建立民主政治思想的思想家,张东荪在构建其哲学体系的同时,将其哲学思想阐发为其民主政治思想。随着时间的迁移,学者们发现,在研究20世纪中国的哲学思想及政治思想时,张东荪的哲学思想及民主政治思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近些年来,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张东荪的哲学思想与民主政治思想。通过学者们的钻研,学界已经基本明了张东荪哲学思想体系的内容。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对其整个思想体系作进一步的挖掘,为进一步了解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打下基础。

张东荪是一位活跃在20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但由于时间上作为哲学家的张东荪在1949年后就“死”了,而其在政治上又一直作为反面形象等种种原因,现如今人们似乎很少知道这个人了。当我们再翻开历史的卷轴,我们会发现,张东荪先生是那个年代我们绝对不能够忽视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在近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如果我们说梁启超和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哲学的启蒙运动者,那么张东荪就是中国近代哲学底系统的建立人。”这是当时思想界的共同见解,如当时的学者如青,孙道升,郭湛波和贺麟等人就有明确的论断。张东荪在多元认识论之下提出了一系列认识论主张,其中内在关系说,间接呈现说,非写真说是最为重要的三项。另外张东荪提出了架构论的宇宙论以及主智的,化欲的人生观。认识论,宇宙观和人生观,构成了张东荪独有的哲学体系,这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张东荪在近现代中国哲学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就本文选题原因来说,首先,张东荪的思想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不论是他的认识论,宇宙观,人生观,还是其民主政治思想,都是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非常珍贵的材料。然后,近20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张东荪,而人们关注的热点一直是在哲学上,对张东荪哲学体系的研究。而在20世纪上半叶,当时人们对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关注绝不弱于对其哲学的关注。其次,不可否认,张东荪是一位哲学家,但就其人生的整个历程来看,张东荪是以一个哲学家的视角来关注政治,同样的,观察政治对其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反之,其哲学思想也极大的影响着其政治思想。其民主政治思想不但在当时产生了政治影响,影响到当时政治走向,而且对20世纪中国民主进程起到推进作用。所以研究其民主政治思想与研究其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研究其民主政治思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最后,选择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研究作为毕业论文,在于本人个人对政治思想研究的兴趣与爱好及对张东荪思想与人格的敬佩。

张东荪(1886-1973),字圣心,原名万田,今浙江钱塘人。自幼习国学,受严格的儒家经典教育,曾短暂研习佛学。1905年官派留学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研究哲学,接触西方近代科学与哲学,完成了一个封建士人向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正由于其受深厚持久的儒家道德思想熏陶,中国士大夫身上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在他身上表现的非常突出。其一生钟爱政治,以哲学的眼光研究政治,作为一代哲学家,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张东荪给后人留下许多着作。

就本文的创新点来说,第一,关于张东荪先生思想的研究非常之缺乏,而关于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研究更加是凤毛麟角了,而本文恰好弥补了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

第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关于张东荪先生的政治思想研究论文中,绝大部分是把张东荪先生民主政治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或者是就其某个时期的民主政治思想作单个研究。而本文拟把张东荪先生的民主政治思想作个初步分期,研究其不同时期的民主政治思想,并比较之。

第三,人们对张东荪叛国案的研究都停留在挖掘事实的真相上面,而本文拟把张东荪叛国案作为为个案研究来探讨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这也是本文的一大创新点。就本文的写作思路与方法来说,按其思想历程而言,本文拟从张东荪哲学为起点,以民主政治思想为最终归宿。首先对张东荪做出简单介绍,然后对其哲学思想中蕴含的民主政治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其次对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做出简略分期,并探讨其民主政治思想的内容及其理论来源,然后将张东荪与同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张君劢的民主政治观做出比较,最后对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做出简单评议。

张东荪不仅是一位建立了自己独有哲学体系的哲学家,还是一位民主政治思想有深入研究的思想家。张东荪自己曾说道“民主思想在我心中数十年如一日。

因此我敢自夸说,除张君劢先生外,国内最配在言论上对于民主来说话的恐怕就是区区小子了”,而且张东荪不仅仅是在理论上论证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可实施性与具体实施办法,还亲身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从评议政治到干政治,在参与政治活动中阐述自己的民主政治思想。

而且作为一名爱国自由知识分子,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一点可以从张东荪挑起的玄学与科学论战、社会主义论战、辩证唯物法论战及第三条道路的广泛传播上可以初步窥见。

但是,张东荪没有彻底的认清中国实际情况,没有看到民主政治的阶级性,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已经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张东荪所宣传与主张的是资本主义的改良社会思想,而对于社会主义,张东荪虽然也曾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但张东荪认为社会主义会造成少数人的专政与理性的缺失,其倡导的社会主义思想实质上是改良后的资本主义思想。这也就决定了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最终不能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但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并非一无是处,其思想中的闪光点如关于民主的阐述及将民主作为一种文化来建构的理念不仅对当时民主政治的进程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当今民主政治的建设也有很多借鉴意义。

张东荪不仅建立了一个哲学体系,而且也建立了一个初成体系的民主政治思想体系。张东荪不仅对民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还对民主与自由、民主与理性、民主与平等、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等民主观念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虽然张东荪提倡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但他关于社会主义应该积极吸收民主主义有益成分的论述对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东荪不但从制度及理论层面上探讨民主政治的实现之路,而且将民主政治看作是一种文化或者文明。这一点比近现代一批政治思想家仅仅将民主政治看作是把中国从乱世解救出来的思想方案或工具要更理一步。张东荪认为,民主政治不仅仅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实施,更为关键是的民主政治文化的建立,而这一点与马克思关于民主的显性结构(民主制度)与隐性结构(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民主信仰及民主心理等)不谋而合。

张东荪虽然提倡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但其民主政治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摘要

第一章引言

1.1论文选题及意义

1.2研究综述

1.3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张东荪生平及思想历程

2.1张东荪所受教育

2.2张东荪政治生涯

2.3张东荪晚年生涯

第三章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分期

3.120世纪20年代中期之前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

3.2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建国前后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想

3.3以张东荪“叛国案”为中心看张东荪1949年前后的民主政治思想

3.41952年后张东荪的民主政治思

第四章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

4.1中国传统人性论

4.2多元的认识论

4.3架构的宇宙观

4.4主智的人生观

4.5文化的道德观

第五章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的内容

5.1民主与自由

5.2民主与理性

5.3民主与平等

5.4社会主义观

第六章张东荪与张君劢民主政治思想比较

6.1张东荪与张君劢

6.2张东荪与张君劢政治观点比较

结语张东荪民主政治思想评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哲学开题报告研究方法篇五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探讨

外国哲学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其书《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中第一次用了“历史哲学”这一理论术语。它以哲学思维的方式去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进而研究反思历史演变规律和历史的意义,这也是历史哲学的重要研究意义。它使人类以一种历史意识的形态取代原有自然法的意识。然而,人们为什么要对“历史”产生这样孜孜不倦的兴趣呢?就是人们并不满足于对自己过去经历过的历史停留在莫名其妙的感觉中,人们为了在当下的行动中找到根据,总会去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到行动根据的来源。所以说历史知识的价值就体现在于人的自我认识中: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经历过的历史能为人类能够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提供了指导和根据。对自我的认识与人性是同一的东西,而人对历史的认识也正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马克思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指出:十八世纪的个人是历史的结果,并非历史的起点。

史学研究的真正目的是关心那些真实地表现了人们在以往时代中的自我认识的历史事件,而非是简单地准确地记起、恢复各种仅仅作为事件的历史,而历史学家只有重新思想了那种创造了他们正在研究的事件的思想,他们才能理解那个事件。这就表明了历史研究与哲学探讨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切历史研究最终都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过去的永存性就活动在当下之中。处于当代问题的视野中的历史学家,通过重做人的自我认识在过去曾经做过的事情而使这些过去的事情转化成作为当代人的精神财富的历史知识。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视角对论文进行撰写:

以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自由为研究重点对象,着重对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进行研究,系统梳理哲学史上关于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

就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研究与当马克思的历史为主主义中的自由观进行结合,浅析以哲学思维对当下世界历史问题重新进行理解。

本文地撰写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文献方法:

1.把握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的自由思想,需要通过对《历史哲学》文献的研究与理解,从而把握其哲学概念的意义。

2.研究其他哲学家原着,与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进而丰富文章内容。

3.对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研究的二手资料进行吸收理解,了解对黑格尔历史学思想的研究现状。

分析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理清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思想,并对马克思的影响。

逻辑方法:理解黑格尔整体哲学的精髓,并以逻辑的方式展开叙述,然后整理出黑格尔其历史哲学中的自由思想的原貌。

本文将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的观点作为研究重点,在系统地理清黑格尔哲学理论构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黑格尔思想中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并对后人及其当下的影响。

黑格尔哲学是哲学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其构建的哲学的庞大的体系可以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巅峰,而其哲学思想中所蕴含的庞大的历史感对后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起到关键作用。

可以看出,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下,历史哲学在从古希腊,近代启蒙和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不同的哲学时期影响下的历史哲学的命运,直到黑格尔在其最具特色也是其思想最为成熟时期的作品《历史哲学》中完整的叙述其历史哲学思想,黑格尔思想体系的精髓可以总结是其强大的辩证逻辑与历史的融合性,并且以古典哲学的方式,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于逻辑与历史的自由之中。

在当代全球一体化的当下,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全世界沟通融合的局势,而如何更好的在全球多元化中去寻找一个真正的契合点,我认为关注世界历史的发展,并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去寻找多民族共通点显得尤为关键。那么在西方强大政治文化背景下,更好的理解西方对世界历史的理解与趋势,就能更好的在全球化中争取优势并参与全球化构建。

当今世界格局下,我们应该为世界历史负责,尤其在世界局势紧张的地区,中国更应该作为一个大国,肩负自己的使命。而马克思唯物历史观会继续指引着我们前进。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历史哲学的研究意义

0.2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之处

1黑格尔历史哲学及其自由问题产生的背景

1.1历史哲学产生前史

1.2历史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1.3德国历史哲学的兴起及其对自由问题的探讨

2黑格尔历史哲学中历史与自由的统一

2.1黑格尔历史哲学概念界定与对自由的理解

2.1.1黑格尔历史哲学概念界定

2.1.2黑格尔对自由概念的理解

2.2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础

2.2.1思想对客体性的第一种态度:朴素的抽象态度

2.2.2思想对客体性的第二种态度: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

2.2.3思想对客体性的第三种态度:直接知识论

2.3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实现自由

2.4自由在历史中的实现

3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

3.1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自由观思想对马克思现实自由观的思想的影响

3.2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哲学中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超越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