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2023年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教材教案(通用5篇)

2023年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教材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10-03 16:33:17 作者:字海2023年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教材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一

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情感目标

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一、提问:什么是力?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

(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

(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

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

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

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

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

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教学方法:

探究、讲解、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新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后思考问题(有关运动的话题).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讲述机械运动.

参考:文学家的描述:《光明日报)年10月17日第一版,作者欧阳中石“凌云戏月游银汉,转瞬翔天过太空.”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足球向前球体滚动

雄鹰向前翅膀上下

发现描述物体运动不容易,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

问:可以将问题简化吗?为什么?

师:在刚才看过的录像片中,我们见到了杨利伟,看到了“神舟”五号.据报道,“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舱长7.4m,直径2.8m,用长58m、重达480t的“长征”2号火箭发射.升空后,显示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仅是一个小小的光点.科学家研究它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度、飞行的速度、运动轨道等问题时,需要考虑它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吗?生:不需要,我们可以用荧光屏上的小光点代替这个“庞大”的飞船呀!

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讨论与交流](供参考)

(1)教练员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3)测量其所跳高度(判断其是否打破纪录)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跟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师:请同学们对质点进行小结:

生:对质点小结:

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2.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这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即使是同个物体,在研究的问题不同时,有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而有的情况可能不可以看作质点.

(课堂探究)

亲自做一做、试一试,书本在下列情景中能否被看成质点.

3.还有什么情况下书本可以被视为质点?什么情况下书本不能被视为质点?

参考答案:

1.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书本时,书本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可以将它视为质点.

2.相对桌面上方的某一定点来说,书本本身的长度(或宽度)不能忽略,并对经过该定点位置所需要的时间起决定作用,所以这种情况下不能将书视为质点。

3.答案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情景,老师进行准确恰当的点拨).说明:将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1)平动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一般研究物体的转动时不能把物体看作质点.

(2)物体有转动,但物体的转动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时,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

小已变成了次要因素.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答案:c

2.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1)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

(2)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3)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4)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答案:(1)(3)

3.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c.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

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

答案:c

二、参考系

教师可展示f1ash动画课件,动画内容描述为:

两位同学在路边看到急驰而过的一辆小汽车,大声叫喊,

“唉呀!你看他们跑得真快啊!”

车中的人对司机说:“你动了吗?”

投影教材中的图1.1—3图,让学生自己分析,教师加以引导.

生1:车中两个小孩都是静止的,他们都没动.

参考系: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选来作标准的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课堂交流](分四小组进行)

师:下述物理过程中选择什么为参考系较恰当?

课件投影问题:

[课堂探究]

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会计算向心加速度,了解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例的讨论,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向心加速度关系式的推导,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结合数学方法推导得出结论这一过程的学习,提升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品质和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向心加速度,掌握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难点】

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匀速圆周运动,提问:匀速圆周运动的匀速指什么?

?学生】大小不变

?教师】指出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必然有加速度。提问加速度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又如何计算?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演示地球绕太阳的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受力;演示光滑平面,小球在细线作用下绕图钉做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受力。

?教师】通过例子,说明有力拉着物体做圆周运动,这个力产生了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力的方向是加速度的方向,故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

?教师】向心加速度是一个矢量,方向指向圆心,大小如何计算。

板书设计:

向心加速度

方向

大小

推导

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四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2、课件: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2、流程图说明

情境i录像,演示,设问1

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情境ii观察、对比,设问2

观察、对比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4、树立严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5、渗透物理学“建立理想化模型”、“化繁为简”“等效代替”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柯受良飞越黄河精彩视频和生活中常见抛体运动的图片引入到抛体运动,在对抛体运动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回忆以前学过的抛体运动;对抛体运动进行分类。由抛体运动引入平抛运动。

(一)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是平抛运动?

1.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上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1)有水平初速度,

(2)只受重力作用。

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时,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

(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

问题1:平抛运动是怎样的运动?

问题2:怎样分解平抛运动?

探究一: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学生演示,提醒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同时释放两个相同小球,其中一个小球从高处做平抛运动,另一个小球从较低的地方同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现象:在初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小球都会撞在一起(学生回答)

结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师生共同总结)

探究二: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分组探究,提醒:a小球是带有小孔的小球;b装置靠近水槽;c观察两小球落到水槽中的情况)

【分组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前方小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后方小球被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两小球球同时落地。(学生回答)

结论: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师生共同总结)

课后小结

小结

一、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

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2、条件: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只受重力的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