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质8篇)

最新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质8篇)

时间:2023-10-03 03:23:21 作者:笔尘最新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流利读文,理解课文。

2.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教学难点: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教学资源:非网络资源

教学策略:启发式,读中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指导(3  分钟)

认读词语:

1)(出示第一组词语)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苦苦等待 饿得哭泣

a 指名读 ,纠正字音,这组词语给我们什么感觉?(痛苦、难受、悲伤等)

b 做做“缩着身子”的动作,理解“轻轻叹息”,无奈、哀伤;体会“苦苦等待”,你有过“苦苦等待”的时候吗? 带上感受齐读。

2)(出示第二组词语)快活地成长 健康的身体   操场上奔跑 草地上游戏

a 自由读,感觉心情如何?

b  快乐地齐读,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快乐。

4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二)感悟课文内容(17)

1学习第1小节:

(1)(出示第1小节)自己读、指名读、评价:哪里读得好?

(2)比较句子:

a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b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3)感悟句子,想象朗读,读出兴奋的语气。

2、学习第2小节:

(1)(出示第2小节) 自己读。师:你有没有苦苦等待的时候,那时你会想些什么?多可怜呀!小鸟也是这样的,你想帮助它们吗?赶快拿起马良的神笔来实现你的愿望吧!男女生赛读。(读出喜悦的语气)

(2) 师:我不仅关心小树、小鸟,还关心着身边的伙伴。

3、学习第3小节:

(1)(出示第3小节)自由读:你读到什么地方最想去帮助西西?

生1:我读到“不幸”时,最想帮助西西。

师:西西怎样的“不幸”?(双腿残疾等)

生2:他没有了双腿,只能坐在屋里,也就是说他不能……(生自由发言:不能奔跑、不能游戏……)

(2) 启发学生想象:这时候,他最需要什么?

师:他需要一双好腿,他有吗?他只能(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师:有一双好腿,才能和我们一样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他有吗?(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师:有一双好腿,才能和我们一起奔跑、游戏,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他有吗?(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读出沉重的语气)

(3)此时此刻,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为他做点什么?齐读第3小节。

是啊!关爱别人,带给别人快乐,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4、学习第四小节:发挥想象,依照课文写一节诗。

(三)快乐阅读(10)

资料城里也有很多关爱别人的小伙伴我们一起去认识、向他们学习一下

(四)确定主题、练习写作(10分钟)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拥有一颗善良关爱的心。

2.画一画,写一写:在这个世界上幸福总是和不幸共同存在的,我们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们都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还想画什么?帮助谁呀?把你的愿望画下来或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活动有两个层次,由浅入深,有收到放,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假 如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有神笔)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假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3、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重难点:

揭示文章主题,理解课题“金子”的含义。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悟出课题“金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收集劳动致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写词语。

2、回忆段落划分,并说说大意。

教师相机用小标题的形式板书:淘金无获;培养鲜花;实现梦想。

二、精读感悟,领会题目的含义

1、指读第一段,彼得去挖金子时他的心情怎样?后来心情怎样?

(彼得跟随淘金者一起去淘金,满怀希望,一心想发财,结果“一无所获”,由“高兴到扫兴”。但彼得不甘心,买地淘金,依然一无所获,满心的希望化成深深的失望。)

2、自读第二段,彼得本要离开,是什么使他留了下来?为什么?

(1)、一场大雪使彼得留了下来。

(2)理解彼得所看到的情景。

(3)抓住“若有所悟”理解彼得的一番心理活动。

(彼得本来上想通过淘金来致富的,可这里没有金子,但肥沃的土地也是一种财富,在上面种了花,不怕吃苦,同样可以致富。正是这样的美好的前景,使彼得看到了希望,而留了下来。)

(4)从“全部精力”和插图中彼得挥洒的汗水,可以看到彼得会成功的。

3、齐读第三段,体会彼得的话。

(1)“不无骄傲”就是很骄傲,很自豪。“不无”起强调作用。

(2)“真金”并不是真的金子,而是“财富”或是发财致富的方法。

(3)“唯一”:只有一个,指这是最好的办法,别无他法。也是彼得是众多淘金者中唯一留下的,唯一致富的人。

(4)彼得付出辛勤劳动后种出来的鲜花使他实现了致富的梦想。可见,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

三、小结板书,总结全文

1、可让学生结合板书复述课文。

2、着重理解“真金”的含义。

3、只要勤奋耕耘,任何土地都会奉献给你所渴望的“财富”。

板书设计

22金子

淘金无获、培育鲜花、实现梦想

金子就在地里

辛勤劳动

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三

小学二年级学生

40分钟

新课(第二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课

复习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波、浪、灯、作、字、苹、丽、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体会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音乐、生字卡片、秋景图画

轻音乐缓缓响起,柔美,动听,拂去了学生们在课间的心浮气躁,使学生的思绪跟着音乐飞扬。

师:同学们喜欢这音乐吗?

生:齐声回答。

生:喜欢!

生:想!

师:(操作课件展示图画)看谁看得最认真!告诉老师,同学们都看到什么了?

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映入眼帘,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生:“苹果”“麦浪”“田野”“人字型的大雁”“落叶”……

师:我们的同学看得真认真啊!秋天的景色美不美啊?

生:雀跃回答。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很美。同学们想读一读吗?(生答)请翻开课本第1课《秋天的图画》。

(板书课题)

1、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分组读)

3、复习生字。举生字卡片让学生整体认读,再指名,把卡片给学生,上黑板组词并标拼音,评讲,提醒学生注意翘舌音“燃”、后鼻音“灯”“浪”以及“笼”在与“灯”组成词时原来的二声调要读轻声。

1、我们再来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然后读给你周围的小朋友听,看谁读得最好。

(学生练读)

2、检查、欣赏、指导朗读

学生读一句,操作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和图画,指导学生再次朗读,并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提示学生朗读时用喜悦、兴奋的心情向同学们传递这个秋天的信息。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些果子可爱吗?表演动作、范读、齐读、分组读。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是个什么句子?应该怎样读。范读、齐读。

3、师生配合读。同学们说得真好,读得真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1、真是好美的季节,这么美的'季节,你们都想做些什么?

学生雀跃回答:想去秋游…想去摘果子…想去爬山…想拾几片落叶做书签……

2、做游戏――看图背句子。

这么美的景色不仅要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更要深深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现在我们来试一试,比一比。老师手中有许多幅秋天的图画,老师举起手中的图画,哪个小朋友能最快地准确地背出与课文相应的句子,老师就把手中的图画送给他!

学生踊跃举手,争先恐后……

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的果实,我们的小朋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也有了收获,尝到了甜美的“果实”。

1、回家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画一幅秋天的画,在活动课办小画展。

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行词串

2会写红花水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后两行词串

2、会写火、山、木、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两行词串

1、导语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玩了————公园(教师手指黑板引导学生齐说)

2、复习前两行词串的读音

(1) 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哪个小朋友能上来指着图画说给其他小朋友听?

指名2—3个学生回答

(提示句式:来到公园,我看见了——————)

(2) 你们喜欢这些美景吗?

就请小朋友带着喜欢的心情把前两行词串读一读、

3复习生字:小、红、花、水

(1) 过渡:公园美景大家记得不错,那四个生字还记得吗?

如果没有你们能互相合作把它补充完整吗?

(3) 写的时候注意笔顺、笔画

(4) 小朋友写得真不错,看来上节课你们学得很扎实, 我们一起来表扬自己、

二、新授后两行词串

1、过渡:其实,公园里不但景色美丽,还有很好玩的儿童乐园呢、你们想去玩一玩吗?

2、新授后两行词串的读音

(1)在儿童乐园里,你看见了哪些游乐项目?谁能上来指着图画告诉大家?

(2)老师发现有两个游乐项目的名称很难念,你们能把它念准确吗?

师:(拿下“转椅”或“荡船”词卡)谁已经认识了?

生:我已经认识它了,它叫“荡船”。

师:你能做小老师领着大家拼读吗?

生:d—ang 荡,ch—u—an 船。

师:船是一个什么音节?

生:三拼音节。

师:读三拼音节时要注意什么?

生:声轻介快韵母响。

师:请小朋友牢记这个拼读规则,再把船拼一拼。

(指名开火车拼读)

(以此法学习其余五个词语)

(3)去掉拼音后,小朋友还会认得刚刚结识的那些好朋友吗?

(开火车读不带拼音的词卡)

(4)看来,小朋友的确认识这些新朋友了,看,这些新朋友正排着队等我们呢,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

3.巩固后两行词串的读音

(1)好玩的东西这么多,你最喜欢玩什么呢?

(2)哪个小朋友能把自己的照片带上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呢?

(3)老师觉得小朋友真幸福,有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供你选择,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山区有许多小朋友连公园也没去过,更别说游乐项目了,你们愿意把这些好玩的东西介绍给他们吗?打开公园游览图,拿出剪刀,胶水,及词条把图上游乐项目的名称标好。

(4)山区的小朋友如果看见了这幅公园游览图后,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5)公园又美丽又好玩,我们再一起把课文读一读

4课内延伸

(1)过渡:读得真好啊,你们愿意到公园去玩吗?

(2)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找到好朋友一起玩,还可以上来跟老师一起玩。

录音机里播放欢乐的音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上面玩,其余学生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按照后两行词串的顺序模拟玩时的动作,一边玩一边说:“转移转转转(小朋友手拉手转圈),小火车呜呜开(一串小朋友排成队作小火车),注意我们快要钻山洞了(两个小朋友手拉手做山洞,其于小朋友作火车开过去),钻出了山洞玩滑梯(用手势表示),一滑滑到荡船边(两个小朋友手拉手荡过来荡过去)骑上小木马,小木马驾驾驾。”

(音乐停,老师说:“小朋友,玩累了吧,回位子休息。”)

(3)小朋友,公园好玩吗?想到真的公园去玩吗?

那老师答应你们,可是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小朋友能把这四个字写好的话,老师就一定带你到真的公园去玩。

三.识字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火”

(1)指名开火车读

(2)这个字经常和那些字交朋友成为词语?

指名学生给“火”字扩词

(3)这个字的笔画中有我们没有学过的吗?

没有

那谁能说说这个字的笔顺?

如果学生说对则加以表扬并让其他小朋友跟他说笔顺。

学生开火车书空并唱说笔顺

(4)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边写边说清楚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在书上描红,老师巡回指导

2.出示生字卡片“山”,“木”,“马”,教学方法如上。

[课堂教学思路]

这篇识字课文以词串的形式将公园的景物与设施介绍给小朋友,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便着重考虑如何让学生既扎扎实实的认识表示公园景物的词语又能切身感受到公园的美丽与有趣。基于此,在教案中,我采用的是“复习资料——新授——巩固——拓展”这一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用上了“公园游览图”,“把照片放在你喜欢的游乐项目上”,“在模拟公园中玩一玩”等活泼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新知,体会公园的乐趣;我十分注重课堂参与的情况,指名回答问题及开火车时面广量大,让班上50个小朋友人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抓住中心句,联系上下文,体悟其真正内涵。

2、运用课文语言练说,以内化语言,强化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读出体会和感悟。

4、联系自身情况,谈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点明中心句。

1、题目“军神”是从哪儿来的?

2、把沃克医生说的话读一读。

二、理解中心句

1、齐读。

2、有几句话?

3、指导朗读:体会一下该怎样读?

三、联系上文内容,体会内涵。

1、沃克医生怎么知道刘伯承是一位军人的呢?哪一节写的?(生边默读边思考)

2、分组朗读第一节。师读旁白,生体会镇定。

3、沃克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我们分别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来体会朗读。

4、手术前,从哪儿看出刘伯承是“军神”?

生边默读边练说:手术前,刘伯承坚决______,坚定认为能_____,行为也很________!

追问:他为什么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剂?

5、分角色朗读第2节,体会坚决。

6、手术中,从哪儿看出刘伯承是位军神?生边默读边划重点词边练说:手术中,连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都_____,可刘伯承______,一条崭新的床单竟然被他______。

追问: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为什么双手微微发抖?联系下文说说。

“一条崭新的床单竟然被他抓破了”,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出沃克医生担心、紧张的神态,男生读出刘伯承忍受剧痛的坚强。

8、过渡:沃克是在什么情况下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同学们轻声读第5节,然后回答。

练说:沃克问刘伯承_____,刘伯承笑着说___。在这种情况下,沃克称刘伯承为________。

9、想象一下,沃克这样喊时脸上会露出怎样的神情?哪个词语告诉我们这一点?

师点拨:失声喊道,不由自主地喊起来,人只有在惊讶到了极点的时候才会这样喊。

10、师述:是啊,手术中不用麻醉剂能忍受剧烈疼痛的病人沃克医生也许碰到过,但能一刀由一刀数清刀数的病人沃克医生在此之前绝对没有碰到过,所以他才会惊奇到极点。同学们想想看吧,一刀,一刀,又一刀,72刀啊,该要忍受多长时间的剧痛啊!沃克医生担心他会晕过去,可他数得清清楚楚。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这种意志超乎寻常,不可思议!常人是绝对、绝对做不到的。

练说:刘伯承爷爷,你的意志_________!真不愧是_____!

11、分角色朗读第四节。

四、总结:最后,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刘伯承这位军神超乎寻常的顽强意志吧!

欣赏配乐朗读,激情跟读。

五、作业

写写读后感。

[评析]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充满生命活力的对话过程。教师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内涵;深刻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基础、态度、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品词析句、表达训练、朗读指导,用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文本的情境塑造教学的情境,展开动人心弦、情味浓郁的教学过程,不仅达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使“军神”的形象和教学的情景印到了学生心灵深处。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孜孜追求的目标吗?(万小强)

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指导书写“名、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刺猬留下的纪念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它甜甜地笑了?从而感悟小刺猬的纪念的实在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词语:纪念亭子名字应该 台阶周围 旁边五颜六色甜甜地笑

小朋友,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

指名一行一行读,齐读。

二、感悟纪念

(一)由课题《纪念》引出文中有关纪念的句子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们在山坡上盖了一间小亭子,它们都想为自己亲手盖的亭子留个纪念,(板书课题:纪念)齐读课题。

2、故事中的小动物们围绕纪念这件事说了很多话,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找出有“纪念”这个词的句子。学生读课文找句子。

3、你找到了哪句?指名交流,相机出示以下三个句子:

小熊说:“亭子是我们建的,我们应该留个纪念。”

小刺猬说:“我在想,留个什么样的纪念才好呢?”

梅花鹿说:“这才是应该留的纪念啊!”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三句话。

(二)了解小熊等小动物们的纪念(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小熊说亭子是我们建的,我们应该留个纪念,(板书:小熊)那么小动物们留下了什么纪念呢?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去找一找。(出示第二自然段)

2、组织汇报交流:

(小猴等小动物写名字)出示句子:其他小动物也纷纷在柱子上、座位上和台阶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其他小动物在哪里写了名字?在“柱子、座位、台阶、写、名字”下加红色的点。(板书:……)

“纷纷”这个词你注意到了没有,(泛红)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小动物们?(没有动脑筋,没有经过思考就跟小熊一样去写名字留纪念)

3、出示图一,看动物们刻名字的图。

4、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刻下自己的名字呢?

出示句子:我在想,留个什么样的纪念才好呢?

指名读句子,从小刺猬的想法中你知道了什么?在“好”下加点。(板书:?)

小刺猬真爱动脑筋,它思考要留下一个好的纪念,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真是一只爱动脑筋的小刺猬呀!)齐读句子。

(二)感悟小刺猬的纪念的美好、有意义(三、四自然段)

1、那么,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呢?(出示三、四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三、四自然段。

2、第二年春天,小动物们又到小亭子来玩,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指名回答。出示句子:啊!-----小亭子更美了。小动物们看到亭子周围开满了------(在“五颜六色的鲜花”下加点。)(出示图二)看!这里遍地鲜花,多美呀!他们还看到了什么?(蜜蜂在花丛中唱歌。)小蜜蜂都飞来了,它们会唱些什么呢?(是谁栽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我要好好谢谢它。在花丛中唱歌真快乐呀!---------)蜜蜂在花丛中唱歌多快乐呀!

他们还看到了什么?(蝴蝶在花丛中跳着舞。)小蝴蝶一边飞一边会说些什么呢?蝴蝶翩翩起舞,多快乐啊!

3、小亭子周围,鲜花盛开、香气扑鼻、蝶飞蜂舞,多美呀!谁能美美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评议。(你读得真美,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小亭子边。你读得很美,谁能比他读得更美? 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齐读句子。

4、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小动物们会觉得怎样?(高兴)为什么?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除了高兴,小动物们还会觉得怎样?(惊讶、意外)谁也能读出他们的惊讶?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齐读句子)

5、是呀,此时的小亭子更美了,小动物们来这里玩也会更加快乐了,怪不得梅花鹿会说:出示句子:这才是应该留的纪念啊!齐读句子。

小朋友们,什么才是应该留的纪念呢?(板书:栽花)栽了花,小亭子周围就能开满五颜六色的鲜花;栽了花, 蜜蜂就能在花丛中唱歌;栽了花,蝴蝶就能在花丛中跳舞。这才是应该留的纪念啊!谁能读好长颈鹿的话?让我们再读读上面的句子。(齐读句子)

(指板书)小熊和其他小动物刻名字的纪念应该留吗?

小结:小动物们只想到自己要留个纪念,不顾爱护公物、不顾保护环境,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样的纪念是不应该留的,应该留这样的纪念:齐读上面的两句话。再读梅花鹿的话。

5、这个美好又珍贵的纪念是谁留下的呢?(板书:小刺猬 )你是怎么知道的呀?点击“甜甜地笑了”变红。为什么小刺猬在一旁“甜甜地笑了”?(小动物们不知道是它留下了这个美好的纪念,给了它们一个惊喜。它看到小亭子更美了,很高兴。 它能带给大家美丽的景象心里充满了快乐。 它为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而快乐。)

7、拓展延伸

三、指导书写

2、出示:名 站 认读生字

谁会当小老师教大家写?你会教哪个?范写

学生描红,练习写字。老师希望你们能把最漂亮的字送给老师留作纪念。

板书: 纪念

小熊 刻名字?

……

小刺猬栽花

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难点 】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

19.草原

(张伟)

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八

课时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教学方法:

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录音机,绿叶,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昨天,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作者是谁?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见了什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巴金爷爷的生花妙笔走进鸟的天堂,进一步深入学习。

二、学习课文,品读悟情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再读书,再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吧。

2、学习作者写榕树部分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7、8自然节,说说哪些地方读懂了,谈谈你的体会;哪些地方未懂,做上记号,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

(2)资料介绍榕树,简笔画展示。

(3)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指出榕树枝、干、根、叶的位置,体会榕树特点。

(4)抓重点词句,畅谈体会。

(5)指名生读,教师范读,总结朗读方法。

(6)感情朗读,品读悟情。

(7)认识静态的描写方法。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第二次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两次感受不同?

3、学习作者写鸟的部分(运用以上学法自学)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鸟的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展示各自手工制作的鸟,以趣激情。

(3)师生合作,模拟演示,创设情境,激活参与。

(4)认识动态的描写方法。在今后的读书写作中要积极运用动静结合法,这样对文章理解更深刻,写作也就更生动。

(5)看幻灯,听录音,谈感受。

(6)感情朗读,领悟中心。

(7)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含义,解题释疑。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大榕树,抓住了榕树大、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的的静态美。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许多鸟,抓住鸟多、快乐的特点,写出了鸟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的热爱之情。

四、设问促思,升华情感

如果你来到这美丽的榕树下,看到了这活泼可爱的鸟儿,你会怎么做?

五、砥砺思维,拓展延伸

看,这精致的笼中有一只美丽的鸟儿,学了这一课,你一定明白该怎么做了(学生放飞)。望着这只久居笼中,而后展翅飞向蓝天的鸟儿,你有什么感受呢?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说,可写,可画,可唱)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