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苏炳添英雄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优质5篇)

最新苏炳添英雄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优质5篇)

时间:2023-10-02 10:18:51 作者:紫衣梦最新苏炳添英雄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苏炳添英雄事迹篇一

亚洲人百米也可以跑到9秒85。苏炳添一句话让所有人热血澎湃,而我现在就是那个无限接近这个成绩的人,也许当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荒谬,但是三年后的东京,苏炳添让这一幕真真切切的实现半决赛,九秒八三,成功战胜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他指着自己胸口的china字样,告诉世界,我来自中国,我叫苏炳添。

截止到今天,全世界百米跑进十秒的只有区区155个人,但是登上太空的人类,可已经超过550人啊,苏炳添只有一米七二,平均步幅两米零八百米,跑道终点需要48步,而博尔特九秒五八那次只用了41步,这意味着,苏炳添同样冲刺的情况下,必须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如果说博尔特是非人类的壮举,那苏炳添的突破,更像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励志故事。

2008年,博尔特统治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苏炳添19岁,在所有人感慨为何跟博尔特同一时代的时候,每天默默地把汗水留给了朋友,相信博尔特也看了今天这场决赛,那个险些曾经打败自己的中国人,如今站在了他最熟悉的位置上,向着一段新的历史发起冲击,自律职业值得大部分运动员学习。

苏炳添的教练亨廷顿如此的评价,为了训练和比赛,他甚至放弃了陪伴怀孕的妻子,安胎带着30多岁的年龄,也是苏炳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连博尔特也选择在自己31岁的时候,承认他曾考虑过退役这件事,因为很多人已经怀疑他还能不能跑进十秒,他很不开心,想在在东京大干一场的梦想永远在他的心中燃烧。

他默念着把半决赛当决赛跑,于是,放下了,这次永载史册的中国速度,我的天哪,每个人的生命当中,总有几次刻骨铭心的感动,而今天,苏炳添在亚洲的土地上,在两小时之内跑出两枪,十秒以内的成绩触碰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也感受到了那一幕幸福的泪水,加油,苏炳添,希望你还能突破自己!

文档为doc格式

苏炳添英雄事迹篇二

苏炳添破十神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刘翔的含恨退役,让黄种人在短跑领域出现真空,苏炳添横空出世,及时填补了空缺,这位步频型的小个子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瞬间启动能力。在国内,苏炳添面临张培萌的竞争;在亚洲,苏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战,尽管之前苏炳添生活在张培萌、桐生祥秀的阴影下,但天道酬勤,他凭借划时代的壮举荣膺黄种人第一飞人,注定被写进体育历史教科书。

苏炳添英雄事迹篇三

东京奥运会是32岁的苏炳添,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

男子百米半决赛,作为“中国飞人”,苏炳添没有辜负国人的期望,以9.83秒的成绩位列第一,晋级决赛。苏炳添刷新了亚洲记录,同时也是黄种人第一次闯进奥运会的百米决赛。他创造了历史。

跑完半决赛,苏炳添在百米赛道上,激动地抱头痛哭;亿万中国人,也跟着他一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中国人不用再卑躬屈膝,不用再被叫“东亚病夫”,而是黄种人的骄傲,是亚洲人的骄傲。

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与奥运会。刘长春作为第一个中国选手,在海上颠簸了22天后抵达洛杉矶,参加了男子田径100米。很遗憾,刘长春没能取得好成绩,甚至连回国的路费都是由海外华人东拼西凑。刘长春说,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中国能拿到金牌,中国能举办奥运会。1984年,还是在洛杉矶,许海峰代表新中国拿到了射击比赛的金牌,从此青史留名。只可惜,就在许海峰拿金牌的前一年,刘长春离开人世,没能看到奥运会的舞台上,也升起了国旗,奏起了国歌。

如今,苏炳添在百米决赛中拿到第六名的成绩,依然值得我们为之呐喊。

苏炳添英雄事迹篇四

刘伯明,1966年9月,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兆祥公社东升生产大队(今红星乡东升村)普通社员家庭。父刘志生(独生子),母生五子、一女,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因其子女多,劳动力少,家境贫困。伯明自幼颖悟懂事,性格内向、坚毅。从小话语不多,人很文静、聪明,其他兄弟4人都没有他头脑灵活,在兆祥公社读小学和初中时,学习成绩总是班级前三名。伯明爱运动,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凡是娱乐样样都会,特别爱好下围棋,喜欢踢足球,酷爱体育运动。

1982年9月,刘伯明以优异成绩考入依安县第一中学高中。这时家里同时负担6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亲深感乏力。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父亲咬牙花100多元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的自行车,供他往返。家距学校10余公里,他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往返家和学校之间20余公里。东北夏季天长冬季天短,每年11月份便是冰天雪地。每天要早起两个多小时,上下学都需近1小时,晚8时才到家。他带午饭总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咸菜。一年四季都没换过新衣服。为赚学费,暑假到附近砖厂打力工。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从来不说,却锻炼体魄和毅力,为成为航天员奠定了坚实基础。1985年6月,高中毕业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飞行基地学校来依安一中招飞行员,他听说考上飞行员读大学不用花钱,还管吃管穿管用,就悄悄报考军校。父亲得知后,他对父亲说:"家里负担太重,当兵能省一大笔费用,"面对懂事的儿子,父亲感到欣慰。经严格考试和重重体检,最后一轮到齐齐哈尔市体检合格,他成为依安一中唯一被选上的飞行员。1990年9月,刘伯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并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飞过歼八等机型,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但他并不满足,经几年刻苦训练,无论飞行技能还是战斗机飞行员的作风养成,都有快速进步。他号称"小诸葛",除学习和训练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愿参与,每次智力竞赛他都参加。有一次,一名以出刁钻题著称的教官连续提问十余个难题,伯明却对答如流。他常说:"只要认真做事,就没有不成的理儿"。从此,教官对他实行"免提"政策。1998年1月,经多年航天员训练,刘伯明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

20__年,"神舟五号"飞船上天前,作为"神五"飞船首飞梯队队员的刘伯明,突然听到母亲病故噩耗,非常悲痛。母亲的去世让刘伯明沉浸在深深的悲恸之中,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刘伯明始终郁郁寡欢。后来。刘伯明的妻子、战友也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带他做心理治疗。大约过了半年时间,他才从母亲去世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20__年,刘伯明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同年6月,他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20__年9月15日21时10分,刘伯明作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成员,同翟志刚、景海鹏一道,承载着全国人民的企盼与厚望飞向太空,并同翟志刚密切配合,协同操作,完成了太空出舱行走的伟大壮举,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刘伯明为祖国增光,为家乡添彩,依安人民为之骄傲和自豪。

苏炳添英雄事迹篇五

有这样一位英雄的老战士,他的名字叫朱彦夫,被誉为活着的“中国保尔·柯察金”。他的传奇和事迹感动了无数国人。

朱彦夫出生于1933年7月,祖籍山东沂蒙山区。他1947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不久,就赶上了两场著名的大仗——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大小战役、战斗近百次,多次负伤,3次立功。

1950年12月,在朝鲜长津湖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的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两个营进行着殊死战斗。敌人每天在阵地上抛下数百颗炸弹,山头被削去几十厘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几块小弹片。在反反复复的阵地争夺中,全连的战友相继牺牲,250高地上只剩下遍体鳞伤的朱彦夫一人。

面对敌人的再次冲锋,朱彦夫把三挺机枪压满子弹,不停地换位射击,死守阵地。而就在朱彦夫再一次给机枪上子弹时,眼前突然飞来几颗手榴弹。他迅速抓起一颗扔向敌人,又抓起另一颗刚扔出手,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眼前一道火光,随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钻心的疼痛将朱彦夫从昏迷中唤醒,身体已经被厚厚的雪花覆盖,他想大声喊,但喊不出声;想伸开手,手指早已被冻坏。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头搓揉双眼和脸部,想把沾在脸上的冰凉的东西去掉,但拳头不听使唤,又饥又渴之下,他索性将这个异物吞下,后来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弹炸出来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于对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彦夫咬紧牙关,开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艰难地挪动躯体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彦夫终于被两名志愿军战友发现救起,紧急地送往战地救护所救治。

由于朱彦夫的伤势太重,他被辗转送回国内接受治疗和手术。在长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朱彦夫先后进行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流出体外的肠子被塞了回去,医生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朱彦夫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双手和双腿都没有了,痛心至极,满脑子都是轻生的念头。想饿死,但护理人员按时往他嘴里喂食物;想跳楼,但没有手脚连窗台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药睡过去,好不容易攒起8片安眠药,吃下去却没能把自己“解决”掉。朱彦夫自杀了三次,都没有成功。

还是医生的一句话点醒了朱彦夫:“你的命是我们用几个月的时间,千难万难,硬从死神那里夺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珍惜?”从此,朱彦夫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严酷的现实是,他的双腿从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双臂手腕以下被锯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视力也下降到0.3。一个没有四肢、没有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啊!

虽然国家对像朱彦夫这样的特等伤残军人有切实的优待和抚恤保障,但朱彦夫认为自己“无手无脚仍是军人”,他不甘于成为一个躺在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1956年,他放弃在条件优越的医院疗养康复,毅然回到了故乡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