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最新教育学的论文选题(大全5篇)

最新教育学的论文选题(大全5篇)

时间:2023-10-01 21:17:16 作者:QJ墨客最新教育学的论文选题(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育学的论文选题篇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改革传统的教师学习与成长模式,并寻求新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反思性教学开始兴起和发展,并以其独特优势而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反思性教学从本质上区别于经验性教学,它最大限度地追求教学实践的优化和合理化,从根本上要求改进教学实践,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进步和对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进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而且有利于推动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尝试着探索一种较为科学的、动态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以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反思,尽快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到反思型教师的转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要求。

(一)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认识

1、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目前学者们的理解多种多样。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教师首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美国的伯克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这一概念的基本假设是:教师需要持续不断的发展。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发展着的个体,任何教师在心智上还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和空间。其次,教师也应被视为“专业人员”,但是这种认识还不是目前教师的实然状态。然而只有如此定位,才能达到激发教师的潜能,提升教育水准的目的。第三,教师要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布兰克曼(blackman)认为教师始终都是持续的学习者,这种学习就是“专业成长”;教师也应该是积极的研究者,同时,在师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2、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分析

现行的教师专业性质的定位是:教师工作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专业,但还不是一门成熟的专业。这一定位是我们构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基点。当前,我国教师专业成长活动实际是指是新教师的入职训练和在任教师的培训和进修,这种培训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技术性,也就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原理和技术的熟练程度。

应该指出的是,在我国当前现有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和地区性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这不失为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但是问题在于,从本质上说,这种培训模式忽视了中小学教师自身内在的因素,因而很难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从实际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以及教学策略的优化,但没有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获得质的飞跃。具体表现为理论灌输居多,内容、形式与教学实践脱节。

当前的一些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对教师进行一些有关教育理论的短期培训,使中小学教师获得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促使他们的教学观念发生改变,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但这些培训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甚微。

在国外,有关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学者瓦利对反思性教学模式构建的观点,瓦利总结了五种反思模式。在实践中,教师应当在这五种反思模式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实现有机的互补。问题在于,瓦利的五种反思模式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要做到彼此的有机联系,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在具体的实践中缺少有效的指导或者说缺乏操作性。通过对国内外的分析,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要展开反思性教学就不能不构建一种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何谓反思性教学

美国的舍恩认为,主宰着美国专业教育的是“技术性教学”的思想,教育实践中过于强调单纯的理论灌输,轻视实践问题解决,忽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师范院校开设的广泛的学科课程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课程最多只能为学生将来做一名教师作好知识及思想上的准备。由此,传统的教师教育是按照一条“先理论,后实践”的思路来设计的。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思路正是目前教师培训模式的思想基础,于是培养“技术熟练者”成为了教师教育的实质性目标。舍恩的这一批判性的观点,无疑为反思性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实际上代表了其优于传统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进步之处。因此,应当这样来认识反思性教学:它是以优化教育理念,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目的,以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改进为动力的教师全面发展成长的过程。

(三)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客观上要求教师个人和群体具有强烈的专业成长意识,只有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保持一种自觉的状态,使之成为自觉的行动,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活动方式,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的专业成长。具体地说,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专业信念在教师专业素养中处于最高层次,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其它方面。通过以下案例可说明反思性教学是如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

向学生道歉

(某初中一年级某老师讲述)

上课铃响后,我发现坐在靠墙位置的同学还在交头接耳,我立刻点名批评了他们。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我发现刚才那个被我批评的女同学一直含着眼泪。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我没有去过问,一直等到下课,我把她叫到我办公室想问情原因。起初,她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她才说出原因。其实,上课铃响时,她的同桌还在讲闲话,她是在提醒他,可正巧被我瞧见了,我不分青红皂白给了她一顿批评,所以她感觉挺委屈。我才知道是我错怪了她,连忙向她道歉。可是,之后几天她心里一直有这个阴影,没有露出过笑脸。

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学生,这是深刻的教训。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每当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没有?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行事。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有着丰富复杂的特性。案例最后的一系列反问,改变了该教师对课堂教学性质的看法,引发了他的课堂教学观的变化。在教育教学中,类似这样的教学案例不胜枚举,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思考和反思,并把观察、思考和反思的结果转化为切实的教育行为,他们的教育信念就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就越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要通过反思性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教学行为依据和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不断优化和改善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从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在实施新课程的当前,教师必须注重反思性教学,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努力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其二,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

教学理论素养是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会形成一些对教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而支持这些理解和认识的教学理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外显的理论,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报告出来,更容易受到外界新信息而产生变化,但这类知识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类是内隐的理论,这类知识在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教师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当然,这两种理论知识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外显的理论可以转化为内隐的理论,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意识不到自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究竟采用了什么理论,因而不容易发现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外显的理论之间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自然不会产生改变。教师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与讨论,使外显的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使内隐的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

其三,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需要教师成为一名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反思性教学强调通过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表现出与其他专业如律师、医师相当的学术地位,使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进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形象与地位。

(一)反思性教学模式的结构

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反思,来增进其对教学现实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关于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操作模式,比较著名的有埃拜()模式和拉博斯凯(ey)模式,埃拜指出,反思性教学应由反思性计划、反思性教学、反思性评价三个环节构成,其中,反思性计划是起点。拉博斯凯认为,反思性教学由动力环节(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行动环节(包括情景、过程、态度和内容)和结果环节(包括新的理解力和解决实践问题)。

反思性教学模式的结构应当是由这样的四个步骤或者阶段组成:

动机阶段: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教师职业内部动机来自教师个人和群体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其中包含着教师对教学现状的不满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要求,这是反思性教学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另一方面,适应教学实践发展的要求则构成了反思性教学的外部动机。

计划阶段:教师个人和群体的反思动机及这一动机在适当条件下的强化,推动教师形成反思性教学的计划酝酿。在计划酝酿过程中,教师个人和群体基于研究的需要,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对教学实践加以不断的反思,作出合乎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断,这一判断导致了计划的制定,并创设必要的条件,思考计划如何执行。

行动阶段:即反思性教学计划的执行阶段。在行动中,行动涉及到具体的反思内容、反思的情景、条件和反思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的具体步骤、环节,教学反思行为发生的内外环境因素,教学的动态变化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涉及到教师个人和集体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就是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优化和对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态度和情感变化,以及教师本身职业理想、价值目标的确立和达成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评价阶段:对教学反思行为的评价,标准只有两个:一是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二是教师自身教育理念的优化。

为了对反思性教学模式有更为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扮演一个双重的角色:一个角色是舞台上的演员,另一个角色是台下观众或者评论者。这种双重角色使教师能够发现他们潜意识中存在的东西,对自己的个体教学行为能够获得一种置身局外的、全新的认识,发现新的更好的促进行为变化的方法,了解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二)反思性教学模式的运行过程

关于反思性教学的运行过程,笔者认为,源于教师个人和群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深刻体悟,以及对教学实践的强烈不满,即教师职业内部动机的强化,这是反思性教学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另外,适应教学实践发展的要求构成了反思性教学的外部动机。这两种动机促使教师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推动教师形成反思性教学的计划和行动。在计划酝酿阶段,教师个人和集体因为有改变教学实践的强烈动机,产生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并进一步促成反思性教学实践计划的制定,在此一过程中,需要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作出合乎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断,这一判断导致了计划的诞生,并创设必要的条件,思考计划如何执行;在行动阶段,行动涉及到内容、情景和过程,也就是行动的具体步骤、环节和细节,教学行为发生的内外环境条件,教学的动态变化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涉及到教师个人和集体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就是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优化和对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态度和情感变化,以及教师本身职业理想、价值目标的确立和达成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这也许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不得不发生的事情,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和根本要求;对行动的评价,应当考虑的,一是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二是教师本身的教育理念的优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发现新问题,从而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三)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反思性教学有许多可行的形式和手段,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笔者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写作教学日志,听课和观摩,个案研究。

其一、写作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是教师个人的记录文件。因此,它既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思考型的。它主要记录教师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个人的困惑、个人的认识、对问题的解释和看法等。

教师在一节课或阶段性工作之后,用教学日志的形式记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作为反思的基础。教师或者独自展开反思,或者与自己的同事展开讨论,围绕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一起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以及在下次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和采取的措施,这种讨论很容易使教师从其同事那里得到许多启迪和经验。日志使教师经常地反思教学经历,教师也可以把日志作为自己教学案例的一个发展史的记录,以反馈教学的成功与不足。蹩脚的日志通常有两类:一类是记流水帐,一类是一般性经验总结。

通过记日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使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为行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养成写教学日志的习惯,作为反思的手段,时常归纳、总结,往往可获得对自己教学实践比较全面的认识。久而久之,一定能成为一名对教学充满热情、有自己教学特色和风格的优秀教师。

其二、听课与观摩

互动和交流是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听课主要是以相互听课为主的形式,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教研室为单位,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如: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学生反映、师生关系等,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听课能使教师彼此切磋,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共同进步。这与传统的听课形式有根本的不同,它不是教学的检查、评估,而是通过听课这一形式,教师相互观摩教学,同时记下所观察到的情景,发现的问题等,然后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课堂观摩是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课堂观摩情况,教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设计改进方案,并再次回到课堂,直到取得相应的结论。课堂观摩能够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保持开放心态,解放思想,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交流活动,以求发展。

其三、个案研究

教学个案是对教学实践的描述,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教师与学生的行动、思维、感受。个案不仅仅是讲故事,在特定的个案里还包含抽象的理论和原则。个案研究有助于发展和培养教师们对不同观点和理论进行权衡的能力,有助于他们从多重角度看待某一问题。个案研究首先要使教师们熟悉有关概念,然后从所提供的个案中进行概念和结论的研究,同时使教师们寻求与概念和结论相关的问题,并使之与他们的直接教学经验相联系,就先前阶段的问题和所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深思和讨论,最后运用有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论证,鼓励教师们为个案寻求可能选择的结论。

(四)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条件

在教学实践当中,反思性教学的策略有两种:一是内省,一是交流。内省和交流都是教师对改进教学实践的内部动机作用的结果,内省源于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求有所改变,有所提升;交流则诉诸于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交融和碰撞,共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但是,无论是内省还是交流,反思性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性条件都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源于对学生发展的责任感。对于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不高的教师而言,即使教学效果不好,受到各方面的压力,也往往把责任归之于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差,归之于家长素质不高和不配合,归之于社会、社区的环境不理想,而不愿意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的缺失。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唤醒他们的职业道德的良知比什么都重要。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有的教师所任班级学生的成绩不错,而实际上,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对学生的严厉苛刻以及居高临下的权威地位,以牺牲学生休息时间和文体娱乐为代价,通过大量的练习强化记忆以应对考试,“好”的成绩完全是用时间磨出来的。当这些教师陶醉于学生成绩并把它看做是专业水平标志的时候,是否应该反思他们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做的事情,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又有多远。

当教师由于责任感的缺失而导致教学行为不当时,学生受到的影响往往是内隐的、深层的,对其今后的发展势必产生长期消极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走向和进程。没有教师自我反思意识的增强,就缺少了教师走向专业成熟的内在动力和条件,反思性教学也就无从谈起了。同时,教师还要有较强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和专业理论修养,并具有开放的心态和执着的精神。

(一)反思型教师的实质

反思型教师代表了教师专业成长前进的方向,他们在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实践、角色定位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于经验型教师的特点,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进步。反思型教师强调教材与师生间的对话,由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而经验型教师只关心与教材的对话,认为教学过程是知识和信息的单向传输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反思型教师在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时,进行理性推理;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怀疑态度。经验型教师依赖于机械模仿和经验习惯,顺从权威而又依赖已有经验。在教学实践上,前者把教学看成一门艺术,强调因材施教,因情(境)施教,后者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简化成一种技术性的控制过程。

(二)反思型教师的教育途径

反思型教师的教育途径要在宏观的层面上实现,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微观领域的操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专业成长。

其一、教学研究

反思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教师在认真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应把自己看成是研究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分析和评价,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注意,对经验加以总结,使之形成理性的认识。自觉的教学研究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作为教师,有了教学科研的自觉性之后,还应掌握一些研究方法。比如,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课题论证、课题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选用以及研究成果的提取与展示等等,都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其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所谓行动研究,即教师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行为的行动过程,其中贯穿着自我质疑、自我解惑。行动研究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规模比实验研究小,它主要瞄准具体的某个教学环节、步骤、方法,通过搜集教学素材,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开展研究。教师可独立思考,或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也可参考有关理论、模式以及与学生座谈,提出设想,制定出计划;然后在教学实践中试验计划以确定其有效性。教师对这一系列研究过程、方法及有效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行动研究报告。行动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是与教师自身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连的自我教学研究。

其三、终身学习

反思与不断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反思性教学建立在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基础上。职业发展能力的形成,一部分来自于反思,一部分来自于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因此,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是反思的必要基础。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反思性教学能力,形成职业发展能力,而这一能力必须也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来培养。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需要精选几部重要理论著作,反复研读。专家学者的文章、相关教学研究的期刊也能帮助教师开拓视野,接触最新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促进教师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形成。教师也需要结合实践深入思考,培养问题意识,将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纳入科研课题之列,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坚持自学是教师终身学习以获得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反思性教学既是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又是促进自我变化的一种有效工具,它不仅会对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学习经验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会改变教师职业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首先探讨世界变化的观点并以一种新的不同的方式来解释新的世界,进一步探讨态度信仰上的变化和新意义上的变化,然后探讨自身教学行为的变化。上述变化会深刻地影响他们的职业观点,影响其团队观念以及具体的教学行为。

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要满足这一发展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建构一种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学模式,将教师的反思纳入这一动态的模式中,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要的。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这一公式清楚地指明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和方法。而教师的反思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杜威在1932年就提出了人格性因素在教师“反省性教学”中的作用。有的教师不能进行好的反思性教学,不是他们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而是他们自身的人格出了问题。因此,反思不是制度化的或者技术性的,也不是具体的条条框框,我们必须按照人格发展的原理和特点来进行反思型教师教育。关注教师反思性人格的发展拓展了我们的反思型教师教育途径:反思型教师教育不单单是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来进行的,也主要从教师人格发展的视角来进行的。

总之,反思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无疑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李金巧。杨向谊主编,思考·追问·探究--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探索[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1.

[4]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4)。

[6]钟秀英,周先进。教师专业发展:反思性教学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06(11)。

[7]卢真金。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01(5)。

[8]杨国燕。反思性教学: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

[9]张贵新,饶从满,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述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10]梁燕玲。教育反思:一种促进教师成长的科研范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6(8)。

教育学的论文选题篇二

摘要:本文利用了混沌对初值敏感依赖的思想,研究了此思想对教育学的作用,通过分析高等数学正反两方面案例,得出了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有着重大影响,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乃至其他科目教学质量有巨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周期点回复点拓扑传递对初值敏感依赖混沌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学习使人改变命运,在学校学习是大众主流,故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研究教师在学生学习中起到哪些正面或反面的作用.

二、基本理论

定义5:混沌:混沌的研究始于混沌现象的发现,所谓混沌现象就是指动力系统中出现的貌似不规则运动,它的发现可以追溯到poincare关于天体力学的研究工作.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人明确地指出什么叫混沌,直到1975年,美籍华人李天岩与其导师yorke在一篇题为“periodthreeimplieschaos”的论文中才第一次用严格的数学语言给“混沌”下了定义.此后,仅对映射系统而言就有许多对混沌的不同描述出现在学术期刊或专著中.我们仅看以下两种受到普遍关注的定义.

iii)f对初值敏感依赖,

则称f在devaney意义下是混沌的.

注意:(1)devaney混沌是重要的混沌定义,i表示系统是不可分解的;ii说明没有周期点的系统都不是devaney混沌的;iii说明系统是不可预测的.但i和ii蕴含iii,即拓扑传递性加上周期点的稠密性,蕴涵对初值敏感依赖,因此i和ii就是修改的devaney混沌.

(2)devaney混沌蕴含李-约克混沌,但是反向蕴含不成立.

三、研究问题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混沌思想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有着启迪思想、教书育人的巨大作用,所以教师的一举一动很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一句夸赞可能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一句批评可能让学生放弃学业,这充分体现了混沌对初值敏感依赖的思想,即初值的微小改变可能导致迭代结果产生不可忽视的误差.

四、案例

一知名画家在讲述自己成长之路时曾说他的小学教师的一句话坚定了作画的信心.一天,教师没有准时来到课堂上,于是他和一些同学在黑板上乱涂.教师进来后,其他同学都逃回座位,而他由于太认真没有注意到教师已经来了,等他发现,他以为教师会狠骂他,可是老师却很欣赏他的作品并鼓励他好好努力.就是这么一句话让他一直努力作画,取得了今日的成就.仅仅只是一句鼓励,却培养了一个杰出人才,试想,如果教师真的狠批评他了,也许就不会有今日的杰出画家.

五、结语

混沌对初值敏感依赖在教育学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一些做法对学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这些做法改变一点就很有可能伤害学生的一生.学生是敏感的、心智不成熟的,容易被影响,所以教师要学会包容,谨言慎行,家长要关爱引导,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学生要自立自强,这样,才会避免悲剧的发生,营造和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周作龄.符号动力系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廖公夫,王立冬,范钦杰.映射迭代和混沌动力系统.科学出版社,20xx.

[4][苏]b.a.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教育学的论文选题篇三

摘要:近些年来,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在我国各个省市地区如火如荼的进行,小学是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一直以来,数学教育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教学课程,在新课标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和创新已经成为了相关教学人员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新课标环境下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提高数学教育人才培养效率的有效策略。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变化等一系列综合知识的学科,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数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结果,更要教会学生方法。因此教育人员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帮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所遇见的难题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从小培养一种全面的数学思维。

1.1数学教育人才培养理念落后。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是注重学生的成绩和课堂表现,很少从本质上挖掘学生潜在的数学才能,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高校所培养的教学人才是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中坚力量,新课标小学数学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应该在高校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中体现出来,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在对数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培养的过程中,使用的教材版本比较落后,在教学理念上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并且很多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在学生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因此目前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经常抓不住重点,不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心理特点。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效率偏低。

1.2数学教育的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所学习的观点和理念与日后的教学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可见对数学教育体系的课程安排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十分必要。但是从目前高校的数学教育体系来看,其课程的安排与规划存在着突出的课程比例失调、课时安排不足等问题。目前,高等院校针对小学数学教育所开设的课程包括数学分析、几何解析、高等代数、普通物理、微分方程、数学模型、近世代数、高等几何等。这些课程通常在大学的一至三年纪完成,可见数学理论课程占据了总教学时常四分之三甚至是以上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内,学生只能学习数学知识,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也没有学习如何做好一名真正的老师。通常会在大四进行数学教育理论以及实习的相关课程,而教育心理学、数学思想方法等课程的开设更是少之又少,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之内,学生对教学心理和方法的掌握知之甚少,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也会走很多弯路,降低教学效率。同时,分类过少、含糊不清的选修课程也是影响学生从教水平的主要原因。

2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人才培养效率的有效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人员的工作素质,实现新课标对学生数学素质培养的目标,高校在进行数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想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精髓,就一定要以同样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注重尊重学生的心理,听从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讨论的机会,使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积极的表达自身的相反,这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和理解,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此外,这种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与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教学理念相互一致,当学生迈入工作岗位,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才能以同样的思维和方法去教育学生,尊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从而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起一种既善于思考又能够实际应用的数学思维与能力。其次,数学教育人才的合理培养和需要对现有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革。高校数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应该适当的加入数学探究、数学文化、数学史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充分明确数学教育的发展脉络,使其真正了解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到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人员所应该承受的责任。此外,为了提高学生进行教学工作的能力与水平,高校数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体系中应该适当的增加数学教育心理等课程的比重,帮助学生提高在进行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对一些突发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育工作人员。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内容无论多么丰富完善,如果没有实践行动的检验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高校应该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的课程中,归纳并总结当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梳理当前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找到新课标教学体系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新课标教学理念与应试教育下的数学教学理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校在进行数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数学教育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蒋桂银。对小学数学教育学课程构建的建议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12):33.

教育学的论文选题篇四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除了遵循一般的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外,还要结合少儿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实践,浅谈一下在少儿生理、心理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注意问题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1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

1.2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

少儿的血液量相对成人含量多,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相比较低。少儿心脏的相对重量和容积均和成人相近。由于少儿的神经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故心率较快。心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能力小,故每搏输出量小。少儿的血管因易扩张而相对较粗,血压也比成人低。少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因而呼吸频率较快,但呼吸阻力较大,呼吸肌力量较弱,所以肺活量较小。同时,由于少儿氧运输功能较差,最大通气量和摄氧量都较低,故在运动训练时,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实现。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少儿不宜过早的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以“双基”的教学与训练为主,以平和的简短武术套路进行教学与训练。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冲拳、推掌等。不宜过多的进行耐力、力量和静力性的练习。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少儿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密度与强度要注意交替节奏,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科学的运用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方法。适当发展难度动作。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练习,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应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凡是使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则呼气。如在作跳跃的动作时应吸气;在落地的动作时应呼气等。

1.4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少儿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插比赛或游戏。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时,教师或教练员不应求快、花、多,应练好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产生错误动作时,教师或教练员要有耐心,作到预防在先,及时纠正。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应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现代媒体教学,以帮助理解。

2.1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少儿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优点给予表扬。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少儿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往往有些教师或教练员一看到他们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使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在教学与训练中看似严肃,反而使少儿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不佳。

2.2使少儿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少儿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例如,在一分钟的正踢腿,一组不记数,不看质量,每天踢。而另一组记数,看质量,并在训练中严格要求,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优点,登记各次成绩和次数。两组练习相同时间后,测验结果表明后一组的效果好于前一组。实验证明:知道效果,会使训练取得较好的成绩。指出优点和问题,能使有关神经得到阳性的刺激,而使另外的神经中枢的联系受到阴性的强化。加强分化过程,使兴奋和抑制两过程更加精确,促使正确技能的形成。特别是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起到振奋精神、活跃情绪的作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鼓舞信心和勇气,产生增力的情绪体验,提高有机体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

2.3创设优良情绪体验情景,激发竞争意识

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创设优良的情绪体验情景,活跃少儿的学习和训练情绪,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形象生动的启发语言;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变换教学与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当然,教师或教练员在定教学与训练的任务时,应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这样才能推动少儿心理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少儿武术专项教学与训练是为比赛准备的。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是最敏感的部分,由于少儿的情绪波动性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界刺激敏感。在教学与训练中,应多采用单练的形式,让他们充分体验赛场情景,培养克服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同时增强力争上游的决心,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3.1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少儿武术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随着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力量、柔韧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基础训练。

3.2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

在少儿武术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3.3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

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儿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控制少儿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还要督促少儿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4.1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所以,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少儿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要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2少儿正处于武术打基础和积极提高的有利时期。所以,在进行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版。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版。

[4]全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委员会。全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武术》。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教育学的论文选题篇五

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尝试着探索一种较为科学的、动态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为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实践领域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论参考,以利于对他们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反思,从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尽快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要求。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围绕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索了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以及评价等,并初步探讨了反思型教师的成长。介绍了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进一步分析了该模式的结构及其内部运行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分析了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条件。

教师专业成长反思性教学模式反思型教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改革传统的教师学习与成长模式,并寻求新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反思性教学开始兴起和发展,并以其独特优势而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反思性教学从本质上区别于经验性教学,它最大限度地追求教学实践的优化和合理化,从根本上要求改进教学实践,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进步和对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进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而且有利于推动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尝试着探索一种较为科学的、动态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以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反思,尽快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到反思型教师的转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要求。

(一)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认识

1、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目前学者们的理解多种多样。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教师首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美国的伯克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这一概念的基本假设是:教师需要持续不断的发展。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发展着的个体,任何教师在心智上还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和空间。其次,教师也应被视为“专业人员”,但是这种认识还不是目前教师的实然状态。然而只有如此定位,才能达到激发教师的潜能,提升教育水准的目的。第三,教师要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布兰克曼(blackman)认为教师始终都是持续的学习者,这种学习就是“专业成长”;教师也应该是积极的研究者,同时,在师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2、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分析

现行的教师专业性质的定位是:教师工作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专业,但还不是一门成熟的专业。这一定位是我们构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基点。当前,我国教师专业成长活动实际是指是新教师的入职训练和在任教师的培训和进修,这种培训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技术性,也就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原理和技术的熟练程度。

应该指出的是,在我国当前现有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和地区性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这不失为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但是问题在于,从本质上说,这种培训模式忽视了中小学教师自身内在的因素,因而很难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从实际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以及教学策略的优化,但没有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获得质的飞跃。具体表现为理论灌输居多,内容、形式与教学实践脱节。

当前的一些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对教师进行一些有关教育理论的短期培训,使中小学教师获得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促使他们的教学观念发生改变,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但这些培训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甚微。

在国外,有关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学者瓦利对反思性教学模式构建的观点,瓦利总结了五种反思模式。在实践中,教师应当在这五种反思模式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实现有机的互补。问题在于,瓦利的五种反思模式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要做到彼此的有机联系,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在具体的实践中缺少有效的指导或者说缺乏操作性。通过对国内外的分析,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要展开反思性教学就不能不构建一种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何谓反思性教学

美国的舍恩认为,主宰着美国专业教育的是“技术性教学”的思想,教育实践中过于强调单纯的理论灌输,轻视实践问题解决,忽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师范院校开设的广泛的学科课程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课程最多只能为学生将来做一名教师作好知识及思想上的准备。由此,传统的教师教育是按照一条“先理论,后实践”的思路来设计的。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思路正是目前教师培训模式的思想基础,于是培养“技术熟练者”成为了教师教育的实质性目标。舍恩的这一批判性的观点,无疑为反思性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实际上代表了其优于传统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进步之处。因此,应当这样来认识反思性教学:它是以优化教育理念,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目的,以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改进为动力的教师全面发展成长的过程。

(三)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客观上要求教师个人和群体具有强烈的专业成长意识,只有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保持一种自觉的状态,使之成为自觉的行动,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活动方式,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的专业成长。具体地说,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专业信念在教师专业素养中处于最高层次,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其它方面。通过以下案例可说明反思性教学是如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

向学生道歉

(某初中一年级某老师讲述)

上课铃响后,我发现坐在靠墙位置的同学还在交头接耳,我立刻点名批评了他们。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我发现刚才那个被我批评的女同学一直含着眼泪。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我没有去过问,一直等到下课,我把她叫到我办公室想问情原因。起初,她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她才说出原因。其实,上课铃响时,她的同桌还在讲闲话,她是在提醒他,可正巧被我瞧见了,我不分青红皂白给了她一顿批评,所以她感觉挺委屈。我才知道是我错怪了她,连忙向她道歉。可是,之后几天她心里一直有这个阴影,没有露出过笑脸。

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学生,这是深刻的教训。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每当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没有?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行事。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有着丰富复杂的特性。案例最后的一系列反问,改变了该教师对课堂教学性质的看法,引发了他的课堂教学观的变化。在教育教学中,类似这样的教学案例不胜枚举,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思考和反思,并把观察、思考和反思的结果转化为切实的教育行为,他们的教育信念就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就越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要通过反思性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教学行为依据和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不断优化和改善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从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在实施新课程的当前,教师必须注重反思性教学,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努力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其二,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

教学理论素养是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会形成一些对教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而支持这些理解和认识的教学理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外显的理论,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报告出来,更容易受到外界新信息而产生变化,但这类知识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类是内隐的理论,这类知识在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教师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当然,这两种理论知识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外显的理论可以转化为内隐的理论,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意识不到自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究竟采用了什么理论,因而不容易发现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外显的理论之间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自然不会产生改变。教师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与讨论,使外显的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使内隐的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

其三,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需要教师成为一名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反思性教学强调通过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表现出与其他专业如律师、医师相当的学术地位,使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进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形象与地位。

(一)反思性教学模式的结构

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反思,来增进其对教学现实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关于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操作模式,比较著名的有埃拜()模式和拉博斯凯(ey)模式,埃拜指出,反思性教学应由反思性计划、反思性教学、反思性评价三个环节构成,其中,反思性计划是起点。拉博斯凯认为,反思性教学由动力环节(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行动环节(包括情景、过程、态度和内容)和结果环节(包括新的理解力和解决实践问题)。

反思性教学模式的结构应当是由这样的四个步骤或者阶段组成:

动机阶段: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教师职业内部动机来自教师个人和群体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其中包含着教师对教学现状的不满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要求,这是反思性教学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另一方面,适应教学实践发展的要求则构成了反思性教学的外部动机。

计划阶段:教师个人和群体的反思动机及这一动机在适当条件下的强化,推动教师形成反思性教学的计划酝酿。在计划酝酿过程中,教师个人和群体基于研究的需要,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对教学实践加以不断的反思,作出合乎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断,这一判断导致了计划的制定,并创设必要的条件,思考计划如何执行。

行动阶段:即反思性教学计划的执行阶段。在行动中,行动涉及到具体的反思内容、反思的情景、条件和反思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的具体步骤、环节,教学反思行为发生的内外环境因素,教学的动态变化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涉及到教师个人和集体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就是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优化和对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态度和情感变化,以及教师本身职业理想、价值目标的确立和达成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评价阶段:对教学反思行为的评价,标准只有两个:一是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二是教师自身教育理念的优化。

为了对反思性教学模式有更为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扮演一个双重的角色:一个角色是舞台上的演员,另一个角色是台下观众或者评论者。这种双重角色使教师能够发现他们潜意识中存在的东西,对自己的个体教学行为能够获得一种置身局外的、全新的认识,发现新的更好的促进行为变化的方法,了解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二)反思性教学模式的运行过程

关于反思性教学的运行过程,笔者认为,源于教师个人和群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深刻体悟,以及对教学实践的强烈不满,即教师职业内部动机的强化,这是反思性教学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另外,适应教学实践发展的要求构成了反思性教学的外部动机。这两种动机促使教师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推动教师形成反思性教学的计划和行动。在计划酝酿阶段,教师个人和集体因为有改变教学实践的强烈动机,产生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并进一步促成反思性教学实践计划的制定,在此一过程中,需要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作出合乎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断,这一判断导致了计划的诞生,并创设必要的条件,思考计划如何执行;在行动阶段,行动涉及到内容、情景和过程,也就是行动的具体步骤、环节和细节,教学行为发生的内外环境条件,教学的动态变化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涉及到教师个人和集体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就是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优化和对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态度和情感变化,以及教师本身职业理想、价值目标的确立和达成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这也许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不得不发生的事情,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和根本要求;对行动的评价,应当考虑的,一是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二是教师本身的教育理念的优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发现新问题,从而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三)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反思性教学有许多可行的形式和手段,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笔者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写作教学日志,听课和观摩,个案研究。

其一、写作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是教师个人的记录文件。因此,它既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思考型的。它主要记录教师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个人的困惑、个人的认识、对问题的解释和看法等。

教师在一节课或阶段性工作之后,用教学日志的形式记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作为反思的基础。教师或者独自展开反思,或者与自己的同事展开讨论,围绕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一起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以及在下次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和采取的措施,这种讨论很容易使教师从其同事那里得到许多启迪和经验。日志使教师经常地反思教学经历,教师也可以把日志作为自己教学案例的一个发展史的记录,以反馈教学的成功与不足。蹩脚的日志通常有两类:一类是记流水帐,一类是一般性经验总结。

通过记日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使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为行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养成写教学日志的习惯,作为反思的手段,时常归纳、总结,往往可获得对自己教学实践比较全面的认识。久而久之,一定能成为一名对教学充满热情、有自己教学特色和风格的优秀教师。

其二、听课与观摩

互动和交流是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听课主要是以相互听课为主的形式,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教研室为单位,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如: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学生反映、师生关系等,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听课能使教师彼此切磋,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共同进步。这与传统的听课形式有根本的不同,它不是教学的检查、评估,而是通过听课这一形式,教师相互观摩教学,同时记下所观察到的情景,发现的问题等,然后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课堂观摩是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课堂观摩情况,教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设计改进方案,并再次回到课堂,直到取得相应的结论。课堂观摩能够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保持开放心态,解放思想,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交流活动,以求发展。

其三、个案研究

教学个案是对教学实践的描述,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教师与学生的行动、思维、感受。个案不仅仅是讲故事,在特定的个案里还包含抽象的理论和原则。个案研究有助于发展和培养教师们对不同观点和理论进行权衡的能力,有助于他们从多重角度看待某一问题。个案研究首先要使教师们熟悉有关概念,然后从所提供的个案中进行概念和结论的研究,同时使教师们寻求与概念和结论相关的问题,并使之与他们的直接教学经验相联系,就先前阶段的问题和所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深思和讨论,最后运用有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论证,鼓励教师们为个案寻求可能选择的结论。

(四)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条件

在教学实践当中,反思性教学的策略有两种:一是内省,一是交流。内省和交流都是教师对改进教学实践的内部动机作用的结果,内省源于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求有所改变,有所提升;交流则诉诸于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交融和碰撞,共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但是,无论是内省还是交流,反思性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性条件都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源于对学生发展的责任感。对于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不高的教师而言,即使教学效果不好,受到各方面的压力,也往往把责任归之于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差,归之于家长素质不高和不配合,归之于社会、社区的环境不理想,而不愿意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的缺失。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唤醒他们的职业道德的良知比什么都重要。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有的教师所任班级学生的成绩不错,而实际上,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对学生的严厉苛刻以及居高临下的权威地位,以牺牲学生休息时间和文体娱乐为代价,通过大量的练习强化记忆以应对考试,“好”的成绩完全是用时间磨出来的。当这些教师陶醉于学生成绩并把它看做是专业水平标志的时候,是否应该反思他们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做的事情,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又有多远。

当教师由于责任感的缺失而导致教学行为不当时,学生受到的影响往往是内隐的、深层的,对其今后的发展势必产生长期消极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走向和进程。没有教师自我反思意识的增强,就缺少了教师走向专业成熟的内在动力和条件,反思性教学也就无从谈起了。同时,教师还要有较强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和专业理论修养,并具有开放的心态和执着的精神。

(一)反思型教师的实质

反思型教师代表了教师专业成长前进的方向,他们在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实践、角色定位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于经验型教师的特点,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进步。反思型教师强调教材与师生间的对话,由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而经验型教师只关心与教材的对话,认为教学过程是知识和信息的单向传输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反思型教师在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时,进行理性推理;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怀疑态度。经验型教师依赖于机械模仿和经验习惯,顺从权威而又依赖已有经验。在教学实践上,前者把教学看成一门艺术,强调因材施教,因情(境)施教,后者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简化成一种技术性的控制过程。

(二)反思型教师的教育途径

反思型教师的教育途径要在宏观的层面上实现,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微观领域的操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专业成长。

其一、教学研究

反思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教师在认真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应把自己看成是研究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分析和评价,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注意,对经验加以总结,使之形成理性的认识。自觉的教学研究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作为教师,有了教学科研的自觉性之后,还应掌握一些研究方法。比如,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课题论证、课题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选用以及研究成果的提取与展示等等,都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其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所谓行动研究,即教师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行为的行动过程,其中贯穿着自我质疑、自我解惑。行动研究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规模比实验研究小,它主要瞄准具体的某个教学环节、步骤、方法,通过搜集教学素材,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开展研究。教师可独立思考,或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也可参考有关理论、模式以及与学生座谈,提出设想,制定出计划;然后在教学实践中试验计划以确定其有效性。教师对这一系列研究过程、方法及有效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行动研究报告。行动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是与教师自身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连的自我教学研究。

其三、终身学习

反思与不断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反思性教学建立在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基础上。职业发展能力的形成,一部分来自于反思,一部分来自于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因此,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是反思的必要基础。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反思性教学能力,形成职业发展能力,而这一能力必须也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来培养。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需要精选几部重要理论著作,反复研读。专家学者的文章、相关教学研究的期刊也能帮助教师开拓视野,接触最新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促进教师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形成。教师也需要结合实践深入思考,培养问题意识,将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纳入科研课题之列,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坚持自学是教师终身学习以获得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反思性教学既是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又是促进自我变化的一种有效工具,它不仅会对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学习经验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会改变教师职业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首先探讨世界变化的观点并以一种新的不同的方式来解释新的世界,进一步探讨态度信仰上的变化和新意义上的变化,然后探讨自身教学行为的变化。上述变化会深刻地影响他们的职业观点,影响其团队观念以及具体的教学行为。

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要满足这一发展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建构一种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学模式,将教师的反思纳入这一动态的模式中,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要的。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这一公式清楚地指明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和方法。而教师的反思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杜威在1932年就提出了人格性因素在教师“反省性教学”中的作用。有的教师不能进行好的反思性教学,不是他们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而是他们自身的人格出了问题。因此,反思不是制度化的或者技术性的,也不是具体的条条框框,我们必须按照人格发展的原理和特点来进行反思型教师教育。关注教师反思性人格的发展拓展了我们的反思型教师教育途径:反思型教师教育不单单是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来进行的,也主要从教师人格发展的视角来进行的。

总之,反思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无疑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李金巧。杨向谊主编,思考·追问·探究--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探索[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1.

[4]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4)。

[6]钟秀英,周先进。教师专业发展:反思性教学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06(11)。

[7]卢真金。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01(5)。

[8]杨国燕。反思性教学: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

[9]张贵新,饶从满,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述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10]梁燕玲。教育反思:一种促进教师成长的科研范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6(8)。

相关范文推荐
  • 10-01 停水通知文案(优秀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 10-01 2023年高一历史教学计划中外历史纲要(优秀5篇)
    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
  • 10-01 最新高一班主任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优秀5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
  • 10-01 2023年小学生庆六一演讲稿 小学生六一演讲稿(实用7篇)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演讲稿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演
  • 10-01 最新幼儿中班新学期计划(优秀10篇)
    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并为之制定相应的计划。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将时间、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并设定合理的限制
  • 10-01 国家安全宣传总结 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宣传活动总结(大全5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
  • 10-01 2023年德育处干事工作总结(模板5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大家想知道怎么
  • 10-01 2023年卫生院院长述职述廉述德工作报告 乡镇卫生院院长述职述廉报告(实用5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
  • 10-01 最新大学生活的总结(优质5篇)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
  • 10-01 幼儿园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通用6篇)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