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通用5篇)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10-01 00:37:08 作者:雁落霞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篇一

今天,上完《圆锥和圆锥体积》一课,收获很多。我们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操作、分析、推理、验证概括,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圆锥和探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思维的火花绽放在手指上。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有了圆柱体积公式的基础,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可能跟圆锥的底面积有关”“可能跟圆锥的高有关”“可能跟圆锥的侧面积有关”这些都是都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一种猜想,不一定正确,要得出实验结论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探究过程。同时,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课前我们为学生准备了有形的材料,(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既不等高也不等底四组圆柱和圆锥)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四次试验,发现每组中相同的情况:都有把空圆锥里盛满沙子,3次正好注满空圆柱的情况,而其他的实验室没有规律可循的,引导学生回头观察这种特殊情况圆柱和圆锥的关系,理解必须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和圆锥才有倍数关系,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这样的设计,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使得学生在独立思考、对比实验、讨论交流中提高数学素养。

二、在动手实验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在这节课中,我们安排分组实验,明确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充分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在教师引导的归纳类比数学活动中,得出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没有这一前提条件,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使得学生发现四组圆柱圆锥中共性的问题,初步建立数学模型,不断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带来的成功的快乐和愉悦。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

影出示习题:s=6.3平方米h=2米

学生独立完成,黑板上展示了6.3×2×=4.2(立方米)后,才有学生补充:(1)6.3×2÷3=4.2(立方米)(2)6.3×2×=4.2(立方米),只是先把6.3和3约分,来丰盈我们的数学课堂,为我们的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资源,也为算法优化提供了素材。

回顾上过的这节课,总会留下一些缺憾:1、认识完圆锥的特征,丢掉了跟进练习,没能把和特征相关的知识及时巩固。2、学生的小组活动组织不够紧凑,实验活动用时稍长。留下的缺憾会成为我们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让我们的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

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学生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闪现。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篇二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特征及圆柱的体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好的地方:

1、让学生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先制作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型容器教具,让学生通过倒水,发现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中,用圆锥容器装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刚好倒三次,即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由此通过公式可以得出:

v圆锥=1/3圆柱=1/3sh(知道底面积和高)

=1/3πr2h(知道半径和高)

=1/3π(d*2)2h(知道直径和高)

=1/3π(c*2*π)2h(知道周长和高)

2、加强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制作学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亲自动手,亲身体会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这样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之间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此项活动中,不仅收获了知识的来龙去脉,还体会到了与同学合作,共享成果的幸福喜悦。

不足之处:

没有在制作学具时候,制作出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型容器教具,然后挑一组学生实验,得不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所以,缺乏对比性,如果加入这个教具的话,更能让学生深知等底等高的重要性。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篇三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感到非常简单易懂,因此学起来并不感到困难。但教学过后,仍感到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当然,也有许多收获。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察,先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学生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在猜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教师从展示实物图形到空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孩子亲历教学的验证过程,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对圆锥的体积建立了鲜明的印象之后,就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起到巩固深化知识点的作用。

在教学之后感觉到遗憾的是,由于教具有限,参与实验的学生不多,如果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学具,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的参与到探究中去,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一、 收获:

1、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2、每个学生都经历“猜想估计---设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给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

(1) 、一节好的课,在教学时要层次清楚,步步深入,重点突出。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首先用实物图形到空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然后要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然后,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印象。

(2) 、一节好的课,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察,先猜测圆柱和圆锥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到课初学生猜测且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3) 、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我平时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也相当的出色。我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动手做实验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不足:

1、 许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忘记除以3,需要加强训练。

2、 实验教材数量有限,只能起到演示作用,学生成为被动的观看者,不能实现人人参与操作探究。

(1)。这些实验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这些实验设计都需要借助一定的中介,而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比较体积关系时首先想到的是进行体积的直接对比,所以实验设计不符合学生思维的真实水平。

(2)。实验教材具有现成性,学习用具具有一定的实际限制,使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较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充分发展。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篇四

一节课下来,我静心思考,有以下几点反思: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首先从实物图形讲解到空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然后要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然后,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印象。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察,先猜测圆柱和圆锥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到课初学生猜测且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由于我平时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也相当的出色。我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动手做实验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篇五

一、这张试卷计算量很大,很多同学两节课做不完试卷,在考试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是按题的顺序去做题,比如第五大题计算量是最大的,但是平均到每空却不足1分,后面的应用题最少都是5分一题,计算量不大也不难算,可是因为没有时间,空着,让人非常可惜,所以我在讲评试卷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建议,先把整张试卷看一遍,在决定怎样做题。

二、计算出错很高,因为要用到3.14,所以很多是小数,有些又是平方,很多同学算错,填空题基本都要计算,算错了就2分没有了,很考验计算的准确率及计算的速度,平时作业如果是笔算的,在这次考试过程中不容易出错,而且快,因为有些他们都背出来了,比如4*3.14=12.565*3.14=15.79*3.14=28.26,16*3.14=50.24,碰到这些根本不用列竖式,而平时不愿意笔算的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栽跟头了。

三、不能正确使用公式

四、公式混淆

如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与体积公式混淆: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2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有的.学生用3.14×10×20,错用了侧面积公式,有的时候计算体积却运用了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五、公式的变换不到位,比如一个圆锥的体积是9.6立方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底面积。

生:9.6/6=1.6(平方厘米)错用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应该是9.6*3/6=4.8(平方厘米)。

总之,多数错误是因为学生审题习惯不佳,题目理解不到位造成的,以后还得继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同时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还要进一步的加强变式方面的练习,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和技巧,使得单元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固。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 10-01 幼儿园亲子户外活动方案 幼儿园中班户外亲子活动方案(汇总5篇)
    方案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提高组织协调性和执行力以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 10-01 最新小学防震演练活动方案(优秀6篇)
    方案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提高组织协调性和执行力以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
  • 10-01 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喜欢教学反思(大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
  • 10-01 2023年小学美术教学反思(模板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
  • 10-01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 10-01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汇总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 10-01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笔记(模板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 10-01 最新乌鸦喝水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乌鸦喝
  • 10-01 乌鸦喝水的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实用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
  • 10-01 七巧板教学后记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汇总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