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通用8篇)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通用8篇)

时间:2023-09-30 01:30:11 作者:薇儿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通用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篇一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篇二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方法:启发讲授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1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请大家仔细观察8个图形,可以将哪些分为一类?先自己想,在与组内的同学交流。并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3.议一议看看笑笑的分类方法按角分按边分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思考写出答案,在组内交流1,3,6分为一组有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2,4,7分为一组一组说一说5,8分为一组按边是否平行正方形和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你能够画一画吗?找一个生板演我们还可以用一个大的集合图来表示四边形的关系。谁能够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四边形图形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任意四边形

这节课在学生认识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学过的知识,按四边形边和角特征进行分类。从“复习、分类探究、巩固新知总结”。

平面图形是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在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这样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只有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括出特征,才能让学生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分一分、填一填、画一画、议一议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在“分一分”这个活动,教学时我事先让准备一些各种各样的四边形,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各类的特点,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再引导学生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进行分类。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数学学习中应重视学生自主与合作、讨论与交流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多次合作、讨论和交流的机会。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篇三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一)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二)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书设计:

练习一

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

万万万

13计数单位

82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00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篇四

p.13、14

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个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较小的容器)

1个电饭煲是2升多,1个大油桶是5升,一个水池30升,一个脸盆5升(较大的容器)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1/5

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这里的4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

再以此为参照,进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进行,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篇五

这节课在探索平行线画法时我设计了前置性小研究:自己画一组平行线。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交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探究,在学生开始活动之前,明确提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保证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应该说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有效果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在小组活动之后进行全班交流时,以小组的身份来汇报,而且展现了许多不同的画法,其中不少是独特的、有创意的,这也正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通过与他人交流,思维碰撞的结果。我发现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能把各自的画法展示给小组成员看,确实起到了知识互补的作用,使画法更丰富了。

但学生在小组交流时,小组成员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组员确实在听,但仅仅局限于听,而没有在积极思考别人说的是否正确,更别说提出意见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缺少共同探究、有效交流的氛围。作为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交流时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以小组为对象对学生进行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集体智慧奖”、“组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也要注意与教材的内容是否匹配,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在探索平行线画法这一环节采用了前置性小研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花费了较长的时间,使得“用直尺、三角尺画平行线”这一环节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影响了教学效果。实施合作学习,学生花费探索的时间较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交流讨论所花费时间又较多,这样就显得课堂时间相对偏少,如何处理更好地处理这一矛盾也是我所困惑着的。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篇六

1、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

2、借助温度的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高低。

多媒体课件、自制温度计

一、谈话导入

是的,同学们,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冷了妈妈会叮嘱我们多穿件衣服,别着凉了,这是温度降低了;天气暖和了,就会少穿几件衣服,这是温度升高了。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些关于温度的话题。

二、引导探究

1、理解负数的意义。

(1)说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相机板书课题:温度)

(2)说说你是如何理解“—2——5℃”的?

(3)(出示课件:温度计)结合温度计说说关于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

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科学上规定0℃是结冰点,把0℃作为零下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读写温度。

(1)如何表示“零下二摄氏度和五摄氏度”呢?请大家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

(2)展示学生自己的方法。

(3)师指导:通常情况下,5℃表示为零上五摄氏度,在前面加上“+”来表示,读作“正五摄氏度”、“零上五摄氏度”;而“—2℃”表示“零下二摄氏度”,在前面加上“—”,读作“负二摄氏度”,或“零下二摄氏度”。

(4)小结:大家看用符号表示比图画或文字表示简洁多了。

3、练习

读出下列温度

+10℃

—5℃

15℃

—20℃

写出下列温度

零下三摄氏度

五摄氏度

4、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正负数。

(1)今天我们这儿的气温大约是13℃,这样的天气大家有什么感觉?

(2)到了冬天,我们这儿的平均气温可达到—10℃左右,那是什么感觉?用你的表情和动作告诉大家。

(3)在我国北方有的地方最冷的时候,气温可达到—40℃,那又是什么感觉?

(4)在温度计上找找17℃、—10℃、—40℃分别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说,温度计以0℃为分界点,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温度越低。

出示某一天几个城市平均气温情况

(1)读出或写出这些温度。

长春零下八摄氏度

天津—2℃青岛0℃

上海5℃

武汉十摄氏度

(2)长春与天津比,哪个城市气温高?哪个城市气温低?

(3)天津与上海比,哪个城市气温高?哪个城市气温低?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能根据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解定向运动,导入新课。

定向运动就是借助地形图和指南针,按照标绘在地图上的方向线,在野外环境中自行选择行进路线,不断地判断并纠正前进的方向,依次通过赛会预先放置的各个检查点,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并到达终点者为胜的一项体育运动。定向运动是一项健康的户外运动、是一项人与自然融合的运动、是一项挑战自我的运动。在运动中人们有回归自然、身心放松的良好感觉。定向运动通常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里进行,也可在环境优美的校园里进行。

二、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

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挑战一次公园定向越野赛。

自己探究:这次探究公园定向越野赛,第一赛段是从起点到1号点,那我们如何去找1号点呢?生:1号点在起点东北方向,我们从起点向东北方向走。

师:只知道向东北方向走,能又快又准的找到号点吗?

生:我认为不行。从起点到东北方向有很多路线可以走。

师:对啊!我们只知道方向,但怎样才能很快到1号点呢?

生:我认为找起点到1号点路程最近的方法,这样才能很快到1号点。

师:那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到1号点呢?

生: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

师:那怎样利用已有的方向和位置来确定1号点的位置?(分组讨论)生:1号点在起点东偏北30°的方向,大约要走1000米。

生:1号点在起点北偏东60°的方向上,大约要走1000米。

师:提问:确定任意一点,应从哪几个方面描述?

生:从方向、距离来描述。

师:同学们能否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

一生指出东南西北方向。

师:你能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指出东偏北30°的方向吗?(学生指出了)

小结:同学们,平时我们在生活中描述位置方向,一般以夹角较小方向上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就说偏向那个方向。

三、拓展练习:

1、图上练习:教材第18页“做一做”

2、实践活动:分组交流描述学校里各个建筑物的所在位置方向。

四、总结: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篇八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意义提出了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行与垂直有着广泛应用,对于这两个概念的体验尤为重要。

反思这节课,首先我能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完平行与垂直两个概念后,我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己的作业本、教室到观察书中运动场情景图,了解像单杠、双杠等就蕴涵平行与垂直的原型。使学生发现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时时能看,处处能见的,学生直观看到真实的世界中的平行与垂直,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堂上我还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不与地面垂直,会怎样?让学生在对问题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其次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感官感受数学,培养数学情感。学生在本课中是用眼睛观察数学现象,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先在白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在小组内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根据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讨论分别得出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

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

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

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