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教师练字心得体会随笔(优质5篇)

教师练字心得体会随笔(优质5篇)

时间:2023-09-29 22:11:43 作者:文锋教师练字心得体会随笔(优质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练字心得体会随笔篇一

假期过后,走进了教室,眼前便是整洁的桌椅、明亮的黑板和熟悉的同事。转动目光一圈,只见桌面上齐整的教具,自然会想起大家在寒假期间互相询问彼此的过年假期生活和辛勤练字,进而展开轻松多彩的讨论。在这次交流中,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关于寒假教师练字的体会和心得,感觉受益匪浅。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会分享其中的一些。

第一段:练字的目的和意义

练字,每个人都需要,尤其是教师。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书写是知识的呈现方式之一,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表述自己,同时也是塑造学生形象,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必备技能。因此,尽管是上了年纪的教师,他们也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字迹是否漂亮。

第二段:技能的提升

许多教师表示,通过在寒假练习书写,他们逐渐发现自己的手感变得更灵活,不同字体的转换也不再有困难。更重要的是,练字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地调整手指的力度和姿势,这使他们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规范的字体。通过不断地练习,教师的书写能力不仅提高,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和特色。

第三段:耐心的锻炼

练字是一项需要耐心的事情。在写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揣摩每一笔,严格把控每个字的大小和精度。这个过程,有时会让人感到无聊和烦躁,甚至会有些摸不着头脑,然而身为教育者的教师们,不能放弃自己练字的决心,必须坚持下去。在不断的锤炼中,教师会发现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变得更加坚定。

第四段:审美意识的启发

书写除了作为文字的传递,还有很强的表现艺术性的一面。练习书写时,除了力求字体规范端正,同样需要注重书写的美感和艺术性。教师们通过学习不同的笔画和锤炼自己的审美意识,逐渐对书写的美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审美意识的提升,对于讲台上的教育教学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段:教师们应该继续保持下去

通过与同事的交流,教师们彼此学习,互相鼓励,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练字的决心。在交流中,他们也都表示,寒假并不是只是学生的假期,而这段时间对于老师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放松身心,调整状态,不仅能够让教师们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与管理中,也是一段非常宝贵的学习历程,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坚持。

总之,寒假教师练字不仅仅是磨练技能,更是一种中文修养。通过不断锤炼,教师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审美意识和心理素质,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更加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让我们一起秉持着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去练就一手好字吧!

教师练字心得体会随笔篇二

20__年12月14日,在这个不寻常的季节里,我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培训。我们一行11人踏上了北京诚敬仁(别称通州「小院」)书法学习之路。

应该说我们是迎雪而去,踏雪而归。归来时行囊中已是满满的果实。短短十五天紧张而又快乐的书法培训中,既有杨淑芬老师讲座,又有杨淑芬老师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指导,内容充实而丰富,形式严谨又不失活泼。犹如冬日的阳光,温暖、明晰地指引着我们书法教学的方向,指引着发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

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小院」的温暖,以及教师的亲切和和蔼的话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思想、理念、方法等不同方面都得以洗礼和提高。

教师为人师表,应具备丰富的知识,更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能以自身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书品如人品」,静心品读杨淑芬老师的书法作品,聆听杨淑芬老师的讲座,无不受其人格魅力的感染。在通州「小院」里,杨淑芬老师以她的魅力和深厚的书法功力,语重心长的教育,以及辅导老师们的耐心指导,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一、书法特色学习给我的启迪

书法艺术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之一,在数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中如一枝奇葩长盛不衰。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线条造型艺术。它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是传统艺术殿堂的瑰宝。以学书为乐,在泼墨挥毫之间,契入「技近乎道」的内在精神。

优秀的书法作品,其中蕴含着的艺术修养,散发出的人文气息,呈现出的和谐之美,细细品味,能让我们心情放松,感受身心灵的安宁闲适。在学习期间,杨淑芬老师的教法独特,方法简便,几乎人人能上手。

首先练就「永字八法」基本笔划,由点入手,详实分析用笔、行笔、力道、劲道及用墨等法,让初学者能充分了解到毛笔特质,并体会将身体放松的力量送到笔端。稍加练习,即能在短时间内熟识永字八法的基本运笔,灵活驾驭毛笔。再配合十种字体结构的分析,了解间架要领。

一般初学者大约在一个月后就能书写一手漂亮的正楷,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法,再临摹各种书帖,即能随心应手练就一手好字。我们每天都要练习书法8个小时左右,从中也真正体会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老师绘声绘色地解析着如何为人、处事等生活中的大智慧,听杨淑芬老师的讲座,令人如沐春风。不管是她的书法也好,还是她讲课的风格,无不彰显出她独特的魅力,使我们真正获得了很多的知识。

二、终身学习,提升自身书法及理论水平

作为书法专业教师来说,书法功底和文化修养及理论水平都是很重要的。

教师练字心得体会随笔篇三

说到字,有人说字如其人,其实不然,南宋时期书法家秦桧就写的一手漂亮的书法(汉奸之罪暂且不论),也就是说字是可以改变的!说到练字,一百个哈姆莱特就有一百个解释和方法,的确,书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喜好、经历,因此习书一段时间之后也会渐渐地形成自己的风格。但一些基本功和过程是可以学习的。

1、 兴趣。首先自己在意识上会认可练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且不止是为了某些目的,比如实用字,只为了在公文上写的漂亮一些而已,如果只是简单的出于某种目的去练,练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难题,因为这种目的导向强的情境下容易急躁,越急躁就越容易把困难放大、越难以坚持下去。这样反而会使练字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策:把练字当作一种消遣和兴趣,比如在一些短暂的空闲时间,把每一个空闲的一两分钟加在一块一天也有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的时间。每天练一点点,记住每个字的写法,然后多练,练成习惯,字就一个一个慢慢变了。

2、 字体。一般会认为从楷书开始,也是有道理。但我们现在是学一点实用的字体,就不用怎么在楷书上花很多时间,当然也是要看自己的感觉,先看一些字体,看看自己喜欢楷书还是行书或者是行楷,如果喜欢喜欢行书的话,就先花一点时间来练楷书(大概坚持20天,主要是练习一些基本的笔画,把横、竖、勾、折、点练好,效果是至少横能直、竖能齐, 具体怎么写以后可以面对面写。然后再把笔画组成几个常用的字,多练练,练的差不多就开始练行书了。要点是:字不贪多,中国字就几个笔画构成,一通百通)

3、 基本笔画。把字体和字帖选好后多读帖,开始练一些基本笔画,每次练都要把自己以前的习惯忘掉,然后记住是怎么写,基本笔画可以看毛笔的基本笔画。

4、 结构。字关键还是在于结构。关键就在于多去看字帖和别人的字是怎么组成和构成的,然后再去临写,发现规律,怎么摆一个字更合理更好,看多了,写多了,就会潜移默化。练一个字要练很多遍,直到自己不看帖也能默写出来,再牢记摒弃以前的写字习惯,慢慢地就有效果了。

5、 起笔运笔。这就是一些细节的问题了,刚开始不用在意。起初练习笔画和基本结构的时候可以直来直去,不用考虑怎么起笔运笔。比如一横就直接一横,干脆利落。当笔画和一些字的组合结构练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看看字帖里的字是怎么起笔运笔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笔锋,现在的中性笔一般比较难写出笔锋鲜明的字,如果是钢笔就体现明显。

6、 留白。这已经是在独字的基础上,把字组成一行,一篇的时候要注意的,可以大小不一,可以整齐划一,这些都是自己体会,也是自己风格的体现。古代是从右往左,因此右比左的留白多,上比下的留白多,但现在一般是左比右多一点。

7、 对比、习惯。这点是惯穿整个练字过程中的,而且非常重要,如果一天安排二十分钟练字,对比因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先把自己之前的字和习惯与字帖一一对比,自己是怎么写的,字帖是怎么写的,能记住字帖怎么写的吗? 再读帖,也要占三分之一的时间,还有的三分之一是练字,练完后马上要对比,把不像的字反复练习。。。在练的时候一定不要按以前自己的写法。

8、 多看。看字帖,看自己写的字,然后再对比。看的时候有意识去记,看字帖上的字是怎怎么构成的。尤其是行书,不能按自己的习惯来,毕竟自己的风格还没得到认可,可能别人不认识。

9、 多练。这个是肯定的。不一定要一天练多长时间,每天能抽出闲暇时间,实在很忙的时候也可以就练一两个字,多写,几个字攻破了,再其他字,这样慢慢就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习惯。

10、多用。字练了不用,过不了多久又会回到以前自己的老习惯的,因此每天练了哪些字,在不练字但是要写那个字的时候都可以按自己练的来写,摒弃以前的写法,不记得的时候回来练字就多多练那个字,直到默写出来。

最后就是,贵在坚持。

教师练字心得体会随笔篇四

这学期里,从二实小来了一位新校长。他在二实小里专门负责写字教学的,而且还是省书法协会会员。所以,一到这里,他就在大会小会上提写字教学,搞写字特色,还决定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并且每天专门开设一节课,让学生专门练字。

这一下子就在办公室里炸开了锅,语文教师无形之中又多了四节课,因此,语文老师也议论纷纷:

“农村小学能赶上城里吗?二实小学生的字好,还不是家长花钱在辅导班里学的!这不是浪费时间?”

“叫语文教师负责,我们自己也写不好呢?”

“是呀,有人也许会写,但不一定讲得出来,以前也搞过,最后还一样!”

一周后,各个班级里仍没有多少变化。老师们也是老一套。

校长着急了,在下一周周前会上,他又抛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叫老师练毛笔字,并且一周交5张作业。教师们一片愕然。

很快,我们办公室前面放了一张写字桌,上面还放了文房四宝,边上贴了一张校长写的毛笔字。

“老沈,这些字也赶不上你写得好!”

“你看,这一笔就没有到位!”

教师们又在那里议论纷纷。

“看什么?让我来露一手。”小张年纪轻,在师范里也学了一点,看到这些就有点手痒,抢先坐下来,抓起毛笔就写,结果“刷刷……”,很快就写了一张草书,龙飞凤舞的,还蛮有点样子。

“下来,下来,你看我写!”老沈把小张拖了下来,抚平宣纸,沾好墨,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张正楷字。我们一瞧,的确写得不错,就一起哄,把他和校长那张贴在一起,左瞧瞧,右瞧瞧,觉得还真行。

“老沈,你也是省书法协会会员了!”我们个个总打趣他。

“好了,好了,大家都来试试!”马上就有人吆喝,毕竟我们大都数是师范毕业的,还有一点功底,只是有点手生而已。

紧接着,老师们都来排队写字,露上一两手。

此后,总有老师做完事,到这里写上一涨,写好了,还等墨干才离开。

时间长了,这倒成了我们办公室的一道风景线。学生的练字也逐步走上了正轨。

后来与校长聊天时,校长才笑着说:“学生练字,没有教师的参与是不行的。我才开始只想,每一次提倡能影响一位老师就是成功的,想不到教师能有这样的变化,环境还是很重要的。”

我们听了,佩服不已。

教师练字心得体会随笔篇五

每到寒假,学生们都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但是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这个时间段也是他们使用空余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和进修的时间。去年寒假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练字的课程,并且坚持练习了两个月。通过这次练字,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书写的速度和效率,而且也慢慢地发现了练字的趣味性。在此,我想分享我的体会和心得,以期对其他老师有所启发。

第二段:理论基础

练字的理论基础,首先是要找到一副好的字帖来进行模仿和练习。这个字帖可以是平时我们在学校教课或者备课时用的通用字帖,也可以是诸如毛笔字帖和楷书字帖等专门的字帖。接着,我们需要以正确的方式握笔,保持笔尖与纸张之间的角度和力度,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逐渐掌握自己的笔画和手感。

第三段:练字的意义

一旦我们有到了初始的练习阶段,继续练习和提高字的质量和速度就变得非常重要了。练字不仅是让我们在书写时更加流畅自然,也同时增强了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有效减少了我们的课堂备课时间和教学工作量。当同学们看到我们教课时那一手工整,清晰的字迹时,也会在潜意识里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和专注。

第四段:练字的技巧

练字需要恒心和毅力,每天坚持练习30分钟或者更长时间,不断润色和完善自己的字,比如练习写单个字、词组和段落。另外,我们需要尽可能的调整好心态,不应为了快速的进步而过于焦虑,因为这只会阻碍我们的练字效果。在练习时,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笔画,可以选择进行反复描绘和画重笔,进而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和效率。

第五段:总结

练字可以说是一项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技能,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一直练习下去就会得到回报。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进步,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书写质量和速度,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练字的美感和舒适的体验。因此,我相信每个正在练字的老师都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