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最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总结(精选5篇)

最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23-09-29 16:45:59 作者:XY字客最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总结(精选5篇)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总结篇一

实施素质教育,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参与中学会认识、增长智能、提高素质。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做一些探讨。

一、合理分配时间,保证自然参与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定数。学生参与不能只流于形式,只注重参与的环节,只提出学生参与的要求,而不落实课堂参与的时间;也不能使学生在匆匆忙忙中完成参与,导致参与的质量不高。

二、创造和谐气氛,促使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积极性。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调动其积极因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1.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及形式多样的游戏练习等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2.引进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气氛。

激励是升华学生积极情绪的一种重要的驱动力。

其途径主要有:表扬激励,即对学生在参与中所取得的学习进步予以表扬,达到激励的目的。期待激励,即在学生参与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参与。

3.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

譬如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来。

4.巧妙设疑,创设探索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地设置疑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思考,分析疑问,探求疑问的解决,让学生在疑中开拓,迷中悟理,达到深度参与。

三、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人人参与

课堂教学中,要在活动参与面上克服“以尖子生为主体”的现象,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能参与。为此,必须处理好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的关系,将这三种参与形式优化组合。个体学习应当是课堂参与的基本形式,是每个学生自主支配参与时间的最好方式,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去读、思、画、写,不强求整齐划一。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学习,让所有的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表意见,训练表达,和伙伴交流感情。全班学习以个体学习、小组学习为基础,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点拨,并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和上课发言少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深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全班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文档为doc格式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总结篇二

摘要:中职生和其他学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全新的办法去教学,在中职生的课堂中,教师要努力提高中职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和课堂的自我参与度。一般来说,中职生一般是由高中或者初中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学习能力也相对较低,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反感的情绪,导致课堂效率极低,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取经验,不断地提高中职生的课堂效率,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一些见解。

关键词:中职生;课堂;参与度

我们要不断紧跟课改的步伐,提高中职生的课堂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努力提高中职生课堂的参与度。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比如,在上课过程中,采用小组式学习,让学生都努力参与进来,要对学生多提问,在上课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错时老师也要及时地纠正,对于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要给予更多的照顾,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当学生有问题时老师会及时地发现,并且帮助其解决问题。好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对于上课过程的把握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过程的.积极性,当学生对于课堂有了积极性之后,那么学生便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这样学生的文化水平将可以得到足够的提升。

二、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好课堂工作

对于课堂来说,学生对于课堂的态度决定了这节课的失败与成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用不同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大力开展小组学习的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的好处是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的学习过程就不会出现课堂内容遗漏的现象。其次,我们要使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为课堂添加一些润滑剂,而恰当的游戏正是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在中职生的课堂上,很多学生昏昏欲睡,听课效率极低,所以,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多人参与游戏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成语接龙,或者全班竞猜等游戏方式,恰当的游戏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慢慢地产生兴趣,这样就可以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在中职生的课堂上,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教学,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课堂的学习,所以,我们只要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走,肯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采用恰当的手法提高中职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我们要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寻找良好的解决办法,不断地探索好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参考文献: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总结篇三

摘要:在传统的生物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者、被动的听众,这种情况是与新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如何在演示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关键词:生物教学演示实验参与度

从生物学的教学角度看,生物实验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家庭(课外)实验和学生实验3种类型。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传统的演示实验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能主动的参与,这样就较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

怎样提高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的参与度,是笔者一直思考、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想必广大的教学同仁也有类似的困惑。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阐述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与大家共享。

一、演示实验及其作用

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生物学实验,叫做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的功能。

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学生没有感性知识是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来讲授或验证,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巩固有关的知识。

通过演示实验,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使以后进行独立实验时,就会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因此,演示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二、演示实验的困惑

演示实验是以教为主的,过去考虑最多的是教法,很少顾及学生在教师演示时的学法,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教师之所以做演示实验,是要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进行学习。

观察演示实验与观察其他演示教具相比,有其特殊性。所以仅仅按照常规的观察指导是不够的,我们要深入的观察演示实验时的学生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以教促学。

演示实验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才能将注意指向演示实验,才能在观察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才能使演示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演示实验的举措

(一)语言引导

演示实验配以适当的观察指导语,将能吸引学生的感性参与和语言参与,有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行为参与,吸引学生注意,促进学生的思考。主要做法有:

1.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方向

能够引导学生观察的目标和方向,如提示学生本实验将要达到什么目的,或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观察中要注意什么现象等等。

如在演示小麦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时,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就是从小麦种植中发现水分,在实验的观察中要注意水分的变化。

提示学生会有水分吗?水分从哪里来?2.胡明:《生物学教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11月。

2.思考实验现象的特征和意义

在传统的讲授或演示中,主要靠教师直接用语言来揭示。从考虑学生学习主动性出发,教师这种直接揭示将影响学生的参与性和参与程度,所以应该用启发的方法造成学生的“愤悱”的心理状态,应该用学生参与讨论的方法使其自己明白,自己经过思维去理解。

如在演示小麦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时,开始要突出:为什么要把晒干的小麦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试管内壁有什么变化?当学生看清楚试管内壁从干燥变为有水雾后,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思考干燥试管内壁水珠的来源。

3.深层次的理解实验现象和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与一般结论之间的联系。如应当从演示小麦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结论中,得出“水分是组成种子的一种成分”的.结论。

这种思考是理解评价该实验意义与价值的前提。推到科学结论的价值不在具体的某一结论的推导本身,而在于使学生了解推导的基本原则,理解这样推导的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所以教师要能恰当的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过程,懂得如何科学地得出结论。

(二)学生适当的行为参与

感性参与的参与程度是不稳定的,不同学生的差距可能很大。所以最好能有行为参与与同感性参与共同起作用,参与效果才会好,学生主动性的调动也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演示实验,顾名思义是教师的演示,所以想让学生在行为上参与难度较大。因为我们同时也要注意不失去演示实验本来的含义和作用,所以学生只能有适当的行为参与。

一般的演示实验情况下,学生的行为参与可以有三种形式:

1.学生承担部分操作过程

如鲫鱼鳍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就可以指定一两名学生承担剪除各种鳍的任务,这样尽管只有少数同学在参与操作,但能对全班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2.学生参与演示前后的操作和操作性练习活动

比如植物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演示实验,演示前可以让学生参与准备,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加信服实验现象的客观性。

在演示实验后,可以投影、板演等形式进行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一般结论的推导或有关的练习,这时可以尽可能多调动一些学生参与。

3.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更多的学生从行为上参与

利用电脑多媒体参与的形式是各人自己的终端机上对统一的模拟演示实验进行操作及其结果,并与教师自己的演示进行对照,这样参与的人数可以较多,教师又能通过主机对学生进行监控。

总之,作为直观教学手段--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每个演示实验,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去,使每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实验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美珍、郑鸿霖、张代芬:《中学生物学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总结篇四

摘要:体验成功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激励学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良方。为此我充分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或搭建了自我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塑造的平台,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显露头角,体验成功。

关键词:舞台优点民主自信

回首刚刚过去的工作,有些许感慨,很想写点东西以此自省。在过去我们所带的学生中,有许多文化成绩相对较好的都转到它校就读,留下来的大多或学习习惯不好,或行为习惯较差,面对他们老师该怎么办呢?用以往的经验套用于他们?肯定不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有一句话说“经验值大,创新值相对就较小,发展的空间也就越窄”。我想教学管理中也是如此,传统愈强大,创造力愈小;传统愈弱,创造力愈旺盛。在新课改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班级管理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学业成绩这一块滞后,并不表示其它方面也落后。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我们要一改以前的“严字当头,狠字为先”的方式,首先培养信心,让他们敢于在“舞台”表演;其次充分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发挥合作的的力量,管理中加强发主,多边互动。从而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和充分竞争且合作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学生在自由的舞台上展现自我,以求得整体发展。

一、找优点,树立自信心

体验成功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激励学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良方。为此我们充分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或搭建了自我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塑造的平台。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显露头角,体验成功。在班级中开展了的“展我风采”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全员参加。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会当众演示自己的“绝活”。有的挥毫泼墨或书或画,有的演示球技,有的表演歌舞,有的模仿表演,有的即兴演讲,有的拨弄丝竹……诸如背诵、朗诵、演讲、辩论、读书、唱歌、舞蹈、讲故事、绘画、欣赏音乐、写作、访谈、合作学习、表演课本剧、设计手抄报以及制作手工艺品和小发明等等。并与其它科目结合起来,将其设计成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那些在平日里少言寡语、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这时也能够显露出独特的智慧和才能。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班上的绝大多数学生在活动中都发现和展示了自己不同的智能优势,树立了自信,并且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二、民主管理,多边互动

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对班级管理采取了民主多元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使得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真正的.实现。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把单一的集体管理变为集体的、小组的、个别的包括社会参与的、形式多样的管理;对环境的创设也从单纯的物质美化到综合性、教育性氛围的创设;从教师的单边行为到有学生、家长参与的多边互动;从教师主观确定到以孩子发展实际特点和感兴趣为依据,刺激孩子智力潜能的发展,特别是优势智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

三、合作中竞争,整体发展

新课改下,尽管评价学生多元化,但文化成绩仍是最为重要因素之一。校分班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外校转来将近二十名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我们班十人当中有六人在全校的后十名中,外校来的生将我们班总平均分的差距进一步地拉大到七分,这可是一个非常难堪的现实。要使整个班级在年级中迎头赶上,全班必须团结合作,使个体在团体合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和潜能。于是在班级公约的奖励制度中,规定文化成绩只有在校总体上进步的才有奖励,如果全班下滑了,个人的进步意义不大。因此学生在班级里合作的欲望特别强烈,合作的热情迅速高涨了起来。在合作中互借智慧充实和拓展着自己,借集体优势弥补着个人之缺陷,个个得到了提高,同时班级也得到全面发展。

合作中没有竞争也不行,没有竞争的合作会充满惰性,失去活力。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有意识地开展了干部竞选、学习争上进、生活争文明等一系列活动,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使他们正确认识到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和谐地竞争,合作中竞争。与此同时确定班级目标,加强班际竞争与交流,共同进步,进而展开校际竞争。在“人人是管理者――今天我来当班长”的竞选活动中,班长由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竞选产生,定期更换,能上能下。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了组织管理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在合作与竞争中,学生们克服了因个人竞争而带来的心理偏差等负面效应,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还学会了关心他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但是他们都拥有自己的独特潜能和发展方向。我们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找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实行民主管理,进行多边互动,使他们合作中竞争,给他们搭建每一个都能表演的舞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如此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从而让班级健康成长起来。这是我们在新一届班主任工作中所得出的些许感想。固然,这点感想可能又会制约着班级向着新的高度发展。愿在新的进程中能有新的感想。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总结篇五

当代,教学正逐渐摆脱知识灌输性,而走向一种“其意义在于理解,是学生自主构建与创生”的内涵。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师生主体性日益得到凸显和重视。相应地,在教学评价中也显现出这一特点,即在评价活动中,过去一直作为被评价者的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参与性。学生参与教学中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参与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参与对同伴的评价。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这是现代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理念。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也明确提出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参与。因此,学生参与评价,已经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怎样科学地进行、怎样制度化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具有重大意义。表现在:

(一)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评价问题,实质反映的是教学观问题,就是如何看待教学双方主体性的问题,即教学以教师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目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已经得到共识,主体性教学也正积极践行。让学生参与评价是主体性教学的特点之一。忽视教学评价中的学生参与实质上就是否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带有“教师中心论”的色彩。

(二)是学习的一种更优化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

学生从评价他人到评价自己学习的过程,都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参与评价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并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以被评者和评判者的双重身价进入评价,可以使他们互动地经历评价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行交流,产生碰撞,积极思辨,这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相关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提供了机会。

(三)改变传统师生单一线性交往方式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是师生沟通的最有效途径。特别是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使学生成为教师这一传统权威的检验者和监督者。学与教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师生之间教学合作性得到真正加强。特别是作为教师,通过学生在评价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了解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便积极发扬优点,井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当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被肯定时,学生会产生一种主人翁心理,这一心理会激励学生增加对学习的热情和参与,进而更加努力学习。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是一种来自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生个体智慧与教师的交流,学生的评价当然也不是教学过程的结束,而是教学和学习相辅相成、进一步提高质量的过程。

二、影响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不利因素

影响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不利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教师或教学管理者方面的因素,另一个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

长期以来,在传统“主体----客体”、“搜者----受者”师生关系的影响下,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消极、等待的被评价者出现的。这种观念如今必须加以转变,当然这种观念由于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与主体地位的确立已得到很大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学生在评价中的参与性得到真正解决。因为仅凭对教学现实的反思以及对学生客体地位的否认,就认为学生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这是一种理想主义。事实上,学生只是“期望中的.主体”。这种仅在观念上有所转变而在实践中得不到落实的“学生主体性”,是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评价的一大障碍。

基于传统教学观念,以往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方面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随意性较大,表现为有时根本不允许学生参与,有时随意地组织个别学生参与,但很少进行沟通和反馈。同时,传统评价观念认为学生在知识、认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发展的有限性,要学生参与评价可能很“麻烦”,因为学生缺乏评价所需的基本知识、不了解评价的意义、不能把握评价的内容、不熟悉评价过程、学生在评价中会存在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反应而导致评价失真等等,因而评价效果不一定好。这种担心听起来好像有道理,实际上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否定,对学生的不信任。事实上,只有首先热爱学生,相信学生,才能逐步去开展后继工作。

作为学生来说,由于长期以来处于被控制、被管理的从属地位,这使得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观念与环境下也逐渐丧失对自己独立地位和平等主体的认识。在教学评价中,学生一方面会认为教学评价是教师的事情,是学校管理者的事情,离自己很遥远,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另一方面,在以往学生有限的参与评价中,由于其评价意见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对待,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躲避心理,认为那是一种形式而已,是走过场,即便自己尽心尽力去参与评价,好像也没有什么结果或反馈.甚至还带来不必要的心理或行为冲突。学生在传统教学评价面前表现的消极、被动情况自然存在,但反思一下就可以发现,学生的这种心理或行为状况,与教育管理和教师的观念与行为有很大关系。只要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发生转变,学生必然会转变。

当然,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中,还会存在一些个别的、“私自的”心理,如在对教师或对自己或对同伴的评价中可能出现贬低、抬高、无所谓、对比、嫉妒等心理。但这些毕竟不是主流,不能因为它们的存在就否定学生参与评价的整体意义。面对这些问题,最需要的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不断、耐心地正确指导和引导。

三、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实践策略指导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带来的是教学、学习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积极互动,影响的是学生、教师等的促进性发展。因此,深刻认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刻不容缓,而积极探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策略或实践方式也是当务之急。

(一)建立规范的学生参与评价制度

建立一种规范的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制度是首要条件。制度是行动的保障。没有制度规范与指导下的行动,极可能带来实践中的松懈、拖拉甚至敷衍。通过制度规范的制定,可以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目的、要求、程序以及整个参与方式等进行规范。有了这样的规范,学生实际参与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有了基本参照体系。当然,制度不是僵化的,在实践中一旦发现问题或发现更好的操作方式,可以随时进行补充或更正。

(二)对学生参与评价给予充分信任

对学生给予充分信任,是发挥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参与性的一个前提条件,这有助于教师、学生自身以及学生同伴的发展。保罗.弗莱雷曾说:“对人的信任是对话的先决条件”。如前所速,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积极对话的过程。信任学生,就是要把学生看做是教学评价中原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在评价中有着其他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学生有一定能力参与教学评价。有了对学生的信任还不够,还要把这种信任以自然、诚恳的态度和方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只有在这种信任以及信任所带来的期望中,才会体验自身的主体价值,才能被激发起积极参与的欲望,也才能为真正参与后继评价活动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是赢得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这种兴趣需要在评价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因为事先的口头劝说是无济于事的。这就不仅仅要让学生彻底了解评价的意义,同时还要通过采取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交互进行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评价过程,把评价变成是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教师对自己学习以及能力发展的看法,深刻认识和反省自己学习情况,或进一步在同伴的学习过程与发展中进行思考。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体验到的也就不再是孤立,不再是被冷落或排斥,而是作为独立主体与他人的相交相融。在此过程中,学生全体验到自尊、交流、信任的快乐,会逐渐认识到这是一个最终促进自我完善的过程,因而会正确对待井积极开展自己所参与的评价活动。

(四)对学生参与评价进行积极引导

评价需要技术,但同时评价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评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在于评价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

首先,要指导学生参与评价。学生的评价反映丁学生的认识水平,由于学生年龄、经验、知识以及认识等方面的局限以及方法上的有限性,可能在评价过程中会出现评价目标、内容、意见等方面的失误、不到位甚至偏颇,即出现学生评价低层次问题。这一问题的确在所难免,因此也就更需要教师或学校其他管理者能引导学生了解评价的目的和内容,熟悉评价程序,使用评价工具;同时在评价设计以及评价方法指导上也要耐心引导学生,并确保评价方法在课堂与学校管理中的可行性。

其次,在实施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引导祛除学生的畏惧、迎合、报复等不正常心理。要学生正确认识他们参与对教师评价的意义,以及这些评价后果带给他们自身的意义。在实施学生参与对自己的评价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祛除评价中压低、抬高或敷衍了事的倾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论是在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的交流过程中,还是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学生自己的评价意见、评价结论都是会得到其他评价者认真对待的,同时这也是对自己学习与发展负责的表现。在参与对同伴的评价中亦如此。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对同伴的评价,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客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一般来说,保持学生参与评价的长期性、正规性和全体性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五)注意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中的坦诚交流

仅仅把学生引导到教学评价的参与中还是不够的,在评价过程中或某阶段评价结束后,还需要及时和学生沟通,对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中的行为、意见或建议等坦诚相待。比如,在对教师的评价中,面对学生在评价中表现出来的疑虑、顾忌乃至尖锐的评价意见,作为教师或其他评价人员或学校领导,都要首先摆正心态,珍惜学生的意见,然后采取分析方式,坦诚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加强师生之间的进一步了解。学生提出的正确评价意见要听取并纳入改进计划,面对学生评价不当的地方也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并进行解释,澄清误解。再如,在学生参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过程中,作为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与学生一起就其学生状况、能力发展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坦诚交流,使学生明白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评价意见,教师为什么会这样进行评价,以及学生自己的评价哪些是中肯的,哪些是偏颇的,应该怎样评价某一行为或状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彼此的相互了解与理解,从而积极促进双方的协调与合作,并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