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2023年医患沟通的论文 医患沟通论文(精选5篇)

2023年医患沟通的论文 医患沟通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23-09-29 16:22:37 作者:HT书生2023年医患沟通的论文 医患沟通论文(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医患沟通的论文篇一

摘要: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医院和卫生行政管理的难点,时常困扰着医务人员,严重干扰着医院的正常工作。究其根源既有医患双方的问题也有社会的问题。
众所周知,医学科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复杂、最高尖和未知领域最多的一门科学。医疗服务行业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而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治愈的期望过高,同时,医务人员能力和水平局限等等,都是医患矛盾的潜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医患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加深理解、尊重和信任,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更好地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另据我办近年来接待的医疗纠纷信访投诉资料显示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或未能有效沟通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可见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沟通及有效沟通
沟通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包括思想观念、价值情感等多个方面。如果交流的信息能够被沟通双方理解和接受,那么这种沟通就是有效沟通。
医患关系是一种“性命相托”的特殊关系,因患者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缺乏,沟通中医方就成了沟通的主体。医患纠纷,大多存在着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到位、不全面,效果不佳。即沟了未通,未能达到被理解,认同和接受。
如手术知情同意书,医务人员可能存在着对患者简单介绍,草草了事,让患者认为是常规手术签字,结果出现了并发症或疾病转轨而发生纠纷。
2、有效医患沟通的主体及意义
(1)因医患之间对医学知识认识的差异性,导致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占主导地位,即成为沟通的主体。
(2)有效医患沟通能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信任,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接诊中的病史采集工作,医生除仔细耐心地听取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描述外,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诚和谒的态度告知患者如何配合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及检查的目的等,达到有效沟通,并从患者对疾病的描述过程中,捕捉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可疑信息或可能性,以便详细全面的考虑病情,以免误诊或漏诊,尽可能排除以后纠纷的隐患,同时,为接下来的辅助检查及明确诊断奠定基础,也为加深医患理解、信任,减少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铺垫。
(3)有效沟通有利于医院又好又快地发展:现阶段,病人不仅可以选择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而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医院或医务人员。因此,医院要发展就必需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就医者。通过与首诊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感受医院良好的服务态度、高超的诊疗水平,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在患者和社会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就医者。
(4)医患的有效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医学科学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医学科学的发展,有赖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同时也非常需要广大患者的支持和配合。
3、有效沟通的技巧
3.1和谒可亲的态度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态度是每个人心灵的表白,易受个人感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谒可亲态度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做到真诚面对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同情患者的.疾苦,使患者感受到接诊医生对自己疾病的关心、重视和认真负责精神,为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拟定治疗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优美动听的语言是有效沟通的良药通过患者对疾病的描述,适时通过幽默诙谐或质朴易懂的语言消除患者对自身关疾病的恐慌,稳定患者的紧张情绪,并适时加入引导,是全面获取患者信任及采集相关疾病信息的主要来源。当然在倾听时,做到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无故打断患者的叙述。其次,注意谈话艺术,讲究方式和技巧,做到善解人意,尊重和关爱个体生命。用亲切、平和的语言,体贴的心态交待疾病治疗中相关问题,以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4、有效沟通应把握的原则
4.1合理合法原则医患关系是也一种法律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恪守医疗道德。厘清患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合法问题,设法帮助解决,违法违规的事情要耐心地向患者讲明,并取得理解。
4.2真心实意原则医患双方是平等的,沟通中抱着真诚的态度,真心实意为病人着想,竭尽全力地为患者解除病痛,使病人放心,愿意推心置腹的沟通,使之配合治疗,达到有效沟通。
4.3换位思考原则不管何时何地能够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站在病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难题自可迎刃而解,沟通更是水到渠成。
4.4时机把握原则沟通中,特别注意在沟通遇到困难或患者或其亲属情绪激动时,可以温和的态度采用冷处理、沉默等方式,给患者和家属调整情绪和整理思绪的留出一定的时间,以免产生矛盾,影响沟通效果。
总之,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在诊疗工作十分重要,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善于用真诚去感动对方,用渊博的医学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化解医患交流中的矛盾。为密切医患关系,加深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信任,构建和谐社会,赢得良好声誉推动、助力。
参考文献:
[1]孙海涛.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1):105-106.
[2]顾文英,孙斌,童莹.制度化的医患沟通会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2):77-78.
[3]于恩彦,祝世法.浅谈医患沟通[j].中华医院管理,2008,24(10):683-684.
[4]支凯林,金月红.浅谈加强医患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j].人民军医,2009,52(1):11.

医患沟通的论文篇二

摘要: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使医患双方充分、有效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医患沟通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缓解医患矛盾成为医院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医患关系;沟通技巧

当前,由于社会及人为因素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也与日俱增,医疗纠纷相应增加,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热点,全国政协委员钟南山曾说过,在中华医学会处理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中,半数以上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引起的。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沟通不恰当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他认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有责任感,具有对患者的关爱之心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患之间的沟通艺术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沟通在医患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同时也关系到医务工作者的形象塑造。医患之间不能良好的沟通就不能充分了解疾病;没有良好的沟通,亦无从建立信任;没有信任,一切矛盾由此产生。因此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医术高、责任心强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与患者的沟通。加强医患沟通有助于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建立,增加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最大限度的密切配合,保证医疗活动顺利进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仔细分析,实现有效的医患沟通主要注意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医生的态度是获得良好医患沟通的重要前提,可以说病人是医生的“衣食父母”,没有病人,医生的存在价值就无从谈起,因此,当病人就诊时,医生应该以诚恳、热情、积极的态度,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对患者所遭遇的痛苦和不适表示同情、理解和重视。详细询问病情,站在病人的立场考虑问题,避免轻视、不耐烦、敷衍、急躁的态度对待患者,以造成患者的不信任,不满意,给获取正确的患病信息和良好的沟通效果带来困难,影响诊断和治疗。

倾听时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技巧,在当下医疗管理体制下,尤其是大医院的医生每天要看大量的病人,这使得医生用在每个病人身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在有效的时间内尽量认真的倾听,就能够捕捉到对于病人病情做出准确判断的信息,所以认真做好倾听更有利于全面了解病情,以助更好的诊断、治疗疾病。

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一定不要在病人面前大唱独角戏,医生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采取不同的语言交流技巧,根据病人对信息的需求水平提供相应信息的做法会提高病人对信息的理解,降低情感上的压抑。而且,医生应该注意询问病人是否还有什么问题,从而检查病人的理解程度,推动下一步的对话。另外,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尤其是对那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病人,这就要求医生使用更日常化的语言进行诊疗。

医患沟通是一门艺术,应成为成为医院管理的基本规范。目前在全国许多医院中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医患沟通制度,部分院校还开设了医患沟通的有关课程,编写了课本,但是由于人性的多样性和疾病的复杂性,医患沟通还存在盲区,医患之间的矛盾还在长时间内存在,在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医患沟通的论文篇三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革,相关的医学学者努力探索临床教学方法。其中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满足现代化社会对医学的需求,缓解紧张的医患矛盾,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医生。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锻炼自己,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医学生沟通技能的培训,全面提升学生的临床诊能力。

关键词:教学实践;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也从传统的生物模式转变为复杂多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在全新的医疗背景下,医学生不仅要充分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理论,而且要重点培养沟通能力,学习溝通技巧。医学教育者要向医学生灌输人文理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这样有利于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医患矛盾,满足不同患者的心理诉求。

首先,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满足了医学模式转变的需求。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医生不仅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要具备与病患良好沟通的技能,掌握交流和沟通的方法。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顺应了医学模式转变的潮流,将人文教育与医学科学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完美地结合了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理论的传授。其次,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满足了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医学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为社会培养出品质优良、医术精湛、学识渊博、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然要求,同时它也是“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之一的交流能力,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和渠道。随着我国医疗制度不断改革,人们的法制观念发生转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医疗和教学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很多患者都不愿意作为医学教学的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病例选择的难度,而且有些患者不愿意配合,不利于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最后,在医学临床的教学中,医学教师重视专业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了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带教医生的带领下,实习医学生承担着较大的普通诊疗任务,如询问患者情况、进行身体检查、手术操作和基本的技能等。但是,我国的医学生严重缺乏医患沟通的能力,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弱,导致临床实习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在医患矛盾激化、医患沟通困难的情况下,我国医患教育应该设计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制定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完善教学成果,如何提高医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医疗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医学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全新的医学模式。医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临床的技能,还要加强学习和患者沟通的策略、技巧、艺术等,学习怎样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和治疗关系,使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掌握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质的人格,顺利完成从医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

1.培训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教师要教育医学生具备真挚的情感和同情心,在工作中端正态度,做事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对患者要平等对待,尊重患者,做到“热心、关心、细心”等。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各种规章制度,增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按照法律进行沟通。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医生应该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并且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如果患者需要手术、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等,医生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医疗风险,以及相应的医疗方案,并且取得书面同意。如果患者的病情不宜告知患者,医生则应告知患者的亲近家属,然后取得书面同意。

2.提高臨床教师的综合素养,示范医患沟通。学院应该对教师进行专门的人文学和医患沟通教学培训,增加带教医生的知识积累,提升临床教师的综合素养。带教老师在传授医学知识时,应该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讲解,在每科临床学中都要讲到医患沟通的话题。

带教医生在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医学课程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和医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旻,王玉,朱星星,李惠,华天凤,郑瑶.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08):1118-1121.

[3]范琳琳.医患关系视角下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7.

[4]吴凡伟,沈秋月,罗炳盛,邓敏,魏明.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现代医院,2017,17(07):956-957+961.

医患沟通的论文篇四

[摘要]人文关怀是医患沟通的纽带,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增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秉承传统医学文化,是改善医患关系,避免发生医疗纠纷的有效的方法。该文通过在妇科门诊的实际工作,思考医患沟通中人文关怀的來源和应用。

[关键词]医患沟通;人文关怀;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医院基础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医疗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今天,医院整体规划中医患沟通在不断发生的医疗纠纷中被提及,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并在医院人文建设中纳入重中之重。医院作为国民寻求帮助和解决疾患获得健康的场所,有别于其他服务型场所,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因为医院不仅有物质层面供需关系,也必然存在着精神层面的需求。为什么医疗纠纷在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模式下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医务人员应如何为患者做好照护工作,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规避医患纠纷,为医院的品牌建设打好基础,这是一个值得现代医务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医患沟通现状:在县级医院,日常工作中,妇科门诊的接诊量日益增多,人员从年轻到年老,从乡村到县城,来诊的患者因为不同疾患大多带着痛苦和焦躁的心情,负面情绪较重,而我们医生又由于繁忙的接诊,逐渐变得浮躁和匆忙,对来就诊的患者出现应付,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简单化回答,问多了还可能出现烦躁情绪,引起患者的不满,更由于现代社会物质过大化的满足,人越来越注重自我的感受,忽视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与他人,自我的比重越大,更容易滋生重自我轻其他思想,在医生这个行业也有体现,在医疗服务机构更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医院注重人文关怀的实践和应用,开展人文关怀讲座,倡导仁爱敬业,我们的服务理念是仁心仁术,至微至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人为本,尽量为患者考虑,照护好患者的个人感受,收到好的效果。

人文关怀的来源:我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深渊,孟子提出性善论。《告子》上记载:“侧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在古籍中,如王应麟的《三字经》中开篇就要有“人之初性本善”的论述,《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等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人生而善良,人只有遵循本性,尊重生命,和谐相处,互相携持,才能生存和发展。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于古籍《周易》里,《周易·贲辞》中有“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已察时变。关乎人文,已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与天文相对应的,天文指自然,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也就是其中先进的价值观念及规范等,简而言之就是重视人的文化。“关怀”一词在中国古代被解释为在意、操心。如《宋书·孔觊传》中有:“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等。这是我国古人对“人文”、“关怀”二者的理解。在现代医疗中,我们所理解的人文关怀就是对生命的敬畏,以人道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利、人格尊严给予真诚的关注、关心与照护。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行医治病、施药济人被认为是施仁爱于他人的理想途径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还有医家,与道家也存在着渊源,即医家是以道家道法自然、重德修身、贵性养命为根本理论基础的。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医家代表是扁鹊,三国时期的华佗,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明朝的李时珍等。都是重德行医的大医家。这是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医家的体现,中医不单纯有医术,更了不起的是有医道,注重德行修养,以一颗仁爱之心施慈善与他人。这是人性自然的状态,也就是医道。而这种医道不仅体现在中医文化当中,在我们中国现代西医文化中亦是同根同源的华夏民族瑰宝。

孔子说:“仁者爱人”以一颗仁者的胸怀去关爱他人。《大学》里面讲“德润身”,有仁爱之心的人,自然就会长寿。所以重德行善这对自身对他人是有益无害的,而我们如今讲的医德医风,我理解也就是医者的仁爱,对患者的照护,来源于古代的正统文化,医道的传承,而当今,我们只不过把仁者换了一个不同的说法而已,其实归根结底不论在哪个行业都可以践行。而医疗服务业更是尤为重要。

人文关怀在医患沟通中的运用:一个医生的人文素养来源于学校的通识教育,也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以至踏上工作岗位,时间的积累。医疗的初心是让人舒服,在现代医疗服务中,临床医生要提升自己的多方面的能力,与病人打交道的能力,对病人感同身受的理解能力,因为现在的病人对个人权利的认知能力在加强,对医疗行业的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人为本是我们现代医生行医的共识。也是对传统医学文化的遵循。

日常工作中,表现上,医患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是体现一个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最好的方式,沟通就是交流,而交流在于倾听,只有懂得倾听,才能把患者的问题弄清楚,才是有效沟通的开始,才能对症下药,针对患者的心结打开郁结的窗口。我们现代医疗只注重技术的发展,治病的疗效,重物质轻精神,岂不知有些身体的病症来源于精神方面的障碍,所以有些身体上的问题通过精神上的安慰开导能达到药物所不能的疗效。而医生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做到有效倾听,用心倾听,做到不打断患者的主诉内容的表达,保持一定的目光接触,恰当地提问,对不同层次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差异化沟通,耐心解释、劝慰和开导。

所有的医院现在都强调医患沟通,实际上,沟通交流就是人文关怀,关怀能力是医患沟通的纽带,医生不仅应当注意有病部位的治疗,而且也应当关爱患者。患者躯体上的不适往往也导致精神上的痛楚,患者遭受到躯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所以医生舒缓患者的精神压力也有益于疾病的康复,能够一定程度上放松紧张烦躁的心情,就诊过程中,我们医生进行主动的交流和询问,善于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时疏导,尊重患者的个人需求和愿望,注意礼貌用语,做好相关解释,告诉患者不要紧张,注意诊疗事项,必要的情况下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让患者感受到重视和关注。工作中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让患者知晓知情同意权和诊疗权,以一个平等、严谨负责的态度,做好沟通和治疗是患者放心就医的关键。把患者当成一个人,而不是当成一个没有感受的部件。这是关怀照护最好的体现,也是规避医患纠纷的最好的方式。

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医护人员的思想改变上,更应该以医院做为主体付诸于行动上,因此该医院在各方面做好铺垫,为医护人员的工作打好基础,比如创造舒适的就诊场所,提供便民雨具,导医服务,需要规避隐私的科室做好保护,开通院长热线,每天设立院长大厅值班,解决就诊患者的疑难问题和不满意的地方,进行开放式沟通和安抚工作,开通意见箱,开设微信群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建议。病区做好随访和满意度调查等。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我们医院管理工作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学习相关医疗条例、规范和法律常识,规范就诊流程,保证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加强了对自身的保护能力。规范管理也是避免纠纷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各行各业中,如今都在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人文素养就是以人为本,修行自身,无论在哪个行业,有一份责任感,与职业精神,尊重生命,敬畏爱护生命,放下物利驱使,心怀博爱,不仅爱亲人、爱家庭、朋友、还要爱一切生命,以一颗平等的心去关怀他人。鼓励医院开展人文素养专题讲座,学习中国古今传统文化中,医德典范,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和奉献精神,转变思想观念,改变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归正人心,是医疗服务行业走出医患纠纷的雾霾,延续传统医学人文的出路。

医史学家说:“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不仅治疗疾病,而且使患者调整以适应其社会环境。”医学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因此,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人文关怀的执着追求永无止境。排除医疗服务中所有具备的医疗技术。服务流程和先进设备,其实说到底,医患沟通中的人文关怀就是一个医生的德行修养,思想境界在工作中的体现,心怀善念,为他的胸怀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必修的课程,这也是我们华夏上下五千年根植于人们心中的精神,用一个德字形容最为恰当。在医疗服务行业,就是医德。在现代医学背景下,重拾传统文化的金种子,让传统文化在医务工作者心里生根发芽,发挥出灿烂的光辉,让每个就诊的患者能感受到温暖和照护,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義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3]和志芳.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保健文汇,2018(12):113.

[5]赵敏.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5):1.

[7]帅培英.浅谈人文关怀与妇幼管理[j].新疆中医药2018,28(29):397.

医患沟通的论文篇五

根据相关的医疗纠纷和投诉管理政策,我国的医疗诉讼措施得到了有效开展,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法律武器的保护。在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举证责任倒置”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而此举措正是建立在医疗纠纷档案管理之上的。内容完整结构完善的医疗纠纷档案能为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帮助,在维持医院正常的运行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医疗纠纷档案内容的完整,需要健全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确保医疗纠纷档案得到科学管理。

(一)病历档案。医疗纠纷档案中最基础的就是原始病历档案,病历档案是对医疗纠纷进行是非判断的最基本依据,需要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者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如果出现病历档案篡改的情况要进行证据信息收集和保留,作为医疗纠纷中的重要佐证之一,这些信息能够还原医疗纠纷时的真实情况,是整个医疗纠纷档案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经过说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过程较为复杂,中间涉及到多方人员,因此有关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经过说明要做到全面具体,包括患者到院之后的个人情况说明记录,患者当事人和患者家属的陈述,医疗纠纷事件中涉及的医生个人情况说明,所涉及的科室在整个医疗环节中给出的讨论意见等等,都需要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者进行详细的记录说明和归纳整理。

(三)院方给出的医疗纠纷事件调查结果以及对上级管理部门的报告。发生医疗纠纷事件时,患者向医院的医患调解部门办公室进行投诉,再由主管领导展开相关调查,首先对患者的病例信息进行调阅,再向医疗纠纷事件所涉及到的所有相关人员了解情况,涉及的医护人员提出己方证词后,医院内医疗事故委员会召开讨论会议,形成文字材料,经过调查明确结果之后向上级管理部门递交材料汇报。

(四)诉讼材料。医院给出处理意见后,如果患者对此结果不满意,可以诉诸法律寻求权益保障,这时产生的医疗纠纷档案材料还包括患者的民事诉状、法院应诉通知、律师委托代理材料、患者病情资料和相关证词说明等。

(五)问题解决依据。解决医疗纠纷事件的过程中,医患双方各种行为和解决方法都需要一定的依据,包括院方给出解决方案的依据,或是患者的投诉理由等,档案管理部门可将相关法律依据、医院处理事件的依据、医患双方自行调节的依据等材料进行整理归纳,为医疗纠纷事件提供相应材料。

(六)其它材料。如法院判决结果、法院判决结果执行情况、医患双方协议资料等。

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繁多,并且在医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医疗纠纷档案的建立、收集和归纳整理,医疗纠纷档案工作人员对近年来的医疗纠纷事件进行分析探究,在各方资料齐全的基础上,可分析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对医疗糾纷事件进行综合分析,为日后规避医疗纠纷事件提供相关策略,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医疗纠纷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建议,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医疗纠纷档案的收集工作。医院医疗纠纷档案是一种文书档案,专业性很强,其中包含多项内容,在进行接待、调查、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会出现文字、声音、影像、实物等材料,这些都是由医疗纠纷档案人员进行全面收集建档的资料,是做好医疗档案工作的基础。医疗纠纷档案的材料收集过程复杂,类别繁多,需要从医院、患者、卫生行政部门、司法机构、第三方机构等处收集,完整地将患者的投诉材料、病历档案、检查结果资料、医患双方和解协议、由相关部门出具的医疗事故鉴定意见、民事诉讼的起诉状、执行文书等全部医疗纠纷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建档,要防止出现医疗纠纷档案长时间未形成、归档不及时等状况,杜绝“预立卷”情况出现。

(二)健全医疗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工作内容繁多,应首先对相关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将医疗单位的患者档案和病例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详细收集患者资料,再以此为基础,根据医疗机构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不断地进行制度的补充、修改、完善。有关医疗纠纷档案的书写,必须规范并且完整,因为医疗档案是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签署后的文本,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作为举证的重要证据,患者接受的检查、护理情况、病情、医治情况、转院或出院等情况都要规范书写,以防举证过程中出现举证不力的情况,使医患纠纷得不到公正处理。

(三)严格管理医疗纠纷档案的归还时间。患者结束了在医院的治疗,办理出院手续时,医院的医疗纠纷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全面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并且限定时间,对资料进行归档处理。这项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重视,主治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也要对医疗纠纷档案的整理给予高度重视,主动积极地对患者接受的诊断、治疗、检查项目和护理情况进行细致记录,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配合档案管理工作,以防出现医患纠纷的时候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处理。

(四)升级医疗纠纷档案管理的存放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目前多数医院的医疗纠纷档案存放条件得到了升级,不过也有大部分医疗纠纷档案是由病案室保管的,医院应建立起对医疗纠纷档案进行专门管理的系统,设立医疗档案管理部门,引进信息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对医疗纠纷档案工作进行升级和完善。医疗纠纷档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具有法律效力,应将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在实际的行动中,设立起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配备相关设施,由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进行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

(五)合理存档,整理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医疗纠纷事件时,及时收集资料、整理、建档,为以后的工作做好材料储备,并且总结经验。由于人们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医疗纠纷的发生随之增多,已经渐渐成为社会热点。作为医护工作者,应在经验教训中提升自我素养,加强爱岗敬业、尊重生命的意识。医疗纠纷档案作为医院档案工作的重点,要得到详细的记录和存档。医疗纠纷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医疗纠纷的发生时间、人物、地点、发生过程、原因和最终解决办法都进行详细记录,充分发挥医疗纠纷档案管理的警示意义和借鉴作用。要将医疗纠纷档案中必不可少的几项内容整理好备用,如医疗纠纷中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具体情况、医疗机构对于医疗纠纷的调查以及有关医疗纠纷的举证、相关法律部门的处理结果、最终定论和此次医疗纠纷事件的经验教训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就医环境和医疗水平的要求有所提高,医疗部门也要对自我发展制定更高的目标,培养医疗纠纷档案管理人才,提升其工作能力,培养其高度的责任感。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举证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中,医疗机构应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将医疗纠纷档案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医疗工作的实效性,为更快更好地解决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问题提供服务。

[2]张桂金.浅谈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7(18):148+162.

[4]刘若凌,邹冰.浅析血站业务档案管理在输血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6(05):96.

[6]任春艳.做好医疗纠纷档案管理促进和谐医患关系[j].陕西档案,2015(05):53.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