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四年级数学期试反思 约分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反思(优秀5篇)

四年级数学期试反思 约分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3-09-29 14:57:43 作者:影墨四年级数学期试反思 约分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反思(优秀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年级数学期试反思篇一

本节课在教学是我采用“预学---交流---拓展”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课后我积极反思感到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预学题设计突出学法指导、自主性、合作性。

本节课的预学题为:

2、想一想:3/4和75/100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3、说一说: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特点?

4、做一做:试着完成例4,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将进行约分。

5、议一议:组内互相说说什么是约分,怎样约分最简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学理解约分的含义及方法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升,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归纳能力。

这样的设计打破了概念教学教师一味讲解的模式,层层深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领略数学的魅力,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提问到位简练。

老师说的不多,但每一个问题都突出重点。在指导约分时,先是问了为什它们能用等号连接?帮学生回顾约分的做法依据,又问拿谁去约分?突出做法是要寻找分子分母公因数,然后问还能继续约吗?怎么判断是最简分数,引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和判断标准,使学生明确一定要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才可以约成最简分数。

存在问题:

1、个别学生不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

2、部分学生在约分不能一次性约成最简分数。

改进方法:

1、对互质数的知识进行讲解,并练习判断互质数。以加深学生对最简分数含义的理解。

2、对于求最大公因数的题目多练习,为学生进行约分做好铺垫,使学生能一次直接将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

四年级数学期试反思篇二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连减的简便计算》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是在理解与掌握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学习四则运算中的简便算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设计和处理,教学反思:

传统的计算教学很枯燥、乏味,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之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由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不同,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不一样,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最后得出三种解法【234-66-34,234-(66+34),234-34-66】,并鼓励学生从这三个算式中自主选择喜欢的一个算式来进行计算,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了这个算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瞬间被激活,并总结出简便运算的方法。

在这一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不但有效地获得数学思想方法,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即促进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前,我总是习惯自己多讲,对血色很难过不放心,今天我给学生提供了乐于探索的平台,学生们充分展示出了善于交流的才华,真挚地流露出了敢于评判的情感,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从台前退到了幕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我觉得这个是今天最大的收获。

四年级数学期试反思篇三

在《约分》这节课中,我是这样做的:

1、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从约分含义的理解到约分方法的学习,教师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相信学生的潜能,通过小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约分的含义,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不同的约分方法,最终达成共同的认识。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学生的发现、探究、讨论中解决,课堂处处闪动着学生智慧的光芒。

2、教师关键处的点拨和发人深省的提问充分体现了教学主导的作用,既引导学生的发现,又不限制学生的思路;既能放开手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在发散思维之后,求同存异,提升学生的认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启发引导无痕迹。

3、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清晰的层次性,尤其是最后游戏的创设符合儿童好玩、好动、天真活泼的特点,同时又寓教于乐,使学生对约分的认识有了更新鲜的认识。

四年级数学期试反思篇四

四月份,我校为高三学生参加了省第一次质量检测,从质检的命题难度情况及我校学生参政的成绩情况,本人对20__年的高考动向及第二轮的复习作如下的思考与反思。

一、命题题型的相对稳定性。可以肯定的是2008年的高考的题型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保持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总题数和分数比例不会变,在难度上,近年试题在总体难度上是一致的,在题量,各种题型个数上保持不变,因此平时的模拟试卷,我们要尽量使试卷的题型规范化,分数的比例接近高考大纲的分值比例,在基础题上要确保基础题占70%,命题的难度不可太大,在复习过程中始终注重从基础知识,基本的思想方法,基本能力出发,巩固学生的“三基”。

二、注重对考试“考点”知识的复习,抽象函数的试题是近年高考的一个命题的热点,对不等式的考查重点是解不等式,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综合题型为考查目标,侧重于利用导数、单调性知识来求解,突出灵活转化和分类讨论的能力,在数列部分,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主、以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重点,三角函数部分、关键是在复习中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公式正用、逆用和变形用,同时关注三角函数与向量,解析几何等交汇性的内容、主体几何、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的求法及平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的运用,特别应培养学生运用空间直角坐标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解析几何注重对定义和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突出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问题的解决。

三、植根于课本、着眼提高和创新、高考试题中、课本例题、习题的影子比比皆是,多不胜数,因此,课本题及其改编题是高考考题的来源。从2007年高考的解答题我们发现前三题的解答题集中体现了对课本上重点内容的考查,如数列知识、方程思想、三角函数的运算及变形、立体几何、概率、不等式、这些知识虽然可能有所变动,但又总不能脱离主题,题目的特点为:精巧简单、但又不乏创新,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难度适中等。

基于考纲要求和2008年高考命题的动向,我们在二轮复习中的策略应是:

(一)循序渐进,逐步由第一大题往后做,把熟练解答题的前三大题作为我们二轮的复习目标之一。

(二)专题复习训练为主,重视查漏补缺,其中包括知识专题、方法专题,目标是: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加强重点纵横结合,优化思维提升能力,回顾基本的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回顾重点、疑点、难点、回顾基本题型、回顾经常出错的,容易搞混的知识,强调不同知识间的迁移和相互作用,优化思维提升能力。

四年级数学期试反思篇五

对于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平均分在81分,优秀率为50%,及格率为90%。这份试卷基本对上个学期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测评,难度适宜。

对于这次考试,我觉得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平时没有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经常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 准备不充分。考试了,学生却没有养成一种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应该对本章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把握。

3平时作业不够认真。这次考试有很多类似于我们平时作业的题目,而有些学生仍然出现错误,他们没有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意识。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出现问题应该及时向老师请教。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要囫囵吞枣。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二、多做相关习题,养成良好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冲刺,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冷静思考,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败,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我相信在以后漫长教学生涯道理上,加强培养学生的薄弱环节 ,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能。

相关范文推荐